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6682A - 电线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线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6682A
CN113386682A CN202110195557.5A CN202110195557A CN113386682A CN 113386682 A CN113386682 A CN 113386682A CN 202110195557 A CN202110195557 A CN 202110195557A CN 113386682 A CN113386682 A CN 113386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width direction
walls
gu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5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矶田一真
佐藤克彦
宇野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8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0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extensible carrier for the cable, e.g. self-coiling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4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宽度方向的大型化、使搭载性提高的电线引导装置。电线引导装置(10)具备在宽度方向能合体的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状态下使电线(110)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穿过的插通孔(19)。插通孔的一端在电缆引导件(120)侧开口,插通孔的另一端在上表面侧开口。插通孔的上表面由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的上壁(11、12)覆盖。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的上壁具有上侧引导部(36、39、46),上侧引导部在宽度方向形成并相互抵接,限制向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位。

Description

电线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置于电缆引导件的端部的电线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线引导装置配置于能弯曲的电缆引导件的端部。在电线引导装置的内侧设置有供电线穿过的电线插通孔。电线引导装置具有配置于上侧的上壁、配置于下侧的下壁、相互对置并将上壁及下壁连接的一对侧壁、以及从下壁的端部立起的端壁。电线插通孔被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在周向分割。
第1分割体具有上壁和一对侧壁,在下侧及宽度方向两侧开放。第2分割体具有下壁和端壁,在上侧及电缆引导件侧开放。
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时滑动嵌合的嵌合结构。嵌合结构具有在第1分割体的各侧壁的下端部设置的第1槽部及第1突部、和在第2分割体的下壁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的第2槽部及第2突部。第2突部从在下壁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立起的立突部的上端向内侧突出。第1突部与第2槽部嵌合,第2突部与第1槽部嵌合。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的滑动动作(合体动作)由上述的嵌合结构引导。另外,与这种电线引导装置有关的技术也被专利文献2~4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9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74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2077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77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合体的状态下,侧壁的下端部、第1突部及立突部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参照该文献的图5的附图标记15、38、48)。因此,有可能电线引导装置在宽度方向大型化。其结果有如下问题:例如当设置电线引导装置的布局有制约时,难以适用上述嵌合结构。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避免宽度方向的大型化、使搭载性提高的电线引导装置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电线引导装置,配置于电缆引导件的端部,所述电线引导装置具备在宽度方向能合体的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状态下供电线在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穿过的插通孔,所述插通孔的一端在所述电缆引导件侧开口,所述插通孔的另一端在上表面侧开口,所述插通孔的上表面由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覆盖,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具有上侧引导部,所述第1分割体的所述上侧引导部和第2分割体的所述上侧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并相互抵接,限制向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宽度方向的大型化、使搭载性提高的电线引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中线束搭载于车辆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是电线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电线引导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将电线引导装置沿着旋转部的旋转轴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电线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图7是合体前的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分割面侧观看第1分割体的侧视图。
