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743A - 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743A
CN113366743A CN201980090761.1A CN201980090761A CN113366743A CN 113366743 A CN113366743 A CN 113366743A CN 201980090761 A CN201980090761 A CN 201980090761A CN 113366743 A CN113366743 A CN 113366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magnet
flange portion
roto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07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菅将洋
五明正人
山本和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66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02K1/2733Annula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动机等的转子(10)中,为了抑制设置在旋转轴(20)周围的磁体(21)的一部分飞散,转子(10)具有供旋转轴(20)贯通的圆筒状的磁体(21)、从旋转轴(20)的轴线方向的一侧(L1)覆盖在磁体(21)上的第一保持架(131)、以及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L2)盖在磁体(21)上的第二保持架(136)。磁体(21)被压入到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主体部(134)的内部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主体部(139)的内部,第一主体部(134)的第一端部(132)和第二主体部(139)的第二端部(137)通过焊接等接合。第一端部(132)的内径
Figure DDA0003186334970000011
及第二端部(137)的内径
Figure DDA0003186334970000012
大于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DDA0003186334970000013

Description

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内转子型的电动机,具有:转子,和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转子具有:保持在旋转轴的外周面的磁体(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当转子旋转时,磁体的脱落粉末有可能飞散。于是,提出了一种将非磁性的管道嵌装在磁体的外侧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146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存在不容易在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永久磁体周围嵌入管道的问题点。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适于抑制设置在旋转轴周围的磁体的一部分飞散的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旋转轴;圆筒状的磁体,所述圆筒状的磁体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具备: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备:从所述另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二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二底板部向所述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二主体部,其中,所述磁体被压入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部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部,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和作为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即第二端部接合,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磁体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设置有:覆盖磁体的外周面中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保持架,和覆盖磁体的外周面中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第二保持架。因此,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即使磁体损坏,也能够通过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抑制碎片(磁体的一部分)的飞散。另外,由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覆盖磁体,因此,与利用一个管道覆盖磁体的情况相比,容易覆盖磁体。另外,虽然磁体被压入到第一保持架的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保持架的第二主体部,但是,由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端部的内径及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磁体的外径,因此,压入容易,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接合容易。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二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接合。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冲压加工制作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接合容易。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遍及整个圆周通过焊接而接合。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将磁体压入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时所产生的脱落粉末(磁体的一部分)的飞散。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主体部及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中途部分朝向径向内侧弯曲。当设定为施加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在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而缩小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从而易于焊接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的结构时,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主体部在轴线方向的中途部分有时朝向径向内侧弯曲。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能够更可靠地保持磁体。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由焊接时的熔融部分填充。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从磁体脱落的粉末的飞散。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从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一支承板,和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二支承板。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一支承板及第二支承板将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固定于旋转轴。因此,第一保持架的第一底板部及第二保持架的第二底板部的厚度可以是薄的。另外,通过对第一支承板及第二支承板的加工等能够进行转子的旋转平衡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板部和所述第一支承板接合,所述第二底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板接合。
