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9454A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9454A
CN113629454A CN202111024952.3A CN202111024952A CN113629454A CN 113629454 A CN113629454 A CN 113629454A CN 202111024952 A CN202111024952 A CN 202111024952A CN 113629454 A CN113629454 A CN 113629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ide plate
housing
contacts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49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舛永貴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29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9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屏蔽功能的进一步提高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安装于配线板,且可与连接于信号传输媒体端部的对象连接器嵌合。电连接器的外壳具有一对壁部,该一对壁部隔着多个接点而相互对向,且可与对象连接器的导电性接地部件接触。一对壁部中位于与信号传输媒体分离的位置的一壁部包含:第1侧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配线板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一端安装于配线板的接地导电通路;连结部,一端与第1侧板的另一端连结;及第2侧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靠近的方向延伸,且一端与连结部的另一端连结,而另一端为自由端。第2侧板具有接触片,该接触片沿着从配线板离开的方向延伸,且可与对象连接器的接地部件弹性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
本案是分案申请。该分案的母案是申请日为2019年12月25日、申请号为201911360626.2、发明名称为“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机器中,广泛使用用来将同轴电缆、软性印刷电路(FPC)或软性扁平电缆(FFC)等信号传输媒体电连接于配线板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含连接于信号传输媒体端部的第1连接器、及连接于配线板的第2连接器。在使用这种连接器装置的电子机器中,存在电磁波放射导致的电磁干扰等造成问题的情况,因此会对连接器装置设置屏蔽功能。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连接器装置,其中利用设置于第1连接器的导电性外壳、及设置于第2连接器的导电性外壳,覆盖排列有多个信号接点的壳体。在该连接器装置中,具有使第1连接器的导电性接地部件与第2连接器的导电性外壳接触的构成,通过该构成,屏蔽功能得以提高。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097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随着在使用连接器装置的电子机器中收发的信号的高频化及动作频率的增大等,开始要求连接器装置的屏蔽功能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的一态样是鉴于所述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屏蔽功能的进一步提高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一态样的电连接器安装于配线板,可与连接于信号传输媒体端部的对象连接器嵌合,且包含具有绝缘性的壳体、排列于所述壳体的多个导电性接点、及导电性外壳。所述导电性外壳具有一对壁部,该一对壁部在沿着所述配线板的主面且与所述多个接点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所述多个接点而相互对向,且可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导电性接地部件接触。所述一对壁部中位于与所述信号传输媒体分离的位置的一壁部包含:第1侧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所述配线板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一端安装于所述配线板的接地导电通路;连结部,一端与所述第1侧板的另一端连结;及第2侧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所述配线板靠近的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连结部的另一端连结,而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2侧板具有接触片,该接触片沿着从所述配线板离开的方向延伸,且可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所述接地部件弹性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态样,可提供一种能实现屏蔽功能的进一步提高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5所示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0所示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所示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的连接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所示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3所示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的连接器装置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并非是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的。
<1.连接器装置的构成>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实施方式的包含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包含与多根同轴电缆2的端部连接的插头连接器10、及安装于配线板3的插座连接器20。多根同轴电缆2是信号传输媒体的一个例子。此外,插头连接器10也可为与软性印刷电路(FPC)或软性扁平电缆(FFC)等信号传输媒体的端部连接而代替与多根同轴电缆2的端部连接的构成。配线板3例如为印刷配线板等电路板。
插头连接器10是对象连接器及第1连接器的一个例子,插座连接器20是电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一个例子。此外,在图1至7以及图13至15中,为了方便起见,对于同轴电缆2,仅画出了其中一部分,并以切断面的形式画出了这一部分与剩余部分的边界。
