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5917A -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5917A
CN112525917A CN202011259501.3A CN202011259501A CN112525917A CN 112525917 A CN112525917 A CN 112525917A CN 202011259501 A CN202011259501 A CN 202011259501A CN 112525917 A CN112525917 A CN 112525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multilayer
measurement data
battery c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9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程
李龙庆
贺梦江
刘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95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5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5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5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87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从而能够自动识别极耳翻折情况,不仅降低漏检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的逐渐增多,动力电池的应用也日益增加。目前,动力电池裸电芯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卷绕和叠片两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卷绕方式。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卷绕所使用的电芯极片通常需要模切处理,仅保留需要通过电流的部分金属箔材,该部分金属箔材即为极耳。由于锂电池极片使用的金属箔材厚度极薄,自身强度较低,因此在卷绕过程中极耳容易发生翻折,从而被卷入电芯涂膜区。而翻折的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翻折进自身所在极片中;另一种是翻折到隔离膜上。现有的极耳翻折一般通过目检以及施加电压对电芯阻值监测的Hi-pot测试进行检测。但是人工目检效率低下且容易发生漏检,Hi-pot测试只对翻折到隔离膜上的极耳翻折检出率高,而对翻折进自身层内的极耳难以辨识。而这种极耳翻折进自身极片的情况,会导致电芯产生低容、短路等现象,更有甚者,会引起热失控着火。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自动识别极耳翻折情况,不仅降低漏检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至少具体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获取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可以检测得到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与预设数据,能够准确检测电芯极耳的翻折状态。从而能够自动识别极耳翻折情况,不仅降低漏检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信息,以获得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截面图像的像素亮度和分布进行处理,得到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对应的若干线条图;获取若干线条图中的线条数量;将线条数量作为测量数据。将多层极耳的截面图经过像素亮度和分布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对应的若干线条图,通过线条图,能够简便的获取线条图中线条的数量,从而得到极耳的测量数据。将截面图处理成线条图之后,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线条的数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获取若干线条图中的线条数量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线条图中设置多个采样点;获取多个采样点对应的若干线条的多个数量信息,并将多个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线条数量。由于多层极耳可能会存在粘连的情况,所以获取的截面图处理之后的线条图中也会有重合部分的线条,而取线条图中的单个点,则存在取到线条有重合部分的线条数据,造成检测数量的不准确。而获取多个采样点的线条的数量信息,并取多个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线条数量,则大大降低了线条重合部分被漏算的可能性,提高了电芯极耳的检测的准确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步骤,包括以下步骤:若测量数据小于预设数据,则确定待检测电芯的极耳处于第一状态;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极耳所对应的待检测电芯做出标记;发出预警。在检测到极耳处于第一状态时,即存在极耳翻折的电芯时,对该电芯做出标记,以便将有问题的电芯直接挑出去或者对有问题的电芯发出预警,提醒操作人员对有问题的电芯做下一步处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包括以下步骤:若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一致,则确定待检测电芯的极耳处于第二状态。在检测到极耳处于第二状态时,即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一致,电芯的极耳不存在翻折,证明该已检测的电芯为良品。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极耳检测装置,至少具体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图像采集模块拍摄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将截面图像处理分析之后,获得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与预设数据,能够准确检测电芯极耳的翻折状态。从而能够自动识别极耳翻折情况,不仅降低漏检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聚拢模块,聚拢模块设置于多层极耳的一侧,聚拢模块用于将多层极耳聚拢。聚拢模块可以将松散的多层极耳聚拢到一起,便于图像采集模块对多层极耳的截面图拍摄的更清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传送模块,传送模块包括传送带和托盘,传送模块设置于聚拢模块的一侧,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托盘,托盘用于放置待检测电芯。设置的传送模块和托盘,便于整个检测过程的自动进行,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电芯极耳翻折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及至少一个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极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极耳检测的线条图。
附图标记:
聚拢模块100、第一聚拢结构110、第二聚拢结构120、缝隙130、图像采集模块200、信息处理模块300、传送模块400、传送带410、托盘420、电芯500、极耳510、线条图600、采样点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参照图1,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包括:
S100、获取待检测电芯500的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像;
S200、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510的测量数据;
S300、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510的翻折状态。
通过获得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像,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可以检测得到多层极耳510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与预设数据,能够准确检测电芯500极耳510的翻折状态。从而能够识别极耳510的翻折状态,不仅降低漏检率,还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具体的,获取的截面图为极耳510顶部的截面图。多层极耳510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为松散状态,为了提高截面图像获取的精准度,可以先将松散的多层极耳510聚拢到一定范围,例如,可以将松散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聚拢到纵向高度10mm以内,使获得的截面图像更清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信息,以获得多层极耳510的测量数据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截面图像的像素亮度和分布进行处理,得到多层极耳510对应的若干线条图600;获取若干线条图600中的线条数量;将线条数量作为测量数据。将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经过像素亮度和分布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对应的若干线条图600,通过线条图600,能够简便的获取线条图600中线条的数量,从而得到极耳510的测量数据。将截面图处理成线条图600之后,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线条的数量。具体的,对截面图像的像素亮度和分布进行处理,指的是将截面图处理成极耳510的轮廓图,再经过对轮廓图的对比度和亮度的处理,得到极耳510顶端截面的线条图600。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若干线条图600中的线条数量,包括以下步骤:在线条图600中设置多个采样点610;获取多个采样点610对应的若干线条的多个数量信息,并将多个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线条数量。由于多层极耳510可能会存在粘连的情况,所以获取的截面图处理之后的线条图600中也会有重合部分的线条,而取线条图600中的单个点,则存在取到线条有重合部分的线条数据,造成检测数量的不准确。而获取多个采样点610的线条的数量信息,并取多个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线条数量,则大大降低了线条重合部分被漏算的可能性,提高了电芯极耳的检测的准确率。具体的,可以选取三个采样点610,获取三个采样点610多个线条的数量信息,并取这三个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线条数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510的翻折状态步骤,包括以下步骤:若测量数据小于预设数据,则确定多层极耳510处于第一状态;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极耳510所对应的待检测电芯500做出标记;发出预警。在检测到极耳510处于第一状态时,即存在极耳510翻折的电芯500时,对该电芯500做出标记,以便将有问题的电芯500直接挑出去或者对有问题的电芯500发出预警,提醒操作人员对有问题的电芯500做下一步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510的翻折状态,包括以下步骤:若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一致,则确定待检测电芯500的极耳510处于第二状态。在检测到极耳510处于第二状态时,即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一致,电芯500的极耳510不存在翻折,证明该已检测的电芯500为良品。
