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4664A -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4664A
CN113594664A CN202110829287.9A CN202110829287A CN113594664A CN 113594664 A CN113594664 A CN 113594664A CN 202110829287 A CN202110829287 A CN 202110829287A CN 113594664 A CN113594664 A CN 113594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device
frame
manhole
antenna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9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4664B (zh
Inventor
河野义幸
安藤润
高桥弘树
山崎拓
宫地健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8292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4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4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4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4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4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4Adaptation for subterranean or subaqueous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1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shape of the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其能够进行用于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调整。天线装置,具有:天线元件;设置架,其设置有所述天线元件;容器,其在地下设置时作为与地表最接近的面的上表面开口,且可收纳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设置架;盖体,其由FRP即纤维增强塑料形成,覆盖所述容器的开口;在所述设置架设置有调整从所述天线元件至所述盖体的距离的高度调整机构。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8月24日、申请号为201880059932.X、发明名称为“天线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天线装置收纳体”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背景技术
以往,在存在大量大厦、公寓或者电线杆等的区域中,在上述建筑物上设置有无线基站,并在不存在上述建筑物的区域(例如公园或者体育场周边)中,设置有铁塔状无线基站。但是,在不存在上述建筑物的区域中,也大多存在需要考虑景观的情况,希望不显眼地设置无线基站。
作为不显眼地设置无线基站的现有技术,已知一种在人孔设置无线基站的人孔型天线(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270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人孔型天线的情况下,因为人体与天线元件的距离较短,所以,当为了扩大通信区域而增强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时,可能无法满足规定的(日本)无线电波防护标准。但是,现有技术的人孔型天线未考虑无线电波防护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其能够进行用于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调整。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天线装置为在盖体之下配置的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具有:天线元件、以及设有所述天线元件且具有调整从所述天线元件至所述盖体的距离的高度调整机构的设置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能够进行用于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中的(A)和(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角度调整机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两个天线元件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两个天线元件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两个天线元件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中间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改变了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元件的间隔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设置了第七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无线装置的设置部分的图。
图18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人孔侧面的剖视图的例子的图。
图18B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人孔的俯视图的例子的图。
图18C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人孔的A-A'剖视图的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演示测试站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针对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的概要进行说明。
天线装置10在地面2之下形成的人孔100中进行设置。在人孔100的侧面设有侧壁部101。人孔盖体102嵌入在侧壁部101的地表面5侧的缘部103形成的凹槽中,封闭人孔100。
人孔100是为了对埋入地下的上、下水管或煤气管等配管、通信线缆的布线、或者电气线缆的配电等进行管理,人可从地上进出地在地面2之下形成的纵向孔。但是,设置有天线装置10的人孔100不必是人可进出的大小,也可以为如所谓的手孔那样的、人不可进出的大小的孔。另外,天线装置10可以设置在用于现有设备的人孔100(或者手孔)中,也可以设置在为了该天线装置10而新形成的孔(或者凹部等)中。即,天线装置10可以设置在地面2之下形成的任意的孔中。因此,人孔盖体102也只是用于封闭在地面2之下形成的孔的盖体的一个例子,可以为任意的盖体。
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10放置在人孔100内的地面。或者天线装置10也可以在人孔100内悬挂而设置。在该情况下,天线装置10具有腕部(未图示),该腕部挂靠在侧壁部101的缘部103。
天线装置10具有:支承部11、天线架12、天线元件13、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以及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
支承部11经由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而支承天线架12。天线架12经由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而保持天线元件13。
天线元件13经由连接器线缆16,与基站的主体连接,在与便携终端4之间发送、接收无线电波。该基站例如为无线LAN(Wi-Fi)的基站、或是LTE或5G等的基站。
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调整天线元件13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调整天线架12的高度(至人孔盖体102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调整例,将在后面叙述。
<无线电波防护标准>
接着,针对无线电波防护标准进行说明。
