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2368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32368B CN113432368B CN202010912329.0A CN202010912329A CN113432368B CN 113432368 B CN113432368 B CN 113432368B CN 202010912329 A CN202010912329 A CN 202010912329A CN 113432368 B CN113432368 B CN 1134323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chamber
- switching chamber
- shutter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冷气向储藏室泄漏的冰箱。具有:收纳第二蒸发器(14b)的第二蒸发器室(8b);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设为包括第二蒸发器室(8b)与第一切换(5)及第二切换室(6)之间并具备流路的缓冲通道部件(300);以及缓冲部件(410),该缓冲部件具备驱动开闭缓冲通道部件的开口(312a、312b)的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驱动部(413)、以及连接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与驱动部的挡板支撑部(413b、413c)。缓冲部件以紧固、螺纹结合、按压或施力的方式安装于缓冲通道部件,并且被粘接或熔敷,或者挡板支撑部与通道一体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构造:关于安装于形成冷气返回流路的共用通道58并经由减速齿轮66而与马达65连接的由缓冲风门67构成的缓冲器62、64,在将冷冻室12与蔬菜室16分隔的水平的分隔部20设置有马达65及减速齿轮66(0031、0029,图2、图3)。而且,能够看出以下结构:在分隔部20内形成有共用通道58;形成收纳马达65及减速齿轮66的空间的箱体收纳在分隔部20的壁面内;以及箱体内部的空间分别面向返回流路内和储藏室12、16(图2)。
此外,能够看出以下结构:缓冲风门67所能够抵接的分隔部20的壁面的厚度与缓冲器64中其它的部分相等,缓冲器62被切开而较薄。
这样,专利文献1的缓冲风门67并非以在其它大多数缓冲构造中使用的挡板所抵接的框架(框)为前提,看出将缓冲风门67和驱动该缓冲风门67的马达65安装于设有直接成为开闭对象的开口的部件(专利文献1中为共用通道5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9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马达65及减速齿轮66驱动缓冲风门67,所以通常,缓冲风门67的驱动轴通过箱体的空隙向箱体外延伸。即,箱体内外连通。从图2也能看出该构造。因此,当沿设置有分隔部20的返回流路流动的返回冷气能够向箱体内流入时,湿度特别高。另一方面,由于箱体内的空间经由形成箱体的一部分的面而与储藏室12、16的低温空气接触,所以箱体内的空气由低温空气冷却。箱体内的返回冷气的水分冻结或结霜,有对马达65、减速齿轮66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因此,箱体优选设置在共用通道58内,在该情况下,由于缓冲器62、64并非以框架(框)为前提,所以无法预先调整与缓冲风门67及框架的密闭性。因此,缓冲风门67变成与共用通道58的开口直接抵接,从而需要研究容易调整开口的密闭性的安装构造。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并未有任何公开。
此外,若分隔部20在缓冲风门67所抵接的部分处的厚度较薄,则有分隔部20因缓冲风门的抵接所产生的力而形变、密闭性降低的担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具有:冷却器室,其收纳冷却器;储藏室;通道,其设为包括上述冷却器室及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流路;缓冲部件,其具备能够相对于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抵接及分离的挡板、驱动上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连接上述挡板及上述驱动部的挡板支撑部;以及以紧固、螺纹结合、按压或者施力的方式安装上述通道及上述缓冲部件的部件。此外,优选为紧固、螺纹结合、按压或者施力,但缓冲部件也可以被粘接或熔敷于通道,或者挡板支撑部与通道一体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背面内部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V-V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冷却空气的风道构造的简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图。
图8是示出设于切换室的背面侧的绝热分隔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缓冲通道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的前外壳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的前外壳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的后外壳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1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是在吹出口的位置处剖切时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下的效果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在冰箱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共用缓冲通道部件的情况的简图。
图中:
1—冰箱,5—第一切换室(储藏室),6—第二切换室(储藏室),8b—第二蒸发器室(冷却器室),9b—第二风扇,10—绝热箱体,14b—第二蒸发器(冷却器),27—绝热分隔壁,400—绝热分隔通道板,210—前面板,212、214—开口,220—后面板,222、223—开口,230—发泡绝热材料(绝热部件),300—缓冲通道部件(通道,排出通道),310—前外壳,320—后外壳,312a、312b—开口(通道的开口),312c、312d—抵接部(凸部),312A—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B—第二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5、316—筒状肋(肋,遮挡部),315a、316a—下部内壁面(内壁面),410、420—缓冲部件,411—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挡板),411b—密封材料,412—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挡板),412b—密封材料,413b、413c—挡板支撑部,421—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挡板),422—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挡板),413—驱动部,413a—盒体,413d、413e、413f—螺纹固定部(紧固安装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以下的任何内容,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更来实施。并且,以下,将图1及图2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此外,以下,以六门冰箱1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六门。
如图1所示,冰箱1具有绝热箱体10,该绝热箱体10具备冷藏室2、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上层切换室)以及第二切换室6(下层切换室)。第一切换室5能够在冷藏温度带(例如1℃~6℃)至冷冻温度带(例如约-20℃~-18℃)之间切换温度带。第二切换室6也同样地能够在冷藏温度带至冷冻温度带之间切换温度带。冷藏室2设定为冷藏温度带(例如6℃),制冰室3及冷冻室4设定为冷冻温度带(例如约-20℃)。
并且,冰箱1在绝热箱体10的正面具备开闭冷藏室2的冷藏室门2a、2b、开闭制冰室3的制冰室门3a、开闭冷冻室4的冷冻室门4a、开闭第一切换室5的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开闭第二切换室6的第二切换室门6a。冷藏室门2a、2b构成为能够对开。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构成为能够向近前方向拉出。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是绝热门。并且,在冷藏室门2a的箱外侧表面设有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的操作的操作部26。
冷藏室2与冷冻室4及制冰室3由绝热分隔壁28隔开。并且,冷冻室4及制冰室3与第一切换室5由绝热分隔壁29隔开,第一切换室5与第二切换室6由绝热分隔壁30隔开。
在绝热箱体10的顶面箱外侧的近前侧和绝热分隔壁28的前缘,具备用于固定绝热箱体10和门2a、2b的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由门铰链罩16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中,能够选择冷藏温度(平均维持为4℃左右)和冷冻温度(平均维持为-18℃左右)的任一种。具体而言,能够从以下各模式中选择: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均设定为冷冻温度的“FF”模式;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且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冻温度的“RF”模式;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且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藏温度的“FR”模式;以及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均设定为冷藏温度的“RR”模式。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如图2所示,冰箱1构成为,利用在钢板制的外箱10a与合成树脂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ABS树脂)的内箱10b之间填充发泡绝热材料9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聚氨酯泡沫)而形成的绝热箱体10,来将箱外与箱内隔开。在绝热箱体10中,除了发泡绝热材料之外,还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安装多个与发泡绝热材料相比导热率较低(绝热性能较高)的真空绝热材料,从而抑制内容积的降低并提高绝热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在绝热箱体10的背面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25a,在下表面(底面)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25b,在左侧面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并在右侧面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抑制来自温度比储藏室的温度高的箱外的热的侵入,从而提高冰箱1的绝热性能。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在第一切换室门5a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25e,并在第二切换室门6a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25f,从而提高冰箱1的绝热性能。