另外,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向插座连接器20插入插头连接器10的方向(Z轴负方向)设为“下方向”,将它的相反方向也就是拔除方向(Z轴正方向)设为“上方向”。另外,将插头连接器10及插座连接器20的长边方向(X轴正负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另外,将插头连接器10及插座连接器20的短边方向(Y轴正负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在连接器装置1中,通过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插头连接器10的下述多个导电性接点12(参照图4)电连接于插座连接器20的壳体21上排列的多个导电性接点22。由此,同轴电缆2的下述中心导体2a(参照图6)与配线板3的主面M上形成的未图示的信号导电通路经由接点12、22而电连接。
如果插头连接器10嵌合于插座连接器20,那么所述多个接点12与多个接点22会被插头连接器10的导电性外壳14、及插座连接器20的导电性外壳23覆盖。外壳14、23是与大地连接的接地部件,通过该外壳14、23,能使连接器装置1具有屏蔽功能。
另外,在插座连接器20的外壳23,具有前壁部24与后壁部25,它们在沿着配线板3的主面M且与多个接点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上,隔着多个接点22而相互对向。该前壁部24及后壁部25分别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接地部件接触。
具体来说,后壁部25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导电部件13(参照图6)接触,前壁部24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接触。由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器装置1的屏蔽功能。此外,外壳14及导电部件13是接地部件的一个例子。外壳14与导电部件13是不同体的,但外壳14与导电部件13也可形成为一体。
<2.插头连接器10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3~图7,对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1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10连接于多根同轴电缆2的一端部。如图6及图7所示,同轴电缆2在中心导体(信号线)2a(第1信号导电通路的一个例子)的外周侧,依次积层而形成有介电体2b、外侧导体(屏蔽线)2c(第1接地导电通路的一个例子)及外周覆盖材料2d。
如图6及图7所示,同轴电缆2的一端部从前端侧依次露出中心导体2a、介电体2b及外侧导体2c。该露出部分当中,外侧导体2c被包含导电性薄板部件的一对接地棒4夹持,由此多根同轴电缆2安装于接地棒4。
如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10包含:壳体11(第1壳体的一个例子),具有绝缘性;多个导电性接点12(第1接点的一个例子),排列于壳体11;导电部件13,可与一对接地棒4中位于下方的接地棒4接触;及导电性外壳14,覆盖排列有多个接点12的壳体11的外表面,且可与一对接地棒中位于上方的接地棒4接触。
接点12之间、接点12与导电部件13之间、及接点12与外壳14之间分别通过壳体11而绝缘。接点12、导电部件13及外壳14例如是通过对一块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或弯折加工而分别形成的。
如图4所示,壳体11包含:基部111,以X轴正负方向(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突出部112,从基部111向X轴正方向突出;突出部113,从基部111向X轴负方向突出;及突出部114、115,从基部111分别向下方突出,沿着X轴正负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且截面呈大致U字状。如图6所示,突出部114、115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的。
如图4所示,多个接点12是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的,例如通过嵌入成形而固定于壳体11。如图6所示,这多个接点12从壳体11的基部111配置到突出部114。各接点12的基端部121从壳体11的基部111的上表面露出,且该基端部121通过焊接等连接于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a。另外,各接点12的前端部122从突出部114露出。
如图4所示,导电部件13是以覆盖突出部115后方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1。该导电部件13例如通过嵌入成形而固定于壳体11。如图6所示,导电部件13包含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且可与接地棒4接触的基部131、及从基部131向下方延伸的J字状的突出部132。该突出部132配置于壳体11的突出部115。
外壳14具有:罩盖上部141,覆盖同轴电缆2的一端部配置于插头连接器10的状态下的壳体11的上方;及罩盖前部142,覆盖同轴电缆2的一端部配置于插头连接器10的状态下的壳体11的前方。如图3所示,在罩盖上部141形成有多个开口141a。在该多个开口141a的边缘形成有舌片,舌片与接地棒4通过焊料15而连接。此外,在图3中,并未图示出焊料15。
另外,如图3所示,外壳14具有:侧方突出部143,从罩盖上部14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及侧方突出部144,从罩盖上部14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如图4所示,侧方突出部143的前端部143a可卡合于壳体11的突出部112上形成的卡合凹部112a,由此固定于壳体11。如图3所示,侧方突出部144的前端部144a可卡合于壳体11的突出部113上形成的卡合凹部113a,由此固定于壳体11。
<3.插座连接器20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8~图12,对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2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插座连接器20包含绝缘性的壳体21(第2壳体的一个例子)、多个导电性接点22(第2接点的一个例子)、及安装于壳体21的导电性外壳23。接点22及外壳23例如是通过对一块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或弯折加工而分别形成的。
如图8及图12所示,壳体21包含基部211、前壁部212、后壁部213、中央壁部214、侧壁部215、216。前壁部212、后壁部213、中央壁部214、侧壁部215及侧壁部216从基部211向上方突出。
前壁部212、后壁部213及中央壁部214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如图8所示,在中央壁部214,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接点22。如图11所示,多个接点22通过压入而配置于中央壁部214。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前壁部212与中央壁部214之间,形成有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10的突出部114(参照图6)的收容凹部28。另外,在中央壁部214与后壁部213之间,形成有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10的突出部115(参照图6)的收容凹部29。
