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4565A -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4565A
CN113514565A CN202010278818.5A CN202010278818A CN113514565A CN 113514565 A CN113514565 A CN 113514565A CN 202010278818 A CN202010278818 A CN 202010278818A CN 113514565 A CN113514565 A CN 113514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razine
ethylenediamine
temperature
solution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88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4565B (zh
Inventor
陈云建
杨建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PC Pharmaceut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PC Pharmaceut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PC Pharmaceut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KPC Pharmaceutical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2788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4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4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4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G01N30/6052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body
    • G01N30/6073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body in open tubular form
    • G01N30/6078Capillar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64Electrical detectors
    • G01N30/68Flame ionisation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2030/042Stand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采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对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效果好;该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适用于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质量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哌嗪是一种含氮杂七元环化合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也是化工产业和医药产业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表面活性剂、含能材料等领域。
目前,高哌嗪的合成以乙二胺为起始原料,经磺酰化、环化、脱磺酰化三步反应制备而成;然而,上述合成方法得到的高哌嗪中可能有乙二胺(合成原料残留)、哌嗪(合成原料乙二胺和1,2-二溴乙烷环化产生的杂质,其中1,2-二溴乙烷为合成原料1,3-二溴丙烷引入)残留;高哌嗪作为盐酸法舒地尔的起始物料之一,因此需要在质控中对乙二胺、哌嗪的残留进行检测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适用于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哌嗪的检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
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柱温条件为:
起始柱温50℃~7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min。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进样口温度为230℃~250℃,分流比为(1.5~2.5):1。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载气为氮气,待测样品进样量为0.8μL~1.2μL。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尾吹气流量为7mL/min~9mL/min。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45℃~255℃。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氢气流量为35mL/min~45mL/min,空气流量为300mL/min~400mL/min。
优选的,步骤a)中进行气相色谱检测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供试品溶液;所述预处理的过程具体为:
以甲醇为稀释剂溶解高哌嗪待测样品,作为供试品溶液。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标准曲线的建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所述标准溶液为乙二胺和哌嗪的混标;
a2)分别对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中乙二胺和哌嗪的浓度建立标准曲线。
优选的,步骤a1)中所述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的稀释剂为甲醇;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mg/mL~0.17mg/m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Amines,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采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对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效果好;该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适用于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1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2为对比例2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3为对比例3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4为对比例4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5为对比例5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6为对比例6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7为对比例7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8为对比例8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9为对比例9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10为对比例10得到的高哌嗪加混标溶液的色谱图;
图11为对比例11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12为对比例12得到的乙二胺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13为对比例12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14为对比例13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15为对比例14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16为对比例15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17为对比例16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18为对比例16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19为对比例17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20为对比例18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I的色谱图;
图21为对比例19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22为对比例20得到的高哌嗪加混标溶液的色谱图;
