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4856A -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4856A
CN102234856A CN2011100991227A CN201110099122A CN102234856A CN 102234856 A CN102234856 A CN 102234856A CN 2011100991227 A CN2011100991227 A CN 2011100991227A CN 201110099122 A CN201110099122 A CN 201110099122A CN 102234856 A CN102234856 A CN 102234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e bundle
guiding section
mentioned
apr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9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4856B (zh
Inventor
笠原大始
北村真之介
小野功
木下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34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4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4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48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具备配置在前辊与后辊之间的2锭一体型的皮圈牵伸部。纤维束导引部配置在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前辊之间、以及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后辊之间的至少一个上。上述纤维束导引部通过金属板加工一体地形成在将该纤维束导引部保持在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的前端侧。上述保持部件在其基端侧的部位上支承在支承部上。作为支承部,使用皮圈摇架的一部分或安装皮圈摇架的中顶辊的支承轴等。

Description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锭细纱机中,在前辊与后辊间配设有皮圈牵伸部,用顶皮圈与底皮圈之间把持粗纱而进行牵伸。在牵伸装置中,一边被牵伸一边移动(行进)的纤维束在从被顶皮圈和底皮圈把持的部位到被前顶辊和后顶辊把持的部位之间,不受皮圈及辊带来的压力而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如果纤维束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的范围(以下记作自由隔距范围)较宽(较长),则在纤维束在自由隔距范围中移动的期间中,较短的纤维从纤维束脱离、或起毛的纤维容易增加。
例如,在特表2006-505703号公报中,提出了在皮圈牵伸部与前辊之间设置导引元件、避免较短的纤维从被牵伸的纤维束脱离的牵伸装置。在该公报中,如图10所示,公开了在牵伸装置上固定导引元件51的两个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中,导引元件51遍及笼式滚筒(摇架)50的1分区的全长而延伸。导引元件51的端部被保持元件510a、510b握住。保持元件510a位置不动地使用例如呈销或螺纹件形的固定元件512安装在笼式滚筒50的端部。保持元件510a例如制作为由弹簧钢构成的板簧。保持元件510a使用固定元件512向笼式滚筒50的端部卡扣结合。在第2实施例中,如图10的右侧的部分所示,较短的导引元件51使用在端部具有鞍部514的两个保持元件510a、510b在垫片52的附近插入嵌合在笼式滚筒50的长度方向边缘部中。
此外,如图11所示,还有在皮圈牵伸部61与后辊62之间设有由两个辊63a、63b构成的导引部63的牵伸装置。
在上述特表2006-505703号公报中,由于导引元件和用来将导引元件安装到笼式滚筒(摇架)50上的保持元件相互由不同的零件构成,所以如果在导引元件向保持元件的安装时发生安装误差,则在锭间作用不均匀。结果,在锭间产生对纺出纱的纱品质的不良影响、特别是纱的粗细度的不匀。此外,在皮圈牵伸部61与后辊之间设有由两个辊63a、63b构成的导引部63的结构的图11所示的牵伸装置中,由于导引部63由多个零件构成,所以发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导引纤维束的纤维束导引部精度良好地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能够抑制纱品质的锭间的不均匀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具备:2锭一体型的皮圈牵伸部,配置在前辊与后辊之间;纤维束导引部,配置在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前辊之间、以及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后辊之间的至少一个上。上述纤维束导引部通过金属板加工一体地形成在将该纤维束导引部保持在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的前端侧,上述保持部件在其基端侧的部位上支承在支承部上。这里,支承部只要能够支承通过金属板加工形成的保持部件的基端侧的部位就可以,使用皮圈摇架的一部分或安装皮圈摇架的中顶辊的支承轴等作为支承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纤维束导引部件与顶皮圈的关系的示意立体图。
图3A是表示纤维束导引部件与皮圈摇架的关系的概略立体图。
图3B是纤维束导引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6是纤维束导引部件的立体图。
图7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7B是纤维束导引部件的立体图。
图8A及图8B分别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纤维束导引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纤维束导引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10是以往技术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另一以往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图3B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为细纱机中的2锭一体型的牵伸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牵伸装置10具备前辊11和配置在该前辊11的后方的皮圈牵伸部12。前辊11由前底辊11a和前顶辊11b构成。前底辊11a支承在未图示的辊支架上。前顶辊11b经由未图示的支承臂支承在配设于其上方的加压臂13上。