冷藏室门2a、2b在箱内侧具备多个门搁架33a、33b、33c。并且,冷藏室2内由搁板34a、34b、34c、34d划分出多个储藏空间。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分别具备被一体地拉出的制冰室容器3b、冷冻室容器4b、第一切换室容器5b、第二切换室容器6b。
在冷藏室2的背部,具备安装有第一蒸发器14a的第一蒸发器室8a。并且,在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的大致背部,具备安装有第二蒸发器14b(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冷却器室)。再者,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与第二蒸发器室8b、下述的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之间由绝热分隔壁27隔开。
此外,绝热分隔壁27与绝热箱体10、绝热分隔壁29以及绝热分隔壁30相独立,并能够以经由未图示的密封部件(作为一例为软质聚氨酯泡沫)而与绝热箱体10、绝热分隔壁29以及绝热分隔壁30接触的方式固定、装卸。这样,通过独立地形成绝热分隔壁27并设为能够装卸,在收纳在第二蒸发器室8b内的第二蒸发器14b、下述的第二风扇9b、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等由绝热分隔壁27覆盖的零件产生了不良的情况下,拆下绝热分隔壁27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
并且,在绝热分隔壁27、28的内部,作为主要的绝热部件,安装有作为发泡绝热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发泡聚苯乙烯)而并非安装真空绝热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在绝热分隔壁29、30的内部安装作为发泡绝热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并且分别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g、25h,来提高绝热性能。由于真空绝热材料25g、25h与发泡绝热材料相比导热率较低(绝热性能较高),所以绝热分隔壁29、30的主要的绝热部件为真空绝热材料。此外,作为绝热分隔壁27、28、29、30的内部所使用的发泡绝热材料,也可以使用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
在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箱内背面侧,分别设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参照图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参照图4)、第一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3a、43b(参照图4)、以及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a、44b(参照图4)。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部设有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部设有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第一蒸发器室8a、第一蒸发器14a、第二蒸发器室8b、以及第二蒸发器14b的温度。并且,在冰箱1的顶部的门铰链罩16的内部设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7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8,来检测外部空气(箱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除此之外,通过设置门传感器(未图示),来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
关于第二蒸发器14b,在压缩机24停止了的状态下,通过对第二蒸发器14b的下部所具备的作为加热单元的除霜加热器21进行通电,来进行除霜。除霜加热器21(加热器)例如采用50W~200W的电加热器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50W的辐射加热器。在第二蒸发器14b除霜时所产生的除霜水从第二蒸发器室8b的下部的导水管23b经由第二排水管23c向设于压缩机24的上部的第二蒸发皿32(参照图2)排出,并通过来自压缩机24的散热、设于机械室39的风扇(未图示)所产生的通风等作用而蒸发。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并适当地参照图2来说明箱内的风道结构。图3是示出箱内背面内部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此外,图3是拆下图1的门、容器、下述的绝热分隔壁27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方设有第一风扇9a。由第一风扇9a送出的冷却空气经由冷藏室风道110、冷藏室喷出口110a被送向冷藏室2,对冷藏室2内进行冷却。此处,第一风扇9a例如由作为离心风扇的涡轮风扇(后向风扇),能够将转速控制为高速(1600min-1)或低速(1000min-1)。被送至冷藏室2的空气从冷藏室返回口110b(参照图2)及冷藏室返回口110c向第一蒸发器室8a返回,再次与第一蒸发器14a进行换热。
冷藏室2的冷藏室喷出口110a设于冷藏室2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向最上层的搁板34a和第二层的搁板34b的上方喷出。并且,冷藏室返回口110c设于形成在冷藏室2的搁板34c与搁板34d之间的空间的背部。冷藏室返回口110b(参照图2)设于形成在冷藏室2的搁板34d与绝热分隔壁28之间的空间的大致背面。
在制冰室3的背面设有制冰室喷出口120a。该制冰室喷出口120a设于制冰室3的上部。在冷冻室4的背面设有冷冻室喷出口120b。该冷冻室喷出口120b设于冷冻室4的上部。制冰室喷出口120a及冷冻室喷出口120b与冷冻室风道130连通。从第二风扇9b送出的冷气如虚线箭头所示地通过冷冻室风道130并分支,并如实线箭头所示地从制冰室喷出口120a和冷冻室喷出口120b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作为针对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的送风遮挡单元,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以及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安装于第一切换室5的背部的分隔件。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及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安装于第二切换室6的背部。此处,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开口面积大。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的开口面积大。
第二蒸发器14b设置在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以及绝热分隔壁30的大致背部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内。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方设有第二风扇9b。第二风扇9b是作为离心风扇的涡轮风扇(后向风扇),转速能够控制为高速(1800min-1)或低速(1200min-1)。冷却制冰室3及冷冻室4后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向第二蒸发器室8b(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
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面下部形成有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冷却第一切换室5后的冷气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排出,之后经由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向第二蒸发器室8b(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
图4是示出箱内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拆下图1的门及容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4所示,在绝热分隔壁27设有使冷气向第一切换室5内喷出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细长地形成,并位于比宽度方向中央更靠左侧(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在左右方向上相反的一侧)。并且,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位于比箱内高度方向的中央更靠上侧。
