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191B -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4191B
CN113574191B CN202080021561.3A CN202080021561A CN113574191B CN 113574191 B CN113574191 B CN 113574191B CN 202080021561 A CN202080021561 A CN 202080021561A CN 113574191 B CN113574191 B CN 113574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alloy
alloy foil
mass
iron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4191A (zh
Inventor
新宫享
大八木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Aluminum KK
Original Assignee
Toyo Aluminum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Aluminum KK filed Critical Toyo Aluminum KK
Publication of CN11357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4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0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silico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4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foils which present special problems, e.g. because of thin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21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orking steps
    • C21D8/0236Cold ro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43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silico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铝合金箔(1)是具有第一面(1A)的铝合金箔。铝合金箔(1)包含铝、硅、0.4质量%以上且3.04质量%以下的锰、0.03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铁、0.00001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锌、0.00001质量%以上且0.02质量%以下的铜、以及0.0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的镁。在铝合金箔(1)中,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1质量%以下。在铝合金箔(1)中,锰的质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质量的比率为7.0以上。在第一面(1A)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0.1%以下。

Description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降低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对于移动机构中使用的航空器、铁路车辆或汽车而言,期望进一步的轻量化。另外,从处理的观点出发,对于各种机械部件、电气电子相关构件、建材、家庭用途等领域中使用的构件,也期望进一步的轻量化。
从这样的背景出发,在这些构件使用金属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密度更小的铝和/或铝合金而不是密度比较大的钢铁材料、铜,来实现构件的轻量化。
另一方面,如果通常的铝合金暴露于水、湿气、盐水等中则容易腐蚀。因此,在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中提出了对水、湿气、盐水等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铝合金箔。在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所公开的铝合金箔中,抑制了伴随腐蚀的重量的减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暴露于水、湿气、盐水等的环境下使用的部件,表面的耐腐蚀性尤其成为问题。例如在建材中,从美观的观点出发,在电气电子相关构件中,从表面的导电性的观点出发,如何降低表面中腐蚀的区域的面积率成为问题。
本发明人等以提供具有与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的铝合金箔同等的耐湿热性,并且与该铝合金箔相比,表面对盐水的耐腐蚀性提高的铝合金箔和层叠体为目的,发现了本发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铝合金箔是具有第一面的铝合金箔。上述铝合金箔包含铝、硅、0.4质量%以上且3.04质量%以下的锰、0.03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铁、0.00001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锌、0.00001质量%以上且0.02质量%以下的铜、以及0.0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的镁。在上述铝合金箔中,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1质量%以下。在上述铝合金箔中,锰的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含量的比率为7.0以上。在第一面上,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0.1%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与上述铝合金箔相比,表面对盐水的耐腐蚀性得到提高的铝合金箔和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铝箔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铝箔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示意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不重复其说明。
