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9752A -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9752A
CN113669752A CN202111021157.9A CN202111021157A CN113669752A CN 113669752 A CN113669752 A CN 113669752A CN 202111021157 A CN202111021157 A CN 202111021157A CN 113669752 A CN113669752 A CN 113669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unit
combustion
temperature
enri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11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9752B (zh
Inventor
周天宇
李玖重
孙志钦
张婧帆
高晓红
郜建松
王恒博
苏耀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0211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9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9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9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9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9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7/00Supplying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other than air, to the fire, e.g. oxygen, ste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8Preparation of oxygen from air with the aid of metal oxides, e.g. barium oxide, manganese 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方法,涉及有氧燃烧技术领域。一种富氧燃烧方法是利用吸氧单元、释氧单元和燃烧单元进行处理,包括:利用载氧体与含氧气体在吸氧单元进行反应得到富氧载氧体;富氧载氧体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在释氧单元释放出氧气,得到富氧气体和贫氧载氧体;利用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在燃烧单元进行燃烧。发明人创造性地将化学链制氧和有氧燃烧反应结合实现富氧燃烧,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制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富氧燃烧,提高有氧燃烧的反应速率和热效率。由于助燃剂富氧气体中氮气含量很少,减少了氮气带走燃烧热量造成的热量损失,使燃烧后得到的烟气中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便于二氧化碳的分离利用,并且减少了氮氧化物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氧燃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废液、废气、垃圾、污泥焚烧,还是气、液、固态燃料燃烧、催化剂再生、硫磺回收等所有需要气态氧气参与燃烧的过程,大多采用空气作为氧化剂。这类燃烧工艺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燃烧反应不完全、烟气热量回收不充分、烟气中氮气带走大量燃烧热量等因素,导致燃烧热效率较低;(2)燃烧产生烟气量大,烟气中二氧化碳大多直接排放,不符合低碳减排的环保目标;(3)燃烧后的烟气中NOx等大气污染物含量不容易控制。
为解决燃烧效率低、烟气中大气污染物不易控制等问题,可以采用富氧或纯氧燃烧技术,而常规的低温精馏技术、膜分离技术和变压吸附技术等制氧技术成本较高,所对应有氧燃烧工艺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氧燃烧方法,旨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燃烧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富氧燃烧方法,利用吸氧单元、释氧单元和燃烧单元进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载氧体与含氧气体在吸氧单元进行反应得到富氧载氧体,富氧载氧体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在释氧单元释放氧气,得到富氧气体和贫氧载氧体,利用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在燃烧单元进行燃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明人创造性地将化学链制氧和有氧燃烧反应结合实现富氧燃烧,利用吸氧单元生产富氧载氧体,富氧载氧体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释放氧气得到富氧气体,再利用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燃烧,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制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富氧燃烧,提高有氧燃烧的反应效率。同时,由于助燃剂富氧气体中氮气含量降低,减少了氮气带走的燃烧热量,从而提高了燃烧热效率,且烟气中燃烧产生的NOx等污染物含量降低。此外,燃烧后得到的烟气中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便于二氧化碳的分离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富氧燃烧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针对现有技术中富氧燃烧工艺制氧成本高的问题,发明人提出了采用化学链空气分离技术和有氧燃烧结合的新工艺。