并且,在绝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冷气向第一切换室5内喷出的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该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形成于绝热分隔壁27的左侧的侧面。由此,从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喷出后的冷气朝向内箱10b的内壁面(左侧面)喷出。并且,在绝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与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连通的第一切换室连通路111d。
并且,在绝热分隔壁27设有使冷气向第二切换室6内喷出的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112a。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区)细长地形成,并位于比宽度方向中央更靠左侧(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在左右方向上相反的一侧)。并且,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位于比箱内高度方向的中央更靠上侧。
并且,在绝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冷气向第二切换室6内喷出的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该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形成于绝热分隔壁27的左侧的侧面。由此,从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喷出后的冷气朝向内箱10b的内壁面(左侧面)喷出。并且,在绝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与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连通的第二切换室连通路112d。
图5是图4的V-V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5所示,第二切换室6在背面上部具备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流入后的空气沿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道112e流动,流至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相比高度位置较低地形成的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后相对于第二蒸发器室8b从下方流入。
这样,通过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至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间具备向下方延伸的风道(第二切换室返回风道112e),在第二风扇9b停止时,第二蒸发器室8b内的低温空气难以向第二切换室6内逆流。由此,尤其在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藏温度时,能够成为难以产生第二切换室6过冷的事态的冰箱1。此外,由于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至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间具备向下方延伸的风道即可,所以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流入后的空气也能够构成为在朝向上方流动后,沿向下方延伸的风道流动。这样的逆流抑制构造的主旨在于抑制储藏室的过冷,从而不限定于切换室,也能够配置在冷藏室或者冰鲜室又或者弱冷冻室(即大致以-10℃或-7℃为下限的保存温度的室)与蒸发器室之间。
图6是冷却空气的风道构造的简图。
如图6所示,在冷冻室缓冲器103被控制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第二风扇9b,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而变成低温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冷冻室风道130、制冰室喷出口120a以及冷冻室喷出口120b被送向制冰室3及冷冻室4,对制冰室3的制冰皿内的水、制冰室容器3b内的冰、冷冻室4内的冷冻室容器4b所收纳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却制冰室3及冷冻室4后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向第二蒸发器室8b(参照图2)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
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被控制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第一切换室风道140、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喷出口形成部件111(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被直接送向设于第一切换室5的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直接地对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的食品进行冷却。冷却第一切换室5后的空气沿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流动,之后向第二蒸发器室8b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此外,直接冷却是直接向所收纳的食品供给冷气来进行冷却的方式。
在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被控制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从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第一切换室风道140、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喷出口形成部件111(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朝向第一切换室5的侧壁喷出,间接地对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的食品进行冷却。冷却第一切换室5后的空气沿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流动,之后向第二蒸发器室8b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此外,间接冷却是为了抑制食品的干燥而以使冷气不会直接吹到所收纳的食品的方式供给冷气来进行冷却的方式。
在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被控制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第二切换室风道150、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喷出口形成部件112(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112a被直接送向设于第二切换室6的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对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的食品进行冷却。冷却第二切换室6后的空气沿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第二切换室返回风道112d流动,之后向第二蒸发器室8b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
在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22被控制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从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第二切换室风道150、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喷出口形成部件112(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朝向第二切换室6的侧壁喷出,间接地对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的食品进行冷却。冷却第二切换室6后的空气沿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第二切换室返回风道112d流动,之后向第二蒸发器室8b返回,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换热。
此外,由于收纳低温的蒸发器的蒸发器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蒸发器室8b)、与蒸发器进行换热而变成低温的空气所流动的风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风扇喷出风道12、冷冻室风道130、第一切换室风道140、第二切换室风道150)、维持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制冰室3、冷冻室4、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的第二切换室6)、从维持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起的返回风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道112d)是处于冷冻温度的空间,所以以下称作冷冻温度空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室风道140和第二切换室风道150由下述的缓冲通道部件300构成。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压缩机24、作为进行制冷剂的散热的散热单元的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配置于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的区域的外箱10a的内表面)、抑制在绝热分隔壁28、29、30(参照图2)的前面部以及绝热箱体10(参照图2)的前缘部附近产生结露的防结露配管50c(配置于绝热分隔壁28、29、30的内表面)、作为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单元的第一毛细管53a和第二毛细管53b、对制冷剂与箱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来吸收箱内的热的第一蒸发器14a和第二蒸发器14b。并且,冰箱1具备将冷冻循环中的水分除去的干燥器51、抑制液体制冷剂向压缩机24流入的气液分离器54a、54b、控制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控制阀52、止回阀56、以及连接制冷剂流的制冷剂合流部55。用制冷剂配管将上述各部件连接来构成冷冻循环。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