图23为对比例21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24为对比例22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25为对比例23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26为对比例23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27为对比例24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28为对比例25得到的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29为对比例25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I的色谱图;
图30为对比例25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31为对比例25得到的高哌嗪加混标溶液的色谱图;
图32为对比例26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33为对比例26得到的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34为对比例27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35为对比例27得到的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36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37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38为实施例1得到的空白溶剂的色谱图;
图39为实施例1得到的乙二胺和哌嗪混标的色谱图;
图40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
图41为实施例1得到的0.1mg/mL乙二胺哌嗪混标的色谱图;
图42为实施例1得到的0.1g/mL高哌嗪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43为实施例1得到的0.5g/mL高哌嗪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44为实施例1得到的0.25g/mL高哌嗪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
图45为实施例1得到的空白溶液的色谱图;
图46为实施例1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0.5mg/mL)的色谱图;
图47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801)的色谱图;
图48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401)的色谱图;
图49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1001)的色谱图;
图50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170202)的色谱图;
图51为实施例1得到的空白溶剂的色谱图;
图52为实施例1得到的乙二胺哌嗪混标(0.2mg/mL)的色谱图;
图53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801)的色谱图;
图54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401)的色谱图;
图55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1001)的色谱图;
图56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170202)的色谱图;
图57为实施例1得到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160201)的色谱图;
图58为实施例2得到的空白溶剂的色谱图;
图59为实施例2得到的乙二胺、哌嗪对照溶液的色谱图;
图60为实施例2得到的专属性溶液的色谱图;
图61为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方法的乙二胺线性回归图;
图62为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方法的哌嗪线性回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
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
本发明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得到检测结果(色谱图)。在本发明中,所述待测样品为高哌嗪待测样品;本发明在进行气相色谱检测之前,优选还包括:
对所述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供试品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预处理的过程优选具体为:
以甲醇为稀释剂溶解高哌嗪待测样品,作为供试品溶液。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的过程具体为:
取待测样品1.0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加稀释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本发明采用的上述浓度为最佳供试品溶液浓度,且由于乙二胺、哌嗪限度为0.1%,故乙二胺哌嗪峰混标浓度为0.1mg/mL。
本发明对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气相色谱检测仪。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Amines,具体规格为30m×250μm×0.5μm。本发明采用上述特定色谱柱较HP-5(30m×0.32mm×0.25μm)、DB-624UI(30m×0.32mm×1.8μm)对胺类物质分离性能更好,从而对乙二胺和哌嗪的分离有很大改善,更适合分析乙二胺和哌嗪。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柱温条件优选为:
起始柱温50℃~7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min;
更优选为:
起始柱温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min。本发明采用上述优选的柱温条件,能够改善目标峰,使峰型较好且基线较平。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进样口温度优选为230℃~250℃,更优选为240℃;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分流比优选为(1.5~2.5):1,更优选为2:1。针对本发明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上述进样口温度和分流比的限定对目标峰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载气为氮气;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待测样品进样量优选为0.8μL~1.2μL,更优选为1μL。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优选为1mL/min。本发明将所述柱流量精密控制在1mL/min时,可获得更好的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尾吹气流量优选为7mL/min~9mL/min,更优选为8mL/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检测器优选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本发明采用上述特定检测器对乙二胺和哌嗪的灵敏度比TCD更高;所述检测器温度优选为245℃~255℃,更优选为250℃。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氢气流量优选为35mL/min~45mL/min,更优选为40mL/min;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空气流量优选为300mL/min~400mL/min,更优选为350mL/min。
在本发明中,单一色谱条件的改变在整体色谱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具有指向性作用,但整体色谱条件发生变化时,上述相同色谱条件的改变产生的指向性作用可能发生变化甚至产生相反的指向性作用;因此,色谱条件的优化是各个相互联系的色谱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将整体色谱条件中的某个色谱条件单独拆解出来评价其指向性作用没有任何意义。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采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对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效果好;该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适用于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
