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6858A - 熔断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熔断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6858A
CN113496858A CN202110372474.9A CN202110372474A CN113496858A CN 113496858 A CN113496858 A CN 113496858A CN 202110372474 A CN202110372474 A CN 202110372474A CN 113496858 A CN113496858 A CN 113496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ver
fusing
fuse uni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24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6858B (zh
Inventor
塩浜贵宏
青木达也
秋山尚也
大石幸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96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6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6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6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65Casings
    • H01H85/175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shape or form
    • H01H85/1755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shape or form composit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65Casings
    • H01H85/175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2009/0292Transparent window or opening, e.g. for allowing visual inspection of contact position or contact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055Fusible members
    • H01H2085/0555Input terminal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output terminals, e.g. multi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055Fusible members
    • H01H85/08Fus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fusible member
    • H01H85/11Fus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fusible member with applied local area of a metal which, on melting, forms a eutectic with the main material of the fusible member, i.e. M-effect devi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熔断器单元包括:导体,其具有熔断部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壳体,导体嵌入该壳体中,使得熔断部露出;以及透明的盖,其装接到壳体并且覆盖熔断部。盖包括倾斜部和平面部,倾斜部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倾斜部延伸为使得当盖装接到壳体时倾斜部与导体之间的距离朝向第一方向增大,平面部与倾斜部的第二端连续。壳体设置为,当盖被装接到壳体时,与包括熔断部和倾斜部的第一端的假想平面相比更靠设置有导体的一侧。

Description

熔断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断器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熔断器单元中,包括熔断部的熔断器元件被容纳在树脂壳体中,该熔断部在预定电流值下熔断。壳体在与熔断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部,使得能够从熔断器单元的外部视觉地识别熔断部,并且开口部由透明树脂制成的盖覆盖(例如,参见专利文献JP2015-026498A)。
当使用诸如车辆的熔断器盒这样的用于容纳熔断器单元的外壳本体时,通常将熔断器单元插入到设置在壳体中的装接孔内,并且将熔断器元件连接到目标电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熔断器单元中,由于开口部设置在熔断器单元的侧表面上,所以当熔断器单元插入到如上所述的装接孔中时,难以从开口部视觉地识别熔断部。因此,在每次检查熔断部的状态时,必须从装接孔取出熔断器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可维护性方面优异的熔断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熔断器单元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具有熔断部,并且在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定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壳体,所述导体嵌入在所述壳体中,使得所述熔断部从所述壳体露出;以及盖,所述盖是透明的,并且被构造为装接到所述壳体并且覆盖所述熔断部。所述盖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所述倾斜部延伸为使得当所述盖装接到所述壳体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导体之间的距离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增大;以及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倾斜部的第二端连续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壳体设置为,当所述盖被装接到所述壳体时,与包括所述熔断部和所述倾斜部的第一端的假想平面相比更靠所述导体所设置的一侧。
