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3573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3573A
CN111473573A CN201910831139.3A CN201910831139A CN111473573A CN 111473573 A CN111473573 A CN 111473573A CN 201910831139 A CN201910831139 A CN 201910831139A CN 111473573 A CN111473573 A CN 111473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vaporator
partition wall
temperature
heat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11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3573B (zh
Inventor
河井良二
额贺晴树
冈留慎一郎
小川真申
伊藤拳司
渡边浩俊
津布久正康
板仓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08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33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473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3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3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3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65Removing frost by mechanica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即使经年使用,也不易产生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内过冷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可靠性高。该冰箱具备:冷冻循环,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散热机构、减压机构和蒸发器;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储藏室;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储藏室,隔着第一分隔壁而与该第一储藏室的上部邻接;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三储藏室,隔着第二分隔壁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下部邻接;以及蒸发器室,隔着第三分隔壁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后方邻接并收纳有所述蒸发器,作为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作为所述第三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不安装真空绝热材料而安装有发泡绝热材料。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有国际公开第2018/131157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冰箱:具备被设定为比周围的其他室更高温来储藏储藏物的储藏室,所述储藏室通过在划分所述储藏室的各壁部分别配置真空绝热材料,来尽可能增大真空绝热材料对储藏室的覆盖面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311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能够防止冷热向被设定为比周围的其他室更高温的储藏室流入。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向作为外部的冰箱的周围散热,能够热效率良好地维持在设定温度。但是,若在具有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与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邻接,并与具备对箱内进行冷却的蒸发器的蒸发器室也邻接的结构的冰箱中采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则随着冰箱的使用岁月的经过,被设定为所述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内过度冷却或者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冰箱中,即使使用岁月经过,也不易产生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内过冷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可靠性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结构。
本申请包括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如果列举其一例,则为如下: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冻循环,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散热机构、减压机构和蒸发器;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储藏室;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储藏室,隔着第一分隔壁而与该第一储藏室的上部邻接;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三储藏室,隔着第二分隔壁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下部邻接;蒸发器室,隔着第三分隔壁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后方邻接并收纳有所述蒸发器;以及除霜机构,通过使所述蒸发器室内的温度上升而使所述蒸发器的霜融解,作为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分别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作为所述第三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不安装真空绝热材料而安装有发泡绝热材料。
发明的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冰箱,即使使用岁月经过,也不易产生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内过冷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箱内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放大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结构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壁面散热配管和防止结露配管的配置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绝热箱体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真空绝热材料的结构的图。
图10是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分隔壁的嵌合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将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第一切换室的门和容器拆下而从正面观察的图。
