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4918A -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 Google Patents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4918A
CN113674918A CN202110797287.5A CN202110797287A CN113674918A CN 113674918 A CN113674918 A CN 113674918A CN 202110797287 A CN202110797287 A CN 202110797287A CN 113674918 A CN113674918 A CN 113674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ed portion
insulated wire
sealant
conductor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72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4918B (zh
Inventor
古川丰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72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4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4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4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4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4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2Filling or coating with impervious material
    • H01B13/322Filling or coating with impervious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liquid, jelly-like or viscous sub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2Filling or coating with impervious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2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2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 H01B7/285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by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filling interstices in the c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执行以下工序来进行止水处理:部分露出工序,在具有绞合多个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而成的导体(2)和包覆导体(2)的外周的绝缘包覆体(3)的绝缘电线(1)中,沿着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相邻地设置从导体(2)的外周去除绝缘包覆体(3)而得到的露出部(10)和处于绝缘包覆体(3)包覆导体(2)的外周的状态的包覆部(20);密度调制工序,提高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露出部(10)中的线材的间隔;以及填充工序,将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剂(5)填充到露出部(10)中的线材之间的空间。

Description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7月1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8/026425、国家申请号为201880045938.1、发明名称为“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绝缘包覆体被去除并利用密封剂实施了止水处理的部位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这样的绝缘电线。
背景技术
在绝缘电线中,有时会对长度轴方向的一部分部位实施止水处理。此时,以往一般如图8所示,在绝缘电线91的形成止水部94的位置处,在去除绝缘包覆体93而使导体92露出的状态下,使密封剂(止水剂)95浸透到构成导体92的线材之间。使密封剂95浸透到线材之间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
而且,在将密封剂95导入到线材之间所得的止水部94的外周配置收缩管等保护材料99的情况也较多。在该情况下,保护材料99除了对止水部94进行物理性保护之外,还起到对与使导体92露出的部分相邻存在的绝缘包覆体93与导体92之间进行止水的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15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对绝缘电线进行止水处理时,需要使密封剂充分地浸透到构成导体的线材之间。因此,作为密封剂,需要使用低粘度的密封剂,能够使用的密封剂的种类受到限制。
另外,密封剂向线材之间的浸透容易产生按照部位、按照个体的偏差,导致止水性能的可靠性降低。在专利文献1中,以使止水材料还可靠地浸透到芯线之间的小的间隙为目的,将包覆电线的一部分收容到加压室中,并一边使送入到加压室内的气体在包覆电线的绝缘包覆体内通过而排出到加压室外,一边使由热熔材料构成的止水材料强制性地浸透到芯线之间。在使用这种特殊性高的方法的情况下,即使使密封剂可靠地浸透到线材之间,止水处理的工序也会复杂化。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密封剂对绝缘电线实施止水处理时,能够以高的均匀性高效地进行密封剂向线材之间的浸透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另外,还提供一种在实施了止水处理的线材之间的部位具备高的止水性能的绝缘电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执行以下工序:部分露出工序,在具有绞合多个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而成的导体和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包覆体的绝缘电线中,沿着所述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相邻地设置从所述导体的外周去除所述绝缘包覆体而得到的露出部和处于所述绝缘包覆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状态的包覆部;密度调制工序,提高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隔;以及填充工序,将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剂填充到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之间的空间。
在此,在所述密度调制工序中,在使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绞合紧密的紧密化工序之后,执行使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绞合松弛的松弛工序,从而提高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隔为宜。
另外,所述包覆部具有与所述露出部相邻的相邻区域和与所述相邻区域相邻并与所述露出部分离的远离区域,经过所述密度调制工序,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所述露出部中最高,在所述远离区域中次高,在所述相邻区域中最低为宜。在该情况下,在所述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设置所述露出部,在所述露出部的两侧的所述包覆部设置所述相邻区域及所述远离区域为宜。
在所述填充工序之后,进一步执行缩窄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隔的再紧密化工序为宜。在该情况下,经过所述再紧密化工序,所述线材的扭绞节距在所述露出部比在所述相邻区域小为宜。另外,所述密封剂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在所述填充工序中填充了所述密封剂之后,在所填充的所述密封剂固化之前或固化的中途,执行所述再紧密化工序为宜。
所述填充工序是如下工序为宜:在所述露出部中,通过所述密封剂将所述导体的外周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填充工序之后,执行使配置于所述包覆部的所述绝缘包覆体朝向所述露出部移动,并使所述绝缘包覆体的端部与填充于所述露出部的所述密封剂接触的包覆体移动工序,从而与包覆所述露出部的外周的所述密封剂连续地,在所述包覆部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外周配置所述密封剂为宜。
