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6177A -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6177A
CN113376177A CN202110686786.7A CN202110686786A CN113376177A CN 113376177 A CN113376177 A CN 113376177A CN 202110686786 A CN202110686786 A CN 202110686786A CN 113376177 A CN113376177 A CN 113376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ab
battery cell
controlling
acquisi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6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轩
付新哲
吕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67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6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6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6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14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14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xamined
    • G01N2021/8918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极耳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的逐渐增多,锂电池的应用也日益增加。目前,锂电池裸电芯的制造方法主要为卷绕方式。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卷绕所使用的电芯极片通常需要模切处理,仅保留需要通过电流的部分金属箔材,该部分金属箔材即为极耳。由于锂电池极片使用的金属箔材厚度极薄,自身强度较低,因此在卷绕过程中或者运送过程中极耳容易发生翻折或者折叠等缺陷。若极耳翻折进自身极片的情况,会导致电芯产生低容、短路等现象,更有甚者,会引起热失控着火。
为此,需要对极耳的生产质量进行检测。目前,极耳检测大都依靠人工目检,但是这种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下,存在漏检、误检等情况,检测精度不准。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方法,包括:
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然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实现了极耳缺陷的自动化检测,避免了人工目检,提高了极耳检测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两侧;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采集部以及第一补光部,所述第一采集部及所述第一补光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载体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两侧,进而可以采集到一组极耳中每个极耳的第一图像,也即,可以同时对两个极耳进行图像采集,提高了进而的检测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放置在所述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电芯传送至第二预设位置时,还可以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也即,可以从多个角度采集同一极耳的不同图像,进而提高了极耳缺陷检测的精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其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采集部、第二补光部以及成像部,所述第二采集部、所述第二补光部及所述成像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如此,实现了极耳的在线自动化检测,避免了人工搬运电芯,降低了人力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将所述电芯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
本实施方式中,在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将所述电芯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如此,将存在缺陷的电芯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提高了作业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采集部包括工业相机以及液态远心镜头,所述液态远心镜头与所述工业相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包括:
控制所述液态远心镜头调整与当前聚焦拍摄对象的焦距相匹配的屈光度,并控制所述工业相机连续拍摄多张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包括:
将每个所述工业相机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工业相机以及液态远心镜头采集极耳的第一图像,提高了图像的采集精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多层极耳片;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多层极耳片堆叠侧面对应的层叠图像;所述堆叠侧面由每个极耳片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侧边构成;所述固定端是指所述极耳片与极片连接的一端,所述自由端是指所述极耳片远离所述极片的一端;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包括:
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
基于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中的极耳片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板及一对夹持件;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成像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一对夹持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所述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件向靠近所述极耳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分别夹紧所述一对极耳的自由端。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之前,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分别夹紧所述一对极耳的自由端,使得极耳的自由端收紧固定,便于图像采集,提高了图像采集的精度。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缺陷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两侧;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采集部以及第一补光部,所述第一采集部及所述第一补光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载体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响应于放置在所述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所述缺陷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其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采集部、第二补光部以及成像部,所述第二采集部、所述第二补光部及所述成像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将所述电芯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采集部包括工业相机以及液态远心镜头,所述液态远心镜头与所述工业相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液态远心镜头调整与当前聚焦拍摄对象的焦距相匹配的屈光度,并控制所述工业相机连续拍摄多张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缺陷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将每个所述工业相机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多层极耳片;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多层极耳片堆叠侧面对应的层叠图像;所述堆叠侧面由每个极耳片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侧边构成;所述固定端是指所述极耳片与极片连接的一端,所述自由端是指所述极耳片远离所述极片的一端;
所述缺陷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
基于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中的极耳片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板及一对夹持件;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成像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一对夹持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件向靠近所述极耳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分别夹紧所述一对极耳的自由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极耳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极耳检测方法。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设备的第一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极耳的第一图像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极耳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设备的第二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极耳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极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描述一种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多元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其中电动汽车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除了电池的续航里程是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电池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小觑。