在无线电波防护标准中,相对于人体所处的位置,例如规定了“所有测量点的功率密度的平均值不超过1000μW/cm2”以及“所有测量点的功率密度都不超过2000μW/cm2”这样的条件。
在如现有技术中在高处设置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因为人体(用户)3与天线装置10的距离较大,所以,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且得到期望的通信距离(或者通信区域)基本上不会太难。然而,在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人体3有时也会通过天线装置10的正上方,人体3与天线装置10的距离较短,所以,为了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且极力增加通信距离,需要进行微妙的调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具有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及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天线装置10,以在设置现场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调整。
<天线高度调整机构>
接着,针对由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进行的天线高度的调整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所测量的功率密度超过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增加天线元件13至人孔盖体102的距离(即,远离地表面5)。由此,能够减弱该天线装置10的上方的测量点的电磁场强度。
另一方面,在所测量的功率密度充分满足了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缩短天线元件13至人孔盖体102的距离(即,接近地表面5)。由此,能够增强该天线装置10的上方的测量点的电磁场强度,增加通信距离。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具体的结构例,由第二至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接着,参照图2(A)及图2(B),针对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进行说明。
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为如下的机构,即,如图2(A)所示,使天线元件13能够相对于天线架12的主表面、在水平方向上旋转90度,并如图2(B)所示,使天线元件13能够相对于天线架12的主表面、在垂直方向上旋转90度。
另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天线元件13在天线架12的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的下部附近形成有孔17,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旋转,且从天线元件13延伸的连接器线缆16不会通过天线架12之下。孔17的形状例如是中心角为90度的扇形。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元件13收纳在天线壳体中,保护免受外面的灰尘及雨水等。在该情况下,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也可以为使收纳有天线元件13的天线壳体旋转的机构。
接着,参照图3至图5,针对调整了在天线架12设置的两个天线元件(套筒天线)13的角度时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模拟结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5所示的多个无线电波辐射模式是各自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为1.5GHz、1.8GHz、2GHz、以及3.5GHz的情况。
图3表示如配置G1所示使两个天线元件13分离300mm、调整角度以使两个天线元件13的主轴与X轴平行的情况下,在Z轴向上与天线元件13分离了130mm的位置上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
图4表示如配置G2所示使两个天线元件13分离300mm、调整角度以使两个天线元件13的主轴与Z轴平行的情况下,在Z轴向上与天线元件13分离了100mm的位置上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
图5表示如配置G3所示使两个天线元件13分离300mm、调整角度以使一方的天线元件13的主轴与X轴平行、使另一方的天线元件13的主轴与Z轴平行的情况下,在Z轴向上与天线元件13分离了130mm的位置上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
在图3至图5中,YZ面的图中,横轴表示Y轴向,纵轴表示Z轴向。ZX面的图中,横轴表示X轴向,纵轴表示Z轴向。XY面的图中,横轴表示Y轴向,纵轴表示X轴向。
参照图3至图5所有的YZ面及ZX面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可知在Z轴向上越与天线元件13分离,则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越弱。另外,可知即使无线电波的频率不同,该趋势也相同。
另外,比较图3至图5的XY面的无线电波辐射模式,可知在X轴向及Y轴向上从天线装置10的中心均匀地形成较宽的通信区域的情况下,优选调整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以使两个天线元件13的天线轴与Z轴平行。
但是,上述图3至图5用于表示原则上当改变天线元件13的角度时、无线电波辐射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图3至图5的模拟结果并非对发明的任何限制。
<第一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具有调整天线元件13的角度的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以及调整天线架12的高度的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在天线装置10的设置现场,容易地进行用于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且极力增加通信距离的调整。
(第二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6及图7,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天线装置10A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从上方观察天线装置10A的结构主要部件即中间部件24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天线装置10A与天线装置10相同地具有天线架12、天线元件13以及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另外,天线装置10A此外具有:基座20、腿部21、支柱22、高度调整件23、中间部件24以及缓冲部25A。
天线装置10A中的基座20、腿部21及支柱22相当于天线装置10的支承部11的一个例子。天线装置10A中的高度调整件23及中间部件24相当于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一个例子。另外,高度调整件23也可以称为确定天线架12的安装位置的定位部。
基座20在下表面具有多个腿部21,腿部21与人孔100内的地面接地,由此,相对于该地面水平地进行配置。
支柱22相对于基座20垂直地进行固定,并向上方延伸。图6表示了支柱22为四根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支柱22的数量只要为两根以上,可以为任意根数。
高度调整件23为可在支柱22的任意位置(高度)安装的器件。高度调整件23由筒部31与固定件32构成。筒部31的内径比支柱22的外径大。向筒部31插入支柱22。固定件32例如为螺钉。当紧固固定件32(螺钉)时,将筒部31固定在支柱22。当使固定件32(螺钉)松缓时,筒部31能够沿支柱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但是,固定件32不限于螺钉式,也可以为推动式或滑动式等。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32在相对于支柱22的轴于垂直方向上突出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向人孔100的中心方向(即,向内)突出而配置,以在将天线装置10A设置在人孔100时不会受到妨碍。