制冷剂控制阀52具备流出口52a、52b。并且,制冷剂控制阀52是能够切换成以下四个状态的阀:敞开流出口52a并关闭流出口52b的“状态1”;关闭流出口52a并敞开流出口52b的“状态2”;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均关闭的“状态3”;以及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均敞开的“状态4”。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制冷剂的流动。从压缩机24喷出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依次流向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防结露配管50c、干燥器51,之后到达制冷剂控制阀52。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出口52a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与第一毛细管53a连接。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出口52b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与第二毛细管53b连接。
在由第一蒸发器14a冷却冷藏室2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制冷剂向流出口52a侧流动的“状态1”。从流出口52a流出后的制冷剂由第一毛细管53a减压而变成低温低压,进入第一蒸发器14a并与箱内空气进行换热,之后沿气液分离机54a、与第一毛细管53a内的制冷剂进行换热的换热部57a、制冷剂合流部55流动,并向压缩机24返回。
在由第二蒸发器14b冷却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制冷剂向流出口52b侧流动的“状态2”。从流出口52b流出后的制冷剂由第二毛细管53b减压而变成低温低压,进入第二蒸发器14b并与箱内空气进行换热,之后依次流向气液分离机54b、与第二毛细管53b内的制冷剂进行换热的换热部57b、止回阀56、制冷剂合流部55,并向压缩机24返回。止回阀56配设为阻止从制冷剂合流部55朝向第二蒸发器14b侧的流动。
图8是示出设于切换室背面侧的绝热分隔壁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8中,一并地示出包括作为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14b在内的部件。
如图8所示,绝热分隔通道板400构成为具备绝热分隔壁27和缓冲通道部件300。
绝热分隔壁27构成为具备前面板210、后面板220、以及发泡绝热材料230。并且,绝热分隔壁27配置为跨越第一切换室5(参照图2)与第二切换室6(参照图2)的后方。此外,发泡绝热材料230由聚苯乙烯泡沫(发泡聚苯乙烯)构成,能够预先发泡成形,并配设在前面板210与后面板220之间。也可以设置真空绝热材料来代替发泡绝热材料230。发泡绝热材料230具备向与前面板210、后面板220的开口212、214、222、223对置的(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区域敞开的开口(未图示)。
前面板21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在主视时大致呈矩形的板部211。并且,在前面板210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面积形成为较大的矩形的开口212。再者,在前面板210并在开口212的附近,形成有朝向内箱10b(参照图4)的内壁面且与开口212相比开口面积较小的开口213。该开口213形成于突出地形成于板部211的突出部211a的侧面。
并且,前面板210在板部211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面积形成为较大的矩形的开口214。再者,在前面板210并在开口214的附近,形成有朝向内箱10b(参照图4)的内壁面且与开口214相比开口面积较小的开口215。该开口215形成于突出地形成于板部211的突出部211b的侧面。
并且,在板部211中,在下部的开口214、215的上方并在上部的开口212、213的下方,形成有供绝热分隔壁30以嵌合的方式安装的槽部216。该槽部216整体形成为从板部211的左右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这样,绝热分隔壁27以跨越上下排列的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的方式配置于切换室的背面。
并且,在板部211并在槽部216的上方形成有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再者,在板部211并在槽部216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
并且,在板部211的前面,以覆盖开口212的方式安装有喷出口形成部件111(参照图4)。再者,在板部211的前面,以覆盖开口214的方式安装有喷出形成部件112(参照图4)。
后面板22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在主视时大致呈矩形的板部221。并且,在后面板220且在与前面板210的开口21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22。再者,在后面板220且在与前面板210的开口214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23。另外,在后面板220形成有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连通的返回连通路224。并且,在后面板220形成有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连通的返回连通路225。
并且,在后面板220且在从前侧观察时的左端,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冷冻室返回流路120d。该冷冻室返回流路120d与返回连通路224连通。并且,在后面板220的上部形成有与冷冻室返回流路120d连通的冷冻室返回口120c。
缓冲通道部件300构成为利用第二风扇9b(参照图3)来吸入由第二蒸发器14b产生的冷气,并使冷气从前面板210的开口212、213向第一切换室5喷出,使冷气从开口214、215向第二切换室6喷出。并且,缓冲通道部件300构成为从上部向制冰室3及冷冻室4导入冷气。再者,缓冲通道部件300通过组合配置于前面侧的前外壳310和配置于后面侧(背面侧)的后外壳320来构成。
并且,缓冲通道部件300在前面上部的与开口21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a(吹出口),并在与开口21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b(吹出口)。开口312a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开口312b的开口面积大。
并且,缓冲通道部件300在前面下部的与开口21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a(吹出口),并在与开口21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b(吹出口)。开口312a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开口312b的开口面积大。
并且,在前面板210并在与第一切换室5对应的一侧设有面加热器H10。再者,在后面板220并在冷冻室返回风道120d的内壁设有面加热器H11。由此,能够防止霜附着在返回流路41b内。并且,在缓冲通道部件300并在与第二风扇9b对置的内壁设有面加热器H12。由此,能够防止霜、水积存在缓冲通道部件300,并且能够防止霜附着在送风风扇90。
图9是示出缓冲通道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前外壳310内,安装有使周围空气升压的第二风扇9b和缓冲部件410、420、430。各缓冲部件具备挡板和驱动挡板的驱动部,挡板相对于设于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形成通道部分(流路部分)的前外壳310或后外壳320的开口及其周围抵接及分离。
缓冲部件410对应于第一切换室5(参照图3)。并且,缓冲部件410是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双缓冲器。再者,缓冲部件410利用设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与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之间的一个驱动部413来开闭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形成为比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大。并且,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对应于能够开闭开口212(参照图8)的大小。再者,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对应于能够开闭开口213(参照图8)的大小。
缓冲部件420对应于第二切换室6(参照图3),与缓冲部件410相同。并且,缓冲部件420是具备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及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的双缓冲器。并且,缓冲部件420具备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以及驱动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的驱动部413。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421对应于能够开闭开口214(参照图8)的大小。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422对应于能够开闭开口215(参照图8)的大小。
缓冲部件430对应于制冰室3(参照图3)及冷冻室4(参照图3)。并且,缓冲部件430是具备挡板431(参照图3)的单缓冲器。再者,缓冲部件430具备支撑挡板431(参照图3)的缓冲框架432、以及驱动挡板431的驱动部433。
缓冲部件410配置于第二风扇9b的侧方。缓冲部件420配置于缓冲部件410的下方。缓冲部件430配置于第二风扇9b的上方。
图10是示出缓冲部件的立体图。此外,图10是从前侧(箱内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驱动部413具备方箱型的盒体(箱体)413a,在盒体413a的内部,组合地收纳有电动机(图示省略)、齿轮部件(图示省略)。盒体413a配置于与作为储藏室的切换室5、6不同的空间、即作为喷出通道的缓冲通道部件300内的空间。缓冲通道部件300内的空间供大致为蒸发器温度的冷气流通。