<铝合金箔的构成>
首先,如图1所示,对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进行说明。铝合金箔1具有第一面1A和位于第一面1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1B。第一面1A和第二面1B分别具有例如矩形形状。铝合金箔1的第一面1A和第二面1B是指在铝合金箔1的外观中能够通过目视、显微镜等确认的表面中的表面积最大的面。严格来说,在铝合金箔1的第一面1A和第二面1B形成有氧化被膜,本发明中所说的铝合金箔1的第一面1A和第二面1B是指包含这些氧化被膜的铝合金箔1的主面。
铝合金箔1包含铝(Al)、硅(Si)、锰(Mn)、锌(Zn)、铁(Fe)、铜(Cu)和镁(Mg)。铝合金箔1的剩余部分由杂质构成。该杂质例如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但除了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外,也可以包含对耐盐水性和耐湿热性没有大影响的微量的杂质。上述杂质例如包含选自钒(V)、钛(Ti)、锆(Zr)、铬(Cr)、镍(Ni)、硼(B)、镓(Ga)和铋(Bi)等中的至少1种元素。铝合金箔1中的铝的含量为96.0质量%以上。优选在铝合金箔1中作为上述杂质而含有的各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05质量%以下。
(1)锰(Mn)的含量
铝合金箔1包含0.4质量%以上且3.04质量%以下的锰。铝合金箔1中的锰不会使第一面1A对盐水的耐腐蚀性(以下,称为耐盐水性)大幅降低,而是使铝合金箔1的强度提高。如果锰的含量低于0.4质量%,则强度和表面硬度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锰的含量超过3.04质量%,则铝合金的硬度变得过高,轧制性变差,无法轧制加工成铝箔。
(2)铁(Fe)的含量
铝合金箔1包含0.03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铁。铝合金箔1中的铁使高温多湿气氛下的第一面1A的耐腐蚀性提高。如果铁的含量低于0.03质量%,则高温多湿气氛下的第一面1A的耐腐蚀性(以下,称为耐湿热性)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铁的含量超过0.08质量%,则与铁的含量为0.08质量%以下的情况相比,耐盐水性,特别是-40~60℃下的耐盐水性显著降低。优选将使铝合金箔溶解于苯酚而得到的溶液用平均当量圆直径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时得到的铁的含量相对于溶解前的铝合金箔的总质量为100质量ppm以上且400质量ppm以下。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在不降低表面硬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耐湿热性和耐盐水性。
(3)锌(Zn)的含量
铝合金箔1包含0.00001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锌。铝合金箔1中的锌使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和耐湿热性降低。如果锌的含量超过0.03质量%,则与锌的含量为0.03质量%以下的情况相比,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和耐湿热性降低。锌的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为0.00001质量%。为了使锌的含量低于0.00001质量%,需要反复实施多次三层电解法,在该情况下,制造成本显著变高。锌的含量优选为0.0001质量%以上。
(4)铜(Cu)的含量
铝合金箔1包含0.00001质量%以上且0.02质量%以下的铜。铝合金箔1中的铜使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和耐湿热性降低。如果铜的含量超过0.02质量%,则与铜的含量为0.02质量%以下的情况相比,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和耐湿热性降低。铜的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为0.00001质量%。这是因为,为了使铜的含量低于0.00001质量%,除了三层电解法以外,还需要反复实施多次分级结晶法,在该情况下,制造成本显著变高。优选铜的含量为0.0001质量%以上。如果铜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下,则能够提高耐盐水性,因此优选,更优选铜的含量为0.005质量%以下。
(5)镁(Mg)的含量
铝合金箔1包含0.0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的镁。铝合金箔1中的镁是不会对第一面1A的耐腐蚀性造成显著不良影响的元素。但是,如果镁的含量超过0.01质量%,则镁在形成于第一面1A的氧化被膜中浓缩,氧化被膜容易产生缺陷。在铝合金箔1与形成于第一面1A上的其他层构成层叠体10的情况下,氧化被膜的缺陷在铝合金箔1与其他层的接合界面处引起分层。优选镁的含量的上限值为0.00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1质量%以下。镁的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为0.00001质量%。这是因为,为了使镁的含量低于0.00001质量%,需要反复实施多次三层电解法,在该情况下,制造成本显著变高。
(6)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
在铝合金箔1中,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1质量%以下。在铝合金箔1中包含硅的情况下,与铝合金箔1中不包含硅的情况相比,使第一面1A的耐湿热性提高。即,铝合金箔1中的硅和铁使第一面1A的耐湿热性提高。另一方面,铝合金箔1中的硅的含量越高,盐水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越降低,发生点蚀。从抑制由硅引起的点蚀,并且抑制由铁引起的耐盐水性的降低的观点出发,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设为0.1质量%以下。优选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08质量%以下。
