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6726B -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6726B
CN113386726B CN202110813415.0A CN202110813415A CN113386726B CN 113386726 B CN113386726 B CN 113386726B CN 202110813415 A CN202110813415 A CN 202110813415A CN 113386726 B CN113386726 B CN 113386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valve core
assembl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3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6726A (zh
Inventor
尹小金
闫明
李炳志
陈廷海
杨闪
曾士民
刘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Chengdu Wangpai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Chengdu Wangpai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Chengdu Wangpai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Chengdu Wangpai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3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6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6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6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18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级控制方法,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控制组件和制动气室;所述进气组件与制动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分别对制动气室进行增压、保压和减压控制;本发明中通过电磁阀对第一阀门芯和第二阀门芯的控制,最终实现整个气体回路的整体控制。通过本方案,使整车在布置时无需在其他地方配置带防抱死功能阀体,减短防抱死功能阀体到气室之间距离,加快气室反应速度,提升整车制动性能,生产装配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气制动大型商用车在运输行业使用与发展。气制动车型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载重货物多且重、制动系统控制管路长等原因,导致行驶惯性大,最终使车辆制动响应时间长,从而造成严重的道路安全事故。
安全问题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的加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车辆使用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重型车辆的制动主要采用常规气压制动,但气制动系统普遍存在着响应时间长、制动距离长等问题。紧急制动时防抱死系统反应慢,延长制动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抱死阀体距离气室过远,紧急制动时反应速度不够快的问题。
本方案是这样进行实现的: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控制组件和制动气室;所述进气组件与制动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分别对制动气室进行增压、保压和减压控制。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口、进气管、第四气腔和连接管;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第四气腔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连接管设置在第四气腔中;连接管将第四气腔和制动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控制组件进行连通。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管、第三气腔和连通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第三气腔中,所述连通管设置在第三气腔和第四腔体之间,通过连通管将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连通。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分别与第三气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部分别与第四气腔连接。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电磁阀、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使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与进气管连通;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气腔和电磁阀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置在电磁阀和第二控制组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阀门芯、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设置在电磁阀中,所述第一阀门芯设置在第一阀芯和第一气腔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一阀门芯和第一阀芯之间;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阀门芯、第二支撑弹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设置在电磁阀中,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中设置有与第二阀门芯相匹配的腔体,所述第二阀门芯设置在第一阀芯和第二控制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二阀门芯和第二阀芯之间;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一板体结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成对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位置分别与第一阀门芯和第二阀门芯的位置相匹配,并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大小与第一阀门芯和第二阀门芯相匹配;