图12是将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第二切换室的门和容器拆下而从正面观察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控制的时序图的例子。
【符号说明】
1冰箱;2冷藏室;3制冰室;4冷冻室;5第一切换室;6第二切换室;8a第一蒸发器室;8b第二蒸发器室;9a第一风扇;9b第二风扇;10绝热箱体;14a第一蒸发器;14b第二蒸发器;16铰链罩;21除霜加热器(加热机构);23a、23b溜槽;24压缩机;25真空绝热材料;27、28、29、30绝热分隔壁;31控制基板;39机械室;40a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1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2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3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50a箱外散热器(散热机构);50b壁面散热配管(散热机构);50c防止结露配管(散热机构);52制冷剂控制阀(制冷剂控制机构);53a第一毛细管(减压机构);53b第二毛细管(减压机构);54a、54b气液分离器;56止回阀;57a、57b热交换部;91外箱;92内箱;101第一切换室风门(送风遮断机构);102第二切换室风门(送风遮断机构);300第一切换室加热器(加热机构);400第二切换室加热器(加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如图1所示,冰箱1的绝热箱体10从上方以冷藏室2、左右并列设置的制冰室3和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顺序具有储藏室。
冰箱1具备开闭各个储藏室的开口的门。这些门是开闭冷藏室2的开口并被左右分割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2a、2b以及分别开闭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开口的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第二切换室门6a。这些多个门的内部材料主要是作为泡沫绝热材料的聚氨酯泡沫。
冰箱1的外形尺寸为宽685mm、深738mm、高1833mm,基于JISC9801-3:2015的额定内容积中,冷藏室2为308L,制冰室3为23L,冷冻室4为32L,第一切换室5为104L,第二切换室6为100L。另外,第一切换室门5a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为780mm,第二切换室门6a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为400mm。
这样,通过将门上端的高度位置包含在距地面500mm~1200mm的范围内并能够不弯曲地进行作业的食品的出入的负担小的储藏室和门上端的高度位置距离地面500mm以下并且食品的出入的负担稍微变大的储藏室双方作为切换室,用户可以根据生活方式选择容易使用的布局,成为使用方便的冰箱。另外,通过使冷藏门上端的高度位置包含在距地面500mm~1200mm的切换室(第一切换室5)的内容积和门上端的高度位置距地面为500mm以下的切换室(第二切换室6)的内容积相等,能够替换与生活方式相应地食品的出入的负担小的储藏室和食品的出入的负担稍微变大的储藏室的设定而使用,因此成为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冰箱。另外,如果第一切换室和第二切换室的额定内容积之差为10%以下,则两者可视为相等。
在门2a的箱外侧表面设置有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的操作的操作部26。操作部26的高度位置(距地面的高度)的下端为1200mm,上端为1300mm。通过这样在900mm~1500mm范围内设置操作部26,能够不弯曲或不仰视地进行温度设定等操作,成为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冰箱。另外,通过在门的箱外侧设置操作部,用户能够在不打开门的情况下进行温度设定等操作。
冷藏室2与冷冻室4及制冰室3被绝热分隔壁28隔开。另外,冷冻室4及制冰室3与第一切换室5被绝热分隔壁29隔开,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被绝热分隔壁30隔开。
在绝热箱体10的顶面箱外侧的前方和绝热分隔壁28的前缘具备用于固定冰箱1和门2a、2b的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用门铰链罩16覆盖。
制冰室3及冷冻室4是基本上使箱内成为冷冻温度(不足0℃)例如平均为-18℃左右的储藏室,冷藏室2是使箱内成为冷藏温度(0℃以上)例如平均4℃左右的储藏室。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是能够通过操作部26设定为冷冻温度或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可以选择冷藏温度(平均维持在4℃左右)和冷冻温度(平均维持在-18℃左右)中的任意一个。具体而言,可以从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都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FF”模式、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分别被设定为冷藏温度和冷冻温度的“RF”模式、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分别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和冷藏温度的“FR”模式、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都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RR”模式中选择。
如图2所示,冰箱1由绝热箱体10将箱外和箱内隔开而构成,绝热箱体10是在钢板制的外箱91和合成树脂制(在本实施例中为ABS树脂)的内箱92之间填充发泡绝热材料93(在本实施例中为聚氨酯泡沫)而形成的。在绝热箱体10中,除了发泡绝热材料之外,通过在外箱91和内箱92之间安装热传导率比发泡绝热材料低(绝热性能高)的真空绝热材料25,抑制了内容积的降低,提高了绝热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在绝热箱体10的背面、下表面(底面)及两侧面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提高了冰箱1的绝热性能。同样,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通过在第一切换室门5a、第二切换室门6a上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提高了冰箱1的绝热性能。
冷藏室门2a、2b在箱内侧具备多个门兜33a、33b、33c。另外,冷藏室2内被搁板34a、34b、34c、34d划分为多个储藏空间。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第二切换室门6a分别具备可被一体地拉出的制冰室容器3b、冷冻室容器4b、第一切换室容器5b、第二切换室容器6b。
在冷藏室2的背部具备安装有第一蒸发器14a的第一蒸发器室8a。另外,在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的大致背部具备安装有第二蒸发器14b的第二蒸发器室8b,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与第二蒸发器室8b、后述的第二风扇排出风路12、冷冻室风路130、第一切换室风路140、第二切换室风路150(参照图3)之间被绝热分隔壁27隔开。
另外,绝热分隔壁27与绝热箱体10、绝热分隔壁29及绝热分隔壁30分开,并经由未图示的密封部件(作为一例为软质聚氨酯泡沫)以与绝热箱体10、绝热分隔壁29及绝热分隔壁30接触的方式固定,并能够装卸。这样,绝热分隔壁27独立地形成并且可拆卸,由此在第二蒸发器室8b中收纳的第二蒸发器14b、后述的第二风扇9b、第一切换室风门101、第二切换室风门102这样的由绝热分隔壁27覆盖的部件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能够拆下绝热分隔壁27而容易进行维护。
