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8058A -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8058A
CN113598058A CN202111066860.1A CN202111066860A CN113598058A CN 113598058 A CN113598058 A CN 113598058A CN 202111066860 A CN202111066860 A CN 202111066860A CN 113598058 A CN113598058 A CN 113598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tip
bearing part
culture
sugarcane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68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敏
何为中
刘俊仙
刘红坚
卢曼曼
张荣华
李松
黄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0668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80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8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80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2Culture media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所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甘蔗尾梢的茎尖为外植体,在40‑45℃无菌水热激处理,之后接种改良MS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其中,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进行冷刺激1‑3次,持续10‑18天;所述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05‑0.15mg/L噻苯隆+0.1‑0.25mg/L6‑BA+蔗糖20‑30g/L。本发明公开的培养甘蔗茎尖的改良方法,实现茎尖成活率最高达86.35%,缩短培养周期,满足市场对于大量甘蔗无性繁殖材料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每年市场需求量都比较大。而甘蔗属无性系繁殖作物,利用自身的蔗茎作为种源繁殖,连续种植多年后容易感染或者积累病菌,这也严重制约了甘蔗组培苗的周年规模化生产。另外,目前通过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是现在生产上培养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一个主要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确实可以去除如蔗株上的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并且很多国家也已经利用此技术建立工厂化生产脱毒苗。但是,此技术虽然已应用较广泛,但是仍然存在酚污染严重、成活率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甘蔗脱毒苗的市场供应量和供应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明显减少酚污染,提高甘蔗茎尖培养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甘蔗尾梢的茎尖为外植体,在40-45℃热激处理之后,接种于改良MS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
其中,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进行冷刺激1-3次,持续10-18天;所述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05-0.15mg/L噻苯隆+0.1-0.25mg/L 6-BA+蔗糖20-30g/L。
优选的是,热激处理之前,先剥去尾梢外层叶鞘,露出生长点,并切取生长点下2-3mm的叶原基,然后用75%酒精浸泡25-30s,再用清水冲洗3-5次。
优选的是,所述甘蔗茎尖在40-45℃无菌水中热激2-3min。
优选的是,培养期间冷刺激的方式具体为: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冷刺激3次,之后每间隔5天每天冷刺激次数减少1次,直至减少到每天冷刺激1次,并持续5天。
优选的是,每天冷刺激的时间为:每天的5点和/或9点和/或21点;
冷刺激温度为0-4℃,每次冷刺激持续20-30s。
优选的是,还包括培养所述甘蔗茎尖的专用培养装置;
其中,所述专用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和悬置于所述培养瓶的茎尖承载装置;
所述培养瓶为具有开口的瓶体;
所述茎尖承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以及钩体,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均为一端开口的网状筒体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开口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开口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承接部未开口端与所述钩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钩体的另一端悬挂在所述培养瓶的开口处。
优选的是,利用所述专用培养装置培养所述甘蔗茎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改良MS培养基装入所述培养瓶中,同时在所述第二承载部内装入柑橘果肉,且所述柑橘果肉底部和顶部分别铺设滤纸,再将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然后将经过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顶面外壁,并将所述钩体悬挂于所述培养瓶中,密封培养直至长出新的侧芽;当所述钩体悬挂于所述培养瓶时,所述改良MS培养基的添加量以不淹没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茎尖为准。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时,所述滤纸贴附于所述第一承载部顶面内壁。
优选的是,还包括:培养期间进行冷刺激,将所述专用培养装置置于0-4℃无菌环境中进行短暂的间断性的冷刺激。