图9是从分割面侧观看第2分割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电线引导装置,
(1)配置于电缆引导件的端部,所述电线引导装置具备在宽度方向能合体的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状态下使电线在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穿过的插通孔,所述插通孔的一端在所述电缆引导件侧开口,所述插通孔的另一端在上表面侧开口,所述插通孔的上表面由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覆盖,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具有上侧引导部,所述上侧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并相互抵接,限制向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位。
根据上述结构,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分别被上侧引导部引导而变为合体状态。插通孔的另一端在上表面侧开口,电线被向上侧引出,所以通过上侧引导部设置于位于上侧的上壁,能够有效活用电线的引出侧的空间,从而空间效率优良。特别是能够抑制电线引导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能够使向车辆等的搭载性提高。
(2)优选的是,所述插通孔的下表面由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下壁覆盖,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下壁具有下侧引导部,所述第1分割体的所述下侧引导部和第2分割体的所述下侧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并相互抵接,限制向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位。
根据上述结构,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的合体动作除了上侧引导部之外还被下侧引导部引导。下侧引导部设置于下壁,因此也不会导致电线引导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3)也可以为,所述第1分割体在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具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能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电缆引导件的链节体。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链节体仅与第1分割体连结,因此能够从第2分割体省略与链节体的连结结构。其结果是,能够容易进行电线引导装置和电缆引导件的组装作业,且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连结部。
(4)也可以为,所述第1分割体及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状态下向上方突出的筒部,所述插通孔的另一端在所述筒部内开口,所述筒部的上端位于与所述上侧引导部的上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上侧引导部靠上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电线引导装置在整体上在上下方向大型化。
(5)也可以为,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具有能旋转地支承于支架的旋转部、和将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保持为合体状态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配置于比所述上侧引导部离所述旋转部远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从支架作用于旋转部的应力传递到锁定部,所以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不易打开,能够良好地维持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的合体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电线引导装置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电线引导装置10搭载于具有滑动门90的车辆。在滑动门90与车身91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滑动门90内的电气安装件供电的线束100。线束100具备多根电线110和能弯曲的电缆引导件120。电缆引导件120通过将多个链节体121能转动地连结而构成。在电缆引导件120内插通有多根电线110。在电缆引导件120的车身91侧的端部配置有车身侧电线引导装置93。车身侧电线引导装置93能转动地装配于车身侧支架94。
本实施例1的电线引导装置10配置于电缆引导件120的滑动门90侧的端部。电线引导装置10能旋转地装配于门侧支架(以下仅称为支架92)。另外,在以下的电线引导装置10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以除了图1及图5之外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宽度方向是图3及图4的左右方向。另外,关于前后方向,将电缆引导件120位于的图2的左侧作为前侧。
如图2及图6所示,电线引导装置10具备:位于上侧的上壁11、12;位于下侧的下壁13、14;一对侧壁15、16,位于上壁11、12与下壁13、14的宽度方向两端之间,将上壁11、12和下壁13、14连接;以及端壁17、18,位于上壁11、12与下壁13、14的后端之间,将上壁11、12和下壁13、14连接。端壁17、18的宽度方向两端与侧壁15、16相连。电线引导装置10在内侧具有使从电缆引导件120内延伸的各电线110穿过的插通孔19。插通孔19的一端在电线引导装置10的前表面中构成为在电缆引导件120侧开口的前表面开口21。前表面开口21位于端壁17、18的前方。前表面开口21由上壁11、12、下壁13、14及一对侧壁15、16以主视为矩形的方式划定。插通孔19的另一端在上壁11、12的后端侧构成为向上方开口的上表面开口22。
在电线引导装置10的后端部设置有旋转部23。旋转部23具有:圆环形的上侧凸缘部24及下侧凸缘部25,在上壁11、12及下壁13、14的后端外周凸出形成;筒部26,在上壁11、12的后端部向上方突出;以及下侧筒部27,在下壁13、14的后端部向下方突出。
