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0681B -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 - Google Patents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0681B
CN113430681B CN202110958242.1A CN202110958242A CN113430681B CN 113430681 B CN113430681 B CN 113430681B CN 202110958242 A CN202110958242 A CN 202110958242A CN 113430681 B CN113430681 B CN 113430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tty acid
oil
polyoxyethylene
acrylic fiber
acry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8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0681A (zh
Inventor
张怀哲
钟敏
李翔
王建臣
张江锋
侯海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30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0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0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0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1/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 D01F11/0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11/06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油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20~120份;烷基磷酸酯钾盐,10~40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0份;所述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或包括式2所示的化合物,R1~R3独立为C7~C19的烃基;R4~R6独立为C1~C3的烷基;m1~m3独立为3~7;p为6~12,q为5~9;X和y独立为卤原子、NO3、CH3OSO3、CH3SO3、HSO4、或(SO4)1/2;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或包括植物油聚氧乙烯醚。

Description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以及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在腈纶原液着色丝纺丝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腈纶纤维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合成纤维。在腈纶纤维的纺丝工艺过程中上油不可缺少。油剂能赋予了纤维一定的平滑性、集束性和抗静电性,使纺丝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使纺出的纤维顺利通过纺纱、织布等后加工过程。经过前述过程加工制成的坯布往往还需要进行染色和抗静电整理,而原液着色腈纶纤维是将颜料直接加入聚合物原液中,经纺丝工艺加工而成的腈纶纤维。这种纺丝工艺把对坯布的染色提前到了纤维的生产阶段,避免了后道染色的复杂工序,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耐光降解性能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在腈纶原液着色纤维的生产阶段使用具有耐久抗静电性的油剂,则这种纤维制成坯布之后可以不做抗静电整理。
腈纶油剂通常含有三种主要组分——平滑性组分、集束性组分、抗静电性组分,再辅以其他组分。在现有的普通腈纶油剂配方中,通常抗静电剂为磷酸酯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类表面活性剂。这些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一般能够满足原液着色腈纶纤维的纺丝、纺纱、织布等加工过程,但若经前述加工过程制成的布料不做抗静电处理,直接制作成衣服等织物,织物在经过一次水洗之后油剂中的绝大部分抗静电剂组分都被洗掉了,织物很容易起静电,不利于穿着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腈纶油剂的抗静电性能耐水洗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该油剂减轻了因水洗造成抗静电性能衰减的问题,经过纺丝及后加工过程制成的坯布可以直接进行后道的生产加工。制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且其抗静电性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上述油剂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油剂的有效成分包括:
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20~120份;
烷基磷酸酯钾盐,10~40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0份;
所述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或包括式2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021
R1~R3独立为C7~C19的烃基,优选直连烃基,优选烷基,优选伯烷基;
R4~R6独立为C1~C3的烷基;
m1~m3独立为3~7;
p为6~12,q为5~9;
X和y独立为卤原子、NO3、CH3OSO3、CH3SO3、HSO4、或(SO4)1/2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或包括植物油聚氧乙烯醚。
所述的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与烷基磷酸酯钾盐联合作为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的抗静电剂显著提高了抗静电耐水洗性能。
尤其所述的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时,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在提高抗静电耐水洗性能方面具有相互增效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式2中,优选如下两个结构单元无规排列: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031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举例,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份可以是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举例,烷基磷酸酯钾盐的重量份可以是15、20、25、30、35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举例,R1~R3独立为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的烃基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举例,m1~m3独立为4、5、6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举例,p为7、8、9、10、11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举例,q为6、7、8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所述烷基磷酸酯钾盐中所述的烷基为C12~C20的烷基,例如但不限于C13、C14、C15、C16、C17、C18、C19的烷基等等。优选直连烷基,优选伯烷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烷基磷酸酯钾盐可选单烷基磷酸酯钾盐和/或双烷基磷酸酯钾盐,更优选单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烷基磷酸酯钾盐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单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烷基磷酸酯钾盐的摩尔比为0.5~1.5(例如但不限于单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烷基磷酸酯钾盐的摩尔比为0.6、0.7、0.8、0.9、1、1.1、1.2、1.25、1.3、1.35、1.4、1.45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烷基磷酸酯钾盐以式3表示: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041
