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80A - 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80A
CN1160780A CN 96107383 CN96107383A CN1160780A CN 1160780 A CN1160780 A CN 1160780A CN 96107383 CN96107383 CN 96107383 CN 96107383 A CN96107383 A CN 96107383A CN 1160780 A CN1160780 A CN 1160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apron
guide plate
bottom rol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073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05C (zh
Inventor
小木曾隆
足立典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96107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05C/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含有三对牵伸罗拉的三列式牵伸装置。第二对罗拉(6和7)设成皮圈罗拉,第三对罗拉中,上罗拉(13)构造成皮圈罗拉,同时,将下罗拉(16)设成带沟槽罗拉。在中间下罗拉(9a)和后下罗拉(16)之间安置有导向板(41),其上表面与后罗拉对之皮圈(14)的下侧相连接。在位于中间和后罗拉对(6与7、13与16)之间的后牵伸区获得对浮游纤维的理想控制,在前后罗拉对(4与5、13与16)之间获得所要求的总牵伸比。

Description

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条子直接纺纱型的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三列式牵伸装置,它适用于进行高牵伸比纺纱。
作为现有技术,众所周知的是这样一种条子直接纺纱型高支纺纱机,其中,纺成的纱直接由条子获得。采用这种条子直接纺纱型的高支精纺机,就要用大数值的牵伸比,所谓率伸比即出口侧罗拉(前罗拉)的转速与入口侧罗拉(后罗拉)的转速比。为了实现这种高牵伸操作,有人已经提出使用四列式或五列式的牵伸装置。在这种类型的伸牵装置中,提供有多个牵伸区,其优点在于可以获得大数值的总牵伸比。但是,这种牵伸装置的缺陷是增加了牵伸罗拉的使用量和用于驱动罗拉的驱动部件,从而使得结构复杂化,并加大了成本。还有,考虑各方面因素,还需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所说的因素如间距(罗拉隔距)和罗拉对之间牵伸比的分配等。
鉴于在使用四列式或五列式牵伸装置时所述的困难,作为替代这种装置,通常人们一直使用双皮圈型三列式牵伸装置,作为条子直接纺纱型精纺机中的牵伸装置。就是说,在这种三列式牵伸装置中,由皮圈罗拉构成第二或中间上下罗拉。采用带皮圈的第二罗拉使浮游纤维在前牵伸区得到控制,因此,在位于后牵伸区之上的主牵伸区可以获得大牵伸比,虽然后牵伸区牵伸比相对小,还是可获得大的总牵伸比。但是,这种前牵伸区牵伸比“单方面”增加会造成主后牵伸区之间牵伸比分配不均匀,从而使纱线质量降低。
在带皮圈的三列式牵伸装置中,可以进行改进,使其中后罗拉对也由皮圈罗拉构成。但是,在后罗拉处也采用皮圈罗拉,会引起条子(当供入时)的速度变化,这是由于皮圈厚度的不可避免的变化而造成的。由后罗拉供给之条子的这种速度变化引起前后罗拉之间总牵伸比产生变化,这种总牵伸比变化引起纱线粗细产生很大变化,从而使纱线质量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后牵伸区牵伸比的三列式牵伸装置,同时,该装置防止总牵伸比的变化的增加,由此实现高牵伸操作,同时避免纱线质量变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列式牵伸装置,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对上、下罗拉,在两对罗拉之间,设置有主牵伸区,所说的第二对上、下罗拉为皮圈罗拉,三列式牵伸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对上、下罗拉,在所说的第二和第三对罗拉之间设置有后牵伸区,在所说的主、后牵伸区之间牵伸量的分配是可调整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做成皮圈罗拉,所说的第三下罗拉做成沟槽罗拉,在所说的第三下沟槽罗拉和所说的第二下罗拉之间,安置一块导板,这样,通过条子可使后者处于与第三上罗拉之所说皮圈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
在本发明之装置操作时,条子向前供入,同时被挟在作为后下罗拉的带沟槽罗拉的外圆周表面和后上罗拉的皮圈之间。带沟槽罗拉的转动引起上罗拉的皮圈直接移动,这样,皮圈的移动速度总是等于带沟槽罗拉的圆周速度。结果,挟在带沟槽罗拉和皮圈之间的条子以等于带沟槽罗拉圆周速度的速度移动。带沟槽罗拉直接由转动动力源驱动,所以,带沟槽罗拉的转动速度可保持不变,尽管皮圈厚度会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变化。因此,与所供给的条子直接接触的条子的移动速度也保持不变,从而防止了总牵伸比的改变。此外,由带沟槽罗拉供入的条子在后牵伸区移动,同时被夹持在导向板和上后罗拉皮圈之间,从而可控制后牵伸区的浮游纤维,这样也有助于获得与现有技术相比后牵伸区数值更大的牵伸比。条子经过在后牵伸区较高牵伸比的牵伸操作后,被引入到主牵伸区,再经过较高牵伸比的牵伸操作,即可获得高数值牵伸比。