如图7所示,中间部件24由圆环部33、筒部34、加强板35以及支架36构成。圆环部33为圆环形状,其直径比人孔100的直径小,比天线架12的直径大。筒部34的内径比支柱22的外径大。筒部34焊接在圆环部33的内侧。筒部34的数量与支柱22的数量相同。加强板35将两块板在圆环部33的中心点交叉地进行焊接。此外,加强板35在端部与筒部34进行焊接。支架36在筒部34的附近与加强板35进行焊接。另外,在支架36形成有安装孔37。
如图6所示,中间部件24配置在比高度调整件23更靠近上方。即,在中间部件24的各筒部34中插入有各支柱22。需要说明的是,中间部件24不是简单的平板,而是由加强板35进行加固,这是为了使雨水等不会积存在中间部件24。
缓冲部25A由螺钉等固定在中间部件24的支架36的安装孔37的一部分中。在图6中,表示了缓冲部25A为四个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缓冲部25A的数量只要为三个以上,可以为任意的数量。另外,在图6中,表示了缓冲部25A为弹簧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缓冲部25A也可以为橡胶或衬垫等。
在天线架12的座面焊接有四根杆体26。另外,在缓冲部25A载置在支架36的状态下,杆体26插入缓冲部25A及安装孔37中。而且,从杆体26的顶端侧安装螺母作为止动件。由此,天线架12固定在中间部件24,利用缓冲部25A的施力,在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
根据天线装置10A的结构,通过改变高度调整件23的位置,能够改变中间部件24、缓冲部25A以及天线架12的位置(高度)。
具体而言,通过使高度调整件23向下方移动,能够使天线架12的位置向下方(远离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反之,通过使高度调整件23向上方移动,能够使天线架12的位置向上方(靠近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在天线装置10A的设置现场调整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以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
另外,通过将天线架12载置在缓冲部25A之上,能够抑制基座20、支柱22及中间部件24等从外部受到的振动直接向天线架12传递。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使在天线架12设置的天线元件13的位置(例如角度)偏移、或天线元件13的连接器线缆16脱落等。
需要说明的是,高度调整件23也可以为只在预先确定的几个位置(高度)进行固定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在支柱22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形成孔、在筒部31的侧面形成孔、并将固定件32(销)插入筒部31的孔与支柱22的孔中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A采用在支柱22设置的高度调整件23之上载置中间部件24、并在该中间部件24之上载置天线架12的结构。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在天线装置10A的设置现场简单地改变高度调整件23的安装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调整天线架12的高度。
(第三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8,针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天线装置10B的侧面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的天线装置10B中,对于与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10A通用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天线装置10B与天线装置10A相同地具有天线元件13、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基座20以及腿部21。另外,天线装置10B具有天线架12B及缓冲部25B。天线架12B与天线装置10A的天线架1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中央形成有螺孔43。缓冲部25B与天线装置10A的缓冲部25A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形成有贯通孔的弹簧。另外,天线装置10B具有第一支柱41及第二支柱42。
天线装置10B中的基座20、腿部21、第一支柱41及第二支柱42相当于天线装置10的支承部11的一个例子。天线装置10B中在天线架12B的中央形成的螺孔43、以及在第二支柱42的至少一部分切割出的螺纹槽44相当于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一个例子。
第一支柱41在基座20的上表面中央,相对于该基座20的主表面垂直地进行固定,并向上方延伸。另外,在第一支柱41设有止动件46,其具有相对于该第一支柱41的主轴垂直的面。
缓冲部25B在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缓冲部25B在该贯通孔插入有第一支柱41,其下端载置在止动件46。
第二支柱42为可插入第一支柱41的筒状,该第一支柱41插入该筒内。而且,第二支柱42在下端与缓冲部25B的上端相接的状态下,支承在第一支柱41。
另外,在第一支柱41与第二支柱42设有旋转防止机构,以使第二支柱42不会相对于第一支柱41旋转。旋转防止机构例如采用在第一支柱41形成的切口(未图示)嵌入在第二支柱42安装的销47的结构。
根据天线装置10B的结构,因为天线架12B的螺孔43与第二支柱42的螺纹槽44螺合,所以,通过使天线架12B旋转,能够改变天线架12B的高度。
例如,通过使天线架12B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B的位置向下方(远离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反之,通过使天线架12B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B的位置向上方(靠近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天线装置10B的设置现场调整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以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
另外,通过在第一支柱41与第二支柱42之间设有缓冲部25B,能够抑制基座20及第一支柱41从外部受到的振动直接向天线架12B传递。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使在天线架12B设置的天线元件13的位置(例如角度)偏移、或天线元件13的连接器线缆16脱落等。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支柱42,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未图示)。由此,即使不另外使用测量器件,也可以目测确认天线架12B的高度。即,在设置现场进一步容易地调整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为其它的结构,来替代天线架12B的螺孔43及第二支柱42的螺纹槽44。例如,在第二支柱42安装图6中说明的高度调整件23。而且,在天线架12B的中央替代螺孔而形成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第二支柱42,并将该天线架12载置在高度调整件23。由此,通过调整高度调整件23的安装位置,能够调整天线架12B的高度。
<第三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B采用天线架12B的螺孔43与第二支柱42的螺纹槽44螺合的结构。由此,作业人员在天线装置10B的设置现场,通过使天线架12B旋转,能够容易地调整天线架12B的高度。
(第四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9,针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C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天线装置10C的侧面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天线装置10C中,对于与图8的天线装置10B通用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天线装置10C与天线装置10B相同地具有天线元件13、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基座20以及腿部21。另外,天线装置10C具有天线架12C及缓冲部25C。天线架12C与天线装置10B的天线架12B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中央的螺孔43为贯通孔54。另外,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25C为橡胶或者衬垫。另外,天线装置10C具有支柱51及中间部件52。
