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148B - 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148B
CN113472148B CN202110321240.1A CN202110321240A CN113472148B CN 113472148 B CN113472148 B CN 113472148B CN 202110321240 A CN202110321240 A CN 202110321240A CN 113472148 B CN113472148 B CN 113472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motor
inverter
hol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12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2148A (zh
Inventor
木村悠一
白石刚士
青野真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马达单元的一个形态包括马达、逆变器、油、母线单元和收容它们的外壳。外壳具有将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分隔壁部。在分隔壁部设置有通孔。母线单元具有:穿过通孔并将马达与逆变器电连接的母线;保持母线的母线保持件;将母线与母线保持件之间密封的密封材料;以及覆盖密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的盖构件。在母线保持件处设置有凹部和保持孔,所述保持孔供母线穿过并在凹部的底面开口。在盖构件处设置有插通孔。母线具有从凹部的底面延伸出并且插入插通孔的端子连接部。密封材料填充于凹部,并且一部分填充于端子连接部与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

Description

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正在开发一种包括马达和连接至马达的逆变器的马达单元。在这样的马达单元(逆变器一体化驱动装置)中,将马达与逆变器电连接的母线穿过设置于逆变器壳体与马达壳体(旋转电机壳体)间的边界部的插通孔(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70172号公报
本发明人们想到了在马达壳体内贮存用于冷却马达的结构。然而,由于担忧油与逆变器接触时对逆变器的动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母线周围设置密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单元,在跨及外壳内的多个空间设置的母线周围将这些空间彼此密封。
本发明的马达单元的一个形态包括:马达;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对供给至所述马达的电流进行控制;油,所述油对所述马达进行冷却;母线单元;以及外壳,所述外壳收容所述马达、所述逆变器、所述油和所述母线单元。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将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所述分隔壁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母线单元具有:母线,所述母线穿过所述通孔并将所述马达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母线保持件,所述母线保持件保持所述母线;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将所述母线与所述母线保持件之间密封;以及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覆盖所述密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母线保持件处设置有凹部和保持孔,所述保持孔供所述母线穿过并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开口。在所述盖构件处设置有插通孔。所述母线具有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面延伸出,并且插入所述插通孔。所述密封材料填充于所述凹部,并且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可提供一种马达单元,在跨及外壳内的多个空间设置的母线周围将这些空间彼此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略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母线单元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母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盖构件和第二螺母的分解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母线单元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单元;
2 马达;
6 外壳;
7 密封材料;
8 逆变器;
60A 马达收容空间(第一空间);
60B 逆变器收容空间(第二空间);
68a 分隔壁部;
68h 通孔;
70 第一母线单元(母线单元);
70a 固定螺钉;
70A 垫圈(密封构件);
71 盖构件;
71h 插通孔;
71s 定位销;
73 凸部;
73a 前端面;
73p 第一锥形面;
73q 第二锥形面;
75 第一母线(母线);
76 第一母线保持件(母线保持件);
76aa 端面;
76ab 外周面;
76c 保持孔;
76h 凹部;
76s 定位孔;
O 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而是能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改变。