(7)硅和铁的含量相对于锰的含量的合计的比率
将铝合金箔1中的锰的含量设为M1,将硅的含量设为M2,将铁的含量设为M3。铝合金箔1中的锰含量的合计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含量的比率M1/(M2+M3)为7.0以上。本发明人等确认到,即使铝合金箔1满足上述组成、含量以及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的全部,在上述比率M1/(M2+M3)小于7.0的情况下,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也不充分(参照后述的比较例3)。其理由尚不确定,但如果锰的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少,则在铝合金箔1中大量形成Al-Fe系第二相粒子或Al-Fe-Si系第二相粒子。Al-Fe系第二相粒子和Al-Fe-Si系第二相粒子的电腐蚀电流值比Al-Mn-Fe系第二相粒子和Al-Mn-Fe-Si系第二相粒子的电腐蚀电流值高。因此,认为在上述比率M1/(M2+M3)小于7.0的情况下,容易因盐水而在第一面1A产生点蚀,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与上述比率M1/(M2+M3)为7.0以上的情况下的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相比降低。优选上述比率M1/(M2+M3)为8.0以上。
铝合金箔1的上述组成是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分光分析法进行测定的。作为测定装置,可举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株式会社制iCAP6500DUO、或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ICPS-8100等。
(8)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
在第一面1A的0.01228mm2的矩形视场(128.2μm×95.8μm)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上述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0.1%以下。本发明人等确认了如下事例:即使铝合金箔1满足上述的组成、含量、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锰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含量的比率的全部,在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超过0.1%的情况下,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也不充分(参照后述的比较例2、4、5、16、18、19)。其理由尚不明确。但是,在铝合金箔中,已知在点蚀进行的同时,在表面附近生成的铝水合物生长至覆盖点蚀部的程度而发挥抑制点蚀进行的作用。在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超过0.1%的情况下,难以引起上述作用,其结果是,认为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降低。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相粒子包含选自上述的Al-Fe系第二相粒子、Al-Fe-Si系第二相粒子、Al-Mn-Fe系第二相粒子和Al-Mn-Fe-Si系第二相粒子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相粒子。即,构成第二相粒子的材料包含选自硅、锰和铁中的至少1种元素。
(9)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
在第一面1A的0.01228mm2的矩形视场(128.2μm×95.8μm)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以下,称为数密度)为10个/0.01228mm2以下。优选在上述矩形视场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小于4个/0.01228mm2。本发明人等确认了如下事例:即使铝合金箔1满足上述的组成、含量、硅和铁的合计含量的合计、锰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含量的比率的全部,在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超过10个/0.01228mm2的情况下,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也不充分(参照后述的比较例2、19)。在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超过10个/0.01228mm2的情况下,该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超过0.1%。因此,在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超过10个/0.01228mm2的情况下,认为上述铝水合物难以产生抑制点蚀的进行的作用,结果第一面1A的耐盐水性降低。
铝合金箔1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和面积率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根据背散射电子图像的0.01228mm2的矩形视场(128.2μm×95.8μm)进行测定。
(10)第一面的维氏硬度
铝合金箔1的第一面1A的维氏硬度为55HV以上。维氏硬度例如以在3mm厚的玻璃板上固定试验片、在金刚石压头的压下以试验力245.2mN压入5秒后的维氏硬度(HV0.025)的形式进行测定。
(11)铝合金箔的厚度
从强度和制造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铝合金箔1的与第一面1A交叉的方向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铝合金箔1的上述厚度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上述厚度通过铸造和轧制、或者通过铸造、轧制和热处理而设为上述范围内。