优选的是,所述钩体为L型钩子或S型钩子。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通过对甘蔗茎尖在40-45℃热激处理,可以刺激茎尖保证其内代谢物质的活性,并且提高离体后的耐逆境能力,有助于茎尖维持较高的细胞分裂能力。将茎尖在改良MS培养基中培养时采用冷刺激方式,间断性的对其进行瞬时冷刺激,主要是基于茎尖组培时,开始几天由于环境的变化,细胞分裂能力相对有减弱的趋势,但是由于营养条件和培养环境适应的情况下,细胞很快恢复较高的分裂能力,此时从第5天开始对其进行冷刺激,可以有效的防止茎尖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并迅速增殖,而茎尖不伸长,久而久之茎尖也成愈伤组织而未分化成芽,从而不利于快速发育成苗,另外,温差变化更利于茎尖适应自然环境,利于成活率的提高。
本发明还采用专用培养装置培养甘蔗茎尖,一方面切割的茎尖伤口处,产生的酚类物质很容易影响茎尖的成活率,而利用该培养装置,通过将茎尖放置在第一承载部,能方便的控制茎尖在培养瓶中的位置,可避免长时间在同一位置由于酚类物质的存在损伤茎尖,同时,在第二承载部中放置柑橘果肉,通过旋拧作用可以挤压柑橘果肉,利于果肉中的营养成分的析出,为茎尖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因含有活性物质如乙酸癸酯可以吸附酚类物质,再加上柑橘果肉上下铺设的滤纸,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结合大大降低酚类物质对茎尖的污染。另外,将茎尖放置在承载部上进行培养,还能避免直接将茎尖放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由于游动不稳造成不同茎尖组培期间的观察,而添加柑橘果肉和滤纸的承载部还利于直接对茎尖伤口处酚类物质的吸收,并且在培养接触后可以直接将承载部通过钩体取出,去除柑橘果肉以及滤纸,方便对其直接进行清洗再次重复利用。总之,本发明公开的培养甘蔗茎尖的改良方法,实现茎尖成活率最高达86.35%,可以满足市场对于大量甘蔗无性繁殖材料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专用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茎尖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滤纸与柑橘果肉放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培养瓶;2:茎尖承载装置;3,培养瓶的开口;4,第一承载部;5,第二承载部;6,钩体;7,第一承载部顶面;8,滤纸;9,柑橘果肉。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甘蔗尾梢的茎尖为外植体,在40-45℃热激处理之后,接种改良MS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
其中,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进行冷刺激1-3次,持续10-18天;所述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05-0.15mg/L噻苯隆+0.1-0.25mg/L 6-BA+蔗糖20-30g/L。
上述方案中,选用生长期为4-6个月,生长健康、健壮无病虫害的甘蔗尾梢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相比传统的使用腋芽作为外植体,需要将甘蔗蔗茎砍成单芽,并在沙床上培养15天,才能采下作为外植体,本发明可以更方便获取外植体材料,并且可节省大量时间。
将所选的茎尖在40-45℃热激处理,可以刺激茎尖保证其内代谢物质的活性,并且提高离体后的耐逆境能力,有助于茎尖维持较高细胞分裂能力。基于离体的甘蔗茎尖,细胞分化和代谢能力由于环境的变化都受到影响,因此,通过对MS培养基的优化,在MS培养基中添加噻苯隆和6-BA,提供可促进细胞分裂的外源植物激素,协助离体茎尖对离体环境的快速适应,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在开始培养的前4天,细胞分裂相对离体前有降低的趋势,而在第5天开始快速分裂,而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对于外源激素和环境温度的要求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为了避免外源生长激素以及环境温度(一直是在25℃温室中进行培养)对于细胞分裂的影响,通过采用冷刺激的方式,间歇性的对甘蔗茎尖瞬时冷刺激,可以有效的防止茎尖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并迅速增殖,而茎尖不伸长,久而久之茎尖也成愈伤组织而未分化成芽,从而不利于快速发育成苗,另外,冷热交替、温差变化更利于茎尖适应自然环境,利于成活率的提高。
一个优选方案,热激处理之前,先剥去尾梢外层叶鞘,露出生长点,并切取生长点下2-3mm的叶原基,然后用75%酒精浸泡25-30s,再用清水冲洗3-5次。
上述方案中,热处理之前,取出叶原基(茎尖生长锥的侧面)用酒精浸泡可以消毒杀菌,再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残留酒精,以及对由于切割产生酚类初步去除。
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甘蔗茎尖再40-45℃热激2-3min。
在上述方案中,温水热激短时间处理,利于细胞中代谢物质的活性维持,以及耐逆境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还会导致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病毒,热激处理还有利于脱毒。
一个优选方案,培养期间冷刺激的方式具体为: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冷刺激3次,之后每间隔5天每天冷刺激次数减少1次,直至减少到每天冷刺激1次,并持续5天。
上述方案中,通过组培方式培养茎尖,在起初由于环境变化,细胞分裂能力相对于茎尖离体前有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对培养环境的适应,很快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并且分裂速度极快,而随着培养进行细胞分裂速度逐渐变低,直至形成新的侧芽,为了避免细胞分裂期尤其是高速分裂期间,在茎尖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并迅速增殖,而茎尖不伸长,久而久之茎尖也成愈伤组织而未分化成芽,从而不利于快速发育成苗,采用冷刺激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以使茎尖快速分化成芽。
一个优选方案,每天冷刺激的时间为:每天的5点和/或9点和/或21点;
冷刺激温度为0-4℃,每次冷刺激持续20-30s。