在以下说明中,以马达单元1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为基准来规定重力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表示出Y轴。Y轴方向是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平行的方向。此外,Y轴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将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侧是马达轴线J的轴向一侧,-Y侧是马达轴线J的轴向另一侧。另外,将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以下,对本发明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装设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和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并用作其动力源。
图1是马达单元1的概略示意图。
如图1所示,马达单元1包括马达2、第一母线单元(母线单元)70、第二母线单元77、外壳6、逆变器8和油O。另外,马达单元1也可以具有将马达2的旋转减速并输出至外部的减速装置(省略图示)。
<马达>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是三相马达。马达2收容在外壳6的内部。马达2包括:转子20,所述转子20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为中心旋转;定子30,所述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以及轴承26、27,所述轴承26、27将转子20支承为能旋转。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是内转子型的马达。
转子20通过从逆变器8向定子30供给交流电流而旋转。转子20具有转轴21、转子芯部24和转子磁体(省略图示)。
转轴21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沿着轴向延伸。转轴21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旋转。转轴21被轴承26、27支承为能旋转。轴承26、27夹着转子芯部24分别位于转轴21的轴向两侧。轴承26、27保持于外壳6。
转子芯部24是将硅钢板层叠而构成的。转子芯部24是沿着轴向延伸的圆柱体。在转子芯部24固定有省略图示的多个转子磁体。多个转子磁体以使磁极交替的方式沿着周向排列。
定子30具有:定子芯部32;卷绕于定子芯部32的线圈31;以及夹设在定子芯部32与线圈31之间的绝缘件(省略图示)。定子30保持于外壳6。
定子芯部32呈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芯部32从环状的轭部的内周面至径向内侧具有多个磁极齿(省略图示)。在磁极齿之间缠绕有线圈线。缠绕于磁极齿的线圈线构成线圈31。即,线圈31隔着绝缘件卷绕于定子芯部32。
从线圈31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延伸出与U相、V相及W相对应的三根连接线圈线31c。连接线圈线31c具有:捻合而成的线圈线;与其前端压接的压接端子31a;以及覆盖线圈线外周的绝缘套管。连接线圈线31c在压接端子31a处与第一母线单元70连接。
<外壳>
外壳6收容马达2、逆变器8、油O、第一母线单元70和第二母线单元77。在外壳6的内部设置有:收容马达2和油O的马达收容空间(第一空间)60A;以及收容逆变器8的逆变器收容空间(第二空间)60B。逆变器收容空间60B位于马达收容空间60A的径向外侧。
油O积存于马达收容空间60A的下部区域。油O通过省略图示的油冷却器冷却。此外,油O通过省略图示的泵而在设置于外壳6的油路中循环,并被从上侧供给至马达2。由此,油O对马达2进行冷却。
另外,尽管省略了详细图示,但在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齿轮收容空间60C。齿轮收容空间60C位于马达收容空间60A的轴向一侧(+Y侧)。在齿轮收容空间60C中配置有多个齿轮(省略图示)。各齿轮与转轴21连接,并构成减速机构,以从输出转轴(省略图示)输出马达2的动力。另外,齿轮收容空间60C也可以是与马达收容空间60A连在一起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油O还流入齿轮收容空间60C内,以作为对齿轮收容空间60C内的各齿轮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发挥功能。
外壳6具有外壳主体65、封堵构件61和逆变器罩63。外壳主体65、封堵构件61和逆变器罩63例如为铝压铸制成。
外壳主体65具有:筒状部66,所述筒状部66沿着马达轴线J延伸;底部67,所述底部67位于筒状部66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以及箱状部68,所述箱状部68配置于筒状部66的径向外侧。
筒状部66朝轴向另一侧(-Y侧)开口。筒状部66的开口通过封堵构件61堵塞。封堵构件61在轴向上与底部67相向。底部67和封堵构件61经由轴承26、27支承转轴21。马达收容空间60A是由筒状部66、底部67和封堵构件61围成的空间。
筒状部66在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处具有扩张部66a,所述扩张部66a的周向的一部分朝径向外侧扩展。在扩张部66a的内侧设置有扩张空间60Aa。
扩张空间60Aa是马达收容空间60A的一部分。此外,扩张空间60Aa位于逆变器收容空间60B的轴向另一侧(-Y侧)。在扩张空间60Aa中配置有第一母线单元70的一部分。
作为箱状部68的一部分的分隔壁部68a位于扩张空间60Aa与逆变器收容空间60B之间。即,外壳6具有将内部空间划分为马达收容空间60A和逆变器收容空间60B的分隔壁部68a。分隔壁部68a沿着与马达轴线J正交的平面延伸。分隔壁部68a划分出扩张空间60Aa和逆变器收容空间60B。
在分隔壁部68a设置有通孔68h。通孔68h使扩张空间60Aa(即马达收容空间60A)与逆变器收容空间60B连通。通孔68h供第一母线单元70插入。
箱状部68朝上侧开口。箱状部68的开口通过逆变器罩63堵塞。逆变器收容空间60B是由箱状部68和逆变器罩63围成的空间。
逆变器罩63具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顶板部63a。顶板部63a从上侧覆盖逆变器收容空间60B。在顶板部63a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窗部63w。窗部63w通过盖63c堵塞。盖63c能相对于顶板部63a装拆。如后所述,在窗部63w的正下方配置有逆变器母线8d与第二母线78的连接部8j。