具体地,化学链空气分离技术是一种新的空气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富氧载氧体在释氧反应器中发生释氧反应产生氧气,微氧载氧体或贫氧载氧体在吸氧单元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化再生,生成富氧载氧体。相比于常规的制氧技术,其具有能耗低、启动快、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点,为有氧燃烧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吸氧单元中,M基微氧载氧体MxOy与含氧气体中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M基富氧载氧体MxOy+1。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3242013940000031
在释氧单元中,M基富氧载氧体MxOy+1在一定条件下释放O2,生成M基贫氧载氧体MxOy-1,产生的O2可以用于富氧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3242013940000032
在制氢单元中,还原态M基贫氧载氧体MxOy-1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M基微氧载氧体MxOy和氢气,产生的氢气可以用于加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324201394000004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贫氧、富氧、微氧是相对概念,为本领域的常规理解,如上述反应方程式中MxOy-1表示M基贫氧载氧体,MxOy表示微氧载氧体,MxOy+1表示富氧载氧体。贫氧、微氧、富氧仅表示分子式MxOy-1、MxOy和MxOy+1中O元素和M元素的数量比例依次增大。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富氧燃烧方法,主要包括吸氧单元、释氧单元、燃烧单元、烟气换热单元、制氢单元、烟气分离单元、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等。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吸氧单元和释氧单元产生富氧气体用于燃烧单元的有氧燃烧反应,产生的高温烟气主要成分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过烟气换热单元和烟气分离单元之后得到二氧化碳、水和废气,二氧化碳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水用于制氢单元。
具体地,吸氧单元是利用载氧体与含氧气体反应得到富氧载氧体,释氧单元是利用富氧载氧体在燃烧单元产生的高温烟气的作用下,放出氧气,得到富氧气体和贫氧载氧体(用于制氢单元)。燃烧单元是利用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燃烧,同时可以将待处理工艺物料进行升温,将处理后工艺物料进行收集处理或进入下一工序。燃烧产生的一部分高温烟气进入释氧反应单元为释氧反应提供热量,另一部分烟气进入烟气换热单元,与水换热温度降低后进入烟气分离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氧单元是利用空气与载氧体(如制氢单元产生的微氧载氧体)反应,得到具有较高温度的贫氧空气,将高温贫氧空气在余热回收单元与常温空气进行换热,将升温之后的高温空气在吸氧单元与微氧载氧体进行反应,换热之后的贫氧空气温度降低后直接排出。
需要补充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富氧燃烧工艺具备以下优点:(1)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化学链制氧用于富氧燃烧,相比于常规的制氧技术,其具有能耗低、启动快、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点,为有氧燃烧提供了有利条件,采用富氧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温度远高于空气中的燃烧温度,使燃烧反应进行更彻底,燃烧反应效率大幅提升;(2)采用富氧气体(N2含量减少)作为助燃剂进行燃烧,N2带走的燃烧热量减少,同时排烟量也大幅减少,对于燃烧单元的节能减排十分有利;(3)烟气中产生NOx含量减少,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有利于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和综合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作为制甲醇、烯烃等目标产物的原料,也可作为商品二氧化碳出售。
进一步地,烟气换热单元是将高温烟气和烟气分离单元得到的水进行换热,回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同时将烟气分离单元得到的水加热得到水蒸气。将降温之后的烟气在烟气分离单元进行烟气分离得到水、二氧化碳和废气,分离后的废气经烟囱排放或进行收集处理,二氧化碳输送至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进行加氢反应。将水蒸气与贫氧载氧体在制氢单元反应产生高温含氢气体和微氧载氧体,将微氧载氧体在吸氧单元与高温空气反应得到富氧载氧体和高温贫氧空气,将高温含氢气体处理后用于加氢反应。具体地,在制氢单元中,水蒸气与贫氧载氧体反应,贫氧载氧体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微氧载氧体进入吸氧单元,水蒸气转化为氢气。制氢单元产生的高温含氢气体进入氢气换热单元与来自氢气分离单元的低温氢气换热,温度降低后的低温含氢气体进入氢气分离单元,分离得到水和低温氢气,将低温氢气返回至氢气换热单元进行换热,将升温之后的高温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进行加氢反应,将氢气分离单元得到的水输送至烟气换热单元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创造性地利用化学链制氧工艺配合燃烧单元、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制氢单元,实现原料的循环利用,整个工艺的运行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通过与二氧化碳加氢工艺和制氢工艺耦合能够将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利用,可以在不同条件下与催化剂和载氧体反应,通过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可以制取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机物,从而进一步提高有氧燃烧反应的效率,减少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的排放,解决常规有氧燃烧反应效率难以提升、存在污染物排放、烟气难处理等问题。
