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2318A -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 Google Patents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2318A
CN104562318A CN201410561863.6A CN201410561863A CN104562318A CN 104562318 A CN104562318 A CN 104562318A CN 201410561863 A CN201410561863 A CN 201410561863A CN 104562318 A CN104562318 A CN 104562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limiting unit
drafting system
width
fibre bu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1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2318B (zh
Inventor
泽田晴稔
太田成利
藤田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6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2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牵伸装置及纺织机。牵伸装置(6)使纱条(S)拉伸而生成纤维束(F)。牵伸装置(6)具有:多个罗拉对,其一边使纱条(S)拉伸一边将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第1限制部(74),其限制纱条(S)的宽度;和第2限制部(77),其限制纱条(S)的宽度。多个罗拉对包括配置在最上游侧的后罗拉对(61)及配置在最下游侧的前罗拉对(65)。第1限制部(74)配置在后罗拉对(61)与前罗拉对(65)之间。第2限制部(77)配置在第1限制部(74)与前罗拉对(65)之间。

Description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牵伸装置,具有:一边牵伸纤维束(包括纱条)一边将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多个罗拉对;和在相邻的罗拉对之间限制纤维束的宽度的限制部(也存在被称为纱条引导器或集棉器(condenser)的情况)(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218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那样的牵伸装置中,需要根据纤维束所包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来调整相邻的罗拉对之间的距离。但是,当由于增大相邻的罗拉对之间的距离而使从上游侧的罗拉对到限制部的距离增大时,在上游侧的罗拉对中纤维束的宽度增大,因此,存在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上游侧的罗拉对上(即产生所谓的包缠(wrapup))的可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罗拉对上的牵伸装置、以及具有这样的牵伸装置的纺织机。
本发明的牵伸装置是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具有:多个罗拉对,其包括配置在最上游侧的第1罗拉对及配置在最下游侧的第2罗拉对,并一边牵伸纤维束一边将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第1限制部,其配置在第1罗拉对与第2罗拉对之间,并限制纤维束的宽度;和第2限制部,其配置在第1限制部与第2罗拉对之间,并限制纤维束的宽度。
由此,即使根据纤维束所包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来增大相邻的罗拉对之间的距离,也与仅设有一个限制部的情况不同,能够避免从上游侧的罗拉对到限制部的距离增大的事态。由此,通过该牵伸装置,能够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罗拉对上。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也可以是,多个罗拉对还包括配置在第2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第3罗拉对,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配置在第1罗拉对与第3罗拉对之间。因为第2限制部限制被输送到第2罗拉对及第3罗拉对的纤维束的宽度,所以第2限制部相对于第3罗拉对的位置会给所生成的纤维束的物理性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固定地维持第3罗拉对与第2限制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固定地维持所生成的纤维束的物理性能。此时,即使上游侧的罗拉对(位于第2罗拉对及第3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罗拉对)与第2限制部之间的距离增大,也设有第1限制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上游侧的罗拉对(位于第2罗拉对及第3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罗拉对)上。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也可以是,多个罗拉对还包括配置在第3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第4罗拉对,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配置在第4罗拉对与第3罗拉对之间。根据该结构,通过固定地维持第3罗拉对与第2限制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固定地维持所生成的纤维束的物理性能。此时,即使第4罗拉对与第2限制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由于设有第1限制部,所以也能够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上游侧的罗拉对(位于第2罗拉对及第3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罗拉对)上。