<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铸块的工序(S10)和对铸块进行冷轧的工序(S20)。
首先,准备铸块(工序(S10))。具体而言,制备规定组成的铝的熔液,使铝的熔液凝固并进行铸造,由此准备铸块。熔液例如是通过将铁或铝-铁母合金以及锰或铝-锰母合金添加到熔解的铝锭中而准备出来的。铸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半连续铸造、连续铸造或模具铸造。熔液中的硅(Si)、锰(Mn)、锌(Zn)、铁(Fe)、铜(Cu)和镁(Mg)的各含量以铝合金箔1成为上述组成的方式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铸块进行冷轧(工序(S20))。在本工序中,对上述工序(S10)中准备的铸块不进行均质化热处理和热轧地进行冷轧。在本工序中被冷轧的铸块的表面的上述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和在上述准备的工序(S10)中准备的铸块的表面的上述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均为0.1%以下。换言之,在上述工序(S10)与本工序(S20)之间施加于铸块的热量小于进行均质化热处理和热轧时施加于铸块和热轧材料的热量的总和。冷轧例如隔着中间退火工序进行多次。例如,首先对铸块实施第一冷轧工序(S20A)而形成轧制材料。接下来,对所得到的轧制材料实施中间退火工序(S20B)。中间退火只要在通常的操作条件的范围内即可,例如在将退火温度设为50℃以上且600℃以下、将退火时间设为1秒以上且20小时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接下来,对退火后的轧制材料实施第二冷轧工序(S20C)而形成冷轧材。优选退火温度为150℃以上且550℃以下。这样,制造铝合金箔1。另外,可以不进行中间退火,也可以在第二冷轧后再次进行中间退火而进行第三冷轧的情况下,在冷轧间进行多次中间退火。
<层叠体的构成>
接下来,如图3所示,对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进行说明。层叠体10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和形成于铝合金箔1的第一面1A之上的第一层11。第一层11例如可以构成为膜层,粘接于第一面1A。另外,第一层1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第一面1A之上涂布涂覆材料而形成的涂覆层。另外,第一层11也可以具有相互层叠的膜层和涂覆层。构成第一层11的材料可以根据层叠体10的用途任意选择。
在第一层11构成为膜层的情况下,第一层11可以广泛采用以公知的树脂为材料的膜,构成第一层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构成第一层11的材料包含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聚酰亚胺和氯乙烯中的至少1种。
将膜层层叠于铝合金箔时将两者粘接的方法为任意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粘接的方法例如为使用聚酯氨基甲酸酯系、聚酯系等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干式层压法、共挤出法、挤出涂布法、挤出层压法、热封法和使用锚涂剂的热层压法等。
在第一层11构成为涂覆层的情况下,涂覆剂例如为包含选自钛氧化物、硅氧化物、锆氧化物和铬组合物中的至少1种的无机物涂覆剂、或包含选自丙烯酸、聚碳酸酯、硅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涂覆剂。
第一层11可以是阳极氧化被膜层、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酸和/或碱等形成的改性物层。第一层11的厚度以层叠体10的厚度成为上述数值范围内的方式适当设定即可。
就这样的层叠体10而言,作为母材的铝合金箔1与以往的铝合金箔相比,高水平地兼顾耐盐水性和耐湿热性,因此适合于要求高耐盐水性和高耐湿热性的构件。例如,也适合于包装包含盐分的饮料、食品和药品等的包装材料、绝热材料和防水片材等建材、设置于海洋中的构件、船舶、航空、汽车和铁路等的机械部件、电气电子相关构件的防湿用或电磁屏蔽用的被覆材料、以及装饰材料。层叠体10可以进一步具备形成于第二面1B之上的树脂层。
如图4所示,层叠体10的制造方法具备通过上述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铝合金箔1的工序和形成第一层11的工序。换言之,层叠体10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铸块的工序(S10)、对铸块进行冷轧的工序(S20)、以及形成第一层11的工序(S30)。在形成第一层11的工序(S30)中,通过任意的方法在第一面1A之上形成第一层11。如上所述,例如可以通过将预先成形的膜层粘接于第一面1A而形成第一层11,也可以通过将具有流动性的涂布材料涂布于第一面1A之上并进行固化而形成第一层11。
<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可以在冷轧工序之前进一步具备对铸块进行均质化热处理的工序、和对实施了均质化热处理的铸块进行热轧的工序。在该情况下,均质化热处理只要在均质化热处理后的铸块的表面的上述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0.1%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即可,例如在将加热温度设为300℃以上且500℃以下、将加热时间设为1小时以上且20小时以下的条件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中,不实施进行上述均质化热处理的工序和进行热轧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可以进一步具备对通过冷轧工序得到的冷轧材进行轧制的工序。通过进一步实施该轧制工序,进一步容易调整铝合金箔1的厚度。本轧制工序可以通过叠板轧制来实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1的制造方法可以进一步具备对通过轧制冷轧材的工序而得到的箔进行热处理的工序。该热处理工序例如在将加热温度设为50℃以上且200℃以下、将加热时间设为1秒以上且50小时以下的条件下进行。通过设置上述热处理工序,能够在不降低铝合金箔的表面硬度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残留于铝合金箔表面的轧制油来提高润湿性。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可以进一步具备形成于第二面1B之上的未图示的第二层。第二层可以具备与第一层同等的构成,也可以具备与第一层不同的构成。