其中,R7优选为C12~C20的烷基,例如但不限于C13、C14、C15、C16、C17、C18、C19的烷基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烷基磷酸酯钾盐以式4表示: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042
其中,R8、R9独立优选为C12~C20的烷基,例如但不限于R8、R9独立为C13、C14、C15、C16、C17、C18、C19的烷基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所述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更优选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比为大于0且10以下。例如但不限于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1、0.2、0.3、0.4、0.5、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所述的脂肪酸为C8~C20脂肪酸,优选直链脂肪酸,优选饱和脂肪酸。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的脂肪酸为C9脂肪酸、C10脂肪酸、C11脂肪酸、C12脂肪酸、C13脂肪酸、C14脂肪酸、C15脂肪酸、C16脂肪酸、C17脂肪酸、C18脂肪酸、C19脂肪酸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为脂肪酸聚氧乙烯单酯和/或脂肪酸聚氧乙烯双酯。
为便于同比,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均为脂肪酸聚氧乙烯单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分子中含有氧乙烯单元数为9~11。
所述脂肪酸聚氧乙烯单酯用分子式表示,则如式5所示: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051
所述脂肪酸聚氧乙烯双酯用分子式表示,则如式6所示: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052
式5和式6中,R10~R12独立优选为C7~C19的烃基,优选烷基,优选直连烃基,优先伯烃基。例如但不限于R10~R12独立为C8的烃基、C9的烃基、C10的烃基、C11的烃基、C12的烃基、C13的烃基、C14的烃基、C15的烃基、C16的烃基、C17的烃基、C18的烃基等等。
式5和式6中,s和t表示分子中氧乙烯单元的个数,s和t独立优选为9~11。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植物油聚氧乙烯醚中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椰子油或蓖麻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植物油聚氧乙烯醚分子中氧乙烯单元数为20~90,例如但不限于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等等。
以上植物油聚氧乙烯醚均由植物油与环氧乙烷经乙氧基化反应,中和而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植物油聚氧乙烯醚,且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植物油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大于0且10以下。例如但不限于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植物油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0.1、0.2、0.3、0.4、0.5、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剂可选包括所述有效成分和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剂中有效成分的重量含量为5%~30%。例如但不限于6、7、8、9、10、15、20、25。该有效成分含量的油剂,由于跨过了有效成分与水混合的转相点,使得现场配制有效成分含量为0.4~4wt%的油剂乳液非常便利。
若非特别指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烷基均为直链伯烷基。
本发明油剂的使用,赋予着色丝制作的织物表面的耐水洗抗静电性能,有利于防止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抗静电性能的衰减造成静电打火和起球等现象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技术问题之一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在腈纶原液着色丝纺丝生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油剂组分的选择,而对于具体应用的工艺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选择且不必付出创造性劳动。
作为非限制性举例,使用的工艺条件可以是:
将所述油剂的有效成分或将有效成分为5~30wt%的有效成分与水混合物,与水混合得到有效成分含量为0.4~4.0wt%(例如但不限于0.5wt%、0.6wt%、0.7wt%、0.8wt%、0.9wt%、1.0wt%、1.5wt%、2.0wt%、2.5wt%、3.0wt%、3.5wt%等等)的油剂乳液。含量为0.4~4.0wt%的油剂乳液用于纺丝、水洗、牵伸工序之后,采用油槽上油的方式进行上油,上油之后的纤维再经过干燥、卷曲、定型,最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腈纶原液着色短纤维。
本发明中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获得
可按照CN102962005A的方法合成。
本发明中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获得
可以从市售渠道获得,也可以采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例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CAS号:26590-05-6)从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购买。
本发明中的烷基磷酸酯钾盐的获得
可以从市售渠道获得,例如从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购买,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制备:
步骤(1):将脂肪醇置于反应器中,控制温度60±5℃,缓慢加入P2O5,用1小时时间加完所需量的P2O5,然后在75℃继续酯化反应4小时得混合物I。
步骤(2):混合物I中加水水解得混合物II。而加水的量,以上述步骤(1)投入的P2O5计,P2O5与水的摩尔比为1.5,水解温度为75℃,水解时间1小时。
步骤(3):用氢氧化钾中和使混合物II的pH值为9得烷基磷酸酯钾盐产品。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通过调节步骤中脂肪醇与P2O5的投料比可以调控烷基磷酸酯钾盐产品中单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仅为同比,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烷基磷酸酯钾盐采用的脂肪醇与P2O5摩尔比为1.0~2.5。
本发明中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的获得
可以从市售渠道获得,也可以采用如下两种制备方法制备: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制备方法一:
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脂肪酸和环氧乙烷以所需摩尔比反应生成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主要是脂肪酸聚氧乙烯单酯。工艺条件例如可以是:在氢氧化钾和/或氢氧化钠催化下,脂肪酸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40℃,反应压力以表压计,可选0.1~0.4MPa,碱(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用量可选目标产物重量的0.2~0.8%。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制备方法二:
通过脂肪酸和聚乙二醇反应制得,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摩尔比可以得到想要的双酯或者单双酯混合物。
