CN113682303B -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2303B
CN113682303B CN202111135721.XA CN202111135721A CN113682303B CN 113682303 B CN113682303 B CN 113682303B CN 202111135721 A CN202111135721 A CN 202111135721A CN 113682303 B CN113682303 B CN 113682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teering
braking force
control system
electr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57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2303A (zh
Inventor
董威
付斌
裴金顺
田树新
郑凌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57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2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2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2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2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2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4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0Path keeping
    • B60W30/12Lane kee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B60W50/02Ensuring safety in case of control system failures, e.g. by diagnosing,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B60W50/023Avoiding failures by using redundan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2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verall vehicle dynamics
    • B60W2520/06Direction of trav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2/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infrastructure
    • B60W2552/53Road markings, e.g. lane marker or crosswal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如下步骤: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所述车辆转向;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且当车辆居中行驶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退出;其中,所述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本申请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通过增加相应控制设备的方式来进行冗余备份,从而导致成本高、装配难度大和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安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缩写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EPS主要包括扭矩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等,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
在智能驾驶系统巡航过程中,为维持车道居中行驶或者控制车辆转弯行驶,智能驾驶系统会请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主动转向。然而,当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失效,则车辆无法响应智能驾驶系统的请求,这会给车上人员带来危险。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通常会通过增加相应控制设备的方式来进行冗余备份,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增加了装配难度和增加了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通过增加相应控制设备的方式来进行冗余备份,从而导致成本高、装配难度大和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所述车辆转向;
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且当车辆居中行驶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退出;
其中,所述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包括如下步骤:
将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进行比较;
若处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之间,则保持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大于第二航向角变化率,则减小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小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则增大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当前车道的左右两个车道线之间,且车辆的行驶方向与车道线大致平行;
若是,则车辆居中行驶;
否则,车辆偏离车道。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辆陀螺仪的横摆角速度,并计算各个信号周期的航向角,其中,设定时间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将各个信号周期的航向角进行加和,得到总航向角;
求总航向角与设定时间的商值,得到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包括如下步骤:
将横摆角速度与第一角速度和第二角速度进行比较;
若处于第一角速度和第二角速度之间,则保持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大于第二角速度,则减小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小于第一角速度,则增大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的制动力所产生的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小于设定最小手力矩,所述设定最小手力矩为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
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否正常;
若发生故障,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
若正常,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并判断车辆是否仍偏离车道,若仍偏离车道,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否则,通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转向。
一些实施例中,当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并叠加设定最大力矩Wmax,驱使所述车辆转向。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的制动力所产生的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与所述设定最大力矩Wmax的加和小于设定最小手力矩,所述设定最小手力矩为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的系统,其包括:
制动电控系统ESC,其用于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所述车辆转向,以及,当车辆居中行驶时,退出;
智能驾驶系统,其用于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
其中,所述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此时通过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车辆转向,然后智能驾驶系统通过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对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进行调节,直到车辆居中行驶时,制动电控系统ESC不再施加制动力,并退出。
