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2367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2367A
CN113432367A CN202010905442.6A CN202010905442A CN113432367A CN 113432367 A CN113432367 A CN 113432367A CN 202010905442 A CN202010905442 A CN 202010905442A CN 113432367 A CN113432367 A CN 113432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chamber
temperature
switching
chamber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5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井良二
冈留慎一郎
额贺晴树
小沼智史
伊藤拳司
岩渕真也
渡边浩俊
安藤弘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32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2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9Cooling space dividing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按照适当的温度控制切换室内的冰箱。具备能够切换为冷藏温度段和冷冻温度段的第一切换室(5)。第一切换室(5)在隔热分隔壁(27)上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和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设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与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之间。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位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下方。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能够分别切换贮藏室的温度的多个切换贮藏室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温度的热敏电阻的冰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375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切换室的情况下,在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和设定为冷藏温度的情况下,箱内与箱外的温度差有很大变化。在切换室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下,温度差非常大,从箱外进入的热量最大,必须输送更多的冷气。另一方面,在切换室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温度差小,因此仅输送更少的风量即可,另外,仅以短时间地输送冷气即可,供给的冷气量减少。
这样,冷气的供给状态根据切换室的设定状态而有很大变化。与冷气的供给状态对应地,温度容易升高的地方和容易下降的地方变化。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冰箱那样,在各个切换贮藏室中具备单一的温度传感器的冰箱中,无法适当地检测贮藏室内的温度根据设定状态变化的情况。另外,在使符合冷冻温度段或符合冷藏温度段哪一种情况优先的情况下,贮藏室容易变冷,或者温度容易升高。如果只通过一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则存在以下的问题,即无法充分检测到贮藏室内的状态,贮藏室内变得过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按照适当的温度控制切换室内的冰箱。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能够切换为冷藏温度段和冷冻温度段的切换室,上述切换室具备多个温度传感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按照适当的温度控制切换室内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背面内部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V-V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冷却空气的风路构造的概要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设置在切换室的背面侧的隔热分隔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风路挡板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挡板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的概要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切换室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的概要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却运转控制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各种构件的动作条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切换室为冷冻设定、第二切换室为冷冻设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切换室为冷藏设定、第二切换室为冷冻设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各种构件的动作条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第一切换室为冷藏设定、第二切换室为冷冻设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XXIV-XXIV线剖视图。
图25是图23的XXV-XXV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5:第一切换室(切换室);6:第二切换室(切换室);8b:第二蒸发器室(冷却器室);9b:第二风扇(送风机);10:隔热箱体;14b:第二蒸发器(冷却器);21:除霜加热器(加热器);24:压缩机;27:隔热分隔壁;31:控制装置(控制部);43a: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他传感器);43b、43c: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一个温度传感器);45:引导板;111a: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吹出口);111f:第一切换室第三喷出口(吹出口);300:第一切换室加热器(切换室加热器);305: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挡板加热器);410、420:挡板构件(切换室挡板);411: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2: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21: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2: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R:风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本实施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完全不限于以下的内容,在不损失本发明的主要内容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地实施。另外,以下以图1和图2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此外,以下列举6门的冰箱1为例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6门。
如图1所示,冰箱1具有具备冷藏室2、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切换室)、第二切换室6(切换室)的隔热箱体10。第一切换室5能够从冷藏温度段(例如1℃~6℃)到冷冻温度段(例如约-20℃~-18℃)切换温度段。第二切换室6也同样,能够从冷藏温度段到冷冻温度段切换温度段。冷藏室2被设定为冷藏温度段(例如6℃),制冰室3和冷冻室4被设定为冷冻温度段(例如约-20℃)。
另外,冰箱1在隔热箱体10的正面具备开闭冷藏室2的冷藏室门2a、2b、开闭制冰室3的制冰室门3a、开闭冷冻室4的冷冻室门4a、开闭第一切换室5的第一切换室门5a、开闭第二切换室6的第二切换室门6a。冷藏室门2a、2b构成为能够对开。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构成为能够向前方方向抽出。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是隔热门。另外,在冷藏室门2a的箱外侧表面,设置有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的操作的操作部26。
冷藏室2、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被隔热分隔壁28隔开。另外,冷冻室4、制冰室3、第一切换室5被隔热分隔壁29隔开,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被隔热分隔壁30隔开。
在隔热箱体10的顶面箱外侧的前方侧、隔热分隔壁28的前边缘,具备用于固定隔热箱体10和门2a、2b的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被门铰链外罩16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中,能够选择冷藏温度(平均维持为4℃左右)、冷冻温度(平均维持为-18℃左右)中的任一个。具体地说,能够从以下的模式中选择,即将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都设定为冷冻温度的“FF”模式、将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分别设定为冷藏温度和冷冻温度的“RF”模式、分别将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冻温度和冷藏温度的“FR”模式、将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都设定为冷藏温度的“RR”模式。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如图2所示,冰箱1构成为通过在钢板制的外箱10a和合成树脂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ABS树脂)的内箱10b之间填充发泡隔热材料9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聚氨酯泡沫)而形成的隔热箱体10,隔开箱外和箱内。对于隔热箱体10,除了发泡隔热材料以外,还在外箱10a和内箱10b之间安装热传导率比发泡隔热材料低(隔热性能高)的多个真空隔热材料,由此抑制内容积的减少,提高隔热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隔热箱体10的背面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a,在下表面(底面)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b,在左侧面安装真空隔热材料,在右侧面安装真空隔热材料,抑制来自温度比贮藏室高的箱外的热的侵入,提高冰箱1的隔热性能。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通过在第一切换室门5a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e,在第二切换室门6a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f,来提高冰箱1的隔热性能。
冷藏室门2a、2b在箱外侧具备多个门套33a、33b、33c。另外,在冷藏室2内通过架子34a、34b、34c、34d而被划分为多个贮藏空间。制冰室门3a、冷冻室门4a、第一切换室门5a、以及第二切换室门6a分别具备一体地抽出的制冰室容器3b、冷冻室容器4b、第一切换室容器5b、第二切换室容器6b。
在冷藏室2的背部,具备安装了第一蒸发器14a的第一蒸发器室8a。在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的大致背部,具备安装了第二蒸发器14b(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冷却器室)。另外,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第二蒸发器室8b、后述的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之间被隔热分隔壁27隔开。
此外,隔热分隔壁27与隔热箱体10、隔热分隔壁29、以及隔热分隔壁30分体,以隔着未图示的密封件(作为一个例子为软质聚氨酯泡沫)与隔热箱体10、隔热分隔壁29、以及隔热分隔壁30接触的方式固定,且能够装卸。这样,分体地形成隔热分隔壁27并能够装卸,由此在收容在第二蒸发器室8b中的第二蒸发器14b、第二风扇(送风机)9b、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这样的被隔热分隔壁27覆盖的部件产生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卸下隔热分隔壁27进行维修。
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28的内部,不安装真空隔热材料而安装有作为发泡隔热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泡沫塑料)作为主要的隔热构件。另一方面,在隔热分隔壁29、30的内部,与作为发泡隔热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一起分别安装真空隔热材料25g、25h,由此提高隔热性能。真空隔热材料25g、25h的热传导率比发泡隔热材料低(隔热性能高),因此隔热分隔壁29、30的主要隔热材料为真空隔热材料。此外,作为在隔热分隔壁27、28、29、30的内部使用的发泡隔热材料,也可以使用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