如图11所示,接点22的中途部222被支撑于壳体21的前壁部212,且作为自由端的一端部221可弹性变形。接点22的一端部221配置于中央壁部214,且在该一端部221,形成有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接点12接触的接触部221a。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接触部221a从中央壁部214向前方突出,而配置于收容凹部28。另外,接点22的另一端部223配置于前壁部212的下方,通过焊接等电连接于配线板3(参照图1)上形成的未图示的信号导电通路(第2信号导电通路的一个例子)。
如图8、图9及图11所示,外壳23包含:前壁部24,与前壁部212隔开间隔而配置于壳体21的前壁部212前方的位置;及后壁部25,安装于壳体21的后壁部213,且覆盖后壁部213。另外,外壳23包含:侧壁部26,安装于壳体21的侧壁部215,且覆盖侧壁部215;及侧壁部27,安装于壳体21的侧壁部216,且覆盖侧壁部216。
如图9及图11所示,外壳23的前壁部24具有第1侧板31、多个连结部32、第2侧板33。第1侧板31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上方)延伸,且一端安装于配线板3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多个连结部32的一端与第1侧板31的另一端连结,另一端与第2侧板33的一端连结。第2侧板33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3靠近的方向(下方)延伸,且另一端为自由端。
如图8所示,第1侧板31具有:接地连接部311,安装于配线板3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第2接地导电通路的一个例子);延伸部312,连续于接地连接部311,且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上方)延伸;凹部313,在偏连结部32一端的位置,往朝向后壁部25的方向也就是后方凹陷;及缺口部314。
如图9及图11所示,第2侧板33具有延伸部331,该延伸部331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3靠近的方向(下方)延伸,且一端与连结部32的另一端连结,而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延伸部331向斜后下方延伸。此外,延伸部331的一端是第2侧板33的所述一端,延伸部331的另一端是第2侧板33的所述另一端。
另外,如图8及图12所示,第2侧板33具有多个接触片332,这些接触片332被悬臂支撑于延伸部331,且在偏延伸部331另一端的位置,基端与延伸部331连结。各接触片332形成为大致L字状,如图8所示,前端部分经由缺口部314向前方突出。另外,如图9所示,多个接触片332是在第2侧板33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复数个。
如图12所示,接触片332具有:接触片延伸部332a,一端与延伸部331的偏延伸部331另一端的位置连结;及接触部332b,与接触片延伸部332a的另一端连结,且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接触。接触片延伸部332a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上方)延伸。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接触片延伸部332a具有用来在偏另一端的位置形成接触部332b的弯曲部,从偏延伸部331另一端的位置向斜前上方延伸后,再向斜前下方延伸。
如图11所示,接触部332b在与配线板3的主面M(参照图1)正交的方向也就是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触片332的偏连结部32一端(偏上端)的位置。另外,接触部332b在沿着配线板3的主面M且与接点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第2侧板33的偏第1侧板31(偏外侧)的位置。
如图11所示,外壳23的后壁部25具有第1侧板41、连结部42、第2侧板43、接触片44。第1侧板41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上方)延伸,且一端安装于配线板3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连结部42的一端与第1侧板41的另一端连结,另一端与第2侧板43的一端连结。第2侧板43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3靠近的方向(下方)延伸。
如图12所示,接触片44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3靠近的方向(下方)延伸,且一端与连结部42的另一端连结。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接触片44向斜前下方延伸。该接触片44被悬臂支撑于连结部42,另一端为自由端。如图12所示,接触片44在接触片44的另一端,配置有可与导电部件13的突出部132(参照图6)接触的接触部44a。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接触片44从后壁部213向前方突出,而配置于收容凹部29。
<4.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6及图12~图15,对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状态具体地进行说明。
通过将插头连接器10插入插座连接器20,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成为嵌合状态。将插头连接器10插入插座连接器20是通过将插头连接器10的突出部114(参照图6)插入插座连接器20的收容凹部28(参照图12),并将插头连接器10的突出部115(参照图6)插入插座连接器20的收容凹部29(参照图12)而进行的。
在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为嵌合状态的情况下,插头连接器10的多个导电性接点12电连接于插座连接器20的多个导电性接点22。具体来说,通过接点12的前端部122与接点22的接触部221a接触,接点12与接点22电连接。
在接点12的基端部121,通过焊接等连接着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a,接点22的另一端部223连接于配线板3上形成的未图示的信号导电通路。因此,在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为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a与配线板3的信号导电通路电连接。
另外,在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为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插头连接器10的导电部件13的突出部132与外壳23的后壁部25的接触片44接触。导电部件13的基部131经由接地棒4连接于同轴电缆2的外侧导体2c,后壁部25的第1侧板41的一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配线板3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