所述第三腔体的位置和大小分别与第三气腔的位置和大小相适配;第三气腔的开口端与第三腔体正对设置;
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贯穿管,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二贯穿管。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三膜片、第三支撑弹簧和弹簧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弹簧套设在弹簧支撑座上,所述第三膜片设置在第三支撑弹簧和第三气腔的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三膜片包括盘体和封堵块,所述封堵块设置在盘体一侧的中心位置处;
基于上述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结构,所述第三控制部包括第二板体结构、第四腔体、第五小孔和第六小孔;所述第四腔体、第五小孔和第六小孔均设置在第二板体结构上;
所述第四腔体大小和位置与第四气腔的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五小孔的位置与第一气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六小孔设置在第二板体结构的侧壁上;
所述第五小孔和第四气腔通过第三贯穿管连通,所述第五小孔通过第四贯穿管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四腔体上设置有第四膜片、第四支撑弹簧和弹簧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弹簧套设在弹簧支撑座上,所述第四膜片设置在第四支撑弹簧和第四气腔的开口端之间;
所述第一气腔上设置有副管路与第五小孔连通,最终使第一气腔与第四腔体连通;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的控制方法;
正常制动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部的相关组件实现制动气室的制动;
当需要保压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部的电磁阀通断,以及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相应气孔的关闭,实现对于制动气室保压作业;
当需要减压时,通过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部的电磁阀通断,以及第二控制部气孔口的开启,实现对于制动气室的减压作业;
当需要增压时,对于第一控制部不进行通电,并控制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内气孔的关闭,实现对于制动气室的增压作业;
其具体为:
正常制动时,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在的电磁阀不通电,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进气管,在进入的进气管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流向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
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第四气腔中,此时第六小孔的处于封堵状态,第四腔体中的压力将第四膜片向上顶起,气体进入通过连接管进入到制动气室进行制动;此时在第四气腔的气流通过连通管流向第三气腔;
当需要制动保压时,控制第一阀芯所在的电磁阀通电,此时第一阀门芯被第一阀芯吸住,第一气腔中第五小孔被开启,流向第一气腔的气体由第五小孔流向第四腔体,使第四膜片向连接管的方向一定,封堵住向制动气室的供气通道实现保压;
当需要制动减压时,第一阀芯和的第二阀芯所在的电磁阀均通电,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芯分别被吸住,同时打开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中心的排气口,以及第二贯穿管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此时第二阀门芯将第二贯穿管的进气口封堵住;
使原来存在第三腔体内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第三气腔中的气压大于第三腔体的气压,使第三膜片向远离排气管的方向移动,排气通道被代开,使制动气室内的气体排向大气,实现制动减压;
当需要制动增压时,第一阀芯和的第二阀芯所在的电磁阀均不通电,第二阀门芯在第二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堵住第二腔体的排气小孔,此时,第一贯穿管的进气口开启,气流进入到第三腔体中,第三膜片在气压和第三支撑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将排气管封堵住,将排气通道关闭;
第一阀门芯在第一支撑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阀门芯将第五小孔封闭,同时打开第六小孔,第四膜片与第四气腔中之前的气体从第六小孔排出,此时第四腔体中气压小于第四气腔中的气压,第四膜片向上移动,进入制动气室的通道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电磁阀对第一阀门芯和第二阀门芯的控制,最终实现整个气体回路的整体控制。通过本方案,使整车在布置时无需在其他地方配置带防抱死功能阀体,减短防抱死功能阀体到气室之间距离,加快气室反应速度,提升整车制动性能,生产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的管路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控制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控制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动气室;101、进气口;102、进气管;103、第四气腔;104、连接管;105、第一连接孔;106、第二连接孔;201、出气管;202、第三气腔;203、连通管;31、第一控制部;32、第二控制部;33、第三控制部;311、第一气腔;312、第二气腔;313、电磁阀;314、第一调节组件;315、第二调节组件;3141、第一阀门芯;3142、第一支撑弹簧;3143、第一阀芯;3151、第二阀门芯;3152、第二支撑弹簧;3153、第二阀芯;321、第一板体结构;322、第一腔体;323、第二腔体;324、第三腔体;325、第一贯穿管;326、第二贯穿管;3221、第一排气口;3231、第二排气口;3241、第三膜片;3242、第三支撑弹簧;3243、弹簧支撑座;331、第二板体结构;332、第四腔体;333、第五小孔;334、第六小孔;3331、第三贯穿管;3332、第四贯穿管;3321、第四膜片;3322、第四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控制组件和制动气室1;所述进气组件与制动气室1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分别对制动气室1进行增压、保压和减压控制。
基于上述结构,本方案可以减短防抱死功能系统到气室之间距离,加快气室反应速度,提升整车制动性能。
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口101、进气管102、第四气腔103和连接管104;所述进气口101与进气管102连接,所述第四气腔103与进气管102连接,所述连接管104设置在第四气腔103中;连接管104将第四气腔103和制动气室1连通;