皮圈牵伸部12具备底皮圈14及顶皮圈15。底皮圈14卷挂在张伸棒16和中底辊17上。如图1及图2所示,顶皮圈15卷挂在中顶辊19和皮圈摇架20上。中顶辊19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轴18的两端上,该支承轴18支承在固定于加压臂13上的支承臂(未图示)上,皮圈摇架20在两中顶辊19之间支承在支承轴18上。
如图3A所示,皮圈摇架20具有呈大致T字状的摇架主体21。如图2及图3A所示,摇架主体21在形成于其基端附近的一对圆弧部21a抵接在支承轴18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机构保持为将顶皮圈15朝向底皮圈14施力的状态。在摇架主体21的前端侧固定有左右一对的皮圈导引部22,上述顶皮圈15卷挂在中顶辊19和该皮圈导引部22上。在摇架主体21上,隔开与顶皮圈15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间隔突设有限制顶皮圈15的向宽度方向的移动的各一对限制部21b。左右一对顶皮圈15夹着上述加压臂13配置在对称位置上。
摇架主体21在一对皮圈导引部22之间具有支承部23,在支承部23上支承着纤维束导引部件24。纤维束导引部件24具有配置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的纤维束导引部(前侧纤维束导引部)26、和将纤维束导引部26保持在规定的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25,这些纤维束导引部26和保持部件25通过金属板加工而一体地形成。
如图2及图3A所示,保持部件25在一对皮圈导引部22之间与皮圈导引部22平行地延伸,并且在形成于其基端侧的安装部25a处安装在支承部23上。纤维束导引部26连续设在保持部件25的前端上,配置为,使其与左右两侧的中顶辊19平行地延伸。详细地讲,纤维束导引部26具有通过从保持部件25的前端向斜下方延伸、并且如图3B所示从下侧向后方弯折而形成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弯曲部26a、和从弯曲部26a连续朝向上方延伸的壁部26b,从侧面观察,整体上呈大致水滴状。如图1所示,纤维束导引部件24配设为,使纤维束F接触在纤维束导引部26的弯曲部26a的下表面上而移动。
如图2及图3A所示,在摇架主体21上固定有距离夹27,距离夹27配置在保持部件25的下侧。距离夹27发挥功能,以使其为了根据纱的支数及纤维的种类调节上下的皮圈的前端部间的打开量、即底皮圈14的前端与顶皮圈15的前端的间隔而调节摇架主体21与张伸棒16的间隔。作为距离夹27,选择安装作为对应于纺出条件的适当的打开量的距离夹27。
接着,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装置的作用。
通过中底辊17的旋转使底皮圈14转动。于是,压接在底皮圈14上的顶皮圈15与底皮圈14同步转动,与底皮圈14共同移送纤维束F。由于各顶皮圈15的上侧行进部被一对限制部21b导引,所以各顶皮圈15在向其宽度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在规定的位置处移动。
在被底皮圈14及顶皮圈15把持的状态下移送的纤维束F通过前辊11的转速与皮圈14、15的转速的差被拉伸。底皮圈14的前端部与顶皮圈15的前端部之间的打开量通过根据纱的支数及纤维的种类选择的距离夹27适当地调节。由此,纤维束F在被中底辊17及中顶辊19以适当的把持压力把持的状态下朝向前底辊11a及前顶辊11b间移动。
在从被底皮圈14和顶皮圈15把持的部位到被前底辊11a和前顶辊11b把持的部位之间,纤维束F不受到皮圈及辊带来的压力而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纤维束F是将许多纤维扎束而成的,并且是还没有被加捻的状态,所以如果纤维束F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的范围(自由隔距范围)较宽(较长),则在纤维束F在自由隔距范围中移动的期间中,较短的纤维会从纤维束F脱离、或起毛的纤维容易增加。
但是,在前辊11与皮圈牵伸部12之间配置有纤维束导引部26,纤维束F接触在纤维束导引部26的弯曲部26a的下表面上并且在从弯曲部26a受到压力的状态下移动,所以自由隔距范围变窄变短。因此,在纤维束F在自由隔距范围中移动的期间中,防止较短的纤维从纤维束F脱离,并且起毛的纤维不易增加。
纤维束F在接触在弯曲部26a的下表面上的状态下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的下侧是正常的状态。但是,在纤维束F的表面上存在纤维的一部分较长地伸出的部分的情况下,如果如在“背景技术”栏中说明的特表2006-505703号公报那样使用截面圆形的导引元件,则有成为纤维的一部分通过导引元件之上、不久纤维束F整体通过导引元件之上的状态的情况。但是,纤维束导引部26由于具有与弯曲部26a连续而向上方延伸的壁部26b,所以即使在纤维束F的表面上有纤维的一部分较长地伸出的部分,也能够通过壁部26b抑制纤维的一部分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的上侧,抑制纤维束F整体成为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之上的状态。
此外,在纤维束导引部件24中,由于纤维束导引部26和将纤维束导引部26保持在适当的设定位置上的保持部件25通过金属板加工形成为一体物,所以构成零件变少,安装工时数变少。此外,在保持部件25和纤维束导引部26相互分体形成的情况下,因为两者的安装误差而在锭间发生纤维束导引部26的位置的差异造成的作用的不均匀,但通过将保持部件25与纤维束导引部26一体地形成,能够抑制这样的不均匀。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
(1)纤维束导引部26通过金属板加工与保持部件25一体地形成在将该纤维束导引部26保持在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25的前端侧,保持部件25在其基端侧的部位处支承在支承部23上。由于起到缩小纤维束F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的范围的作用的纤维束导引部26、和将纤维束导引部26保持在适当的设定位置上的保持部件25通过金属板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所以构成零件变少,能够抑制起因于安装误差的锭间的纤维束导引部26的位置的差异造成的作用的不均匀。因而,能够将导引纤维束F的纤维束导引部26精度良好地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能够抑制纱品质的锭间的不均匀。