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牵伸装置还具有调整部,该调整部在维持了第1限制部相对于第4罗拉对的位置的状态下,调整第4罗拉对相对于第3罗拉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调整第4罗拉对相对于第3罗拉对的位置,也能够维持第1限制部相对于第4罗拉对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第4罗拉对上,而另行调整第1限制部相对于第4罗拉对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也可以是,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分别限制分别构成多个罗拉对的罗拉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的纤维束的宽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罗拉对上。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也可以是,第1限制部将纤维束的宽度限制为第1宽度,第2限制部将纤维束的宽度限制为比第1宽度小的第2宽度。根据该结构,能够轻易地(即不使纤维束产生超负载地)限制一边牵伸一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纤维束的宽度。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牵伸装置还具有支承第1限制部的第1支承部、和支承第2限制部的第2支承部,在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上分别设有飞花通过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上堆积飞花。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也可以是,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分别是板状部件,飞花通过部是设在板状部件上的开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简易地构成可抑制飞花堆积的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
本发明的纺织机具有:上述牵伸装置;空气纺织装置,其对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付与捻度而生成纺纱线;和卷绕装置,其将由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纺纱线卷绕成卷装。
通过该纺织机,由于设有上述牵伸装置,所以能够高效地形成高品质的卷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纺织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纺织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沿输送纱条的路径的第1支承部及第2支承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有: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3、鼓风机箱4、和原动机箱5。多个纺织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织单元2生成纺织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接纱台车3在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在鼓风机箱4中收容有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及旋转流等的空气供给源等。在原动机箱5中收容有用于向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原动机等。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纺织纱线Y的行进路径(即纱道)中,将生成纺织纱线Y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并将卷绕纺织纱线Y的一侧称为下游侧。相对于接纱台车3将纱道所在的一侧称为前侧,并将其相反侧称为后侧。在纺织机1的前侧设有沿多个纺织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通路(图示省略)。因此,操作员能够从该作业通路进行各纺织单元2的操作及监视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清纱器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50、涂蜡装置11、和卷绕装置12。这些装置以上游侧在纺织机1的高度方向上成为上侧的方式(即以下游侧在纺织机1的高度方向上成为下侧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机台架13所支承。
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纤维束)S。牵伸装置6从上游侧(在纱条S的输送路径上供给纱条S的一侧)按顺序具有:后罗拉对(第1罗拉对)61、中后罗拉对(第4罗拉对)62、在各罗拉上架设有输送带(apron belt)63的中罗拉对(第3罗拉对)64、和前罗拉对(第2罗拉对)65。
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空气的旋转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F付与捻度而生成纺织纱线Y。更详细而言(但是图示省略),空气纺织装置7具有纺纱室、纤维引导部、旋转流产生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引导到纺织室内。旋转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F的行进路径周围,并在纺织室内产生旋转流。通过该旋转流,使引导到纺织室内的纤维束F的纤维端反转地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纺织而成的纺织纱线Y从纺织室内引导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
清纱器8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监视行进的纺织纱线Y。清纱器8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部10发送。此外,清纱器8作为纱线缺陷而检测例如纺织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或纺织纱线Y中含有的异物。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测定行进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部10发送。涂蜡装置11在纱线蓄留装置50与卷绕装置12之间,向行进的纺织纱线Y涂蜡。单元控制部10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并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纱线蓄留装置50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2之间,蓄留行进的纺织纱线Y。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以下功能:将纺织纱线Y从空气纺织装置7稳定地引出的功能;防止在通过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纺织纱线Y滞留而导致纺织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来防止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功能。