实施例
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制作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铝合金箔的试样,评价它们的耐盐水性、耐湿热性和表面硬度。
首先,使用组成不同的铝的铸块,通过以下所示的制造工序,制作表1和表2所示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铝合金箔。
[表1]
Figure BDA0003263749030000101
[表2]
Figure BDA0003263749030000111
实施例1~12和比较例1~15、17的铝合金箔是通过对调整为规定组成的铝的熔液进行铸造而制作铝合金板,进一步对铝合金板进行冷轧而制作的。比较例16、18的铝合金箔是通过对调整为规定组成的铝的熔液进行铸造而制作铝合金板,对铝合金板进行均质化热处理后,进行冷轧而制作的。比较例19的铝合金箔如下制作:通过对调整为规定组成的铝的熔液进行铸造而制作铝合金板,对铝合金板进行均质化热处理和热轧后,对所得到的热冷材进行冷轧,由此制作。
在实施例1、3~10、12和比较例1~15、17中,通过冷却速度设为约100℃/秒的熔解铸造,准备厚度为6mm的铝合金板。接下来,对铝合金板进行多次冷轧,制成表1和表2所示的组成和厚度的铝合金箔。即,实施例1、3~10通过与比较例1~15、17同等的制造方法制造,实施例1、3~10与比较例1~15、17的不同点仅在于组成。
在实施例2、11中,首先,通过冷却速度设为1℃/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熔解铸造,准备厚度为15mm的铝合金板。接下来,对铝合金板进行多次冷轧,制成表1和表2所示的组成和厚度的铝合金箔。
在比较例16中,通过冷却速度设为1℃/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熔解铸造,准备厚度为15mm的铝合金板。接下来,对铝合金板实施均质加热处理。均质加热处理在将加热温度设为550℃、将加热时间设为10小时的条件下进行。接下来,对铝合金板进行多次冷轧,制成表2所示的组成和厚度的铝合金箔。
在比较例18中,通过冷却速度设为约100℃/秒的熔解铸造,准备厚度为6mm的铝合金板。接下来,对铝合金板实施均质加热处理。均质加热处理在将加热温度设为550℃、将加热时间设为10小时的条件下进行。接下来,对铝合金板进行多次冷轧,制成表2所示的组成和厚度的铝合金箔。
在比较例19中,通过冷却速度设为0.5℃/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熔解铸造,准备厚度为500mm的铝合金板。接下来,对铝合金板实施均质加热处理。均质加热处理在将加热温度设为610℃、将加热时间设为10小时的条件下进行。接下来,对铝合金板进行热轧直至厚度7mm,然后进行多次冷轧,制成表2所示的组成和厚度的铝合金箔。
在实施例1~12和比较例1~19中,冷轧的条件以最终得到的各铝合金箔的与轧制方向平行和垂直的方向上的各表面粗糙度Ra成为0.2μm以下的方式进行调整。表面粗糙度Ra是JIS B 0601(1982年度版)规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
表1和表2所示的组成如下测定:将从如上所述制作的各铝合金箔测取的1.00g的试验片作为测定对象,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分析装置(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ICPS-8100)进行测定。
通过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如此制成的各试样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4。需要说明的是,各试样中评价的表面设为上述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2μm以下的表面。
<评价方法>
(1)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和面积率
在各铝合金箔的表面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和面积率的测定中,使用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上述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2μm以下的表面而得到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具体而言,首先,在随机选择的5个矩形视场中观察各试样表面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各矩形视场设为0.01228mm2的矩形视场(128.2μm×95.8μm)。利用三谷商事株式会社制图像处理软件WinRoof2018对各矩形视场的背散射电子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提取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关于背散射电子图像的观察条件,以存在于矩形视场图像内的轧制条纹和油坑等第二相粒子以外的要素在二值化处理前通过查找表变换的亮度提取而收敛于0以上且70~130以下的范围的方式设定明暗度、对比度和电子束的电压电流值。基于二值化处理的提取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首先,为了除去在所得到的矩形视场图像内存在的轧制条纹和油坑等第二相粒子以外的要素,一边将上限值固定为255、将下限值在70~130之间调整,一边进行查找表变换的亮度提取。接下来,在阈值为1.0的条件下进行基于单一阈值的二值化处理后,对所提取的粒子删除当量圆直径小于1.5μm的粒子。对于这样提取的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算出面内的数密度和面积率,将从5个矩形视野得到的算出结果的平均作为评价结果。
(2)维氏硬度
在各铝合金箔的表面的维氏硬度的测定中,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维氏硬度计HMV-1。具体而言,将金刚石压头以试验力245.2mN向固定于3mm厚的玻璃板上的各试样压入5秒钟,由此测定维氏硬度(HV0.025)。
(3)耐湿热性评价试验
耐湿热性评价试验如下进行:将从各铝合金箔切出的40mm×40mm的试验片作为评价对象,将各试验片在通过施加大于大气压的压力而温度为120℃且湿度为100%的高温高湿气氛下静置12小时。测定试验后的重量相对于试验前的重量的增加量,根据高温高湿气氛下的表面的氧化腐蚀所致的重量增加量来评价耐湿热性。
(4)耐盐水性评价试验