(2)纤维束导引部26具有配置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接触在纤维束F上的弯曲部26a,从皮圈牵伸部12出来的纤维束F一边接触在纤维束导引部的弯曲部26a上一边移动。因而,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纤维束F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的范围变窄,纱品质提高。
(3)纤维束导引部26具有通过从保持部件25的前端向斜下方延伸、并且从下侧向后方弯折而形成的弯曲部26a、和从弯曲部26a连续向上方延伸的壁部26b。因而,即使在纤维束F的表面上有纤维的一部分较长地伸出的部分,也能够通过壁部26b抑制纤维的一部分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的上侧、抑制纤维束F整体成为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之上的状态。
(4)保持部件25安装在形成于皮圈摇架20上的支承部23上。因而,与将保持部件25安装在设置于皮圈摇架20以外的部位上的支承部上的结构相比,容易将纤维束导引部26以保持在适当的设定位置上的状态安装。
(第2实施方式)
接着,按照图4说明第2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纤维束导引部件24的纤维束导引部26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纤维束导引部26关于弯曲部26a的形状及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并且具备从弯曲部26a沿着纤维束F的行进方向向前侧延伸的平面部26c。详细地讲,纤维束导引部26具有通过从保持部件25的前端向斜下方延伸、并且弯折以使其向后侧凸而形成的弯曲部26a。并且,平面部26c从弯曲部26a朝向前底辊11a与前顶辊11b之间的纤维束把持部而延伸。纤维束导引部件24配设为,使纤维束F接触在纤维束导引部26的平面部26c的下表面整体上而移动。具体而言,将纤维束导引部件24配设为,使平面部26c在比前底辊11a与前顶辊11b之间的纤维束把持部稍低的位置处大致水平地延伸。
因而,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的(1)、(2)及(4)同样的优点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5)纤维束导引部26具备从弯曲部26a沿着纤维束F的行进方向向前侧延伸的平面部26c,纤维束F接触在平面部26c的下表面整体上而移动。因而,与纤维束F仅接触在纤维束导引部26的弯曲部26a上而移动的情况相比,纤维束F在自由的状态下移动的范围变窄,纱品质进一步提高。
(6)纤维束导引部26作为导引纤维束F的导引部分而具备从弯曲部26a沿着纤维束F的行进方向向前侧延伸的平面部26c。因而,与使用棒形状的导引部的以往技术相比,使导引部分接近于前底辊11a与前顶辊11b之间的纤维束把持部变得容易,将导引纤维束F的范围扩大的自由度变高。
(第3实施方式)
接着,按照图5及图6说明第3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导引纤维束F的纤维束导引部件24以外、还设有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之间导引纤维束F的纤维束导引部件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纤维束导引部件29具有配置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的纤维束导引部(后侧纤维束导引部)31、和将纤维束导引部31保持在规定的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30,这些纤维束导引部31及保持部件30通过金属板加工而一体地形成。形成在保持部件30的基端上的安装部30a嵌合固定在摇架主体21的后端部21c上。
如图5及图6所示,纤维束导引部31与保持部件30的前端连续而设置,具有与中底辊17平行地延伸的前后一组导引部、即第1导引部32及第2导引部33。第1导引部32及第2导引部33都从侧面看形成为半圆弧状。配置在后侧、即接近于后辊28的一侧的第1导引部32配置为半圆弧向下侧凸的状态,配置在前侧的第2导引部33配置为半圆弧向上侧凸的状态。并且,如图5所示,将纤维束导引部件29配设为,使第1导引部32的下表面为比后辊28的纤维束把持部低的位置、并且第2导引部33的上表面为与底皮圈14与顶皮圈15之间的纤维束把持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进行变更,以使从后辊28出来的纤维束F在朝向下方前方移动后接触在第1导引部32的下表面上而其移动方向为上方前方,进行变更,以使其接触在第2导引部33的上表面上而其移动方向朝向底皮圈14与顶皮圈15之间的纤维束把持部。
因而,根据该第3实施方式,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的(1)~(4)同样的优点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7)配置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的纤维束导引部31通过金属板加工而与保持部件30一体地形成在将该纤维束导引部31保持于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30的前端上。保持部件30在其基端侧支承在作为支承部的摇架主体21的后端部21c上。因而,将设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的纤维束导引部31精度良好地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能够抑制纱品质的锭间的不均匀。
(8)纤维束导引部31具有截面圆弧状的前后一组的第1导引部32及第2导引部33。并且,进行变更,以使从后辊28出来的纤维束F在朝向下方前方移动后接触在第1导引部32的下表面上而其移动方向成为上方前方,进行变更,以使其接触在第2导引部33的上表面上而其移动方向朝向底皮圈14与顶皮圈15之间的纤维束把持部。因而,与两个圆弧状的导引部对纤维束F在相同侧接触的情况相比,对纤维束F的推压力变强。
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例如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具体化。
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导引纤维束F的纤维束导引部件29并不限定于前后一组第1导引部32及第2导引部33与保持部件30一体形成的结构。例如,如图7A及图7B所示,也可以是配置在后侧的第1导引部32与保持部件30一体形成、前侧的第2导引部33可拆卸地形成的结构。保持部件30形成为侧视大致L字状,在其前端侧形成有截面大致圆形状的第1导引部32。第2导引部33通过使矩形状的细长的金属板弯曲为四个半圆弧状而形成。在第2导引部33的两长边的中央附近分别各形成有一对卡止片33a、33b。通过各卡止片33a、33b卡止在形成于保持部件30上的卡止孔30b中,将第2导引部33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持部件30上。