另外,在绝热分隔壁27、28的内部不安装真空绝热材料而安装作为主要的绝热部件的聚苯乙烯泡沫,该聚苯乙烯泡沫是发泡绝热材料。另一方面,在绝热分隔壁29、30的内部与作为发泡绝热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一起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由此提高了绝热性能。真空绝热材料25的热传导率比发泡绝热材料低(绝热性能高),因此绝热分隔壁29、30的主要绝热部件成为真空绝热材料25。另外,作为在绝热分隔壁27、28的内部使用的发泡绝热材料,也可以使用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
在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箱内背面侧分别设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第一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3、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部设有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部设有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通过这些传感器,检测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第一蒸发器室8a、第一蒸发器14a、第二蒸发器室8b、及第二蒸发器14b的温度。另外,在冰箱1的顶部的门铰链罩16的内部设置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37和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38,检测外部气体(箱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此外,通过设置门传感器(未图示),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
接着,适当参照图3~图5及图2对箱内的风路结构进行说明。图3(a)是拆下了图1的门、容器、后述的排出口形成部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b)是拆下了图1的门及容器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图3(b)中所示的B-B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的冷却空气的风路构造的概略图。
如图3(a)所示,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方具备第一风扇9a。由第一风扇9a送出的冷却空气经由冷藏室风路110、冷藏室排出口110a向冷藏室2送风,对冷藏室2内进行冷却。在此,第一风扇9a的形态是作为离心风扇的涡轮风扇(向后风扇),旋转速度可以在高速(1600min-1)和低速(1000min-1)中控制。送到冷藏室2的空气从冷藏室返回口110b(参照图2)和冷藏室返回口110c返回到第一蒸发器室8a,再次与第一蒸发器14a进行热交换。在冷藏室返回口110b及110c设置间隙比后述的第一排水管的最小直径小的狭缝(未图示),防止在排水口(未图示)及第一排水管处的食品的堵塞。
冷藏室2的冷藏室排出口110a设置在冷藏室2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以向最上层的搁板34a和第二层的搁板34b的上方排出空气的方式设置。另外,冷藏室返回口110c设置在形成于冷藏室2的搁板34c与搁板34d之间的空间的背部,冷藏室返回口110b设置在形成于冷藏室2的搁板34d与绝热分隔壁28之间的空间的大致背面。
如图3(b)所示,在冷藏室2内的搁板34d的上部具备容器35,容器35内部成为不直接输送冷却空气的间接冷却空间。由此,能够抑制食品的干燥,成为适于收纳蔬菜等不耐干燥的食品的收纳空间。
另外,在内箱92与容器35的左壁间、分隔壁35b与容器35的右壁间等容器35与其他壁面之间设有约8mm的间隙,使容器35的进出变得容易。同样地,通过在容器35上设置把手35a,使出入变得容易。
如图3(b)所示,在冷藏室2内的绝热分隔壁28的上部具备内部维持在-1℃左右的容器36,容器36的前方能够通过盖体36a进行开闭。在盖体36a的外周具备密封件(未图示),在将盖体36a设为封闭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密封件使盖体36a与容器36无间隙地接触,成为被密闭的构造。另外,在容器36的背部具备吸引容器36内的空气的泵(未图示),通过在盖体36a关闭的状态下驱动泵,容器36内的气压被减压到约0.8气压。由此,容器36内不会通过盖体36a直接输送冷却空气,并且成为减压环境,因此成为抑制食品的干燥和氧化的收纳空间。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冰箱具备第一切换室风门101、第二切换室风门102作为向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的送风隔断机构。第一切换室风门101安装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部,第二切换室风门102安装在第二切换室6的背部。在此,第一切换室风门101的开口面积为6300mm2(宽度180mm×高度35mm),第二切换室风门102的开口面积为5200mm2(宽80mm×高65mm)。
如图2所示,第二蒸发器14b设置在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和绝热分隔壁30的大致背部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内。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方具备第二风扇9b。第二风扇9b是作为离心风扇的涡轮风扇(向后风扇),旋转速度能够在高速(1800min-1)和低速(1200min-1)中控制。冷却了制冰室3和冷冻室4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如图4所示,第二切换室6在背面上部具备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流入的空气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c中流动,到达高度位置形成得比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低的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d,流入第二蒸发器室8b。这样,通过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到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d之间具备向下方延伸的风路(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c),在第二风扇9b停止时,第二蒸发器室8b内的低温空气难以倒流到第二切换室6内。由此,特别是在第二切换室6被设定为冷藏温度时,能够成为难以产生第二切换室6过冷的情况的冰箱。另外,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到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d之间,只要有向下方延伸的风路即可,因此也可以构成为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流入的空气在向上方流动后,再在向下方延伸的风路中流动。