得到所述检测结果后,本发明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在本发明中,所述标准曲线的建立优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所述标准溶液为乙二胺和哌嗪的混标;
a2)分别对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中乙二胺和哌嗪的浓度建立标准曲线。
本发明首先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所述标准溶液为乙二胺和哌嗪的混标。在本发明中,系列浓度的乙二胺和哌嗪的混标的配制方法优选具体为:
精密称取乙二胺、哌嗪杂质对照品各100mg置于100mL量瓶中,加稀释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备用;
再采用稀释剂进一步对得到的对照品储备液进行稀释,得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的稀释剂优选为甲醇;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mg/mL~0.17mg/mL。
之后,本发明分别对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中乙二胺和哌嗪的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在本发明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通过检测结果(色谱图)中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建立标准曲线;从而可通过待测样品的检测结果(色谱图)中对应乙二胺和哌嗪位置的峰面积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Amines,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采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对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效果好;该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适用于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所用的稀释剂为甲醇,也作为空白溶剂;所用的高哌嗪为市售获得;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所用的溶液按照以下配制过程获得:
储备液:
乙二胺(2.077mg/mL):精密称取乙二胺0.2077g置于10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哌嗪(1.0172mg/mL):精密称取哌嗪101.72mg置于10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溶液:
乙二胺(0.51925mg/mL):精密移取2.5mL乙二胺储备液(2.007mg/mL)置于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哌嗪(0.5086mg/mL):精密移取5mL哌嗪储备液(1.0172mg/mL)置于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精密移取2.5mL乙二胺储备液和5mL哌嗪储备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取0.5mg/mL乙二胺、哌嗪混标,用甲醇稀释10倍即得;
所用的气相色谱仪为Agilent 7890B型气相色谱仪。
对比例1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1min,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5mL/min;
得到哌嗪对照溶液(0.5086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对比例1的色谱条件下,哌嗪的保留时间为3.814min,保留时间处有杂峰干扰;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进行优化。
对比例2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40℃,保持1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min;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5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对比例2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的保留时间为4.943min,哌嗪的保留时间为6.518min,两目标峰完全分离,但目标峰均有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3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40℃,保持4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min;
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2:1;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5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对比例3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保留时间为4.696min,哌嗪保留时间为5.835min,两目标峰峰形不好;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4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50℃,保持5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min;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2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在对比例4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的保留时间为3.619min,哌嗪的保留时间为6.456min,且两目标峰明显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5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2:1;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在对比例5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乙二胺靠近溶剂峰,对乙二胺检测有影响;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将分流改为不分流,考察是否是分流操作的影响。
对比例6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在对比例6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和哌嗪峰仍然拖尾,且哌嗪保留时间处基线不平;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7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HP-5(30m×320μ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在对比例7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乙二胺和哌嗪都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8
采用对比例7提供的检测方法对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进行测定;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在对比例7的色谱条件下,当乙二胺、哌嗪的浓度均为0.5mg/mL时,目标峰乙二胺和哌嗪峰形拖尾不明显,也不受溶剂峰的干扰;特进行样品测定考察高哌嗪的存在是否对乙二胺和哌嗪有干扰。
对比例9
采用对比例7提供的检测方法对高哌嗪的甲醇溶液(0.15204g/mL)进行测定;
得到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参见图9所示。
由图9可知,在对比例7的色谱条件下,基线不平且目标峰保留时间处有较多杂峰干扰;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0
高哌嗪加混标:称取1.5mg高哌嗪置于进样小瓶中,加入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混匀。
采用对比例7提供的检测方法对上述高哌嗪加混标溶液进行测定;
得到高哌嗪加混标溶液的色谱图参见图10所示。
由图10可知,在对比例7的色谱条件下,当高哌嗪存在下,目标峰仍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1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DB-624UI(30m×320μm×1.8μm);柱温:起始温度40℃,保持5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5min;
进样口温度为22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5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1所示。