构成纤维束导引部31的一组导引部32、33中的、配置在前侧的第2导引部33与配置在后侧的第1导引部32相比重要性较低,根据纱的种类,也有想要使用仅具有后侧的第1导引部32的纤维束导引部31的情况。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前侧的第2导引部33可拆装地构成,所以通过在将后侧的第1导引部3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的状态下将前侧的第2导引部33拆下,能够简单地变更为适合于纺出条件的状态。
配置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的纤维束导引部26的形状并不限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如图8A所示,也可以使与弯曲部26a连续而向上方延伸的壁部26b的长度比图3B所示的壁部26b的长度长。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伸出到纤维束F的表面上的纤维的一部分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的上侧,能够更可靠地避免纤维束F整体成为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之上的状态。
如图8B所示,纤维束导引部26也可以由从保持部件25的前端向斜下方延伸的壁部26b、和从壁部26b的下端向前侧上方、接着向后方弯折而成的弯曲部26a形成。在此情况下,也是壁部26b存在于比弯曲部26a靠皮圈牵伸部12侧。因而,即使在纤维束F的表面上有纤维的一部分较长地伸出的部分,也能够防止纤维的一部分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的上侧,避免纤维束F整体成为通过纤维束导引部26之上的状态。
支承纤维束导引部件24、29的支承部只要能够支承通过金属板加工形成的保持部件25、30的基端侧的部位就可以,也可以利用皮圈摇架20的一部分或安装皮圈摇架20的中顶辊19的支承轴18等作为支承部。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配置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的纤维束导引部件29代替安装到皮圈摇架20上而安装到支承轴18上。纤维束导引部件29具备安装在支承轴18上的左右一对安装部34。左右一对安装部34分别具有夹持支承轴18的一对夹持片34a。一对安装部34在位于皮圈摇架20的一对圆弧部21a的外侧的状态下安装在支承轴18上。
皮圈摇架20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代替将限制顶皮圈15的向宽度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21b形成在摇架主体21上、而在皮圈导引部22上设置限制部。
只要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及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纤维束导引部就可以。因而,在将纤维束导引部31设在皮圈牵伸部12与后辊28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皮圈牵伸部12与前辊11之间设置纤维束导引部26。
底皮圈14并不限定于卷挂在一个张伸棒16和中底辊17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卷挂在张伸棒16、中底辊17、和配置在中底辊17的下方的张伸棒的三者上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细纱机的牵伸装置,也可以在粗纱机或包缠纺纱机械等其他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

Claims (7)

1. 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具备:
2锭一体型的皮圈牵伸部,配置在前辊与后辊之间;
纤维束导引部,配置在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前辊之间、以及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后辊之间的至少一个上;
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束导引部通过金属板加工一体地形成在将该纤维束导引部保持在设定位置上的金属板制的保持部件的前端侧,上述保持部件在其基端侧的部位上支承在支承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束导引部包括配置在上述皮圈牵伸部与上述前辊之间的前侧纤维束导引部,上述前侧纤维束导引部具有接触在纤维束上的弯曲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通过从上述保持部件的前端向斜下方延伸并从下侧向后方弯折而形成,上述前侧纤维束导引部还具有从上述弯曲部连续而向上方延伸的壁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纤维束导引部具备从上述弯曲部沿着纤维束的行进方向向前侧延伸的平面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纤维束导引部具有从上述保持部件的前端向斜下方延伸的壁部,上述弯曲部通过从上述壁部的下端向前侧上方、接着向后方弯折而形成。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束导引部包括配置在上述皮圈牵伸部与后辊之间的后侧纤维束导引部,该后侧纤维束导引部具有截面圆弧状的前后一组导引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一组导引部中的前侧的导引部可拆卸地形成。
CN201110099122.7A 2010-04-23 2011-04-20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4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0143A JP5526977B2 (ja) 2010-04-23 2010-04-23 紡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JP2010-100143 2010-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4856A true CN102234856A (zh) 2011-11-09