天线装置10C中的基座20、腿部21及支柱51相当于天线装置10的支承部11的一个例子。天线装置10C中的中间部件52、在该中间部件52的中央形成的螺孔53、以及在支柱51的至少一部分切割出的螺纹槽44相当于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一个例子。
支柱51在基座20的上表面中央,相对于该基座20垂直地进行固定,并向上方延伸。
中间部件52的螺孔53与支柱51的螺纹槽44螺合。另外,在中间部件52的上表面设有缓冲部25C。需要说明的是,图9表示了中间部件52比天线架12C小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中间部件52的大小也可以与天线架12C相同或更大。
天线架12C在中央的贯通孔54中插入有支柱51,并载置在中间部件52。
根据天线装置10C的结构,因为支柱51的螺纹槽44与中间部件52的螺孔53螺合,所以,通过使中间部件52旋转,能够改变中间部件52及其载置的天线架12C的高度。
例如,通过使中间部件5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C的位置向下方(远离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反之,通过使中间部件5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的位置向上方(靠近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天线装置10C的设置现场调整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以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
另外,通过在中间部件52的上表面设有缓冲部25C,能够抑制腿部21、支柱51及中间部件52从外部受到的振动直接向天线架12C传递。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使在天线架12C设置的天线元件13的位置(例如角度)偏移、或天线元件13的连接器线缆16脱落等。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旋转防止机构(未图示),以使天线架12C不会由于振动等而以支柱51为轴随意旋转。旋转防止机构例如采用在与天线架12C的中间部件52相接的部分形成孔(未图示)、中间部件52具有向上方延伸的突起部(未图示)、且该突起部插入天线架12C的孔中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同心圆上等间隔地在天线架12形成有多个孔。由此,能够将天线架12C固定在期望的旋转角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在支柱51,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未图示)。由此,即使不另外使用测量器件,也可以目测确认天线架12C的高度。即,进一步容易地调整设置现场的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
<第四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C采用中间部件52的螺孔53与支柱51的螺纹槽44螺合、且在该中间部件52载置有天线架12C的结构。由此,作业人员在天线装置10C的作业现场,通过使中间部件52旋转来确定高度之后,将天线架12C载置在中间部件52,能够容易地调整天线架12C的高度。
(第五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0,针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D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天线装置10D的侧面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的天线装置10D中,对于与图8的天线装置10B通用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天线装置10D与天线装置10B相同地具有天线元件13及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另外,天线装置10D具有:天线架12D、手柄部61、轴部62、轴承部63以及引导部64。天线架12D与天线架12B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侧面设有突起部66。
天线装置10D中的轴部62相当于天线装置10的支承部11的一个例子。天线装置10D中的天线架12D的螺孔43、以及在轴部62的至少一部分切割出的螺纹槽44相当于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一个例子。
手柄部61在人孔盖体102的下方,与该人孔盖体102对置而水平地配置。
轴部62其一端与手柄部61的中心,相对于该手柄部61垂直地进行焊接,并向上方延伸。
轴承部63在人孔盖体102的下表面的中心进行设置,可旋转地容纳轴部62的另一端(即,未与手柄部61焊接的一端)。
天线架12D的螺孔43与轴部62的螺纹槽44螺合。
引导部64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滑动槽65。而且,引导部64固定在侧壁部101,使滑动槽65与轴部62平行。在滑动槽65中插入有天线架12D的突起部66。由此,防止天线架12D的旋转。因此,滑动槽65及天线架12D的突起部66相当于旋转防止机构的一个例子。
根据天线装置10D的结构,因为轴部62的螺纹槽44与天线架12D的螺孔43螺合,所以,通过使手柄部61旋转而使轴部62进行轴旋转,能够改变天线架12D的高度。
例如,通过使手柄部6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D的位置向上方(靠近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反之,通过使手柄部6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D的位置向下方(远离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此时,因为插入滑动槽65中的突起部66妨碍天线架12D的旋转,所以天线架12D不会旋转,而是向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也可以在引导部64,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刻度67。由此,即使不另外使用测量器件,也能够目测确认天线架12D的高度。即,进一步容易地调整设置现场的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
<第五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D采用天线架12D的螺孔43与轴部62的螺纹槽44螺合、且在轴部62的端部焊接有手柄部61的结构。由此,作业人员在天线装置10D的设置现场,通过使手柄部61旋转,能够容易地调整天线架12D的高度。
(第六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1,针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E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天线装置10E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天线装置10E中,对于与图10的天线装置10D通用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天线装置10E与天线装置10D相同地具有天线元件13、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4以及轴部62。另外,天线装置10E具有:天线架12E、支柱22、手柄部71以及人孔盖体102。天线架12E与图8所示的天线架12B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中央以外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2。贯通孔72的内径比支柱22的外径大。
天线装置10E中的支柱22及轴部62相当于天线装置10的支承部11的一个例子。天线装置10E中的天线架12E的螺孔43及轴部62的螺纹槽44相当于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5的一个例子。
支柱22在人孔盖体102的中央以外的部分,相对于该人孔盖体102垂直地进行固定,并向下方延伸。图11表示了支柱22为两根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支柱22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三根以上。