如图5所示,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空气通过驱动第二风扇9b而与第一切换室风门101、第二切换室风门102的开闭状态无关地经由第二风扇排出风路12、冷冻室风路130、冷冻室排出口120a、120b向制冰室3及冷冻室4输送,对制冰室3的制冰盘内的水、容器3b内的冰、收纳在冷冻室4内的容器4b中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却了制冰室3和冷冻室4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并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接着,在第一切换室风门101被控制为开放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排出风路12、第一切换室风路140、第一切换室风门101、排出口形成部件111(参照图3)所具备的第一切换室排出口111a向设置于第一切换室5的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输送,对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食品进行冷却。冷却了第一切换室5的空气在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b、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中流动,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另外,在第二切换室风门102被控制为开放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排出风路12、第二切换室风路150、第二切换室风门102、排出口形成部件112(参照图3)所具备的第二切换室排出口112a向设置于第二切换室6的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输送,对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的食品进行冷却。冷却了第二切换室6的空气在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b、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c中流动,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另外,收纳低温的蒸发器的蒸发器室(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蒸发器室8b)、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空气流过的风路(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风扇排出风路12、冷冻室风路130、第一切换室风路140、第二切换室风路150)、维持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在本实施例中为制冰室3、冷冻室4、被设定为冷冻温度时的第一切换室5、被设定为冷冻温度时的第二切换室6)、来自维持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的返回风路(在本实施例中,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被设定为冷冻温度时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c)是成为冷冻温度的空间,因此以下称为冷冻温度空间。
图6是表示实施例涉及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具备压缩机24、作为进行制冷剂的散热的散热机构的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配置在外箱91与内箱92之间的区域的外箱91的内表面)、抑制向绝热分隔壁28、29、30的前面部及绝热箱体10的前缘部附近结露的防止结露配管50c(配置在绝热分隔壁28、29、30的内表面)、作为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的第一毛细管53a和第二毛细管53b、通过使制冷剂与箱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吸收箱内的热的第一蒸发器14a和第二蒸发器14b。另外,具备除去冷冻循环中的水分的干燥器51、抑制液体制冷剂向压缩机24流入的气液分离器54a、54b、控制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控制阀52、止回阀56、连接制冷剂流的制冷剂合流部55,将它们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冷冻循环。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
制冷剂控制阀52具备流出口52a、52b,是能够在打开流出口52a并关闭流出口52b的“状态1”、关闭流出口52a并打开流出口52b的“状态2”、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都关闭的“状态3”、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均打开的“状态4”这4个状态之间切换的阀。另外,压缩机24的旋转速度能够在高速(2500min-1)、中速(1500min-1)、低速(1000min-1)这三个等级中控制。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冰箱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压缩机24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按照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防止结露配管50c、干燥器51的顺序流动,到达制冷剂控制阀52。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出口52a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一毛细管53a连接,流出口52b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毛细管53b连接。
在通过第一蒸发器14a冷却冷藏室2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制冷剂向流出口52a侧流动的“状态1”。从流出口52a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53a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进入第一蒸发器14a,与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在气液分离器54a、与第一毛细管53a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57a、制冷剂合流部55中流动,返回到压缩机24。
在通过第二蒸发器14b冷却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制冷剂向流出口52b侧流动的“状态2”。从流出口52b流出的制冷剂被第二毛细管53b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进入第二蒸发器14b并与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依次在气液分离器54b、与第二毛细管53b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57b、止回阀56、制冷剂合流部55中流动,返回到压缩机24。止回阀56配置成阻止从制冷剂合流部55向第二蒸发器14b侧的流动。
图7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壁面散热配管50b和防止结露配管50c的配置的图。在设置于绝热箱体10的背面侧下部的机械室39内设置有箱外散热器50a(参照图6),箱外散热器50a的出口配管与壁面散热配管50b连接(机械室39内的结构在图7中未图示)。如图7中所示,在绝热箱体10的左壁、顶壁、右壁配设有壁面散热配管50b(从图7中所示的A点到B点的配管)。另外,在绝热箱体10的前面侧设有抑制向绝热分隔壁28、29、30的前面部及绝热箱体10的前缘部附近结露的防止结露配管50c(图7中所示的从D点到E点的配管)。
制冷剂从绝热箱体10的左壁后方下部的A点进入壁面散热配管50b,按照绝热箱体10的左壁、顶壁、右壁的顺序流动,在B点从绝热箱体10的右壁进入机械室39。接着,从C点再次进入绝热箱体10内,到达成为防止结露配管50c的起点的D点(从C点到D点是连接配管)。从D点流过绝热箱体10的前缘、绝热分隔壁30、绝热分隔壁29、绝热分隔壁28,到达E点。并且,在右壁的下部流动在F点再次进入机械室39,到达设置在机械室内的干燥器51(参照图6)。
图8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绝热箱体10的左壁的结构的水平截面图。绝热箱体10包括外箱91(厚度0.45mm的钢板)、内箱92(厚度0.9mm的ABS树脂)、填充在它们之间的聚氨酯泡沫93、以及设置在外箱91侧的真空绝热材料25。在真空绝热材料25上形成有槽25a,在槽25a与外箱91之间形成的区域遍及上下配置有壁面散热配管50b。壁面散热配管50b通过未图示的金属带(铝带)固定在外箱91上,真空绝热材料25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固定在外箱91上。由于外箱91是金属(钢板),因此热传导率高,另外,由于用金属带固定,因此壁面散热配管50b的热被良好地传导到外箱91的同时,也被良好地传导到固定在外箱91上的真空绝热材料25的表面。即,壁面散热配管50b成为与真空绝热材料25热大致接触的状态。另外,绝热箱体10的右壁也成为与上述左壁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