因此,同轴电缆2的外侧导体2c经由接地棒4及导电部件13电连接于配线板3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另外,同轴电缆2的外侧导体2c经由接地棒4及未图示的焊料电连接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
这样一来,外壳14与外壳23电连接。接点12、22被电连接的外壳14、23及导电部件13包围,由此得以实现连接器装置1的屏蔽功能。
进而,在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为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第2侧板33的接触片332的接触部332b与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接触。如图14所示,第2侧板33经由连结部32与第1侧板31连结,第1侧板31的一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于配线板3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
因此,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经由外壳23的前壁部24电连接于配线板3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由此,外壳14除了穿过导电部件13及后壁部25的路径以外,还增设有穿过外壳14及前壁部24的路径,来作为相对于配线板3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地导电通路的导电通路。因此,能提高连接器装置1的外壳14的屏蔽功能,与未设前壁部24的情况或前壁部24不与外壳14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实现屏蔽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12所示,接触片332形成于第2侧板33,因此例如与使接触片332从连结部32向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易于确保弹簧长度。由此,能实现连接器装置1的小型化及低背化。另外,接触片332的一端在偏第2侧板33另一端(偏下端)的位置,与其基端连结,因此更易确保接触片332的弹簧长度。
另外,如图12所示,第2侧板33配置于第1侧板31与壳体21的前壁部212之间。因此,与第2侧板33位于比第1侧板31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抑制连接器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实现连接器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如图15所示,接触片332具有接触部332b,该接触部332b在前后方向上,在偏第1侧板31的位置,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接触。由此,也更易确保接触片332的弹簧长度。
接触部332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触片332的偏连结部32一端(偏上端)的位置。由此,与将接触部332b配置于偏连结部32另一端(偏下端)的位置,而在偏连结部32另一端的位置,使接触部332b与外壳14接触的情况相比,更易确保接触片332的弹簧长度。进而,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将接触部332b配置于偏连结部32一端(偏上端)的位置,能在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嵌合时,使接触部332b与外壳14(罩盖前部142)一面滑动一面嵌合的距离(所谓的有效嵌合长度)也延长。
另外,如图14所示,第1侧板31在上下方向上的偏连结部32一端的位置且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对向的位置,具有凹部313。该凹部313往朝向后壁部25的方向也就是后方凹陷。
因此,如图14所示,能在前后方向上使罩盖前部142的位置成为与前壁部24的延伸部312的位置大致同等的位置。由此,能抑制连接器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实现连接器装置1的小型化。
但在像以往那样将第1侧板31切出缺口而设置接触片的情况下,如果要想确保该接触片的弹簧长度,那么就必须从偏第1侧板31一端的位置到另一端将第1侧板31切出较长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第1侧板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外壳2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另外,第1侧板31的缺口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变长,因此电磁波会从该缺口部分漏出,而导致通过外壳23所实现的屏蔽功能下降。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的接触片332形成于经由连结部32与第1侧板31连结的第2侧板33。由此,第1侧板31的缺口部314只要为不与位于上下方向上的偏连结部32一端的位置的接触部332b接触的大小即可。
因此,与像以往那样在第1侧板31设置接触片的情况相比,如图16所示,能缩短第1侧板31的缺口部31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能缩小缺口部314中未被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覆盖的部分。此外,缺口部314中未被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覆盖的部分的大小是不会让具有与利用接点12、22而传输的信号的频率相同的频率的电磁波通过的大小,由此能抑制屏蔽功能的下降。
此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缺口部314在上下方向上,从与延伸部312对应的位置形成到与连结部32对应的位置,但也可为在上下方向上,从与凹部313对应的位置形成到与连结部32对应的位置的构成。由此,能利用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覆盖缺口部314。
另外,如图15所示,在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为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导电部件13的突出部132位于后壁部25的前方,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位于前壁部24的接触片332的前方。这时的接触片332具有足够的弹簧长度,从而与罩盖前部142接触。因此,即便是在将插头连接器10从插座连接器20拔除的过程中,插头连接器10相对于插座连接器20而倾斜的状态下,也能防止接触片332塑性变形。