耐盐水性评价试验以从各铝合金箔切出的15mm×10mm的试验片为评价对象,依据JIS Z 2371中规定的中性盐水喷雾试验的试验条件进行。喷雾时间设为48小时。接下来,在随机选择的5个矩形视场中观察各试样表面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各矩形视场设为0.01228mm2的矩形视场(128.2μm×95.8μm)。利用三谷商事株式会社制图像处理软件WinRoof2018对各矩形视场的背散射电子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提取当量圆直径1.0μm以上的腐蚀(点蚀)发生部。关于背散射电子图像的观察条件,以存在于矩形视场图像内的轧制条纹和油坑等腐蚀(点蚀)发生部以外的要素在二值化处理前通过查找表变换的亮度提取而收敛于70~130以上且255以下的范围的方式设定明暗度、对比度和电子束的电压电流值。基于二值化处理的提取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首先,为了除去在所得到的矩形视场图像内存在的轧制条纹和油坑等腐蚀(点蚀)发生部以外的要素,一边将下限值固定为0、将上限值在70~130之间进行调整,一边进行查找表变换的亮度提取。接下来,在阈值254的条件下进行基于单一阈值的二值化处理后,对所提取的腐蚀(点蚀)发生部删除当量圆直径小于1.0μm的腐蚀(点蚀)发生部。算出如此提取的当量圆直径为1.0μm以上的腐蚀(点蚀)发生部的面积率,将根据5个矩形视场得到的算出结果的平均作为评价结果。
(5)用1μm的过滤器过滤的第二相粒子中的铁含量
从各铝合金箔中采集0.1g的试样,使各试样溶解于苯酚。将所得到的溶液用平均当量圆直径1μm的过滤器过滤,捕获第二相粒子。用酸和碱溶解捕获到的第二相粒子。酸使用盐酸75体积%和硝酸25体积%溶液,碱使用5体积%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分析装置(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ICPS-8100)测定所得到的溶液中的铁的质量。将上述第二相粒子中的铁的质量除以溶解后的铝合金箔试样的总质量而得到的数值作为第二相粒子中的铁含量。
在表3、表4中示出各评价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3263749030000151
[表4]
Figure BDA0003263749030000161
<评价结果>
本发明人等对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的铝合金箔进行了上述耐盐水性评价试验,结果确认到点蚀发生部的面积率为1.5%以上的事例。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实施例1~11的铝合金箔具有比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的铝合金箔高的耐盐水性,且具有与国际公开2018/123933号的铝合金箔同等程度的耐湿热性和表面硬度。此外,本发明人等确认到,在实施例1~11的铝合金箔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为10个/0.01228mm2以下,且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0.1%以下。
实施例1~12的各铝合金箔包含铝、硅、0.4质量%以上且3.04质量%以下的锰、0.03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铁,0.00001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锌、0.00001质量%以上且0.02质量%以下的铜、以及0.0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的镁。此外,在实施例1~11的各铝合金箔中,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1质量%以下,且锰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质量的比率为7.0以上。此外,在实施例1~11的各铝合金箔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为10个/0.01228mm2以下,且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1%以下。在实施例1~11的各铝合金箔中,耐湿热性评价试验中的重量增加量为0.4g/mm2以下,耐盐水性评价试验中的点蚀发生部的面积率为1.0%以下,且维氏硬度为55HV以上。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19的铝合金箔中,组成、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锰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质量的比率、以及上述第二相粒子的数密度和面积率中的至少任一者偏离上述数值范围。在这样的比较例1~19的铝合金箔中,耐湿热性评价试验中的重量增加量、耐盐水性评价试验中的点蚀发生部的面积率、以及维氏硬度中的至少任一者比实施例1~11的铝合金箔差。例如在比较例1的铝合金箔中,维氏硬度小于55HV。在比较例2~12、15~19的铝合金箔中,耐盐水性评价试验中的点蚀发生部的面积率超过1.0%。在比较例13、14的铝合金箔中,耐湿热性评价试验中的重量增加量超过0.4g/mm2。特别是在铁的含量多于0.08质量%的比较例2、4、5、12、15的铝合金箔中,耐盐水性评价试验中的点蚀发生部的面积率超过1.0%。另外,在铁的含量少于0.03质量%的比较例14的铝合金箔中,耐湿热性评价试验中的重量增加量超过0.4g/mm2,且维氏硬度小于55HV。
关于通过与实施例1、3~10、12同等的制造方法制造但组成与它们不同的比较例1~15、17而言,例如比较例2在不含锰、锰含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质量的比率小于7.0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3~10不同。并且,在比较例2中,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超过0.1%,且第二相粒子的上述数密度超过10个/0.01228mm2。另外,在比较例3中,在上述比率小于7.0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3~10不同。根据这样的结果,本发明人等认为,如上所述,在上述比率小于7.0的铝合金箔中,与上述比率为7.0以上的铝合金箔相比,Al-Fe系第二相粒子或Al-Fe-Si系第二相粒子大量形成,因此容易因盐水而产生点蚀。