在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箱内背面侧,分别设置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参照图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参照图4)、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他温度传感器)43a(参照图11)、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一个温度传感器)43b(参照图11)、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参照图14)、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参照图14)。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通过这些传感器,检测冷藏室2、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第一蒸发器室8a、第一蒸发器14a、第二蒸发器室8b、以及第二蒸发器14b的温度。另外,在冰箱1的顶棚部的门铰链外罩16的内部,设置有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37和外部大气湿度传感器38,检测外部大气(箱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除此以外,还设置门传感器(未图示),由此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
接着,在参照图3~图6和适当地参照图2的同时,说明箱内的风路结构。图3是表示箱内背面内部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此外,图3是卸下了图1的门、容器、后述的隔热分隔壁27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在第一蒸发器14a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风扇9a。通过第一风扇9a送出的冷却空气经由冷藏室风路110、冷藏室喷出口110a送风到冷藏室2,对冷藏室2内进行冷却。在此,第一风扇9a例如由作为离心风扇的涡轮风扇(后向风扇)构成,能够将转速控制为高速(1600min-1)和低速(1000min-1)。送风到冷藏室2的空气从冷藏室返回口110b(参照图2)、以及冷藏室返回口110c返回到第一蒸发器室8a,再次与第一蒸发器14a进行热交换。
冷藏室2的冷藏室喷出口110a被设置在冷藏室2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最上段的架子34a和第二段的架子34b的上方喷出空气。另外,冷藏室返回口110c被设置在形成于冷藏室2的架子34c与架子34d之间的空间的背部。冷藏室返回口110b(参照图2)被设置在形成于冷藏室2的架子34d与隔热分隔壁28之间的空间的大致背面。
在制冰室3的背面,设置有制冰室喷出口120a。该制冰室喷出口120a设置在制冰室3的上部。在冷冻室4的背面,设置有冷冻室喷出口120b。该冷冻室喷出口120b设置在冷冻室4的上部。制冰室喷出口120a和冷冻室喷出口120b与冷冻室风路130连通。从第二风扇9b送出的冷气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穿过冷冻室风路130而分支,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制冰室喷出口120a和冷冻室喷出口120b喷出。
作为向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的送风切断单元,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安装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部的分隔处。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安装在第二切换室6的背部。在此,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的开口面积形成得比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的开口面积大。
第二蒸发器14b设置在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以及隔热分隔壁30的大致背部的第二蒸发器室8b内。在第二蒸发器14b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风扇9b。第二风扇9b是作为离心风扇的涡轮风扇(后向风扇),能够将转速控制为高速(1800min-1)和低速(1200min-1)。冷却了制冰室3和冷冻室4后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面下部,形成有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冷却了第一切换室5后的空气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排出,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第二蒸发器14b的下方),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图4是表示箱内的冷气的流动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卸下了图1的门和容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4所示,在隔热分隔壁27设置有向第一切换室5内喷出冷气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得细长,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左侧(左右方向的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相反一侧)。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位于箱内高度方向的中央的上侧。
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向第一切换室5内喷出冷气的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该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形成在隔热分隔壁27的左侧的侧面。由此,从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喷出的冷气向内箱10b的内壁面(左侧面)喷出。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连通的第一切换室连通路111d。
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向第二切换室6内喷出冷气的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112a。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得细长,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左侧(左右方向的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相反一侧)。另外,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位于箱内高度方向的中央的上侧。
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向第二切换室6内喷出冷气的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该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形成在隔热分隔壁27的左侧的侧面。由此,从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喷出的冷气向内箱10b的内壁面(左侧面)喷出。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有使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连通的第二切换室连通路112d。
图5是图4的V-V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5所示,第二切换室6在背面上部具备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流入的空气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e中流动,到达形成得高度位置比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低的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从下方流入第二蒸发器室8b。
通过这样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到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间具备向下方延伸的风路(第二切换室返回风路112e),在第二风扇9b停止时,第二蒸发器室8b内的低温空气难以逆流到第二切换室6内。由此,能够成为以下的冰箱1,即特别在将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藏温度时,难以发生第二切换室6过冷这样的状况。此外,在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到第二蒸发器室流入口112f之间,具有向下方延伸的风路即可,因此还能够构成为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流入的空气在向上方流动后,在向下方延伸的风路中流动。
图6是冷却空气的风路构造的概要图。
如图6所示,在将冷冻室风门431控制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第二风扇9b,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冷冻室风路130、制冰室喷出口120a、以及冷冻室喷出口120b,被送到制冰室3和冷冻室4,对制冰室3的制冰盘内的水、制冰室容器3b内的冰、收容在冷冻室4内的冷冻室容器4b中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却了制冰室3和冷冻室4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20c经由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参照图2),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在将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控制为打开放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第一切换室风路140、第一切换室5第一风门411、喷出口形成构件111(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直接送到设置在第一切换室5中的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对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的食品进行直接冷却。冷却了第一切换室5的空气流过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此外,直接冷却是指向收容的食品直接供给冷气而冷却的方式。
在将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控制为打开放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从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第一切换室风路140、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喷出口形成构件111(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一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1b,向第一切换室5的侧壁喷出,对第一切换室容器5b内的食品间接地进行冷却。冷却了第一切换室5的空气流过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此外,间接冷却是指为了抑制食品的干燥而进行供给使得冷气不直接对着收容的食品而进行冷却的方式。
在将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控制为打开放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第二切换室风路150、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喷出口形成构件112(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二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2a、112a,直接送到设置在第二切换室6中的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对第二切换室6内的食品进行冷却。冷却了第二切换室6的空气流过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第二切换室连通路112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在将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控制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风扇9b升压后的空气从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第二切换室风路150、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喷出口形成构件112(参照图4)所具备的第二切换室第二喷出口112b,向第二切换室6的侧壁喷出,对第二切换室容器6b内的食品间接地进行冷却。冷却了第二切换室6的空气流过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第二切换室连通路112d,返回到第二蒸发器室8b,再次与第二蒸发器14b进行热交换。