上述方案中,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发现一天中不同时间细胞分裂的速度是不同的,而在每天的5点、9点和21点是细胞分裂的高速期,并且由高到低依次为:9点、5点、21点,所以为了有效控制细胞分裂促使茎尖分化形成侧芽,每天优选在上述的时间进行冷刺激;并且每次冷刺激的时间不能超过30s,由于茎尖本身较小,时间多长可能导致休眠,过短又起不到刺激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培养所述甘蔗茎尖的专用培养装置;
其中,所述专用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1和悬置于所述培养瓶1的茎尖承载装置2;
所述培养瓶1为具有开口的柱形瓶体;
所述茎尖承载装置2包括第一承载部4、第二承载部5以及钩体6,所述第一承载部4和所述第二承载部5均为一端开口的网状筒体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4的开口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承载部5的开口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承载部4和所述第二承载部5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承接部未开口端与所述钩体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钩体6的另一端悬挂在所述培养瓶的开口3处。
在上述方案中,茎尖承载装置悬置于培养瓶中,便于置入和取出。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设置成网状筒体结构(为了不影响高温灭菌效果,茎尖承载装置的材料必须耐高温,如树脂、金属材料),可以在培养茎尖的过程中,使得培养瓶中的改良MS培养基进入其内部,为放置在第一承载部上的茎尖提供营养,而将两者通过螺纹连接是为方便拆卸清洗,而在第一承载部未开口端固定设置钩体,优选将钩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载部未开口端(即顶面)的一侧,方便通过钩体将茎尖承载装置悬挂在培养瓶中,并且通过钩体置入或者取出茎尖承载装置。
一个优选方案,利用所述专用培养装置培养所述甘蔗茎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改良MS培养基装入所述培养瓶1中,同时在所述第二承载部5内装入柑橘果肉9,且所述柑橘果肉9底部和顶部分别铺设滤纸8,再将所述第一承载部4与所述第二承载部5通过螺纹旋拧固定,然后将经过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顶面7外壁,并通过所述钩体6将放置有茎尖的茎尖承载装置2悬挂于所述培养瓶1中,密封培养直至长出新的侧芽;当所述钩体6悬挂于所述培养瓶1时,所述改良MS培养基的添加量以不淹没所述第一承载部4上的茎尖为准。
上述方案中,在第二承载部装入柑橘果肉(优选切割成块状的柑橘果肉),并在柑橘果肉的上下铺设滤纸,一方面滤纸可以吸附切割茎尖产生的酚类,另一方面柑橘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为茎尖培养提供营养元素,同时柑橘果肉中还含有大量的酯类物质如乙酸癸酯,可以吸附多种酚类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结合方式吸附酚类物质,有效避免对茎尖的损害。而将经过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在第一承载部顶面外壁上,由于整个茎尖承载装置是浸泡在改良MS培养基中,这种放置方式可以防止直接将滤纸放置在培养基中游动不稳,还可能影响不同茎尖的生长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另外,这种旋拧的方式,还利于培养结束后,直接通过钩体取出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将里面的滤纸以及柑橘果肉取出后进行清洗,进行重复利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设置还利于将茎尖放置其上通过钩体将茎尖放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方便操作。当所述钩体悬挂于所述培养瓶时,所述改良MS培养基的添加量以不淹没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茎尖为准,可以为第一承载部上的茎尖提供营养环境的同时,还避免由于培养基过多茎尖直接漂浮在培养基中,不利于控制茎尖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位置,游动可能导致不同茎尖之间的生长受到影响。此外,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内装有可吸附酚类的柑橘果肉和滤纸,由于茎尖是放置在第一承载部上,并且培养基是没过第一承载部顶面但不淹没茎尖,所以通过柑橘果肉中游离出的乙酸癸酯吸附茎尖切口处产生的酚类物质,而滤纸也能吸附部分酚类物质,通过双重吸附可以减少酚类物质对茎尖生长的毒害作用。
具体试验时:先将培养基放入培养瓶中,将装有柑橘果肉和滤纸的茎尖承载装置的悬挂在培养瓶,以培养基刚浸没第一承载部的顶面为准,密封培养瓶(可以选用实验室常规的封口膜密封;也可以设置一个和培养瓶瓶口相适配的盖体,盖体开口通过设置的内螺纹和培养瓶开口外侧设置的外螺纹相匹配,以使盖体和培养瓶可拆卸的螺接),在121℃下高温灭菌20-30min,灭菌完成后,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打开封口膜,将准备好的外植体茎尖在无菌环境下放置在第一承载装置上,可以采用无菌操作取出钩体直接在第一承载部放置茎尖,也可以采用无菌的镊子等可以夹取茎尖的装置将直接放置到培养瓶中的第一承载部上,放置好茎尖后,用封口膜再次密封培养瓶,将培养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承载部4与所述第二承载部5通过螺纹旋拧固定时,所述滤纸8贴附于所述第一承载部顶面7内壁。
上述方案中,在最开始将茎尖承载部放置于培养瓶时,要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旋拧固定,一方面通过旋拧操作,可以对切成块状的柑橘果肉进行挤压,利于其内部活性成分的溢出,另一方面旋拧后滤纸贴附于第一承载部顶面内壁,利于茎尖直接接触滤纸对酚类进行吸附。
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培养期间进行冷刺激,将所述专用培养装置置于0-4℃无菌环境中进行短暂的间断性的冷刺激。
上述方案中,在进行冷刺激时,将专用培养装置直接放置在低温环境中,有利于茎尖细胞接受冷刺激。并且由于细胞分裂不是每个时间段都是处于高速分裂的阶段,经过相关研究一天当5点、9点、21点是分裂的高速时段,所以在上述的三个时间点进行间断性的冷刺激,可以使得茎尖接受不同环境的驯化,更利于茎尖的分化和后期成苗后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钩体6为L型钩子或S型钩子。
上述方案中,钩体设置成L型钩子或S型钩子,主要是便于直接悬挂在培养瓶瓶口,方便携带茎尖的承载装置的放入和取出。