<逆变器>
逆变器8固定于逆变器罩63的顶板部63a的背面。逆变器8经由第一母线单元70及第二母线单元77与马达2电连接。逆变器8对供给至马达2的电流进行控制。
逆变器8具有:逆变器主体8a;以及从逆变器主体8a延伸出的三个逆变器母线8d。即,马达单元1具有逆变器母线8d。逆变器主体8a例如具有功率基板、电容器和开关元件等,将从省略图示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逆变器母线8d在逆变器收容空间60B内与第二母线单元77的第二母线78连接。
<第一母线单元>
第一母线单元70插入通孔68h并固定于分隔壁部68a,所述通孔68h设置于外壳主体65的分隔壁部68a。第一母线单元70具有穿过通孔68h的三个第一母线75。三个第一母线75与分别从线圈31延伸出的连接线圈线31c连接。此外,三个第一母线75分别经由第二母线78与逆变器8连接。即,第一母线75将马达2与逆变器8电连接。
图2是第一母线单元70的分解图。图3是第一母线单元70的剖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母线单元70具有:三个第一母线(母线)75;第一母线保持件(母线保持件)76;盖构件71;三个第一螺母74A;三个第二螺母74B;将第一母线75与第一母线保持件76之间密封的密封材料7;以及垫圈(密封构件)70A。
第一母线保持件76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第一母线保持件76具有:柱状部76a,所述柱状部76a沿着轴向延伸并包围第一母线75;以及凸缘部76b,所述凸缘部76b位于柱状部76a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
柱状部76a呈沿着轴向延伸的四棱柱形。柱状部76a埋入有三个第一母线75的沿着轴向延伸的部分。柱状部76a配置在分隔壁部68a的通孔68h内。
柱状部76a具有:朝向轴向一侧(+Y侧)的端面76aa;以及朝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周面76ab。外周面76ab与通孔68h的内侧面相向。在端面76aa上设置有:朝轴向一侧开口的三个凹部76h;以及朝轴向一侧开口的两个定位孔76s。从端面76aa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凹部76h呈矩形,定位孔76s呈圆形。
如图3所示,在柱状部76a设置有分别在不同的凹部76h的底面上开口的三个保持孔76c。即,在第一母线保持件76处设置有三个凹部76h和三个保持孔76c。保持孔76c是通过埋入第一母线75而形成的、包围第一母线75的孔。因此,一个保持孔76c供一个第一母线75穿过。
如图2所示,凸缘部76b从柱状部76a的外周面76ab沿着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突出。凸缘部76b遍及柱状部76a的外周面76ab的整周延伸。
在凸缘部76b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多个固定孔76p。固定孔76p供固定螺钉(省略图示)插入,所述固定螺钉将第一母线单元70固定于外壳主体65的分隔壁部68a。
凸缘部76b具有朝向轴向一侧(+Y侧)的相向面76bb。相向面76bb与分隔壁部68a的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面相向。在相向面76bb上设置有凹槽76g。凹槽76g在俯视观察时呈包围柱状部76a的连在一起的矩形。在凹槽76g处收容有垫圈70A。
垫圈70A被凹槽76g的底面和分隔壁部68a的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面沿轴向夹持压缩。垫圈70A将分隔壁部68a与第一母线保持件76之间密封。
第一母线75由板状的导体(导电性的板部)构成。三个第一母线75与U相、V相、W相对应地分别流动有相位各相差120°的交流电流。
如图2所示,第一母线75具有:从第一母线保持件76露出的第一端子连接部75b和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以及埋入第一母线保持件76内部的埋设部75a。第一端子连接部75b和第二端子连接部75c分别位于第一母线75的相反侧的端部。埋设部75a将第一端子连接部75b与第二端子连接部75c连接。
第一端子连接部75b与从定子30延伸出的连接线圈线31c连接。第一端子连接部75b的板厚方向与轴向一致。第一端子连接部75b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凸缘部76b的侧面露出。
在第一端子连接部75b的前端部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连接孔75ba。在第一端子连接部75b的一面侧配置有第一螺母74A。第一螺母74A俯视观察时呈四边形。第一螺母74A收容于第一螺母收容部76k,所述第一螺母收容部76k在第一母线保持件76处与第一端子连接部75b的一面相邻地配置。由此,第一螺母74A保持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第一螺母74A具有螺纹孔74c,所述螺纹孔74c从第一端子连接部75b的板厚方向观察时与连接孔75ba重叠。螺纹孔74c供固定螺钉(省略图示)插入。上述固定螺钉穿过第一端子连接部75b的连接孔75ba,将第一端子连接部75b与连接线圈线31c的压接端子31a紧固。
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与第二母线单元77的第二母线78连接。第二端子连接部75c沿着轴向延伸。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的板厚方向与轴向正交。
如图3所示,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凹部76h的底面延伸出,并从第一母线保持件76露出。此外,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突出至凹部76h的外侧。
在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的前端部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连接孔75ca。在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的背面侧配置有第二螺母74B。第二螺母74B保持于盖构件71。第二螺母74B具有螺纹孔74c,所述螺纹孔74c从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的板厚方向观察时与连接孔75ca重叠。螺纹孔74c供固定螺钉70a插入。固定螺钉70a穿过第二母线78的连接孔78da和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的连接孔75ca并插入第二螺母74B,从而将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与第二母线78紧固。