进一步地,二氧化碳和氢气进入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油气混合物,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单元进行分离。分离出的目标产物进入下一工序,剩下的气体一部分返回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用于调节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一部分作为燃料气进入燃料气管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加氢反应产生的油气混合物在分离单元进行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和燃料气,将部分燃料气返回至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进行反应。
下面对各个单元的工艺参数做具体说明:
燃烧单元、释氧单元、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制氢单元、吸氧单元的反应压力均为0.1~0.5MPa,如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等。
具体地,释氧单元、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制氢单元、吸氧单元的反应器可以为流化床、固定床、移动床等常规反应器,优选为流化床反应器。
吸氧单元采用低压吸氧工艺或高压吸氧工艺;其中,低压吸氧工艺的反应温度为530~800℃(如530℃、600℃、650℃、700℃、750℃、800℃等),反应压力为0.1~0.5MPa(如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等);高压吸氧工艺的反应温度为800~1000℃(如800℃、850℃、900℃、950℃、1000℃等),反应压力为0.5~5MPa(0.5MPa、1.0MPa、2.0MPa、3.0MPa、4.0MPa、5.0MPa等)。
释氧单元的反应温度为600~950℃,如600℃、650℃、700℃、750℃、800℃、850℃、900℃、950℃等。控制进入燃烧单元的富氧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2~80%,优选为25~50%,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富氧气体的氧气浓度可通过控制进入释氧反应器的烟气量和载氧体循环量进行调节。通过控制富氧气体中烟气的含量,以进一步提升燃烧的效率,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进一步地,载氧体包括金属载氧体、非金属载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载氧体包括铜基载氧体、铁基载氧体、锰基载氧体和钴基载氧体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单一载氧体,也可以为复合载氧体;非金属载氧体为钙钛矿载氧体。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载氧体为铁基复合载氧体,即铁基载氧体形成的复合载氧体。
进一步地,燃烧单元的反应温度为600~2000℃,具体燃烧温度要根据处理物料和燃料的种类进行选择,如可以为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等。燃料可以为气态、固态、液态燃料,如煤、原料油、天然气、炼厂气、水煤浆等。
具体地,燃烧单元包括所有有氧燃烧反应工艺,可以为污泥燃烧、废液、废气焚烧、硫磺回收燃烧、催化剂再生、煤粉燃烧、加热炉燃料燃烧、冶金炉燃料燃烧等。
进一步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的目标产物选自烯烃、甲醇、二甲醚、汽油和芳烃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目标产物为烯烃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20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Fe-Zn-Zr/沸石分子筛;目标产物为甲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15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Cu-Zn催化剂;目标产物为二甲醚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15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Cu-Zn/沸石分子筛;目标产物为汽油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15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Na-Fe/沸石分子筛;目标产物为芳烃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20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Zn-Al/沸石分子筛。
需要说明的是,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发生反应,制取烯烃、甲醇、芳烃、汽油、二甲醚等,具体可以根据所需获得的目标产物进行原料、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可以参照现有工艺,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制氢单元反应温度为550~900℃,如550℃、600℃、650℃、700℃、750℃、800℃、850℃、900℃等。
需要补充的是,烟气分离单元、氢气分离单元和用于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处理的分离单元可以采用膜分离、变压吸附、溶剂吸收、低温分离、分馏塔分离、油气分离等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富氧燃烧方法,具体步骤和反应条件如下:
燃烧单元选用管式加热炉燃料气燃烧工艺,吸氧单元为低压吸氧工艺(操作压力为0.3MPa),释氧单元、制氢单元、吸氧单元、反应压力均为0.25MPa,载氧体为铁基复合载氧体,催化剂为Cu-Zn催化剂制取甲醇,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反应温度350℃,压力3MPa。
(1)25℃的常温空气进入余热回收单元,与高温贫氧空气换热,温度升高至约600℃进入吸氧单元,与700℃微氧载氧体Fe3O4(O元素和Fe元素数量比值为4:3)反应,变为650~800℃的高温贫氧空气和富氧载氧体Fe2O3(O元素和Fe元素数量比值为3:2),高温贫氧空气进入余热回收单元与常温空气换热,温度降至50℃以下直接排出。