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使用铝(Al)材料,负极使用镍(Ni)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Ni—Cu)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例如,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
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也即,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其中,电芯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不直接使用,与电池不同的是,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外壳,可以直接使用。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通常包括电芯和保护电路板。充电电池去除保护电路板即为电芯。电芯是充电电池中的蓄电部分,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
目前,电芯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卷绕和叠片两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卷绕方式。参见图1所示,在电芯300的卷绕工艺中,卷绕机卷绕一层正极极片301,一层隔离膜302,然后再卷绕一层负极极片303,以此往复,并通过铝塑膜307进行封装,形成一个完整的软包电芯。其中正极极片301通常为铝箔,在卷绕过程中堆叠,形成了正极极耳304,负极极片303通常为铜箔,在卷绕过程中堆叠,形成了负极极耳305。此外,正极极耳304和负极极耳305的外侧还设置有绝缘片306,以防止极耳与铝塑膜307之间发生短路。
经研究发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问题和运送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组极耳(包括正极极耳304和负极极耳305)往往会出现翻折、折叠的缺陷,该缺陷严重时候会反则到电芯内部会,进而导致负极和正极短路,出现电池着火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方法,包括: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如此,通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并基于该第一图像确定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得到极耳是否翻折的检测结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目检的方法,在提高了极耳检测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下面结合图2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极耳检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极耳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终端和服务器。例如,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中,终端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并不限定。该方法还可应用于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此外,该极耳检测方法还可以是运行于终端或服务器中的软体,例如具有极耳检测功能的应用程序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极耳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参见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极耳检测方法包括以下S101~S102:
S101,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示例性地,参见图3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设备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极耳检测设备100用于采集放置于载体200上电芯300的一组极耳的图像。其中,一组极耳包括正极极耳304和负极极耳305。可以理解,图3中的正极极耳304和负极极耳305仅仅是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正极极耳也可以是305,负极极耳也可以是30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电芯300的侧面是指仅能够看到一组极耳中的正极极耳304或者负极极耳305的侧面,如图3中的A面;电芯300的正面是指能够同时看到正极极耳304和负极极耳305的侧面,如图3中的B面。
载体200是指具有承载能力的物体,本实施方式中,载体200是指传送带,包括固定部201以及可以相对所述固定部201移动的移动部202。其他实施方式中,载体20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物体,例如移动机器人,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电芯300的在载体200上的运输以及防止电芯300在运输过程中的角度发生改变,可以在载体200上设置卡位底座400,进而可以将电芯300放置于卡位底座400上。
具体地,极耳检测设备100包括相对设置于载体200两侧的一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一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其中,每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第一采集部12以及第一补光部13,所述第一采集部12及所述第一补光部13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载体200的固定部201连接。
可以理解,检测时,可以将多个电芯300按照预设的间隔距离依次放置于载体200的移动部202上,并可以控制移动部202移动而将待检测的电芯300运输至第一预设位置,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拍摄范围内的位置,也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的图像采集方向的延伸线与移动部202相交的位置。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两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分别设置于载体200的两侧,也即,该两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的连线方向与载体200的运输方向垂直,且一组极耳之间的连线方向也与载体200的运输方向垂直,进而使得两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可以从所述电芯300的侧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外侧面的图像。其中,所述外侧面是指所述正极极耳304背离负极极耳305的侧面,或者所述负极极耳305背离正极极耳304的侧面。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芯300未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可以控制移动部202以第一移动速度移动,并当检测到电芯300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移动部202以第二移动速度移动,其中,第二移动速度小于第一移动速度,当然第二移动速度也可以为0,也即当电芯300为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移动部202停止移动,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有足够的时间采集第一图像。
示例性地,可以在固定部202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传感器(图未示),如此,当电芯300到达第一预设位置后,传感器可以产生感应信号,并将该感应信号发送至上位机。本实施方式中,上位机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PLC),传感器可以为光电传感器。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极耳检测设备100包括了多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因此,该第一图像可以包括正极极耳304的第一图像,和/或,负极极耳305的第一图像。
S102,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参见图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的图像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多层极耳片3041;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多层极耳片3041堆叠侧面对应的层叠图像,所述堆叠侧面由每个极耳片3041的固定端3041a与自由端3041b之间的侧边构成。其中,所述固定端3041a为所述极耳片3041与所述极耳的极片连接的一端,所述自由端3041b为所述极耳片3041远离所述极片的一端。
示例性地,可以基于所述正极极耳304的第一图像对所述正极耳304进行翻折检测,和/或,基于所述负极耳305的第一图像对所述负极极耳305进行翻折检测。例如,可以基于第一图像确定所述多层极耳片3041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进而可以对翻折到电芯内部的缺陷以及极耳极片数量缺失的缺陷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参见图5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耳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极耳检测方法包括以下S201~S203:
S201,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其中,步骤S201与步骤S10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202,响应于放置在所述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所述极耳检测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体200上固定支架20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20上的第二图像采集装置30。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图像采集装置30用于从所述电芯300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其中,第二图像为所述一组极耳的内侧面的图像,所述内侧面是指正极极耳304靠近负极极耳305的侧面,以及负极极耳305靠近正极极耳304的侧面。