根据以下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在盖从壳体移开的状态下的图1中示出的熔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
图4是在图1中所示的熔断器单元被插入到设置在熔断器盒的壳体主体中的装接孔内的状态下的与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熔断器单元1具有如下功能:将电池(未示出)与外部负载(未示出)电连接,并且当大小比额定电流大的电流流经时断开电池与各个外部负载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电池被连接到连接部41(参见图1),外部负载被连接到各个连接部42(参见图1)。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左”、“右”、“上”和“下”如图1至图4中所示地定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彼此垂直。上侧也能够被描述为第一侧,而下侧能够被描述为第二侧。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定向的方向是第一方向,即,向下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是第二方向,即,向上方向。因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沿着上-下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熔断器单元1包括熔断器元件10、壳体20和装接到壳体20的盖30。如从图3能够理解的,壳体20和盖30分别具有关于一平面(对称平面)平面对称的形状,所述平面经过壳体20和盖3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垂直于前-后方向。在下文中,将依次描述包括在熔断器单元1中的每个部件。
首先,将描述壳体20。壳体20是树脂成型体,其利用树脂材料而与熔断器元件10一体成形(成型),以覆盖(嵌入)熔断器元件10的大部分。如从图2和图3能够理解的,壳体20具有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壳体具有下部21、上部22、中央部23、多个开口部24和一对接合部25。在壳体2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部21的厚度(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壳体2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22的厚度(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换句话说,壳体20具有当沿着左-右方向观看时上部22比下部21窄的锥形形状。具有这样的锥形形状的壳体20有助于减轻壳体20(树脂成型体)的重量。
在前-后方向上向内凹进并且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一对凹进部22a形成于上部22的前面和后面。这里,“向内”是指朝向壳体20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一对凹进部22a用于当操作者抓握壳体20的上部22并将熔断器单元1插入到配合侧部件(例如,熔断器盒)的壳体主体60的装接孔61(参见图4)内时有助于操作者对壳体20的上部22抓握。
多个(在该示例中,三个)开口部24形成在中央部23中,中央部23在壳体2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定位在下部21与上部22之间。各个开口部24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各个开口部24是在前-后方向上穿通壳体20的矩形孔。一对接合部25在中央部23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上形成于中央部23的左端部。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盖30的将在后面描述的一对接合片35与一对接合部25接合(参见图1)。
接下来,将描述熔断器元件10。如图2所示,熔断器元件10包括汇流条40(扁平板状金属部件),汇流条40包括熔断部43和多个(在该示例中,三个)低熔点体50,每个低熔点体50分别设置在多个(在该示例中,三个)熔断部43上。
汇流条40具有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并且在该示例中,汇流条40的板厚在汇流条40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汇流条40的大部分嵌入到壳体20中,从而包括壳体20的对称平面并且沿着对称平面延伸(参见图3)。
如图2所示,汇流条40包括作为露出于壳体20外部的部分的连接部41、多个(在该示例中,三个)连接部42和多个(在该示例中,三个)熔断部43。
连接部41从壳体20的左端面向左突出。与设置在车辆的电池的上表面上的电池柱连接的电池端子(未示出)将连接到连接部41。
多个连接部42从壳体20的下端面向下突出,并且与多个开口部24相对应地沿着左-右方向布置。从相应的外部负载延伸的电线的端部处设置的端子(未示出)将连接到各个连接部42。
多个熔断部43中的每个熔断部43被定位在对应的开口部24内部。每个熔断部43经由相应的开口部24的朝向壳体20的前侧和后侧开口的开口部分而向壳体20的前侧和后侧两侧露出。每个熔断部43能够从前侧和后侧两侧被视觉地识别。低熔点体50放置在熔断部43的前面和后面中的一者上(在该示例中,低熔点体50设置在前面上)。形成低熔点体50的材料(例如,包含锡(Sn)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的熔点低于形成汇流条40(熔断部43)的材料(例如,包含铜(Cu)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的熔点。
在汇流条40中,连接部41经由对应的熔断部43连接到多个连接部42。换句话说,电池和各种外部负载经由对应的熔断部43彼此电连接。
汇流条40被设计成使得当具有大于额定电流的大小的电流流过时,熔断部43通过利用焦耳热而熔断。当熔断部43熔断时,连接到熔断的熔断部43的连接部42与连接部41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
如下描述各个熔断部43如何熔断。当具有大于额定电流的大小的电流流过熔断部43时,由于在该时间在熔断部43中产生的热(焦耳热),熔断部43的温度达到低熔点体50的熔点,使得低熔点体50早于熔断部43熔化。当熔化的(液相)低熔点体50与熔断部43进行接触时,即使熔断部43本身尚未达到熔点,形成熔断部43的金属材料也扩散到低熔点体50中。由于该扩散,熔断部43被逐渐腐蚀,并且熔断部43被切断(熔断)。因此,当熔断部43的放置有低熔点体50的部分处的温度达到低熔点体50的熔点时(即使熔断部43的温度未达到熔断部43的熔点),熔断部43熔断。因此,熔断器元件10能够在更实用的温度(低熔点体50的熔点)下熔化。