轴部62在人孔盖体102的中央,相对于该人孔盖体102垂直地进行设置,并向下方延伸。而且,轴部62其上端容纳在人孔盖体102的轴承部(未图示),并可进行轴旋转。
天线架12E的螺孔43与轴部62的螺纹槽44螺合。另外,在天线架12E的贯通孔72中插入有支柱22。
手柄部71可与轴部62连结。当手柄部71与轴部62连结、且使手柄部71旋转时,轴部62进行轴旋转。
在人孔盖体102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使手柄部61从外部与轴部62连结的贯通孔73。
根据天线装置10E的结构,因为轴部62的螺纹槽44与天线架12E的螺孔43螺合,所以,通过使手柄部71经由人孔盖体102的贯通孔73而与轴部62连结并旋转,能够改变天线架12E的高度。即,即使不打开人孔盖体102,也能够调整天线架12E的高度。
例如,通过使手柄部7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而使轴部62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E的位置向上方(靠近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反之,通过使手柄部7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而使轴部62旋转,能够使天线架12E的位置向下方(远离人孔盖体102的方向)移动。
此时,因为插入天线架12E的贯通孔72中的支柱22妨碍该天线架12E的旋转,所以,天线架12E不会旋转,而是向上下方向移动。因此,天线架12的贯通孔72以及插入该贯通孔72中的支柱22相当于旋转防止机构的一个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轴部62或者支柱22,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未图示)。由此,即使不另外使用测量器件,也能够以目测确认天线架12E的高度。即,进一步容易地调整设置现场的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
<第六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E采用天线架12E的螺孔43与轴部62的螺纹槽44螺合、且经由人孔盖体102的贯通孔73而使手柄部71可与轴部62连结的结构。由此,作业人员在天线装置10E的设置现场,通过使手柄部71经由人孔盖体102的贯通孔73而与轴部62连结并旋转,能够不必打开人孔盖体102,容易地调整天线架12E的高度。
(第七实施方式)
<天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4,针对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F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天线装置10F的立体图。图13是天线装置10F的俯视图。图14是天线装置10F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4是增加天线装置10F的高度、并将该天线装置10F收纳在人孔100中的情况的图。
天线装置10F具有:底部框架201、腿部202、支柱207、上部框架208、第一加强材料220、第二加强材料221、天线元件13、装置安装板240、以及把手250。
底部框架201为方形的框架结构。在底部框架201的四角形成有用于固定各腿部202的孔210。
四个腿部202各自具有:接地部203、从该接地部203向上方垂直地延伸的杆体204、通过与在该杆体204形成的螺纹槽螺合且旋转而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高度调整件205。
腿部202的杆体204从上方部分插入底部框架201的角部的孔210中。如图14所示,在底部框架201的底面与高度调整件205的上表面相接的状态下,底部框架201支承在高度调整件205。通过使高度调整件205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调整底部框架201的高度位置、即天线装置10F的天线元件13的上端至人孔盖体102的上表面(地表)的高度h。通过这样调整高度h,能够调整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以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而且,从杆体204的上方螺合螺母(未图示),并将腿部202固定在底部框架201。
腿部202的接地部203也可以使用橡胶材质。通过在接地部203使用橡胶材质,能够抑制人孔100的振动向天线装置10F传递,并且能够抑制人孔100内天线装置10F的位置偏移。
四根支柱207各自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框架201的四角,并向上方垂直地延伸。如图12及图13所示,支柱207的外侧的面进行倒角,以使收纳或取出天线装置10F时不会损坏人孔100的内壁。
上部框架208为与底部框架201相同的方形的框架结构。上部框架208的四角各自固定在四根支柱207的上端。
第一加强材料220在底部框架201的一条对角线进行设置,两端各自固定在底部框架201的角或者边。由此,加强底部框架201的框架结构。
第二加强材料221与第一加强材料220平行地、在上部框架208的一条对角线进行设置,两端各自固定在上部框架208的角或者边。由此,加强上部框架208的框架结构。
两根天线元件13各自设置在第二加强材料221上,并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两根天线元件13各自可以在第二加强材料221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设置。例如,如图15所示,能够调整两根天线元件的间隔。
另外,第二加强材料221的长度比上部框架208的一边的长度大。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将两根天线元件13设置在第二加强材料221上,与在上部框架208的一边上进行设置相比,可以较大地采用两根天线元件13的可动区域。即,能够更灵活地调整两根天线元件13的间隔。
这样,通过在上部框架208的对角线上设置第二加强材料221,并在该第二加强材料221上设置天线元件13,能够实现上部框架208的加强与天线元件13的可动区域的扩大双方。
装置安装板24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强材料220,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加强材料221。如图16所示,在装置安装板240安装有无线装置(SRE:low power Small optical remoteRadio Equipment(低功率小型光学遥控无线电设备))30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装置安装板240设有用于固定无线装置300的机构。该机构也可以为滑动机构。或该机构也可以为基于螺栓与螺母的紧固机构。另外,如图17所示,装置安装板240也可以结合无线装置300的大小,可任意地改变上下方向的位置。
在无线装置300经由连接器线缆(未图示)而连接有天线元件13。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在天线装置10F安装了无线装置300的场所称为无线基站。
两个把手250各自固定在上部框架208的对置的边上。把手250在将天线装置10F从人孔100中取出时加以利用。
在支柱207设有钩件251。通过管路105(参照图14)而与无线装置300连接的通信线缆301及电气线缆302具有富余的长度,以使天线装置10F从人孔100中取出。因此,如图16所示,在将天线装置10F收纳在人孔100中时,线缆301、302钩挂在钩件251。由此,能够防止线缆301、302缠绕、或折弯等而断线。如图16所示,钩件251从支柱207向天线装置10F的内侧方向突出。利用该结构,在将天线装置10F收纳在人孔100中时,钩件251不会卡在人孔100。但是,该结构为一个例子,钩件251可以从支柱207向天线装置10F的外侧方向突出,也可以为除此以外的其它结构。
如图13所示,天线装置10F的最大宽度(对角线上的长度)F1也可以为在可收纳于人孔100中的范围内尽量接近人孔100的内径R1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第一加强材料220及第二加强材料221各自不直接固定在底部框架201及上部框架208,而是使由第一加强材料220、第二加强材料221、天线元件13及装置安装板240构成的结构部分(下面称为“装置安装部分”)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装置安装部分也可以具有向着上下方向的滑动机构(未图示)。利用该结构,不必将天线装置10F整体从人孔100中取出,而能够将装置安装部分从人孔100中取出。因此,容易进行天线元件13及无线装置300的维护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为了容易地进行装置安装部分的滑动操作,也可以在第二加强材料221上设置把手(未图示)。
<人孔(手孔)的结构>