其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30包括第二固定部31、第二采集部32、第二补光部33以及成像部34,所述第二采集部32、所述第二补光部33及所述成像部34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31与所述固定支架20连接。
可以理解,与第一预设位置类似,第二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30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也即,第二图像采集30图像采集方向的延伸线与移动部202相交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相同,也即,当电芯300达到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时,可以同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以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30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因此,步骤S201和S202可同时进行。
示例性地,参见图6所示,所述第二固定部31包括驱动机构311、连接板312及一对夹持件313;所述连接板312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11与所述固定支架20连接,所述成像部34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12上;所述一对夹持件313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311设置有所述连接板312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312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成像部34在所述驱动机构311的驱动下可以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载体200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成像部34远离所述载体200时,所述电芯300可以通过所述固定支架20在所述载体200上移动;当所述成像部34靠近或者贴合所述载体200时,所述一对极耳的内侧面可以在所述成像部34中成像,如此,第二采集部32可以通过所述成像部34采集到一对极耳的内侧面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311为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包括驱动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主体上的推杆,且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驱动主体的端部设置有所述连接板312。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11驱动所述一对夹持件313向靠近所述极耳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313分别夹紧所述一对极耳的自由端。如此,可以将极耳的自由端收紧并固定,进而提高图像采集的精度。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部34包括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为直角三棱镜;所述直角三棱镜的斜边所对应的表面贴合所述连接板312,在待检测电芯300通过所述移动部202运输至第二预设位置后,可以控制一对夹持件313夹持一对极耳,此时,所述直角三棱镜的两个直角边所对应的表面分别对应所述一对极耳的内侧面,使得所述第二采集部32能够通过待检测电芯300的一对极耳的内侧面在反射棱镜中的镜像,采集到第二图像。
S203,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该步骤与上述步骤S102类似,可以分别基于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中的极耳片的数量来确定极耳是否存在缺陷,不同的是,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从极耳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进行采集的,也即同时采集了同一个极耳的相对两侧的侧面的图像,进而可以对同一个极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缺陷分析,避免了因一个侧面的误判而得出错误的检测结果,如此可以提高极耳的检测精度。
示例性地,参见图3所示,所述第一采集部12包括工业相机121以及液态远心镜头122,所述液态远心镜头122与所述工业相121机可拆卸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从所述电芯300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时,可以包括:控制所述液态远心镜122调整与当前聚焦拍摄对象的焦距相匹配的屈光度,并控制所述工业相机121连续拍摄多张所述第一图像。
可以理解,在使用工业相机121进行拍照时,可以依据当前拍摄对象的聚焦部位不同,调整相应的屈光度,然后连续拍摄多张第一图像,该多张第一图像的内容相同,但由于聚焦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的第一图像中拍摄清晰的部位不同,例如,若该极耳的极耳片的层数有20层,其中一张第一图像中第1-4层拍摄的较为清晰,而另一张第一图像中则是第4-8层比较清晰,依此类推,可以将每个第一图像中清晰的部分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有极耳片都清晰的目标图像,进而提高后续极耳缺陷检测的精度。
基于此,示例性地,在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时,可以包括:将每个所述工业相机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具体地,可以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中的极耳片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其中,图像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图像中无关的信息,恢复有用的真实信息,增强有关信息的可检测性和最大限度地简化数据,从而改进特征抽取、图像分割、匹配和识别的可靠性。示例性地,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包括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降噪处理、腐蚀处理及膨胀处理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采集部32与第一采集部12类似,也包括工业相机121以及液态远心镜头122,且所述液态远心镜头122与所述工业相机12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补光部33与所述第一补光部13类似,均为环形的工业光源。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采集部32也可以与第一采集部1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同,第二补光部33与所述第一补光部13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不同,具体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
参见图7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极耳检测方法的流程图,与图2中的极耳检测方法不同的是,还包括以下步骤S103~S104:
S103,在所述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S104,在所述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将所述电芯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
示例性地,参见图3所示,针对上述S103和S104,当确定一组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202提升传送速度,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如此,实现了极耳的自动化检测;而当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202提升传送速度将所述电芯300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如此,可以将有缺陷的电芯300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极耳检测方法对应的极耳检测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极耳检测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8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500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501,用于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缺陷判断模块5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两侧;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采集部以及第一补光部,所述第一采集部及所述第一补光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载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503,响应于放置在所述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所述缺陷判断模块5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其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采集部、第二补光部以及成像部,所述第二采集部、所述第二补光部及所述成像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参见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504,用于在所述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控制模块504还用于:
在所述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将所述电芯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采集部包括工业相机以及液态远心镜头,所述液态远心镜头与所述工业相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501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液态远心镜头调整与当前聚焦拍摄对象的焦距相匹配的屈光度,并控制所述工业相机连续拍摄多张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缺陷判断模块502具体用于:
将每个所述工业相机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多层极耳片;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多层极耳片堆叠侧面对应的层叠图像;所述堆叠侧面由每个极耳片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侧边构成;所述固定端是指所述极耳片与极片连接的一端,所述自由端是指所述极耳片远离所述极片的一端;