如图3及图4所示,下侧筒部27具有:基端筒部28,在下壁13、14中随着从下侧凸缘部25的内周向下方去而逐渐减小开口径;和顶端筒部29,从基端筒部28的下端开口向下方以恒定的开口径突出。基端筒部28在下壁13、14的后端部呈弯曲状鼓出。
筒部26成为在上壁11、12中随着从上侧凸缘部24朝向上方去而逐渐减小开口径的形状。筒部26在上壁11、12的后端部呈弯曲状鼓出。筒部26的从上侧凸缘部24算起的突出尺寸小于基端筒部28的从下侧凸缘部25算起的突出尺寸。筒部26的上端的开口径大于顶端筒部29的开口径。上表面开口22设置于筒部26内。如图5所示,上表面开口22由筒部26以俯视为圆形的方式划定。端壁17、18弯曲成与旋转部23同心的圆弧状。如图4所示,上侧凸缘部24及下侧凸缘部25进入支架92的嵌合槽95。电线引导装置10能够绕在旋转部23的中心穿过的上下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地支承于支架92。
在电线引导装置10的前端部,如图2所示,在上下方向设置有一对连结部31。连结部31具有:平板部32,在上壁11及下壁13的前端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和连结孔33,在上下方向(厚度方向)贯穿平板部32。在连结部31的连结孔33中嵌入位于电缆引导件120的端部的链节体121的连结突起122。电缆引导件120的链节体121能够绕在连结孔33的中心穿过的上下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地支承于电线引导装置10。
如图7所示,电线引导装置10具有在宽度方向能够分割/合体的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合体的状态下,插通孔19的全周封闭。
第1分割体20具有:第1上壁部11,是上壁11、12的一部分;第1下壁部13,是下壁13、14的一部分;第1侧壁部15,是一对侧壁15、16中的一方;以及第1端壁部17,是端壁17、18的一部分。
第2分割体30具有:第2上壁部12,是上壁11、12的另一部分;第2下壁部14,是下壁13、14的另一部分;第2侧壁部16,是一对侧壁15、16中的另一方;以及第2端壁部18,是端壁17、18的另一部分。
如图2及图3所示,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在合体状态下以使相互的分割面34、35对接的方式对置。分割面34、35沿着插通孔19的形成方向(从前表面开口21朝向上表面开口22的方向)形成。电线引导装置10(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沿着分割面34、35二分割成竖着切开状。插通孔19成为以分割面34、35为界在宽度方向开放的状态。
如图7所示,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中,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上侧凸缘部24、下侧凸缘部25、筒部26及下侧筒部27的各分割部分)呈半圆弧的外形形状。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的分割面34、35位于穿过旋转轴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上。
第1分割体20的前端部具有已经叙述的一对连结部31。连结部31设置于第1上壁部11及第1下壁部13。第1分割体20的后端部在隔着将连结部31的宽度方向中央穿过的轴线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一侧具有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在另一侧将空间部分形成为凹口状。如图7所示,第1分割体20在前后方向上在连结部31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与空间部分之间具有与连结部31的平板部32相连的平板状的横片36a、36b。横片36a、36b的后端面向空间部分,并与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的分割面34垂直相连。横片36a设置于第1上壁部11。横片36b设置于第1下壁部13。
第1分割体20在第1上壁部11及第1下壁部13中且与横片36a、36b在宽度方向邻接的位置具有内侧板部37。在内侧板部37与横片36a、36b之间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的台阶部38。台阶部38形成于第1上壁部11及第1下壁部13的内外表面。内侧板部37经由台阶部38而位于从横片36a、36b及平板部32靠内侧一级的位置。
第1分割体20在第1上壁部11及第1下壁部13中且横片36a、36b的内外表面具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纵片39a、39b。纵片39a设置于第1上壁部11。纵片39b设置于第1下壁部13。外侧的纵片39a、39b构成从横片36a、36b到内侧板部37在宽度方向较长地延伸的肋状。如图8所示,设置于第1上壁部11的外侧的纵片39a与筒部26相比突出尺寸减小,在比筒部26的上端低的位置具有上端。如图7所示,内侧的纵片39a、39b构成从横片36a、36b到台阶部38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内侧的纵片39a、39b经由台阶部38与内侧板部37的内表面没有高低差地相连。纵片39a、39b及横片36a、36b在侧视时呈十字形(cross)交叉。
第1上壁部11的横片36a构成上侧引导部36a、39a、46a的一部分及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的一部分。第1下壁部13的横片36b构成下侧引导部36b、39b、46b的一部分及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的一部分。第1上壁部11的纵片39a构成上侧引导部36a、39a、46a的一部分及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的一部分。第1下壁部13的纵片39b构成下侧引导部36b、39b、46b的一部分及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的一部分。上侧引导部36a、39a、46a在电线引导装置10的上侧引导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合体动作。下侧引导部36b、39b、46b在电线引导装置10的下侧引导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合体动作。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限制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向上下方向的错位。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限制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向前后方向的错位。