接下来,将描述盖30。盖30是由透明树脂材料制成的成型体。盖30被构造为覆盖和保护熔断部43,使得在盖30装接到壳体20的中央部23的状态下,能够从熔断器单元1的外部视觉地识别熔断器元件10的熔断部43(参见图1和图3)。
如图2所示,盖30包括一对侧壁部31和连接部32。一对侧壁部3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各个侧壁部3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连接部32将一对侧壁部31的右端部彼此连接。盖30具有当从上-下方向观看时向左开口的大致U形的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各个侧壁部31包括平面部33和倾斜部34。因此,存在一对平面部33和一对倾斜部34。平面部33具有矩形平板形状并且平行于上-下方向延伸。倾斜部34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面部33的上缘部是连续的。倾斜部34延伸为使得倾斜部34朝向上侧相对于上下方向而向对侧的侧壁部31倾斜。更具体地,倾斜部34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P2和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换句话说,第一端P2是倾斜部34的上端,并且第二端是倾斜部34的下端。第二端连接到平面部33或与平面部33连续。倾斜部34朝向第二方向向内倾斜。倾斜部34延伸为使得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倾斜部34与汇流条40之间的距离朝向第一方向增大。换句话说,一对倾斜部34的第一端P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倾斜部34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而且,一对倾斜部34的第一端P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平面部33之间的距离。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第一端P2比第二端更靠近壳体2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倾斜部34可以具有平板形状或曲板形状,只要倾斜部34如上所述地相对于上-下方向朝着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倾斜即可。
在每个侧壁部31中,在平面部33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缘部构成在侧壁部31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缘部,并且在倾斜部34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缘部构成在侧壁部31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缘部。当从左-右方向观看时,由一对侧壁部31界定的空间对应于壳体20的中央部23的外部形状。
一对接合片35形成在一对侧壁部31(更具体地,一对平面部33)的左端部。上面已经描述了形成熔断器单元1的部件。
盖30装接到壳体20的中央部23。为了将盖30装接到壳体20的中央部23,如图2所示,盖30首先设置在中央部23的右侧,并且盖30相对于中央部23向左滑动,使得一对侧壁部31在前侧和后侧两侧上覆盖形成在中央部23中的多个开口部24。继续该滑动,直到盖30的一对接合片35与中央部23的一对接合部25接合。
当一对接合片35与一对接合部25接合时,完成盖30向壳体20的中央部23的装接(参见图1)。在盖30装接到壳体20的状态下,壳体20的多个开口部24由一对侧壁部31从前侧和后侧两侧覆盖。因此,多个熔断部43被盖30在与熔断部43间隔开的位置处覆盖和保护,以从熔断器单元1的外部被视觉地识别。一对接合片35与一对接合部25之间的接合防止了盖30相对于壳体20向右移动(即,盖30的脱离)。
在盖30装接到壳体20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盖30的一对侧壁部31(平面部33和倾斜部34)定位为在前-后方向上夹置汇流条40,并且一对倾斜部34定位在汇流条40的熔断部43上方。盖30的一对平面部3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与壳体20的下部2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彼此相等,并且比盖30的一对倾斜部34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和壳体20的上部2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如图3所示,假想平面H1被定义为包括低熔点体50被放置在熔断部43中的多个位置(在该示例中,在左-右方向上的三个位置)P1和在倾斜部34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缘部P2(即,倾斜部34的第一端P2)的平面。这里,在该示例中,倾斜部34的上缘部P2是在倾斜部34的上缘附近的与壳体20的上部22的下角部的下侧(下端)相邻的部分,并且是界定熔断部43的视觉可识别范围R(参见图4)的上端的部分。换句话说,上缘部P2包括上缘部P2的周边。当以此方式限定假想平面H1时,壳体20的整个上部22定位在相对于假想平面H1的前-后方向的内侧上(即,汇流条40侧,参见图3中的箭头)。壳体20朝向与壳体2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远离的方向延伸为不超过假想平面H1。换句话说,壳体20设置为,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与包括熔断部43和倾斜部34的上缘部P2的假想平面H1相比更靠汇流条40所设置的一侧。
如图4所示,在完成盖30向壳体20的装接的状态下的熔断器单元1被插入到配合侧部件(例如,熔断器盒)的外壳本体60的装接孔61中。操作者在握持壳体20的上部22的同时执行插入操作。装接孔61是具有与壳体20的下部2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大致长方体的凹槽,其向下凹进并向上开口。
用于插入熔断器单元1的多个连接部42的多个(在此示例中,三个)插入孔(通孔)62形成于装接孔61的底部表面中,从而沿左-右方向布置,且装接孔61经由多个插入孔62在上-下方向上与多个(在此示例中,三个)端子容纳孔63连通。
如图4所示,在熔断器单元1完全插入到装接孔61中的状态下,壳体20的下部21的下端表面与装接孔61的底部表面接触,并且多个连接部42分别插入穿过多个通孔62并且定位在多个端子容纳孔63内。设置于从相应的外部负载延伸的电线的端部处的端子(阴端子,未示出)容纳在各个端子容纳孔63中。因此,每个连接部42电连接到相应的外部负载。