卷绕装置12将由空气纺织装置7生成的纺织纱线Y卷绕到纱管B上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2具有摇臂21、卷绕筒22、和横动装置23。摇臂21通过支轴24而能够摆动地被支承,并以适当压力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纱管B或卷装P的表面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卷绕筒22通过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的电动马达(图示省略)而驱动,并使接触的纱管B或卷装P旋转。横动装置23通过多个纺织单元2所共有的轴25而被驱动,并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以规定宽度使纺织纱线Y横摆。
接纱台车3行进至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并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捻接器26、吸入管27和吸入口28。吸入管27通过支轴31而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一边吸入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一边将其捕捉并引导到捻接器26。吸入口28通过支轴32而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一边吸入来自卷绕装置12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一边将其捕捉并引导到捻接器26。捻接器26进行引导来的纱线端彼此的接纱。
更加详细地说明上述牵伸装置6。如图3及图4所示,后罗拉对61具有隔着输送纱条S的路径R(以下简称为“路径R”)而相对的后下罗拉61a及后上罗拉61b。中后罗拉对62具有隔着路径R而相对的中后下罗拉62a及中后上罗拉62b。中罗拉对64具有隔着路径R而相对的中下罗拉64a及中上罗拉64b。在中下罗拉64a上架设有输送带63a,在中上罗拉64b上架设有输送带63b。前罗拉对65具有隔着路径R而相对的前下罗拉65a及前上罗拉65b。各罗拉对61、62、64、65一边牵伸从条筒(图示省略)经由圆台状的引导部件83供给的纱条S一边将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后下罗拉61a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后罗拉壳体66上。中后下罗拉62a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中后罗拉壳体67上。架设有输送带63a的中下罗拉64a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中罗拉壳体68上。前下罗拉65a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前罗拉壳体69上。各下罗拉61a、62a、64a、65a通过来自原动机箱5的动力,以越是下游侧的罗拉而旋转速度越快的方式,以彼此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各罗拉壳体66、67、68、69安装在机台架13上。后罗拉壳体66、中后罗拉壳体67及中罗拉壳体68的位置能够分别沿路径R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分别调整前下罗拉65a与中下罗拉64a之间的距离、中下罗拉64a与中后下罗拉62a之间的距离、以及中后下罗拉62a与后下罗拉61a之间的距离。
后上罗拉61b、中后上罗拉62b、架设有输送带63b的中上罗拉64b、以及前上罗拉65b能够旋转地支承在牵伸摇架71上。各上罗拉61b、62b、64b、65b以规定压力与各下罗拉61a、62a、64a、65a接触而从动旋转。由此,各上罗拉61b、62b、64b、65b以越是下游侧的罗拉而旋转速度越快的方式,以彼此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牵伸摇架71能够以支轴72为中心,转动到各上罗拉61b、62b、64b、65b以规定压力与各下罗拉61a、62a、64a、65a接触的位置、和各上罗拉61b、62b、64b、65b从各下罗拉61a、62a、64a、65a分离的位置。牵伸摇架71的转动使用设在牵伸摇架71上的手柄(图示省略)来实施。此外,牵伸摇架7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相邻的一对纺织单元2分别具有的牵伸装置6的各上罗拉61b、62b、64b、65b。也就是说,牵伸摇架71被相邻的一对纺织单元2分别具有的牵伸装置6所共有。
在牵伸摇架71的侧面安装有侧引导器73。侧引导器73规定了前上罗拉65b与中后罗拉64b之间的距离、中上罗拉64b与中后上罗拉62b之间的距离、以及中后上罗拉62b与后上罗拉61b之间的距离。准备多种侧引导器73。根据前下罗拉65a与中下罗拉64a之间的距离、中下罗拉64a与中后下罗拉62a之间的距离、以及中后下罗拉62a与后下罗拉61a之间的距离,更换侧引导器73。
在中后罗拉对62与中罗拉对64之间配置有第1限制部74。第1限制部74限制各罗拉61a、61b、62a、62b、64a、64b、65a、65b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以下称为“旋转轴方向”)上的纱条S的宽度。第1限制部74支承在第1支承部81上。第1支承部81在纺织机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路径R的下侧,并安装在中后罗拉壳体67上。由此,中后罗拉壳体67作为调整部而发挥功能,在维持了第1限制部74相对于中后罗拉对62的位置的状态下,调整中后罗拉对62相对于中罗拉对64的位置。
在第1限制部74与中罗拉对64之间配置有第2限制部77。第2限制部77限制旋转轴方向上的纱条S的宽度。第2限制部77支承在第2支承部82上。第2支承部82在纺织机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路径R的下侧,并安装在中罗拉壳体68上。由此,维持了第2限制部77相对于中罗拉对64的位置。此外,在图1及图2中,省略了第1限制部74及第2限制部77等。
如图5所示,在第1限制部74的主体部75上,设有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的截面矩形状的第1贯穿孔75a。主体部75是例如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型部件。第1贯穿孔75a位于路径R上,并使纱条S通过。在主体部75中,在第1贯穿孔75a的下游侧的出口处,隔着第1宽度W1,沿旋转轴方向并列设置有一对限制部件76。各限制部件76是例如由金属构成的棒状部件。由此,第1限制部74将旋转轴方向上的纱条S的宽度限制为第1宽度W1。
