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6008A -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6008A
CN113526008A CN202110295915.XA CN202110295915A CN113526008A CN 113526008 A CN113526008 A CN 113526008A CN 202110295915 A CN202110295915 A CN 202110295915A CN 113526008 A CN113526008 A CN 113526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ridges
conveying
conveyor bel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59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to TW110111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142468A/zh
Priority to PCT/US2021/025360 priority patent/WO202121130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526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6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65G15/2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arranged side by side, e.g. for conveyance of flat articles in vertic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B65G15/54Endless load-carriers made of interwoven ropes or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44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42Mechanical parts of transf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炉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多个支撑桥。输送带为网状结构并具有输送面,输送带具有沿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多个支撑桥包括设置在输送面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支撑桥,以及设置在输送面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支撑桥,第一组支撑桥和第二组支撑桥分别沿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包括外侧腿、内侧腿以及梁部,外侧腿和内侧腿分别自输送带向远离输送面的方向延伸,梁部跨接在外侧腿和内侧腿上,梁部自内向外朝向远离输送面的方向倾斜。本申请中的输送装置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

Description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尤其是用在烧结炉中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炉用于对加工部件进行烧结以及光处理加工,例如对PERC太阳能电池的晶片进行加工。烧结炉中设有输送装置、烧结处理装置以及光处理装置。输送装置用将待处理的加工部件送入烧结炉中,结烧结炉处理后,再将加工部件送出。在加工过程中,加工部件始终位于输送装置上,烧结处理装置以及光处理装置对输送装置上的加工部件进行加工。当加工部件离开烧结炉时,加工过程完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在烧结炉中输送加工部件的输送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所述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多个支撑桥;所述输送带为网状结构并具有输送面,所述输送带具有沿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述输送面具有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并沿着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中心区域;所述多个支撑桥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面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支撑桥,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面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支撑桥,所述第一组支撑桥和第二组支撑桥分别沿着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包括梁部和外侧腿,所述梁部包括靠近所述中心区域的内端以及远离所述中心区域的外端,所述外侧腿将所述外端与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梁部自所述内端向所述外端朝向远离所述输送面的方向倾斜;其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和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加工部件。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的外端共同形成第一外边缘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的外端共同形成第二外边缘部,所述第一外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外边缘部之间的距离占所述输送带的宽度的90%以上。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梁部包括至少一个台阶部,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部包括工作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工作段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工作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的倾斜角度,以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工作段之间形成弯折部。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连接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的倾斜角度在80°-90°之间。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至少一个台阶部的弯折部共同形成第一侧支撑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至少一个台阶部的弯折部共同形成第二侧支撑部,所述第一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间区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加工部件。