例如,在抓住连接于插头连接器10的同轴电缆2将其向上方抬起的情况下,插头连接器10会以罩盖前部142的周边为支点,按偏突出部115的后方变高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向从接触片332的接触部332b离开的方向移动。因此,与罩盖前部142位于接触片332后方的情况相比,能防止较大的力作用于接触片332。
另外,如果在将插头连接器10从插座连接器20拔除的过程中,插头连接器10的前方被抬起,那么插头连接器10会以突出部115的周边为支点,按偏罩盖前部142的前方变高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向从接触片332的接触部332b离开的方向移动。因此,与罩盖前部142位于接触片332后方的情况相比,能防止较大的力作用于接触片332。
另外,如图8所示,接触片332是以从缺口部314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因此,即便是在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罩盖前部142也会与凹部313抵接,从而被限制继续移动。由此,也能防止较大的力作用于接触片332。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20安装于配线板3,且可与连接于多根同轴电缆2端部的插头连接器10嵌合。多根同轴电缆2是信号传输媒体的一个例子,插头连接器10是对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插座连接器20包含具有绝缘性的壳体21、排列于壳体21的多个导电性接点22、及导电性外壳23。外壳23具有前壁部24及后壁部25,它们在沿着配线板3的主面M且与多个接点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多个接点22而相互对向,且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导电性导电部件13及外壳14接触。前壁部24及后壁部25是一对壁部的一个例子。前壁部24是一壁部的一个例子。导电部件13及外壳14是接地部件的一个例子。前壁部24包含:第1侧板31,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一端安装于配线板3的接地导电通路;连结部32,一端与第1侧板31的另一端连结;及第2侧板33,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3靠近的方向延伸,且一端与连结部32的另一端连结,而另一端为自由端。而且,第2侧板33具有接触片332,该接触片332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延伸,且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弹性接触。由此,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20能实现屏蔽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第2侧板33具有延伸部331,该延伸部331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配线板3靠近的方向延伸,且一端与连结部32的另一端连结,而另一端为自由端。接触片332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配线板3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一端与延伸部331的偏延伸部331另一端的位置连结。由此,例如,与使接触片332从连结部32突出的情况相比,易于确保弹簧长度。
另外,第2侧板33配置于第1侧板31与壳体21之间。与第2侧板33位于比第1侧板31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抑制连接器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实现连接器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接触片332具有接触部332b,该接触部332b在沿着配线板3的主面M且与接点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偏第1侧板31的位置,可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接触。由此,更易确保接触片332的弹簧长度。
另外,接触部332b在与配线板3的主面M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接触片332的偏连结部32一端的位置。由此,更易确保接触片332的弹簧长度。
另外,第1侧板31在与配线板3的主面M正交的方向上的偏连结部32一端的位置且与插头连接器10的外壳14的罩盖前部142对向的位置,具有凹部313,且该凹部313往朝向后壁部25的方向凹陷。由此,能实现连接器装置1的小型化。后壁部25是另一壁部的一个例子。
关于更多的效果及变化例,业者可轻易导出。因此,本发明更大范围内的态样并不限定于上面列出并叙述的指定详情及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只要不脱离通过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而定义的总括性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便可加以各种变更。
[符号的说明]
1 连接器装置
2 同轴电缆
3 配线板
10 插头连接器
13 导电部件(接地部件)
14 外壳(接地部件)
20 插座连接器
21 壳体
22 接点
23 外壳
24 前壁部
25 后壁部
31 第1侧板
32 连结部
33 第2侧板
142 罩盖前部
313 凹部
331 延伸部
332 接触片
332b 接触部
M 主面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连接器,安装于配线板的主面;及
第2连接器,可与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
所述第1连接器包含:
第1壳体,具有绝缘性;
具导电性的多个第1接点,排列于所述第1壳体;及
一对具导电性的壁部,该一对具导电性的壁部在沿着所述主面且与所述多个第1接点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所述多个第1接点而相互对向;
所述一对具导电性的壁部中的一壁部设有缺口部以及具导电性的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的一部分自所述缺口部突出,
所述第2连接器包含:
第2壳体,具有绝缘性;
具导电性的多个第2接点,以第1方向作为排列方向而排列于所述第2壳体,且与所述多个第1接点连接;
具导电性的第1外壳,具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2接点对向且覆盖所述多个第2接点的第1罩盖部、以及从所述第1罩盖部中的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的一端部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2罩盖部;及
具导电性的第2外壳,配置于偏靠所述第1罩盖部中的所述第3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位置;