所述缺陷判断模块502具体用于:
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
基于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中的极耳片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板及一对夹持件;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成像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一对夹持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501还用于: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件向靠近所述极耳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分别夹紧所述一对极耳的自由端。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10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总线703。其中,存储器702用于存储执行指令,包括内存7021和外部存储器7022;这里的内存70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70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70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701通过内存7021与外部存储器7022进行数据交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具体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也即,当电子设备700运行时,处理器701与存储器702之间通过总线703通信,使得处理器701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进而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0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7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极耳检测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极耳检测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极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两侧;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采集部以及第一补光部,所述第一采集部及所述第一补光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载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放置在所述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正面采集所述一组极耳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其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采集部、第二补光部以及成像部,所述第二采集部、所述第二补光部及所述成像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极耳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以将所述电芯传送至下一个工位,和/或,将另一电芯传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极耳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部提升传送速度将所述电芯移送至缺陷电芯搁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部包括工业相机以及液态远心镜头,所述液态远心镜头与所述工业相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包括:
控制所述液态远心镜头调整与当前聚焦拍摄对象的焦距相匹配的屈光度,并控制所述工业相机连续拍摄多张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包括:
将每个所述工业相机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多层极耳片;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多层极耳片堆叠侧面对应的层叠图像;所述堆叠侧面由每个极耳片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侧边构成;所述固定端是指所述极耳片与极片连接的一端,所述自由端是指所述极耳片远离所述极片的一端;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包括:
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
基于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中的极耳片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板及一对夹持件;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成像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一对夹持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所述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件向靠近所述极耳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分别夹紧所述一对极耳的自由端。
10.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放置在载体移动部上的电芯传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控制所述移动部降低传送速度,并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电芯的侧面采集所述电芯的一组极耳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内的位置;
缺陷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极耳是否存在缺陷。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极耳检测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极耳检测方法。
CN202110686786.7A 2021-06-21 2021-06-21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376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6786.7A CN113376177A (zh) 2021-06-21 2021-06-21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6786.7A CN113376177A (zh) 2021-06-21 2021-06-21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6177A true CN113376177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7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6786.7A Pending CN113376177A (zh) 2021-06-21 2021-06-21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6177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4617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检测装置
CN114354615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
CN114354598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114638818A (zh) * 2022-03-29 2022-06-1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05140A (zh) * 2022-03-29 2022-07-0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芯卷绕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923428A (zh) * 2022-03-08 2022-08-19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边距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WO2023070365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173866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定位区间贴胶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198210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缺陷检测设备及方法
WO2023197117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3202209A1 (zh) * 2022-04-18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复合料带的阴极极片进行折角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231015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以及控制器
WO202400044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图像采集设备、系统和方法
WO2024021016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CN117538335A (zh) * 2024-01-09 2024-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缺陷检测方法和极耳缺陷检测设备
WO2024045427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7686517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芯装置中裸电芯极耳背部检测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070A (zh) * 2005-12-09 2007-06-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280406A (zh) * 2014-09-16 2015-01-1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铜件表面缺陷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