此外,收容低温的蒸发器的蒸发器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蒸发器室8b)、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空气流过的风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风扇喷出风路12、冷冻室风路130、第一切换室风路140、第二切换室风路150)、维持为冷冻温度的贮藏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制冰室3、冷冻室4、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5、设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的第二切换室6)、从维持为冷冻温度的贮藏室的返回风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的第二切换室连通路112d)是成为冷冻温度的空间,因此以下称为冷冻温度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室风路140和第二切换室风路150由后述的风路挡板构件350构成。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压缩机24、作为进行制冷剂的散热的散热单元的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配置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的区域的外部10a的内表面)、抑制向隔热分隔壁28、29、30(参照图2)的前表面部和隔热箱体10(参照图2)的前边缘部附近的结露的结露防止配管50c(配置在隔热分隔壁28、29、30的内表面)、作为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单元的第一毛细管53a和第二毛细管53b、通过对制冷剂与箱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箱内的热量进行吸热的第一蒸发器14a和第二蒸发器14b。另外,冰箱1具备去除制冷循环中的水分的干燥机51、抑制液体制冷剂向压缩机24的流入的气液分离器54a和54b、控制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控制阀52、止回阀56、连接制冷剂流的制冷剂汇流部55。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它们连接起来而构成制冷循环。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
制冷剂控制阀52具备流出口52a、52b。另外,制冷剂控制阀52是能够切换为以下的4个状态的阀,即打开流出口52a并关闭流出口52b的“状态1”、关闭流出口52a并打开流出口52b的“状态2”、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的任意一个都关闭的“状态3”、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的任意一个都打开的“状态4”。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制冷剂的流动。从压缩机24喷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按照箱外散热器50a、避免散热配管50b、结露防止配管50c、干燥机51的顺序流动,并到达制冷剂控制阀52。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出口52a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一毛细管53a连接。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出口52b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毛细管53b连接。
在通过第一蒸发器14a冷却冷藏室2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制冷剂向流出口52a侧流动的“状态1”。从流出口52a流出的制冷剂被第一毛细管53a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在进入第一蒸发器14a与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流过气液分离机54a、与第一毛细管53a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57a、制冷剂汇流部55,并返回到压缩机24。
在通过第二发器14b冷却制冰室3、冷冻室4、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制冷剂向流出口52b侧流动的“状态2”。从流出口52b流出的制冷剂被第二毛细管53b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在进入第二蒸发器14b与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按照气液分离机54b、与第二毛细管53b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57b、止回阀56、制冷剂汇流部55的顺序流动,并返回到压缩机24。止回阀56配设为阻止从制冷剂汇流部55向第二蒸发器14b侧的流动。
图8是表示设置在切换室背面侧的隔热分隔壁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8中,还同时图示出具备作为冷却器的第二蒸发器14b的构件。
如图8所示,隔热分割风路板500构成为具备隔热分隔壁27、风路挡板构件350。
隔热分隔壁27构成为具备前面板210、后面板220、发泡隔热材料230。另外,隔热分隔壁27以跨过第一切换室5(参照图2)和第二切换室6(参照图2)的方式配置。此外,发泡隔热材料230由聚苯乙烯泡沫(发泡苯乙烯)构成,配设在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20之间。
前面板210是合成树脂制,具有在主视图中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板部211。另外,在前面板210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面积形成得大的矩形形状的开口212。另外,在前面板210,在开口212的附近,形成有朝向内箱10b(参照图4)的内壁面并且开口面积比开口212小的开口213。该开口213形成在突出形成于板部211的突出部211a的侧面。
另外,前面板210在板部211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面积形成得大的矩形形状的开口214。另外,在前面板210,在开口214的附近,形成有朝向内箱10b(参照图4)的内壁面并且开口面积比开口214小的开口215。该开口215形成在突出形成于板部211的突出部211b的侧面。
另外,在板部211,在下部的开口214的上方,形成有嵌合安装有隔热分隔壁30的槽部216。该槽部216从板部211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地形成在整体上。这样,隔热分隔壁27以跨过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的方式配置在切换室的背面。
另外,在板部211,在槽部216的上方,形成有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另外,在板部211,在槽部216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
另外,在板部211的前表面,以覆盖开口212的方式安装有喷出口形成构件111(参照图4)。另外,在板部211的前表面,以覆盖开口214的方式安装有喷出口形成构件112(参照图4)。
后面板220是合成树脂制,具有在主视图中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板部221。另外,在后面板220,在与前面板210的开口21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22。另外,在后面板220,在与前面板210的开口214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23。另外,在后面板220,形成有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连通的返回连通路224。另外,在后面板220,形成有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连通的返回连通路225。
另外,在后面板220,从前侧观察,在左端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冷冻室返回流路120d。该冷冻室返回流路120d与返回连通路224连通。另外,在后面板220的上部,形成有与冷冻室返回流路120d连通的冷冻室返回口120c。
风路挡板构件350构成为通过第二风扇9b(参照图3)取入由第二蒸发器14b生成的冷气,使冷气从打开口212、213喷出到第一切换室5,另外使冷气从打开口214、215喷出到第二切换室6。另外,风路挡板构件350构成为将冷气从上部导入到制冰室3和冷冻室4。另外,组合配置在前表面侧的前外壳310、配置在后面侧(背面侧)的后外壳320而构成风路挡板构件350。
另外,风路挡板构件350在前表面上部的与开口21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a(吹出口),在与开口21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b(吹出口)。开口312a的开口面积形成得比开口312b的开口面积大。
另外,风路挡板构件350在前表面下部的与开口21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a(吹出口),在与开口21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2b(吹出口)。开口312a的开口面积形成得比开口312b的开口面积大。
另外,在前面板210,在与第一切换室5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面加热器H10。另外,在后面板220,在冷冻室返回风路120d的内壁设置有面加热器H11。由此,能够防止在返回流路41b内附着霜。另外,在风路挡板构件350,在与第二风扇9b对置的内壁,设置有面加热器H12。由此,能够防止风路挡板构件350积霜、积水,进而能够防止第二风扇9b堆积霜。
图9是表示风路挡板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风路挡板构件350的前外壳310内,安装有第二风扇9b、挡板构件410、420、430。
挡板构件410与第一切换室5(参照图3)对应。另外,挡板构件410是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双挡板。另外,挡板构件410通过设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与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之间的一个驱动部413,来开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与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形成得比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大。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与能够开闭开口212(参照图8)的大小对应。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与能够开闭开口213(参照图8)的大小对应。
挡板构件420与第二切换室6(参照图3)对应,与挡板构件410同样。另外,挡板构件420是具备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的双挡板。另外,挡板构件420具备驱动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的驱动部413。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与能够开闭开口214(参照图8)的大小对应。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与能够开闭开口215(参照图8)的大小对应。
挡板构件430与制冰室3(参照图3)和冷冻室4(参照图3)对应。挡板构件430是具备冷冻室风门431(参照图3)的单挡板。另外,挡板构件430具备支承冷冻室风门431(参照图3)的挡板框架432、驱动冷冻室风门431的驱动部433。
挡板构件410配置在第二风扇9b的侧方。挡板构件420配置在挡板构件410的下方。挡板构件430配置在第二风扇9b的上方。
图10是表示挡板构件的立体图。此外,图10是从前侧(箱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驱动部413具备立方箱形的箱(框体)413a,在箱413a的内部,组合地收容有电动机(省略图示)、齿轮构件(省略图示)。另外,在箱413a中具备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延伸的风门支承部413b、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延伸的风门支承部413c。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被风门支承部413b支承为自由转动。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被风门支承部413c支承为自由转动。
另外,驱动部413构成箱413a内的驱动机构,使得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能够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即,驱动部413构成为能够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双方,并且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双方。另外,驱动部413构成为能够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并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并且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并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
在风门支承部413b,形成有用于将挡板构件410螺纹固定到前外壳310(参照图9)的螺纹固定部413d。在风门支承部413c,形成有用于将挡板构件410螺纹固定到前外壳310(参照图9)的螺纹固定部413e。在箱413a,形成有用于将挡板构件410螺纹固定到前外壳310(参照图9)的螺纹固定部413f。
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基材411a(参照图9)、被该基材411a的表面覆盖的硅橡胶制的密封件411b。另外,在基材411a,在多个地方突出地形成有爪411c。对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通过将爪411c插入形成在密封件411b上的孔,而将密封件411b保持在基材411a上。
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基材412a(参照图9)、被该基材412a的表面覆盖的硅橡胶制的密封件412b。另外,在基材412a,在多个地方突出地形成有爪412c。对于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通过将爪412c插入形成在密封件412b上的孔,而将密封件412b保持在基材412a上。
驱动部413具备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侧的面413g、朝向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侧的面413h。上侧的面413g和下侧的面413h分别是矩形形状的平面。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是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纵长形状。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是左右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横长形状。