(2)650~800℃富氧载氧体Fe2O3进入释氧单元,在600~850℃高温烟气的作用下放出氧气,变为产生600~750℃贫氧载氧体FeO(O元素和Fe元素数量比值为1:1)和富氧气体(氧气含量约为43%)。贫氧载氧体FeO进入制氢单元,富氧气体进入燃烧单元。
(3)600~750℃贫氧载氧体FeO进入制氢单元与从烟气换热单元来的250~300℃水蒸气反应,水蒸气大部分转化为氢气,产生630~730℃的微氧载氧体Fe3O4和高温含氢气体。微氧载氧体Fe3O4返回吸氧单元,高温含氢气体进入氢气换热单元。
(4)富氧气体进入燃烧单元与燃料气燃烧放热,加热燃烧单元的处理物料,处理后物料进入后续工艺。燃烧产生的一部分600~850℃高温烟气返回释氧单元,另一部分300~500℃的烟气进入烟气换热单元,使从烟气分离单元和氢气分离单元来的水变为250~300℃的水蒸气进入制氢单元。
(5)高温烟气经过烟气换热单元,温度降低至50~100℃进入烟气分离单元,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其余少量废气进行收集处理。分离出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升压至3MPa进入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分离出的水返回烟气换热单元。
(6)630~730℃的高温含氢气体进入氢气换热单元温度降低至50~100℃进入氢气分离单元,分离出低温氢气和水。水进入烟气换热单元换热升温,低温氢气升压至3MPa返回氢气换热单元与高温含氢气体换热,温度升高至350~450℃进入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
(7)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二氧化碳和氢气在3MPa的压力,Cu-Zn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制取甲醇,二氧化碳转化率高于30%,甲醇选择性高于80%。含有甲醇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单元进行油气分离,目标产物甲醇进行收集处理,其余气体一部分返回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调节反应过程,另一部分作为燃料气进入燃气管网。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燃烧方法,燃烧单元采用一般的高温空气替代实施例1中的富氧气体进行反应,以一台热负荷12MW的燃烧单元为例,燃烧采用空气作为助燃剂,助燃剂中氧含量约为21%。
试验例
采用常规的方法测试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气中NOx含量、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燃烧热效率。
结果显示,对比例1中传统的燃烧方法燃烧产生烟气量为22800kg/h,烟气中NOx含量为45mg/m3,燃烧热效率92.5%,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14%,不便于分离提纯利用。
而实施例1采用化学链制氧,制氧能耗为0.12kW·h/kg,为传统制氧能耗的50%。通过化学链制氧得到富氧气体作为助燃剂用于燃烧反应,相较于传统燃烧使用空气作为助燃剂,具有热效率高、排烟量小、污染物少等优点。
实施例1采用化学链制氧得到富氧气体用于燃烧反应,助燃剂富氧气体中氧含量约为43%,燃烧产生烟气量为11000kg/h,烟气中NOx含量为15mg/m3,燃烧热效率95.2%,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3%,便于分离提纯利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富氧燃烧方法,利用将化学链制氧和有氧燃烧反应结合实现富氧燃烧,还利用燃烧反应之后的烟气进行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行二氧化碳加氢,水用于制氢单元,实现了多个反应单元的耦合,具备以下优点:
(1)使有氧燃烧反应效率大幅提升。传统有氧燃烧反应采用空气作为助燃剂,空气中氮气会带走大量的燃烧热量,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化学链制氧用于富氧燃烧,相比于常规的制氧技术,其具有能耗低、启动快、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点,为有氧燃烧提供了有利条件。富氧燃烧反应,助燃剂富氧气体中氮气含量减少,燃烧反应温度远高于空气中的燃烧温度,使燃烧反应进行更彻底,燃烧反应效率和热效率大幅提升。
(2)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如通过加氢制取甲醇),制取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机物,经济及环保效益显著。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化学链制氧技术实现有氧燃烧反应的富氧燃烧,同时利用产生的烟气在不同条件下与催化剂和载氧体反应,完成二氧化碳加氢过程,制取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机物,经济及环保效益显著。
(3)可大幅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环保效益显著。常规工艺中,有氧燃烧反应与空气直接接触燃烧,烟气量大、烟气处理工序复杂。本发明实施例中富氧燃烧产生的烟气,不同条件下与催化剂和载氧体反应,完成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二氧化碳转化率为20%~60%,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助燃剂富氧气体中氮气含量减少,烟气中燃烧产生的NOx等污染物含量降低,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符合低碳减排的战略目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吸氧单元、释氧单元和燃烧单元进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载氧体与含氧气体在所述吸氧单元进行反应得到富氧载氧体,所述富氧载氧体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在所述释氧单元释放出氧气,得到富氧气体和贫氧载氧体,利用所述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在所述燃烧单元进行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单元产生的一部分烟气作为所述释氧单元所需的高温烟气使用,将所述燃烧单元产生另一部分高温烟气经烟气换热单元回收热量之后再经烟气分离单元进行分离得到水、二氧化碳和废气,将得到的二氧化碳输送至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进行加氢反应;
