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4647B -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4647B
CN113584647B CN202110441611.XA CN202110441611A CN113584647B CN 113584647 B CN113584647 B CN 113584647B CN 202110441611 A CN202110441611 A CN 202110441611A CN 113584647 B CN113584647 B CN 113584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able
fiber bundle
apron
gear
spinn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16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4647A (zh
Inventor
芦崎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84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4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4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4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能够在抑制透气皮圈侧滑的同事,抑制伴随透气皮圈的拆装的作业的作业性下降。纤维束凝集装置具备限制部件(40)。限制部件(40)具有长方体状的主体(41)和设置于主体(4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嵌合部(42)。嵌合部(42)与杆(30)弹性地嵌合。

Description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过多种纤维束凝集装置,这些纤维束凝集装置以在加捻之前预先对被牵伸的纤维束进行凝集,实现减少起毛、纱线强力等纱线品质的提高为目的。例如,如图11A或者图11B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110具备夹持辊对180、吸引管150、透气皮圈160 以及导向部170。夹持辊对180设置在作为牵伸部的最终输出辊对的前辊对140的下游侧。夹持辊对180由下夹持辊180a与下夹持辊180b构成。吸引管150相对于夹持辊对180进行夹持的夹持点设置在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导向部170相对于夹持辊对180进行夹持的夹持点设置在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导向部170以透气皮圈160在规定的位置转动的方式引导。
导向部170具备:沿着下夹持辊180a的轴向延伸的偏平的杆300;和支承于杆300并对透气皮圈160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单元290。张力施加单元290具备: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杆300移动的按压部件310;和将按压部件310向远离杆300的方向施力的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在按压部件 310设置有限制透气皮圈160向宽度方向的移动的凸部310b。透气皮圈 160的一部分卷挂于吸引管150,并且一部分卷挂于杆300及按压部件310,伴随下夹持辊180a的旋转而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5233号公报
然而,例如,若在导向部170与透气皮圈160之间堆积风棉,则存在透气皮圈160越过导向部170的凸部310b而侧滑的担忧。
因此,为了不使透气皮圈160越过导向部170的凸部310b,发明人考虑了增大凸部310b。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透气皮圈160越过凸部310b,但例如,为了清扫透气皮圈160而将透气皮圈160从导向部170及吸引管 150拆下的作业、在清扫后安装透气皮圈160时,凸部310b成为障碍,作业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透气皮圈侧滑的同时,抑制伴随透气皮圈的拆装的作业的作业性下降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具备:多个夹持辊,它们设置在牵伸部的最终输出辊对的下游侧;吸引管,其相对于上述夹持辊的夹持点设置在纤维束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具有具备吸引孔的多个引导面;卷挂部件,其与上述吸引管平行地设置;以及环状的多个透气皮圈,它们卷挂于上述吸引管及上述卷挂部件而转动,其中,上述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设置在沿上述夹持辊的轴线方向相邻的上述透气皮圈之间并具备与上述透气皮圈的端部对置的限制,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形成有上述限制面的主体;和与上述卷挂部件或者上述吸引管弹性地嵌合的嵌合部。
据此,能够利用限制部件的主体限制透气皮圈的侧滑。另外,通过构成为限制部件具有与吸引管或者张紧器主体弹性地嵌合的嵌合部,从而能够将限制部件容易地从吸引管或者卷挂部件拆装。其结果为,通过在进行伴随透气皮圈的拆装的作业前,预先将限制部件从吸引管或者卷挂部件拆下,从而在透气皮圈的拆装作业时,限制部件不成为障碍,易进行拆装作业,作业性提高。
在上述纤维束凝集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嵌合部嵌合于上述卷挂部件。
据此,由于能够使嵌合部嵌合于吸引管,因此例如不需要进行在吸引管开孔那样的加工。
