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6320A - 乘客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客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6320A
CN113526320A CN202110388558.1A CN202110388558A CN113526320A CN 113526320 A CN113526320 A CN 113526320A CN 202110388558 A CN202110388558 A CN 202110388558A CN 113526320 A CN113526320 A CN 113526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shaft
handrail
pair
drive
passenger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8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军地孝昭
平山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26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6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6Means allowing tensioning of the endless member
    • B66B23/18Means allowing tensioning of the endless member for carry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6Means allowing tensioning of the endless member
    • B66B23/20Means allowing tensioning of the endless member for handrail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乘客传送设备中,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动轮的旋转轴(从动轴)的水平度的调整。乘客传送设备(1)具备驱动轴(103)、从动轴(104)、从驱动轴(103)向从动轴(104)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111)、以及将从动轴(10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轴承(105)。并且,乘客传送设备(1)具备高度调整部(118),该高度调整部(118)以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为基准设置于端部侧。高度调整部(118)从下方支承从动轴(104)而使从动轴(104)的端部侧的高度位置能够位移。

Description

乘客传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日本特开2015-4820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客传送设备。专利文献1的乘客传送设备具备:轴承,其支承从动轮的旋转轴;台车,其固定轴承;导轨,其将台车支承为能够水平移动;张力装置,其与台车连结并相对于台车施加远离驱动轮的方向的力,对梯级链施加张力;以及顶起部,其从导轨向上方顶起台车(顶起螺栓(jack-upbolt)及锁紧螺母)(参照摘要)。张力装置是为了即使梯级链由于经年变化而伸长也能够始终得到一定的张力而设置的(参照第0015段)。在专利文献1的乘客传送设备中,当设置于台车的滚轮磨损时,台车无法根据从张力装置施加的力充分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参照第0019段)。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拧紧构成顶起部的顶起螺栓,能够使顶起螺栓的前端部从台车向下方伸出而顶起台车(参照第0025段)。即,顶起部用于进行使滚轮从导轨浮起,使滚轮的未磨损的周面旋转到与导轨对置的作业而设置的,当该作业结束时,顶起螺栓的前端部以滚轮与导轨抵接的方式向台车侧后退(参照第0025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820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乘客传送设备中,使从动轮的轴承能够水平移动而能够调整梯级链的张力,但没有考虑设置对从动轮的旋转轴(从动轴)的水平度进行调整的装置(机构),不容易进行从动轴的水平度的调整。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乘客传送设备中,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动轮的旋转轴(从动轴)的水平度的调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具备:驱动轴、从动轴、从所述驱动轴向所述从动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以及将所述从动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轴承,其中,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高度调整部,该高度调整部以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央为基准设置于端部侧,从下方支承所述从动轴而使所述从动轴的所述端部侧的高度位置能够位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动轴的水平度调整变得容易,能够实现乘客传送设备的维护作业中的作业时间的缩短。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的、沿着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扶手驱动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是从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观察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4是示出支承部121的固定结构的变更例(第一变更例)的图。