另外,风门支承部413b、413c位于箱413a的靠前侧。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构成为沿着箱413a的面413g向后方进行转动动作。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构成为沿着箱413a的面413h向后方进行转动动作。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的概要图。
此外,图11是在卸下了第一切换室门5a和第一切换室容器5b的状态下从前方观察第一切换室5的图。
如图11所示,在第一切换室5设置有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其他传感器)、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一个温度传感器)。
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设置在配置于箱内的背面的隔热分隔壁27。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位于第一切换室5的背面上部。
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设置在设置于隔热分隔壁27上的喷出形成构件111的内侧。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位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下方。
在隔热分隔壁29和隔热分隔壁30的内部,安装有真空隔热材料25g和真空隔热材料25h(参照图2)。另外,如在图11中用虚线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第一切换室5的底面、即隔热分隔壁30的上表面,具备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下方的加热单元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另外,冰箱1在第一切换室5的背面、即隔热分隔壁27的前表面,具备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后方的加热单元的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面加热器H10)。进而,冰箱1在第一切换室5的左面和右面、即内箱10b的左面和右面,具备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左侧方的加热单元的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成为从第一切换室5的右侧方的加热单元的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以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是通过未图示的布线相互并联连接的电加热器,全部同时通电。以下,将成为第一切换室5的加热单元的加热器(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以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统称为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切换室加热器)。
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是铝箔加热器,其能够用双面胶带的一面固定未图示的发热线(作为一个例子为硅涂层加热器)和铝箔,将双面胶带的另一面粘贴到加热面。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配设为覆盖隔热分隔壁30内的真空隔热材料25h(参照图2)的上表面的大半区域。由此,即使由于真空隔热材料25h的隔热性能劣化而隔热分隔壁30的隔热性能降低,也能够良好地加热隔热分隔壁30的上表面。
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以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的容量分别是11.3W、8.6W、3.1W、3.1W,发热密度(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分别是44.3W/m2、79.8W/m2、263.8W/m2、263.8W/m2。如果发热密度高,则温度容易上升,因此特别将安装在具备真空隔热材料25h的隔热分隔壁30上的加热单元(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的发热密度抑制为100W/m2以下的44.3W/m2,由此,由于温度上升造成的真空隔热材料25h的劣化难以被加速(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那样,使安装在不具备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分隔壁27上的加热单元(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的发热密度比安装在具备真空隔热材料25h的隔热分隔壁30上的加热单元(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小,由此成为难以发生具备真空隔热材料25h的隔热分隔壁30的劣化加速而第一切换室5过冷这样的状况的冰箱。
另外,将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容量(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以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的总容量)设为20W以上的26.1W。由此,特别在设定为将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分别设定为冷藏温度和冷冻温度的“RF”模式,即便在成为第一切换室5的3个面与温度比第一切换室5低的冷冻温度空间邻接的状态、成为温度容易下降的贮藏室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加热第一切换室5,成为难以产生贮藏室内过冷而无法维持希望的温度、或贮藏室内的壁面产生结露、结霜那样的不良状况的冰箱。
进而,使从下方加热第一切换室5的加热单元(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的容量(11.3W)比从背面(后方)或从左右侧面加热第一切换室5的加热单元(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以及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的任意一个的容量(8.6W、3.1W、3.1W)大。被加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使贮藏室内的温度上升,因此通过这样增大从下方的加热单元(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的容量(11.3W),能够高效地加热第一切换室5内,提高了节能性能。
此外,隔热分隔壁30和隔热分隔壁27的表面被未图示的厚度1.5mm的树脂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聚丙烯)覆盖。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分别粘贴在隔热分隔壁30和隔热分隔壁27的树脂构件的内侧(内表面)。因此,虽然不将第一切换室第一加热器301直接粘贴在隔热分隔壁30内的真空隔热材料25h上,但在两者之间不隔着充分的空隙或隔热构件(具体地说100mm以上的空隙、或10mm以上的厚度的隔热构件),因此成为大致热接触的状态。
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三加热器303和第一切换室第四加热器304都粘贴在内箱10b(ABS树脂)的内表面(箱外侧表面)。如图11所示,配设加热第一切换室5的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位置为通过卸下第一切换室门5a和第一切换室容器5b而不用进行解体工作用户就能够接触到的贮藏室的内壁面。对此,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为在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与第一切换室5之间隔着树脂构件(隔热分隔壁27和隔热分隔壁30的表面树脂构件或内箱10b),成为以下这样的可靠性高的冰箱,即即使用户为了清扫等而卸下第一切换室门5a和容器5b接触到箱外壁面(隔热分隔壁27、隔热分隔壁30、内箱10b的表面),也不发生加热器破损这样的状况。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此外,在图12中,表示以下的状态,即在开口312a形成冰,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夹着冰,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不成为完全关闭状态,产生泄漏冷气LA。
如图12所示,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开口312a,将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以与该开口312a的边缘部对接和分离的方式设置为自由转动。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7形成开口212,并且以覆盖开口212的前表面侧的方式设置喷出口形成构件111。该喷出口形成构件111形成为相对于隔热分隔壁27的前表面向前方膨胀。另外,在喷出口形成构件111的前表面侧,形成有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这些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上下分离地形成。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将从第二蒸发器室8b到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111a连接起来的风路R。
形成在喷出口形成构件111的上段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位于隔热分隔壁29的附近(箱内的大致上端部),向上段的第一切换室容器5b的内部供给冷气。另外,形成在喷出口形成构件111的下段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形成在向下段的第一切换室容器5b的内部供给冷气的位置。
另外,在喷出口形成构件111的内壁面111e粘贴有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该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位于上侧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与下侧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之间的高度。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位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前方。这样,通过将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配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附近,假设在如图中箭头所示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泄漏冷气时,能够马上检测到冷气泄漏。
另外,在隔热间隔壁27设置有加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挡板加热器)。该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具有以下的功能,即在如图12所示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夹着冰时,或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周围产生了冰时,使冰融化。
如图13所示,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被固定在形成于隔热间隔壁27的表面27a(前表面)的安装台27b。突出地构成该安装台27b使得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成为从隔热间隔壁27的表面27a离开距离L的位置。此外,例如将距离L设定为10mm以上。通过设为这样的位置关系,能够难以受到第一切换室第二加热器302通电时的上升气流的影响。
图14是表示第二切换室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立体图。此外,图14是在卸下第二切换室门6a和第二切换室容器6b的状态下从前方看第二切换室6的图。
如图14所示,在第二切换室6设置有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其他传感器)、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一个温度传感器)。
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设置在配置于箱内的背面的隔热间隔壁27。另外,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位于第二切换室6的背面上部。另外,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位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2c的附近。此外,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的附近是指比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与第二切换室返回口112c之间的距离短的位置。
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设置在设置于隔热间隔壁27的喷出口形成构件112的内侧。另外,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位于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下方。另外,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与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左右(在宽度方向上)分离。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如虚线所示那样,在形成第二切换室6的背面的内箱10b具备成为从后方加热第二切换室6的加热单元的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另外,在隔热间隔壁30的下表面30b,具备成为从上方加热第二切换室6的加热单元的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通过未图示的布线相互并联连接,同时通电。以下,将成为第二切换室6的加热单元的加热器(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统称为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