参照图2,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200,图像采集模块200用于拍摄待检测电芯500的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300,与图像采集模块200连接,信息处理模块300用于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510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510的翻折状态。
通过图像采集模块200拍摄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300将截面图像处理分析之后,获得多层极耳510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与预设数据,能够准确检测极耳510的翻折状态。从而能够自动识别极耳510翻折情况,不仅降低漏检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具体的,图像采集模块200采集的是极耳510顶端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300将截面图处理成极耳510的轮廓图,再将轮廓图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度和亮度的处理,得到线条图600,线条的数量即为极耳510的数量。方法简单,获得的检测结果更精确。
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聚拢模块100,聚拢模块100设置于多层极耳510的一侧,聚拢模块100用于将多层极耳510聚拢。聚拢模块100可以将松散的多层极耳510聚拢到一起,便于图像采集模块200对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拍摄的更清晰。具体的,聚拢模块100包括第一聚拢结构110和第二聚拢结构120,第一聚拢结构110和第二聚拢结构120垂直放置,第一聚拢结构110和第二聚拢结构120之间设置有缝隙130,第一聚拢结构110和第二聚拢结构120之间的缝隙130用于将松散的多层正负极极耳510聚拢到纵向高度10mm以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模块400,传送模块400包括传送带410和托盘420,传送模块400设置于聚拢模块100的一侧,传送带410上设置有若干托盘420,托盘420用于放置待检测电芯500。设置的传送模块400和托盘420,便于整个检测过程的自动进行,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极耳510翻折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及至少一个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下面参考图1至图3,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和装置,装置包括:聚拢模块100,聚拢模块100设置于多层极耳510的一侧,聚拢模块100用于将多层极耳510聚拢;图像采集模块200,用于拍摄待检测电芯500的多层极耳510的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300,与图像采集模块200连接,信息处理模块300用于分析并处理截面图像,以获得多层极耳510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多层极耳510的翻折状态;传送模块400,传送模块400包括传送带410和托盘420,传送模块400设置于聚拢模块100的一侧,传送带410上设置有若干托盘420,托盘420用于放置待检测电芯500。
方法包括:聚拢模块100将松散的多层极耳510聚拢到纵向高度10mm以内,图像采集模块200再拍摄聚拢后的极耳510顶端截面图像,信息处理模块300将截面图处理成轮廓图,再将轮廓图对比度和亮度进行处理,得到多层极耳510的线条图600,信息处理模块300通过将线条图600多处采样获得多个数量信息,并将多个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极耳510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不一致时,具体为测量数据比预设数据少时,证明极耳510存在翻折的状态,对该电芯500做出标记,以便将有问题的电芯500直接挑出去或者对有问题的电芯500发出预警,提醒操作人员对有问题的电芯500做下一步处理;在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相同时,则证明极耳510不存在翻折,即该检测的电芯500为良品。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他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程序指令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者某些中间形式等。存储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
分析并处理所述截面图像,以获得所述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
根据所述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所述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并处理所述截面图像信息,以获得所述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截面图像的像素亮度和分布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对应的若干线条图;
获取若干所述线条图中的线条数量;
将所述线条数量作为所述测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若干所述线条图中的线条数量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线条图中设置多个采样点;
获取多个所述采样点对应的若干线条的多个数量信息,并将多个所述数量信息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线条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所述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测量数据小于所述预设数据,则确定所述待检测电芯的极耳处于第一状态;
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极耳所对应的所述待检测电芯做出标记;
发出预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所述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测量数据和所述预设数据一致,则确定所述待检测电芯的极耳处于第二状态。
6.一种电芯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待检测电芯的多层极耳的截面图像;
信息处理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分析并处理所述截面图像,以获得所述多层极耳的测量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数据和预设数据确定所述多层极耳的翻折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拢模块,所述聚拢模块设置于所述多层极耳的一侧,所述聚拢模块用于将所述多层极耳聚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模块,所述传送模块包括传送带和托盘,所述传送模块设置于所述聚拢模块的一侧,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托盘,所述托盘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电芯。
9.一种电芯极耳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及至少一个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极耳检测方法。
CN202011259501.3A 2020-11-12 2020-11-12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525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9501.3A CN112525917A (zh) 2020-11-12 2020-11-12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9501.3A CN112525917A (zh) 2020-11-12 2020-11-12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5917A true CN112525917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1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9501.3A Pending CN112525917A (zh) 2020-11-12 2020-11-12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591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177A (zh) * 2021-06-21 2021-09-10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07742A (zh) * 2021-08-03 2021-11-0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18356A (zh) * 2021-08-04 2021-11-09 深圳市亚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铝极耳多层内插片智能样品检测设备