图5是从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观察图4的支承部121的固定结构的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扶手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7是示出图6的第二实施例的变更例(第二变更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乘客传送设备,2…框架,15…侧板,101…扶手驱动装置,103…驱动轴,104…从动轴,105…轴承,107…驱动链,108…驱动链轮,109…驱动装置,109A…驱动装置109的输出轴,110…扶手驱动链轮,111…扶手驱动链(动力传递部),112…从动链轮,113…带轮,114…扶手,116…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张力调整部),118…高度调整部,118A…高度调整用螺栓,118B…锁紧螺母,121…支承部,122…横梁,124…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乘客传送设备包括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自动扶梯例如设置在建筑物的不同的楼层之间,踏面呈阶梯状地循环。自动人行道以水平或平缓的倾斜设置,踏面不呈阶梯状、即相邻的踏面之间不设置台阶地循环。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中的任一种。在自动扶梯中,通常将踏面称为梯级。另一方面,在自动人行道中,通常将踏面称为踏板。在本实施例中,将包含梯级和踏板的构件称为踏板进行说明。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对自动扶梯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宽度方向是与踏板的行进方向(乘客传送设备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是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另外,将踏板的行进方向称为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结构的、沿着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纵剖视图)。
如图1所示,乘客传送设备(自动扶梯)1具备架设在下楼层F1与上楼层F2之间的框架2,在该框架2内,收容有多个踏板(梯级)10,该多个踏板10通过两条踏板链9而连结成环状,在下楼层F1的乘降口F1A与上楼层F2的乘降口F2A之间循环移动。另外,在踏板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方竖立设置有栏杆30,通过该栏杆30支承有沿与踏板10相同的方向移动的扶手114。扶手114在栏杆30的长度方向(移动方向)的两端部改变行进方向,在下楼层F1的乘降口F1A与上楼层F2的乘降口F2A之间循环。
在框架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机械室6。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室6设置在上楼层F2侧的端部。在机械室6内配置有控制乘客传送设备1的驱动机构部100及驱动机构部100的控制盘(控制装置)130。驱动机构部100构成为包括:驱动链轮108、驱动装置(以下,称为机器)109、扶手驱动链轮110、从动链轮112、以及带轮113等。除了马达(电动机)之外,机器109还适当包括减速器等动力传递机构。
驱动链轮108及扶手驱动链轮110固定于驱动轴103。从动链轮112及带轮113固定于从动轴104。需要说明的是,带轮113分开设置在从动轴104的轴向两端部,总计两个带轮113设置于从动轴104(参照图3)。
机器109的输出轴109A和驱动链轮108通过卷绕于两者的驱动链107连结。扶手驱动链轮110和从动链轮112通过卷绕于两者的扶手驱动链111连结。驱动轴103、从动轴104、驱动链107、以及扶手驱动链111包含在驱动机构部100中。
从机器109输出的动力经由驱动链107向驱动链轮108传递。在驱动链轮108设置有卷绕驱动链107的驱动链链轮(驱动链卷绕部)108A和卷绕踏板链35的踏板链链轮(踏板链卷绕部)108B。驱动链轮108的踏板链链轮108B构成卷绕踏板链35的一个踏板链链轮(第一踏板链链轮),在下楼层F1侧配置有卷绕踏板链35的另一个踏板链链轮(第二踏板链链轮)38。
即,踏板链35呈环状架设在第一踏板链链轮108A与第二踏板链链轮38之间,与踏板链35连结的踏板10被驱动成在第一踏板链链轮108A与第二踏板链链轮38之间循环。
另一方面,传递到驱动链轮108的动力与驱动链轮108一起传递到固定于驱动轴103的扶手驱动链轮110,并且经由扶手驱动链111从扶手驱动链轮110向从动链轮112传递。传递到从动链轮112的动力与从动链轮112一起传递到固定于从动轴104的带轮113。其结果是,卷绕于带轮113的扶手114被驱动。
参照图2,对从动轴104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扶手驱动装置101的概要结构图。
扶手驱动链轮110、从动轴104、从动链轮112、扶手驱动链111、以及带轮113构成驱动扶手114的扶手驱动装置101。
从动轴104被一对轴承105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105通过螺栓等能够拆装的紧固件紧固于在框架2或机械室6内固定的侧板15。一对轴承105是驱动机构部100及扶手驱动装置101的构成要素之一。
扶手驱动装置101为了调整扶手驱动链111的张力而具备张力调整部116。张力调整部116具备张力调整用千斤顶螺栓(jack bolt)116A、螺母116B、以及支承部116C。支承部116C固定于机械室6内,限制螺母116B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张力调整用千斤顶螺栓116A固定于轴承105。通过使螺母116B旋转而拧紧张力调整用千斤顶螺栓116A,从而使从动轴104向相对于驱动轴103离开的方向移动,能够调整扶手驱动链111的张力。
支承部116C可以固定在侧板15,或者可以固定在设置于框架2或侧板15的梁构件。支承部116C是限制螺母116B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的构件,因此也可以称为水平位置限制部或水平位置限制构件。
参照图3,对调整从动轴104的两端的高度的高度调整部(高度调整机构)118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是从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观察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在上述的张力调整作业时,有时从动轴104的两端的高度产生差异。从动轴104的水平度的调整并不容易,调整作业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因此,本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构成为,在扶手驱动装置101上具备调整从动轴104的两端的高度的高度调整部118。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在从动轴104的下方具有一对高度调整部118。一对高度调整部118以相对于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部向两端部侧分离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带轮113设置于从动轴104的轴向两端部,在一对带轮113的内侧配置有一对侧板15。并且,在一对侧板15的内侧配置有一对轴承105,一对高度调整部118分别分开配置于一对轴承105。
高度调整部118具有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和锁紧螺母118B。通过拧紧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而将轴承105向上方上推,或者通过拧松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而将轴承105向下方下推,能够经由轴承105调整从动轴104的高度。