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台阶部、中部台阶部以及下部台阶部,从而所述上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底部与所述中部台阶部的连接段的顶部连接,所述中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底部与所述下部台阶部的连接段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上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一侧上部支撑部、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中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一侧中部支撑部,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下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一侧下部支撑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的上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二侧上部支撑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的中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二侧中部支撑部,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下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二侧下部支撑部,所述第一侧上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区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中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中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区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下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区域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上部台阶部的工作段和中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以第一倾斜角度倾斜,所述下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以第二倾斜角度倾斜,所述第二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连接段在垂直于所述输送面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不低于第一高度。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下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顶部至所述输送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一预定距离,所述上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顶部至所述输送面的距离不大于第二预定距离。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侧上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第一范围内的加工元件,所述第一侧中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中部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第二范围内的加工元件,所述第一侧下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第三范围内的加工元件。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内侧腿,所述内侧腿将所述内端与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梁部跨接在所述外侧腿和内侧腿上。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共同形成第一侧支撑面,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共同形成第二侧支撑面,所述第一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二侧支撑面能够共同支撑加工部件。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侧支撑面具有第一内侧部,所述第二侧支撑面具有第二内侧部,所述第一内侧部与所述第二内侧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预定距离。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内侧部和所述第二内侧部与所述输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预定距离。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外侧腿与所述输送面之间成锐夹角;所述内侧腿与所述输送面之间成锐夹角。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各个支撑桥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各个支撑桥交错布置。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梁部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面的投影与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形成夹角。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支撑桥的外端位于所述内端的前部。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由金属丝一体成型制成,所述输送带由金属网制成,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焊接在所述输送带上。
如上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组支撑桥和第二组支撑桥中每一组支撑桥中的相邻的支撑桥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预定距离。
本申请提供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组件,其中输送带组件具有两组支撑桥,两组支撑桥形成两组支撑面,能够输送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烧结炉能够加工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
附图说明
图1A是烧结炉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中烧结炉的一个剖视图;
图1C是图1A中烧结炉的分解图;
图2是图1C中输送带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输送带的一个支撑桥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2中输送带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5是图2中的输送带组件上部的局部的仰视图;
图6是图1B中的烧结炉的张紧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1A中烧结炉的一个剖视图;
图8是图2中输送带的一个支撑桥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输送带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输送带组件和位于输送带组件上的加工元件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图1A是烧结炉100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中烧结炉的一个剖视图,图1C是图1A中烧结炉100的分解图,示出了烧结炉100的结构。烧结炉100用于完成加工部件(如太阳能电池晶片)进行烧结、光处理等工序。图1A-图1B用于示出烧结炉的输送装置,省略了内部其它部件。如图1A和图1B所示,烧结炉100包括壳体102以及输送装置103。其中壳体103包括上部131、下部132、第一侧部133和第二侧部134,其中上部131、第一侧部133、下部132和第二侧部134依次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箱体,从而壳体102具有前部开口141和后部开口142。输送装置103贯穿壳体103的前部开口141和后部开口142,并与上部13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输送装置103和壳体的上部131之间能够形成输送通道105。输送通道105具有输送通道入口151和输送通道出口152。加工部件能够被输送装置103传输,从而自输送通道入口151进入烧结炉100,再自输送通道出口152离开烧结炉100。