在上述纤维束凝集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卷挂部件设置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与上述限制部件抵接来进行上述限制部件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定位。
据此,与未设置有定位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弱使嵌合部嵌合于卷挂部件的力。于是,能够将限制部件容易地从卷挂部件拆装。
在上述纤维束凝集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限制部件具备沿着上述轴线方向从上述主体向上述透气皮圈侧延伸突出的延出部,上述延出部覆盖上述透气皮圈靠上述限制部件侧的端部。
据此,能够使透气皮圈不易越过限制部件的限制面。另外,能够在抑制主体的高度的同时使透气皮圈不易越过主体。若抑制主体的高度,则能够减小限制部件中的有可能堆积风棉的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风棉堆积。
在上述纤维束凝集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夹持辊形成于旋转轴并且在上述旋转轴设置有动力传递用的齿轮,在上述齿轮啮合有中间齿轮,上述限制部件具备覆盖上述齿轮及上述中间齿轮的齿轮被覆部。
据此,能够保护作业者远离旋转的齿轮及中间齿轮。
根据该发明,能够在抑制透气皮圈侧滑的同时,抑制伴随透气皮圈的拆装的作业的作业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的剖切概略侧视图,图1B是将图1A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2A是从纤维束移动方向前侧观察纤维束凝集装置的局部概略图,图2B是旋转轴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透气皮圈及卷挂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限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限制部件与杆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透气皮圈与限制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透气皮圈与限制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纤维束凝集装置的一部分的剖切概略侧视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吸引管与限制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吸引管与限制部件的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纤维束凝集装置的剖切概略侧视图,图11B是图11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纤维束凝集装置;12…作为牵伸部的牵伸装置;13…最终输出辊対;15…吸引管;15a…吸引孔;15b…引导面;16…透气皮圈;16e…端部;17…卷挂部件;18…旋转轴;18a…作为夹持辊的下夹持辊;19…作为夹持辊的上下夹持辊;25…齿轮;27…中间齿轮;40…限制部件;41…主体;41a…限制面;42…嵌合部;43…定位部;44…延出部;50a…作为齿轮被覆部的第一罩部件;50b…作为齿轮被覆部的第二罩部件、F…纤维束、L…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A~图5对具体化为在细纱机装备有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的纤维束凝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或者图1B所示,纤维束凝集装置11设置在作为牵伸部的牵伸装置12的最终输出辊对13的下游侧。
纤维束凝集装置11具备多个夹持辊、吸引管15、透气皮圈16、卷挂部件17以及限制部件40。多个夹持辊具有:作为与最终输出辊对13的前下辊13a平行地配设的夹持辊的下夹持辊18a;和作为隔着环状的透气皮圈16被按压于下夹持辊18a的夹持辊的上夹持辊19。下夹持辊18a形成于旋转轴18。
将下夹持辊18a的轴线延伸的方向设为轴线方向L。上夹持辊19与牵伸装置12的前上辊13b同样地,每隔两个纱锭借助支承部件20而被支承于未图示的配重臂。支承部件20与前上辊13b的支承部件一体地形成。吸引管15相对于由下夹持辊18a与上夹持辊19构成的夹持辊对的夹持点设置在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具有具备吸引孔15a的多个引导面15b。
如图2A或者图2B所示,纤维束凝集装置11的下侧为配置在牵伸装置12的辊架21间的纱锭的一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4个纱锭大小构成为一个单元。在沿机座长边方向以规定间隔配设的辊架21的中间位置,在沿机座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未图示的支承梁以基端侧被支承的状态配设有支承臂22,在辊架21与支承臂22之间支承有旋转轴18。
旋转轴18形成为与多个纱锭、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4个纱锭对应的规定长度。旋转轴18的在其两端固定的轴承23嵌合于端塞24。进而,端塞24在嵌合部24a中被设置于辊架21及支承臂22的支承部21a、 22a支承,由此旋转轴18被支承为能够在辊架21与支承臂22之间旋转。支承部21a、22a形成为能够支承两个端塞24,能够支承安装于邻接的旋转轴18的端部的端塞24。
在旋转轴18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侧设置有动力传递用的齿轮25。齿轮25设置于配置在旋转轴18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侧的一对下夹持辊18a 的中间部。齿轮25能够与旋转轴18一体旋转。