在所述填充工序中,将所述密封剂以粘度为4000mPa·s以上的状态进行填充为宜。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具有:导体,绞合多个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而成;以及绝缘包覆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其中,所述绝缘电线沿着长轴方向相邻地具有从所述导体的外周去除所述绝缘包覆体而得到的露出部和处于所述绝缘包覆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状态的包覆部,所述包覆部具有与所述露出部相邻的相邻区域和与所述相邻区域相邻并与所述露出部分离的远离区域,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所述露出部比在所述远离区域高,在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剂为宜。
在此,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所述露出部中最高,在所述远离区域中次高,在所述相邻区域中最低为宜。
另外,所述线材的扭绞节距在所述露出部比在所述相邻区域小为宜。
在所述露出部中,所述密封剂将所述导体的外周与所述线材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为宜。在该情况下,所述密封剂在所述包覆部的与所述露出部相邻的端部将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外周与所述露出部中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区域连续地包覆为宜。
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所述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1.01倍以上为宜。
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所述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1.5倍以下为宜。
所述绝缘电线在所述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具有所述露出部,在所述露出部的两侧的所述包覆部具有所述相邻区域和所述远离区域为宜。
所述密封剂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为宜。
发明效果
在上述发明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在密度调制工序中,扩大了露出部中的线材的间隔的状态下,在填充工序中,将密封材料填充到露出部中的线材之间的空间。由此,能够以高的均匀性高效地进行密封剂向线材之间的空间的浸透。特别是即使在密封剂的粘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也易于使密封剂浸透到线材之间的空间。而且,通过在密度调制工序中,提高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从而在露出部中,易于扩大线材的间隔。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剂向线材之间的浸透的均匀性。
在此,在密度调制工序中,通过在使露出部中的线材的绞合紧密的紧密化工序之后,执行使露出部中的线材的绞合松弛的松弛工序,从而提高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露出部中的线材的间隔,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紧密化工序中,将导体从与露出部相邻的包覆部向露出部放出,当在该状态下执行松弛工序时,线材的绞合在导体放出的状态下松弛。其结果是,能够有效且简便地进行提高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线材的间隔的操作。
另外,包覆部具有与露出部相邻的相邻区域和与相邻区域相邻并与露出部分离的远离区域,经过密度调制工序,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露出部中最高,在远离区域中次高,在相邻区域中最低,在该情况下,在相邻区域中降低了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通过使相应的导电性材料填补到露出部,从而易于提高露出部中的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其结果是,在露出部中,在线材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从而能够易于填充密封剂。
在该情况下,根据将露出部设置在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并在露出部的两侧的包覆部设置相邻区域及远离区域的方式,能够从露出部的两侧的相邻区域向露出部填补导电性材料,因此能够特别有效地提高露出部中的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易于在线材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
在填充工序之后,进一步执行缩窄露出部中的线材的间隔的再紧密化工序的情况下,易于将所填充的密封剂保持在线材之间的空间,因此,在获得的绝缘电线中,易于实现优异的止水性能。
在该情况下,根据经过再紧密化工序,线材的扭绞节距在露出部比在相邻区域小的方式,易于避免所填充的树脂的下垂或流出而将所填充的树脂均匀地保持在线材之间的空间。因此,在所获得的绝缘电线中,易于实现特别优异的止水性能。
在该情况下,在密封剂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并且在填充工序中填充了密封剂之后,在所填充的密封剂固化之前或固化的中途执行再紧密化工序的情况下,在再紧密化工序中,不会妨碍密封剂的存在,而易于缩窄线材的间隔。如此,由于在缩窄线材的间隔的状态下使密封剂固化,所以在缩窄后的线材之间的空间中以高度保持密封剂的状态使密封剂固化,从而易于实现优异的止水性能。
在填充工序是在露出部中用密封剂将导体的外周与线材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的工序的情况下,能够使配置在导体的外周的密封剂承担保护导体的保护部件的作用。如此,能够使用共同的密封剂,并且在共同的工序中简便地实现线材之间的止水和导体的保护。另外,由于无需在止水部的外周设置收缩管等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所以能够削减这样的保护材料的设置所需要的成本,并且能够避免由保护材料的使用引起的绝缘电线的大径化。
在该情况下,在填充工序之后,通过执行使配置于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朝向露出部移动,并使绝缘包覆体的端部与填充于露出部的密封剂接触的包覆体移动工序,从而与包覆露出部的外周的密封剂连续地,在包覆部的端部的绝缘包覆体的外周配置密封剂,根据该方式,能够消除有可能在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与密封剂之间产生的空隙。同时,通过密封剂,能够进行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与导体之间的止水。由此,能够使用共同的密封剂,并且在共同的工序中简便地实现线材之间的止水和止水部的物理性保护,而且还实现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于是,除了止水部的物理性保护的意义之外,在承担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的部件的意义上,也不需要在止水部的外周设置收缩管等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
在填充工序中,将密封剂以粘度为4000MPa·s以上的状态进行填充的情况下,易于在线材之间均匀地保持密封剂,从而能够获得高的止水性能。另外,由于还易于使密封剂停留在导体的外周、相邻的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的外周,所以在这些部位也易于形成密封剂的层。即使密封剂为高粘度,通过以在密度调制工序中提高了露出部中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了线材的间隔的状态,填充密封剂,从而易于使密封剂浸透到线材之间的空间。
在上述发明的绝缘电线中,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高于相邻的包覆部的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因此,能够在露出部中,在线材之间设置大的空隙,并在该状态下将密封剂填充到线材之间。其结果是,密封剂以高的均匀性浸透到露出部的线材之间的空间,在线材之间发挥高的止水性能。
在此,在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露出部中最高,在远离区域中次高,在相邻区域中最低的情况下,在相邻区域中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降低,通过将相应的导电性材料填补于露出部,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露出部中的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其结果是,在露出部中易于在线材之间形成大的间隙,通过在该间隙中以高的均匀性填充密封剂,从而易于获得高的止水性能。
另外,在线材的扭绞节距在露出部比在相邻区域小的情况下,在露出部中,在线材之间的空间易于保持密封剂,从而易于获得高的止水性能。
当在露出部中,密封剂将导体的外周与线材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的情况下,配置在导体的外周的密封剂起到物理性地保护止水部的保护部件的作用。因此,无需在止水部的外周设置收缩管等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