CN105572140A (zh) * 2015-12-14 2016-05-11 重庆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图像检测系统
CN106093060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成都贝森伟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圆柱体制品外观检测系统
CN110530338A (zh) * 2019-09-18 2019-12-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发生折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93442A (zh) * 2020-09-02 2020-12-18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快件自动化快速批量扫码流水线及其处理方法
CN112240887A (zh) * 2020-12-14 2021-01-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525917A (zh) * 2020-11-12 2021-03-1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34378A (zh) * 2020-12-30 2021-04-09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图像采集单元的标定装置、标定设备和标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070A (zh) * 2005-12-09 2007-06-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280406A (zh) * 2014-09-16 2015-01-1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铜件表面缺陷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
CN105572140A (zh) * 2015-12-14 2016-05-11 重庆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图像检测系统
CN106093060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成都贝森伟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圆柱体制品外观检测系统
CN110530338A (zh) * 2019-09-18 2019-12-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发生折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93442A (zh) * 2020-09-02 2020-12-18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快件自动化快速批量扫码流水线及其处理方法
CN112525917A (zh) * 2020-11-12 2021-03-1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240887A (zh) * 2020-12-14 2021-01-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634378A (zh) * 2020-12-30 2021-04-09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图像采集单元的标定装置、标定设备和标定方法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3370B2 (en) 2021-10-27 2023-11-2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battery tab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070365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54617B (zh) * 2021-12-03 2023-09-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检测装置
CN114354615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
CN114354598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114354617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检测装置
CN114923428A (zh) * 2022-03-08 2022-08-19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边距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WO2023173866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定位区间贴胶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4705140B (zh) * 2022-03-29 2023-08-22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芯卷绕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705140A (zh) * 2022-03-29 2022-07-0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芯卷绕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638818A (zh) * 2022-03-29 2022-06-1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8818B (zh) * 2022-03-29 2023-11-03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97117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3198210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缺陷检测设备及方法
WO2023202209A1 (zh) * 2022-04-18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复合料带的阴极极片进行折角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231015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以及控制器
WO202400044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图像采集设备、系统和方法
WO2024021016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US11948323B2 (en) 2022-07-29 2024-04-02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easurement apparatus
WO2024045427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7538335A (zh) * 2024-01-09 2024-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缺陷检测方法和极耳缺陷检测设备
CN117538335B (zh) * 2024-01-09 2024-05-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缺陷检测方法和极耳缺陷检测设备
CN117686517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芯装置中裸电芯极耳背部检测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17686517B (zh) * 2024-02-02 2024-05-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芯装置中裸电芯极耳背部检测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76177A (zh)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78743A (zh)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40077432A1 (en) Cell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11984A1 (zh) 极耳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15829913B (zh) 裸电芯外观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409527B1 (ko) 라이더센서를 이용한 전기차 폐배터리의 해체로봇 자동화 분해시스템
WO2023193213A1 (zh) 电池极片绝缘涂层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656197A (zh) 光学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25917A (zh)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989232A (zh) 电芯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39625A (zh) 锂电池mylar膜缺陷检测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30338A (zh) 一种极耳发生折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839959A (zh) 极耳检测系统及极耳检测方法
CN217504721U (zh) 叠片电芯的极耳翻折检测装置及叠片设备
CN115342725A (zh) 对齐度检测装置、检测方法、电芯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KR101752529B1 (ko) 이차전지에 부착된 테이프를 검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CN116982185A (zh) 极片的叠片方法、装置和叠片机
CN101097398B (zh) 镜头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7538329A (zh) 一种电池极耳缺陷检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222900A (zh) 极耳的极性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2258A (zh) 电芯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7223115A (zh) 一种极耳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2420442U (zh) 在线检测锂离子电池极片毛刺装置
CN117723007B (zh) 圆柱电芯合盖间隙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7783147B (zh) 焊接检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