在熔断器单元1完全插入到装接孔61中的状态下,盖30的一对平面部33设置成靠近并面对装接孔61的内壁面。另一方面,从一对平面部33朝着第二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向内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倾斜部34未被装接孔61的内壁面覆盖。也就是说,熔断部43能够通过盖30的一对倾斜部34而从装接孔61的开口的上方被视觉地识别。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示例中,当假想平面H2被定义为包括多个位置P1和装接孔61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开口边缘P3的平面时,熔断部43能够通过盖30的一对倾斜部34从由假想平面H1和假想平面H2界定的范围(可见范围R)内的角度视觉地识别。换句话说,熔断部43能够借助于由假想平面H1和假想平面H2界定的间隙而被看到。开口边缘P3是界定装接孔61的边缘。此时,由于壳体20的整个上部22定位为比假想平面H1更靠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即,汇流条40侧,或壳体2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所设置的一侧),所以壳体20的上部22不妨碍熔断部43的视觉识别。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覆盖汇流条40的熔断部43的透明盖30包括朝向下侧或第一方向远离汇流条40延伸的倾斜部34以及与倾斜部34连续的平面部33。当熔断器单元1插入到诸如熔断器盒的外壳本体60的装接孔61中时,如在现有技术的熔断器单元中那样,盖30的平面部33设置为靠近并面对装接孔61的内壁面,但是从平面部33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部34未被装接孔61的内壁面覆盖,使得熔断部43能够通过倾斜部34(例如,从装接孔61的开口部上方)被视觉地识别。此外,由于壳体20比假想平面H1更靠近汇流条40侧,该假想平面H1包括倾斜部34与壳体20彼此接触的接触点(即,倾斜部34的上缘部P2)和熔断部43(放置低熔点体50的多个部分P1),所以壳体20不妨碍熔断部43的视觉识别。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熔断器单元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在可维护性方面是优秀的。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汇流条40被盖30的倾斜部34夹置。因此,熔断部43的状态能够从对应于倾斜部34的两个方向(具体地,从熔断器单元1的前侧和后侧)视觉地确认。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在可维护性方面更优秀。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盖30的倾斜部34设置为比熔断部43更靠近倾斜部34与壳体20之间的接触点(即,倾斜部34的上缘部P2)。因此,与不存在倾斜部34的情况(即,平面部33从对应于上缘部P2的位置笔直向下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熔断部43与平面部33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降低由熔断部43产生的热量对盖30(特别是平面部33)的影响,该熔断部43产生的热量在通电期间变得特别高。此外,当熔断器单元1装接到外壳本体60的装接孔61时,盖30的倾斜部34自然地设置在熔断部43与操作者的视点之间。因此,可进一步改善熔断器单元1的可维护性。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为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20的容纳熔断部43的多个开口部24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并且盖30装接到壳体20,使得盖30的一对侧壁部31从前侧和后侧两侧覆盖多个开口部24。相比之下,壳体20的容纳熔断部43的多个开口部24可以仅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上开口,盖30包括单个侧壁部31,并且盖30可以装接到壳体20,使得盖30的单个侧壁部31覆盖多个开口部24的一侧上的开口。
根据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熔断器单元(1)包括:导体(例如,汇流条40),该导体具有熔断部(43)并且在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定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壳体(20),导体(40)嵌入该在壳体(20)中,使得熔断部(43)从壳体(20)露出;以及盖(30),该盖(30)是透明的,并且被构造为装接到壳体(20)并且覆盖熔断部(43)。盖(30)包括:倾斜部(34),倾斜部(34)具有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例如,上缘部P2)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并且倾斜部(34)延伸为使得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倾斜部(34)与导体(40)之间的距离朝向第一方向增大;和平面部(33),其与倾斜部(34)的第二端连续,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壳体(20)设置为,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与包括熔断部(43)和倾斜部(34)的第一端(P2)的假想平面(H1)相比更靠导体(40)设置的一侧。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熔断器单元,覆盖导体的熔断部的透明盖包括朝向下侧远离导体延伸的倾斜部和与倾斜部连续的平面部。当熔断器单元被插入到诸如熔断器盒的外壳本体的装接孔中时,如现有技术的熔断器单元那样,盖的平面部被布置成靠近并面对装接孔的内壁面,但是从平面部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部不处于被装接孔的内壁面覆盖的状态,使得熔断部能够通过倾斜部(例如,从装接孔的开口部上方)被视觉地识别。此外,由于与包括熔断部以及倾斜部与壳体彼此接触的接触点(即,倾斜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的假想平面相比,壳体更靠近导体侧,所以壳体不妨碍熔断部的视觉识别。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熔断器单元相比,根据本构造的熔断器单元在可维护性方面是优秀的。
倾斜部(34)可以是彼此面对的一对倾斜部(34)。当盖(30)装接到壳体(20)时,导体(40)可以定位在一对倾斜部(34)之间。
利用这种构造,导体被盖的倾斜部夹置。因此,能够从对应于倾斜部的两个方向(例如,从熔断器单元的前侧和后侧)视觉地确认熔断部的状态。因此,根据本构造的熔断器单元在可维护性方面更优秀。