如图1A所示,在前下辊13a形成有齿轮部13c。齿轮部13c形成于与图1A中未图示的齿轮25对置的位置。进而,与支承臂22同样地,在基端侧固定于支承梁的支承臂26将中间齿轮27支承为能够旋转,中间齿轮27与齿轮部13c及齿轮25啮合。即,前下辊13a的旋转力经由齿轮部 13c、中间齿轮27以及齿轮25而传递至旋转轴18。
在机座以沿其长边方向(与图1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有未图示的吸引管道。吸引管15以与吸引管道平行地延伸的状态经由连接管28而与吸引管道连接。吸引管15以在支承有旋转轴18的一对端塞24分别嵌合有两端部的状态被支承。
透气皮圈16为环状。透气皮圈16以一部分与吸引管15接触、一部分与卷挂部件17接触、一部分与下夹持辊18a接触的方式被卷挂,成为伴随下夹持辊18a的旋转沿着引导面15b、按压部件31滑动并转动的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透气皮圈16由能够确保适当的透气性的织物形成。
接下来,关于卷挂部件17详细叙述。卷挂部件17在与下夹持辊18a 的纤维束引导侧相反一侧以透气皮圈16在远离下夹持辊18a的位置转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并且在卷挂部件17的外侧将透气皮圈16呈平面状引导。卷挂部件17具备扁平的杆30和张力施加单元29。杆30的长边沿着下夹持辊18a的轴线方向L延伸。杆30的长边方向的各端部在分别嵌合于各端塞24的状态下被支承。杆30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的第一端侧弯曲而成为弯曲部30a。弯曲部30a遍及杆30的长边方向的全长地形成。
如图3所示,杆30在与下夹持辊18a对应的位置具备支承部30b。支承部30b从杆30的短边方向的第二端以远离下夹持辊18a的方式突出。杆30在短边方向的第二端在除支承部30b以外的部分具备缘部30c。缘部 30c是沿杆30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位。
张力施加单元29由按压部件31和弹簧部件32构成,其中,按压部件31可移动地支承于杆30的支承部30b,弹簧部件32将按压部件31向远离杆30的方向施力。在杆30的支承部30b,在与下夹持辊18a对应的一侧,沿杆30的短边方向与各按压部件31的安装位置对应地形成有4个长边延伸的凸部30d。
按压部件31是使长方形板状的金属板的短边方向的第一端部弯曲的形状。按压部件31在短边方向的第一端部形成有弯曲部31a。弯曲部31a 遍及按压部件31的长边方向的全长地形成。
按压部件3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亦即宽度形成为与透气皮圈16在短边方向的尺寸几乎相同。在按压部件3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凸部 31b。一对凸部31b向与透气皮圈16对置的一侧突出,限制透气皮圈16 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凸部31b被调整为通过使透气皮圈16挠曲而可越过的高度。在按压部件31,在与支承部30b的凸部30d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比凸部30d长的长孔31c。进而,按压部件31在长孔31c松动嵌合于凸部30d的状态下安装于杆30。
如图3所示,弹簧部件32介于支承部30b与按压部件31的弯曲部 31a之间。
如图1A或图2A所示,在卷挂部件17的下方附近,分别配设有在断纱时发挥对从牵伸装置12输出的纤维束F进行吸引的作用的单体式的气动清纱装置的吸引喷嘴33的前端。吸引喷嘴33的基端与所有纱锭共用的未图示的气动管道连接。
接下来,关于限制部件40详细叙述。限制部件40是弹性体制。限制部件40设置在沿轴线方向L相邻的透气皮圈16之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四个透气皮圈16中的在线方向L上夹着齿轮25的两个透气皮圈中的一个设为第一透气皮圈16a,将另一个设为第二透气皮圈16b。第一透气皮圈16a是比第二透气皮圈16b靠近支承臂22的透气皮圈16。
限制部件40以第一透气皮圈16a及第二透气皮圈16b通过引导面15b 的方式进行引导。限制部件40具有长方体状的主体41和设置于主体41 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嵌合部42。
主体41的长边沿轴线方向L延伸。如图4所示,在主体4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平坦面状的限制面41a。通过沿着轴线方向L侧滑了一定量以上的第一透气皮圈16a或第二透气皮圈16b的端部16e与限制面41a 接触,从而限制第一透气皮圈16a及第二透气皮圈16b沿着轴线方向L的侧滑。
一个嵌合部42配置于主体41中的靠向第一透气皮圈16a的位置,另一嵌合部42配置于主体41中的靠向第二透气皮圈16b的位置。
如图4或图5所示,在主体41中,将与杆30对置的面设为对置面410。对置面410的长边沿轴线方向L延伸。嵌合部42具有第一嵌合片420和第二嵌合片421。第一嵌合片420与第二嵌合片421在主体41的短边方向上对置。第一嵌合片420及第二嵌合片421在主体41的对置面410的短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
第一嵌合片420以从对置面410朝向按压部件31弯曲的方式延伸。第二嵌合片421从对置面410朝向按压部件31呈阶梯状延伸。第二嵌合片421具有:靠向对置面410的基端部421a;从基端部421a朝向按压部件31突出的前端部421b;以及从前端部421b朝向第一嵌合片420突出的爪421c。
基端部421a、前端部421b以及爪421c在轴线方向L的尺寸相同。另外,第一嵌合片420的内表面与基端部421a及前端部421b的内表面在对置面410的短边方向上对置。进而,将沿着对置面410的短边方向的第一嵌合片420的内表面与前端部421b的内表面之间的尺寸设为嵌合部42 的间隔K。这里,将沿着杆30的短边方向的弯曲部30a的外表面与缘部 30c之间的尺寸设为杆30的宽度。嵌合部42的间隔K与杆30的宽度W 相同或者比杆30的宽度W短。