另外,关于组成与实施例1~12同等但制造方法与它们不同的比较例16、18、19而言,例如比较例16、18在对冷轧前的铸块实施均质化热处理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11不同。并且,在比较例16、18中,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超过0.1%。另外,比较例19在对冷轧前的铸块实施均质化热处理和热轧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11不同。并且,在比较例19中,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超过0.1%,且第二相粒子的上述数密度超过10个/0.01228mm2。根据这样的结果,本发明人等认为,在赋予了使第二相粒子生长的充分的热量的铝合金箔中,即使具备与实施例1~11同等的组成,由于大量地形成了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所以容易因盐水而产生点蚀。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以上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修正和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面、1B:第二面、10:层叠体、11:第一层。

Claims (9)

1.一种铝合金箔,其具有第一面,
所述铝合金箔包含:
铝;
硅;
0.4质量%以上且3.04质量%以下的锰;
0.03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铁;
0.00001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锌;
0.00001质量%以上且0.02质量%以下的铜;以及
0.0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的镁,
在所述铝合金箔中,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1质量%以下,
在所述铝合金箔中,锰的质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质量的比率为7.0以上12.75以下,
在所述第一面中,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为0.1%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箔,其中,在所述第一面中,所述第二相粒子的单位面积的个数为10个/0.01228m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箔,其中,构成所述第二相粒子的材料包含选自硅、锰和铁中的至少1种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箔,其中,将使所述铝合金箔溶解于苯酚而得到的溶液用平均当量圆直径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时得到的铁的含量相对于溶解前的所述铝合金箔的总质量为100质量ppm以上且400质量pp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箔,其中,所述第一面的维氏硬度为55HV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箔,其中,与所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7.一种层叠体,其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箔;以及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配置于所述铝合金箔的所述第一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中的至少任一者之上,
所述铝合金箔和所述第一层的与所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的厚度的合计值为6μm以上且301μm以下。
8.一种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具备:
通过熔解铸造进行准备铸块的工序;以及
对所述铸块进行冷轧的工序,
所述铸块包含:
铝;
硅;
0.4质量%以上且3.04质量%以下的锰;
0.03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铁;
0.00001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锌;
0.00001质量%以上且0.02质量%以下的铜;以及
0.0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的镁,
硅和铁的含量的合计为0.1质量%以下,
锰的质量相对于硅和铁的合计质量的比率为7.0以上12.75以下,
在所述冷轧的工序中被冷轧的所述铸块的表面中的当量圆直径为1.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以及在所述进行准备的工序中所准备的所述铸块的表面中的所述第二相粒子的面积率均为0.1%以下。
9.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备:
准备通过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的所述铝合金箔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铝合金箔的第一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中的至少任一者之上形成第一层的工序。
CN202080021561.3A 2019-03-18 2020-03-17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574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9454 2019-03-18
JP2019-049454 2019-03-18
PCT/JP2020/011685 WO2020189673A1 (ja) 2019-03-18 2020-03-17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積層体、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4191A CN113574191A (zh) 2021-10-29
CN113574191B true CN113574191B (zh) 2022-12-06

Family