图4是盖构件71和第二螺母74B的分解图。
盖构件71具有基座部72、相向壁部71a、间隔壁部71w和三个凸部73。基座部72呈块状。基座部72具有:朝向第二螺母74B的插入方向的第一面72a;以及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第二面72b。在第一面72a上设置有供第二螺母74B插入的三个螺母收容凹部72k。第二面72b与第一螺母保持件76相向。
三个螺母收容凹部72k沿着一方向排列配置。螺母收容凹部72k俯视观察时呈四边形。螺母收容凹部72k供第二螺母74B插入。
螺母收容凹部72k具有包围第二螺母74B的外周面的内周面。上述内周面具有沿螺母收容凹部72k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挤压肋72c。当第二螺母74B插入螺母收容凹部72k时,挤压肋72c与第二螺母74B的外周面接触而发生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由此,挤压肋72c处于被第二螺母74B的外周面挤压的状态,可抑制第二螺母74B从螺母收容凹部72k脱离。
间隔壁部71w设置于基座部72的第一面72a。间隔壁部71w位于相邻的螺母收容凹部72k彼此之间。由于在盖构件71处设置有三个螺母收容凹部72k,因此盖构件71具有位于它们之间的两个间隔壁部71w。由于在螺母收容凹部72k的正上方配置有第一母线75的第二端子连接部75c,因此间隔壁部71w配置在一对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之间。间隔壁部71w沿第二端子连接部75c的板厚方向突出。
间隔壁部71w能使彼此相邻的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之间的沿面距离变长。由此,即使在将第二端子连接部75c彼此靠近配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第一母线75彼此的绝缘性能。
相向壁部71a设置于基座部72的第一面72a,并沿第一面72a的法线方向突出。相向壁部71a位于第一面72a的靠第二面72b一侧的端部,并沿着第二面72b延伸。相向壁部71a的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面作为第二面72b的一部分对第二面72b进行扩张。相向壁部71a与两个间隔壁部71w相连。相向壁部71a的板厚方向与轴向一致。
在相向壁部71a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三个插通孔71h。即,在盖构件71处设置有三个插通孔71h。在各个插通孔71h之间配置有间隔壁部71w。
凸部73设置于相向壁部71a的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第二面72b。凸部73朝轴向另一侧(-Y侧)突出。三个凸部73沿着一方向排列。凸部73具有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前端面73a。在各个凸部73的前端面73a上开设有一个插通孔71h。
如图3所示,盖构件71配置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轴向一侧(+Y侧)。盖构件71的第二面72b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端面76aa接触。此外,盖构件71的凸部73插入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凹部76h。即,凸部7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76h内。
如图2所示,在盖构件71的第二面72b上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定位销71s。定位销71s朝第一母线保持件76一侧突出。从第二面72b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定位销71s呈圆形。定位销71s插入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定位孔76s。由此,能提高盖构件71相对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定位精度。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定位销71s和定位孔76s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因此,能确定盖构件71相对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姿态。另外,定位销71s只要能插入定位孔76s并定位,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使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凹部76h的内侧面与插入所述凹部76h的盖构件71的凸部73的外周面的距离保持恒定。由此,能使填充于凹部76h的密封材料7的厚度尺寸保持恒定,从而提高密封材料7的密封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在盖构件71处设置定位销71s而在第一母线保持件76处设置定位孔76s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在盖构件71处设置定位孔而在第一母线保持件76处设置定位销。即,在第一母线保持件76和盖构件71中的一方设置朝向另一方侧延伸的定位销71s,而在另一方设置供定位销71s插入的定位孔76s即可。
如图3所示,从第一母线保持件76延伸出的第二端子连接部75c延伸至插入插通孔71h并保持于盖构件71的第二螺母74B的正上方。另外,第二端子连接部75c通过固定螺钉70a与第二母线78紧固。
密封材料7例如是绝缘性的粘接剂。密封材料7填充于第一母线保持件76的凹部76h并固化。密封材料7的至少一部分被盖构件71覆盖。密封材料7通过固化而将第一母线保持件76与盖构件71彼此固定。根据本实施方式,凹部76h内的密封材料7被盖构件71覆盖,因此,可限制密封材料7露出。由此,能抑制未固化的密封材料7在组装中途附着于其他构件。