在第2限制部77的主体部78上,设有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的截面矩形状的第2贯穿孔78a。主体部78是例如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型部件。第2贯穿孔78a位于路径R上,并使纱条S通过。在主体部78中,在第2贯穿孔78a的下游侧的出口处,隔着比第1宽度W1小的第2宽度W2,沿旋转轴方向并列设置有一对限制部件79。各限制部件79是例如由金属构成的棒状部件。由此,第2限制部77将旋转轴方向上的纱条S的宽度限制为比第1宽度W1小的第2宽度W2。
在第1支承部81上设有飞花通过部81a。第1支承部81是例如由金属构成的板状部件,飞花通过部81a是设在该板状部件上的开口部。通过在设于主体部75上的槽75b中嵌入第1支承部81,将第1限制部74以相对于路径R定位的状态安装到第1支承部81上。
在第2支承部82上设有飞花通过部82a。第2支承部82是例如由金属构成的板状部件,飞花通过部82a是设在该板状部件上的开口部。通过在设于主体部78上的槽78b中嵌入第2支承部82,将第2限制部77以相对于路径R定位的状态安装到第2支承部82上。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牵伸装置6中,限制旋转轴方向上的纱条S的宽度的第1限制部74及第2限制部77配置在中后罗拉对62与中罗拉对64之间。因为第2限制部77限制输送到中罗拉对64及前罗拉对65的纱条S的宽度,所以第2限制部77相对于中罗拉对64的位置会给所生成的纤维束F的物理性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固定地维持中罗拉对64与第2限制部77之间的距离,能够固定地维持所生成的纤维束F的物理性能。此时,即使根据纱条S所包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来增大中后罗拉对62与中罗拉对64之间的距离,从而中后罗拉对62与第2限制部77之间的距离增大,第1限制部74也配置在中后罗拉对62与第2限制部77之间。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中后罗拉对62等上(即产生所谓的包缠)。通过具有这样的牵伸装置6的纺织机1,能够高效地形成高品质的卷装P。
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当纱条S所包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为2英寸以上时,必须使中后罗拉对62与中罗拉对64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因此,若没有设置第1限制部74,则在中后罗拉对62上产生包缠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将第1限制部74及第2限制部77配置在中后罗拉对62与中罗拉对64之间,对于这样的情况尤其有效。
在牵伸装置6中,中后罗拉壳体67作为调整部而发挥功能,在维持了第1限制部74相对于中后罗拉对62的位置的状态下,调整中后罗拉对62相对于中罗拉对64的位置。由此,即使调整中后罗拉对62相对于中罗拉对64的位置,也能够维持第1限制部74相对于中后罗拉对62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中后罗拉对62上,而另行调整第1限制部74相对于中后罗拉对62的位置。
在牵伸装置6中,第1限制部74将纱条S的宽度限制为第1宽度W1,第2限制部77将纱条S的宽度限制为比第1宽度W1小的第2宽度W2。由此,能够轻易地(即不使纱条S产生超负载地)限制一边牵伸一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纱条S的宽度。
在牵伸装置6中,在支承第1限制部74的第1支承部81上设有飞花通过部81a,在支承第2限制部77的第2支承部82上设有飞花通过部82a。由此,在纺织机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路径R的下侧的第1支承部81及第2支承部82上,能够抑制飞花堆积。
在牵伸装置6中,第1支承部81及第2支承部82分别是板状部件,飞花通过部81a及飞花通过部82a分别是设在板状部件上的开口部。由此,能够简易地构成可抑制飞花堆积的第1支承部81及第2支承部82。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多个罗拉对只要包含配置在最上游侧的第1罗拉对及配置在最下游侧的第2罗拉对即可,该情况下,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只要配置在第1罗拉对与第2罗拉对之间即可。而且,多个罗拉对可以包含配置在第2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第3罗拉对,该情况下,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只要配置在第1罗拉对与第3罗拉对之间即可。在这些情况下,也能够一边固定地维持所生成的纤维束的物理性能,一边抑制由于牵伸阻力降低而无法控制的纤维缠绕到罗拉对上。
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为了防止纤维束的捻度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的上游侧,而还具有保持在纤维引导部上且以向纺织室内突出的方式配置的针(needle)。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取代这样的针,而通过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的捻度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的上游侧。空气纺织装置还可以具有彼此向相反方向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射嘴。
在纺织机1中,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将纺织纱线Y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的功能,但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来引出纺织纱线。
在纺织机1中,以将从上侧供给的纺织纱线Y在下侧卷绕的方式来配置各装置。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以将从下侧供给的纺织纱线在上侧卷绕的方式来配置各装置。
在纺织机1中,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及横动装置23的横动机构通过来自原动机箱5的动力(即多个纺织单元2共用)而被驱动。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纺织装置、卷绕装置等)也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而独立地被驱动。