基于上述结构,气流可以通过进气口101进入,沿进气管102进入到第四气腔103中,最终由连接管104进入到制动气室1,制动气室1根据气流强度,提供相应的制动力对车轮进行制动。
所述第四气腔103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第四气腔103上端开口设置;所述连接管104设置在第四气腔103的开口端的对立侧,且连接管104垂直于第四气腔103设置,连接管104贯穿第四气腔103设置,并向第四气腔103的开口端延伸一端距离;
连接管104向第四气腔103开口端延伸的管体不超过第四气腔103的管壁高度。
所述进气管102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5和第二连接孔106;通过第一连接孔105和第二连接孔106分别与控制组件进行连通,为控制组件提供气路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102与第四气腔103的侧壁贯通连接。
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管201、第三气腔202和连通管203;所述出气管201设置在第三气腔202中,所述连通管203设置在第三气腔202和第四气腔103之间,通过连通管203将第三气腔202和第四气腔103连通;
所述第三气腔202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三气腔202一端开口设置;所述出气管201设置在第三气腔202的开口端的对立侧,且出气管201垂直于第三气腔202设置,出气管201贯穿第三气腔202设置,并向第三气腔202的开口端延伸一端距离;
出气管201向第三气腔202开口端延伸的管体不超过第三气腔202的管壁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气腔202的开口方向与第四气腔103的开口方向垂直;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连通管203将第三气腔202和第四气腔103进行连通,配合控制组件对第三气腔202和第四气腔103进行压力控制,实现对于第三气腔202和第四气腔103压力的调节,最终实现对于整个制动气室1的快速调节。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部31、第二控制部32和第三控制部33;所述第一控制部31与进气管102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分别与第三气腔202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部33分别与第四气腔103连接;
分别通过第二控制部32和第三控制部33对第三气腔202和第四气腔103进行压力调节和进出气控制,通过第一控制部31对制动组件进行整体调节。
所述第一控制部31包括第一气腔311、第二气腔312、电磁阀313、第一调节组件314和第二调节组件315;所述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连接孔105和第二连接孔106连接,使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均与进气管102连通;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4设置在第一气腔311和电磁阀313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5设置在电磁阀313和第二控制组件中,所述电磁阀313为双控阀体,通过电磁阀313可以对第一调节组件314和第二调节组件315分别进行单独控制;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4包括第一阀门芯3141、第一支撑弹簧3142和第一阀芯3143;所述第一阀芯3143设置在电磁阀313中,所述第一阀门芯3141设置在第一阀芯3143和第一气腔311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弹簧3142设置在第一阀门芯3141和第一阀芯3143之间;
当电磁阀313对第一阀芯3143通电时,第一阀芯3143产生磁力将第一阀门芯3141吸引,使第一阀门芯3141远离第一气腔311的腔体结构;
当电磁阀313对第一阀芯3143不通电时,第一支撑弹簧3142对第一阀门芯3141产生回弹力,将第一阀门芯3141推入到第一气腔311的腔体中。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5与第一调节组件314向对立设置,第二调节组件315的调节方向与第一组件的调节方向相反;
即,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5包括第二阀门芯3151、第二支撑弹簧和第二阀芯3153,所述第二阀芯3153设置在电磁阀313中,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中设置有与第二阀门芯3151相匹配的腔体,所述第二阀门芯3151设置在第一阀芯3143和第二控制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二阀门芯3151和第二阀芯3153之间;
当电磁阀313对第二阀芯3153通电时,第二阀芯3153产生磁力将第二阀门芯3151吸引,使第二阀门芯3151远离第二控制组件上的腔体;
当电磁阀313对第二阀芯3153不通电时,第二支撑弹簧对第二阀门芯3151产生回弹力,将第二阀门芯3151向远离电磁阀313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控制部32包括第一板体结构321、第一腔体322、第二腔体323和第三腔体324;所述第一腔体322和第二腔体323成对设置,第一腔体322和第二腔体323的位置分别与第一阀门芯3141和第二阀门芯3151的位置相匹配,并且第一腔体322和第二腔体323的大小与第一阀门芯3141和第二阀门芯3151相匹配,即,第一腔体322和第二腔体323略大于第一阀门芯3141和第二阀门芯3151。
所述第一腔体322、第二腔体323和第三腔体324均设置在第一板体结构321上;
所述第三腔体324的位置和大小分别与第三气腔202的位置和大小相适配;第三气腔202的开口端与第三腔体324正对设置;
且第一腔体322和第二腔体323的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3221和第二排气口3231;第二腔体323和第三腔体324之间设置有第一贯穿管325,所述第三腔体324上设置有第二贯穿管326。
第一腔体322和第二腔体323通过第一排气口3221和第二排气口3231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二腔体323和第三腔体324分别通过第一贯穿管325连通,第三腔体324通过第二贯穿管326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三腔体324上设置有第三膜片3241、第三支撑弹簧3242和弹簧支撑座3243;所述弹簧支撑座3243设置在第三腔体324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支撑弹簧3242套设在弹簧支撑座3243上,所述第三膜片3241设置在第三支撑弹簧3242和第三气腔202的开口端之间;