在该情况下,根据密封剂在包覆部的与露出部相邻的端部将绝缘包覆体的外周与在露出部中包覆导体的外周的区域连续地包覆的结构,通过密封剂,还能够进行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与导体之间的止水。于是,除了止水部的保护的意义之外,在承担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的部件的意义上,也不需要在止水部的外周设置收缩管等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
在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1.01倍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在充分地扩大了线材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将密封剂填充到线材之间的空间,因此易于实现高的止水性能。
在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1.5倍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会过度地提高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前提下,提高止水性能。
在绝缘电线在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具有露出部,在露出部的两侧的包覆部具有相邻区域和远离区域的情况下,通过从露出部的两侧的相邻区域向露出部填补导电性材料,从而使露出部中的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提高,易于在线材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因此,通过密封剂的均匀的填充,易于获得具有高的止水性能的绝缘电线。
在密封剂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的情况下,将密封剂以未固化的状态配置在露出部的线材之间的区域,并且还配置在导体的外周部、相邻的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的外周部,通过在该状态下使密封剂固化,从而在上述区域中,能够发挥高的止水性能及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上述绝缘电线的透视侧视图。
图3为表示构成上述绝缘电线的导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中的各工序的流程图。
图5为说明上述制造方法的绝缘电线的剖视图,(a)表示形成止水部之前的状态,(b)表示部分露出工序。
图6为说明上述制造方法的绝缘电线的剖视图,(a)表示紧密化工序,(b)表示松弛工序。
图7为说明上述制造方法的绝缘电线的剖面图,(a)表示填充工序,(b)表示再紧密化工序,(c)表示包覆体移动工序。
图8为表示现有一般的绝缘电线中的止水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及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绝缘电线]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1进行说明。图1~3示出了绝缘电线1及构成绝缘电线1的导体2的概略。
(绝缘电线的概略)
绝缘电线1具有绞合多个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2a而成的导体2和包覆导体2的外周的绝缘包覆体3。并且,在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形成有止水部4。
构成导体2的线材2a可以由任何导电性材料构成,但作为绝缘电线的导体材料,一般使用铜。除了铜以外,还可以使用铝、镁、铁等金属材料。这些金属材料可以是合金。作为用于形成为合金的其他金属材料,可举出铁、镍、镁、硅、它们的组合等。所有的线材2a既可以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以混合由多个金属材料构成的线材2a。
导体2中的线材2a的绞合结构不特别指定,但从在形成止水部4时,在后述的制造方法之中的密度调制工序中,进行对导电性材料的密度施加调制的操作、扩大线材2a的间隔的操作的容易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简单的绞合结构。例如,与集合多个绞合多个线材2a而成的绞线,并且进一步进行绞合的亲子绞合结构相比,将所有线材2a一并绞合的结构更优。另外,虽然导体2整体或各线材2a的直径没有被特别指定,但导体2整体和各线材2a的直径越小,在止水部4中,将密封剂填充到线材2a之间的微细的间隙而提高止水的可靠性的效果和意义越大,因此,通常将导体截面积设为8mm2以下,并将线材直径设为0.45mm以下为宜。
构成绝缘包覆体3的材料只要是绝缘性的高分子材料,则也不特别指定,可以举出聚氯乙烯树脂(PVC)、烯烃类树脂等。另外,除了高分子材料之外,还可以适当含有填料或添加剂。而且,高分子材料也可以被交联。绝缘包覆体3相对于导体2的紧贴性优选被抑制为在后述的制造方法之中的部分露出工序、密度调制工序、包覆体移动工序中,不妨碍导体2与绝缘包覆体3之间的相对运动的程度的大小。
止水部4包含从导体2的外周去除了绝缘包覆体3的露出部10。并且,在露出部10中,在构成导体2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密封剂5。密封剂5还将露出部10的导体2的外周与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而且,密封剂5还与上述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及外周部连续地,配置在与露出部10的两侧相邻的包覆部20的端部的外周,即配置在处于绝缘包覆体3包覆导体2的外周的状态的区域的端部的绝缘包覆体3的外周。即,密封剂5处于连续地包覆从位于露出部10的一侧的包覆部20的端部到位于另一侧的包覆部20的端部为止的区域的外周,优选连续地包覆整周,并且与上述外周部连续地填充在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区域的状态。
构成密封剂5的材料只要是不易使水等流体透过而能够发挥止水性的绝缘性材料,则不特别限定,但由于绝缘性树脂合成物特别易于以流动性高的状态均匀地填充到线材2a之间的空间等原因,优选由热塑性树脂合成物或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通过在将上述树脂合成物以流动性高的状态配置在线材2a之间、露出部10和包覆部20的端部的外周(外周区域)后,形成为流动性低的状态,从而能够稳定地形成止水性能高的止水部4。其中,优选使用固化性树脂。作为固化性树脂,具有热固性、光固化性、湿固性、二液反应固化性等固化性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为宜。
构成密封剂5的具体的树脂种类不特别限定。可以例示硅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在这些树脂材料中,只要不损害作为密封剂的树脂材料的特性,则也可以适当添加各种添加剂。另外,从结构的简单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仅使用一种密封剂5,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以混合或层叠的方式等使用。
作为密封剂5,优选使用在填充时的状态下,具有4000mPa·s以上的粘度的树脂合成物,进一步优选使用具有5000mPa·s以上、10000mPa·s以上的粘度的树脂合成物。这是因为,在线材2a之间的区域、外周区域,特别是在外周区域配置密封剂5时,不会引起流出、下垂等,从而易于以均匀性高的状态保持在上述区域中。另一方面,密封剂5的填充时的粘度优选被抑制在200000mPa·s以下。这是因为,当粘度过高时,难以充分地浸透到线材2a之间的区域。
如上所述,通过将密封剂5填充到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线材2a之间的区域被止水,从而防止水等流体从外部进入的情况。另外,密封剂5通过包覆露出部10的导体2的外周部,从而起到物理性地保护露出部10的作用。而且,与露出部10相邻的包覆部20的端部的外周也被一体地包覆,从而还起到绝缘包覆体3与导体2之间的止水,即防止水等流体从外部进入到绝缘包覆体3与导体2之间的空间的作用。
如图8所示,在以往一般的绝缘电线91的止水部94中,以止水部94的物理性保护以及绝缘包覆体93与导体92之间的止水为目的,在填充有密封剂95的部位的外周设置有收缩管等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99。但是,如上所述,除了将共用的密封剂5配置在线材2a之间的区域以外,还配置在外周区域,从而能够使密封剂5兼具作为线材之间的止水材料的作用和作为保护材料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在密封剂5的外周进一步设置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由此,能够削减保护材料的设置所需要的成本,另外,能够避免由保护材料引起的绝缘电线1的大径化,进而避免包含绝缘电线1的线束整体的大径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妨碍在密封剂5的外周进一步设置作为其他部件的保护材料。以这样的情况为首,也可以不将密封剂5配置在外周区域,而是仅配置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需求的大小、如后文所述那样利用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调制来扩大线材2a的间隔时的效果的大小等观点出发,将止水部4设置在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中途部,但也可以将同样的止水部4设置在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端部。在该情况下,绝缘电线1的端部既可以处于连接有端子金属配件等其他部件的状态,也可以处于没有连接任何部件的状态。另外,在被密封剂5包覆的止水部4中,除了导体2和绝缘包覆体3之外,还可以包含连接部件等其他部件。作为包含其他部件的情况下的例子,可以举出在接合有多个绝缘电线1的接合部设置止水部4的方式。