在纺织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在清纱器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部10也可以按每多个纺织单元2设置,而不是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涂蜡装置11、张力传感器9以及清纱器8也可以不设在纺织单元2上。卷绕装置12也可以通过在多个纺织单元2中共用地设置的驱动源来被驱动,而不是通过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的驱动马达来被驱动。在该情况下,在使卷装P反转时,以使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图示省略)使摇臂21移动,并通过设在接纱台车3上的反转用罗拉(图示省略),使卷装P反转。

Claims (10)

1.一种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罗拉对,其包含配置在最上游侧的第1罗拉对及配置在最下游侧的第2罗拉对,并一边牵伸所述纤维束一边将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第1限制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罗拉对与所述第2罗拉对之间,并限制所述纤维束的宽度;和
第2限制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限制部与所述第2罗拉对之间,并限制所述纤维束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罗拉对还包括配置在所述第2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第3罗拉对,
所述第1限制部及所述第2限制部配置在所述第1罗拉对与所述第3罗拉对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罗拉对还包括配置在所述第3罗拉对的上游侧的第4罗拉对,
所述第1限制部及所述第2限制部配置在所述第4罗拉对与所述第3罗拉对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调整部,该调整部在维持了所述第1限制部相对于所述第4罗拉对的位置的状态下,调整所述第4罗拉对相对于所述第3罗拉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限制部及所述第2限制部限制分别构成多个所述罗拉对的罗拉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纤维束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限制部将所述纤维束的宽度限制为第1宽度,
所述第2限制部将所述纤维束的宽度限制为比所述第1宽度小的第2宽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限制部的主体部上形成有截面矩形状的第1贯穿孔,该第1贯穿孔的宽度在分别构成多个所述罗拉对的罗拉的旋转轴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所述第2限制部的主体部上形成有截面矩形状的第2贯穿孔,该第2贯穿孔的宽度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所述第1限制部的第1支承部、和支承所述第2限制部的第2支承部,
在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上,分别设有飞花通过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部及所述第2支承部分别是板状部件,
所述飞花通过部是设在所述板状部件上的开口部。
10.一种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
空气纺织装置,其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所述纤维束付与捻度而生成纺织纱线;和
卷绕装置,其将由所述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所述纺织纱线卷绕成卷装。
CN201410561863.6A 2013-10-23 2014-10-21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Active CN104562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0434A JP2015081398A (ja) 2013-10-23 2013-10-23 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13-220434 2013-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2318A true CN104562318A (zh) 2015-04-29
CN104562318B CN104562318B (zh) 2018-05-04

Family

ID=51726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1863.6A Active CN104562318B (zh) 2013-10-23 2014-10-21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65795A1 (zh)
JP (1) JP2015081398A (zh)
CN (1) CN1045623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0535A (zh) * 2015-10-06 2017-04-1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106567170A (zh) * 2015-10-09 2017-04-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338454A (fr) * 1925-12-19 1927-01-31 The British Cotton Industry Research Association Perfectionnements aux metiers a ailettes a grand allongement pour etirer, tordre et bobiner des matieres textiles
BE475145A (fr) * 1946-09-09 1947-09-04 Jose Mateu Termens Perfectionnements auf mecanismes d'etirage des metiers a filer
CH681021A5 (zh) * 1990-05-04 1992-12-31 Rieter Ag Maschf
JP2004218105A (ja) * 2003-01-10 2004-08-05 Murata Mach Ltd ドラフト装置
CN201545965U (zh) * 2009-11-09 2010-08-11 李建军 细纱机集压器