输送装置103包括输送带组件125、张紧轮126以及多个滚筒128。输送带组件125为扁平的带状,并构成封闭的环形。输送带组件125具有内侧表面155和外侧表面156。多个滚筒128设置在输送带组件125的内侧并与输送带组件的内侧表面155接触,从而能够支撑输送带组件125,并引导输送带组件125的传输方向。张紧轮126设置在输送带组件125的外侧,并与外侧表面156接触,张紧轮126能够移动以调节输送带组件125的张紧度。在本申请所示的烧结炉100并排设置了的两个输送带组件125,用于同时输送两个加工部件,以提高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烧结炉100中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输送带组件125。
图2是图1C中一个输送带组件125的立体图,示出了输送带组件125的结构。输送带组件125由多个滚筒128支撑从而形成不规则的环状,输送带组件125包括输送带组件上部208,输送带组件下部209以及一对输送带组件侧部211和212。输送带组件上部208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输送带组件上部208的外侧表面156能够承载和运输加工部件。输送带组件125具有输送面205,输送面205具有靠近输送通道入口151的入口端231和靠近输送通道出口152的出口端232。输送带组件125能够被滚筒128带动而沿着如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被放置在输送面205上的加工部件能够自输送通道入口151进入烧结炉100,再从输送通道出口152送出。
输送带组件125为由网状的结构形成,具有多个网孔。在烧结炉100的壳体103内,输送面205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加工处理装置,用于对加工部件进行加工,例如加热处理装置、光处理装置等。加工部件在由输送装置103传输而经过烧结炉100的过程中接受加工处理。在对加工部件进行光处理的过程中,加工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要接收光源的照射,以完成加工部件的表面处理。其中加工部件的上表面直接接收来自上部的光源的照射,而加工部件的下表面通过输送带组件125的网孔接收光源的照射。因此输送带组件125的结构设计兼顾强度与透光性能。
输送带组件125包括输送带228以及多个支撑桥250,其中输送带228为扁平的条状,输送带228的上表面构成输送面205。输送带228具有沿着输送带22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缘241和第二侧边缘242。在靠近第一侧边缘241处具有沿着输送带22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251,在靠近第二侧边缘242处具有沿着输送带22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252,第一区域251和第二区域252之间设有中心区域253。第一区域251和第二区域252分别设有多个支撑桥250,第一区域251的多个支撑桥形成第一组支撑桥261,第二区域252的多个支撑桥250形成第二组支撑桥262。第一组支撑桥261沿着输送带228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类似的,第二组支撑桥262沿着输送带228的长度方向布置。
图3是图2中输送带228的一个支撑桥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示出了支撑桥的结构。如图3所示,支撑桥250包括外侧腿311、内侧腿312以及梁部313。梁部313具有内端331和外端332,外侧腿311和内侧腿312分别自所述输送带228向远离输送面205的方向延伸,梁部313跨接在外侧腿311和内侧腿312上,也就是说梁部313的外端332和内端331分别与外侧腿311和内侧腿312的顶部连接。在第一组支撑桥261中,每个支撑桥的外侧腿311相对于内侧腿312更靠近输送带228的第一侧边缘241。在第二组支撑桥262中,每个支撑桥的外侧腿311相对于内侧腿312更靠近输送带228的第二侧边缘242。外侧腿311相对于输送面205的高度大于内侧腿312相对于输送面205的高度,也就是说,外侧腿311与梁部313的连接点相对于输送面205的高度大于内侧腿312与梁部313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输送面205的高度,从而梁部313自内向外朝向远离输送面205的方向倾斜。
还是如图3所示,外侧腿311和内侧腿312自输送面205朝向梁部313倾斜延伸。也就是说,外侧腿311与内侧腿312与梁部313正下方的输送面205形成锐夹角,这有利于支撑桥的成型和支撑桥结构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包含梁部和外侧腿,梁部的内端延伸至与输送带228连接。在不包含内侧腿的实施例中,第一内侧部和第二内侧部由相应的支撑桥的梁部形成。
还是如图3所示,支撑桥250还包括外侧腿延伸部321和内侧腿延伸部322,其中外侧腿延伸部321自外侧腿311的底部朝远离内侧腿312的方向延伸,内侧腿延伸部322自内侧腿312的底部朝向远离外侧腿312的方向延伸。外侧腿延伸部321和内侧腿延伸部322分别用于与输送带22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桥250由金属丝一体成型制成,输送带228由金属网制成,支撑桥250通过焊接连接在输送带228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桥250的外侧腿311的高度以及每个支撑桥250的内侧腿312的高度可以设置为不同的。这是因为外侧腿延伸部321和内侧腿延伸部322可以焊接在输送带228的不同位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支撑桥2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外侧腿311的高度和内侧腿312的高度分别小于第二组支撑桥2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外侧腿311的高度和内侧腿312的高度。这是因为第一组支撑桥2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外侧腿延伸部321和内侧腿延伸部322与输送带228的连接点位于输送带228的上表面,而第二组支撑桥2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外侧腿延伸部321和内侧腿延伸部322与输送带228的连接点位于输送带228的下表面;当第一组支撑桥261与第二组支撑桥262均连接在输送带228上之后,第一组支撑桥261与第二组支撑桥262各自的外侧腿311和内侧腿312相对于输送面205的高度相同。
其中,第一组支撑桥261和第二组支撑桥262中每一组支撑桥中的相邻的支撑桥之间的距离大于一预定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的范围为50-55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为53.4mm。该预定距离的设置是在保证加工部件不会从支撑桥250上掉落的前提下,相邻的支撑桥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即支撑桥的布置尽可能稀疏,以减小对来自输送面205下方的光线的遮挡。