如图8所示,第1分割体20在第1上壁部11及第1下壁部13中且连结部31的平板部32的外表面具有爪状的前侧锁定突起41。前侧锁定突起41配置于平板部32中的靠近横片36a、36b的位置。另外,第1分割体20在第1端壁部17的外表面具有爪状的后侧锁定突起42。后侧锁定突起42配置于第1端壁部17的后端外表面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且分割面34的附近。
第1分割体20在第1端壁部17的后端外表面中的靠近上下方向两端的位置具有一对第1后侧限制部45。如图3所示,第1后侧限制部45具有越过第1端壁部17的分割面34而向侧方(第2分割体30侧)突出的部分。第1后侧限制部45具有后视为矩形的突片43和在突片43的外表面呈肋状突出设置的后视为L字形的嵌合接受部44。第1后侧限制部45配置于上侧凸缘部24的下方及下侧凸缘部25的上方且隔着后侧锁定突起42的上下位置。
第2分割体30不具有已经叙述的连结部31。如图7所示,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比第1上壁部11及第1下壁部13在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减小与不具有连结部31相应的量。
如图9所示,第2分割体30在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中且比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靠前侧的位置具有在上下方向对置的一对对置壁46a、46b。对置壁46a设置于第2上壁部12。对置壁46b设置于第2下壁部14。对置壁46a、46b呈沿着前后方向的平板状,相互平行地配置。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除了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之外,利用对置壁46a、46b构成双重壁结构。对置壁46a、46b具有从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连续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分割面35。
第2分割体30在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中的对置壁46a、46b之间具有在分割面35开口的横槽47。横槽47是沿着前后方向的狭缝槽,在前方开放,后端由旋转部23的分割部分封闭。
第2分割体30在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中具有在上下方向(厚度方向)贯穿对置壁46a、46b的纵槽48。纵槽48及横槽47垂直交叉地连通。纵槽48在对置壁46a、46b上在宽度方向延伸并在分割面35开口。纵槽48具有朝向开口端将槽宽扩大的引入部55。引入部55朝向分割面35呈曲线状(喇叭状)扩开。第2上壁部12的对置壁46a构成上侧引导部36a、39a、46a的一部分及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的一部分。第2下壁部14的对置壁46b构成下侧引导部36b、39b、46b的一部分及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的一部分。
第2分割体30在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中在外侧的对置壁46a、46b的前方具有前侧锁定片49。如图2及图5所示,前侧锁定片49呈矩形框状,从靠近第2侧壁部16的端部向侧方(第1分割体20侧)突出。前侧锁定片49配置于第2分割体30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前侧锁定片49能够以靠近第2侧壁部16的端部为支点在上下方向(内外方向)挠曲变形。第1分割体20的前侧锁定突起41嵌入到前侧锁定片49的内侧。
如图3所示,第2分割体30在第2端壁部18的外表面具有后侧锁定片51。后侧锁定片51呈矩形框状,越过第2端壁部18的分割面35而向侧方(第1分割体20侧)突出。后侧锁定片51配置于第2端壁部18的后端外表面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后侧锁定片51能够以第2端壁部18的后端外表面中的靠近分割面35的端部为支点在前后方向(内外方向)挠曲变形。第1分割体20的后侧锁定突起42嵌入到后侧锁定片51的内侧。
后侧锁定片51、后侧锁定突起42、前侧锁定片49及前侧锁定突起41在整体上构成将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保持为合体状态的锁定部41、42、49、51。
第2分割体30在第2端壁部18的后端外表面中的靠近上下方向两端的位置具有一对第2后侧限制部54。如图3所示,第2后侧限制部54具有:后视为矩形的凹部52,在第2端壁部18的分割面35开口;和后视为矩形的嵌合突部53,呈肋状突出设置于第2端壁部18的外表面中的隔着凹部52的上下位置。后侧锁定片51的上下缘面向上下的凹部52。上侧的嵌合突部53与上侧凸缘部24连结为一体。下侧的嵌合突部53与下侧凸缘部25连结为一体。
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合体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嵌合接受部44的一部分进入凹部52,嵌合突部53嵌入到嵌合接受部44的内侧,且突片43与嵌合突部53的内侧(前表面侧)对置地配置。第1后侧限制部45及第2后侧限制部54构成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的一部分。
接着,说明线束100的组装作业的一例及电线引导装置10的作用。
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分离的状态下,使从电缆引导件120内延伸的各电线110沿着第1分割体20的第1侧壁部15的内表面侧。各电线110在第1分割体20内从第1分割体20的前表面开口21配置到上表面开口22。而且,各电线110从上表面开口22向上方引出。
使各电线110沿着第1分割体20,并且使电缆引导件120的端部的链节体121连结到第1分割体20的连结部31。由此,第1分割体20在与第2分割体30变为合体状态前保持于电缆引导件120的端部。
接着,使第2分割体30从侧方(宽度方向)与第1分割体20合体。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合体的过程中,第1上壁部11及第2上壁部12在上下方向重叠,并且第1下壁部13及第2下壁部14在上下方向重叠(参照图6)。在此,横片36a、36b进入横槽47,纵片39a、39b进入纵槽48。纵片39a、39b被引入部55引入而顺利地嵌入到纵槽48。通过横片36a、36b在上下方向与横槽47的上下表面抵接(滑接),从而可限制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向上下方向的移位。通过纵片39a、39b在前后方向与纵槽48的前后表面抵接,从而可限制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向前后方向的移位。因此,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仅被容许向宽度方向的移动,从而可顺利引导宽度方向的合体动作。