CN10223485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465364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4038Y2 (ja) * 1981-09-16 1985-10-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繊維束ドラフト装置
JPS59160567U (ja) * 1983-04-15 1984-10-27 株式会社 原織機製作所 練条機におけるフリ−スギヤザラ−
DE3327574C1 (de) * 1983-07-30 1984-11-29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4050 Mönchengladbach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zum Zusammenfassen eines aus einem Lieferwerk einer Karde austretenden Faserflors zu einem Faserband
AT391896B (de) * 1988-04-27 1990-12-10 Fehrer Ernst Streckwerk fuer wenigstens eine faserlunte
DE9107319U1 (zh) * 1991-06-13 1991-08-0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De
JP2009030180A (ja) * 2007-07-24 2009-02-12 Murata Mach Ltd ドラフト装置のコンデンサ、及び紡績機
EP2405039B1 (en) * 2010-07-07 2016-11-30 Vantex Technologies GmbH Draft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r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338454A (fr) * 1925-12-19 1927-01-31 The British Cotton Industry Research Association Perfectionnements aux metiers a ailettes a grand allongement pour etirer, tordre et bobiner des matieres textiles
BE475145A (fr) * 1946-09-09 1947-09-04 Jose Mateu Termens Perfectionnements auf mecanismes d'etirage des metiers a filer
CH681021A5 (zh) * 1990-05-04 1992-12-31 Rieter Ag Maschf
JP2004218105A (ja) * 2003-01-10 2004-08-05 Murata Mach Ltd ドラフト装置
CN201545965U (zh) * 2009-11-09 2010-08-11 李建军 细纱机集压器
CN10223485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2465364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0535A (zh) * 2015-10-06 2017-04-1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106567170A (zh) * 2015-10-09 2017-04-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CN106567170B (zh) * 2015-10-09 2021-02-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5795A1 (en) 2015-04-29
JP2015081398A (ja) 2015-04-27
CN104562318B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112B (zh) 纺纱机
CN104651984B (zh) 空气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603590B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织单元
CN103373635A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102465364A (zh) 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5297197A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N103014937B (zh) 纺纱单元、纺纱机及纱线处理模块
CN105274666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JP2017082370A (ja) ボビン方向転換機構、ボビン収容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04562318A (zh)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03014934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3014964A (zh) 纤维机械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CN103526349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N105648591B (zh)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JP2015178688A (ja) 繊維制御部材、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05734741B (zh) 纤维机械
CN106560535A (zh)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JP2018080059A (ja) クロス捲きパッケージを生産する繊維機械の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における綾振り三角形領域に配置された機械式糸貯留装置用糸ガイドプーリー
EP2975164B9 (en) Spinn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CN103014952B (zh)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JP2021110062A (ja) ドラフト装置、紡績機、紡績方法及びドラフトローラ
JP2008202181A (ja) 紡績機
CN104928815B (zh) 纤维束引导器、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