图18A表示人孔100的侧面的剖视图的例子。图18B表示人孔100的俯视图的例子。图18C表示图18A所示的人孔100的附图中A-A'剖视图的例子。
人孔100内部的高度H1比包括天线元件13在内的天线装置10F整体的高度大。由此,能够将天线装置10F收纳在人孔100中。高度H2例如也可以为600mm。
人孔盖体102的厚度H2为具有在人孔盖体102之上站人或者停放机动车等也不会出现问题的强度的厚度。但是,人孔盖体102优选由不会影响在人孔100内设置的天线装置10F的无线电波传播的材质制造。例如,人孔盖体102也可以为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制。在该情况下,人孔盖体102的厚度H2例如也可以为50mm。
人孔100整体的高度H3为考虑了上述人孔内的高度H1及人孔盖体102的高度H2的大小。例如,高度H3也可以为750mm。
如图18C所示,人孔100的出入口的内径R1比天线装置10F的最大宽度F1(天线装置10F的对角线上的长度)大。由此,能够将天线装置10F收纳在人孔100内、或从人孔100中取出。内径R1例如也可以为600mm。
人孔100的内部的形状可以为圆筒形,也可以为长方形。另外,人孔100可以为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s)制,也可以为树脂(Resin)制。
另外,如图18A所示,人孔100也可以在底面形成有排水孔107。由此,能够使侵入人孔100的雨水通过排水孔107向地下浸透(排水)。
另外,如图18A所示,人孔100也可以在侧面形成有贯通孔106。贯通孔106在使人孔100埋入地下时,形成为与图14所示的管路105连通的高度。利用该结构,能够通过管路105及贯通孔106,将通信线缆301及电气线缆302引入人孔100内。
如上所述,在人孔100中收纳有天线装置10F。因此,也可以将人孔100称为天线装置收纳体。
<演示测试结果>
图19是表示如下埋入式天线装置的演示测试站的结构例的图。
首先,针对评估方法进行说明。演示测试站设置在与普通人可通行的位置能够确保足够的间隔的管理环境内。演示测试站的结构如图19所示。演示测试站的规格是,方式为FDD-LTE,频率为1.5GHz频带(BAND21)。
在该条件下,以人孔盖体表面中心部为原点,对盖体的正上方周边的规定的各算出地点的功率密度进行了测量。
为了使水平方向的算出地点间隔为规定的λ/10(在该情况下,为0.02m)以下且进行保守性评估,在MaxHold状态下扫过测量器且以各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扫描测量器的传感器部,作为测量值而得到了各高度的功率密度的水平方向最大值。其结果可知,通过增大天线元件13至人孔盖体102的表面(地表面)的高度,功率密度减小。即,可知通过调节腿部202的高度,能够调整无线电波的电磁场强度,以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条件。
<散热措施>
在户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人孔100内可能为高温。因此,对于在人孔100内收纳的天线装置10F的无线装置300,也可以设置用于抑制该无线装置300变热的冷却部。例如,也可以由在内部有水或者冷却材料的冷却部(筐体)覆盖无线装置300。或者也可以将阻隔来自外部的热的冷却部(片材)粘贴在人孔盖体102。
<防水措施>
雨水可能会流入人孔100内。因此,也可以对在人孔100内收纳的天线装置10F的无线装置300实施防水处理。
<变形例>
收纳在人孔100内的天线装置10F也可以安装两个以上的无线装置300。例如,也可以在收纳于人孔100内的天线装置10F安装LTE及/或5G用无线装置、以及LPWA(Low Power,Wide Area:低功耗广域网)用无线装置(例如LoRa主机)。由此,与对每个无线装置设置人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人孔的数量,所以能够抑制无线装置的设置成本及维护成本。
<第七实施方式的小结>
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F为在人孔盖体102之下配置的地下埋入式天线装置10F,具有天线元件13以及设置架(201、208),该设置架(201、208)设有该天线元件13,且具有调整从该天线元件13至人孔盖体102的距离的高度调整机构(204、205)。由此,能够进行满足无线电波防护标准的调整、以及通信区域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设置架可调整该两个天线元件之间的距离地设置两个天线元件。另外,天线元件也可以从设置架向与人孔盖体接近的方向延伸。
第七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具有上述天线装置10F、以及无线装置300,该无线装置300设置在该天线装置10F的设置架,由线缆与天线元件13进行连接,对从天线装置10F发送的信号及在天线装置10F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无线处理。由此,能够缩短连结无线装置300与天线元件13的线缆长度,并能够抑制线缆上的信号衰减。并由此,因为可以使无线装置300与天线装置10F成为一体(即,作为无线基站)而收纳在人孔100内,所以容易进行无线基站的设置及维护。另外,设置架也可以具有保持从回程线路与无线装置300连接的线缆(301、302)的钩件251。由此,能够在将无线基站收纳于人孔100内时,将具有富余长度以能够从人孔中取出无线基站进行维护的回程线路的线缆整理并钩挂在钩件251。
第七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收纳体具有:容器(100),其在地下设置时作为与地表最接近的面的上表面开口,且可收纳上述天线装置10F;盖体(102),其由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s)形成,覆盖该容器的开口。由此,不会影响所收纳的天线装置10F的无线电波传播,能够得到较高的加权(加重)强度。另外,在容器中,也可以在下表面形成有排水孔(107),在侧面形成有贯通孔(106)。由此,能够将侵入人孔100的雨水排出。另外,能够将回程线路的线缆(301、302)引入容器内,与无线装置300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只限定于实施方式的主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天线元件13的数量为两根的例子,但天线元件13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三根以上。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7年8月24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7-161070号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在本申请中引用在日本提交的第2017-161070号专利申请的所有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天线装置;11支承部;12,12B,12C,12D,12E天线架;13天线元件;14天线角度调整机构;15天线高度调整机构;16连接器线缆;20基座;21腿部;22支柱;23高度调整件;24中间部件;25A,25B,25C缓冲部;26杆体;31筒部;32固定件;33圆环部;34筒部;35加强板;36支架;41第一支柱;42第二支柱;46止动件;47销;51支柱;52中间部件;61手柄部;62轴部;63轴承部;64引导部;71手柄部;100人孔(手孔);102人孔盖体;106贯通孔;107排水孔;201底部框架;202腿部;203接地部;204杆体;205调整件;207支柱;208上部框架;210孔;240装置安装板;250把手;251钩件;300无线装置;301通信线缆;302电气线缆。

Claims (5)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天线元件;
设置架,其设置有所述天线元件;
容器,其在地下设置时作为与地表最接近的面的上表面开口,且可收纳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设置架;
盖体,其由FRP即纤维增强塑料形成,覆盖所述容器的开口;
在所述设置架设置有调整从所述天线元件至所述盖体的距离的高度调整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置架以能够调整两个所述天线元件间的距离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所述天线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元件从所述设置架向接近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地下设置时的所述容器的下表面形成有排水孔,在所述容器的侧面形成有贯通孔。
5.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
无线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设置架,经由连接器线缆与所述天线元件连接,对从所述天线装置发送的信号及在所述天线装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无线处理;