(止水部中的导体的状态)
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1的导体2中,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绝缘电线1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不均匀,而具有不均匀的分布。另外,在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整个区域,各线材2a作为连续的大致均匀的直径的线材而设置,在本说明书中,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在区域间不同的状态是指,虽然线材2a的直径、根数是恒定的,但绞合的状态等线材2a的集合状态发生变化的状态。
具体而言,在露出部10的两侧的包覆部20中,将与露出部10相邻的区域设为相邻区域21,将与相邻区域21相邻并与露出部10分离的区域作为远离区域22,当在露出部10、相邻区域21、远离区域22这3个区域中对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进行比较时,在露出部10中最高,在远离区域22中次高,在相邻区域21中最低。在远离区域22中,以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代表的导体2的状态与在未设置止水部4的绝缘电线1中的状态实质相同。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含这样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分布的导体2的状态。在图1及后面的图5~8中,在导体2所占的区域的内部附加斜线,该斜线的密度越高,表示线材2a的扭绞节距越小,即线材2a的间隔越窄。另外,作为导体2而表示的区域的宽度(上下的尺寸)越宽,表示导体2的直径扩大为越大。但是,上述图示的参数并不与线材2a的扭绞节距及导体直径成比例,而是示意性地表示每个区域的相对的大小关系。另外,图示的参数在各区域之间不连续,但在实际的绝缘电线1中,导体2的状态在区域间连续地变化。
如图1所示,在露出部10中,与包覆部20的远离区域22相比,导体2的直径扩大得更大,构成导体2的线材2a在挠曲的状态下通过密封剂5而相互固定。由于线材2a的挠曲,在露出部10中,与远离区域22相比,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变高。即,每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导电性材料的质量变大。在相邻区域21中,导体2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比在远离区域22低。另外,相邻区域21中的导体2的直径比在露出部10中的导体2的直径小,多数情况下,相对于远离区域22中的导体2的直径几乎没有变化,或者比其小。
在露出部10中,通过使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比在远离区域22高,从而能够在扩大了导体2的直径的状态下,扩大线材2a的间隔,由此在线材2a之间确保较大的空间,对此将在下面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这一项中进行详细说明。其结果是,易于使密封剂5浸透到线材2a之间的空间,易于将密封剂5没有不均匀地以高均匀性填充到露出部10的各个部分。于是,在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区域中,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止水。从充分获得这样的提高止水性能的效果的观点出发,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以远离区域22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基准,优选为1.01倍以上(1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倍以上(120%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地提高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则在露出部10或包覆部20中,有可能对导体2产生负荷,另外,线材2a的间隔过宽而难以使密封剂5停留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因此,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以远离区域22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基准,优选为1.5倍以下(150%以下)。
在相邻区域21中,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比在远离区域22低,这对于止水性能的提高并不具有直接的效果。但是,如在下面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这一项中详细说明的那样,通过在相邻区域21中降低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能够将相应的导电性材料填补于露出部10。由此,易于提高露出部10中的导电性材料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作为结果,在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区域中易于实现高的止水性能。
而且,在露出部10中,线材2a的扭绞节距变小,线材2a的间隔变窄也对止水性能的提高具有效果。通过在密封剂5以流动性高的状态填充到线材2a之间的空间中的止水部4的形成中途的状态下,缩小线材2a的间隔,从而不会使密封剂5垂下或流出,易于使密封剂5均匀地停留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当从该状态起通过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等降低密封剂5的流动性时,在露出部10中可获得高的止水性能。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扭绞节距优选至少小于相邻区域21中的扭绞节距。另外,相邻区域21和远离区域22中的线材2a的扭绞节距的关系没有被特别地规定,但优选相邻区域21具有比远离区域22大的扭绞节距。即,扭绞节距优选处于在露出部10中最小,在远离区域22中第二小,在相邻区域21中最大的状态。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能够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来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1中的止水部4的形成。
图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在此,通过依次执行(1)部分露出工序、(2)密度调制工序、(3)填充工序、(4)再紧密化工序、(5)包覆体移动工序、(6)固化工序,从而在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止水部4。(2)密度调制工序可以由(2-1)紧密化工序和随后的(2-2)松弛工序构成。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此处理在绝缘电线1的中途部形成止水部4的情况,但各工序中的具体的操作、各工序的顺序只要根据形成止水部4的位置等待形成的止水部4的结构的详细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即可。
(1)部分露出工序
首先,在部分露出工序中,使用如图5(a)所示的连续的线状的绝缘电线1,如图5(b)所示那样形成露出部10。在露出部10的长度方向两侧,相邻地存在包覆部20。
作为形成这样的露出部10的方法的一例,首先在与应形成露出部10的区域的大致中央相当的位置处,在绝缘包覆体3的外周形成大致圆环状的切口。此时,不在导体2形成切口或损伤。然后,在切口的两侧从外周把持绝缘包覆体3,并使其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沿着绝缘电线1的轴向移动(运动M1)。随着移动,在两侧的绝缘包覆体3之间露出导体2。如此,能够以与包覆部20相邻的状态,形成露出部10。在此,露出部10的沿着长轴方向的长度由绝缘包覆体3的移动量决定,但考虑到在之后的包覆体移动工序中,使绝缘包覆体3再次接近的情况,将露出部10形成为比最终所期望的露出部10的长度更长为宜。
(2)密度调制工序
接着,在密度调制工序中,在露出部10和包覆部20的相邻区域21及远离区域22之间,形成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不均匀的分布,并且扩大露出部10中的导体2的线材2a的间隔。作为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不均匀的分布,具体而言,形成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露出部10中最高,在远离区域22中次高,在相邻区域21中最低的状态。这样的密度分布的形成例如能够通过紧密化工序和随后的松弛工序,与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间距的扩大同时实现。
(2-1)紧密化工序
在紧密化工序中,如图6(a)所示,暂且使露出部10中的绞合比原始状态紧密。具体而言,使绝缘电线1旋转以使其向线材2a被绞合的方向扭转,进而强力地施加绞合(运动M2)。由此,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扭绞节距变小,从而线材2a的间隔变小。