其中,所述烟气换热单元是将高温烟气和烟气分离单元得到的水进行换热,回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同时将烟气分离单元得到的水加热得到水蒸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烟气换热单元得到的所述水蒸气与所述贫氧载氧体在制氢单元反应产生高温含氢气体和微氧载氧体,将所述微氧载氧体在所述吸氧单元与高温空气反应得到富氧载氧体和高温贫氧空气,将所述高温含氢气体处理后用于所述加氢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高温含氢气体经过氢气换热单元回收热量降温后,再经过氢气分离单元处理得到水和低温氢气,将水输送至所述烟气换热单元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将所述低温氢气与所述高温含氢气体在所述氢气换热单元进行换热,低温氢气温度升高后进入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在所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与所述烟气分离单元得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加氢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产生的油气混合物在分离单元进行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和燃料气,将部分所述燃料气返回至所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用于调节加氢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高温贫氧空气在余热回收单元与常温空气进行换热,常温空气温度升高后的高温空气在所述吸氧单元与所述微氧载氧体进行反应。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单元、所述释氧单元、所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所述制氢单元、所述吸氧单元的反应压力均为0.1~0.5MPa;
优选地,所述释氧单元、所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所述制氢单元、所述吸氧单元的反应器均为流化床反应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氧单元的反应温度为600~950℃;
优选地,所述制氢单元反应温度为550~900℃;
优选地,所述燃烧单元的反应温度为600~2000℃;
优选地,控制所述富氧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2~80%,更优选为25~5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单元采用低压吸氧工艺或高压吸氧工艺;
其中,所述低压吸氧工艺的反应温度为530~800℃,反应压力为0.1~0.5MPa;
所述高压吸氧工艺的反应温度为800~1000℃,反应压力为0.5~5MPa;
优选地,所述载氧体选自铜基载氧体、铁基载氧体、锰基载氧体、钴基载氧体和钙钛矿载氧体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铁基载氧体形成的复合载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氧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单元的目标产物选自烯烃、甲醇、二甲醚、汽油和芳烃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目标产物为烯烃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20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Fe-Zn-Zr/沸石分子筛;
所述目标产物为甲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15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Cu-Zn催化剂;
所述目标产物为二甲醚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15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Cu-Zn/沸石分子筛;
所述目标产物为汽油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15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Na-Fe/沸石分子筛;
所述目标产物为芳烃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为200~500℃,反应压力0.2~5MPa,催化剂为Zn-Al/沸石分子筛。
CN202111021157.9A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Active CN113669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157.9A CN113669752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157.9A CN113669752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752A true CN113669752A (zh) 2021-11-19
CN113669752B CN113669752B (zh) 2023-10-27

Family

ID=78547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1157.9A Active CN113669752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97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5211A (zh) * 2022-06-10 2022-09-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副产一氧化碳的甲醇制烯烃再生方法
CN115784149A (zh) * 2022-11-10 2023-03-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合成气制取的物料加热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8221A1 (en) * 2000-10-13 2002-07-11 Griffin Timothy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hot combustion waste gases