在所述设置架设置有两个把手和钩件,
所述钩件从所述设置架的支柱向所述设置架的内侧方向突出,
从回程线路经由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无线装置连接的通信线缆以及电气线缆整理并钩挂在所述钩件。
CN202110829287.9A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Active CN113594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9287.9A CN113594664B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1070 2017-08-24
JP2017161070 2017-08-24
CN201880059932.XA CN111108645A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天线装置收纳体
PCT/JP2018/031420 WO2019039598A1 (ja) 2017-08-24 2018-08-24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アンテナ装置収容体
CN202110829287.9A CN113594664B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932.XA Division CN111108645A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天线装置收纳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4664A true CN113594664A (zh) 2021-11-02
CN113594664B CN113594664B (zh) 2024-03-08

Family

ID=6543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9287.9A Active CN113594664B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CN201880059932.XA Pending CN111108645A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天线装置收纳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932.XA Pending CN111108645A (zh) 2017-08-24 2018-08-24 天线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天线装置收纳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349189B2 (zh)
EP (2) EP4096016A1 (zh)
JP (2) JP6965355B2 (zh)
CN (2) CN113594664B (zh)
WO (1) WO2019039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5742B2 (en) * 2018-08-31 2023-01-03 Mueller International, Llc Antenna assembly
AU2020375372A1 (en) 2019-10-30 2022-06-0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Housing unit
WO2021100870A1 (ja) 2019-11-22 2021-05-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容器および監視装置
CN112688053A (zh) * 2020-12-15 2021-04-20 乐清互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避免频繁拆卸卡箍的基站天线固定装置
CN112887041B (zh) * 2021-01-08 2022-05-10 深圳市宝测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射频信号稳定性检测设备
KR102574716B1 (ko) * 2022-09-15 2023-09-06 (주)디티 맨홀에서의 무선 데이터 송수신 스마트 안전관리 시스템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3492A (en) * 1993-09-24 1996-12-10 Hitachi Cabl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side a manhole
JPH1161867A (ja) * 1997-08-08 1999-03-05 Kubota Corp 無線通信用マンホール蓋
JP2001094328A (ja) * 1999-09-22 2001-04-06 Nippon Antenna Co Ltd マンホール蓋アンテナおよび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US6272346B1 (en) * 1997-10-20 2001-08-07 Nec Corporation Manhole type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the base station and hand-off control method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3142909A (ja) * 2001-10-30 2003-05-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マンホールアンテナ
JP2004253928A (ja) * 2003-02-18 2004-09-09 Okamoto Co Ltd アンテナ内蔵マンホール鉄蓋
EP1801293A2 (de) * 2005-12-22 2007-06-27 Deutsche Telekom AG Schachtabdeckung mit Antenne für Funknetzwerke
JP201025884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Hitachi Ltd Rfidリーダライタ用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調整装置
US20150122959A1 (en) * 2013-10-31 2015-05-07 Jeffrey A. Cook Amr/ami pit lid antenna bracket
CN105531939A (zh) * 2013-09-17 2016-04-2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无线仪器及现场仪器控制系统
CN105938934A (zh) * 2015-03-03 2016-09-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一体型模块及雷达装置
CN105986581A (zh) * 2015-02-08 2016-10-05 黑龙江奥特斯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可全天候工作智能井盖及其信息传送系统
JPWO2015156096A1 (ja) * 2014-04-10 2017-04-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構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70155191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anhole cover type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3459B2 (ja) 1992-02-14 1999-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US6177883B1 (en) * 1998-09-02 2001-01-23 Schlumberger Resource Management Services, Inc. Utility meter transponder exposed ground level antenna assembly
JP2000161600A (ja) 1998-09-22 2000-06-16 Osaka Gas Co Ltd 流体供給経路の監視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JP3588432B2 (ja) * 2000-01-11 2004-11-10 富士通アクセス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NL1017089C2 (nl) * 2001-01-12 2002-07-15 Eijndhoven Internat B V Van Ondergronds plaatsbare kabelverbindingskast.