本发明的转子的另一方案,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包括:旋转轴;圆筒状的磁体,所述圆筒状的磁体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具备: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圆环状的第二保持架,所述圆环状的第二保持架从所述另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其中,所述磁体被压入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部,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保持架接合,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磁体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保持架接合。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缘部通过与所述第二保持架抵接而向所述一侧弹性变形。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缘部在径向的中途部分与所述第二保持架抵接;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比所述中途部分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朝向所述一侧翘曲。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板部具备:位于径向的中心侧的圆形区域,以及连接所述圆形区域和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圆环状区域。所述圆形区域位于比所述圆环状区域靠与所述第二保持架相反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圆形区域和所述圆环状区域之间为台阶部。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圆环状区域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圆形区域倾斜的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转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磁体是烧结磁体。在本发明中,磁体的脱落粉末不容易飞散,因此,即使使用烧结磁体也能够获得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转子和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一起用于电动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所述转子包括:旋转轴;圆筒状的磁体,所述圆筒状的磁体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具备: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备:从所述另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二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二底板部向所述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转子的制造方法中,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径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径在所述轴线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小于所述磁体的外径,使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的内径及作为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即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磁体的外径。所述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第一工序;将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压入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侧的第二工序;以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被压入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三工序;以及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接合的第四工序。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设置有:覆盖磁体的外周面中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保持架,和覆盖磁体的外周面中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第二保持架。因此,当转子高速旋转时,能够通过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抑制磁体的碎片或脱落粉末等磁体的一部分的飞散。另外,由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覆盖磁体,因此,与利用一个管道覆盖磁体的情况相比,容易覆盖磁体。另外,虽然磁体被压入到第一保持架的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保持架的第二主体部,但是,由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端部的内径及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磁体的外径,因此,压入容易,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接合容易。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二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接合。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冲压加工制作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接合容易。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第四工序中,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遍及整个圆周通过焊接而接合。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将磁体压入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时产生的脱落粉末(磁体的一部分)的飞散。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第四工序中,从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照射激光束,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接合。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激光束难以从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侵入内部,因此,能够抑制磁体的劣化。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三工序之后且所述第四工序之前,施加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而缩小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接合容易。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第四工序中,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熔融,以填充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当进行第四工序时,即使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焊接来填充间隙。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当进行所述第四工序时,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比所述第一凸缘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窄。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容易使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熔融,而填充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当进行所述第四工序时,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比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厚度及所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窄。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容易使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熔融,而填充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工序中,通过将从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一支承板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而将所述第一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在所述第三工序中,通过将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二支承板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而将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一支承板及第二支承板,将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固定到旋转轴上。因此,第一保持架的第一底板部及第二保持架的第二底板部的厚度可以较薄。另外,能够通过对第一支承板及第二支承板的加工等,进行转子的旋转平衡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在将所述第一支承板与所述第一底板部接合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一工序,在将所述第二支承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部接合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三工序。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通过施加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弹性变形,且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遍及整个圆周抵接。