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是如下的铝箔加热器,即能够用双面胶带的一面固定未图示的发热线(作为一个例子为硅涂层加热器)和铝箔,将双面胶带的另一面粘贴到加热面。
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的有效加热面积(铝箔面积)分别是40710m2、255200m2,加热器容量和发热密度分别是4.0W、98.3W/m2、10.9W、42.7W/m2。第二切换室第一加热器401粘贴在内箱10b(ABS树脂)的内表面(箱外侧表面)。第二切换室第二加热器402粘贴在隔热间隔壁30的树脂构件内侧(内表面)。
在冰箱1的上部,配置有搭载了作为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CPU、ROM、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装置(控制部)31(参照图2)。该控制装置31通过电布线(未图示)与外部大气温度传感器37、外部大气湿度传感器38、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参照图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参照图4)、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第一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第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等连接。另外,在控制装置31中,根据各传感器的输出值、操作部26的设定、预先记录在ROM中的程序等,进行后述的压缩机24、第一风扇9a、第二风扇9b的开/关、转速控制、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的开闭控制、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第二切换室加热器400、后述的除霜加热器21的通电控制、制冷剂控制阀52的流路切换控制。
接着,参照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第一蒸发器14a和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运转。对于第一蒸发器14a,设为在压缩机24的驱动状态下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向流出口52b流动的“状态2”的状态、或通过将压缩机24控制为停止状态的任意一个状态而使制冷剂不流向第一蒸发器14a的状态,驱动第一风扇9a,通过来自冷藏室2的返回空气的加热作用进行除霜。在第一蒸发器14a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从设置在第一蒸发器室8a的下部的水槽23a(参照图2)经由未图示的第一排水管,排出到设置在机械室39的未图示的第一蒸发盘,通过来自压缩机24的散热、设置在机械室39的未图示的机械室风扇的通风等的作用进行蒸发。这样,不使用加热器,而通过第一风扇9a的驱动进行第一蒸发器14a的除霜,因此成为节能性能高的冰箱。另外,霜的水分的一部分通过除霜还原到冷藏室2,因此能够将冷藏室2保持为更高湿度。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蒸发器14b,在压缩机24停止的状态下,向第二蒸发器14b的下部具备的加热单元即除霜加热器21(参照图2)通电,由此进行除霜。除霜加热器21(加热器)例如采用50W~200W的电加热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150W的辐射加热器。在第二蒸发器14b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从第二蒸发器室8b的下部的水槽23b(参照图2),经由第二排水管23c(参照图2)排出到设置在压缩机24的上部的第二蒸发盘32(参照图2),通过来自压缩机24的散热、未图示的机械室风扇的通风等的作用,进行蒸发。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却运转控制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通过接通电源开始冷却运转(开始)。省略从电源接通到箱内的贮藏室达到预定的温度水平为止的下拉运转的控制,从在达到稳定运转状态的状态下开始第一蒸发器运转的阶段(步骤S101)开始进行说明。此外,稳定运转状态是指不进行冰箱1的门2a、2b、3a、4a、5a、6a(参照图1)的开闭的状态,是稳定地进行周期冷却运转的状态(例如在JISC9801-3:2015中预定)。第一蒸发器运转是指以下的运转,即将制冷剂控制阀52控制为“状态1”,将压缩机24设为驱动状态,将第一风扇9a设为驱动状态,通过供给到第一蒸发器14a的低温制冷剂冷却冷藏室2。制冷剂控制阀52被控制为“状态1”的状态,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第一风扇9a为驱动状态,进行冷藏室2的冷却(第一蒸发器运转)。
到第一蒸发器运转结束条件(步骤S102)成立为止,持续进行通过步骤S101开始的第一蒸发器运转。控制装置31在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检测到的冷藏室温度为第一蒸发器运转结束温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为2℃)以下的情况、或相对于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的经过时间达到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中为50分钟)的情况下(S102:是),前进到步骤S103。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蒸发器运转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S102:否),继续进行步骤S102的处理。
在步骤S102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控制装置31接着执行制冷剂回收运转(步骤S103)。制冷剂回收运转是指以下的运转,即持续设为压缩机24的驱动状态,将制冷剂控制阀52设为“状态3(全闭)”,向散热单元(箱外散热器50a、壁面散热配管50b、结露防止配管50c)侧回收第一蒸发器14a内的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持续2分钟。
如果步骤S103的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则控制装置31接着读入切换室的设定(步骤S104),开始与第一切换室5、第二切换室6的设定对应的第二蒸发器运转(步骤S105)。第二蒸发器运转是指在制冷剂控制阀52为“状态2”、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第二风扇9b为驱动状态下通过流过第二蒸发器14b的制冷剂来冷却箱内的状态。
在步骤S106中,控制装置31执行冷冻室3、制冰室4的温度控制。例如,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检测到的温度比冷冻室挡板打开温度高的情况下,打开冷冻室风门431,冷却冷冻室4、制冰室4。另外,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检测到的温度比冷冻室挡板关闭温度低的情况下,关闭冷冻室风门431,冷冻室3、制冰室4的冷却结束,由此进行温度控制。
在步骤S107中,控制装置31根据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的温度,执行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控制。此外,将在后面说明详细的动作。
在步骤S108中,控制装置31根据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检测到的温度,执行第二切换室6的温度控制。
在步骤S109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二蒸发器运转结束条件是否成立。此外,第二蒸发器运转结束的条件是指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冷冻室风门431全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步骤S109:是)。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二蒸发器运转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09:否),返回到步骤S106。
在第二蒸发器运转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控制装置31接着执行制冷剂回收运转(步骤S110)。步骤S110中的制冷剂回收运转是以下的运转,即将压缩机24维持为驱动状态,将制冷剂控制阀52设为“状态3(全闭)”,向散热单元侧回收第二蒸发器14b内的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持续3分钟。
接着,在步骤S111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是否成立。例如,在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检测到的冷藏室2的温度成为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成立,返回到步骤S101,开始第一蒸发器运转。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温度是6℃。在步骤S111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11:否),压缩机24停止(关断)(步骤S112)。
接着,在步骤S113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13成立的条件与步骤S111成立的条件同样。在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13:是),返回到步骤S101,开始第一蒸发器运转。另外,在第一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13:否),前进到步骤S114的处理。
在步骤S114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是否成立。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是指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以及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检测到的温度的至少一个成为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温度以上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在满足以下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114成立: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检测到的冷冻室4的温度为-12℃以上;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的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为-12℃以上;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的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为9℃以上;在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或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检测到的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为-12℃以上;在第二切换室6设定为冷藏温度的情况下,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或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检测到的第二切换室6的温度为9℃。
控制装置31在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转移到步骤S104,在第二蒸发器运转开始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14:否),返回到步骤S113的判定。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各种构件的动作条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将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设为第一切换室第一挡板、第一切换室第二挡板、第二切换室第一挡板、第二切换室第二挡板。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201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打开条件是否成立。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16℃以上、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温度为-16℃以上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打开条件成立(参照图17)。另外,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9℃以上、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温度为9℃以上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打开条件成立(参照图17)。
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打开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前进到步骤S202的处理,将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设为打开。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打开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前进到步骤S203的处理。