现在,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精纺机牵伸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后罗拉对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后罗拉对的正视图。
图4表示后罗拉对变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后罗拉对变型的正视图。
图6表示说明由本发明获得的纱线质量与按现有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相比较的曲线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牵伸装置的侧剖视图。
现在,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精纺机之三列式牵伸装置的实施例。在图1中,数字1概括性表示精纺机,精纺机1包括三列式牵伸装置2,它是由三对牵伸罗拉构成的。即:精纺机正面第一对牵伸罗拉是由前上罗拉4和前下罗拉5构成的。上罗拉4为涂过橡胶的罗拉,它带有由橡胶材料所形成的外层,而下罗拉为由钢材料制成的带沟槽的罗拉。第二对罗拉位于精纺机的中间,由上皮圈罗拉6以及下皮圈罗拉7构成,上皮圈罗拉包括上罗拉构件8a、张力器8b以及圈在上罗拉构件8a和张力器8b之间的皮圈8,下皮圈罗拉包括下罗拉构件9a、用杆9d向下推动的张力器9b和9c、以及圈在下罗拉构件9a和张力器9b、9c之间的皮圈9。最后,位于精纺机后侧的第三对罗拉是由后上皮圈罗拉13和后下罗拉16构成,后上皮圈罗拉13包括一个上罗拉构件14-1、一个张力器构件(皮圈支架)28、以及一个上皮圈14,其结构与中间的上皮罗拉6的皮圈8相似,皮圈14圈在上罗拉构件14A和张力器构件28之间,后下罗拉16为带沟槽罗拉,用钢材料制成。
在该三列式牵伸装置中,设计有两段牵伸区,即主牵伸区10和后牵伸区20,主牵伸区10位于包括上罗拉4、下罗拉5的前罗拉对和包括上皮圈罗拉6、下皮圈罗拉7的中间罗拉对之间,后牵伸区位20位于该中间罗拉对和包括上皮圈罗拉13、下沟槽罗拉16的后罗拉对之间。在图1中,精纺机包括罗拉支座3,用于转动地支撑前下罗拉5。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罗拉支座3上的是中间下纺纱杯支撑部件18,在其上转动地支撑着下皮圈罗拉7。后下罗拉支撑部件19也被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罗拉支座3上,下后沟槽罗拉可转动地支撑在后下罗拉支撑部件19上。这些前、中、后下罗拉5、7和16与驱动轮(未示出)相连,驱动带有啮合状态的齿轮。啮合齿轮之间齿轮比的变化引起齿轮之间转速比的改变,这样使得主牵伸区10和后牵伸区20之间牵伸比值产生改变。第二滑动部件18和后滑动部件19被可滑动并可调地安装在罗拉支座3上,因此,中间罗拉对6和7与前罗拉对4和5之间的间距以及罗拉对13和16与中间罗拉对6和7之间的间距就能按要求进行调整。在完成间距(相邻罗拉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分别用螺母21a和22a将销子21和22固定住,这样就使中间和后罗拉对安置在支座3的固定位置上。
采用已知方法,使上臂25相对于罗拉支座3绕轴25-1转动,在牵伸罗拉组的上侧,前罗拉4、中皮圈罗拉6和后皮圈罗拉13转动地与上臂25相连。同样采用已知方法,提供一杆26,用于使上臂25的图1所示的操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摇动,在操作位置时,位于上侧的前罗拉4、中罗拉6和后罗拉13分别与位于后侧的前罗拉5、中皮圈罗拉7和后沟槽罗拉相连,在静止位置上成对罗拉彼此分开。
图1中,上后罗拉13的皮圈14有一部分14a沿锐角绕在张力器28上,所以,部位14a位于尽可能与第二即中间罗拉对6和7相邻近的位置上,这就使得皮圈14和导向板41之间条子S的支撑长度增加到尽可能的长度,导向板41位于皮圈14的下面,其结构在以下将做详细说明,同时,后皮圈罗拉13与导向板41相互间的夹持点和中(第二)上、下皮圈罗拉6、7间的夹持点之间的距离被尽可能减小。
图1中,在自后(第一)上罗拉13和后(沟槽)罗拉16起的上游位置上,安置一凝棉导管29,用于收集由条筒供给的条子S。将凝棉导管29安置在横动杆32的侧臂上,将横动杆32沿机器支架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后滑板19上。
如以上所述,在后(第一)罗拉对的沟槽下罗拉16和中间(第二)罗拉对的皮圈罗拉7之间,导向板41位于中罗拉对上罗拉13的皮圈14的下侧以下。导向板41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有一对末端,该末端通过销子(未示出),被固定在相对应的后滑动部件19的上臂上。导向板41在其上侧有一导向部分41a,它与相对的后(第一)罗拉对的上罗拉13的皮圈14相对。每个导向部分41a形成一向上弯曲的导向面,后上罗拉13之皮圈14的下部表面与所述的弯曲导向面呈压力接触状态。导向板41在每个导向部分41a的两侧与平坦表面部分41b一起形成,平坦表面部分41b比导向部分41a低。可以垂直移动的导向部件42被安置在每个皮圈罗拉13的双侧,如图2和3所示。每个导向件42有一U形端,与罗拉13的轴13-1啮合。在罗拉13的双侧,张力器部件28与导向件42相连。提供一弹簧(未示出),用于产生弹簧力,使皮圈14与导向板41的弯曲导向表面41a呈压力连接状态,导向板平面部分41b与导向板42相对。