此时,在露出部10的两侧的包覆部20中,从外侧把持与露出部10相邻的部位,并使把持的部位(把持部30)相对于彼此反向旋转,若对导体2施加扭转,则能够将导体2从把持部30向露出部10放出。通过导体2的放出,如图6(a)所示,在把持部30中,线材2a的扭绞节距比当初大,从而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变低。相应地,当初存在于把持部30的导电性材料的一部分填补于露出部10,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扭绞节距变小。并且,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变高。另外,为了使导体2顺利地从把持部30向露出部10放出,优选将在把持部30中从外周夹入绝缘电线1的力抑制在导体2相对于绝缘包覆体3能够相对移动的程度。
(2-2)松弛工序
其后,在松弛工序中,如图6(b)所示,将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绞合从在紧密化工序中紧密化的状态起再次松弛。可以仅通过释放把持部30的把持,或者通过对把持部30进行把持并使把持部30旋转以向与紧密化工序相反的方向,即向与导体2被绞合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运动M3),来进行绞合的松弛。只要根据紧密化工序中的紧密化的程度、导体2的刚性、所期望的松弛的程度等来选择以哪种方法来进行绞合的松弛即可。
此时,由于导体2的刚性,在紧密化工序中从露出部10的两侧的把持部30放出的导体2不会再次完全返回到被绝缘包覆体30包覆的区域中,至少一部分停留在露出部10。其结果是,由于在导体2被放出到露出部10的状态下,该导体2中的线材2a的绞合松弛,所以在露出部10中,成为与紧密化工序实施前相比实际长度较长的线材2a以挠曲的状态被配置的状态。即,如图6(b)所示,在露出部10中,与紧密化工序实施前的状态(图5(b))相比,导体2整体占据的区域的直径变大,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变高。露出部10中的扭绞节距至少比通过紧密化工序使绞合紧密化后的状态大,并且根据松弛的程度,比紧密化工序实施前大。从将线材2a的间隔扩大为较大的观点出发,与紧密化工序实施前相比增大扭绞节距更优。
在包覆部20中,在紧密化工序中从外侧把持绝缘包覆体3所得的把持部30经过松弛工序,成为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比在露出部10低、且比紧密化工序实施前的状态低的相邻区域21。在包覆部20中,在紧密化工序中没有作为把持部30的区域,即与露出部10分离的区域成为远离区域22。在远离区域22中,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线材2a的扭绞节距等导体2的状态相对于紧密化工序实施前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在经过了紧密化工序和松弛工序的状态下,例如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以远离区域22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基准,只要为1.01倍以上,且为1.5倍以下即可。
在此,作为形成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分别不同的露出部10、相邻区域21、远离区域22的手段,在密度调制工序中,实施紧密化工序和松弛工序,但只要能够针对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形成给定的调制,就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如在上述中与绝缘电线1的结构相关联地所说明的那样,在相邻区域21中,与远离区域22相比降低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是用于使得容易提高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手段,其本身并不直接有助于止水部4中的止水性能的提高。因此,只要能够在使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比密度调制工序实施前高的同时,使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间隔比密度调制工序实施前宽,则也可以不必设置与远离区域22相比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低的相邻区域21。例如,如果仅通过使导体2旋转以向与线材2a的绞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的松弛工序,就能够提高露出部10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并且扩大线材2a的间隔,则也可以不实施紧密化工序。
而且,除了如紧密化工序或松弛工序那样,通过对于作为均匀的线状的连续体的绝缘电线1,在之后施加扭转等加工,从而对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施加调制以外,还考虑从制造导体2的阶段引入这种调制。例如,通过在代替均匀的线状的导体2的使用,而绞合线材2a来制造导体2的阶段,使绞合方法沿着导体2的长轴方向变化,从而能够形成在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具有给定的分布的导体2。如果在该导体2的外周形成绝缘包覆体3的基础上,实施部分露出工序,则能够得到具有露出部10,并且在露出部10及包覆部20中,在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具有给定的分布的绝缘电线1。
(3)填充工序
接着,在填充工序中,如图7(a)所示,在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填充密封剂5。密封剂5优选以具有流动性的状态浸透到线材2a之间的空间。只要通过利用滴下、涂布、注入等与密封剂5的粘度等特性相应的任意方法,向线材2a之间的空间导入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的树脂合成物来进行密封剂5的填充操作即可。
此时,在填充工序之后实施包覆体移动工序的情况下,密封剂5的导入可以不沿着绝缘电线1的长轴方向从露出部10的端部进行到端部,如图7(a)所示,可以在两侧的包覆部20之间残留未导入密封剂5的空隙G。另外,在实施填充工序的期间,也可以不对绝缘电线1的各部分施加力,但在上述松弛工序中释放对把持部30(相邻区域21)施加扭转的力时,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间隔缩窄的情况下,只要在从松弛工序起继续施加该力的状态下实施填充工序即可。
在填充工序中,优选将密封剂5填充到线材2a之间的空间,并且在露出部10的导体2的外周也配置密封剂5。为此,例如只要将导入到露出部10的密封剂5的量设定为即使填埋线材2a之间的空间也会产生剩余的量,并且从露出部10的周向上的多个方向进行密封剂5的导入即可。此时,也可以将密封剂5除了配置在露出部10的外周以外,还配置在包覆部20的端部的绝缘包覆体3的外周部,但是在填充工序之后实施包覆体移动工序的情况下,能够在包覆体移动工序中,使导入到露出部10的密封剂5的一部分移动到包覆部20的绝缘包覆体3的外周部。因此,只要除了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之外,在露出部10的外周也配置密封剂5便足以。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密度调制工序中,扩大露出部10的线材2a的间隔的基础上,在填充工序中,向露出部10导入密封剂5,因此密封剂5易于浸透到扩大后的线材2a之间的部位。因此,在露出部10的各部分中,易于使密封剂5以高的均匀性,没有不均地浸透。其结果是,经过密封剂5的固化等,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止水性能的可靠性高的止水部4。而且,即使不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利用加压室那样的特别的方法,也能够简便地实现均匀性高的密封剂5的浸透。
另外,如上所述,密封剂5在填充时的状态下具有如4000mPa·s以上那样的高粘度,即使在密封剂5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地扩大线材2a的间隔,也能够使密封剂5以高均匀性浸透到线材2a之间的空间。如果能够使用粘度高的密封剂5,则能使用的密封剂5的种类的宽度变宽。另外,在填充工序中,在不仅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配置密封剂5,在露出部10的导体的外周也配置密封剂5的情况下,密封剂5不会引起流出、下垂等而易于停留在导体2的外周部。因此,在导体2的外周部也易于以高均匀性配置密封剂5。
(4)再紧密化工序
接着,在再紧密化工序中,如图7(b)所示,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密封剂5的状态下的露出部10中,缩窄线材2a的间隔。例如与先前的密度调制工序中的紧密化工序同样地,可以通过在相邻区域21中从绝缘包覆体3的外侧把持露出部10的两侧的包覆部20,并使导体2旋转以向线材2a的绞合方向扭转,使线材2a的绞合紧密化,由此进行该工序(运动M4)。再紧密化工序优选在填充到线材2a之间的密封剂5具有流动性的期间,即,如果是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的密封剂5,则在密封剂5固化之前或固化的中途进行。于是,再紧密化的操作不易因密封剂5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在通过再紧密化工序,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缩窄时,密封剂5被封入到该狭窄的空间,因此在直至密封剂5的流动性由于固化等而充分降低为止的期间,密封剂5不会引起流出、下垂等而易于停留在线材2a之间的空间。由此,经过密封剂5的固化等,易于形成具有优异的止水性能的可靠性高的止水部4。为了较高地获得这样的效果,优选在再紧密化工序中,缩小露出部10中的线材2a的扭绞节距,例如,只要在经过再紧密化工序后的状态下,与相邻区域21相比,露出部10的扭绞节距变小即可。