在步骤S203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条件是否成立。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16℃以上、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温度为-16℃以上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条件成立(参照图17)。另外,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6℃以上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条件成立(参照图17)。
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前进到步骤S204的处理,将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设为打开。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前进到步骤S205的处理。
在步骤S205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条件是否成立。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20℃以下、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温度为-20℃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条件成立(参照图17)。另外,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4℃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条件成立(参照图17)。
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5:是),前进到步骤S206的处理,将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设为关闭。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5:否),前进到步骤S207的处理。
在步骤S207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条件是否成立。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20℃以下、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温度为-20℃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条件成立(参照图17)。另外,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2℃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条件成立(参照图17)。
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前进到步骤S208的处理,将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设为关闭。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前进到步骤S209的处理。
在步骤S209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接通(ON)条件(通电的条件)是否成立。该判定只是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0℃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接通条件成立。另外,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在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5分钟后为-1℃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接通条件成立。
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接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9:是),前进到步骤S210,将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设为接通。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接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09:否),前进到步骤S211的处理。
在步骤S211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关断条件(通电停止的条件)是否成立。该判定只是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5℃以上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关断条件成立。
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关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前进到步骤S212,将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设为关断。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关断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前进到步骤S213的处理。
在步骤S213中,控制装置31判定压缩机24的高速化条件是否成立。该判定只是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6℃以上的情况下,压缩机24的高速化条件成立。
控制装置31在压缩机24的高速化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3:是),前进到步骤S214,将压缩机24设为高速运转。另外,控制装置31在压缩机24的高速化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3:否),前进到步骤S215的处理。
在步骤S215中,控制装置31判定第二风扇9b的高速化条件是否成立。该判定只是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情况。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为-6℃以上的情况下,第二风扇9b的高速化条件成立。
控制装置31在第二风扇9b的高速化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5:是),前进到步骤S216,将第二风扇9b设为高速运转。另外,控制装置31在第二风扇9b的高速化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5:否),前进到步骤S217的处理。
在步骤S217中,控制装置31判定挡板加热控制实施条件是否成立。该判定只是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挡板加热控制是进行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参照图12)的加热的控制,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关闭后的5分钟后为-3℃以下的情况下成立。
控制装置31在挡板加热控制实施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7:是),前进到步骤S218,在挡板加热控制实施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17:否),返回。
在步骤S218中,控制装置31关断(停止)第二风扇9b,并且关断(停止)压缩机24,并且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并且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同时将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设为接通。此外,在步骤S218中,第二风扇9b的关断和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的接通是必须的,但压缩机24的关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的关闭不是必须的。
在步骤S219中,控制装置31判定在开始步骤S218的处理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此外,通过事先的试验适当地设定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20秒。控制装置31在没有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19:否),重复进行步骤S219的处理,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19:是),返回。
图18是是表示第一切换室为冷冻设定(冷冻温度段的设定)、第二切换室为冷冻设定(冷冻温度段的设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此外,在图18中,为了参考,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Ta一起同时图示出第一切换室容器内的温度Ts(实际上不应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另外,在上段的温度变化的图表中,纵轴的温度T1是压缩机24的高速化和第二风扇9b的高速化的判定温度。温度T2是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判定温度。温度T3是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判定温度。另外,在上段的温度变化的图表中,附图标记E1表示第一蒸发器14a的运转,附图标记附图标记E2表示第二蒸发器14b的运转。另外,在从第二蒸发器运转E2切换为第一蒸发器运转E1的情况、从第一蒸发器运转E1切换为第二蒸发器运转E2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R。
另外,时序图所示的“a”表示压缩机24的状态(接通(低速、高速)、关断)。“b”是制冷剂控制阀52的状态,表示状态1(流出口52a侧、第一蒸发器14a侧)、状态2(流出口52b侧、第二蒸发器14b侧)、状态3(全闭)。“c”表示第二风扇9b的状态(接通(低速、高速)、关断)。“d”表示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状态(打开、关闭)。“e”表示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状态(打开、关闭)。“f”表示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的状态(接通、关断)。“g”表示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状态(接通、关断)。
如图18所示,在时刻t1,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Ta位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温度T2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温度T3之间。在该时刻t1的状态下,压缩机24为低速运转,制冷剂控制阀52为状态2,第二风扇9b为低速运转,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为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为打开。另外,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为关断,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为关断。然后,检测温度Ta逐渐降低,在紧接着时刻t2之前,由于产生负荷而检测温度Ta上升。此外,负荷是冰箱1的门5a被开闭了的情况。然后,如果产生负荷,检测温度Ta上升,在时刻t2,检测温度Ta上升到判定温度T1(例如-6℃),则将压缩机24从低速运转切换为高速低速。另外,在时刻t2,第二风扇9b从低速运转切换为高速运转。由此,通过第二蒸发器14b产生的冷气供给到第一切换室5,第一切换室5的检测温度Ta再次降低。
然后,如果在时刻t3,检测温度Ta降低到判定温度T3(例如-20℃),则压缩机24从高速运转切换为低速运转。同样,第二风扇9b从高速运转切换为低速运转。另外,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2切换为状态3(全闭)。由此,向第二蒸发器14b的制冷剂的供给停止,因此不生成冷气,向第一切换室5的制冷剂的供给量停止。另外,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的预定时间的期间,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R,在制冷剂回收运转R结束后,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3切换为状态1。
此外,在第一蒸发器运转E1的范围内,即使在检测温度Ta为判定温度T2以上的情况下,也不执行a~g的任意一个控制。另外,在执行了预定时间的第一蒸发器运转E1后的时刻t5,将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1切换为状态3,执行预定时间(时刻t5~t6)的制冷剂回收运转。
图19是表示第一切换室为冷藏设定(冷藏温度段设定)、第二切换室为冷冻设定(冷冻温度段设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此外,在图19中,为了参考,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检测温度Ta、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温度Tb一起同时图示出第一切换室挡板的温度Tc(实际上不应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
另外,在图19所示的上段的温度变化的图表中,纵轴的温度T10是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打开判定温度。温度T11是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打开判定温度。温度T12是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关断判定温度。温度T13是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关闭判定温度。温度T14是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关闭判定温度。温度T15是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接通判定温度。温度T16是实施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设为接通状态)的判定温度。