导向件42有一个向下指向的突出部分42a,与导向板41的平面下部41b呈压力连接状态,从而获得皮圈罗拉13在后罗拉对处预定的相对垂直位置,从而使条子在所要求的作用力下被完全控制在皮圈14和导向表面41a之间。可以用低摩擦材料制作导向板41,它们包括金属或合成树脂。突出物42a可以被可折卸地连接在导向板上。
图4和5表示皮圈支持架的变型,其中,一对张力器28由导向件42支撑,导向件42被安置在彼此相连的罗拉13之间。就是说,导向件有向下延伸的部分42-1,使张力器28由此部分可横向地伸入相应的皮圈14内。部分42-1带有一个整体销子42-2,位置调节片44与其可拆卸地扣住,所以,当用弹簧(未示出)使导向件42向下驱动时,在皮圈14下表面和导向板41上表面41a之间可获得所要求的间距。需要指出的是,面对皮圈之导向板41的上表面相对于其余部分处在相同垂直高度上。
收集器50被安置在后(第一)罗拉对(13和16)与中间罗拉对(6和7)之间。
现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牵伸装置的操作。在进行纺纱操作以前,对位于中间罗拉对(6和7)和前罗拉对(4和5)之间的主牵伸区10以及位于后罗拉对(13和16)和中间罗拉对(6和7)之间的后牵伸区20的牵伸比值进行测定,同时,保持后罗拉对(13和16)与前罗拉对(4和5)之间预定的总牵伸比。
牵伸装置1之驱动电机(未示出)的运行引起位于后牵伸区20的沟槽罗拉16(后下罗拉)转动,在摩擦力作用下,沟槽罗拉16的转动被传递给后上罗拉13的上皮圈14,所以,夹持在沟槽罗拉16和皮圈罗拉14之间的条子S以与沟槽罗拉16的表面速完全相同的速度移送至后牵伸比20。进入后牵伸区20的条子S在被夹持在皮圈14和导向板41的导向表面41a之间的同时被移动,由于被夹持在皮圈14和导向板41之间的同时的这种移动,就实现了对后牵伸区20未被后罗拉对(14-1和16)和前罗拉对(50和9a)夹持的条子S中浮游纤维移动的可靠控制。这种对条子中浮游纤维移动的可靠控制使得后牵伸区20的牵伸比与现有技术中获得的牵伸比相比较有所增加。结果,就获得了后牵伸区20和主牵伸区10之间所要求的牵伸比的合理分配。
这样,条子在穿过后牵伸区20之后,进入主牵伸区10,在此条子再经过进一步牵伸,从而获得所需细度的纱线Y。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进入后牵伸区20的条子S的供给速度完全取决于沟槽罗拉16的转动速度。另外,在用于提取条子的前罗拉对(4和5)中的前上、下罗拉4、5也不是皮圈罗拉,所以,皮圈8、9和14的存在根本不会引起在牵伸系统入口或出口侧条子速度的改变。
总之,本发明的三列式牵伸装置2能够获得恒定的总牵伸比,而与皮圈罗拉13被用作后罗拉对的上罗拉无关。换言之,无论皮圈罗拉13的皮圈厚度是否变化,在后罗拉对和前罗拉对之间都能获得不变的总牵伸比,否则,就会引起纱线Y的质量下降。
图7表示现有技术中三列式牵伸装置2A,包括前上下罗拉对3和4、中间一对上罗拉6和下皮圈罗拉7,以及后上下罗拉对13和16。在该现有技术中,三列式牵伸装置的后上罗拉13是金属罗拉,而不是皮圈罗拉,这与本发明不同。
在图7现有技术的结构中,采用皮圈罗拉式的中罗拉6和7,使位于中罗拉对(6和7)与前罗拉对4和5之间的主牵伸区10之条子S中浮游纤维的移动得到可靠控制,所以,与位于后罗拉对13和16与中间罗拉对6和7之间的后牵伸区20相比,在主牵伸区10可以获得高达200的大数值牵伸比。但是,在后罗拉对,由于上下罗拉13和16都是金属罗拉,所以,在后牵伸区20A就不能获得如此高的牵伸比。因此,在主后牵伸区之间无法使牵伸比达到最佳分配,这就引起纱线质量下降。
在图7现有技术之三列式牵伸装置中,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后罗拉13和16都被设计成皮圈罗拉,这使后牵伸区20A牵伸比加大,但是,当用皮圈罗拉构成中间罗拉6和7时,对总牵伸比的影响不同于用皮圈罗拉构成后罗拉13和16时对总牵伸比的影响。就是说,总牵伸比是前罗拉4和5的转动速度(相当于被纺纱线的速度)与后罗拉13和14的转动速度(相当于供至后罗拉之条子的速度)之比。另一方面,下罗拉皮圈被圈绕在下罗拉部件的外圆周上,下罗拉由一驱动源驱使转动,所以,罗拉的转动导致皮圈的转动。因此,当皮圈厚度出现改变时,皮圈的表面速度就发生变化。如果只在图7所示的中间罗拉使用皮圈,皮圈厚度的改变就会分别引起后牵伸区20A和前牵伸区10的牵伸比变化。可是,皮圈厚度的改变根本不会引起总牵伸比的变化,这是因为后罗拉与前罗拉之间转动速比不变,原因在于后罗拉13和16与前罗拉4和5都直接与条子S相接触,即不受皮圈构件的任何影响。所以,皮圈厚度的改变不会使纱线质量受到影响。与此相反,当上下后罗拉13和16被设置成带有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牵伸系统的皮圈时,圈绕在后下罗拉16上皮圈之表面速度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驱动作用就会引起供给在后下罗拉16上的皮圈与后上罗拉13上的皮圈之间的、与下罗拉16上的皮圈呈压力接触状态的条子S产生速度变化,这样,就会使供给的条子的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条子供给量的改变会引起后罗拉(13和16)与前罗拉(4和5)之间的总牵伸比发生变化,由此降低所获得的纱线质量。本发明中后上罗拉13由皮圈罗拉构成,而且后下罗拉是带沟槽罗拉,如图1所示,由于条子的速度只受下罗拉16的影响,如参见图示1所清楚地展示那样,所以本发明可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图6表示由本发明人测试的分别按图1所示的本发明装置和图7所示现有技术装置进行试验所获得的关于后牵伸比和纺成纱线Y细度(称之为U%)的平均偏差之间相互关系的试验结果。该试验是在供给的条子为100%精梳过的条子的条件下进行的,条子厚度为350格令/6码,总牵伸比为280,生产纱线Y的厚度为25格令/120码,用它可获得40支纱。图6中,实线表示按图1本发明装置2所获得纱线的纱线细度变化,而虚线则是按图7现有技术中装置2A所获得的纱线的细度变化。从图6中曲线可以容易地看出,对于相同的U-%值来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后牵伸区获得了大数值的牵伸比。