倾斜部(34)可以定位在比熔断部(43)更靠第二方向的位置。
利用这种构造,盖的倾斜部设置为比熔断部更靠近倾斜部与壳体之间的接触点(即,倾斜部的一侧上的端部)。因此,与不存在倾斜部的情况相比(即,平面部从接触点向下或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情况),能够增加熔断部与平面部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小在熔断部处产生的热量对盖(具体地,平面部)的影响,熔断部处产生的热量在通电期间温度变得特别高。此外,当熔断器单元装接到外壳本体的装接孔时,盖的倾斜部自然地设置在熔断部与操作者的视点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熔断器单元的可维护性。

Claims (3)

1.一种熔断器单元,包括:
导体,该导体具有熔断部,并且在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定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
壳体,所述导体嵌入在该壳体内,使得所述熔断部从所述壳体露出;以及
盖,该盖是透明的,并且被构造为装接到所述壳体并覆盖所述熔断部,
其中,所述盖包括:
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并且所述倾斜部延伸为使得当所述盖装接到所述壳体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导体之间的距离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增大;以及
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二端连续,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设置为,当所述盖被装接到所述壳体时,与包括所述熔断部和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假想平面相比更靠所述导体所设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单元,
其中,所述倾斜部是彼此面对的一对倾斜部,并且
其中,当所述盖装接到所述壳体时,所述导体定位在所述一对倾斜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断器单元,
其中,所述倾斜部定位在与所述熔断部相比更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CN202110372474.9A 2020-04-07 2021-04-07 熔断器单元 Active CN113496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9248A JP7041185B2 (ja) 2020-04-07 2020-04-07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JP2020-069248 2020-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6858A true CN113496858A (zh) 2021-10-12
CN113496858B CN113496858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170A (zh) * 2011-04-22 2014-01-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熔断器
CN109273321A (zh) * 2017-07-18 2019-01-25 Hkr苏弗汽车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熔断器元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170A (zh) * 2011-04-22 2014-01-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熔断器
CN109273321A (zh) * 2017-07-18 2019-01-25 Hkr苏弗汽车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熔断器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41185B2 (ja) 2022-03-23
DE102021107581A1 (de) 2021-10-07
JP2021166160A (ja) 2021-10-14
FR3109015A1 (fr) 2021-10-08
FR3109015B1 (fr)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2892B2 (en) Fusible link unit accommodated in in-vehic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6209558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KR101370196B1 (ko) 가용성 링크 유닛
CN103493170B (zh) 熔断器
JP6510482B2 (ja) 導体ユニットの固定構造
JP2005295638A (ja) 電気接続箱
JP5030226B2 (ja) 電気接続箱
US20090298309A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JP5108402B2 (ja) 電気接続箱
US10453640B2 (en) Fuse unit
CN113496858B (zh) 熔断器单元
JP6575767B2 (ja) 暗電流回路用ヒューズの断続構造
CN113496858A (zh) 熔断器单元
JP2020187896A (ja) コネクタ
US7121848B2 (en) Battery connector
US9728365B2 (en) Fuse, fuse box, and fuse device
JP5024946B2 (ja) 電気接続箱
KR100955400B1 (ko) 열동형 과부하 계전기
JP2002171643A (ja) ヒューズおよび該ヒューズとバスバーとの接続構造
JP7498056B2 (ja)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US11380507B2 (en) Substrate surface-mounted fuse
EP3021345B1 (en) Fuse
KR102644817B1 (ko) 퓨즈, 및 상기 퓨즈의 제조 방법
WO2023120198A1 (ja)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JP6761609B2 (ja) ヒューズの断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