JP2003309411A (ja) * 2002-04-17 2003-10-31 Alps Electric Co Ltd 複合アンテナ
KR100834724B1 (ko) * 2006-06-07 2008-06-05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안테나 배열 간격이 자동 조절되는 배열 안테나 시스템
JP4892304B2 (ja) 2006-09-01 2012-03-07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観測装置および土地地盤変位監視システム
WO2008156633A2 (en) * 2007-06-13 2008-12-24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Triple stagger offsetable azimuth beam width controlled antenna for wireless network
KR100964728B1 (ko) * 2007-07-25 2010-06-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WO2011022819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Belair Networks Inc. Vault antenna for wlan or cellular application
JP5562748B2 (ja) 2010-07-15 2014-07-30 株式会社東芝 ハンドホールおよびハンドホール設置構造
US20140085163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ntenna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548602B2 (en) * 2012-11-30 2017-01-17 Trimble Inc. Ruggedized electronic enclosure for in-ground installation
US9711871B2 (en) * 2013-09-11 2017-07-1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High-band radiators with extended-length feed stalks suitable for basestation antennas
CN204927522U (zh) * 2015-09-28 2015-12-30 福建华讯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基站天线
JP6875883B2 (ja) 2016-03-02 2021-05-26 株式会社クボタケミックス ボディ管やりとり継手、管端封止具およびケーブル保護管路の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3492A (en) * 1993-09-24 1996-12-10 Hitachi Cabl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side a manhole
JPH1161867A (ja) * 1997-08-08 1999-03-05 Kubota Corp 無線通信用マンホール蓋
US6272346B1 (en) * 1997-10-20 2001-08-07 Nec Corporation Manhole type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the base station and hand-off control method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094328A (ja) * 1999-09-22 2001-04-06 Nippon Antenna Co Ltd マンホール蓋アンテナおよび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JP2003142909A (ja) * 2001-10-30 2003-05-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マンホールアンテナ
JP2004253928A (ja) * 2003-02-18 2004-09-09 Okamoto Co Ltd アンテナ内蔵マンホール鉄蓋
EP1801293A2 (de) * 2005-12-22 2007-06-27 Deutsche Telekom AG Schachtabdeckung mit Antenne für Funknetzwerke
JP201025884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Hitachi Ltd Rfidリーダライタ用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調整装置
CN105531939A (zh) * 2013-09-17 2016-04-2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无线仪器及现场仪器控制系统
US20150122959A1 (en) * 2013-10-31 2015-05-07 Jeffrey A. Cook Amr/ami pit lid antenna bracket
JPWO2015156096A1 (ja) * 2014-04-10 2017-04-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構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986581A (zh) * 2015-02-08 2016-10-05 黑龙江奥特斯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可全天候工作智能井盖及其信息传送系统
CN105938934A (zh) * 2015-03-03 2016-09-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一体型模块及雷达装置
US20170155191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anhole cover type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77562A1 (en) 2022-03-10
CN113594664B (zh) 2024-03-08
US11811126B2 (en) 2023-11-07
EP3660978B1 (en) 2022-09-28
JPWO2019039598A1 (ja) 2020-09-17
EP3660978A4 (en) 2020-07-15
US20200203797A1 (en) 2020-06-25
EP3660978A1 (en) 2020-06-03
JP6965355B2 (ja) 2021-11-10
JP2021177632A (ja) 2021-11-11
CN111108645A (zh) 2020-05-05
US11349189B2 (en) 2022-05-31
JP7261265B2 (ja) 2023-04-19
WO2019039598A1 (ja) 2019-02-28
EP4096016A1 (en) 2022-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4664A (zh)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基站
US20200313275A1 (en) Radio and power pole
KR102157068B1 (ko) 안테나 각도 조절 장치
US11316244B2 (en) Adjustable antenna mount
CA2920655A1 (en) Shroud assembly for communication site
CA2251422C (en) Multi-user antenna telecommunication tower
US9546755B2 (en) Accessory mounting system
US20120299796A1 (en) Module for Carrying Antennas of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tenna Mast Arrangement
US11171402B2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n equipment in an underground structure
KR20070107662A (ko) 마스트 탑 또는 모노 폴 상에 유지하기 위한 전자장비용웨더 커버, 상기 웨더 커버의 용도, 및 상기 웨더 커버용안테나 캐리어
CN110958028B (zh) 一种信号接收装置
JP7349615B2 (ja) 携帯端末用基地局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KR101075374B1 (ko) 안테나 증설 가능한 안테나 지지 장치
JP2522308Y2 (ja) レドーム付指向性アンテナ装置
RU2813238C1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е антенно-мачт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несимметричной и симметричными антеннами
CN221009231U (zh) 一种4g天线
CN215912233U (zh) 天线模块和基站
US11335989B2 (en) Sectorized antenna assembly
KR102078480B1 (ko) 안테나 증설 장치
KR101693691B1 (ko) 마스트 운반 장치
CN204680741U (zh) 一种改进型抱杆
CN204126318U (zh) 一种通信机房
CN116885422A (zh) 一种可扩充集成化天线子阵综合体及其拼阵方法
KR20100009953U (ko) 친환경 전주 및 그 친환경 전주의 가림 막 경사각도 조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