CN102234856B CN102234856B (zh) 2014-10-08

Family

ID=4488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91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4856B (zh) 2010-04-23 2011-04-20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26977B2 (zh)
CN (1) CN1022348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318A (zh) * 2013-10-23 2015-04-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11850751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皮圈牵伸装置的承载机构
CN113584647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9170A1 (de) * 2016-05-19 2017-11-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Käfigaggregat und Führungsel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02044A (zh) * 1949-06-08 1954-01-06
CN1160780A (zh) * 1996-03-25 1997-10-01 丰和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
CN101314876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引导装置
CN101423989A (zh) * 2002-11-11 2009-05-06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807A (en) * 1922-06-19 1923-09-19 Arthur Cecil Butler Improvements in mechanism for drawing or drafting cotton, cotton waste, wool and other fibrous 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02044A (zh) * 1949-06-08 1954-01-06
CN1160780A (zh) * 1996-03-25 1997-10-01 丰和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
CN101423989A (zh) * 2002-11-11 2009-05-06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CN101314876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引导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318A (zh) * 2013-10-23 2015-04-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04562318B (zh) * 2013-10-23 2018-05-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11850751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皮圈牵伸装置的承载机构
CN113584647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CN113584647B (zh) * 2020-05-01 2023-09-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纤维束凝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26977B2 (ja) 2014-06-18
JP2011231418A (ja) 2011-11-17
CN102234856B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4856B (zh)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EP2497732B1 (en) Spinning winder
EP3045576B1 (en) Drafting device in spinning machine
CN205616294U (zh) 一种退卷机
CN102267652A (zh) 卷绕机
CN100414009C (zh) 附加曲线牵伸的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和设备
CN202139361U (zh) 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成形的控制装置
JP6358187B2 (ja) 紡機におけるドラフト装置
EP1683898A2 (en) Draft device i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US2079122A (en) Drafting mechanism
CN103014952A (zh)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EP2366817A1 (en) Spinning machinery
CN201864837U (zh) 细纱机导纱装置
US4391021A (en) Apron drafting system
CN202124699U (zh) 一种包芯纱生产张力装置
EP3115489B1 (en) Fiber bundle feed stopping device for spinning frame
EP2460916A2 (en) Draft device in prespinning process
US20050082404A1 (en) Creel for textile machines
CN201512627U (zh) 一种用于细纱机的上皮圈销组件
CN102587022A (zh) 导纱器装置及其导纱系统
CN102634887A (zh) 细纱机上的超大牵伸装置
CN200943115Y (zh) 附加控制元件的罗拉曲线牵伸装置
CN105603540B (zh) 络交装置
CN108677288A (zh) 一种纺纱细纱机的工作方法
US1961694A (en) Spindle mounting for cre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