图9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真空绝热材料25的结构的图。真空绝热材料25包括具备阻气性的外包材料72,是在外包材料72的内部封入了芯材70和吸附剂71的状态下,将外包材料72的内部的气体排出,并热熔敷端部72a而形成的绝热部件。外包材料72的端部72a如图9所示那样折返并由未图示的带固定,由此能够成为与芯材70的形状大致一致的绝热部件。外包材料72是至少一层具备含有金属的阻气层(金属箔层或金属蒸镀层)的层压膜。作为具体结构的一例,将外包材料72制成四层层压膜,最外侧的第一层作为表面保护层使用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膜,在第二层中作为第一气体阻挡层使用带有铝蒸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第三层中作为第二气体阻挡层使用带有铝蒸镀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薄膜或带有铝蒸镀的双轴拉伸聚乙烯醇树脂薄膜或铝箔,最内侧的第四层作为热熔敷层使用未拉伸型的聚乙烯、聚丙烯等树脂膜。
图10是在拆下第一切换室门5a和容器5b的状态下从前方观察第一切换室5的图。如图10中虚线所示,本实施例的冰箱在第一切换室5的底面、即绝热分隔壁30的上表面30a上具备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下方加热的加热机构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面、即绝热分隔壁27的前表面27a上具备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后方加热的加热机构的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并且,在第一切换室5的左面和右面、即内箱92的左面92a和右面92b上具备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左侧方加热的加热机构的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和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右侧方加热的加热机构的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是通过未图示的配线相互并联连接的电加热器,全部同时通电。以下,将成为第一切换室5的加热机构的加热器(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统称为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
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是将未图示的发热线(作为一例为硅线加热器)和铝箔固定在双面粘合带的一面并将双面粘合带的另一面粘贴在加热面上的铝箔加热器。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的有效加热面积(铝箔面积)分别为4500mm2、3000mm2、1000mm2、1000mm2,加热器容量分别为11.3W、11.4W、3.0W、3.0W。另外,绝热分隔壁30及绝热分隔壁27的表面被未图示的厚度1.5mm的树脂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聚丙烯)覆盖,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分别粘贴在绝热分隔壁30和绝热分隔壁27的树脂部件的内侧(内表面)。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均粘贴在内箱92(ABS树脂)的内表面(箱外侧表面)。如图10所示,配置对第一切换室5进行加热的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位置成为通过拆下第一切换室门5a和容器5b而使用者能够不伴随解体作业地接触的储藏室的内壁面。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在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与第一切换室5之间设置树脂部件(绝热分隔壁27及绝热分隔壁30的表面树脂部件或内箱92)以使树脂部件介入其中,从而成为即使使用者为了清扫等拆下第一切换室门5a和容器5b而接触到箱内壁面(绝热分隔壁27、绝热分隔壁30、内箱92的表面)也不会发生加热器破损的情况的可靠性高的冰箱。
图11是在拆下第二切换室门6a和容器6b的状态下从前方观察第二切换室6的图。如图11中虚线所示,本实施例的冰箱在形成第二切换室6的背面的内箱92c上具备成为从第二切换室6的后方加热的加热机构的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另外,在绝热分隔壁30的下表面30b具备成为从第二切换室6的上方加热的加热机构的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通过未图示的配线相互并联连接,同时被通电。以下,将成为第二切换室6的加热机构的加热器(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统称为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
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是将未图示的发热线(作为一例为硅线加热器)和铝箔固定在双面粘合带的一面并将双面粘合带的另一面粘贴在加热面上的铝箔加热器。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的有效加热面积(铝箔面积)分别为2000mm2、4000mm2,加热器容量分别为10.9W、4.0W。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粘贴在内箱92(ABS树脂)的内表面(箱外侧表面),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粘贴在绝热分隔壁30的树脂部件内侧(内表面)。
图12是表示图2中的绝热分隔壁30的后端附近的嵌合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如图12所示,在绝热分隔壁30的内部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25。另外,在形成绝热分隔壁30的上表面30a的树脂部件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在形成绝热分隔壁30的下表面30b的树脂部件的内表面上粘贴有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这样,在绝热分隔壁的内部与真空绝热材料一起安装加热机构(加热器)的情况下,不将加热机构(加热器)粘贴在真空绝热材料上,而是粘贴在外周形成部件上,由此不易产生加热器加热时的膨胀作用引起的劣化,成为可靠性高的冰箱。另外,绝热分隔壁30的后部通过嵌入绝热分隔壁27的凹部27a而被固定,安装在绝热分隔壁30上的真空绝热材料25的后端安装成位于比绝热分隔壁27的凹部27a的前缘27b靠后方尺寸L(在本实施例中L=30mm)的位置。