由图11可知,在对比例11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哌嗪未见出峰,且有较多杂峰干扰;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2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50℃,保持5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min;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2mL/min;
乙二胺定位:得到乙二胺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2所示。
由图12可知,在对比例12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的保留时间为6.236min,且峰形较好。
混标分离考察: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3所示。
由图13可知,在对比例12的色谱条件下,哌嗪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3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80℃,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4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2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4所示。
由图14可知,在对比例13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的保留时间为3.996min;哌嗪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4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80℃,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mL/min;
因哌嗪不易分离,先考察色谱条件对哌嗪的分离情况;得到哌嗪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5所示。
由图15可知,在对比例14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哌嗪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5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45℃,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哌嗪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6所示。
由图16可知,在对比例15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哌嗪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6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45℃,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5:1;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哌嗪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7所示。
由图17可知,在对比例16的色谱条件下,哌嗪的保留时间为6.732min,且峰型较好。
混标分离考察: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8所示。
由图18可知,在对比例16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保留时间为3.848min,哌嗪保留时间为6.732min,且乙二胺和哌嗪峰都拖尾,且乙二胺浓度越低,峰型越不好;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7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45℃,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2:1;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19所示。
由图19可知,在对比例17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保留时间为4.000min,哌嗪保留时间为6.771min,且乙二胺稍有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8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2:1;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0所示。
由图20可知,在对比例18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保留时间为4.295min,哌嗪保留时间为8.488min,且乙二胺和哌嗪峰都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19
样品溶液考察:溶液配制:精密称取1.5204mg高哌嗪(批号为160201)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采用对比例18提供的检测方法对上述溶液进行测定;
得到高哌嗪的甲醇溶液的色谱图参见图21所示。
由图21可知,在对比例18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乙二胺和哌嗪保留时间处有杂峰干扰且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20
样品+混标溶液考察:溶液配制:精密称取0.1504g/mL浓度的高哌嗪(批号为160201),加入乙二胺、哌嗪混标II(0.05mg/mL),混匀。
采用对比例18提供的检测方法对上述溶液进行测定;
得到高哌嗪加混标溶液的色谱图参见图22所示。
由图22可知,在对比例18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乙二胺和哌嗪保留时间处基线不平且峰拖尾;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21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50℃,保持0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6℃,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46℃;
进样口温度为150℃,分流比为5:1;
检测器(TCD)温度为300℃,尾吹为5mL/min;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参比流量为20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3所示。
由图23可知,在对比例21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保留时间为4.478min,且峰形拖尾,哌嗪保留时间为8.779min,峰形较好;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22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50℃,保持0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6℃,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46℃;
进样口温度为150℃,不分流;
检测器(TCD)温度为300℃,尾吹为5mL/min;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参比流量为20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4所示。
由图24可知,在对比例22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保留时间为4.783min,哌嗪保留时间为8.815min,且哌嗪保留时间附近有杂峰且未完全与哌嗪峰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23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50℃,保持0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6℃,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46℃;
进样口温度为150℃,分流比为5:1;
检测器(TCD)温度为240℃,尾吹为5mL/min;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参比流量为20mL/min;
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5所示。
由图25可知,在对比例23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哌嗪与邻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得到哌嗪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6所示。