本申请是基于整车现有硬件基础上通过软件算法控制来实现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冗余备份,不需要额外增加控制设备,几乎无成本增加,同时无需增加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转向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通过增加相应控制设备的方式来进行冗余备份,从而导致成本高、装配难度大和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01: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车辆转向;
102: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且当车辆居中行驶时,制动电控系统ESC退出;
其中,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本实施例的原理为: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此时通过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车辆转向,例如,对右前转向轮施加制动力,使车辆向右主动转向。然后智能驾驶系统通过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对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进行调节,直到车辆居中行驶时,制动电控系统ESC不再施加制动力,并退出。
本申请是在EPS出现故障时,制动电控系统ESC对车辆的转向轮实施制动,驱使车辆转向,并通过智能驾驶系统实时调节,确保居中行驶。
本申请是基于整车现有硬件基础上通过软件算法控制来实现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冗余备份,不需要额外增加控制设备,几乎无成本增加,同时无需增加占用空间。
故而,本申请可以应用于维持直线或拐弯行驶时车道居中行驶的场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包括如下步骤:
将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进行比较;
若处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之间,则说明此时车辆转向幅度适中,保持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即可;
若大于第二航向角变化率,则说明此时车辆转向幅度过大,容易造成侧翻,需减小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小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则说明此时车辆转向幅度过小,转向时间太长,无法及时纠偏,需增大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比如出厂时,厂家设定好。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包括如下步骤:
201:获取车辆陀螺仪的横摆角速度,并计算各个信号周期的航向角,其中,设定时间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本步骤中,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282309110000071
其中,θi为第i个信号周期t的航向角,i=1、2...n。ωi-1为第i个信号周期t最后测量到的横摆角速度,i=1时,ω0为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时测量的横摆角速度。
比如,
Figure BDA0003282309110000072
202:将各个信号周期的航向角进行加和,得到总航向角;
也即,总航向角θ=θ12+....+θm,其中,m=设定时间/信号周期t。
203:求总航向角与设定时间的商值,得到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调节制动力大小的方法,具体地,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包括如下步骤:
将横摆角速度与第一角速度和第二角速度进行比较;
若处于第一角速度和第二角速度之间,则说明此时车辆转向幅度适中,保持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大于第二角速度,则说明此时车辆转向幅度过大,容易造成侧翻,需减小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小于第一角速度,则说明此时车辆转向幅度过小,转向时间太长,无法及时纠偏,需增大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本实施例是利用横摆角速度来动态调节制动力大小,其好处是,横摆角度速度通常是10微秒测量一次,能够及时第进行纠偏。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判断车辆是否居中行驶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当前车道的左右两个车道线之间,且车辆的行驶方向与车道线大致平行;
若是,则车辆居中行驶;
否则,车辆偏离车道。
其中,车道线是通过摄像头拍摄,车辆的行驶方向是由智能驾驶系统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输出的设定最大力矩通常需要设置为一个合理值,若太大,则与驾驶员主动接管方向盘时的手力矩相冲突,造成驾驶员接管车辆困难,故通常要小于驾驶员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比如3N·m,若太小,则车辆纠偏能力过小,甚至是无法实现纠偏目的。
同样地,当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时,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的制动力所产生的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小于设定最小手力矩,设定最小手力矩为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
这样,在智能驾驶巡航控制过程中,轮边制动转向力矩在控制转向时,在不与驾驶员主动接管方向盘时的手力冲突情况下,可以提升车辆主动转向能力。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可能突然发生故障,也有可能是正常的,为了使得本申请能够适应多种情况,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之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否正常;
若发生故障,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冗余备份;
若正常,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并判断车辆是否仍偏离车道,在判断之前,可以让车辆先行驶一段时间,比如1秒,1秒之后在判断,若仍偏离车道,则有可能是出现了轮胎磨损、四轮定位参数恶化等情况,此时车辆的直线稳定性变弱,才出现跑偏,那么就可以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否则,直接通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转向。
当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可以直接完全由制动电控系统ESC介入,利用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车辆转向,此时虽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未出现故障,但制动电控系统ESC仍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了冗余备份。
然而,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制动电控系统ESC介入,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并叠加设定最大力矩Wmax,驱使车辆转向,此时制动电控系统ESC并未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冗余备份,而是辅助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驱使车辆转向。
基于前述同样的目的,当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的制动力所产生的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与设定最大力矩Wmax的加和小于设定最小手力矩,设定最小手力矩为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
这样,在智能驾驶巡航控制过程中,轮边制动转向通过与EPS的主动转向能力叠加使用,在不与驾驶员主动接管方向盘时的手力冲突情况下,可以提升车辆主动转向能力。
在本申请中,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车辆转向,具体是对单个转向轮施加制动力,该制动力会使车轮产生绕主销轴线转动的力矩,即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当该轮边制动转向力矩大于车辆自身的抵抗转向的阻力矩时,车轮就会发生转动,同时转向系统的内部连接结构也会拉动另一侧的转向轮出现同步转动,从而使车辆发生转向。
在前文中提到,制动电控系统ESC可以作为冗余备份进行转向,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转向,二者在计算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时,并不完全相同,以下分情况说明:
(1)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此时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计算:
获取制动管路液压P液压,并结合车轮主销偏置距a、车轮主销内倾角α、制动卡钳活塞直径d、制动卡钳有效工作半径r和轮胎滚动半径R,计算得到初步制动转向力矩;
由于轮边制动转向力矩无相应传感器测量,因此需转化为一个可测量的变量。在本实施例中,将其转化制动管路液压,通过制动管路液压来计算初步制动转向力矩,具体可以采用第一公式计算,该第一公式包括:
W初步制动=a×cosa×Fxb
Figure BDA0003282309110000101
上式中,W初步制动为初步制动转向力矩,Fab为轮边制动力。
判断初步制动转向力矩是否大于车辆转向阻力矩W
若是大于,则将初步制动转向力矩作为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驱使车辆转向;
若不大于,则调整制动管路液压P液压,重新计算初步制动转向力矩。
同时,车辆转向阻力矩W可以采用第二公式计算,该第二公式包括:
W=W轮胎转向阻力矩×a+WEPS
W轮胎转向阻力矩=f×Fz
上式中,W轮胎转向阻力矩为轮胎转向所产生的阻力矩,车轮主销偏置距a、轮胎滚阻f都是已知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自身的阻力矩WEPS可以通过转向系统设计查表得到,轮边动轴荷Fz可以通过模型计算出来。
轮边动轴荷Fz可以采用第三公式计算,该第三公式包括:
Figure BDA0003282309110000111
Figure BDA0003282309110000112
上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整车质心距离非转向轮所在轴的距离b、整车轴距L都是已知量,轮边驱动力矩F驱动为发动机或VCU输出的轮边驱动力矩,可以通过CAN信号获取,车辆加速度a0可以通过相应传感器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转向轮通常是前轮,非转向轮通常是后轮,但是也不排除存在前轮为非转向轮、后轮为转向轮的车型。
当前轮是转向轮时,b指的是整车质心距离后轮轴的距离,同理,当后轮是转向轮时,b指的是整车质心距离前轮轴的距离。
(2)当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制动电控系统ESC介入,此时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计算:
获取制动管路液压P液压,并结合车轮主销偏置距a、车轮主销内倾角α、制动卡钳活塞直径d、制动卡钳有效工作半径r和轮胎滚动半径R,计算得到初步制动转向力矩;
判断初步制动转向力矩与设定最大力矩Wmax的加和是否大于车辆转向阻力矩W
若是大于,则将初步制动转向力矩作为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并叠加设定最大力矩Wmax,驱使车辆转向;
若不大于,则调整制动管路液压P液压,重新计算初步制动转向力矩。
其中,采用上述第一公式计算初步制动转向力矩,采用上述第二公式计算车辆转向阻力矩W,采用上述第三公式计算轮边动轴荷Fz。
智能驾驶系统控制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也即通过控制制动管路液压P液压的大小,实现对制动力大小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的系统,其包括制动电控系统ESC和智能驾驶系统,其中:
制动电控系统ESC,其用于: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车辆转向,以及,当车辆居中行驶时,退出;
智能驾驶系统,其用于: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控制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
其中,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所述车辆转向;
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且当车辆居中行驶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退出;
其中,所述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在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否正常;
若发生故障,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
若正常,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并判断车辆是否仍偏离车道,若仍偏离车道,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否则,通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转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包括如下步骤:
将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进行比较;
若处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和第二航向角变化率之间,则保持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大于第二航向角变化率,则减小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小于第一航向角变化率,则增大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当前车道的左右两个车道线之间,且车辆的行驶方向与车道线大致平行;
若是,则车辆居中行驶;
否则,车辆偏离车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辆陀螺仪的横摆角速度,并计算各个信号周期的航向角,其中,设定时间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将各个信号周期的航向角进行加和,得到总航向角;
求总航向角与设定时间的商值,得到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智能驾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包括如下步骤:
将横摆角速度与第一角速度和第二角速度进行比较;
若处于第一角速度和第二角速度之间,则保持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大于第二角速度,则减小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若小于第一角速度,则增大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的制动力所产生的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小于设定最小手力矩,所述设定最小手力矩为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并叠加设定最大力矩Wmax,驱使所述车辆转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转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车辆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后,仍偏离车道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的制动力所产生的轮边制动转向力矩W制动,与所述设定最大力矩Wmax的加和小于设定最小手力矩,所述设定最小手力矩为施加于方向盘上的手力矩的最小值。
9.一种车辆转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制动电控系统ESC,其用于当车辆处于智能驾驶巡航工况,且车辆偏离车道时,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生故障,则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驱使所述车辆转向,以及,当车辆居中行驶时,退出;
智能驾驶系统,其用于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车道信息,控制所述制动电控系统ESC所输出的制动力大小;
其中,所述车道信息包括车道线、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设定时间内的航向角变化率;
其中,在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之前,判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否正常;
若发生故障,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
若正常,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设定最大力矩Wmax介入,并判断车辆是否仍偏离车道,若仍偏离车道,则进入制动电控系统ESC向转向轮施加制动力的步骤,否则,通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转向。
CN202111135721.XA 2021-09-27 2021-09-27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682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5721.XA CN113682303B (zh) 2021-09-27 2021-09-27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5721.XA CN113682303B (zh) 2021-09-27 2021-09-27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2303A CN113682303A (zh) 2021-11-23
CN113682303B true CN113682303B (zh) 2023-07-07

Family

ID=78587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5721.XA Active CN113682303B (zh) 2021-09-27 2021-09-27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23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1087A (zh) * 2021-12-20 2022-04-08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智能巡航系统弯道自适应路径规划控制方法