图4是图2中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输送带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示出了输送带组件的结构。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一组支撑桥2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313共同形成第一侧支撑面411,第二组支撑桥2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313共同形成第二侧支撑面412。加工部件由第一侧支撑面411和第二侧支撑面412共同支撑,也就是说加工部件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侧支撑面411和第二侧支撑面412接触,从而加工部件与输送面205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以避免加工部件的下表面与输送面205接触而影响加工部件下表面的光洁程度。第一侧支撑面411和第二侧支撑面412分别自内向外相对于输送面205逐渐升高。第一侧支撑面411的距输送面205最远的部分为第一外边缘部421,第一外边缘部421由第一组支撑桥2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313的外端332形成;第一侧支撑面411的距输送面205最近的部分为第一内侧部431,第一内侧部431由第一组支撑桥2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内端331形成。第二侧支撑面412的距输送面205最远的部分为第二外边缘部422,第二外边缘部422由第二组支撑桥2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313的外端332形成;第二侧支撑面412的距输送面205最近的部分为第二内侧部432,第二内侧部432由第一组支撑桥2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内端331形成。
第一外边缘部421与第二外边缘部422之间的距离占输送带228的宽度的90%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边缘部421与第二外边缘部422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输送带228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边缘部421与第二外边缘部422之间的距离大于230mm,使得输送带组件125能够适用于宽度为230mm以及230mm以下的加工部件。
第一内侧部431与第二内侧部4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预定距离。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为150mm。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为145mm。该预定距离的设置使得输送带组件125能够适用于宽度在156mm以及156mm以上的加工部件。
本申请提供的输送装置103的第一侧支撑面411和第二侧支撑面412的设置使得输送带组件125能够输送宽度在156mm至230mm之间的任意尺寸的加工部件,如太阳能电池晶片。
第一内侧部431和第二内侧部432与输送面205之间的距离大于一预定距离。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为8mm。该预定距离的设置使得加工部件与输送面205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距离,从而尽可能避免加工部件的下表面与输送面205接触,并且使加工部件的下表面能接收到光线更加均匀。
图5是图2中的输送带组件上部208的局部的仰视图,示出了相邻的支撑桥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5所示,输送带组件125的输送方向为自上而下运动。输送带228具有多个网孔301,从而输送带228下方的光源能够穿过网孔301照射到加工部件的下表面。在输送带组件125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组支撑桥261中的各个支撑桥与第二组支撑桥262中的各个支撑桥交错布置。各个支撑桥250的梁部313在输送带228的输送面205上的投影与输送带228的宽度方向成夹角,也就是各个支撑桥250的梁部313在输送带228的输送面205上的投影不垂直于输送带228的长度方向。其中,在输送带228的输送方向上,各个支撑桥250的外侧腿311位于相应的内侧腿312的前部。也就是说,从输送带组件125的上表面垂直向下看去,各个支撑桥250的梁部313在输送面205的上投影自内向外朝向输送带228的输送方向倾斜延伸。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支撑桥250与加工部件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在加工部件传输过程中更稳定,不易移位或掉落。
图6是图1B中的烧结炉的张紧轮126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张紧轮126的外观大致为圆柱状,并具有头部604、身部603以及尾部602,头部604和尾部602分别与身部603的两端连接。其中头部604的直径与尾部602的直径相同,身部603的直径大于头部604的直径与尾部602的直径。结合图1B所示,张紧轮与输送带组件125的外侧接触,从而身部603与第一组支撑桥261与第二组支撑桥262之间的输送面205接触。头部604和尾部602分别与第一组支撑桥261和第二组支撑桥262接触。
张紧轮126具有中空的通道607,用于安装轴,张紧轮126能够绕着轴转动。并且张紧轮126能够被轴带动沿着一定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输送带组件125的张紧度。
图7是本申请中烧结炉的一个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两个输送带组件125中每一个的下方分别设有一对支撑条701和702,支撑条701和702沿着输送带组件125的传输方向延伸。支撑条701的竖面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壳体102的下部132以及输送带组件125的外侧接触,从而支撑输送带组件125。在水平方向上,一对支撑条701和70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一预定距离,以使得一对支撑条701和702与第一组支撑桥261与第二组支撑桥262之间的输送面205接触。该预定距离的范围为90-140mm。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为100mm。该预定距离的设置使得一对支撑条701和702与输送带组件125的接触点位于第一组支撑桥261与第二组支撑桥262之间,而不会直接与第一组支撑桥261与第二组支撑桥262接触。
图8是图2中输送带228的一个支撑桥850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支撑桥850的形状与图3所示的支撑桥250的形状不同。如图8所示,支撑桥850具有外侧腿811和梁部813,外侧腿811自输送带228向远离输送面205的方向延伸。梁部813具有外端832和内端831,其中外端832通过过渡部823与外侧腿811连接,内端831与输送带228连接。内端831大致与输送面205齐平,外端832高于输送面205,从而梁部813自内端831向外端832朝向远离输送面205的方向延伸。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桥850也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支撑桥的内侧腿。
梁部813包括上部台阶部851,中部台阶部852和下部台阶部853,上部台阶部851,中部台阶部852下部台阶部853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上部台阶部851包括连接段841和工作段842,中部台阶部852包括连接段843和工作段844,下部连接段包括连接段845和工作段846。上部台阶部851的连接段841的顶部与过渡部823连接,上部台阶部851的连接段841的底部与上部台阶部851的工作段842的顶部连接,上部台阶部851的工作段842的底部与中部台阶部852的连接段843的顶部连接;中部台阶部852的连接段843的底部与中部台阶部846的工作段846的顶部连接,中部台阶部852的工作段844的底部与下部台阶部853的连接段845的顶部连接;下部台阶部853的连接段845的底部与下部台阶部853的工作段846的顶部连接,下部台阶部853的工作段846的底部与输送带228连接。也就是说,每一个台阶部都包含连接段和工作段,每个台阶部的连接段与相邻的台阶部的工作段相连接。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梁部也可以包括其它数目的台阶部,以适应不同种类的加工元件。每一个台阶部的工作段用于支撑加工元件,连接段用于防止加工元件倾斜。