由图26可知,在对比例23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哌嗪与邻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24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0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6℃,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46℃;
进样口温度为150℃,分流比为5:1;
检测器(TCD)温度为300℃,尾吹为5mL/min;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参比流量为20mL/min;
得到哌嗪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7所示。
由图27可知,在对比例24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哌嗪与邻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对比例25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0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6℃,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46℃;
进样口温度为200℃,分流比为5:1;
检测器(TCD)温度为300℃,尾吹为5mL/min;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2μL,参比流量为20mL/min;
得到取哌嗪对照溶液(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8所示。
由图28可知,在对比例25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哌嗪略有改善;因此该色谱条件可作为初步优化条件。
进一步得到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的色谱图参见图29所示。
由图29可知,在对比例25的色谱条件下,目标峰相对有所改善,故进行样品测定。
得到高哌嗪的甲醇溶液(0.1g/mL)的色谱图参见图30所示;得到高哌嗪加混标溶液(称取高哌嗪0.1g并加入1mL乙二胺、哌嗪混标I(0.5mg/mL),混匀)的色谱图参见图31所示。
由图30~31可知,在对比例25的色谱条件下,该色谱条件可作为初步优化条件。
对比例26
采用对比例25提供的检测方法对表1中的样品溶液(分别置于进样小瓶中,各精密移取1mL甲醇使之溶解,即得)和表2中的加标供试品溶液(分别置于进样小瓶中,各精密移取1mL乙二胺哌嗪混标(0.5mg/mL)使之溶解,即得)分别进行测定,进一步考察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表1样品溶液配制数据
名称 批号 称样量(g)
高哌嗪 160201 0.1001
高哌嗪 2M168181001 0.1007
高哌嗪 2M168180401 0.1047
高哌嗪 2M168180801 0.1144
表2加标供试品溶液配制数据
名称 批号 称样量(g)
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 160201 0.1025
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 2M168181001 0.1035
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 2M168180401 0.1016
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 2M168180801 0.1269
得到高哌嗪(2M168181001)及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2M168181001)在TCD检测器上的色谱图分别为图32和图33。
由图32~33可知,乙二胺和哌嗪在TCD检测器上的响应值较低;因此改用FID检测器检,继续进行色谱条件的优化。
对比例27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不分流;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高哌嗪(2M168181001)的甲醇溶液(0.1g/mL)的色谱图参见图34所示;得到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参见图35所示。
由图34~35可知,在对比例27的色谱条件下,哌嗪峰未完全分开;因此该色谱条件需要继续进行优化。
实施例1
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毛细色谱柱CP-sil 8 CB for Amines(30m×250μm×0.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2:1;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
待测样品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为1mL/min;
得到高哌嗪(2M168181001)的甲醇溶液(0.1g/mL)的色谱图参见图36所示;得到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参见图37所示。
由图36~37可知,在实施例1的色谱条件下,乙二胺和哌嗪峰形相对较好;该色谱条件可作为最终优化条件。
对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方法在进行样品测定时的灵敏度进行考察:
溶液的配制:取配制的各批号高哌嗪供试品溶液(0.1g/mL)和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另称取高哌嗪(批号为170202)0.1003g置于进样小瓶中,精密移取1mL甲醇使之溶解,混匀,即得。
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方法,将上述溶液进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得到空白溶剂、乙二胺和哌嗪混标(0.5mg/mL)及高哌嗪(2M168181001)在FID检测器上的色谱图,分别为图38,图39,图40。
结果表明,乙二胺和哌嗪在FID检测器上的响应值比TCD响应值高,且峰型相对较好,故此色谱条件确定为高哌嗪中乙二胺、哌嗪检测的最佳色谱条件。
对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方法的定量限和检测限、乙二胺哌嗪混标和高哌嗪样品浓度、不同批号高低浓度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进行评价,具体为:
(1)定量限和检测限:
预实验溶液配制:取用乙二胺储备液,哌嗪储备液,各取乙二胺储备液2.5mL,哌嗪储备液5mL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乙二胺、哌嗪混标(0.5mg/ml),将乙二胺、哌嗪混标稀释10倍,即0.05mg/mL。取乙二胺、哌嗪混标(0.05mg/mL)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考察信噪比,乙二胺S/N=138.3,哌嗪S/N=4.2,取0.5mg/mL乙二胺哌嗪混标稀释100倍,浓度为0.005mg/mL,乙二胺S/N=2.9,哌嗪S/N=12.5,故乙二胺和哌嗪的定量限与检测限需单独进样。
正式试验溶液配制:
乙二胺定量限:取乙二胺储备液(2.077mg/mL),精密移取2.5mL储备液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5mg/mL,将此浓度稀释10倍,即为0.05mg/mL,精密移取2.5mL 0.05mg/mL浓度的乙二胺对照溶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0125mg/mL,检测S/N为16.2,将此浓度(0.0125mg/mL)定为乙二胺定量限。
乙二胺检测限:取乙二胺定量限溶液(0.0125mg/mL)稀释2倍,浓度为0.00625mg/mL,检测S/N为4.0,将此浓度(0.00625mg/mL)定为乙二胺检测限。
哌嗪定量限:取哌嗪储备液(1.0172mg/mL),精密移取5mL储备液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5mg/mL,将此浓度稀释10倍,即为0.05mg/mL,再精密移取2.5mL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浓度为0.0125mg/mL,将此浓度再稀释2倍,浓度为0.00625mg/mL,检测S/N为14.4,定为哌嗪定量限。
哌嗪检测限:取哌嗪定量限溶液(0.00625mg/mL)稀释2倍,浓度为0.003125mg/mL,检测S/N为6.4,将此浓度(0.00625mg/mL)定为哌嗪检测限。
(2)乙二胺哌嗪混标和高哌嗪样品浓度:
乙二胺和哌嗪控制限度均为0.1%,乙二胺、哌嗪混标浓度为0.5mg/mL,高哌嗪样品浓度为0.5g/mL,高哌嗪样品浓度过高导致基线不平,故重新调整浓度。
①溶液的配制:
取乙二胺储备液(2.077mg/mL)0.5mL和哌嗪储备液(1.0172mg/mL)1mL置于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浓度为0.1mg/mL。
高哌嗪(160201):取高哌嗪溶液(0.1g/mL)。
高哌嗪(160201):称取高哌嗪5.00134g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浓度为0.5g/mL。
高哌嗪(160201):称取高哌嗪2.50389g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浓度为0.25g/mL。