如图3所示,一对高度调整部118以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为基准,分别分离地设置于从动轴104的两端侧,通过分别调整从动轴104的左右高度,能够调整从动轴104的水平度。在本实施例中,一对高度调整部118构成为被支承部(支承构件)121支承。即,支承部121成为高度方向(铅垂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基准,限制锁紧螺母118B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使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的前端部相对于支承部121在上下方向上位移。
即,本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具备:驱动轴103、从动轴104、从驱动轴103向从动轴104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111、以及将从动轴10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轴承105。并且,乘客传送设备1具有以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为基准设置于端部侧的高度调整部118。高度调整部118从下方支承从动轴104,使从动轴104的端部侧的高度位置能够位移。
高度调整部118以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为基准分别设置于两端部侧。
一对轴承105以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为基准分别分开设置于两端部侧。并且,高度调整部118分别设置于一对轴承105,从下方支承轴承105,经由轴承105使从动轴104的高度位置能够位移。
高度调整部118具备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及锁紧螺母118B,并被固定于乘客传送设备1的框架2侧的支承部支承。
高度调整部118是在铅垂方向(高度方向或上下方向)上调整从动轴104及轴承105的位置的装置(铅垂方向位置调整部),前述的张力调整部116在水平方向(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从动轴104及轴承105的位置的装置(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
支承部121由连接在机械室6内固定于框架2的一对侧板115的横梁122构成。在该情况下,支承部121固定于框架2侧。但是,支承部121不限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只要能够分别在一对轴承105的下方或从动轴104的轴向左右两侧的下方配置高度调整部118,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在此,参照图4及图5,对支承部121的变更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支承部121的固定结构的变更例(第一变更例)的图。图5是从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观察图4的支承部121的固定结构的图。
在本变更例中,经由固定于框架2或侧板15的多个横梁122,以与各自的高度调整部118对应的方式设置两个支承部121。在该情况下,横梁122固定于框架2侧,支承部121经由横梁122固定于框架2侧。具体来说,在本变更例中,两个横梁122在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与从动轴104垂直的方向且水平方向)上分离地配设于从动轴104的两侧,两个支承部121以横跨两个横梁122的方式,且以从动轴104的轴向中央为基准,分别分离地设置于从动轴104的两端侧。
即,在本变更例中,具备多个横梁122,该多个横梁122在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配设于从动轴104的两侧,并固定于框架2侧。支承部121经由多个横梁122固定于框架2侧。
在本变更例中,通过增大两个横梁122的间隔,能够增加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上的高度调整部118的位置的调整量。因此,容易将扶手驱动装置101转用到驱动轴103与从动轴104的间隔不同的乘客传送设备,能够实现部件的通用化。
在上述的实施例及变更例中,乘客传送设备1如下构成。
即,乘客传送设备1具备扶手114和驱动扶手114的扶手驱动装置101。
扶手驱动装置101具备:驱动轴103、从动轴104、构成动力传递部的扶手驱动链111、卷绕扶手驱动链111的从动链轮112、卷绕扶手114的一对带轮113、至少包括马达的驱动装置109、卷绕于驱动装置109的输出轴109A的驱动链107、卷绕驱动链107的驱动链轮108、以及卷绕扶手驱动链111的扶手驱动链轮110。从动链轮112及带轮113固定于从动轴104。驱动链轮108及扶手驱动链轮110固定于驱动轴103。
并且,在乘客传送设备1中,一对带轮113分开配置于从动轴104的轴向两端部。在一对带轮113的内侧配置有固定于框架2侧的一对侧板15。多个横梁122在一对侧板15的内侧固定于一对侧板15,从而经由一对侧板15固定于框架2侧。一对轴承105在一对侧板15的内侧可拆装地紧固于一对侧板15。支承部121在一对侧板15的内侧固定于多个横梁122,经由侧板15固定于框架2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及变更例中,使用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及锁紧螺母118B进行高度调整,但只要能够可靠地顶起从动轴104或轴承105,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液压千斤顶代替高度调整用螺栓118A及锁紧螺母118B。
另外,例如如图3所示,从动轴104的水平度能够通过使水平仪123与从动轴104接触来确认,但预先确保一对支承部121的水平度,即预先使一对支承部121的高度位置相同,利用量规等测量从动轴104与一对支承部121的间隙,使从动轴104与一对支承部121的间隙相同的方法等,也能够调整从动轴104的水平度。
为了确保从动轴104的水平度,高度调整部118只要具有图3及图5所示的一对高度调整部118中的任一个高度调整部118即可。但是,通过设置一对高度调整部118,不仅能进行水平度的调整,还能够进行相对于驱动轴103的相对高度位置的调整。
[实施例2]
参照图6,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扶手驱动装置101的主要部分的图。
在图6中,示出了在图4及图5的结构中,在安装有高度调整部118的支承部121的表面(与轴承105对置的面)设置有沿与从动轴104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刻度(标尺)124的结构。在图6中,在图4及图5所示的结构中,省略了图6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的图示。另外,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适用于第一个实施例及其变更例,对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的刻度(标尺)124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扶手驱动链111的张力调整时,能够测定从动轴10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图2及图3所示的结构中,也可以通过在横梁122安装设有刻度(标尺)124的构件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承部121上设置刻度124,但只要能够测定从动轴104或轴承105的移动量,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参照图7说明其一例(变更例)。图7是示出图6的第二实施例的变更例(第二变更例)的图。