尽管第一母线保持件76是埋入有第一母线75并嵌件成型而成的,但第一母线保持件76并没有与第一母线75的表面完全紧贴。因此,有时会在保持孔76c的内周面与第一母线75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所述间隙可作为从马达收容空间60A到逆变器收容空间60B的油O的通路。
根据本实施方式,填充于凹部76h的密封材料7在未固化的状态下侵入保持孔76c与第一母线75之间并固化。由此,密封材料7将保持孔76c与第一母线75之间的间隙填埋密封,能抑制油O从马达收容空间60A移动至逆变器收容空间60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盖构件71的凸部73插入凹部76h内,从而使填充至凹部76h的未固化的密封材料7的一部分侵入插通孔71h的内部并固化。即,密封材料7的一部分填充在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与盖构件71的插通孔71h的内周面之间。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插通孔71h中插入有第二端子连接部75c,因此密封材料7将第二端子连接部75c与插通孔71h的内周面之间堵塞。由此,密封材料7将盖构件71与第一母线75之间密封,从而更可靠地抑制油O从马达收容空间60A移动至逆变器收容空间60B。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其是表示凸部73的前端面73a附近的图。
在插通孔71h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面73p,所述第一锥形面73p与凸部73的前端面73a相连。通过设置第一锥形面73p,插通孔71h的从轴向观察时的截面积随着沿轴向远离前端面73a而变大。
如上所述,通过将凸部73插入至填充有未固化的密封材料7的凹部76h,从而使密封材料7侵入插通孔71h。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插通孔71h的内周面上设置第一锥形面73p,从而将凹部76h内的未固化的密封材料7顺畅地引导至插通孔71h内。由此,可在不卷入气泡的情况下在插通孔71h内填满密封材料7,能提高密封材料7实现的密封性。
在凸部7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面73q,所述第二锥形面73q与前端面73a相连。通过设置第二锥形面73q,凸部73的外形随着沿轴向远离前端面73a而变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凸部73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二锥形面73q,在将凸部73插入凹部76h时,凸部73顺畅地侵入密封材料7内。由此,可抑制空气伴随凸部73的进入而混入密封材料7。
第一锥形面73p相对于前端面73a的法线方向的角度(第一角度α)大于第二锥形面73q相对于法线方向的角度(第二角度β)。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面73a的法线方向与轴向(Y轴方向)一致。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锥形面73p的倾斜角度即第一角度α大于第二锥形面73q的倾斜角度即第二角度β,因此,容易使密封材料沿着第一锥形面p流动。因此,通过将凸部73插入至被未固化的密封材料7填满的凹部76h内,能将密封材料7引导至插通孔71h内。由此,能用密封材料7将插通孔71h内填满,从而能提高插通孔71h内的密封性。另外,通过抑制沿着凸部73的外周面流动的密封材料7的量,能抑制密封材料7从凹部76h的开口缘部朝凹部76h的外侧溢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凹部76h朝向逆变器收容空间60B一侧开口。在逆变器收容空间60B中没有收容油O。因此,填充于凹部76h的密封材料7不易暴露于油O,油O与密封材料7的接触受到限制,能抑制油O导致密封材料7劣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母线单元70跨及马达收容空间60A与逆变器收容空间60B之间配置。然而,第一母线保持件70只要跨及收容油O的一个空间(第一空间)与没有收容油O的另一个空间(第二空间)之间配置即可。作为收容油O的第一空间,能例示出收容马达2和齿轮中的至少一方的连在一起的空间。此外,作为没有收容油O的第二空间,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能例示出收容逆变器8的连在一起的空间。
<第二母线单元>
图6是第二母线单元77的立体图。
第二母线单元77具有多个(三个)第二母线78、第二母线保持件79和多个(三个)端子台80,所述第二母线保持件79保持多个第二母线78。第二母线单元77与逆变器8一起配置于逆变器收容空间60B。第二母线单元77在第二母线保持件79处固定于外壳6。
三个第二母线78通过嵌件成型而埋入第二母线保持件79。第二母线保持件79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第二母线78由板状的导体(导电性的板部)构成。三个第二母线78分别与U相的第一母线75、V相的第一母线75及W相的第一母线75连接。此外,第二母线78与逆变器8的逆变器母线8d连接。即,第二母线78将第一母线75与逆变器8之间中继地电连接。
另外,第二母线单元77不限于本形态,只要能将第一母线75与逆变器8连接,就能采用其他形态。此外,也可以不经由第二母线78而将第一母线75与逆变器8直接连接。
第二母线78具有:第二母线主体部78a,所述第二母线主体部78a沿着逆变器收容空间60B的内侧面延伸;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所述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位于第二母线主体部78a的一个端部;以及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所述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位于第二母线主体部78a的另一个端部。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与逆变器8连接。此外,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与第一母线75连接。