连接段841,连接段843和连接段845均沿着大致垂直于输送面205的方向延伸,连接段841、连接段843和连接段845与输送面205之间的夹角β为80°-9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夹角β为90°。工作段842、工作段844和工作段846均相对于输送面205倾斜延伸,其中工作段842与输送面205之间的夹角α1和工作段844与输送面205之间的夹角α2均在13°-20°之间,工作段846输送面205之间的夹角α3在15°-25°之间。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夹角α1和夹角α2均为15°,夹角α3为20°。在上部台阶部851中,连接段841和工作段842的倾斜角度不同,从而连接段841和工作段842之间形成弯折部871,弯折部871朝向输送面205和外侧腿811的方向凹陷,从而弯折部871的背离输送面205的一侧形成凹部863。类似的,中部台阶部852具有弯折部872,弯折部872形成凹部864,下部台阶部853具有弯折部873,弯折部873形成凹部865。
在本申请中,连接段841、连接段843和连接段845在垂直于输送面205的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2.5mm,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段841、连接段843和连接段845的高度均为3mm。该距离的设定使得加工部件不易于相对于连接段841、连接段843和连接段845滑动从而达到连接段841、连接段843和连接段845各自的顶部。下部台阶部853的工作段846的顶部至输送面205的距离不小于7mm,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下部台阶部853的工作段846的顶部至输送面205的距离为8mm。该预定距离的设置使得加工部件与输送面205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距离,从而尽可能避免加工部件的下表面与输送面205接触,并且使加工部件的下表面能接收到光线更加均匀。上部台阶部851的工作段842的顶部至输送面205的距离不大于30mm,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部台阶部851的工作段842的顶部至输送面205的距离为21mm-23mm。该距离的设定使得加工部件与输送面205之间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加工部件与输送面205之间距离过远。
还是如图8所示,支撑桥850还包括外侧腿延伸部821和梁部延伸部822,其中外侧腿延伸部821自外侧腿811的底部朝远离梁部813的方向延伸,梁部延伸部822自梁部813的内端朝向远离外侧腿811的方向延伸。外侧腿延伸部821和梁部延伸部822分别用于与输送带22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桥850由金属丝一体成型制成,输送带228由金属网制成,支撑桥850通过焊接连接在输送带228上。
图9是图8中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输送带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组支撑桥9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上部台阶部851的弯折部871形成第一侧上部支撑部912,第一组支撑桥9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中部台阶部852的弯折部872形成第一侧中部支撑部913,第一组支撑桥9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下部台阶部853的弯折部873形成第一侧上部支撑部914。同样的,第二组支撑桥9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上部台阶部851的弯折部871形成第二侧上部支撑部916,第二组支撑桥9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中部台阶部852的弯折部872形成第二侧中部支撑部917,第二组支撑桥9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下部台阶部853的弯折部873形成第二侧上部支撑部918。第一侧上部支撑部912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916为对称结构,能够共同支撑宽度在200mm-210mm之间的加工元件,第一侧中部支撑部913和第二侧中部支撑部917为对称结构,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180-190mm之间的加工元件,第一侧下部支撑部914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918为对称结构,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160-170mmm之间的加工元件。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9所示的输送组件能够支撑166mm、182mm和210mm宽度的加工元件。
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加工元件的宽度,调整第一组支撑桥961和第二组支撑桥962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上部支撑部912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能够共同支撑宽度在220mm-240mm之间的加工元件,第一侧中部支撑部913和第二侧中部支撑部917为对称结构,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200-210mm之间的加工元件,第一侧下部支撑部914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918为对称结构,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180-190mmm之间的加工元件。
还是如图9所示,第一组支撑桥961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813的外端832形成第一侧外边缘部921,第二组支撑桥962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813的外端832形成第二侧外边缘部922,第一侧外边缘部921和第二侧外边缘部922之间的距离占输送带228的宽度的90%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外边缘部921和第二侧外边缘部922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输送带228的宽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外边缘部921和第二侧外边缘部922之间的距离大于210mm。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外边缘部921和第二侧外边缘部922之间的距离大于230mm。