WO2023023998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极耳翻折的装置、方法和图像分析器
CN115797346A (zh) * 2023-02-06 2023-03-1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41451A (zh) * 2022-09-27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极耳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70365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23921A (zh) * 2023-07-05 2023-08-01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极耳翻折情况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4044908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翻折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9020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
CN108037130A (zh) * 2017-12-01 2018-05-15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的极耳缺陷自动检测方法及自动检测装置
CN108375544A (zh) * 2018-01-11 2018-08-07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叠片式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
CN110530338A (zh) * 2019-09-18 2019-12-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发生折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9020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
CN108037130A (zh) * 2017-12-01 2018-05-15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的极耳缺陷自动检测方法及自动检测装置
CN108375544A (zh) * 2018-01-11 2018-08-07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叠片式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
CN110530338A (zh) * 2019-09-18 2019-12-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发生折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177A (zh) * 2021-06-21 2021-09-10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07742A (zh) * 2021-08-03 2021-11-0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07742B (zh) * 2021-08-03 2022-11-1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18356A (zh) * 2021-08-04 2021-11-09 深圳市亚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铝极耳多层内插片智能样品检测设备
EP4166935A4 (en) * 2021-08-26 2023-04-1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LEGS FOLDING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ANALYZER
WO2023023998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极耳翻折的装置、方法和图像分析器
WO2023070365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23370B2 (en) 2021-10-27 2023-11-2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battery tab and storage medium
EP4209778A4 (en) * 2021-10-27 2023-12-2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BATTERY TAB,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44908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翻折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354392A4 (en) * 2022-08-29 2024-04-1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TAB BENDING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841451A (zh) * 2022-09-27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极耳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41451B (zh) * 2022-09-27 2023-11-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极耳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66267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极耳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5797346A (zh) * 2023-02-06 2023-03-1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23921A (zh) * 2023-07-05 2023-08-01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极耳翻折情况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523921B (zh) * 2023-07-05 2023-09-29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极耳翻折情况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5917A (zh)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187225B (zh) 一种锂电池内短路电压电流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358064B (zh) 极片制片卷绕缺陷全功能检测方法、设备、介质及系统
CN110350258A (zh) 一种锂电池热失控预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03797679B (zh) 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
CN113376177A (zh) 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70552A1 (zh) 一种电池卷芯卷绕覆盖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8233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battery tab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213372B (zh) 极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562508A (zh) 在线检测电池包内部单体电池内阻异常的方法
WO201914597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he health of multi-cell batteries
CN113793429A (zh) 目标巡检方法和装置
CN104833932B (zh) 电流传感器的漂移量计算方法和计算装置
CN116736153B (zh) 过放电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06842066B (zh) 一种电池放电容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797254B (zh) 极片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19110B (zh) 一种蓄电池漏液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5593884B (zh) 极片料线位置抓取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73100A (zh)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7269283A (zh) 电芯含水量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15498371B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极耳间距的分片系统及方法
CN215266590U (zh) 电芯极耳聚拢装置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
CN114976309A (zh) 车辆动力电池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4550019A (zh) 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边缘端在位监测系统
CN114264965A (zh) 电池短路故障预警信息生成方法和装置、设备、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