实施例1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1)生长期为4个月,生长健康、健壮无病虫害的甘蔗尾梢的茎尖(具体选择切取生长点下2mm的叶原基)作为外植体,用75%酒精浸泡25s,再用清水冲洗3次。处理后的茎尖,在40℃温水中热激处理2min。
(2)将改良的MS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并在第二承载部内装入块状柑橘果肉,且柑橘果肉底部和顶部分别铺设滤纸,再将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然后将上述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于第一承载部顶面外壁,并通过钩体将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培养瓶中,密封,25℃光照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
其中,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培养瓶时,以改良MS培养基液面高于第一承载部顶面但不淹没茎尖为准;
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冷刺激3次(分别在每天的5点、9点和21点,于0℃,每次冷刺激持续20s),之后每间隔5天每天冷刺激次数减少1次(分别在每天的5点、9点,于0℃,每次冷刺激持续20s),直至减少到每天冷刺激1次(每天5点,于0℃,每次冷刺激持续20s),并持续5天。
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05mg/L噻苯隆+0.1mg/L 6-BA+蔗糖20g/L。
实施例2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1)生长期为5个月,生长健康、健壮无病虫害的甘蔗尾梢的茎尖(具体选择切取生长点下2.5mm的叶原基)作为外植体,用75%酒精浸泡28s,再用清水冲洗4次。处理后的茎尖,在42℃热激处理2.5min。
(2)将改良的MS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并在第二承载部内装入块状柑橘果肉,且柑橘果肉底部和顶部分别铺设滤纸,再将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然后将上述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于第一承载部顶面外壁,并通过钩体将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培养瓶中,密封,25℃光照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
其中,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培养瓶时,以改良MS培养基液面高于第一承载部顶面但不淹没茎尖为准;
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冷刺激3次(分别在每天的5点、9点和21点,于2℃,每次冷刺激持续25s),之后每间隔5天每天冷刺激次数减少1次(分别在每天的9点、21点,于2℃,每次冷刺激持续25s),直至减少到每天冷刺激1次(每天9点,于2℃,每次冷刺激持续25s),并持续5天。
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1mg/L噻苯隆+0.18mg/L 6-BA+蔗糖25g/L。
实施例3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1)生长期为6个月,生长健康、健壮无病虫害的甘蔗尾梢的茎尖(具体选择切取生长点下3mm的叶原基)作为外植体,用75%酒精浸泡30s,再用清水冲洗5次。处理后的茎尖,在45℃热激处理3min。
(2)将改良的MS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并在第二承载部内装入块状柑橘果肉,且柑橘果肉底部和顶部分别铺设滤纸,再将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然后将上述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于第一承载部顶面外壁,并通过钩体将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培养瓶中,密封,25℃光照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
其中,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培养瓶时,以改良MS培养基液面高于第一承载部顶面但不淹没茎尖为准;
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冷刺激3次(分别在每天的5点、9点和21点,于4℃,每次冷刺激持续30s),之后每间隔5天每天冷刺激次数减少1次(分别在每天的5点、21点,于4℃,每次冷刺激持续30s),直至减少到每天冷刺激1次(每天21点,于4℃,每次冷刺激持续30s),并持续5天。
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15mg/L噻苯隆+0.25mg/L 6-BA+蔗糖30g/L。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选择蔗茎的腋芽为外植体,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茎尖不经过热激处理,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不进行冷刺激,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5点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9点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6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21点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7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5点和9点分别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8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5点和21点分别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9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9点和21点分别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10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从第5天开始冷刺激,每天5点、9点和21点分别冷刺激一次,持续18天,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11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培养基采用常规的MS培养基,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12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用常规的培养瓶培养,并且将滤纸(滤纸中间不加柑橘果肉)直接放置在培养基中,茎尖直接放置在滤纸上。其他步骤均相同。