在本实施例中,加工元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抵靠在第一组支撑桥961和第二组支撑桥962的各自相应的支撑部上,加工元件的下表面与输送面之间形成间距,以避免加工部件的下表面与输送面205接触而影响加工部件下表面的光洁程度。其中,加工元件的宽度与第一组支撑桥961和第二组支撑桥962的相应的支撑部之间的宽度匹配,使得加工元件在第一组支撑桥961和第二组支撑桥962上不易发生倾斜。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输送带组件以及位于输送带组件上的加工元件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图10将以与第一侧下部支撑部914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918之间的宽度相匹配的加工元件1001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如图10所示,加工元件1001位于第一侧下部支撑部914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918之间,从而加工元件的下表面与输送面205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一侧下部支撑部914包括第一侧下部限位部1025和第一侧下部工作部1027,第一侧下部限位部1025和第一侧下部工作部1027分别由第一组支撑桥961的多个支撑桥850的下部台阶部853的连接段845和工作段846形成。第二侧下部支撑部916包括第二侧下部限位部1026和第二侧下部工作部1028,第二侧下部限位部1026和第二侧下部工作部1028分别由第二组支撑桥962的多个支撑桥850的下部台阶部853的连接段845和工作段846形成。加工元件1001的宽度稍小于第一侧限位部1025和第二侧限位部1026之间的距离。当加工元件1001在输送带228上进行传输时,加工元件1001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1011和第二端1012分别抵靠在第一侧下部工作部1027和第二侧下部工作部1028上,加工元件1001大致平行于输送面205。在加工元件1001在在输送带228上的运输过程中,加工元件1001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1011和第二端1012受到第一侧限位部1025和第二侧限位部1026的限制而不能发生较大幅度的倾斜,使得加工元件1001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加工元件1001的下表面到输送面205的距离大致相等,使得加工元件1001的下表面能够受到均匀的光照。类似地,第一侧上部支撑部912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916能够支撑一定宽度范围的加工元件,并防止加工元件在运输过程中倾斜。第一侧中部支撑部913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917能够支撑一定宽度范围的加工元件,并防止加工元件在运输过程中倾斜。
在图8-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组支撑桥961和第二组支撑桥962中每一组支撑桥中的相邻的支撑桥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70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为35mm。
本申请中的输送装置的支撑桥仅与加工部件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加工部件形成光洁的下表面。本申请提供的输送装置能够输送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从而烧结炉能够加工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的支撑桥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不同尺寸的加工部件均能与输送面之间形成合理的距离,以保加工部件的下表面接收到足够的光照。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加工部件不易相对于输送装置滑动。本申请中的输送带适用于一定宽度范围的加工元件,防止加工元件在输送过程中倾斜。
尽管本文中仅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申请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在烧结炉中输送加工部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为网状结构并具有输送面,所述输送带具有沿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述输送面具有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并沿着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中心区域;以及
多个支撑桥,所述多个支撑桥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面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支撑桥,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面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支撑桥,所述第一组支撑桥和第二组支撑桥分别沿着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包括梁部和外侧腿,所述梁部包括靠近所述中心区域的内端以及远离所述中心区域的外端,所述外侧腿将所述外端与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梁部自所述内端向所述外端朝向远离所述输送面的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和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加工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的外端共同形成第一外边缘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的外端共同形成第二外边缘部,所述第一外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外边缘部之间的距离占所述输送带的宽度的9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梁部包括至少一个台阶部,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部包括工作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工作段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工作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的倾斜角度,以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工作段之间形成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的倾斜角度在80°-90°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至少一个台阶部的弯折部共同形成第一侧支撑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至少一个台阶部的弯折部共同形成第二侧支撑部,所述第一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间区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加工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台阶部、中部台阶部以及下部台阶部,从而所述上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底部与所述中部台阶部的连接段的顶部连接,所述中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底部与所述下部台阶部的连接段的顶部连接;
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上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一侧上部支撑部、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中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一侧中部支撑部,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下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一侧下部支撑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的上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二侧上部支撑部、所述第二组支撑桥的中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二侧中部支撑部,所述第一组支撑桥的下部台阶部的弯折部形成第二侧下部支撑部;