三个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沿着轴向排列。另一方面,三个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第二母线主体部78a在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至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之间弯曲。第二母线78在第二母线主体部78a处埋入第二母线保持件79。此外,第二母线78在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和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处从第二母线保持件79露出。
第二母线保持件79具有间隔壁部79w,所述间隔壁部79w位于彼此相邻的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彼此之间。间隔壁部79w配置在一对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之间。间隔壁部79w能使彼此相邻的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之间的沿面距离变长。由此,能使马达侧端子连接部78d彼此靠近而使第二母线单元77小型化,并且能确保第二母线单元77的绝缘性能。
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与逆变器母线8d重合。逆变器侧端子连接部78c的固定孔78cc与逆变器母线8d的连接孔8da重叠。固定孔78cc、连接孔8da供连接螺钉89插入。通过将连接螺钉89紧固于后述端子台80,从而将第二母线78与逆变器母线8d彼此连接而构成连接部8j。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的各结构及其组合等为一例,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改变。此外,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母线保持件76通过嵌件成型而埋入有第一母线7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第一母线保持件76只要能在保持孔76c中保持第一母线75,则也可以不是嵌件成型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马达单元,包括:
马达;
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对供给至所述马达的电流进行控制;
油,所述油对所述马达进行冷却;
母线单元;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收容所述马达、所述逆变器、所述油和所述母线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将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在所述分隔壁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母线单元具有:
母线,所述母线穿过所述通孔并将所述马达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
母线保持件,所述母线保持件保持所述母线;
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将所述母线与所述母线保持件之间密封;以及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覆盖所述密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母线保持件处设置有凹部和保持孔,所述保持孔供所述母线穿过并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开口,
在所述盖构件处设置有插通孔,
所述母线具有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面延伸出,并且插入所述插通孔,
所述密封材料填充于所述凹部,并且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
所述盖构件具有凸部,
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
所述插通孔在所述凸部的前端面处开口,
在所述插通孔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凸部的所述前端面相连,
在所述凸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二锥形面与所述前端面相连,
所述第一锥形面相对于所述前端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锥形面相对于所述法线方向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在所述母线保持件和所述盖构件中的一方设置有朝向另一方侧延伸的定位销,在另一方设置有供所述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在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前端部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盖构件对供穿过所述连接孔的固定螺钉插入的螺母进行保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空间是收容所述马达和齿轮中的至少一方的连在一起的空间,
所述第二空间是收容所述逆变器的连在一起的空间,
所述凹部朝向所述第二空间一侧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母线单元具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将所述分隔壁部与所述母线保持件之间密封。
CN202110321240.1A 2020-03-31 2021-03-25 马达单元 Active CN113472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2841 2020-03-31