本发明中的植物油聚氧乙烯醚的获得
可以市场购得,也可以按下面方法合成得到:在氢氧化钾和/或氢氧化钠催化下,植物油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70℃,反应压力以表压计,可选0.1~0.4MPa,碱(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用量可选目标产物重量的0.2~0.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33份;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33份;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11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结构如式1,R1~R3均为直链C11伯烷基,R4为甲基,m1~m4均为4,X为CH3OSO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式2中p=5,q为6,R5和R6为甲基,y为Cl);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2.1、油剂乳液的配制
将步骤1的油剂有效成分与水混合,制得油剂有效成分含量为0.5wt%的油剂乳液。
2.2、纤维试样的制备
2.2.1、含油纤维试样
在室温下,将100克无油原液着色腈纶丝在500克步骤2.1配制的油剂乳液中浸渍3分钟,将丝取出挤掉水分至称重为200g~202g,然后置于110℃烘箱中内烘4小时,取出后,在25℃,60RH%环境中放置4小时即得所需含油纤维试样。含油纤维试样用于测量上油率和初始体积比电阻(简称初始比电阻)等数据。
2.2.2、清洗纤维试样
取约50g步骤2.2.1得到的含油纤维试样,浸泡于1000ml温度为45~55℃的纯水中,10分钟后取出挤掉上面的水分。然后再重新浸泡于1000ml温度为45~55℃的纯水中,10分钟后取出挤掉上面的水分,重复以上操作10次。然后把纤维置于110℃烘箱中内烘4小时。接下来把纤维取出,在25℃,60RH%环境中放置4小时,得到清洗纤维试样,用于测量纤维试样的最终体积比电阻(简称最终比电阻)。
2.3、上油率
上油率采用索氏萃取法测定。利用油剂能溶解于特定有机溶剂的性质,本发明中采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醚。将乙醚通过脂肪抽出器,把步骤2.2.1制得的含油纤维试样中的油剂萃取出来,蒸发溶剂,称量残留油剂的质量及经过萃取后的纤维试样(无油丝)的质量,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试样的上油率。
上油率=(残留油剂的质量/无油丝的质量)×100% (公式1)
式中:残留油剂的质量是指操作步骤(5)中烧瓶里残留的油剂质量
无油丝的质量在本发明中统一同操作步骤(2)采用20g
操作步骤如下:
(1)将脂肪抽出器的蒸馏烧瓶置于(105±3)℃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即前后两次称量差异在0.5mg以内),将烧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精确到0.1mg。
(2)称取步骤2.2.1的含油纤维试样20g,精确到0.1g,用定性滤纸包成圆柱状,置于脂肪抽出器的抽出筒内(圆柱高度不超过虹吸管最高处),下接已知质量的蒸馏烧瓶,在抽出筒中注入约1.5倍脂肪抽出器抽出筒容量的乙醚,装上冷凝管。
(3)在恒温水浴锅上安装脂肪抽出器,加热水浴锅。调节恒温水浴锅的温度,回流次数控制在每小时6~8次,总回流时间不少于2h。
(4)用镊子从脂肪抽出器的抽出筒中取出试样,尽可能将试样中的溶剂挤出,取下蒸馏烧瓶,回收溶剂。
(5)在恒温水浴锅上蒸发萃取瓶中残余溶剂近干,将烧瓶放入烘箱中,在(105±3)℃条件下烘至恒量。将烧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30~45min,准确称量,精确到0.1mg。
2.4、体积比电阻
采用MR-2010型电阻仪测定。
每次用于测量的纤维的重量为15g,精确到0.01g。根据公式1计算得其体积比电阻值。
体积比电阻=12×R×f (公式2)
式中:R表示测量的电阻
f表示材料的标准填充度,腈纶纤维的标准填充度是0.27。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实施例2】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66份;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11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结构如式1,R1~R3均为直链C11伯烷基,R4为甲基,m1~m4均为4,X为CH3OSO3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实施例3】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66份;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11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式2中p=5,q为6,R5和R6为甲基,y为Cl);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实施例4】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55份;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11份;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11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结构如式1,R1~R3均为直链C11伯烷基,R4为甲基,m1~m4均为4,X为CH3OSO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式2中p=5,q为6,R5和R6为甲基,y为Cl);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实施例5】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11份;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55份;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11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结构如式1,R1~R3均为直链C11伯烷基,R4为甲基,m1~m4均为4,X为CH3OSO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式2中p=5,q为6,R5和R6为甲基,y为Cl);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比较例1】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77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比较例2】
1、油剂有效成分
按如下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油剂有效成分:
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简称SN),66份;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11份;
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62份;
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38份。
其中:
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2、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为便于比较,将油剂有效成分组成列于表1,将测试结果列于表2。
表1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141
表1中:
a为乙氧基化三月桂酸乙酯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结构如式1,R1~R3均为直链C11伯烷基,R4为甲基,m1~m4均为4,X为CH3OSO3
b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即式2中p=5,q为6,R5和R6为甲基,y为Cl;
c为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中,单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与双十八烷基磷酸酯钾盐摩尔比为1;
d为月桂酸聚氧乙烯(9)单酯;
e为大豆油聚氧乙烯(30)醚。
比较例2中,不采用抗静电剂a和b,而用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
表2
Figure BDA0003221108320000151