CN114560010A (zh) * 2022-03-25 2022-05-31 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b与ehps或eps安全冗余控制方法
CN114771643B (zh) * 2022-04-11 202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在车辆转向助力不足时利用电控制动系统进行转向的方法
CN114919640A (zh) * 2022-06-24 2022-08-19 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控制方法、驾驶控制器、转向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749A (ja) * 1996-11-28 1998-06-19 Toyota Motor Corp ヨーレイト検出装置
JPH10264798A (ja) * 1997-03-27 1998-10-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姿勢制御装置
JP2000052955A (ja) * 1998-08-07 2000-02-22 Koyo Seiko Co Ltd 車両の操舵装置
US6808041B2 (en) * 2000-02-11 2004-10-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econdary vehicle directional control through braking
JP4546895B2 (ja) * 2005-08-10 2010-09-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030591A (ja) * 2006-07-28 2008-02-14 Nissan Motor Co Ltd 制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8110750A (ja) * 2007-10-05 2008-05-15 Toyota Motor Corp 車輌の挙動制御装置
DE102010033530A1 (de) * 2010-06-24 2011-12-29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Fahrspurenmittenführ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670903B2 (en) * 2011-05-05 2014-03-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ne centering fail-safe control using differential braking
US20130030651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llision avoidance maneuver through differential braking
KR101428165B1 (ko) * 2012-06-29 2014-08-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차선이탈 경고 시스템 및 차선이탈 경고 방법
DE102012211901A1 (de) * 2012-07-09 2014-01-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purhalteunterstütz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5924312B2 (ja) * 2013-07-22 2016-05-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線維持支援装置
JP5898746B1 (ja) * 2014-09-29 2016-04-0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JP6035306B2 (ja) * 2014-10-27 2016-11-3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DE102016006466B4 (de) * 2016-05-27 2022-05-05 Audi Ag Verfahren zur Veränderung eines Lenkwinkel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raftfahrzeug
FR3067321B1 (fr) * 2017-06-12 2020-08-14 Foundation Brakes France Modification de la trajectoire d'une roue de vehicule en cas de defaillance de systeme de direction
JP2019001218A (ja) * 2017-06-12 2019-01-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の走行制御システム
US10940837B2 (en) * 2018-03-05 2021-03-09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Steering failure brake system reaction
CN108819940B (zh) * 2018-06-26 2020-04-2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道偏离辅助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0155049A (zh) * 2019-06-03 2019-08-23 吉林大学 一种横纵向车道中心保持方法及其保持系统
CN111497819B (zh) * 2020-05-09 2024-06-14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转向失效的应急操控方法和系统
CN111942150B (zh) * 2020-07-31 2021-11-1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安全驾驶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519802A (zh) * 2021-01-05 2021-03-19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和系统、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02522A (zh) * 2021-03-17 2021-06-22 镇江康飞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紧急转向避撞时esp与eps联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2303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82303B (zh) 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US11235747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teering system of a vehicle
US8989964B2 (en) Vehicle speed control device
CN107472082B (zh) 四驱电动汽车的驱动力矩分配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
US8781684B2 (en) Steering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US8718870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JP3046108B2 (ja) 差動制限装置付き車両の舵力制御方法
US8886410B2 (en) Methods of controlling four-wheel steered vehicles
US9434408B2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US8670905B2 (en)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KR101734277B1 (ko) 인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차량 제어 방법
JP2004345592A (ja) 車両の操舵装置
US20230026238A1 (en) Vehicle Motion Control Apparatus, Vehicle Motion Control Method, and Vehicle Motion Control System
CN112550430A (zh) 车辆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6264628A (ja) 車輌の制駆動力制御装置
US20150066300A1 (en) Steer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477848A (zh) 辅助车辆转向的方法和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车辆、介质
US20230382367A1 (en) Driving/braking force control apparatus
CN115867456A (zh) 用于控制车辆装置的转向的方法
JP699007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13682304B (zh) 一种辅助车辆转向的方法及系统
JP2013082319A (ja)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CN107512256A (zh) 轿车辅助电动主动制动系统
JP2006182050A (ja) 4輪独立駆動車の制駆動力制御装置
KR102042280B1 (ko) 차량 통합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