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第1罩盖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1接点对向并覆盖所述多个第1接点,所述第2罩盖部在接触于所述接触片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缺口部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第2外壳與所述一对具导电性的壁部中的另一壁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对向而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壁部具有往朝向所述另一壁部的方向凹陷的凹部,
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第2罩盖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与所述凹部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片在较所述凹部更靠所述第2罩盖部的位置与所述第2罩盖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壁部包含:
第1侧板,一端安装于所述配线板的接地导电通路,且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从所述配线板离开的方向延伸;
连结部,一端与所述第1侧板的另一端连结;
第2侧板,一端与所述连结部的另一端连结,且从一端向另一端沿着向所述配线板靠近的方向延伸,且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1侧板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2罩盖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对向,
所述第2侧板在所述第3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侧板与所述第1壳体之间,
所述缺口部形成于所述第1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片形成于所述第2侧板。
CN202111024952.3A 2018-12-28 2019-12-25 连接器装置 Pending CN1136294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8235A JP6859998B2 (ja) 2018-12-28 2018-12-28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JP2018-248235 2018-12-28
CN201911360626.2A CN111525346B (zh) 2018-12-28 2019-12-2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0626.2A Division CN111525346B (zh) 2018-12-28 2019-12-2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9454A true CN113629454A (zh) 2021-11-09

Family

ID=7112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0626.2A Active CN111525346B (zh) 2018-12-28 2019-12-2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202111024952.3A Pending CN113629454A (zh) 2018-12-28 2019-12-25 连接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0626.2A Active CN111525346B (zh) 2018-12-28 2019-12-25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985504B2 (zh)
JP (1) JP6859998B2 (zh)
CN (2) CN111525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9998B2 (ja) * 2018-12-28 2021-04-14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US20220248529A1 (en) * 2019-06-06 2022-08-04 Jatco Ltd Control unit
JP7404142B2 (ja) * 2020-04-17 2023-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2126326A (ja) * 2021-02-18 2022-08-3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US11142087B1 (en) 2021-05-10 2021-10-12 Mark Ellery Ogram Electric vehicle recharging
JP2023184147A (ja) * 2022-06-17 2023-12-28 I-Pex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組立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2785A (ja) * 2011-05-31 2012-12-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106410460A (zh) * 2015-07-29 2017-02-15 第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CN107611717A (zh) * 2016-07-11 2018-01-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屏蔽板电连接器
CN108075263A (zh) * 2016-11-14 2018-05-25 第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525346A (zh) * 2018-12-28 2020-08-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1782Y (zh) * 2004-08-19 2005-10-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831484Y (zh) * 2005-08-17 2006-10-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4349633B2 (ja) * 2005-10-21 2009-10-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WO2008015817A1 (fr) * 2006-07-31 2008-02-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onnecteur pour connecter un composant électronique