高哌嗪(160201):将高哌嗪0.5g/mL溶液稀释10倍,即浓度为0.05g/mL。
②将0.1mg/mL乙二胺哌嗪混标、0.1g/mL高哌嗪样品、0.5g/mL高哌嗪样品和0.25g/mL高哌嗪样品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方法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参见图41~44所示。
结果表明,高哌嗪供试品溶液浓度为0.5g/mL、0.25g/mL时,哌嗪峰未完全分开,但浓度为0.1g/mL时峰形较好,故0.1g/mL高哌嗪供试品溶液为最佳浓度。
(3)不同批号高低浓度的高哌嗪供试品溶液:
①溶液的配制:
混标溶液:配制0.2mg/mL乙二胺、哌嗪混标和0.5mg/mL乙二胺、哌嗪混标。
高浓度高哌嗪溶液配制:分别置于进样小瓶中,分别精密移取1mL甲醇使之溶解,混匀,即0.5g/mL,参见表3所示。
表3高浓度高哌嗪溶液配制数据
名称 批号 称样量(g)
高哌嗪 2M168180801 0.5035
高哌嗪 2M168180401 0.5055
高哌嗪 170202 0.5035
高哌嗪 2M168181001 0.5065
低浓度高哌嗪溶液配制:分别置于进样小瓶中,分别精密移取1mL甲醇使之溶解,混匀,即0.2g/mL,参见表4所示。
表4低浓度高哌嗪溶液配制数据
名称 批号 称样量(g)
高哌嗪 2M168180801 0.2034
高哌嗪 2M168180401 0.2056
高哌嗪 170202 0.2067
高哌嗪 2M168181001 0.2037
高哌嗪 160201 0.2068
②将上述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参见图45~57所示;其中,图45~50为0.5g/mL各批号高哌嗪下,空白溶剂、乙二胺哌嗪混标(0.5mg/mL)、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801)、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401)、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1001)、高哌嗪供试品溶液(170202)的色谱图;图51~57为0.2g/ml各批号高哌嗪下,空白溶剂、乙二胺哌嗪混标(0.2mg/mL)、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801)、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0401)、高哌嗪供试品溶液(2M168181001)、高哌嗪供试品溶液(170202)、高哌嗪供试品溶液(160201)的色谱图。
结果表明,当高哌嗪样品浓度为0.5g/mL时,乙二胺哌嗪峰形不好;当高哌嗪样品浓度为0.2g/mL时,乙二胺、哌嗪峰形不好;当浓度为0.1g/mL时,乙二胺、哌嗪峰形较好,故高哌嗪样品浓度为0.1g/mL时为最佳样品浓度,且由于乙二胺哌嗪限度为0.1%,故乙二胺、哌嗪峰混标浓度为0.1mg/mL。
实施例2
(1)溶液的配制:
稀释剂:甲醇;
供试品溶液制备(0.1g/mL):取本品1.0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制备(0.1mg/mL):取乙二胺、哌嗪各100mg,精密称定,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再精密量取1mL对照品储备溶液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色谱条件:
以甲醇为溶剂,进行乙二胺、哌嗪检测,色谱条件见下表5。
表5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方法的色谱条件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31
(3)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及限度规定:(1)取空白溶剂(稀释剂)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空白溶剂在乙二胺和哌嗪保留时间处没有干扰。(2)取对照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连续6针对照品溶液中乙二胺和哌嗪峰面积的RSD不大于5%。
(4)检测步骤:
对照品溶液制备(0.1mg/mL):取乙二胺、哌嗪各100mg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储备溶液,再精密量取1mL对照储备溶液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待测样品1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0.1g/mL)。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按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杂质的量;样品测定结果见下表6所示。
表6实施例2对五批样品的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41
实验结果表明,五批样品中批号为160201的样品中哌嗪残留为0.11924%,大于限度0.1%;其余批号样品乙二胺、哌嗪残留均小于0.1%。
对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线性和范围、定量限与检测线、准确度、精密度、溶液稳定性、耐用性进行评价,具体为:
(1)专属性:
空白溶液:稀释剂(甲醇);
对照品溶液制备(0.1mg/mL):取乙二胺、哌嗪各100mg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再精密量取1mL对照品储备溶液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专属性溶液:取供试品约1.0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用稀释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专属性溶液。
分别取乙二胺、哌嗪对照溶液、空白溶剂、专属性溶液,按乙二胺、哌嗪溶剂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结果见表7,图谱见图58~60。
表7溶剂定位结果
溶剂名称 保留时间(min)
乙二胺 4.170
哌嗪 8.466
结果表明,空白溶剂在乙二胺、哌嗪杂质峰保留时间处没有干扰。因此,该方法的专属性良好。
(2)系统适用性:
空白溶剂配制:稀释剂(甲醇)。
对照品溶液(0.1mg/mL):取乙二胺、哌嗪各100mg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再精密量取1mL对照品储备溶液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上述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见表8所示。
表8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51
结果表明,空白溶剂在杂质保留时间处没有干扰;连续6针对照品溶液中乙二胺峰面积的RSD为1.10%,哌嗪峰面积的RSD为1.12%。因此,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符合要求。
(3)线性和范围:
线性储备液(1.0mg/mL):各精密称定100mg乙二胺、哌嗪,置于100mL量瓶中,用稀释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线性储备溶液;
按照表9制备线性测试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得出线性相关系数r、斜率和截距;结果见表10~11,线性回归图见图61~62。
表9线性测试溶液制备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52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61
表10乙二胺线性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62
表11哌嗪线性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63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71
结果表明,乙二胺在0.020214mg/mL~0.161712mg/m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方程为y=1759.4x-18.729,相关系数r为0.9998,截距为-18.729,小于100%限度水平峰面积的10%;哌嗪在0.02045mg/mL~0.16360mg/m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方程为y=2490.8x-4.9162,相关系数r为0.9999,截距为-4.9162,小于100%限度水平峰面积的10%。
因此,乙二胺在0.020214mg/mL~0.16171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哌嗪在0.02045mg/mL~0.1636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4)定量限与检测线:
乙二胺定量限溶液(0.01mg/mL):取乙二胺储备液精密移取1.0mL至5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乙二胺20%限度水平溶液(L1),再精密移取5.0mL至1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乙二胺定量限溶液。
乙二胺检测限溶液(0.006mg/mL):取乙二胺20%限度水平溶液(L1),精密吸取3mL至1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乙二胺检测限溶液。