换言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使后牵伸区20的牵伸比数值与主牵伸区10的牵伸比之间的差别减小。从图6中的曲线比较中也可以看出,本发明使得在较宽的牵伸比范围内获得较低U-%值的纱线成为可能,即:与按照图7中现有技术装置2A所生产的纱线相比较,本发明获得到了较高的纱线质量。总之,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用带沟槽后下罗拉16进行直接供给条子S的结构以及使条子S夹持在后罗拉之后皮圈14和导向板41之间的结构,获得了较高的纱线质量。

Claims (4)

1.一种三列式牵伸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上下罗拉对以及第三上下罗拉对,在前两对罗拉之间形成一主牵伸区,所说的第二对上下罗拉为皮圈罗拉,在所说的第二和第三对罗拉之间形成一后牵伸区,在所说的主/后牵伸区之间分配的牵伸量是可调节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被设置成皮圈罗拉,所说的第三下罗拉被设置成带沟槽罗拉,在所说的第三下沟槽罗拉和所说的第二下罗拉之间,设置一块导向板,这样,借助于条子使导向板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之皮圈的下部表面呈接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包括一罗拉件、一皮圈以及用于使皮圈与所说的导向板呈压接触的皮圈架,所说的皮圈架包括安置在罗拉件两侧的导向件和在导向件之间延伸的张力器,导向件带有与导向板相连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说的第三上罗拉包括一罗拉件、皮圈和用于使皮圈与所说导向板呈压接触的皮圈架,所说的皮圈架包括一安置在彼此相邻罗拉件之间的导向件,张力部件从导向件朝向各自的皮圈整体延伸,一间隔物被安置在导向件和导向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间隔物与导向板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对借助于条子而使皮圈和导向板相互连接的力进行调节。
CN96107383A 1996-03-25 1996-03-25 三列式牵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5620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07383A CN1056205C (zh) 1996-03-25 1996-03-25 三列式牵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07383A CN1056205C (zh) 1996-03-25 1996-03-25 三列式牵伸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80A true CN1160780A (zh) 1997-10-01
CN1056205C CN1056205C (zh) 2000-09-06

Family

ID=511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73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6205C (zh) 1996-03-25 1996-03-25 三列式牵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05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792C (zh) * 2004-08-02 2007-11-14 刘志祥 细纱机紧密纺牵伸装置
CN10223485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733031A (zh) * 2011-12-04 2012-10-17 陈伟雄 一种段彩纱纺纱方法及纺纱牵伸机构
CN106319690A (zh) * 2015-07-01 2017-01-11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疵品棉条快速断裂装置
CN111850750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皮圈牵伸装置
CN113966417A (zh) * 2019-04-11 2022-01-21 马佐里机器纺织股份公司 用于纺纱制备线的精梳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0002B2 (ja) * 2010-06-28 2013-12-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の駆動装置
CN103820891B (zh) 2014-03-06 2015-03-04 江南大学 三级牵伸纺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1419A (ja) * 1982-10-11 1984-04-23 マシ−ネンフアブリク・リ−タ−・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精紡機用ドラフト機構