如图19所示,在时刻t10之前,在“a”所示的压缩机24为低速运转、“b”所示的制冷剂控制阀52为状态1、“c”所示的第二风扇9b为关断、“d”所示的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为关闭、“e”所示的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为关闭、“f”所示的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为关断、“g”所示的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为关断的状态下,进行第一蒸发器运转E1。
在时刻t10,第一蒸发器运转E1结束,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1切换为状态3,在预定时间(t10~t11)的期间,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R。然后,在时刻t11,检测温度Ta超过了判定温度T10,因此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从关闭切换为打开,检测温度Tb超过了判定温度T11,因此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从关闭切换为打开。另外,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3切换为状态2,第二风扇9b从停止状态切换为低速运转,进行第二蒸发器运转E2。由此,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向第一切换室5导入冷气,检测温度Ta、Tb降低。
然后,如果在时刻t12,检测温度Ta降低到判定温度T13,则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从打开切换为关闭。这时,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关闭,由此检测温度Tb的降低停止。然后,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关闭后的5分钟后的时刻t13,检测温度Tb也为判定温度T16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从打开切换为关闭。另外,在时刻t13,将压缩机24从低速运转切换为关断(停止),将第二风扇9b从低速运转切换为关断(停止)。进而,在时刻t13,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接通(通电),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接通(通电)。由此,检测温度Ta、Tb上升。
然后,如果检测温度Ta上升到判定温度T12,则关断(停止)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另外,在从时刻t13经过预定时间(例如20分钟)后的时刻t15,将压缩机24从关断切换为低速运转,将第二风扇9b从关断切换为低速运转。另外,在时刻t15,关断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
然后,在时刻t16,如果检测温度Ta上升到判定温度T11,则将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设为打开。由此,检测温度Ta、Tb降低。
然后,如果在时刻t17,检测温度Ta降低到判定温度T14,则将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设为关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能够切换为冷藏室温度段和冷冻室温度段的第一切换室5和第二切换室6。第一切换室5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和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参照图11)。第二切换室6具备第二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4a和第二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4b(参照图14)。由此,在冷气供给状态不同的冷藏设定时和冷冻设定时的任意一个,都能够检测到代表性的温度,因此能够适当地管理箱内温度。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具备收容第二蒸发器14b的第二蒸发器室8b、向第一切换室5吹出冷气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连接第一蒸发器室8b和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的风路R、配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的附近的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设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之间。由此,能够检测到成为冷藏设定时的过度冷却的原因的风路R中的冷气的泄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位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下方。由此,能够更确实地检测到在冷藏设定时容易变得低温的下方区域的温度。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具备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和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连接的控制装置31。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检测冷冻温度段的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上升,向控制装置31通知。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冷藏温度段的第一切换室5的温度降低,向控制装置31通知。由此,能够检测到在冷冻设定时的冷气供给状态下重要的过度温度上升,并且检测到在冷藏设定时的冷气供给状态下重要的过度温度降低。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期间,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检测温度Ta)检测到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增加向第一切换室5的冷气的供给(在图16的步骤S213中是,在步骤S215中是,图18的时刻t2)。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切换室5的过度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期间,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停止向第一切换室5的冷气的供给(图16的步骤S218,图19的时刻t3)。由此,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切换室5的过度的温度降低。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具备将通过第二蒸发器14b生成的冷气输送到第二蒸发器室8b的第二风扇9b、配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附近的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时,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降低到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停止第二风扇9b,并且将第一切换室挡板加热器305通电(在图16的步骤S217中是,S218)。此外,此处的预定温度以下是指在关闭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5分钟后为-3℃以下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情况下的过度温度降低。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具备加热第一切换室5的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控制装置31与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的温度的降低对应地,将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通电。由此,通过提高第一切换室5内的温度,能够抑制第一切换室5过冷。
(第二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流程图。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各种构件的动作条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此外,图20所示的流程图与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不同点在于:将图16的步骤S218变更为图20的步骤S318。对于其他结构,与图16同样,以下说明不同的部分。
如图20所示,控制装置31在挡板加热控制实施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317:是),前进到步骤S318,关断(停止)压缩机24,并且关闭冷冻室挡板,并且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并且打开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并且关闭第二切换室挡板,将除霜加热器21设为接通。此外,将第二切换室挡板设为关闭是指将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的双方设为关闭。
此外,在步骤S318中,也可以不使压缩机24关断,将制冷剂控制阀52切换为状态1,使得制冷剂不流过第二蒸发器14b。另外,冷冻设定的切换室(冷冻室风门431、冷冻设定的切换室挡板)关闭是必须的,但关闭冷冻设定的切换室挡板不是必须的(在第二切换室6为冷藏设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关闭第二切换室挡板)。
图22是表示第一切换室为冷藏设定、第二切换室为冷冻设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此外,在图22中,“a”表示压缩机24的状态(开、关)。“b”是制冷剂控制阀52的状态,表示状态1(流出口52a侧、第一蒸发器14a侧)、状态2(流出口52b侧、第二蒸发器14b侧)、状态3(全闭)。“c”表示第二风扇9b的状态(接通、关断)。“d”表示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的状态(打开、关闭)。“e”表示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状态(打开、关闭)。“f”表示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统称为第二切换室挡板)的状态(打开、关闭)。“g”表示冷冻室风门431的状态(打开、关闭)。“h”表示除霜加热器21的状态(接通、关断)。“i”表示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的状态(接通、关断)。
如图22所示,在时刻t21之前,检测温度Ta处于判定温度T10与判定温度T13之间。另外,在时刻t21之前,检测温度Tb处于判定温度T11与判定温度T14之间。另外,在时刻t21之前,“a”所示的压缩机24为接通、“b”所示的制冷剂控制阀52为状态2、“c”所示的第二风扇9b为接通、“d”所示的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为关闭、“e”所示的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为关闭、“f”所示的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为打开、“g”所示的冷冻室风门431为打开、“h”所示的除霜加热器21为关断、“i”所示的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为关断。
如果在时刻t21,检测温度Ta超过判定温度T10,则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从关闭切换为打开。另外,如果检测温度Tb超过判定温度T11,则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从关闭切换为打开。由此,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向第一切换室5导入冷气,检测温度Ta、Tb降低。
然后,如果在时刻t22,检测温度Ta降低到判定温度T13,则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从打开切换为关闭。
然后,在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关闭后的5分钟后的时刻t23,检测温度Tb为判定温度T16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的双方从关闭切换为打开。在此,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在时刻t23成为打开状态,因此维持该状态。另外,在时刻t23,第二切换室挡板(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从打开切换为关闭,冷冻室风门431从打开切换为关闭。另外,在时刻t23,压缩机24和第二风扇9b切换为关断,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2切换为状态3,除霜加热器21接通(通电)。进而,在时刻t23,检测温度Tb是判定温度T15以下,因此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接通(通电)。由此,检测温度Ta、Tb上升。
然后,在从时刻t23经过预定时间(例如20分钟)后的时刻t24,将压缩机24从关断切换为接通,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3切换为状态2。另外,在时刻t24,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从打开切换为关闭,第二切换室挡板(第二切换室第一风门421和第二切换室第二风门422)从关闭切换为打开,冷冻室风门431从关闭切换为打开。另外,在时刻t24,除霜加热器21和第一切换室加热器300从接通切换为关断。
然后,如果在时刻t25,检测温度Ta超过判定温度T11,则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打开,检测温度Ta降低。