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合体的过程中,前侧锁定片49抵接于前侧锁定突起41而向外侧挠曲变形,并且后侧锁定片51抵接于后侧锁定突起42而向外侧挠曲变形。当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分割面34、35达到对接位置时,前侧锁定片49及后侧锁定片51弹性复原,前侧锁定突起41及后侧锁定突起42嵌入到前侧锁定片49及后侧锁定片51。由此,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保持为合体状态。
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合体的状态下,纵片39a、39b整体收纳于纵槽48内,纵片39a、39b的端面与对置壁46a、46b的内外表面连成同一面状。另外,内侧的对置壁46a、46b的分割面35与台阶部38对置,内侧的对置壁46a、46b和内侧板部37的各内表面连成同一面状。因此,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各内表面在合体状态下在宽度方向连续,不产生台阶。其结果是,能够避免插通于插通孔19的各电线110由于与台阶干涉而损伤的情形。
在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合体的状态下,当电缆引导件120伴随滑动门90的开闭而弯曲时,或者当从上方对电缆引导件120施加外力时,在电缆引导件120与电线引导装置10之间产生扭转力。假设当扭转力过大时,则有可能分割面34、35错位,前侧锁定片49与前侧锁定突起41之间及后侧锁定片51与后侧锁定突起42之间的锁定解开,从而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脱离。
在该方面,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成为第1后侧限制部45及第2后侧限制部54在宽度方向凹凸嵌合并在上下方向啮合、而且横片36a、36b在横槽47内与对置壁46a、46b在上下方向抵接的状态(参照图3及图6)。因此,能够防止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分割面34、35在上下方向错位。另外,通过纵片39a、39b在纵槽48内与对置壁46a、46b在前后方向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分割面34、35在前后方向错位。因此,即使对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作用过大的扭转力,也能够防止分割面34、35错位。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即使对处于合体状态的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作用扭转力等外力,也可利用与锁定部41、42、49、51分开设置的、具有上下限制部36a、36b、45、46a、46b、54及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的限制部36a、36b、39a、39b、45、46a、46b、54限制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分割面34、35的错位。因此,可稳定维持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合体状态。
因为上下限制部36a、36b、46a、46b沿着上壁11、12及下壁13、14的各壁面设置,所以能够将横槽47、横片36a、36b等在前后方向以较大尺寸形成,能够确实防止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上下方向的错位。
因为上下限制部45、54也设置于端壁17、18,所以在由于与异物(包括脚等)干涉而引起的外力作用于电缆引导件120侧时,能够避免异物与上下限制部45、54接触。
另外,因为上下限制部36a、36b、46a、46b及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在上壁11、12及下壁13、14中以相互交叉的方式紧凑地设置,所以能够有助于电线引导装置10的小型化。特别是,上下限制部36a、36b、46a、46b具有设置于第1分割体20的横片36a、36b和设置于第2分割体30、供横片36a、36b嵌入的横槽47,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具有与横片36a、36b交叉地设置于第1分割体20的纵片39a、39b和与横槽47交叉地设置于第2分割体30、供纵片39a、39b嵌入的纵槽48,因此上下限制部36a、36b、46a、46b及滑动限制部39a、39b、46a、46b的结构也不会复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前侧锁定片49(锁定部的一部分)在第2上壁部12及第2下壁部14中配置于比横片36a、36b(上侧引导部36a、39a、46a的一部分)离旋转部23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从支架92作用于旋转部23的应力传递到前侧锁定片49。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前侧锁定片49将前侧锁定突起41卡止的状态,能够防止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意外开放(分离)。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1,插通孔19的上表面开口22在电线引导装置10的上表面侧开口,各电线110向上侧引出,在作为各电线110的引出侧的上壁11、12设置有上侧引导部36a、39a、46a,因此空间效率优良。特别是,能够抑制电线引导装置10转动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因此能够使向车辆等的搭载性及布局性提高。而且,因为筒部26的上端位于比纵片39a的上端靠上方,所以电线引导装置10在整体上也不会在上下方向大型化。
另外,除了上侧引导部36a、39a、46a之外还设置有下侧引导部36b、39b、46b,因此第1分割体20及第2分割体30的合体动作更稳定地被引导。
而且,第1分割体20具有连结部31,电缆引导件120的端部的链节体121能转动地连结于连结部31,因此通过将链节体121与第1分割体20连结,能够完成电线引导装置10和电缆引导件120的组装作业,可减轻组装的作业负担。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下,将电线引导装置设置于电缆引导件的滑动门侧的端部,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将电线引导装置设置于电缆引导件的车身侧的端部。