哌嗪定量限溶液(0.006mg/mL):取哌嗪储备液精密移取1.0mL至5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哌嗪20%限度水平溶液(L1),再精密移取3.0mL至1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哌嗪定量限溶液。
哌嗪检测限溶液(0.003mg/mL):取上述哌嗪定量限溶液,精密移取5mL至1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哌嗪检测限溶液。
取上述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见表12~13。
表12乙二胺定量限和检测限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81
表13哌嗪定量限和检测限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82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91
结果表明,高哌嗪中乙二胺的定量限浓度为0.01mg/mL,相当于限度浓度的10%水平,信噪比均大于10,连续6针峰面积的RSD%小于10;检测限浓度为0.006mg/mL,相当于限度浓度的6%水平,信噪比均在3~10之间;哌嗪的定量限浓度为0.006mg/mL,相当于限度浓度的6%水平,信噪比均大于10,连续6针峰面积的RSD%小于10;检测限浓度为0.003mg/mL,相当于限度浓度的3%水平,信噪比均在3~10之间。因此,该方法的灵敏度符合要求。
(5)准确度:
空白样品溶液:取高哌嗪样品100mg,精密称定,置进样小瓶中,精密移取1.0mL稀释剂,摇匀;平行制备三份。
对照品储备溶液:同(3)线性和范围中的线性储备溶液
80%、100%和120%限度浓度对照品溶液:同(3)线性和范围中线性溶液限度80%、100%和120%的线性溶液。
80%限度浓度加标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高哌嗪样品100mg,置进样小瓶中,再精密移取1.0mL 80%限度浓度对照品溶液,摇匀;平行制备三份。
100%限度加标浓度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高哌嗪样品100mg,置进样小瓶中,再精密移取1.0mL 100%限度浓度对照品溶液,摇匀;平行制备三份。
120%限度浓度加标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高哌嗪样品100mg,置进样小瓶中,再精密移取1.0mL 120%限度浓度对照品溶液,摇匀;平行制备三份。
将上述溶液按要求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4~15。
表14乙二胺准确度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292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01
表15哌嗪准确度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02
结果表明,乙二胺的回收率在96.53%~104.05%范围内,9份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6%,RSD为2.30%;哌嗪的回收率在89.62%~92.16%范围内,9份
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91.39%,RSD为0.96%。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
(6)精密度:
按照(5)准确度中的方法,制备6份100%限度加标样品溶液,计算6份样品中乙二胺、哌嗪含量的回收率及RSD%,结果见表16~17。
表16乙二胺精密度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03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11
结果表明,6份加标供试品中,乙二胺的平均含量为101.32%,RSD为1.72%。因此,本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表17哌嗪精密度考察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12
结果表明,6份加标供试品中,哌嗪的平均含量为92.15%,RSD为1.20%。
因此,本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7)溶液稳定性:
乙二胺、哌嗪混合对照溶液:精密移取乙二胺、哌嗪对照品储备液1mL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高哌嗪加标供试品溶液:取高哌嗪1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再精密加入乙二胺、哌嗪对照品储备液1mL于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空白及上述溶液于不同时间进样,记录色谱图,观察峰面积变化,并与0小时的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相对偏差,结果见下表18~21。
表18乙二胺溶液(室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13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21
表19乙二胺溶液(2℃~8℃)稳定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22
表20哌嗪溶液(室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23
表21哌嗪溶液(2℃~8℃)稳定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24
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与加标供试品溶液在室温和2℃~8℃条件下放置1天,与0时检测结果比较,乙二胺峰面积的相对偏差最大值分别为-8.33%与-8.27%;哌嗪峰面积的相对偏差最大值分别为-7.23%与-8.14%。因此,对照品溶液与加标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1天内稳定。
(8)耐用性:
按照(7)溶液稳定性中的溶液,取空白溶剂、对照品溶液和加标供试品溶液,按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方法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作为初始条件的检测数据;按照表22对色谱条件进行微小变动,测定供试品中乙二胺、哌嗪的含量,考察方法的耐受程度;结果见表23~24。
表22耐用性试验
参数 初始条件 改变范围
进样口温度 240℃ ±10℃
流速 1.0mL/min ±0.2mL/min
初始柱温 60℃ ±10℃
表23乙二胺方法耐用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31
表24哌嗪方法耐用性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32
Figure BDA0002445783200000341
结果表明,各耐用性条件下,空白溶剂对乙二胺、哌嗪测定无干扰。与初始条件比较,乙二胺、哌嗪含量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10.18%和-17.75%。因此,在各耐用性条件下,空白溶剂均不干扰高哌嗪中乙二胺、哌嗪的测定;与初始条件比较,当柱流为0.8mL/min时,混合对照溶液中乙二胺含量的相对偏差为-10.18%;当柱流为1.2mL/min时,混合对照溶液中哌嗪含量的相对偏差为-10.98%,加标样品中哌嗪含量的相对偏差为-17.75%;当柱流为1mL/min时,乙二胺、哌嗪含量的相对偏差会小于10%,故本方法的柱流精密控制在1mL/min时,可获得更好的结果。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测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含量;
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色谱柱为毛细色谱柱CP-sil 8CB forAmines,柱流量为0.8mL/min~1.2m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柱温条件为:
起始柱温50℃~70℃,保持1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进样口温度为230℃~250℃,分流比为(1.5~2.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载气为氮气,待测样品进样量为0.8μL~1.2μ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尾吹气流量为7mL/min~9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45℃~2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的氢气流量为35mL/min~45mL/min,空气流量为300mL/min~400mL/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进行气相色谱检测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供试品溶液;所述预处理的过程具体为:
以甲醇为稀释剂溶解高哌嗪待测样品,作为供试品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标准曲线的建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所述标准溶液为乙二胺和哌嗪的混标;