在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当施加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上的负荷时,将所述第一底板部和所述第二底板部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输出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从输出侧观察图2所示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轴线切断图3所示的转子时的剖视图。
图5是从图3所示的状态拆下了第一支承板、第二支承板及第二保持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在穿过图3所示的磁体的位置沿与轴线正交的方向切断转子时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转子中的磁体的贯通孔的形状等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转子中的磁体的贯通孔的位置等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1的转子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2的转子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3的转子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4的转子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符号L表示电动机2的轴线方向(旋转轴20的轴线方向)。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轴线L延伸的方向(轴线L方向)中的一侧L1是旋转轴20从定子5突出的输出侧,另一侧L2是与旋转轴20从定子5突出的一侧相反侧的输出相反侧。另外,将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轴线L周围设为周向。
(电动机2的整体结构)
图1是从输出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2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电动机2是三相DC无刷电动机,具有转子10和配置在转子10的外周侧的定子5,电动机2以定子5被外壳(未图示)覆盖的状态用于泵等。
在外壳上保持有第一轴承部件15,所述第一轴承部件15将转子10的旋转轴20的输出相反侧(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端部附近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外壳上保持有第二轴承部件16,所述第二轴承部件16将旋转轴20的轴线L方向的中途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轴承部件15为圆环状,从输出侧(轴线L方向的一侧L1)与旋转轴20的台阶部201抵接。因此,旋转轴20向输出侧的移动经由轴承部件15被第一外壳限制。旋转轴20的输出侧的端部从外壳突出。
第一轴承部件15是圆筒状的滚珠轴承,第一轴承部件15的外圈经由圆筒状的保持架19支承于外壳。保持架19和外壳之间被环状的密封部件14密封。相对于第一轴承部件15在输出相反侧,杯状的保持架18保持于外壳,在保持架18的内侧配置有保持架17。在保持架17的内侧,在第一轴承部件15的内圈和保持架18的底部之间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181。第一轴承部件15的内圈由压缩螺旋弹簧181从输出相反侧支承。在第一轴承部件15的内圈和压缩螺旋弹簧181之间配置有垫片182。
定子5具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定子铁芯50、由覆盖在定子铁芯50上的绝缘树脂等构成的绝缘体6以及用于构成线圈的导线4。定子铁芯50是薄的磁性板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铁芯。省略详细的说明,定子铁芯50具备筒状的铁芯主体部51和从铁芯主体部51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52,多个突极52围绕轴线L以等角度间隔设置。定子铁芯50通过嵌件成形被绝缘体6包覆。但是,突极5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从绝缘体6露出。绝缘体6具有覆盖突极52的周围的卷绕部65,导线4经由卷绕部65卷绕于突极52的周围,构成各相(U相、V相及W相)线圈40。
(转子10)
图3是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1观察图2所示的转子10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轴线L切断图3所示的转子10时的剖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转子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转子10具备旋转轴20、配置于旋转轴20的外周面的磁体21、以及以覆盖磁体21的外周面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20上的磁体保持架13。磁体21为形成有供旋转轴20贯通的贯通孔210的圆筒状,且与旋转轴20同轴配置。磁体保持架13将磁体21固定于旋转轴20上,并且防止磁体21在转子10旋转时损坏而飞散。
在磁体21的外周面215,在周向上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在本方式中,磁体21是各向异性磁体,是将铁素体系、铝镍钴系、稀土类系的磁性粉末在磁场下成型为圆筒状的烧结磁体。磁体21的外周面215和一侧L1的第一端面213之间为由斜面218构成的倒角部分,外周面215和另一侧L2的第二端面214之间为由斜面219构成的倒角部分。旋转轴20的外周面205为正圆的棒状部件,例如,由不锈钢构成。磁体保持架13由不锈钢等金属部件构成。
磁体保持架13由从旋转轴20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1(输出侧)覆盖在磁体21上的杯状的第一保持架131和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反输出侧)覆盖在磁体21上的杯状的第二保持架136构成。第一保持架131覆盖磁体21的外周面215中的一侧L1的第一部分216,第二保持架136覆盖磁体21的外周面215中的另一侧L2的第二部分217。
磁体保持架13具有将相同形状的零件在轴线L方向上向相反方向配置成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结构。更具体而言,第一保持架131具有形成有通过压入而嵌装旋转轴20的轴孔133a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133和从第一底板部133的外缘向另一侧L2延伸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134。第一底板部133从一侧L1覆盖在磁体21上,第一主体部134从径向外侧覆盖第一部分216。第二保持架136具有形成有通过压入而嵌装旋转轴20的轴孔138a的圆环状的第二底板部138和从第二底板部138的外缘向一侧L1延伸的圆筒状的第二主体部139。第二底板部138从另一侧L2覆盖在磁体21上,第二主体部139从径向外侧覆盖第二部分217。
作为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主体部134的另一侧L2的端部即第一端部132和作为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主体部139的一侧L1的端部即第二端部137接合。在本方式中,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7通过焊接遍及整个圆周而接合。
在旋转轴20上,相对于第一保持架131在一侧L1固定有第一支承板11,相对于第二保持架136在另一侧L2固定有第二支承板12。在第一支承板11及第二支承板12上形成有通过压入而嵌装旋转轴20的轴孔111、121。第一支承板11及第二支承板12由不锈钢等金属部件构成。第一支承板11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1支承第一保持架131,第二支承板12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支承第二保持架136。因此,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底板部138的厚度可以较薄。另外,通过对第一支承板11及第二支承板12的加工等能够进行转子10的旋转平衡的调节。
在本方式中,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支承板11通过在图5所示的多个部位133c的焊接而接合,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底板部138和第二支承板12与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支承板11的接合同样,通过多个部位的焊接而接合。
在这样构成的电动机2中,磁体21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63
大于旋转轴20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62
因此,在磁体21的内周面211和旋转轴20的外周面之间隔开间隙G1。另外,在磁体21的第一端面213和第一底板部133之间隔开间隙G5,在磁体21的第二端面214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空出间隙G7。因此,能够减轻从旋转轴20施加到磁体21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磁体21的变形、损坏。
(磁体保持架13等的详细结构)
在转子10中,在将磁体21配置于内侧之前的状态下,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1