在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下,将电线引导装置设置于滑动门用的线束,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能够将电线引导装置设置于具备电缆引导件的各种线束。
在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下,将上下限制部分别设置于上壁、下壁及端壁,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仅将上下限制部设置于上壁、下壁及端壁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下,将滑动限制部分别设置于上壁及下壁,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仅将滑动限制部设置于上壁及下壁中的任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下,使筒部的上端位于比上侧引导部的上端靠上方,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筒部的上端位于与上侧引导部的上端相同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下,限制部由上下限制部和滑动限制部构成,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限制部也可以仅由上下限制部和滑动限制部中的任一方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线引导装置
11:第1上壁部(上壁)
12:第2上壁部(上壁)
13:第1下壁部(下壁)
14:第2下壁部(下壁)
15:第1侧壁部(侧壁)
16:第2侧壁部(侧壁)
17:第1端壁部(端壁)
18:第2端壁部(端壁)
19:插通孔
20:第1分割体
21:前表面开口
22:上表面开口
23:旋转部
24:上侧凸缘部
25:下侧凸缘部
26:筒部
27:下侧筒部
28:基端筒部
29:顶端筒部
30:第2分割体
31:连结部
32:平板部
33:连结孔
34、35:分割面
36a:横片(上侧引导部、上下限制部(限制部))
36b:横片(下侧引导部、上下限制部(限制部))
37:内侧板部
38:台阶部
39a:纵片(上侧引导部、滑动限制部(限制部))
39b:纵片(下侧引导部、滑动限制部(限制部))
41:前侧锁定突起(锁定部)
42:后侧锁定突起(锁定部)
43:突片
44:嵌合接受部
45:第1后侧限制部(上下限制部(限制部))
46a:对置壁(上侧引导部、上下限制部(限制部)、滑动限
制部(限制部))
46b:对置壁(下侧引导部、上下限制部(限制部)、滑动限
制部(限制部))
47:横槽
48:纵槽
49:前侧锁定片(锁定部)
51:后侧锁定片(锁定部)
52:凹部
53:嵌合突部
54:第2后侧限制部(上下限制部(限制部))
55:引入部
90:滑动门
91:车身
92:支架
93:车身侧电线引导装置
94:车身侧支架
95:嵌合槽
100:线束
110:电线
120:电缆引导件
121:链节体
122:连结突起

Claims (5)

1.一种电线引导装置,配置于电缆引导件的端部,
所述电线引导装置具备在宽度方向能合体的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
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状态下供电线在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穿过的插通孔,
所述插通孔的一端在所述电缆引导件侧开口,所述插通孔的另一端在上表面侧开口,
所述插通孔的上表面由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覆盖,
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具有上侧引导部,所述第1分割体的所述上侧引导部和第2分割体的所述上侧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并相互抵接,限制向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引导装置,其中,所述插通孔的下表面由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下壁覆盖,
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下壁具有下侧引导部,所述第1分割体的所述下侧引导部和第2分割体的所述下侧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并相互抵接,限制向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引导装置,其中,所述第1分割体在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具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能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电缆引导件的链节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分割体及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在合体状态下向上方突出的筒部,所述插通孔的另一端在所述筒部内开口,所述筒部的上端位于与所述上侧引导部的上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上侧引导部靠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引导装置,其中,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各自的上壁具有能旋转地支承于支架的旋转部、和将所述第1分割体及第2分割体保持为合体状态的锁定部,
所述锁定部配置于比所述上侧引导部离所述旋转部远的位置。
CN202110195557.5A 2020-03-11 2021-02-19 电线引导装置 Pending CN1133866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1733 2020-03-11
JP2020041733A JP7447569B2 (ja) 2020-03-11 2020-03-11 電線ガ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6682A true CN113386682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1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5557.5A Pending CN113386682A (zh) 2020-03-11 2021-02-19 电线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1693B2 (zh)
JP (1) JP7447569B2 (zh)