所述第三膜片3241为圆形膜片,并且为弹性材质制成,所述第三膜片3241包括盘体和封堵块,所述封堵块设置在盘体一侧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封堵块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封堵块面积最大处不小于出气管201的管径,通过封堵块可以实现对于出气管201的封堵或开启;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三腔体324内的气压,可以实现第三膜片3241的位移控制,从而使封堵块对出气管201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于整个装置的出气控制;
当第三腔体324内气体通入时,第三支撑弹簧3242会额外施加一定的弹力,迫使第三膜片3241移动,使封堵块堵住出气管201,防止气流外出;
所述第三控制部33包括第二板体结构331、第四腔体332、第五小孔333和第六小孔334;所述第四腔体332、第五小孔333和第六小孔334均设置在第二板体结构331上;
所述第四腔体332大小和位置与第四气腔103的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五小孔333的位置与第一气腔311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六小孔334设置在第二板体结构331的侧壁上;所述第五小孔333和第四腔体332之间设置有第三贯穿管3331,所述第五小孔333与第六小孔334之间设置有第四贯穿管3332;
所述第五小孔333和第四腔体332通过第三贯穿管3331连通,所述第五小孔333通过第四贯穿管3332与第六小孔334连通,第六小孔334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第四腔体332上设置有第四膜片3321、第四支撑弹簧3322和弹簧支撑座3243;所述弹簧支撑座3243设置在第四腔体332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四支撑弹簧3322套设在弹簧支撑座3243上,所述第四膜片3321设置在第四支撑弹簧3322和第四气腔103的开口端之间;
所述第四膜片3321为圆形膜片,并且为弹性材质制成,所述第四膜片3321包括盘体和封堵块,所述封堵块设置在盘体一侧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封堵块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封堵块面积最大处不小于进气管102的管径,通过封堵块可以实现对于出气管201的封堵或开启;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四腔体332内的气压,可以实现第四膜片3321的位移控制,从而使封堵块对进气管102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于整个装置的进气控制;
当第四腔体332内气体通入时,第四支撑弹簧3322会额外施加一定的弹力,迫使第四膜片3321移动,使封堵块堵住进气管102;
所述第一气腔311上设置有副管路与第五小孔333连通,最终使第一气腔311与第四腔体332连通;
本方案中与外界大气连通他气孔均设置有孔塞,通过孔塞对其进行封闭。
通过电磁阀313对第一阀门芯3141和第二阀门芯3151的控制,最终实现整个气体回路的整体控制。通过本方案,使整车在布置时无需在其他地方配置带防抱死功能阀体,减短防抱死功能阀体到气室之间距离,加快气室反应速度,提升整车制动性能,生产装配效率高。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的控制方法;
正常制动时,第一阀芯3143和第二阀芯3153所在的电磁阀313不通电,气体从进气口101进入进气管102,在进入的进气管102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孔105和第二连接孔106流向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
第一阀芯3143不通电时,第一支撑弹簧3142将第一阀门芯3141推动入第一气腔311中,使第一阀门芯3141封堵住了第五小孔333,阻断了气流流向第四腔体332;
第二阀芯3153不通电时,第二支撑弹簧将第二阀门芯3151推动进入第二腔体323中,封堵了第二腔体323的所在的中心出气孔,第一贯穿管的进气口101开启,进入到第二气腔312的气体通过第一贯穿管进入到第三腔体324中,此时第二贯穿管被管塞塞住处于封堵状态;
由于整个气路连通,使第三膜片3241的上下端面的气压相同,但是第三气腔202由于存在第三支撑弹簧3242,所以会使第三膜片3241向出气管201的方向移动,最终封堵块封堵住排气孔;
同时气体通过进气管102进入到第四气腔103中,此时第六小孔334的处于封堵状态,第四腔体332中的压力将第四膜片3321向上顶起,气体进入通过连接管104进入到制动气室1进行制动;此时在第四气腔103的气流通过连通管203流向第三气腔202;
当需要制动保压时,控制第一阀芯3143所在的电磁阀313通电,此时第一阀门芯3141被第一阀芯3143吸住,第一气腔311中第五小孔333被开启,流向第一气腔311的气体由第五小孔333流向第四腔体332,使第四膜片3321向连接管104的方向一定,封堵住向制动气室1的供气通道实现保压。
当需要制动减压时,第一阀芯3143和的第二阀芯3153所在的电磁阀313均通电,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芯3151分别被吸住,同时打开第一腔体322、第二腔体323中心的排气口,以及第二贯穿管326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此时第二阀门芯3151将第二贯穿管326的进气口封堵住;
使原来存在第三腔体324内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第三气腔202中的气压大于第三腔体324的气压,使第三膜片3241向远离排气管的方向移动,排气通道被代开,使制动气室1内的气体排向大气,实现制动减压。
当需要制动增压时,第一阀芯3143和的第二阀芯3153所在的电磁阀313均不通电,第二阀门芯3151在第二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堵住第二腔体323的排气小孔,此时,第一贯穿管325的进气口101开启,气流进入到第三腔体324中,第三膜片3241在气压和第三支撑弹簧3242的共同作用下,将排气管封堵住,将排气通道关闭;
第一阀门芯3141在第一支撑弹簧3142的作用下,第一阀门芯3141将第五小孔333封闭,同时打开第六小孔334,第四膜片3321与第四气腔103中之前的气体从第六小孔334排出,此时第四腔体332中气压小于第四气腔103中的气压,第四膜片3321向上移动,进入制动气室1的通道打开。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组件、出气组件、控制组件和制动气室;所述进气组件与制动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分别对制动气室进行增压、保压和减压控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与第三气腔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部分别与第四气腔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电磁阀、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使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与进气管连通;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气腔和电磁阀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置在电磁阀和第二控制组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阀门芯、