图6所示的刻度(标尺)124即使设置于侧板15的表面,也能够测定从动轴104或轴承105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量。
在本实施例及其变更例中,通过刻度124测定从动轴104或轴承105的移动量,使从动轴104的轴向两端部相对于驱动轴103的移动量相同,由此,从动轴104不会相对于驱动轴103倾斜,能够在轴向上均等地调整从动轴104与驱动轴103的间隔。
在已设的乘客传送设备中导入本实施例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具备刻度124的支承部121和高度调整部118,能够调整从动轴104的水平度,同时能够在轴向上均等地调整从动轴104与驱动轴103的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在乘客传送设备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从动轴104的位置的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116、以及在与从动轴104通过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116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刻度124。刻度124可以配置在从动轴移动的范围的上方、下方和侧方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配置在一对轴承移动的范围的上方、下方和侧方中的至少任一方。
在该情况下,刻度124设置于支承部121上,可以配置在从动轴104移动的范围的下方或者一对轴承105移动的范围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不一定限定于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10)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备:驱动轴、从动轴、从所述驱动轴向所述从动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以及将所述从动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高度调整部,该高度调整部以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央为基准设置于端部侧,从下方支承所述从动轴而使所述从动轴的所述端部侧的高度位置能够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整部以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央为基准分别设置于两端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轴承以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央为基准分别分开设置于两端部侧,
所述高度调整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轴承,从下方支承所述轴承,经由所述轴承使所述从动轴的高度位置能够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整部具备高度调整用螺栓及锁紧螺母,
所述高度调整部被固定于该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侧的支承部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多个横梁,该多个横梁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配设于从动轴的两侧,并固定于框架侧,
所述支承部经由所述多个横梁固定于框架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扶手和驱动所述扶手的扶手驱动装置,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备:所述驱动轴、所述从动轴、构成所述动力传递部的扶手驱动链、卷绕所述扶手驱动链的从动链轮、以及卷绕所述扶手的带轮,
所述从动链轮及所述带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扶手和驱动所述扶手的扶手驱动装置,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备:所述驱动轴、所述从动轴、构成所述动力传递部的扶手驱动链、卷绕所述扶手驱动链的从动链轮、卷绕所述扶手的一对带轮、至少包括马达的驱动装置、卷绕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的驱动链、卷绕所述驱动链的驱动链轮、以及卷绕所述扶手驱动链的扶手驱动链轮,
所述从动链轮及所述带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
所述驱动链轮及所述扶手驱动链轮固定于所述驱动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扶手和驱动所述扶手的扶手驱动装置,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备:所述驱动轴、所述从动轴、构成所述动力传递部的扶手驱动链、卷绕所述扶手驱动链的从动链轮、卷绕所述扶手的一对带轮、至少包括马达的驱动装置、卷绕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的驱动链、卷绕所述驱动链的驱动链轮、以及卷绕所述扶手驱动链的扶手驱动链轮,
所述从动链轮及所述带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
所述驱动链轮及所述扶手驱动链轮固定于所述驱动轴,
所述一对带轮分开配置于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两端部,
在所述一对带轮的内侧配置有固定于框架侧的一对侧板,
所述多个横梁通过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内侧固定于所述一对侧板,从而经由所述一对侧板固定于框架侧,
所述一对轴承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内侧能够拆装地紧固于所述一对侧板,
所述支承部通过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多个横梁,从而经由所述侧板固定于框架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其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上调整所述从动轴的位置;以及刻度,其在与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
所述刻度配置在所述从动轴移动的范围的上方、下方和侧方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配置在所述一对轴承移动的范围的上方、下方和侧方中的至少任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其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长度方向上调整所述从动轴的位置;以及刻度,其在与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水平方向位置调整部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