在冰箱1的上部配置有控制基板31,该控制基板31搭载有作为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CPU、ROM或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另外,控制基板31通过电线(未图示)与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37、外部气体湿度传感器38、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第一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3、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等连接。在控制基板31中,基于各传感器的输出值、操作部26的设定、预先记录在ROM中的程序等,进行后述的压缩机24、第一风扇9a、第二风扇9b的接通/断开和旋转速度控制、第一切换室风门101、第二切换室风门102的开闭控制、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后述的除霜加热器21的通电控制、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路切换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冰箱的第一蒸发器14a和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操作。对于第一蒸发器14a,作为在压缩机24驱动状态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流向流出口52b的“状态2”的状态或者通过控制为压缩机24停止状态中任一状态而使制冷剂不流向第一蒸发器14a的状态,驱动第一风扇9a,利用来自冷藏室2的返回空气对第一蒸发器14a进行加热而进行除霜。在第一蒸发器14a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从设置在第一蒸发器室8a的下部的溜槽23a(参照图2)经由未图示的第一排水管排出到设置于机械室39的未图示的第一蒸发盘,并通过来自压缩机24的散热、设置在机械室39中的未图示的机械室风扇的通风等的作用而蒸发。这样,第一蒸发器14a的除霜不使用加热器而通过第一风扇9a的驱动进行,因此成为节能性能高的冰箱。另外,霜的水分的一部分通过除霜被还原到冷藏室2,因此能够将冷藏室2保持为更高的湿度。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蒸发器14b,在压缩机24停止的状态下,对设置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下部的作为加热机构的除霜加热器21(参照图2)通电来进行除霜。除霜加热器21例如采用50W~200W的电加热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150W的辐射加热器。第二蒸发器14b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从第二蒸发器室8b的下部的溜槽23b(参照图2)经由第二排水管26(参照图2)排出到设置在压缩机24的上部的第二蒸发盘3 2(参照图2),并通过来自压缩机24的散热、未图示的机械室风扇的通风等的作用而蒸发。
图13是表示将实施例涉及的冰箱按照JISC9801-3:2015设置在16℃、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中、将第一切换室5设置为冷藏温度、将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冻温度(“RF”模式)时的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运转的时序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冷藏室2、制冰室3及冷冻室4的状态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压缩机24的累计驱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为24小时)的情况下,判定为在第二蒸发器14b中结霜,成为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待机状态。在图13中,在t0,压缩机24的累计驱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24小时),转移到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待机状态。t0的控制状态在压缩机24以低速驱动(接通)、制冷剂控制阀52为状态2、第二风扇9b以低速驱动(接通)、第一切换室风门101打开、第二切换室风门102关闭、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通电(接通)、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非通电(OF)、除霜加热器21非通电(断开)状态下,将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空气供给到第二切换室6进行冷却。在该状态下,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切换室6的温度降低。这样,将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并向第二蒸发器14b供给制冷剂,由此冷却箱内的状态称为第二蒸发器运转。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在转移到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待机状态后,第二蒸发器运转持续规定时间(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为15分钟)。若第二蒸发器运转实施规定时间,则接着开始除霜加热器21成为通电状态的第二蒸发器除霜运转。在图13中,在t1,压缩机24停止(断开),制冷剂控制阀52处于状态3,第二风扇9b停止(断开),第一切换室风门101关闭,第二切换室风门102关闭,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成为非通电(断开)状态,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成为非通电(断开)状态,除霜加热器21成为通电(接通)状态,第二蒸发器除霜运转开始。当第二蒸发器除霜运转开始时,通过除霜加热器21的加热作用,第二蒸发器14b的温度上升。此时,将第一切换室5和蒸发器室6隔开的绝热隔壁27的蒸发器室侧的表面温度(绝热隔壁27的温度)也会由于除霜加热器21的加热作用而上升。另外,第二切换室6的温度由于成为冷却停止的状态而上升。另外,在压缩机24的累计驱动时间到达转移到除霜待机状态的规定时间时,在通过向第一蒸发器14a供给制冷剂来冷却箱内的状态(第一蒸发器运转)或者在制冷剂没有被供给到第一蒸发器14a和第二蒸发器14b中任何一个的状态(冷却停止)的情况下,从接下来的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的时刻转移到除霜待机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在第二蒸发器除霜运转开始后,在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的检测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为0.5℃)的情况下,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3切换到状态2。在图13中,在t2,制冷剂控制阀52切换到状态2。由此,通过制冷剂控制阀52成为状态3而停留在散热机构(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防止结露配管50c)侧的制冷剂流入第二蒸发器14b内。此时,由于第二蒸发器14b被加热(加速温度上升),所以能够进行更可靠的除霜。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当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的检测温度达到高于0℃的除霜结束温度(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为8℃)时,停止向除霜加热器21通电,第二蒸发器除霜运转结束。然后,经过规定时间(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为5分钟)的冷却开始延迟状态(空闲时间),开始第二蒸发器运转。在图13中,在t3,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的检测温度达到除霜结束温度(8℃),停止对除霜加热器21的通电(断开),除霜运转结束。接着,经过到t4为止的空闲时间,压缩机24以中速驱动(接通),制冷剂控制阀52处于状态2,第二风扇9b以高速驱动(接通),第一切换室风门101关闭,第二切换室风门102打开,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通电(接通),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为非通电(断开)状态、除霜加热器21为非通电(断开)状态的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由此,第二切换室6、第二蒸发器14b、绝热分隔壁27的各温度降低。此时,绝热分隔壁27的温度从低于0℃的冷冻温度上升到高于0℃的冷藏温度。另外,绝热分隔壁27的最高到达温度比第二蒸发器温度14b的最高到达温度高。