CN (1) CN11338668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6122A (ja) * 2003-03-25 2004-10-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カバー
JP2006210243A (ja) * 2005-01-31 2006-08-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カバー
JP2010154604A (ja) * 2008-12-24 2010-07-0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線保護管
WO2014014048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配索装置
EP3109097A1 (de) * 2015-06-26 2016-12-28 Nexans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kabelstrangs
CN106515615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引导装置
CN109417280A (zh) * 2016-06-24 2019-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线缆引导件以及线束
CN113394738A (zh) * 2020-03-11 2021-09-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引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0620A (ja) * 2004-12-22 2006-07-06 Yazaki Corp 常時給電装置
JP2007174735A (ja) 2005-12-19 2007-07-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ケーブルのガイド装置
JP4893332B2 (ja) * 2007-01-25 2012-03-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支持装置
JP5096098B2 (ja) 2007-10-05 2012-1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6162017B2 (ja) 2013-10-11 2017-07-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装置の組立方法
JP6841724B2 (ja) 2017-06-07 2021-03-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ガ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6122A (ja) * 2003-03-25 2004-10-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カバー
JP2006210243A (ja) * 2005-01-31 2006-08-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カバー
JP2010154604A (ja) * 2008-12-24 2010-07-0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線保護管
WO2014014048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配索装置
EP3109097A1 (de) * 2015-06-26 2016-12-28 Nexans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kabelstrangs
CN106515615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引导装置
CN109417280A (zh) * 2016-06-24 2019-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线缆引导件以及线束
CN113394738A (zh) * 2020-03-11 2021-09-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引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88479A1 (en) 2021-09-16
JP7447569B2 (ja) 2024-03-12
US11881693B2 (en) 2024-01-23
JP2021145440A (ja)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19843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CN109417280B (zh) 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线缆引导件以及线束
WO2015019842A1 (ja) コネクタ
JP4457917B2 (ja) コネクタ
JP5926144B2 (ja) 電線配索装置
CN110622376B (zh) 线束导向件
CN113394738B (zh) 电线引导装置
US10439324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2019021497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564813B2 (ja) 電線の保護ケース
US10622760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13386682A (zh) 电线引导装置
JP2013013183A (ja) 電線保護具
US7976332B2 (en) LIF connector
US20200091648A1 (en) Connector
JP2017010701A (ja) アライニングプレート付きコネクタ
US11211736B2 (en) Connector
WO2022024794A1 (ja) コネクタ
WO2023153217A1 (ja) コネクタ
JP2014120447A (ja) コネクタ保持装置
JP202201194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5367388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2001238334A (ja) コネクタ固定部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4297303B2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2024044697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