如果作为密封剂5使用粘度高的密封剂,则也易于避免如由于再紧密化的操作本身而从线材2a之间的空间排除密封剂5这样的情况。另外,在直到流动性充分降低为止的期间内的密封剂5的流出或下垂不会成为较大的问题时等,也可以省略再紧密化的工序。
(5)包覆体移动工序
接着,在包覆体移动工序中,如图7(c)所示,使配置于露出部10的两侧的包覆部20的绝缘包覆体3相互接近,而朝向露出部10移动(运动M5)。包覆体移动工序也与再紧密化工序同样地,优选在填充到露出部10的密封剂5具有流动性的期间,即,如果是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的密封剂5,则在密封剂5固化之前或固化的中途进行。包覆体移动工序也可以与再紧密化工序相结合而实质上通过一次操作来进行。
通过经过包覆体移动工序,从而在露出部10的两端的一部分区域中,露出的导体2成为被绝缘包覆体3包覆的状态。而且,通过在密封剂5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进行包覆体移动工序,存在于露出部10的端部的未配置密封剂5的空隙G被消除,成为填充于露出部10的密封剂5与绝缘包覆体3的端部相接触的状态。由此,在露出部10中的导体2露出的部位的整个区域中,成为在线材2a之间填充有密封剂5的状态。而且,能够使配置在露出部10的导体2的外周的密封剂5的一部分移动到包覆部20的绝缘包覆体3的外周。由此,成为在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露出部10的导体2的外周、包覆部20的端部的绝缘包覆体3的外周这3个区域,连续地配置有密封剂5的状态。
通过在上述3个区域配置密封剂5,从而经过下面的固化工序,能够由共同的材料同时形成如下的止水部4,即,线材2a之间的区域中的止水性能优异,并且外周被物理性地保护,而且导体2与绝缘包覆体3之间的止水性能也优异的止水部4。另外,在图7(c)、图1中省略了严格的图示,但在包覆体移动工序中,伴随着使露出部10的两侧的绝缘包覆体3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线材2a的间隔被缩窄,并且在线材2a之间填充有密封剂5的相当于露出部10的区域不仅存在于导体2从绝缘包覆体3露出的部位,而且还有一部分到达导体2被绝缘包覆体3覆盖的部位而存在。在填充工序中,在从露出部10的端部到端部,而且还包括到两侧的包覆部20的端部的区域中导入密封剂5的情况下,以及在不需要在露出部10的外周或包覆部20的外周配置密封剂5的情况下等,也可以省略包覆体移动工序。
(6)固化工序
最后,在固化工序中,使密封剂5成为流动性低的状态。在密封剂5由各种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的情况下,只要应用与其种类相应的固化方法即可。即,在密封剂5具有热固性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加热进行密封剂5的固化即可,在具有光固化性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光照射进行密封剂5的固化即可,在具有湿固性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在大气中的放置等的加湿进行密封剂5的固化即可。在密封剂5具有湿固性的情况下等,密封剂5的固化有时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如果作为密封剂5使用具有高粘度的密封剂,则能够避免在固化所需要的时间的期间内,固化不完全的密封剂5引起流出或下垂,而无法正常地保持在露出部10的线材2a之间的空间、露出部10及包覆部20的外周区域的情况。经过固化工序,最终能够获得具备具有高的止水性能的止水部4的绝缘电线1。
实施例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定。
对在绝缘电线形成止水部时的止水的方法与所获得的止水部中的止水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试验方法)
(1)样品的制作
在将由聚氯乙烯构成的厚度为0.35mm的绝缘包覆体形成在导体截面积为0.5mm2(线材直径为0.18mm、线材数为20)的铜绞线导体的外周所得的绝缘电线的中途部,形成长度为8mm的露出部。然后,通过以下的各方法对露出部实施止水处理,形成止水部。
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止水方法如以下所述。
·实施例1:如图4中由流程图所示,通过包含紧密化工序和松弛工序的方法,使用高粘度密封剂进行止水。
·实施例2:如图4中由流程图所示,通过包含紧密化工序和松弛工序的方法,使用低粘度密封剂进行止水。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止水部的外周进一步配置带粘接层的收缩管。
·实施例4:不实施紧密化工序,在仅通过松弛工序扩大线材的间隔的基础上,使用低粘度密封剂进行止水。
·比较例1:既不进行紧密化工序,也不进行松弛工序,仅通过向露出部导入低粘度密封剂来进行止水。
在上述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密封剂如以下所述。
·高粘度密封剂:湿固性硅类树脂、粘度为5000mPa·s(在23℃)、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KE-4895”
·低粘度密封剂:湿固性丙烯酸类树脂、粘度为2mPa·s(在23℃)、三键(スリーボンド)公司制“7781”
(2)止水性能的评价
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所涉及的绝缘电线的止水部,通过泄漏试验,评价线材之间、以及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性能。具体而言,将各绝缘电线的止水部浸渍在水中,并从绝缘电线的一端以150kPa或200kPa施加气压。然后,通过目视来观察止水部和未施加气压的一方的绝缘电线的端部。
在通过施加150kPa和200kPa的气压,从止水部的线材之间的部位即止水部的中途部和未施加气压的一方的绝缘电线的端部中的任一部位均未确认到气泡的产生的情况下,评价为线材间的止水性能特别高的“◎”。在通过施加150kPa的气压,从上述任一部位均未确认到气泡的产生的情况下,评价为线材间的止水性能高的“○”。在即使施加150kPa的气压,也从至少任一个部位确认到气泡的产生的情况下,评价为线材间的止水性能不充分的“×”。
另一方面,在通过施加150kPa和200kPa的气压,从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部位即止水部的端部未确认到气泡的产生的情况下,评价为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性能特别高的“◎”。在通过施加150kPa的气压,从如上所述的部位未确认到气泡的产生的情况下,评价为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性能高的“○”。在即使施加150kPa的气压,从如上所述的部位也确认到气泡的产生的情况下,评价为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止水性能不充分的“×”。
(3)止水部中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
而且,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所涉及的绝缘电线,实际测量止水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导电性材料的密度。
首先,在测定出上述制作的各绝缘电线的止水部的长度的基础上,分解止水部,取出构成止水部的导体。然后,测量所取出的导体的质量(设为质量1)。然后,作为与远离区域相当的部位,从绝缘电线的末端部切出长度与止水部相同的部分。然后,分解所切出的部分,测定导体的质量(设为质量2)。对质量1与质量2进行比较,将质量2设为100,并将对质量1的值进行换算所得到的值设为止水部相对密度。
(结果)
在表1中将止水试验和导体密度测量的结果与止水方法的概要一起示出。在表示止水方法的工序的各栏中,“○”表示进行了该工序,“-”表示未进行该工序。
[表1]
Figure BDA000316320397000025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4中,至少在线材之间实现了高的止水性能。这被解释为如下情况的结果,即,通过至少实施松弛工序而扩大露出部中的线材的间隔,由此使密封剂充分地浸透到线材之间的空间。导体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比远离区域高也与线材的间隔被扩大的情况相对应。
其中,在实施例1~3中,在线材之间实现了特别高的止水性能。这被解释为如下情况的结果,即,通过实施紧密化工序和松弛工序双方,从而在露出部中使线材的间隔扩大为较大,通过在该状态下将密封剂导入到露出部,从而使密封剂特别有效地浸透到线材之间的空间。止水部相对密度为约130,在止水部中,导体的每单位长度的密度特别高也与线材的间隔被扩大的情况相对应。
在使用了高粘度密封剂的实施例1中,不仅在线材之间,而且在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也实现了高的止水性能。这被解释为,由于密封剂为高粘度,从而在固化前的状态下,稳定地停留在露出部的导体的外周及两侧的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的外周的区域。与此相对,在使用了低粘度密封剂的实施例2、4中,由于无法充分地进行露出部的导体的外周及两侧的包覆部的绝缘包覆的外周的区域中的固化前的密封剂的保持,因此尽管在线材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止水性能,但在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也不能获得充分的止水性能。但是,通过如实施例3那样辅助性地使用收缩管,从而能够在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确保充分的止水性能。