并且,盒体413a具备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延伸的挡板支撑部413b和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延伸的挡板支撑部413c。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挡板支撑部413b。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挡板支撑部413c。
并且,驱动部413以能够使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相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构成盒体413a内的驱动机构。也就是说,驱动部413构成为能够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双方、或者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双方。并且,驱动部413构成为能够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并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或者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并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
在挡板支撑部413b,形成有用于将缓冲部件410螺纹固定于前外壳310(参照图9)的螺纹固定部413d。在挡板支撑部413c,形成有用于将缓冲部件410螺纹固定于前外壳310(参照图9)的螺纹固定部413e。在盒体413a,形成有用于将缓冲部件410螺纹固定于前外壳310(参照图9)的螺纹固定部413f。除螺纹件等的紧固、螺纹结合之外,还能够在将缓冲部件410施力或按压到前外壳310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提高缓冲部件410与前外壳310的紧贴性、挡板相对于也作为挡板的抵接部分发挥功能的前外壳310的平行度,并且能够容易确保挡板关闭时的气密性。并且,通过设为紧固、螺纹结合的构造而并非爪等卡合构造,在并非以挡板411、412所抵接及分离的框架为前提的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通道部件300、即挡板411、412直接相对于外壳抵接及分离的部件中,容易进行挡板411、412的定位。紧固、螺纹结合构造优选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地设于各挡板411、412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的多处。
在缓冲部件410、前外壳310使用了不同部件的安装构造中,优选上述的能够进行施力或按压的方式,但利用粘接、熔敷,也某程度地容易进行定位。但是,在该情况下,因粘接、熔敷所使用的粘接剂等,难以确保相对于前外壳310的平行度,从而优选施力或按压。
并且,也可以预先在前外壳3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一体形成有挡板支撑部413b。但是,在该情况下,不容易进行其形成以及挡板、驱动部相对于挡板支撑部413b的组装,从而依然优选施力或按压。缓冲部件410、420也可以是仅具备一个挡板的单挡板。
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基材411a(参照图9)和包覆在该基材411a的表面上的硅酮橡胶制的密封材料411b。并且,在基材411a并在多处突出地形成有爪411c。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中,通过向形成于密封材料411b的孔插入爪411c,来将密封材料411b保持于基材411a。
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基材412a(参照图9)和包覆在该基材412a的表面上的硅酮橡胶制的密封材料412b。并且,在基材412a并在多处突出地形成有爪412c。在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中,通过向形成于密封材料412b的孔插入爪412c,来将密封材料412b保持于基材412a。
驱动部413具有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侧的面413g和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侧的上侧的面413h。上侧的面413g及下侧的面413h分别是矩形的平面。并且,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呈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纵长形状。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呈左右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横长形状。
并且,挡板支撑部413b、413c位于盒体413a的靠前的位置。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构成为沿盒体413a的面413g朝向后方进行转动动作。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构成为沿盒体413a的面413h朝向后方进行转动动作。
图11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的前外壳的内侧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的前外壳的内侧的俯视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前外壳310具有上部的宽度较宽且下部与上部相比宽度形成为较窄的大致呈L字型的板部311a。在该板部311a的上下左右的缘部,形成有朝向后侧(背面侧)立起的侧板部311b。
并且,在板部311a形成有固定第二风扇9b(参照图9)的第二风扇固定部311c。在该第二风扇固定部311c且在多处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第二风扇9b的螺纹凸台311d。第二风扇9b经由防振橡胶而安装于该螺纹凸台311d。并且,在板部311a,沿弯曲的侧板部311b形成有对喷出流路的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板311e。
并且,在板部311a形成有固定缓冲部件410(参照图9)的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和固定缓冲部件420(参照图9)的第二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B。再者,在板部311a形成有固定缓冲部件430的冷冻室缓冲器固定部313。
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构成为具有凹陷,以便位于比第二风扇固定部311c更靠前方。换言之,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位于比第二风扇固定部311c更靠前侧(箱内侧)。与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相同,第二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B构成为具有凹陷,以便位于比第二风扇固定部311c更靠前方。
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形成有矩形的开口(吹出口)312a和矩形的开口(吹出口)312b。在开口312a的边缘,形成有供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参照图9)抵接的方框状的抵接部312c。在开口312b的边缘,形成有供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参照图9)抵接的方框状的抵接部312d。
并且,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形成有从开口312a的边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筒状肋315(肋)(参照图8)。再者,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形成有从开口312b的边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筒状肋316(参照图8)。另外,第二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B形成有从开口312a的边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筒状肋317(肋)(参照图8)。并且,第二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B形成有从开口312b的边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筒状肋318(参照图8)。
抵接部312c优选形成为从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的成为基准的面(底面)312s向后方(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的一侧)突出。并且,抵接部312c形成为,开口312a的上边部312t(参照图12)以及左右侧边部312u、312u(参照图12)从面312s突出。再者,抵接部312c构成为,开口312a的下边部312v(参照图12)不从面312s突出(与面312s拉平)。
抵接部312d从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的成为基准的面(底面)312s向后方(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一侧)突出。并且,抵接部312d形成为,开口312a的上边部312w(参照图12)、下边部312x(参照图12)以及左右侧边部312y、312y(参照图12)从面312突出。
并且,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在开口312a的左侧方(图示右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肋312e。该肋312e例如由多根构成,并形成为相互平行。并且,肋312e形成为与抵接部312c的上端至下端的大致高度相应的长度。由此,加强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的固定面(面312s)。
并且,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在开口312b的右侧方(图示左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肋312f。该肋312f例如由多根构成,并形成为相互平行。并且,肋312f形成为与抵接部312d的上端至下端的大致高度相应的长度。由此,加强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的固定面(面312s)。