所述第一侧上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区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中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中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区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下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区域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台阶部的工作段和中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以第一倾斜角度倾斜,所述下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相对于所述输送面以第二倾斜角度倾斜,所述第二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段在垂直于所述输送面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不低于第一高度。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顶部至所述输送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一预定距离,所述上部台阶部的工作段的顶部至所述输送面的距离不大于第二预定距离。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上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上部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第一范围内的加工元件,所述第一侧中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中部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第二范围内的加工元件,所述第一侧下部支撑部和第二侧下部支撑部被配置为共同支撑宽度在第三范围内的加工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内侧腿,所述内侧腿将所述内端与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梁部跨接在所述外侧腿和内侧腿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共同形成第一侧支撑面,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每个支撑桥的梁部共同形成第二侧支撑面,所述第一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二侧支撑面能够共同支撑加工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支撑面具有第一内侧部,所述第二侧支撑面具有第二内侧部,所述第一内侧部与所述第二内侧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预定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侧部和所述第二内侧部与所述输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预定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腿与所述输送面之间成锐夹角;所述内侧腿与所述输送面之间成锐夹角。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组支撑桥中的各个支撑桥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桥中的各个支撑桥交错布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梁部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面的投影与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形成夹角。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支撑桥的外端位于所述内端的前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由金属丝一体成型制成,所述输送带由金属网制成,所述多个支撑桥中的每一个焊接在所述输送带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支撑桥和第二组支撑桥中每一组支撑桥中的相邻的支撑桥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预定距离。
CN202110295915.XA 2020-04-15 2021-03-19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3526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1044A TW202142468A (zh) 2020-04-15 2021-03-26 加工部件輸送裝置
PCT/US2021/025360 WO2021211302A1 (en) 2020-04-15 2021-04-01 Part-convey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46992 2020-04-15
CN202010294699 2020-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6008A true CN113526008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5915.XA Pending CN113526008A (zh) 2020-04-15 2021-03-19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60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6253B2 (en) Dual independent transport systems for IR conveyor furnaces and methods of firing thin work pieces
US7100306B2 (en) Wafer guides for processing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CN113526008A (zh)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JP4972618B2 (ja) 基板搬送装置
JPH0262305A (ja) 幅調節可能なチェーンコンベア
JPS63262319A (ja) パイプコンベヤにおけるベルト案内装置
CN111971415B (zh) 真空处理装置
CN116358294A (zh) 加工部件输送装置
KR910007776A (ko) 감광표면을 갖는 보드용 이송 장치
JP4321152B2 (ja) 浮上式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RU2093448C1 (ru) Опора
JP2005200215A (ja) 果物等の物品の供給装置
TW202142468A (zh) 加工部件輸送裝置
KR100572779B1 (ko) 리드 프레임 및 운반 조립체를 위한 운반장치
KR100580379B1 (ko) 판유리 이송장치
JP4635350B2 (ja) 搬送装置
JPH0796328A (ja) 管の曲がりの矯正装置
CN216917561U (zh) 板件上料装置及加工设备
JP2021195608A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H67H (en) Conveyor mechanism for thin plate
JP3829062B2 (ja) 両面熱処理用コンベア
JPH08151108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搬送装置
JPH07285630A (ja) 搬送コンベア
US3088579A (en) Conveyer
JPS60102357A (ja) 帯状平滑体の非接触保持移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