在比较例1中,在线材之间、导体与绝缘包覆体之间的任一部位,均不能获得充分的止水性能。这被解释为如下情况的结果,即,未扩大线材的间隔,没有使密封剂高均匀性地浸透在线材之间的空间,并且使用低粘度的密封剂,在露出部的导体的外周及两侧的包覆部的绝缘包覆体的外周的区域也不能稳定地配置密封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标号说明
1 绝缘电线
2 导体
2a 线材
3 绝缘包覆体
4 止水部
5 密封剂
10 露出部
20 包覆部
21 相邻区域
22 远离区域
30 把持部

Claims (19)

1.一种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下工序:
部分露出工序,在具有绞合多个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而成的导体和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包覆体的绝缘电线中,沿着所述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相邻地设置从所述导体的外周去除所述绝缘包覆体而得到的露出部和处于所述绝缘包覆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状态的包覆部;
密度调制工序,提高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隔;以及
填充工序,将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剂填充到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度调制工序中,在使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绞合紧密的紧密化工序之后,执行使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绞合松弛的松弛工序,从而提高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同时扩大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部具有与所述露出部相邻的相邻区域和与所述相邻区域相邻并与所述露出部分离的远离区域,
经过所述密度调制工序,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所述露出部中最高,在所述远离区域中次高,在所述相邻区域中最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设置所述露出部,在所述露出部的两侧的所述包覆部设置所述相邻区域及所述远离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填充工序之后,进一步执行缩窄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的间隔的再紧密化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经过所述再紧密化工序,所述线材的扭绞节距在所述露出部比在所述相邻区域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剂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
在所述填充工序中填充了所述密封剂之后,在所填充的所述密封剂固化之前或固化的中途,执行所述再紧密化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工序是如下工序:在所述露出部中,通过所述密封剂将所述导体的外周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填充工序之后,执行使配置于所述包覆部的所述绝缘包覆体朝向所述露出部移动,并使所述绝缘包覆体的端部与填充于所述露出部的所述密封剂接触的包覆体移动工序,从而与包覆所述露出部的外周的所述密封剂连续地,在所述包覆部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外周配置所述密封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填充工序中,将所述密封剂以粘度为4000mPa·s以上的状态进行填充。
11.一种绝缘电线,具有:导体,绞合多个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而成;以及绝缘包覆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所述绝缘电线的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电线沿着长轴方向相邻地具有从所述导体的外周去除所述绝缘包覆体而得到的露出部和处于所述绝缘包覆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状态的包覆部,
所述包覆部具有与所述露出部相邻的相邻区域和与所述相邻区域相邻并与所述露出部分离的远离区域,
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所述露出部比在所述远离区域高,
在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线材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在所述露出部中最高,在所述远离区域中次高,在所述相邻区域中最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的扭绞节距在所述露出部比在所述相邻区域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露出部中,所述密封剂将所述导体的外周与所述线材之间的空间连续地包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剂在所述包覆部的与所述露出部相邻的端部将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外周与所述露出部中包覆所述导体的外周的区域连续地包覆。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所述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1.01倍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露出部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为所述远离区域中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密度的1.5倍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电线在所述绝缘电线的长轴方向的中途部具有所述露出部,在所述露出部的两侧的所述包覆部具有所述相邻区域和所述远离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剂由固化性树脂合成物构成。
CN202110797287.5A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Active CN113674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287.5A CN11367491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4607A JP6798438B2 (ja) 2017-07-26 2017-07-26 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絶縁電線
JP2017-144607 2017-07-26
PCT/JP2018/026425 WO2019021851A1 (ja) 2017-07-26 2018-07-13 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絶縁電線
CN201880045938.1A CN11087002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CN202110797287.5A CN11367491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938.1A Division CN11087002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4918A true CN113674918A (zh) 2021-11-19
CN113674918B CN113674918B (zh) 2024-05-10

Family

ID=650396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938.1A Active CN11087002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CN202110797287.5A Active CN11367491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938.1A Active CN110870028B (zh) 2017-07-26 2018-07-13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024446B2 (zh)
JP (1) JP6798438B2 (zh)
CN (2) CN110870028B (zh)
DE (1) DE112018003824B4 (zh)
WO (1) WO2019021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8438B2 (ja) * 2017-07-26 2020-12-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絶縁電線