a2)分别对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中乙二胺和哌嗪的浓度建立标准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的稀释剂为甲醇;所述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mg/mL~0.17mg/mL。
CN202010278818.5A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3514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8818.5A CN113514565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8818.5A CN113514565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565A true CN113514565A (zh) 2021-10-19
CN113514565B CN113514565B (zh) 2023-06-09

Family

ID=7806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8818.5A Active CN113514565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45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6528A (zh) * 2022-10-08 2022-12-06 常州佳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2,6-二甲基哌嗪纯度的方法
CN115993414A (zh) * 2023-01-18 2023-04-21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非金属材料胺类物质测定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2727A (zh) * 2015-04-30 2015-07-22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乙二胺胺化反应工艺物流的快速分析方法
CN106501386A (zh) * 2016-09-21 2017-03-15 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阿立哌唑中二乙醇胺含量的方法
CN109239208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四川科瑞德凯华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曲恩汀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9557205A (zh) * 2018-11-30 2019-04-02 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从盐酸法舒地尔中检测高哌嗪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2727A (zh) * 2015-04-30 2015-07-22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乙二胺胺化反应工艺物流的快速分析方法
CN106501386A (zh) * 2016-09-21 2017-03-15 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阿立哌唑中二乙醇胺含量的方法
CN109239208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四川科瑞德凯华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曲恩汀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9557205A (zh) * 2018-11-30 2019-04-02 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从盐酸法舒地尔中检测高哌嗪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文等: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乙二胺、哌嗪及三乙烯二胺含量", 《应用化工》 *
孙果宋等: "乙醇胺还原氨化制乙二胺反应液的气相色谱分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段钢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乙基乙二胺中的乙二胺含量",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王小涛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a-MDEA溶液中的哌嗪", 《化肥工业》 *
陈志华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哌嗪混合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陈赞民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氨茶碱及其制剂中乙二胺的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6528A (zh) * 2022-10-08 2022-12-06 常州佳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2,6-二甲基哌嗪纯度的方法
CN115436528B (zh) * 2022-10-08 2024-03-19 常州佳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2,6-二甲基哌嗪纯度的方法
CN115993414A (zh) * 2023-01-18 2023-04-21 中汽研汽车零部件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非金属材料胺类物质测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565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4565A (zh)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乙二胺和哌嗪的检测方法
CN115097035A (zh) Llts中间体及其有关杂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3514564B (zh) 一种高哌嗪中残留物1,2-二溴乙烷和1,3-二溴丙烷的检测方法
CN113514566A (zh) 一种高哌嗪中潜在残留溶剂苯的检测方法
CN111812234A (zh) 泮托拉唑钠倍半水合物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CN114264752A (zh) 溴乙酸甲酯的检测方法
CN108445106A (zh) 一种药物中消泡剂聚丙二醇残留的检测方法
CN114324699A (zh) 气相色谱法分析4-(异丙氨基)丁醇的方法
CN108195958B (zh) 一种塑料制品中n,n-二缩水甘油基-4-缩水甘油氧代苯胺的检测方法
CN113514567A (zh) 一种高哌嗪中潜在残留溶剂甲苯的检测方法
CN115436525B (zh) Llts-m3及其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6500172B (zh) 一种酸性底物中胺类溶剂的检测方法
CN115184529B (zh) 一种n-甲基苄胺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11595954B (zh) 吲达帕胺原料药中dcc和dcu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15480015A (zh) 表雄酮-17-腙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5856120A (zh) 拉洛他赛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2730689B (zh) 2-氨基-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CN116183759A (zh) 盐酸培唑帕尼中间体pzp-m1的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09580822B (zh) 左旋-反式-1,2-环己二胺中杂质顺式-1,2-环己二胺的检测方法
CN111060629B (zh) 一种利非司特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10632199B (zh) 一种同时测定2,4-二氟苯胺中共存杂质含量的方法
CN115728419A (zh) 同时测定盐酸布比卡因多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
CN115901998A (zh) 17-(3-吡啶基)雄甾-5,16-二烯-3β-醇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6124912A (zh) 17-碘-雄甾-5,16-二烯-3β-醇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5629146A (zh) 吗替麦考酚酯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