第一嵌合片420与杆30的弯曲部30a的外表面接触,第二嵌合片421 与杆30的缘部30c接触。第一嵌合片420及第二嵌合片421分别沿着杆 30的短边方向朝外侧弹性变形。利用从第一嵌合片420及第二嵌合片421 的弹性变形向原形状的恢复力,第一嵌合片420及第二嵌合片421被杆 30推压,并安装于杆30。
如图6所示,杆30具备定位部43。定位部43在轴线方向L上设置在比各嵌合部42靠向透气皮圈16。定位部43从杆30突出。定位部43 通过与第一嵌合片420抵接从而进行限制部件40在轴线方向L上的定位。
限制部件40具备延出部44。延出部44沿着轴线方向L向透气皮圈 16侧延伸突出。延出部44从主体41的两限制面41a向透气皮圈16侧延伸突出。延出部44为平板状。另外,延出部44从外侧覆盖透气皮圈16 在短边方向上的靠限制部件40侧的端部16e。因此,透气皮圈16介于延出部44与杆30之间。此外,延出部44通常不与透气皮圈16接触。
接下来,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细纱机运转,则纤维束F在由牵伸装置12牵伸后,被从最终输出辊对13向纤维束凝集装置11引导。下夹持辊18a及上夹持辊19以与最终输出辊对13的表面速度几乎同等的速度旋转,纤维束F以适当的张紧状态通过了下夹持辊18a、上夹持辊19的夹持点后,转向并边被加捻边向下游侧转动。
例如,当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风棉堆积在杆30与按压部件31之间的情况下,对透气皮圈16作用朝向透气皮圈16的外周面的外侧的力,有时透气皮圈16会越过凸部31b。但是,通过透气皮圈16的端部16e与限制面41a抵接,从而限制透气皮圈16进一步的侧滑。另外,能够利用限制部件40的限制面41a防止透气皮圈16咬入于齿轮25。进一步,通过具有延出部44,也能够抑制透气皮圈16越过限制面41a。
另外,作为细纱机的维护,为了去除附着于透气皮圈16的风棉等,透气皮圈16被定期地清扫。为了清扫透气皮圈16,在将透气皮圈16从纤维束凝集装置11拆下时,首先,从杆30将限制部件40的各嵌合部42 拆下,之后,从纤维束凝集装置11将透气皮圈16拆下。若透气皮圈16 的清扫完成,则将透气皮圈16安装于纤维束凝集装置11,之后,将限制部件40的各嵌合部42安装于杆3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1)能够利用主体41限制透气皮圈16的侧滑。另外,通过构成为限制部件40具有与杆30弹性地嵌合的嵌合部42,从而能够将限制部件 40容易地从杆30拆装。其结果为,通过在进行伴随透气皮圈16的拆装的作业前,预先将限制部件40从杆30拆下,从而在透气皮圈16的拆装作业时,限制部件40不成为障碍,易进行拆装作业,作业性提高。
(1-2)纤维束凝集装置11具有与杆30弹性地嵌合的嵌合部42。因此,由于能够将限制部件40拆装于吸引管15,因此不需要进行在吸引管 15开孔那样的加工。
(1-3)能够利用定位部43限制限制部件40在轴线方向L上的移动。因此,与未在杆30设置有定位部4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弱使嵌合部42 嵌合于杆30的力。因此,能够使限制部件40容易地从杆30拆装。
(1-4)通过具备限制部件40的限制面41a,从而透气皮圈16的端部 16e与限制面41a抵接,由此限制透气皮圈16进一步的侧滑。
(1-5)通过利用限制部件40的延出部44从外侧覆盖透气皮圈16的端部16e,从而能够使透气皮圈16不易越过限制部件40的限制面41a。因此,与没有延出部44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主体41的高度的同时使透气皮圈16不易越过限制面41a。若抑制主体41的高度,则能够减小限制部件40中的有可能堆积风棉的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风棉堆积。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7及图8对具体化为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与已经说明了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来省略或简化其重复的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限制部件40不具有延出部44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7或图8所示,限制部件40具有:作为齿轮被覆部的第一罩部件50a;和作为齿轮被覆部的第二罩部件50b。第一罩部件50a从主体41 朝向齿轮25延伸突出,第二罩部件50b从主体41朝向中间齿轮27延伸突出。第一罩部件50a及第二罩部件50b分别是弯曲的板状。第一罩部件 50a从外侧覆盖齿轮25。并且,第二罩部件50b从外侧覆盖中间齿轮27。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1)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2-1)限制部件40具有覆盖齿轮25的第一罩部件50a和覆盖中间齿轮27的第二罩部件50b。由此,能够保护作业者远离旋转的齿轮25及中间齿轮27。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来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相互组合来实施。
如图9及图10所示,也可以是限制部件40弹性地嵌合于形成于吸引管15的嵌合孔15h的结构。此外,限制部件40具备长方体状的主体41、与主体41一体的嵌合部62以及与主体41一体的延出部44。
嵌合部62从主体41朝向吸引管15呈环状突出。在嵌合部62的突出端部突出设置有环状的防脱部65。进一步,从嵌合部62中的比防脱部65 靠向主体4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的夹持部63。进而,在防脱部65 与夹持部63之间形成有供吸引管15的嵌合孔15h周围插入的槽64。槽 64在防脱部65与夹持部63对置的方向上的宽度与吸引管15的嵌合孔15h 周围的厚度相同。另外,限制部件40安装于嵌合孔15h前的槽64的底面的外周比吸引管15的嵌合孔15h的内周大。