并且,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形成有固定缓冲部件410(参照图9)的螺纹凸台部312g、312h、312i。上述螺纹凸台部312g、312h、312i形成于与缓冲部件410的螺纹固定部413d、413e、413f(参照图10,紧固安装部件)对应的位置。
第二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B的结构与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的结构相同,从而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冷冻室缓冲器固定部313位于第二风扇固定部311c的上方。并且,在冷冻室缓冲器固定部313中,固定缓冲框架432(参照图9)的固定板313a立起地形成于板部311a。在该固定板313a形成有使冷气通过的矩形的切口313b(参照图11)。并且,冷冻室缓冲器固定部313形成有供驱动部433(参照图9)嵌合地配置的嵌合部313c。再者,冷冻室缓冲器固定部313形成有供缓冲器退避的凹陷部313d,以便当缓冲部件430的缓冲器打开时,缓冲器不会阻碍从第二风扇9b喷出的冷气的流动。
并且,前外壳310在冷冻室缓冲器固定部313的上方形成有向制冰室3及冷冻室4(参照图3)导入冷气的导入路314。该导入路314随着趋向上方而宽度变窄,并在上端形成有长方体的接头部314a。
并且,前外壳310在板部311a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和中央部形成有供螺纹件插通的螺纹件插通部311f、311g。并且,前外壳310在板部311a的上下方向的下部形成有螺纹固定用的螺纹凸台311h。由于在缓冲通道部件300安装有风扇和由挡板开闭的开口,所以能够用少量部件来形成风道。由此能够减少流通冷气的泄漏、损失。由于相对于风扇在两个以上的不同侧分别设有开口(符号411侧、421侧、430侧),所以也能够缩短从风扇到各储藏室开口的风道长度。
图13是示出缓冲通道部件的后外壳的内侧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与前外壳310(参照图11)相同,后外壳320大致形成为L字状,并具有配置于与板部311a对置的位置的板部321a。并且,在板部321a,立起地形成有与前外壳310的侧板部311b对应的侧板部321b。
并且,在后外壳320,形成有导入由第二蒸发器14b(参照图2)产生的冷气的圆形的导入孔321c。再者,后外壳320在导入孔321c的上方形成有向制冰室3及冷冻室4(参照图3)导入冷气的导入路321d。该导入路321d随着趋向上方而宽度变窄,并在上端形成有与接头部314a(参照图11)嵌合的嵌合接头部321e。
并且,在后外壳320并在与螺纹件插通部311f、311g(参照图1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凸台321f、321g。并且,后外壳320在与螺纹凸台311h(参照图1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纹件插通部321h。
像这样构成的前外壳310和后外壳320通过使侧板部311b与侧板部321b嵌合来组合(参照图9)。
图14是图11的XIV-XIV线剖视图。
如图14所示,前外壳310具有具备上述的面312s的板部310a。该板部310a的面312s相对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重力方向),随着从上侧趋向下侧而以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参照图14的线S1)。由此,安装于前外壳310的盒体413a相对于水平倾斜地安装,从而容易排出附着在盒体413a的上表面的水分。
在板部310a,通过树脂成型而一体地形成有筒状肋315、316(肋)。该筒状肋315、316形成为从开口312a的边缘向前方(箱内侧、与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参照图9、图10)相反的一侧)延伸。由此能够减少伴随挡板的接触而产生的变形,从而容易确保挡板的气密性。
筒状肋315的下部内壁面315a以相对于水平面(水平线)Hp朝向前方(箱内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由此,即使水滴附着,也容易排水。并且,筒状肋315的上部内壁面315b大致沿水平方向形成。
并且,在板部310a且在开口312a的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参照图9)的一侧凸出的抵接部312c(凸部)。该抵接部312c相对于基准的面312s向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侧呈凸状地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312c的上边部312t、左右侧边部312u、312u(参照图12)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侧呈凸状地形成。并且,下边部312v并非相对于基准的面312s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侧突出地形成。这样,改善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所抵接的抵接部312c的强度,从而能够防止由挡板抵接引起变形。通过提高强度来形成,能够提高抵接部312c与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的硅酮橡胶制的密封材料411b(参照图10)之间的密闭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开口312a的边缘呈凸状地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以厚度变大的方式形成的板厚部来代替凸状的形状。
并且,与上述相同,筒状肋316的下部内壁面316a以相对于水平面(水平线)Hp朝向前方(箱内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并且,筒状肋316的上部内壁面316b大致沿水平方向形成。
并且,在板部310a并在开口312b的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参照图9)的一侧凸出的抵接部312d(凸部)。该抵接部312d相对于基准的面312s向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参照图9)侧呈凸状地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312d的上边部312w、下边部312x、左右侧边部312y、312y(参照图12)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侧呈凸状地形成。也就是说,抵接部312d形成为开口312b的边缘整体呈凸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开口312b的边缘呈凸状地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以厚度变大的方式形成的板厚部来代替凸状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挡板在抵接时的变形。
图15是在吹出口的位置处剖切时的剖视图。此外,图15中,省略了开口312b与箱内的连接构造的图示。
图15所示的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处于将开口312a全闭的状态,密封材料411b的外周面抵接于开口312a的边缘的抵接部312c,将开口312a密闭。并且,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也相同,密封材料412b的外周面抵接于开口312b的边缘的抵接部312d,将开口312b密闭。
绝热分隔壁27的筒状肋315通过后面板220的开口222、发泡绝热材料230的开口(未图示)、以及前面板210的开口214而安装。由此,能够抑制冷气向后面板220、发泡绝热材料230、以及前面板210彼此之间的例如意料外的缝隙泄漏并在意料外时漏出的情况。即,能够在前后相邻的后面板220、发泡绝热材料230、以及前面板210彼此之间形成意料外的缝隙,该缝隙能够将两个开口之间、即开口212、222、312a侧与开口214、223、312a侧连接。筒状肋315也作为遮挡上述两个开口侧的缝隙的遮挡部发挥功能。此时,在将筒状肋315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地设于缓冲通道部件300(前外壳310)的情况下,容易配置加热挡板的加热器。另一方面,在设于前面板210或后面板220的情况下,将风道扩大为喇叭型而容易有助于储藏室内的冷却分配,从而从缓冲通道部件以及面板210、220双方设置筒状肋315的形状也有效。
并且,在筒状肋315的前端侧的外侧侧周形成有凸部,卡定于前面板210。在筒状肋315与前面板210之间设有密封部件240,抑制冷气泄漏。此外,密封部件240例如是由软质聚氨酯构成的片材。
并且,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前外壳310。换言之,以使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的下侧位于比上侧更靠前侧的方式倾斜。
并且,盒体413a的前面413s与第一切换室缓冲器固定部312A的面312s彼此面接触,不会形成缝隙。再者,通过倾斜地配置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来以倾斜的状态配置盒体413a的上侧的面413h。即,上侧的面413h以朝向后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然而,由于是低温的冷气所通过的场所,所以若水积存在上侧的面413h,则产生冰,从而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开闭动作困难。因此,通过倾斜地配置缓冲部件410,并使盒体413a倾斜,能够抑制水积存在上侧的面413h。
并且,在前外壳310的外表面且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的附近设有加热器H1。再者,在前外壳310的外表面且在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附近设有加热器H2。此外,加热器H1、H2例如是使由铝板包覆导热线而成的部件成为适当的大小后的部件。并且,加热器H1、H2也可以直接设于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
并且,前外壳310形成有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后方下降的倾斜面310b。再者,在前外壳310的倾斜面310b的外表面设有加热器H3。通过在前外壳310的外侧设置加热器H3,不会阻碍水在内部的流动。