对比例13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用常规的培养瓶培养,并且将滤纸(滤纸中间加柑橘果肉)放置在培养基中,茎尖直接放置在滤纸上。其他步骤均相同。
统计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12的茎尖成活率和培养时间,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培养方式茎尖成活率和培养时间统计结果
Figure BDA0003258769760000161
Figure BDA0003258769760000171
从上述结果可见,热激处理、冷刺激(包括冷刺激的次数和时间)、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培养装置的选择对茎尖的成活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仅有上述培养条件和培养基同时优化,才可能实现大大提高甘蔗茎尖成活率,并缩短培养时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甘蔗尾梢的茎尖为外植体,在40-45℃热激处理之后,接种于改良MS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新的侧芽;
其中,培养期间,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进行冷刺激1-3次,持续10-18天;所述改良MS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0.05-0.15mg/L噻苯隆+0.1-0.25mg/L 6-BA+蔗糖20-30g/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处理之前,先剥去尾梢外层叶鞘,露出生长点,并切取生长点下2-3mm的叶原基,然后用75%酒精浸泡25-30s,再用清水冲洗3-5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茎尖在40-45℃无菌水中热激2-3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期间冷刺激的方式具体为:自接种第5天开始每天冷刺激3次,之后每间隔5天每天冷刺激次数减少1次,直至减少到每天冷刺激1次,并持续5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天冷刺激的时间为:5点和/或9点和/或21点;
冷刺激温度为0-4℃,每次冷刺激持续20-30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培养所述甘蔗茎尖的专用培养装置;
其中,所述专用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和悬置于所述培养瓶的茎尖承载装置;
所述培养瓶为具有开口的柱形瓶体;
所述茎尖承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以及钩体,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均为一端开口的网状筒体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开口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开口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承接部未开口端与所述钩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钩体的另一端悬挂在所述培养瓶的开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专用培养装置培养所述甘蔗茎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改良MS培养基装入所述培养瓶中,同时在所述第二承载部内装入柑橘果肉,且所述柑橘果肉底部和顶部分别铺设滤纸,再将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然后将经过热激处理的茎尖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顶面外壁,并通过所述钩体将放置有茎尖的茎尖承载装置悬挂于所述培养瓶中,密封培养直至长出新的侧芽;当所述钩体悬挂于所述培养瓶时,所述改良MS培养基的添加量以不淹没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茎尖为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专用培养装置培养甘蔗茎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通过螺纹旋拧固定时,所述滤纸贴附于所述第一承载部顶面内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专用培养装置培养甘蔗茎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培养期间进行冷刺激,将所述专用培养装置置于0-4℃无菌环境中进行短暂的间断性的冷刺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专用培养装置培养甘蔗茎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为L型钩子或S型钩子。
CN202111066860.1A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Pending CN1135980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6860.1A CN113598058A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6860.1A CN113598058A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8058A true CN113598058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10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6860.1A Pending CN113598058A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80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6275A (zh) * 2022-09-02 2022-11-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甘蔗健康种苗简洁高效的培育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574A (zh) * 2010-04-23 2010-08-18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果蔗腋芽脱毒组培快繁方法