在将限制部件40安装于吸引管15时,将防脱部65压入于吸引管15 的嵌合孔15h的内侧而使防脱部65配置在吸引管15内。于是,吸引管 15的嵌合孔15h周围被防脱部65与夹持部63夹住并且防脱部65、夹持部63以及槽64的底面与吸引管15的嵌合孔15h周围紧贴。这样,限制部件40安装于吸引管15的嵌合孔15h周围。即,限制部件40通过嵌合安装于吸引管1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定位部43是设置于杆30的结构,但定位部 43也可以是设置于限制部件40的结构。简而言之,只要能够对限制部件 40在轴线方向L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则定位部的结构可以是任何结构,也可以设置于杆30及限制部件40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定位部43。在该情况下,嵌合部42 优选具备限制在轴线方向L上的移动的程度的嵌合力。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主体41、嵌合部42、62为弹性体制,但并不需要一定是弹性体制。简而言之,只要是具有能够将嵌合部42、62拆装于卷挂部件17或者吸引管15的程度的强度那样的材质,则也可以适当变更材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嵌合部42、62与主体41为一体,但也可以是嵌合部42、62与主体41为分体那样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40是具有覆盖齿轮25的第一罩部件50a 及覆盖中间齿轮27的第二罩部件50b这两种齿轮被覆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仅具有任意一方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杆30也可以不必具备在宽度方向的一端遍及全长地延伸的弯曲部30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相对于一个杆30仅设置有一个纤维束凝集装置11的结构,但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纤维束凝集装置11那样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卷挂部件17也可以是不具备张力施加单元29 而仅是杆3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杆30设置对透气皮圈16进行引导的凸部31b。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通过下夹持辊18a与上夹持辊19 将纤维束F夹持的结构,而为通过吸引管15与上夹持辊19将纤维束F夹持的结构,利用上夹持辊19使卷挂于吸引管15的透气皮圈16转动的结构。

Claims (4)

1.一种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具备:
多个夹持辊,它们设置在牵伸部的最终输出辊对的下游侧;
吸引管,其相对于所述夹持辊的夹持点设置在纤维束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具有具备吸引孔的多个引导面;
卷挂部件,其与所述吸引管平行地设置;以及
环状的多个透气皮圈,它们卷挂于所述吸引管及所述卷挂部件而转动,
所述卷挂部件具备按压所述透气皮圈的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具备限制所述透气皮圈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一对凸部,
所述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设置在沿所述夹持辊的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透气皮圈之间并具备与所述透气皮圈的端部对置的限制面,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
形成有所述限制面的主体;和
与所述卷挂部件或者所述吸引管弹性地嵌合的嵌合部,
所述限制部件具备沿着所述轴线方向从所述主体向所述透气皮圈侧延伸突出的延出部,所述延出部覆盖所述透气皮圈靠所述限制部件侧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卷挂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挂部件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辊形成于旋转轴并且在所述旋转轴设置有动力传递用的齿轮,在所述齿轮啮合有中间齿轮,所述限制部件具备覆盖所述齿轮及所述中间齿轮的齿轮被覆部。
CN202110441611.XA 2020-05-01 2021-04-23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Active CN113584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1594A JP2021175835A (ja) 2020-05-01 2020-05-01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JP2020-081594 2020-05-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4647A CN113584647A (zh) 2021-11-02
CN113584647B true CN113584647B (zh) 2023-09-15

Family

ID=78243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1611.XA Active CN113584647B (zh) 2020-05-01 2021-04-23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75835A (zh)