所述刻度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上,配置在所述从动轴移动的范围的下方或者所述一对轴承移动的范围的下方。
CN202110388558.1A 2020-04-15 2021-04-12 乘客传送设备 Pending CN1135263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2844 2020-04-15
JP2020072844A JP2021169355A (ja) 2020-04-15 2020-04-15 乗客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6320A true CN113526320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8558.1A Pending CN113526320A (zh) 2020-04-15 2021-04-12 乘客传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69355A (zh)
CN (1) CN11352632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1376A (en) * 1981-02-25 1982-09-01 Hitachi Ltd Driving device for man conveyor
JP2009051635A (ja) * 2007-08-28 2009-03-1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ール駆動装置
CN102092623A (zh) * 2009-12-15 2011-06-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的驱动装置
JP2013103782A (ja) * 2011-11-11 2013-05-30 Fujitec Co Ltd 乗客運搬装置
CN203976201U (zh) * 2013-08-30 2014-12-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
CN107697785A (zh) * 2017-11-23 2018-02-16 湖州吴兴华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缸式扶手带涨紧装置
CN107826953A (zh) * 2017-11-20 2018-03-23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扶手带涨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1376A (en) * 1981-02-25 1982-09-01 Hitachi Ltd Driving device for man conveyor
JP2009051635A (ja) * 2007-08-28 2009-03-1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ール駆動装置
CN102092623A (zh) * 2009-12-15 2011-06-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的驱动装置
JP2013103782A (ja) * 2011-11-11 2013-05-30 Fujitec Co Ltd 乗客運搬装置
CN203976201U (zh) * 2013-08-30 2014-12-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
CN107826953A (zh) * 2017-11-20 2018-03-23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扶手带涨紧装置
CN107697785A (zh) * 2017-11-23 2018-02-16 湖州吴兴华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缸式扶手带涨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69355A (ja)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6597B2 (en) Truss construction for a passenger conveyor
WO2005082769A2 (en) Travelor, moving ramp or escalator
CA2559728A1 (en) People mover
EP0580425B1 (en)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escalator or moving walkway handrails
CN113526320A (zh) 乘客传送设备
US3926296A (en) Passenger conveyor system
US6460679B1 (en)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escalator handrail system
WO2006010785A1 (en) Mounting base for an elevator machine
MXPA04007307A (es) Dispositivo de accionamiento para escalones de escaleras mecanicas o plataformas de pasillos moviles.
GB2205803A (en) Passenger conveyor system
JPH0648675A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ための液圧式引張装置
JP200307305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揚重装置
JP6873966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688185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113148820B (zh) 单片式框架、整体式框架及自动扶梯旧梯中桁架改造结构
EP4375226A1 (en) An automatic transport device with a first and a second tensioning device
CN217229903U (zh) 一种加强型曳引机底座
JP684801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支援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支援方法
JP649906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駆動機構、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駆動機構におけるベルト部材の調整方法
KR100303014B1 (ko) 에스컬레이터 체인의 장력조절장치
WO2011113487A1 (en) Passenger conveyor
WO2016194169A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踏段流れ調整装置
KR200206636Y1 (ko) 무빙 워크의 벨트장력 조정장치
CN113148820A (zh) 单片式框架、整体式框架及自动扶梯旧梯中桁架改造结构
JPS621861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