另外,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通过测定第一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3的表面温度或第一切换室5的容器5b内部的温度,第二切换室6的温度通过测定第二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的表面温度或第二切换室5的容器6b内部的温度,第二蒸发器14b的温度通过测定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的表面温度或第二蒸发器14b的最上部附近的配管温度,绝热分隔壁27的温度通过测定绝热分隔壁27的第二蒸发器室8b侧的蒸发器14b前方投影面内的表面温度,能够确认是否正确地进行了上述控制动作。
以上,对本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冰箱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冰箱具备: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储藏室(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切换室5);隔着第一分隔壁(绝热分隔壁29)而与第一切换室的上部邻接并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储藏室(制冰室3、冷冻室4);隔着第二分隔壁(绝热分隔壁30)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下部邻接的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三储藏室(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切换室6);隔着第三分隔壁(绝热分隔壁27)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后方邻接的蒸发器室(第二蒸发器室8b),作为上述第一分隔壁和上述第二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分别安装真空绝热材料(真空绝热材料25),作为上述第三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不安装真空绝热材料而安装泡沫绝热材料。由此,成为可靠性高的冰箱。以下对理由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对第一切换室5进行冷藏设定、对第二切换室6进行冷冻设定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5通过使3个面与冷冻温度空间邻接而成为特别容易成为低温的储藏室。在由于来自冷冻温度空间的冷却作用而使储藏室过冷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储藏室内不能维持在期望的温度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上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为了抑制过冷,提高将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空间隔开的分隔壁的绝热性能而安装真空绝热材料是有效的。真空绝热材料是通过将含有树脂材料的阻气性外包材料的内部的气体排出、即减压来提高绝热性能的绝热部件,因此在真空绝热材料的内外产生较大的差压(与大气压同等的差压)。因此,如果外包材料的阻气性降低,则由于气体侵入,随着压差消除,绝热性能降低(劣化)。一般情况下,树脂材料通过反复高温状态和低温状态的热循环而促进劣化。因此,如果在将定期重复基于除霜运转的高温状态和基于冷却运转的低温状态的蒸发器室和冷藏温度的储藏室隔开的分隔壁上安装通过对内部进行减压而形成的真空绝热材料,则由于蒸发器室的温度变动,分隔壁的绝热性能容易长期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储藏室间的分隔壁相互维持在所希望的温度,所以温度比较稳定。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将通过三个面与冷冻温度空间邻接而特别容易成为低温的储藏室(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切换室5)和冷冻温度空间隔开的分隔壁中,与维持在所希望的温度的冷冻温度的储藏室之间的分隔壁(分隔壁29及分隔壁30)上安装用于提高绝热性能抑制过冷的真空绝热材料,在隔开反复进行除霜运转和冷却运转的蒸发器室(第二蒸发器室8b)之间的分隔壁(分隔壁27)上不安装真空绝热材料而安装作为不通过减压的绝热机构的发泡绝热材料,由此成为即使经过使用岁月也不易产生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内过冷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并且可靠性高的冰箱。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将分隔壁27的最下部前缘配置在安装于分隔壁30的真空绝热材料25的后缘的前方。真空绝热材料25的周缘部通过经由含有金属的气体阻挡层的传热而容易传导热,绝热性能降低。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绝热分隔壁27的绝热作用,真空绝热材料25的后缘附近的经由含有金属的气体阻挡层的热移动被降低,因此成为不易发生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由于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切换室5)和设定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之间的热移动而过冷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冰箱。
本实施例的冰箱在将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切换室5)与蒸发器室(蒸发器室8b)之间隔开的不具备真空绝热材料的分隔壁(分隔壁27)具备加热机构(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由此,特别是在判断为由于来自成为低温的蒸发器室的热传导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的温度过度降低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当的加热,因此成为可靠性高的冰箱。
本实施例的冰箱在将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切换室5)与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切换室6)之间隔开的分隔壁(分隔壁30)上具备加热机构(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1)。由此,在被判断为由于来自设定为冷冻温度的储藏室的热传导而使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储藏室的温度过度降低或者在储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或结霜这样的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当的加热,因此成为可靠性高的冰箱。
本实施例的冰箱中,相邻的两个储藏室是能够设定为冷冻温度和冷藏温度的切换室(第一切换室5及第二切换室6),在隔开两个切换室之间的分隔壁(绝热分隔壁30)上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在真空绝热材料25的两面具备加热机构(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及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由此,成为可靠性高的冰箱。以下对理由进行说明。