CN (1) CN1135846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0495A1 (en) * 2001-10-04 2003-04-09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Fiber condens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
JP2008095233A (ja) * 2006-10-11 2008-04-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CN10223485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465365A (zh) * 2010-11-02 2012-05-23 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 机械式紧密纺纱纤维集束装置
CN104195683A (zh) * 2014-08-05 2014-12-10 海宁市富利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式紧密赛络纺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8584B2 (ja) * 1998-05-08 2003-08-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におけるトップエプロンクレードル
JP3786069B2 (ja) * 2002-09-17 2006-06-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の繊維束集束装置
JP6720781B2 (ja) * 2016-08-31 2020-07-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0495A1 (en) * 2001-10-04 2003-04-09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Fiber condens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
JP2008095233A (ja) * 2006-10-11 2008-04-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CN10223485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465365A (zh) * 2010-11-02 2012-05-23 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 机械式紧密纺纱纤维集束装置
CN104195683A (zh) * 2014-08-05 2014-12-10 海宁市富利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式紧密赛络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75835A (ja) 2021-11-04
CN113584647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1865B1 (en) Fiber bundle collecting device for a spinning machine
JP3820951B2 (ja)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EP2284301B1 (en) Cleaning device for draft roller, draft device, and textile machine
CN107794608B (zh)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CN113584647B (zh)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JP2014009404A (ja) ドラフト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11270360B (zh)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CN108298369B (zh) 卷取装置、纱线卷取单元及纱线卷取机
JP3786069B2 (ja) 紡機の繊維束集束装置
US6332245B2 (en) Apparatus of a spinning machine for condensing a fibre strand
JP7251345B2 (ja) 精紡機
JPH11315423A (ja) 糸を造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のための精紡機
JP2015178687A (ja) ベルト案内ローラ、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08977945B (zh)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JP5515754B2 (ja) 紡機の繊維束集束装置
WO2002084000A1 (fr) Dispositif de reliure de fascicule
KR20040023525A (ko) 방사 기계의 섬유속 집속 장치
JP6403364B2 (ja) 粗糸をドラフトするドラフト装置
CN112831869A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JPH0685373U (ja) 毛羽抑制装置
CN111826756A (zh) 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JPH0683774U (ja) 毛羽抑制装置
JPH0661976U (ja) 毛羽抑制装置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JPH0647370U (ja) 精紡機におけるトップローラ清掃装置
JPH0676367U (ja) 毛羽抑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