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设置在电磁阀中,所述第一阀门芯设置在第一阀芯和第一气腔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一阀门芯和第一阀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口、进气管、第四气腔和连接管;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第四气腔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连接管设置在第四气腔中;连接管将第四气腔和制动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控制组件进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管、第三气腔和连通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第三气腔中,所述连通管设置在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之间,通过连通管将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阀门芯、第二支撑弹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设置在电磁阀中,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中设置有与第二阀门芯相匹配的腔体,所述第二阀门芯设置在第一阀芯和第二控制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二阀门芯和第二阀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一板体结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成对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位置分别与第一阀门芯和第二阀门芯的位置相匹配,并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大小与第一阀门芯和第二阀门芯相匹配;
所述第三腔体的位置和大小分别与第三气腔的位置和大小相适配;第三气腔的开口端与第三腔体正对设置;
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贯穿管,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二贯穿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三膜片、第三支撑弹簧和弹簧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弹簧套设在弹簧支撑座上,所述第三膜片设置在第三支撑弹簧和第三气腔的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三膜片包括盘体和封堵块,所述封堵块设置在盘体一侧的中心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部包括第二板体结构、第四腔体、第五小孔和第六小孔;所述第四腔体、第五小孔和第六小孔均设置在第二板体结构上;
所述第四腔体大小和位置与第四气腔的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五小孔的位置与第一气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六小孔设置在第二板体结构的侧壁上;
所述第五小孔和第四气腔通过第三贯穿管连通,所述第五小孔通过第四贯穿管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四腔体上设置有第四膜片、第四支撑弹簧和弹簧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弹簧套设在弹簧支撑座上,所述第四膜片设置在第四支撑弹簧和第四气腔的开口端之间;
所述第一气腔上设置有副管路与第五小孔连通,最终使第一气腔与第四腔体连通。
CN202110813415.0A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386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3415.0A CN113386726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3415.0A CN113386726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6726A CN113386726A (zh) 2021-09-14
CN113386726B true CN113386726B (zh) 2022-11-22

Family

ID=7762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3415.0A Active CN113386726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6726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2680A1 (de) * 1976-03-25 1977-09-29 Knorr Bremse Gmbh Anhaengerbremsventil
DE4403596A1 (de) * 1994-02-05 1995-08-10 Bosch Gmbh Robert Drucksteuerventil für eine Druckluftbremsanlage
DE19621230A1 (de) * 1996-05-25 1997-11-27 Bosch Gmbh Robert Hydraulisches Aggregat für eine Fahrzeugbremsanlage
CN1740017A (zh) * 2004-08-24 2006-03-01 郭永青 压力调节器
CN1919668A (zh) * 2005-08-22 2007-02-28 淄博龙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Abs紧急继动阀
CN101890950A (zh) * 2009-05-21 2010-11-24 吴金富 汽车用气压调节控制阀
CN104015713A (zh) * 2014-04-16 2014-09-03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气制动系统
DE102014012709A1 (de) * 2014-08-27 2016-03-03 Wabco Gmbh Ventileinheit zur Druckmodulation in einer Druckluft-Bremsanlage
CN106114486A (zh) * 2016-07-14 2016-11-16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abs电‑气控继动阀
CN207389184U (zh) * 2017-10-11 2018-05-22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式继动阀带abs电磁阀总成
CN108860103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装置及防抱死制动系统
CN208181034U (zh) * 2018-05-02 2018-12-04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压力测试接头的制动气室装置