然而,绝热分隔壁27配置为跨越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由绝热分隔壁30划分。并且,经由设于绝热分隔壁27的后方的风道、分别设于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的缓冲部件410、420而与箱内连通。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中的第一切换室5作为冷冻室进行冷却的情况下,产生将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冷气送向第一切换室5而不送向第二切换室6的时间段。在该期间内,第一切换室5的压力比第二切换室6的压力高。由此,有冷气从高压的第一切换室5朝向低压的第二切换室6例如沿风道泄漏、或者在绝热分隔壁30产生了意料外的缝隙的情况下冷气从该处泄漏的担忧。
在现有的结构中,若由框架(框部件)支撑缓冲器(挡板)地将缓冲器安装于背面的绝热分隔壁,则因较高的压力差,有例如冷气经由框架与背面的绝热分隔壁之间的密封材料而泄漏的担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直接安装于缓冲通道部件300(风道),抑制了冷气泄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有:收纳第二蒸发器14b的第二蒸发器室8b;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设为包括第二蒸发器室8b和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的缓冲通道部件300;缓冲部件410、420,其具备能够相对于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312b的边缘抵接及分离的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驱动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驱动部413、以及将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与驱动部413连接的挡板支撑部413b、413c;以及以紧固的方式安装缓冲通道部件300及缓冲部件410、420的部件。据此,能够不需要现有的保持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的框架部件,从而能够抑制因压力差而冷气从密封框架部件的部分等泄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热分隔通道板400的绝热分隔壁27和缓冲通道部件300由分别独立的部件(零件)构成。因此,如图16所示,在冰箱的宽度不同的绝热分隔通道板400A中,在绝热分隔壁27A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共用(重复使用)缓冲通道部件30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312b的边缘具备筒状肋315、316(参照图14)。据此,能够提高开口312a、312b的强度,并能够提高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所抵接的抵接部312c、312d的平面度。其结果,能够使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紧贴于开口312a、312b的边缘,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冷气泄漏。
并且,本实施方式具有绝热分隔壁27,该绝热分隔壁27设于缓冲通道部件及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之间,并具备向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312b敞开的开口212、214、222、223。筒状肋315分别通过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以及绝热分隔壁27的开口212、214、222、223(参照图15)。据此,能够防止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与绝热分隔壁27的开口212、214、222、223之间的预期外的泄漏。
并且,本实施方式具有前面板210,该前面板210设于绝热分隔壁27与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之间,并具备向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敞开的开口212,筒状肋315抵接于前面板210(参照图15)。据此,能够防止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与绝热分隔壁27的开口212、214之间的预期外的泄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肋315中的下部内壁面315a随着趋向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而朝向下方倾斜。据此,能够抑制水积存在筒状肋315内。其结果,能够抑制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411及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412与抵接部312c之间产生冰而冰嵌入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冷气向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泄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的边缘形成为比该边缘的周围的区域更凸出或更厚。据此,容易得到抵接部312c、312d的平面度。
并且,本实施方式具有绝热分隔壁27,该绝热分隔壁27具备分别设有向缓冲通道部件300的开口312a敞开的开口212、214、222、223的发泡绝热材料230、前面板210以及后面板220。缓冲通道部件300及绝热分隔壁27是独立的(参照图8)。因此,如图16所示,在冰箱的宽度不同的绝热分隔通道板400A中,在绝热分隔壁27A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共用(重复使用)缓冲通道部件300。并且,通过由与绝热分隔壁27不同的箱体构成缓冲通道部件300,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第二蒸发器14b吸入的高压的冷气泄漏。
并且,本实施方式具有收纳驱动部413的盒体413a,在缓冲部件410紧固于缓冲通道部件300的状态下,盒体413a的上表面倾斜(参照图15)。据此,能够抑制在除霜时等产生的水积存在盒体413a的上侧的面413h。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的任何内容,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绝热分隔壁27和缓冲通道部件300分别独立地构成并安装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树脂成型而一体地构成与后面板220及缓冲通道部件300对应的部件。
本申请包括以下技术思想。
[附记1-1]
一种冰箱,具有:
冷却器室,其收纳冷却器;
储藏室;
通道,其设为包括上述冷却器室及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流路;
缓冲部件,其具备能够相对于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抵接及分离的挡板、驱动上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连接上述挡板及上述驱动部的挡板支撑部;以及
以紧固、螺纹结合、按压或者施力的方式安装上述通道以及上述缓冲部件的部件冰箱。
[附记1-2]
根据附记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具有肋。
[附记1-3]
根据附记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绝热材料,该绝热材料设置在上述通道与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向上述通道的开口敞开的开口,
上述肋分别通过上述通道的开口及上述绝热材料的开口。
[附记1-4]
根据附记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前面板,该前面板设置在上述绝热材料与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向上述喷出通道的开口敞开的开口,
上述肋抵接于上述前面板。
[附记1-5]
根据附记1-2至1-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中的下侧的内壁随着趋向上述储藏室侧而朝向下方倾斜。
[附记1-6]
根据附记1-1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比该边缘的周围的区域更凸出或更厚。
[附记1-7]
根据附记1-1至1-6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道是使冷气从上述冷却器室朝向上述储藏室流动的喷出通道,
上述盒体配置在上述喷出通道内。
[附记1-8]
根据附记1-1至1-7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热分隔壁,该绝热分隔壁具备分别设有向上述通道的开口敞开的开口的绝热材料以及面板,
上述通道及上述绝热分隔壁是独立的。
[附记1-9]
根据附记1-1至1-8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紧固或螺纹结合于上述通道的上述盒体的上表面倾斜。
[附记1-10]
一种冰箱,具有:
冷却器室,其收纳冷却器;
储藏室;
通道,其设为包括上述冷却器室及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流路;以及
缓冲部件,其具备能够相对于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抵接及分离的挡板、驱动上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连接上述挡板及上述驱动部的挡板支撑部,
上述通道以及上述缓冲部件被粘接或熔敷,或者上述挡板支撑部与上述通道一体形成。
[附记2-1]
一种冰箱,具有:
储藏室;
第二储藏室;
面板或通道,其具有向上述储藏室敞开的开口和向上述第二储藏室敞开的第二开口;
绝热材料,其与上述面板或上述通道相邻,并具备向上述开口及上述第二开口分别敞开的开口;以及
相互对置的上述面板或上述通道与上述绝热材料之间的缝隙的遮挡部。
[附记2-1所要解决的课题]
日本特开平10-300325号公报公开了以下结构:一个冷气通道10将冷却器7与冷藏室5连接(0027、0028,图1-图3)。公开长条的冷气通道10,但至少冷气通道10是否向多个储藏室引导冷气、是否在冷气通道10的前后任一处设置绝热材料等独立部件是不明确的。
发明人首先研究出利用一个冷气通道来向多个储藏室分配冷气的风道构造。在该情况下,在冷气通道设有分别向多个储藏室敞开的开口。并且,研究出沿冷气通道设置绝热材料、储藏室的背面面板等独立的部件。
在该情况下,发明人发现到,在冷气通道与绝热材料或者面板之间,会产生意料外的缝隙。该缝隙在两个开口部分处成为终端。例如在为了仅向多个储藏室的一方供给冷气而升压等在缝隙的两端存在压力差时,通过缝隙而产生冷气泄漏,从而发现另一方的储藏室过冷或过热的担忧、因冷气泄漏而产生冻结、结霜的担忧。
[附记2-2]
根据附记2-1所述的冰箱,具有:
蒸发器室,其收纳分别朝向上述开口及上述第二开口供给冷气的蒸发器;
挡板,其开闭上述开口;
第二挡板,其开闭上述第二开口,
上述挡板及上述第二挡板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
[附记2-3]
根据附记2-1或者2-2所述的冰箱,
上述遮挡部是一体形成或者安装于上述面板的肋。
[附记2-4]
根据附记2-1或者2-2所述的冰箱,
上述遮挡部是一体形成或者安装于上述通道的肋。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冷却器室,其收纳冷却器;
储藏室;
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冷却器室与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流路;
缓冲部件,其具备能够相对于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抵接及分离的挡板、驱动上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连接上述挡板及上述驱动部的挡板支撑部;以及
以紧固或者施力的方式将上述通道与上述缓冲部件安装在一起的部件,
在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形成有朝向上述挡板的一侧凸出的供上述挡板抵接的抵接部,
在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具有肋,该肋形成为向与上述挡板相反的一侧延伸,
上述肋中的下侧的内壁随着趋向上述储藏室侧而朝向下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紧固为螺纹结合,上述施力为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绝热材料,该绝热材料设置在上述通道及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向上述通道的开口敞开的开口,
上述肋分别通过上述通道的开口及上述绝热材料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前面板,该前面板设置在上述绝热材料及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向上述通道的开口敞开的开口,
上述肋抵接于上述前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道是使冷气从上述冷却器室朝向上述储藏室流动的喷出通道,
上述驱动部配置在上述喷出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绝热分隔壁,该绝热分隔壁具备分别设有向上述通道的开口敞开的开口的绝热材料以及面板,
上述通道及上述绝热分隔壁是独立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纳上述驱动部的盒体,
在上述缓冲部件紧固于上述通道的状态下,上述盒体的上表面倾斜。
8.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冷却器室,其收纳冷却器;
储藏室;
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冷却器室与上述储藏室之间,并具备流路;以及
缓冲部件,其具备能够相对于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抵接及分离的挡板、驱动上述挡板的驱动部、以及连接上述挡板及上述驱动部的挡板支撑部,
上述通道与上述缓冲部件被粘接或熔敷在一起,或者上述挡板支撑部与上述通道一体形成,
在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形成有朝向上述挡板的一侧凸出的供上述挡板抵接的抵接部,
在上述通道的开口的边缘具有肋,该肋形成为向与上述挡板相反的一侧延伸,
上述肋中的下侧的内壁随着趋向上述储藏室侧而朝向下方倾斜。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储藏室;
第二储藏室;
面板或通道,其具有向上述储藏室敞开的开口和向上述第二储藏室敞开的第二开口;
绝热材料,其与上述面板或上述通道相邻,并具备向上述开口及上述第二开口分别敞开的开口;
相互对置的上述面板与上述绝热材料之间的缝隙、或者上述通道与上述绝热材料之间的缝隙的遮挡部;以及
挡板,其开闭上述面板或通道的上述开口,
在上述面板或通道的上述开口的边缘形成有朝向上述挡板的一侧凸出的供上述挡板抵接的抵接部,
上述遮挡部是一体形成或者安装于上述面板或通道的肋,该肋形成为向与上述挡板相反的一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冷却器室,其收纳分别朝向上述开口及上述第二开口供给冷气的冷却器;以及
第二挡板,其开闭上述第二开口,
上述挡板及上述第二挡板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51844 | 2020-03-23 | ||
JP2020051844A JP7369652B2 (ja) | 2020-03-23 | 2020-03-23 | 冷蔵庫 |
JP2020-057069 | 2020-03-27 | ||
JP2020057069A JP2021156494A (ja) | 2020-03-27 | 2020-03-27 | 冷蔵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32368A CN113432368A (zh) | 2021-09-24 |
CN113432368B true CN113432368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7775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12329.0A Active CN113432368B (zh) | 2020-03-23 | 2020-09-02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3236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3770A (ja) * | 1988-11-11 | 1990-05-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却貯蔵庫 |
US5460010A (en) * | 1993-02-23 | 1995-10-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efrigerator |
CN101358798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JP2011058686A (ja) * | 2009-09-09 | 2011-03-24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蔵庫 |
CN102022888A (zh) * | 2009-09-09 | 2011-04-20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挡板装置及具备挡板装置的冰箱 |
CN106813440A (zh) * | 2015-11-27 | 2017-06-09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JP6655747B1 (ja) * | 2019-06-13 | 2020-02-26 |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41490Y2 (ja) * | 1980-09-12 | 1985-12-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のダンパ−サ−モスタット取付装置 |
JPS6136152Y2 (zh) * | 1981-01-20 | 1986-10-20 | ||
JP4317840B2 (ja) * | 2005-09-09 | 2009-08-19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10912329.0A patent/CN1134323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3770A (ja) * | 1988-11-11 | 1990-05-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却貯蔵庫 |
US5460010A (en) * | 1993-02-23 | 1995-10-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efrigerator |
CN101358798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JP2011058686A (ja) * | 2009-09-09 | 2011-03-24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蔵庫 |
CN102022888A (zh) * | 2009-09-09 | 2011-04-20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挡板装置及具备挡板装置的冰箱 |
CN106813440A (zh) * | 2015-11-27 | 2017-06-09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JP6655747B1 (ja) * | 2019-06-13 | 2020-02-26 |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32368A (zh) | 2021-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27719B1 (ko) | 냉장고 | |
EP3109581B1 (en) | Refrigerator | |
KR102412189B1 (ko) | 냉장고 | |
KR102483212B1 (ko) | 냉장고 | |
JP6000919B2 (ja) | 冷蔵庫 | |
JP7018860B2 (ja) | 冷蔵庫および断熱仕切装置 | |
CN113432368B (zh) | 冰箱 | |
CN109425173B (zh) | 冰箱 | |
JP7369652B2 (ja) | 冷蔵庫 | |
CN111473573A (zh) | 冰箱 | |
JP2021156494A (ja) | 冷蔵庫 | |
JP2022013040A (ja) | 冷蔵庫 | |
JP2022038574A (ja) | 冷蔵庫 | |
CN113432367A (zh) | 冰箱 | |
JP2020139645A (ja) | 冷蔵庫 | |
KR102720463B1 (ko) | 냉장고 | |
JP7348141B2 (ja) | 冷蔵庫 | |
CN114222614A (zh) | 冰箱 | |
JP7290610B2 (ja) | 冷蔵庫 | |
JP7225165B2 (ja) | 冷蔵庫 | |
JP7057294B2 (ja) | 冷蔵庫 | |
JP7291672B2 (ja) | 冷蔵庫 | |
JP7558770B2 (ja) | 冷蔵庫 | |
KR100441011B1 (ko) | 냉장고 | |
JP4156952B2 (ja) | 冷却貯蔵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