CN1687637A (zh) * 2005-05-30 2005-10-26 史汉祥 燃煤锅炉综合治理无污染物排放技术
CN104033890A (zh) * 2014-06-10 2014-09-10 东南大学 一种集成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的富氧燃烧煤粉锅炉及co2捕集方法
CN207468198U (zh) * 2017-10-09 2018-06-08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克劳斯纯氧配风燃烧工艺系统
CN108870368A (zh) * 2018-05-11 2018-11-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化学链制氧的富氧燃烧系统及方法
CN110030552A (zh) * 2019-05-21 2019-07-19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氧气体生产方法及其系统、加热炉
CN11255583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化学链空分技术的垃圾焚烧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8221A1 (en) * 2000-10-13 2002-07-11 Griffin Timothy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hot combustion waste gases
CN1687637A (zh) * 2005-05-30 2005-10-26 史汉祥 燃煤锅炉综合治理无污染物排放技术
CN104033890A (zh) * 2014-06-10 2014-09-10 东南大学 一种集成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的富氧燃烧煤粉锅炉及co2捕集方法
CN207468198U (zh) * 2017-10-09 2018-06-08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克劳斯纯氧配风燃烧工艺系统
CN108870368A (zh) * 2018-05-11 2018-11-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化学链制氧的富氧燃烧系统及方法
CN110030552A (zh) * 2019-05-21 2019-07-19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氧气体生产方法及其系统、加热炉
CN11255583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化学链空分技术的垃圾焚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5211A (zh) * 2022-06-10 2022-09-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副产一氧化碳的甲醇制烯烃再生方法
CN115784149A (zh) * 2022-11-10 2023-03-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合成气制取的物料加热工艺
CN115784149B (zh) * 2022-11-10 2024-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合成气制取的物料加热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752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6490B (zh) 一种处理包含氢及二氧化碳的气体混合物的方法
US20120232173A1 (en) High Energy Power Plant Fuel, and CO or CO2 Sequestering Process
CN107758617B (zh) 一种沼气类生物质制氢方法
US9856426B2 (en) Combined processes for utilizing synthesis gas with low CO2 emission and high energy output
CN113669752B (zh) 一种富氧燃烧方法
CN101508924B (zh) 一种煤矿区煤层气催化脱氧工艺
CZ285404B6 (cs) Způsob částečné oxidace uhlovodíkového paliva, spojený s výrobou elektrické energie
CN102703108B (zh) 一种费托合成及尾气利用的工艺方法
CN102849680A (zh) 从天然气中合成及纯化氢气的方法
CN103242134A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净化方法
RU2532757C2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на основе риформинг-газа с пониженными выбросами nox
CN102430367B (zh) 应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煤层气脱氧方法
CN114466815A (zh) 用于二氧化碳的转化的工艺
WO2022229838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ydrogen from a hydrocarbon feedstock
WO2011021944A1 (en) Combined processes for utilizing synthesis gas at low co2 emission and high energy output
CN101003359A (zh) 以焦炉气制氢水煤气补碳制备甲醇合成气的方法
CN110589765A (zh) 一种利用天然气制备不同比例合成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39702A (zh) 高温焦炉粗煤气制氢系统装置及工艺
CN113896197B (zh) 一种烃类二氧化碳重整制取一氧化碳的方法
CN101607859A (zh) 一种焦炉气生产甲烷的工艺
CN104593079B (zh) 一种碎煤生产洁净合成气的工艺
CN112980519A (zh) 一种焦炉气中的co变换处理装置及其变换处理方法
CN110523246A (zh) 一种合成气净化后co2尾气的环保处理方法
CN108102751B (zh) 一种合成气单次通过制天然气的节能装置及工艺
CN115784149B (zh) 一种耦合合成气制取的物料加热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