ID=7252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561.3A Active CN113574191B (zh) 2019-03-18 2020-03-17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6345A1 (zh)
JP (1) JPWO2020189673A1 (zh)
KR (1) KR20210137553A (zh)
CN (1) CN113574191B (zh)
WO (1) WO20201896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2145B (zh) * 2022-01-27 2022-11-22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铝钛箔的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8243A (ja) * 1993-03-26 1994-10-04 Nippon Steel Corp 成形加工性、耐食性および焼付硬化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合わせ板
KR102339436B1 (ko) * 2015-02-03 2021-12-14 도요 알루미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알루미늄박, 전자 디바이스, 롤투롤용 알루미늄박, 및 알루미늄박의 제조 방법
KR102555201B1 (ko) * 2016-12-27 2023-07-12 도요 알루미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알루미늄 합금박 및 이의 적층체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KR102359934B1 (ko) 2017-05-10 2022-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4191A (zh) 2021-10-29
WO2020189673A1 (ja) 2020-09-24
JPWO2020189673A1 (zh) 2020-09-24
KR20210137553A (ko) 2021-11-17
US20220186345A1 (en)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8099B1 (ko) 전자파 실드용 금속박, 전자파 실드재 및 실드 케이블
JP4716520B2 (ja) 圧延銅箔
CA3001907C (en) High-forming multi-layer aluminum alloy package
KR20150046067A (ko) 라미네이트 후의 성형성이 우수한 알루미늄 합금박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알루미늄 합금박을 이용한 라미네이트박
CN113646452B (zh)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03710580A (zh) 高强度铝合金挤压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74191B (zh) 铝合金箔、层叠体、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US9790599B2 (en) Composition having a corrosion protection layer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KR102109734B1 (ko) 알루미늄 합금판
US11001911B2 (en) Aluminum alloy foil, laminate of sam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aluminum alloy foi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laminate
CA2918863C (en) Al-coated steel sheet having excellent total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4667364B (zh) 镀覆钢材
KR102043522B1 (ko) 용접 액화 취성에 대한 저항성 및 도금 밀착성이 우수한 알루미늄 합금 도금강판
JP2011157607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導電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47807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積層体、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147806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積層体、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1716669B1 (ko) 마그네슘 합금판의 제조방법
CN116323035A (zh) 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
JP6813961B2 (ja) 銅及びマグネシウムからなる金属積層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71023A1 (ja)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部材
WO2024116659A1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箔を用いた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23244770A1 (en) Recycled aluminum alloys for use in current collector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JP2000129458A (ja) プレス成形性および耐蝕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Kim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Al-Mg/Al Clad Sheets Fabricated by Roll Bonding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