注:比电阻增加率=(最终比电阻-初始比电阻)/初始比电阻,该值越大表示抗静电性能衰减越严重,抗静电性的耐水洗性能越差。

Claims (17)

1.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油剂的有效成分包括:
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20~120份;
烷基磷酸酯钾盐,10~40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0份;
所述分子中含季铵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包括式2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3687135360000011
Figure FDA0003687135360000012
R1~R3独立为C7~C19的烃基;
R4~R6独立为C1~C3的烷基;
m1~m3独立为3~7;
p为6~12,q为5~9;
X和y独立为卤原子、NO3、CH3OSO3、CH3SO3、HSO4、或(SO4)1/2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或包括植物油聚氧乙烯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R1~R3独立为C7~C19的直链烃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R1~R3独立为C7~C19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烷基磷酸酯钾盐中所述的烷基为C12~C20的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烷基磷酸酯钾盐中所述的烷基为C12~C20的直链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比为大于0且1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所述的脂肪酸为C8~C20脂肪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所述的脂肪酸为C8~C20的直链脂肪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所述的脂肪酸为C8~C20的饱和脂肪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为脂肪酸聚氧乙烯单酯和/或脂肪酸聚氧乙烯双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分子中含有氧乙烯单元数为9~1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植物油聚氧乙烯醚中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椰子油或蓖麻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植物油聚氧乙烯醚分子中氧乙烯单元数为20~9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植物油聚氧乙烯醚,且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植物油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大于0且1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油剂包括所述有效成分和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其特征是所述油剂中有效成分的重量含量为5%~30%。
17.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在腈纶原液着色丝纺丝生产中的应用。
CN202110958242.1A 2021-07-06 2021-08-20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 Active CN1134306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1494 2021-07-06
CN2021107614945 2021-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0681A CN113430681A (zh) 2021-09-24
CN113430681B true CN113430681B (zh) 2022-08-05

Family

ID=7779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8242.1A Active CN113430681B (zh) 2021-07-06 2021-08-20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06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0426A (en) * 1978-08-09 1982-01-1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urable, antistatic, soil release agent
DE4224714A1 (de) * 1992-07-27 1994-02-03 Henkel Kgaa Schäumende Detergensgemische
DE10024885A1 (de) * 2000-05-19 2001-11-22 Cognis Deutschland Gmbh Hochgeschwindigkeits-Spinnfaserpräparationen
JP2003128682A (ja) * 2001-10-18 2003-05-08 Yoshinori Matsui 第4級アンモニウム塩、これを含有する帯電防止剤及び抗菌剤
CN104562664B (zh) * 2015-01-27 2016-08-24 安庆五宁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环保型腈纶纺丝油剂
WO2018229111A1 (de) * 2017-06-14 2018-12-20 Rudolf Gmbh Zusammensetz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ausrüstung von fasern und textilien
CN111411517A (zh) * 2020-06-02 2020-07-14 王楠 一种纺织纤维用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0681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0008A (zh) 织物柔软活性组合物
CN111172754B (zh) 棉织物用半耐久阻燃整理液的制备及棉织物的整理方法
EP0656048B1 (en) Liquid softener composition
CN113430681B (zh) 腈纶原液着色丝油剂
JP3566091B2 (ja) 繊維製品の洗浄方法
JPH0718571A (ja) 柔軟剤組成物
WO1993017172A1 (en) Fiber finishing methods
JP5666146B2 (ja) 繊維用精練剤組成物
JP2548714B2 (ja) 繊維製品処理剤
CN108103785B (zh) 一种羊绒织物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457965A (ja) 合成繊維用紡績油剤
CN112281493A (zh) 一种无氟防水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080230736A1 (en)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sensory properties of fabrics
JP2014129627A (ja) 繊維製品の濡れ戻り抑制方法
JP3313073B2 (ja) 液体柔軟仕上げ剤
JP3819079B2 (ja) 液体柔軟仕上剤組成物
JP7365090B1 (ja) 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含有組成物、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含有組成物の希釈液の調製方法及び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
CN115161133B (zh) 一种用于棉织物的增白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JPH0718569A (ja) 柔軟剤組成物
JPS6223105B2 (zh)
US8101533B2 (en) Fabric treating composition, detergent and softener, and fabric article treated therewith
JP3195501B2 (ja) 液体柔軟仕上剤組成物
US20030121105A1 (en) High speed textile fibre preparations
JP2841216B2 (ja) 柔軟仕上剤
JPS63219680A (ja) 繊維用柔軟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