JP2020062841A JP7354904B2 (ja) 2020-03-31 2020-03-31 モー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48A CN113472148A (zh) 2021-10-01
CN113472148B true CN113472148B (zh) 2024-04-16

Family

ID=7786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1240.1A Active CN113472148B (zh) 2020-03-31 2021-03-25 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54904B2 (zh)
CN (1) CN11347214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563A (zh) * 2013-04-26 2014-10-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KR20160119986A (ko) * 2015-04-07 2016-10-17 주식회사 브이씨텍 냉각 구조 공유형 일체형 전기 동력 시스템
CN109315082A (zh) * 2016-06-24 2019-02-05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电动压缩机的电线导入部构造、具备其的屏蔽电线、以及电动压缩机
WO2019131422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0392962A (zh) * 2017-03-03 2019-10-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的连接结构及马达、电子零件的连接方法
WO2019208448A1 (ja) * 2018-04-25 2019-10-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2860B2 (ja) * 2012-02-22 2016-08-3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流センサ組込み中継バスバー装置
JP6165435B2 (ja) 2012-12-14 2017-07-19 朝日航洋株式会社 フック装置
WO2019131418A1 (ja) 2017-12-28 2019-07-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9193453A (ja) 2018-04-25 2019-10-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563A (zh) * 2013-04-26 2014-10-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KR20160119986A (ko) * 2015-04-07 2016-10-17 주식회사 브이씨텍 냉각 구조 공유형 일체형 전기 동력 시스템
CN109315082A (zh) * 2016-06-24 2019-02-05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电动压缩机的电线导入部构造、具备其的屏蔽电线、以及电动压缩机
CN110392962A (zh) * 2017-03-03 2019-10-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的连接结构及马达、电子零件的连接方法
WO2019131422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208448A1 (ja) * 2018-04-25 2019-10-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54904B2 (ja) 2023-10-03
JP2021164246A (ja) 2021-10-11
CN113472148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3586B2 (en) Driver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motor and a control unit
CN113661640B (zh) 马达单元
KR101895067B1 (ko) 전기 모터, 특히 라디에이터 팬 모터
JP5655317B2 (ja) 回転電機用端子台
CN114552895B (zh) 驱动装置
US11784543B2 (en) Electric machine and motor vehicle
US1158178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3472148B (zh) 马达单元
CN11251421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旋转电机的互连装置
JP6024631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CN113285554B (zh) 马达单元
JP6007878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6949097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WO2023286136A1 (ja) 回転電機におけるアルミニウム巻線とリード線との接続構造
JP7367384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214177024U (zh) 马达以及电动泵
JP7371705B2 (ja) 回転機
US20230101842A1 (en) Motor
CN214577574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JP7435685B1 (ja) 回転電機の筐体構造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14380526U (zh) 马达以及电动泵
CN113472147A (zh) 马达单元
JP2023050326A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6131497A (zh) 电动机及旋转压缩机
CN117083784A (zh) 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