CN210502651U (zh) * 2019-07-16 2020-05-1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辆双通道abs前桥制动模块总成
CN112265530A (zh) * 2020-10-27 2021-01-26 南京迪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刹车系统用的气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87C (zh) * 2002-11-22 2004-10-06 淄博龙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电控转换继动阀
JP2006123873A (ja) * 2004-11-01 2006-05-18 Nabtesco Corp 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15000763A1 (de) * 2015-01-22 2016-07-28 Wabco Gmbh Bremsmodulator für ein Druckluft-Bremssystem eines Fahrzeugs
CN207015331U (zh) * 2017-05-16 2018-02-16 中国重汽集团南充海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载货汽车用车桥制动器
CN209305559U (zh) * 2018-11-30 2019-08-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阀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2680A1 (de) * 1976-03-25 1977-09-29 Knorr Bremse Gmbh Anhaengerbremsventil
DE4403596A1 (de) * 1994-02-05 1995-08-10 Bosch Gmbh Robert Drucksteuerventil für eine Druckluftbremsanlage
DE19621230A1 (de) * 1996-05-25 1997-11-27 Bosch Gmbh Robert Hydraulisches Aggregat für eine Fahrzeugbremsanlage
CN1740017A (zh) * 2004-08-24 2006-03-01 郭永青 压力调节器
CN1919668A (zh) * 2005-08-22 2007-02-28 淄博龙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Abs紧急继动阀
CN101890950A (zh) * 2009-05-21 2010-11-24 吴金富 汽车用气压调节控制阀
CN104015713A (zh) * 2014-04-16 2014-09-03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气制动系统
DE102014012709A1 (de) * 2014-08-27 2016-03-03 Wabco Gmbh Ventileinheit zur Druckmodulation in einer Druckluft-Bremsanlage
CN106114486A (zh) * 2016-07-14 2016-11-16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abs电‑气控继动阀
CN207389184U (zh) * 2017-10-11 2018-05-22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式继动阀带abs电磁阀总成
CN208181034U (zh) * 2018-05-02 2018-12-04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压力测试接头的制动气室装置
CN108860103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装置及防抱死制动系统
CN210502651U (zh) * 2019-07-16 2020-05-1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辆双通道abs前桥制动模块总成
CN112265530A (zh) * 2020-10-27 2021-01-26 南京迪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刹车系统用的气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洪平等.关于纯电动商用车ABS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时代汽车》.2017, *
孙薇等.基于双CPU结构的汽车防抱死系统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6726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7701B2 (en) Railroad control valve
CN106828469A (zh) 气压状态自锁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113386726B (zh) 一种带防抱死功能的气室上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774789B (zh) 一种通用集成式轻量化abs电磁阀
RU2761329C2 (ru)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ый клапан для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CN104284818B (zh) Abdx-c作用分级阀和滑阀以及并入加速应用阀(aav)功能的滑阀设计
US20230015629A1 (en) Pneumatic automatic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for automatic driving of commercial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521481A (zh) 一种集成式快放阀带电磁阀总成
CN205872033U (zh) 一种双联abs电磁阀、制动装置以及车辆
CN106004846B (zh) 一种双联abs电磁阀、制动装置以及车辆
CN201914239U (zh) 一种具有加速常用制动功能的紧急阀
CN201687991U (zh) 高频比例电磁阀
JP3544178B2 (ja) 段階逃がし弁装置
CN201410947Y (zh) 一种汽车用气压调节控制阀
JPS62122857A (ja) 車両アンチロツクブレ−キ装置
CN207510415U (zh) 一种带调压功能的紧急继动阀
US3704727A (en) Fluid control valve
US11198422B2 (en) Adapter assembly for braking system
CN107933542B (zh) 立式多回路保护阀
CN105235673B (zh) 商用车辆坡道起步辅助系统气动控制电磁阀
CN205836805U (zh) 一种通用集成式轻量化abs电磁阀
CN201679992U (zh) 直动式组合阀
CN201721442U (zh) 继动阀
CN114802160B (zh) 具有加速缓解功能的空气控制阀
CN111891101B (zh) 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