JP4836740B2 (ja) 2006-10-06 2011-12-14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並びに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CN201072832Y (zh) * 2007-05-25 2008-06-11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JP4522440B2 (ja) * 2007-07-26 2010-08-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搭載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相手方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1222576Y (zh) * 2008-05-21 2009-04-15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594053B2 (ja) * 2010-10-22 2014-09-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US8894433B2 (en) * 2012-05-24 2014-11-2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nhanced blind mating features
CN203135057U (zh) 2012-08-23 2013-08-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9300064B2 (en) * 2014-01-17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6052268B2 (ja) 2014-11-28 2016-12-2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152084A (ja) * 2015-02-16 2016-08-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6826773B2 (ja) * 2016-09-16 2021-02-10 I−Pex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108232526B (zh) * 2016-12-21 2020-04-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10396479B2 (en) * 2017-01-19 2019-08-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ultipolar connector set
US10170849B2 (en) * 2017-04-07 2019-01-01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able latch
JP7025982B2 (ja) * 2018-04-17 2022-02-2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58798B2 (ja) * 2018-06-05 2020-03-0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2785A (ja) * 2011-05-31 2012-12-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106410460A (zh) * 2015-07-29 2017-02-15 第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CN107611717A (zh) * 2016-07-11 2018-01-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屏蔽板电连接器
CN108075263A (zh) * 2016-11-14 2018-05-25 第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525346A (zh) * 2018-12-28 2020-08-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5346B (zh) 2021-10-08
CN111525346A (zh) 2020-08-11
JP6859998B2 (ja) 2021-04-14
US20200212633A1 (en) 2020-07-02
JP2020107579A (ja) 2020-07-09
US10985504B2 (en) 2021-04-20
US11569620B2 (en) 2023-01-31
US20230135482A1 (en) 2023-05-04
US20210210908A1 (en)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5346B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JP515222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7189090B2 (en) Coupler for flat cable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266513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a circuit board
EP331640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CN113013680B (zh) 连接器组件
JP200801621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1344933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702349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851355B2 (ja) 外導体端子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11461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416806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JP578708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160976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714800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1766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551276B2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プラグ
JP748082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07072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21878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6331711A (ja) コネクタ
CN214754502U (zh) 具有屏蔽结构的卡缘连接器
JP72438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TWI472101B (zh) 連接器裝置
US20230077720A1 (en) Ground structure for a cable card assembly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