WO2020157867A1 (ja) * 2019-01-30 2020-08-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7318512B2 (ja) * 2019-01-30 2023-08-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20157868A1 (ja) * 2019-01-30 2020-08-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
US11887757B2 (en) 2019-01-30 2024-01-3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Insulated electric wire and wire harness
JP2022029860A (ja) * 2020-08-05 2022-02-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17174388A (zh) * 2023-09-14 2023-12-05 上海赢双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式线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1771A (ja) * 1998-06-22 2000-01-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止水部付き電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12936A1 (en) * 2007-11-08 2010-08-2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proofing method for electric wire and the wire having waterproof part formed by the waterproofing method
DE102011083952A1 (de) * 2011-10-04 2013-04-04 Sumitomo Electric Bordnetz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ängswasserdichten Anordnung
CN103907161A (zh) * 2011-10-28 2014-07-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芯线中的防水结构和防水方法
CN110870028B (zh) * 2017-07-26 2021-08-0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6616A (en) * 1980-04-15 1981-12-0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am for communication cable
JP2584507Y2 (ja) 1993-05-24 1998-1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の防水構造
JP3129936B2 (ja) * 1995-06-12 2001-01-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止水方法及びグロメット止水用治具
CN101300645B (zh) 2005-11-02 2011-12-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载电线类的止水处理方法
JP4918248B2 (ja) 2005-11-16 2012-04-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線間止水方法、線間止水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176533B2 (ja) * 2007-12-19 2013-04-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の止水方法及び該止水方法で形成された止水部を有する電線
US7960652B2 (en) * 2008-10-02 2011-06-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led cable and terminal crimp
US8502072B2 (en) 2009-05-29 2013-08-06 General Dynamics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Spliced cable with overmolded water proof coat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1001566A (ja) 2009-06-16 2011-01-0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線導体および自動車用電線
KR20140002014A (ko) * 2011-04-29 2014-01-07 스미토모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소경 케이블 하네스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US10373738B2 (en) 2015-05-08 2019-08-06 Radix Wire & Cable, Llc Insulated wire construction with liner
CN105006304B (zh) * 2015-08-06 2016-09-21 深圳市南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芯线结构的线缆的制作方法
US11239639B2 (en) 2016-09-30 2022-02-01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sealing a bundle of wires
JP6525032B2 (ja) * 2017-07-26 2019-06-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1771A (ja) * 1998-06-22 2000-01-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止水部付き電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12936A1 (en) * 2007-11-08 2010-08-2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proofing method for electric wire and the wire having waterproof part formed by the waterproofing method
DE102011083952A1 (de) * 2011-10-04 2013-04-04 Sumitomo Electric Bordnetz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ängswasserdichten Anordnung
CN103907161A (zh) * 2011-10-28 2014-07-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芯线中的防水结构和防水方法
CN110870028B (zh) * 2017-07-26 2021-08-0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0028B (zh) 2021-08-03
WO2019021851A1 (ja) 2019-01-31
CN113674918B (zh) 2024-05-10
US11024446B2 (en) 2021-06-01
US11657928B2 (en) 2023-05-23
CN110870028A (zh) 2020-03-06
US11348704B2 (en) 2022-05-31
JP6798438B2 (ja) 2020-12-09
JP2019029094A (ja) 2019-02-21
US20200286648A1 (en) 2020-09-10
US20220254547A1 (en) 2022-08-11
US20210249154A1 (en) 2021-08-12
DE112018003824B4 (de) 2023-10-12
DE112018003824T5 (de) 202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0028B (zh)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绝缘电线
CN110892490B (zh) 绝缘电线
CN113366588B (zh) 绝缘电线及线束
JP7405289B2 (ja) 絶縁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20157868A1 (ja) 絶縁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
JP7298756B2 (ja) 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絶縁電線
JP7095727B2 (ja) 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絶縁電線
CN116171479A (zh) 绝缘电线、线束、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CN205582526U (zh) 一种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阻水电缆
JP2014128135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
JP2009283341A (ja) 電線スプライス部の防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