US4901517A (en) * 1989-07-17 1990-02-20 Monsanto Company Apparatus for the drafting section of ring spinning frame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792C (zh) * 2004-08-02 2007-11-14 刘志祥 细纱机紧密纺牵伸装置
CN10223485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234856B (zh) * 2010-04-23 2014-10-0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733031A (zh) * 2011-12-04 2012-10-17 陈伟雄 一种段彩纱纺纱方法及纺纱牵伸机构
CN106319690A (zh) * 2015-07-01 2017-01-11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疵品棉条快速断裂装置
CN113966417A (zh) * 2019-04-11 2022-01-21 马佐里机器纺织股份公司 用于纺纱制备线的精梳机
CN113966417B (zh) * 2019-04-11 2023-08-25 马佐里机器纺织股份公司 用于纺纱制备线的精梳机
CN111850750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皮圈牵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05C (zh) 2000-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6316B (zh)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605666B (zh) 并条机上将纤维纱条喂入到牵伸机构的器件
CN1056205C (zh) 三列式牵伸装置
US5230125A (en) Combing machin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an even combed sliver
US476826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xtile strand drafting
JPH02216226A (ja) コーミングマシン
GB2089845A (en) Draf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spinning machine
US3913176A (en) Apparatus for the draft and breaking of synthetic textile fibres
WO1986003793A1 (en) The control of fibers in apron drafting systems of machinery used in the spinning process
CN1570229A (zh) 梳棉机上包括装配有针帘的可转动梳棉机盖板杆的装置
JP2006200069A (ja) 空気式精紡機におけるドラフト装置
US3979894A (en) False-twist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rimps in filament yarns
JPH08232125A (ja) 紡績用コーミング−ドラフテ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US419204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sliver
US8695169B2 (en) Drawing frame having a guide table for a guide apron
JPS5911703B2 (ja) 飾り糸製造装置
CN1107130C (zh) 条卷机
CN1043909C (zh) 棉卷的供入方法及其设备
CN1037285C (zh) 一种纺织机中用的可调的牵伸装置
CN100430539C (zh) 在用于纤维条的并条机中调整拉伸机构辊距的方法及装置
US3858278A (en) Apparatus for drafting long staple fibre slivers
CN109423705B (zh) 一种醋酸纤维拉断装置及生产方法
EP0798408B1 (en) Drafting device for fine spinning frame
CN1236404A (zh) 复式梳理机
CN1704512A (zh)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YOTA JIDOSHOKKI KK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OWA MACHINERY, LTD.

Effective date: 200304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411

Patentee after: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atentee before: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9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