CN102090340A (zh) * 2010-12-22 2011-06-15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一种糖蔗茎尖组培脱毒快繁的方法
CN105123527A (zh) * 2015-09-17 2015-12-09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一种适用于液体培养基的带有内置固定架的培养瓶
CN106879468A (zh) * 2017-03-17 2017-06-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提高甘蔗茎尖培养成活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574A (zh) * 2010-04-23 2010-08-18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果蔗腋芽脱毒组培快繁方法
CN102090340A (zh) * 2010-12-22 2011-06-15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一种糖蔗茎尖组培脱毒快繁的方法
CN105123527A (zh) * 2015-09-17 2015-12-09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一种适用于液体培养基的带有内置固定架的培养瓶
CN106879468A (zh) * 2017-03-17 2017-06-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提高甘蔗茎尖培养成活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红坚等: "减轻甘蔗组织培养中酚污染的技术研究", 《甘蔗糖业》 *
许莉萍等: "甘蔗离体培养的变异机理及筛选技术 Ⅳ.茎尖培养技术的筛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贤武等: "桂糖21号等甘蔗新品种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 《亚热带农业研究》 *
陈玉水等: "台湾甘蔗的组培快繁技术", 《台湾农业探索》 *
韦玖贤等: "甘蔗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黄诚梅等: "甘蔗茎尖培养中减轻酚害", 《植物生理学通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6275A (zh) * 2022-09-02 2022-11-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甘蔗健康种苗简洁高效的培育方法
CN115316275B (zh) * 2022-09-02 2023-09-2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甘蔗健康种苗的培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0140B (zh) 一种利用稀土元素促进铁皮石斛丛生芽的诱导和生根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02283129B (zh) 一种千层塔原叶体诱导和增殖方法
CN104106468B (zh) 一种五指毛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5104207A (zh) 一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甜叶菊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9258460A (zh) 微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获得增城蜜菊脱毒苗的培育方法
CN103704130A (zh) 一种春兰与大花蕙兰杂交种育苗的方法
CN101983557B (zh) 檀香种胚苗茎段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
CN109717075A (zh) 一种通过诱导不定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13598058A (zh) 一种甘蔗茎尖培养的改良方法
CN103766039B (zh) 一种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的方法
CN112243631B (zh) 一种快速打破绿花百合籽鳞茎休眠的方法
CN104145813B (zh) 一种通城虎茎段的繁殖方法
CN1985578A (zh) 乐昌含笑、金叶含笑的组织培养成苗方法
CN113349059A (zh) 一种凤梨变异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高效再生的新方法
CN105766636B (zh) 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再生的方法
CN108012932B (zh) 一种香叶天竺葵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1595845B (zh) 圆齿野鸦椿离体胚培养及植株再生方法
CN107155882A (zh) 一种药用白芨无菌播种快速育苗方法
CN101473792B (zh) 丫蕊花组培及种植方法
CN107743868A (zh) 一种利用自然光培养一步成苗高效繁殖金线莲的方法
CN102948370A (zh) 一种马比木的快速繁殖方法
CN106106151A (zh) 苦参的良种培育方法
Paek et al. 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bulblet regeneration from the culture of scale segment and node-bud in fritillary as medicinal bulbous plant
CN111972287A (zh) 一种灿烂粗肋草组织培养方法
CN112293251A (zh) 一种滇北球花报春人工高效繁殖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