在用户将一个切换室设定为冷藏温度、将另一个储藏室设定为冷冻温度来使用的情况下,为了抑制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切换室由于来自设定为冷冻温度的切换室的热传导而过冷,而在隔开两个切换室之间的分隔壁上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在隔开两个切换室之间的分隔壁的面中的设定为冷藏温度的切换室侧的面成为低温,因此有可能产生结露或结霜。由于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的分隔壁的绝热性能高,因此即使对一个面进行加热,热量也难以传递到另一个面,会导致加热量不足的情况,因此在隔开两个切换室之间的分隔壁(绝热分隔壁30)上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5,并且在绝热分隔壁30的两面具备加热机构(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及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由此无论用户选择哪种设定,在判断为分隔壁的表面发生结露或结霜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能够对任意面良好地进行适当加热,因此成为可靠性高的冰箱。
以上,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本实施例的冰箱具备冷藏室冷却用的第一蒸发器和制冰室、冷冻室、第一切换室、第二切换室的冷却用的第二蒸发器,但也可以在以单一的蒸发器对全部储藏室进行冷却的方式的冰箱中应用本发明的结构。另外,作为加热机构,也可以活用散热机构的一部分的配管。即,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的实施例。另外,对于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5)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冷冻循环,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散热机构、减压机构和蒸发器;
被设定为冷藏温度的第一储藏室;
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二储藏室,隔着第一分隔壁而与该第一储藏室的上部邻接;
被设定为冷冻温度的第三储藏室,隔着第二分隔壁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下部邻接;
蒸发器室,隔着第三分隔壁而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后方邻接并收纳有所述蒸发器;以及
除霜机构,通过使所述蒸发器室内的温度上升而使所述蒸发器的霜融解,
作为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分别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
作为所述第三分隔壁的主要的绝热机构,不安装真空绝热材料而安装有发泡绝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分隔壁的最下部前缘配置在安装于所述第二分隔壁的所述真空绝热材料的后缘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分隔壁的前表面具备加热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上表面具备加热机构。
5.一种冰箱,具备:第一储藏室,能够设定为冷藏温度和冷冻温度;和第二储藏室,隔着分隔壁而与该第一储藏室邻接,能够设定为冷藏温度和冷冻温度,所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壁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在所述真空绝热材料的两面具备加热机构。
CN201910831139.3A 2019-01-23 2019-09-04 冰箱 Active CN111473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8920A JP7493305B2 (ja) 2019-01-23 冷蔵庫
JP2019-008920 2019-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3573A true CN111473573A (zh) 2020-07-31
CN111473573B CN111473573B (zh) 2021-12-28

Family

ID=7174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1139.3A Active CN111473573B (zh) 2019-01-23 2019-09-04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357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9482A (ja) * 2005-05-24 2006-12-0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102878750A (zh) * 2012-10-23 2013-01-1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3604275A (zh) * 2013-12-04 2014-02-2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3925759A (zh) * 2014-04-08 2014-07-16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热物性测量的宽温区控温恒温装置
CN106642951A (zh) * 2016-11-30 2017-05-10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顶部透明式保温柜体、制冷设备及柜体组装方法
CN106813440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9482A (ja) * 2005-05-24 2006-12-0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102878750A (zh) * 2012-10-23 2013-01-1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3604275A (zh) * 2013-12-04 2014-02-2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3925759A (zh) * 2014-04-08 2014-07-16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热物性测量的宽温区控温恒温装置
CN106813440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6642951A (zh) * 2016-11-30 2017-05-10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顶部透明式保温柜体、制冷设备及柜体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3573B (zh) 2021-12-28
JP2020118345A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063245A (ja) 冷蔵庫
CN111351292B (zh) 冰箱
CN111076477A (zh) 冰箱
CN111473573B (zh) 冰箱
JP7372186B2 (ja) 冷蔵庫
JP5039761B2 (ja) 冷蔵庫
JP2019138481A (ja) 冷蔵庫
JP7364459B2 (ja) 冷蔵庫
CN111076478B (zh) 冰箱
JP6638107B1 (ja) 冷蔵庫
JP7493305B2 (ja) 冷蔵庫
JP6847063B2 (ja) 冷蔵庫
JP7191715B2 (ja) 冷蔵庫
JP5103452B2 (ja) 冷蔵庫
JP6963044B2 (ja) 冷蔵庫
JP2020139645A (ja) 冷蔵庫
JP2019138514A (ja) 冷蔵庫
JP6934433B2 (ja) 冷蔵庫
JP6975735B2 (ja) 冷蔵庫
CN109708378B (zh) 冰箱
JP7254227B2 (ja) 冷蔵庫
JP6883531B2 (ja) 冷蔵庫
JP7454458B2 (ja) 冷蔵庫
JP7369520B2 (ja) 冷蔵庫
JP6807882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