然后,如果在时刻t26,检测温度Ta降低到判定温度T14,则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关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具备将通过第二蒸发器14b生成的冷气输送到第一切换室5的第二风扇9b、开闭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的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和第一切换室第二风门412、加热第二蒸发器14b和/或第二蒸发器室8b的除霜加热器21。控制装置31在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段时,与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检测到的温度的增加对应地,持续驱动第二风扇9b,并且停止向第二蒸发器14b的制冷剂供给,并且开始除霜加热器21的通电(图20的步骤S318,图22的时刻t23)。由此,通过融化作为风路R的开闭机构部件的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所夹着的霜、冰粒,能够消除冷气泄漏状态,抑制冷藏温度段的第一切换室5过冷。
此外,在第二风扇9b关断的情况下,开始第二风扇9b的驱动。另外,也可以将制冷剂控制阀52从状态3设为状态1,停止向第二蒸发器14b的制冷剂,或减少制冷剂的供给。另外,在除霜加热器21通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持续进行除霜加热器21的通电,同时减少除霜加热器21的输出。
(第三实施方式)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XXIV-XXIV线剖视图。图25是图23的XXV-XXV线剖视图。
如图2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构成为在第一切换室5中具备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引导冷气的引导板45。此外,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位置。
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位于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铅垂方向的下方。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冷藏设定时温度过于降低。以下说明理由。
在切换室的情况下,在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和设定为冷藏温度的情况下,箱内和箱外的温度差有很大变化。在设定为冷冻温度的情况下,从箱外进入的热量增加,因此输送更多的冷气,在设定为冷藏温度的情况下,从箱外进入的热量少,因此仅输送更少的风的量即可,另外以短时间输送冷气即可,供给的冷气量减少。这时,特别在冷气量减少的冷藏设定时,风扇(第二风扇9b)的送风的影响减少,因此在贮藏室(第一切换室5)内产生自然对流,温度高的空气向上方汇集,温度低的低温向下方汇集。因此,通过将检测冷藏设定时的温度降低的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配置在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的铅垂方向的下方,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将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的情况下的过冷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在冷藏设定时温度过于降低。
另外,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位于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的附近。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与收容产生低温的冷气的蒸发器(第二蒸发器14b)的第二蒸发器室8b连通,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因此由于第二蒸发器室8b的冷气的影响,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的附近有时为低温。针对该问题,通过将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配置在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的附近,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将切换室(第一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的情况下的过冷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冷藏设定时温度过于降低。
引导板45是细长的板状,设置在隔热分隔壁27的下部,以从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图示的左侧)向第一切换室返回口111c下降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位于该引导板45的下端的上部。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分别地,在喷出口形成构件111形成有第一切换室第三吹出口111f。由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2个第一切换室第一喷出口111a和新设置的第一切换室第三吹出口111f向第一切换室5吹出冷气。
如图24所示,第一切换室第三吹出口111f形成在喷出口形成构件111的下表面,向下方(向下方向隔热分隔壁27的表面)喷出冷气。从第一切换室第三吹出口111f喷出的冷气对着引导板45(参照图23),沿着引导板45的上表面向第一切换室5的下方流动。
如图25所示,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位于引导板45的端部的上部,因此能够检测到沿着引导板45流下来的冷气的温度。由此,如图24所示,在从第一切换室第一风门411泄漏了冷气的情况下,冷气向下方流动,因此通过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c的温度检测,也能够马上检测到冷气泄漏,能够迅速地进行抑制此后的泄漏的控制。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本实施方式完全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包含各种变形例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2个作为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切换室第一温度传感器43a和第一切换室第二温度传感器43b(43c)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3个以上的温度传感器,在冷藏温度段和冷冻温度段中适当地进行温度管理。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能够切换为冷藏温度段和冷冻温度段的切换室,
上述切换室具备多个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
冷却器室,其收容冷却器;
吹出口,其向上述切换室吹出冷气;
风路,其连接上述冷却器室和上述吹出口;
切换室挡板,其配置在上述吹出口的附近,
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上述切换室挡板与上述吹出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个温度传感器位于其他温度传感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与上述其他温度传感器和上述一个温度传感器连接的至少一个控制部,
上述其他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冻温度段的上述切换室的温度上升而向上述控制部通知,
上述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冷藏温度段的上述切换室的温度降低而向上述控制部通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切换室设定为冷冻温度段的期间,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其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增加冷气向上述切换室的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切换室设定为冷藏温度段的期间,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减少或停止冷气向上述切换室的供给。
7.根据权利要求4~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
送风机,其向上述切换室输送由上述冷却器生成的冷气;
挡板加热器,其配置在上述切换室挡板的附近,
在上述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降低到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停止上述送风机并对上述挡板加热器通电。
8.根据权利要求4~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
送风机,其向上述切换室输送由上述冷却器生成的冷气;
切换室挡板,其使上述吹出口开闭;
加热器,其加热上述冷却器和/或上述冷却器室,
上述控制器与上述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增加对应地,开始或继续驱动上述送风机,并且停止或减少向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剂供给,并且开始或继续对上述加热器通电。
9.根据权利要求4~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加热上述切换室的切换室加热器,
上述控制部与上述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降低对应地,增加上述切换室加热器的发热量。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具备能够切换为冷藏温度段和冷冻温度段的切换室,
上述切换室具备多个温度传感器,
作为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个温度传感器位于其他温度传感器的下方。
CN202010905442.6A 2020-03-23 2020-09-01 冰箱 Pending CN113432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1213A JP7372186B2 (ja) 2020-03-23 2020-03-23 冷蔵庫
JP2020-051213 2020-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2367A true CN113432367A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5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5442.6A Pending CN113432367A (zh) 2020-03-23 2020-09-01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72186B2 (zh)
CN (1) CN113432367A (zh)
WO (1) WO20211923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3476A1 (de) * 2022-05-06 2023-11-08 Liebherr-Hausgeräte Lienz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2240A (ja) * 1997-05-29 1998-12-15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05172298A (ja) * 2003-12-09 2005-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の制御方法
CN101175955A (zh) * 2005-05-19 2008-05-07 夏普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8164266A (ja) * 2007-01-05 2008-07-17 Sharp Corp 冷蔵庫
JP6655747B1 (ja) * 2019-06-13 2020-02-26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0260A (ja) * 2005-07-01 2007-01-18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16223752A (ja) * 2015-06-04 2016-1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2240A (ja) * 1997-05-29 1998-12-15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05172298A (ja) * 2003-12-09 2005-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の制御方法
CN101175955A (zh) * 2005-05-19 2008-05-07 夏普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8164266A (ja) * 2007-01-05 2008-07-17 Sharp Corp 冷蔵庫
JP6655747B1 (ja) * 2019-06-13 2020-02-26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2186B2 (ja) 2023-10-31
JP2021148393A (ja) 2021-09-27
WO2021192345A1 (ja)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6536B1 (ko) 냉장고
KR101092176B1 (ko) 냉장고
KR101284056B1 (ko) 냉장고
JP3392719B2 (ja) 冷蔵庫
JP5315179B2 (ja) 冷蔵庫
CN110094918B (zh) 冰箱
KR101152070B1 (ko) 냉장고
CN113432367A (zh) 冰箱
CN111351292B (zh) 冰箱
JP5341653B2 (ja) 冷蔵庫
JP5039761B2 (ja) 冷蔵庫
JP5103452B2 (ja) 冷蔵庫
JP6638107B1 (ja) 冷蔵庫
JP2011058693A (ja) 冷蔵庫
CN111473573B (zh) 冰箱
JP2020139645A (ja) 冷蔵庫
JP6963044B2 (ja) 冷蔵庫
JP7493305B2 (ja) 冷蔵庫
JP7254227B2 (ja) 冷蔵庫
JP2019132506A (ja) 冷蔵庫
JP2019138514A (ja) 冷蔵庫
JP7191715B2 (ja) 冷蔵庫
JP2019132493A (ja) 冷蔵庫
CN111561798B (zh) 冰箱
JP6883531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