大于第一主体部134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3
及第二主体部139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7
因此,磁体21通过压入而固定于第一主体部134的内侧及第二主体部139的内侧。与此相反,第一端部132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8
及第二端部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6
大于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5
因此,在第一端部132和磁体21之间及第二端部137和磁体21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本方式中,第一端部132具备从第一主体部134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132a,第二端部137具备从第二主体部139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凸缘部137a,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接合。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分别通过冲压加工来制作。因此,第一凸缘部132a是从第一主体部134向径向外侧弯曲的部分,第二凸缘部137a是从第二主体部139向径向外侧弯曲的部分。
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主体部134之间的第一弯曲部分133b及第二底板部138和第二主体部139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138b弯曲。与此相反,磁体21的外周面215和一侧L1的第一端面213之间为由斜面218构成的倒角部分,外周面215和另一侧L2的第二端面214之间为由斜面219构成的倒角部分。因此,在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弯曲部分133b和磁体21的斜面218之间存在间隙,在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弯曲部分138b和磁体21的斜面219之间存在间隙。
(转子10的制造方法)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转子10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与图4等相反地将第一保持架131配置于下侧的状况。在制造转子10时,使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主体部134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9
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主体部139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13
在轴线L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小于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10
使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端部132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16
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端部137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11
大于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715
在本方式中,首先,在图6所示的前工序ST0中,通过多个部位的焊接将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支承板11接合,通过多个部位的焊接将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底板部138和第二支承板12接合。
接下来,在第一工序ST1中,将第一保持架131固定到旋转轴20上。更具体而言,在第一工序ST1中,通过压入将从一侧L1与第一保持架131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一支承板11固定到旋转轴20上,由此,将第一保持架131固定到旋转轴20上。在本方式中,在将第一支承板11接合到第一底板部133的状态下进行第一工序ST1。
接下来,在第二工序ST2中,将磁体21的第一部分压入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主体部134的内侧。
接下来,在第三工序ST3中,以将磁体21的第二部分217压入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主体部139的内侧的方式将第二保持架136固定到旋转轴20上。更具体而言,在第三工序ST3中,通过将从另一侧L2与第二保持架136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二支承板12固定到旋转轴20而将第二保持架136固定到旋转轴20。在本方式中,在将第二支承板12接合到第二底板部138的状态下进行第三工序ST3。
接下来,在第四工序ST4中,通过焊接将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第一端部132)和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凸缘部137a(第二端部137)接合。在本方式中,从相对于轴线L方向倾斜的方向照射激光束La,通过激光焊接将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接合。
(间隙G3的控制的第一例)
图7是表示进行图6所示的第四工序ST4时的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状况的说明图。在图6所示的第四工序ST4中,当焊接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时,如果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之间存在大的间隙G3,则无法通过焊接来填充间隙。因此,在第三工序ST3之后且第四工序ST4之前,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相互接近的方向的载荷。更具体而言,经由第一支承板11及第二支承板12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相互接近的方向的载荷,缩小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之间的间隙G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中由单点划线L134、L139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第一主体部134及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的中途部分朝向径向内侧弯曲。
(间隙G3的控制的第二例)
图8是表示进行图6所示的第四工序ST4时的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状况的说明图。在图6所示的第四工序ST4中,在焊接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时,如果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之间存在大的间隙G3,则无法通过焊接来填充间隙。另一方面,即使经由第一支承板11及第二支承板12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相互接近的方向的载荷,由于第一支承板11和旋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支承板12和旋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也不移动,不能缩小间隙G3。
因此,管理各零件的公差等,并且在参照图6进行了说明的各工序中,管理压入各部件时的位置,缩小进行第四工序ST4时的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之间的间隙G3。例如,使间隙G3比第一凸缘部132a从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主体部134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d132及第二凸缘部137a从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主体部139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d137窄。另外,间隙G3比第一凸缘部132a的厚度t132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厚度t137窄。例如,由于突出尺寸d132、d137为0.5mm,因此将间隙G3设为0.05mm以下。
然后,在第四工序ST4中,在对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进行激光焊接时,使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熔融,由熔融部分填充间隙G3。因此,使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熔融得多于接合所需的量,但是,熔融部分中从间隙G3溢出的剩余的部分流入第一凸缘部132a和磁体21之间的间隙及和第二凸缘部137a之间的间隙中,因此,不会流出到外侧。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电动机2及转子10设置有覆盖磁体21的外周面215中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的第一部分216的第一保持架131和覆盖磁体21的外周面215中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第二部分217的第二保持架136。因此,当转子10高速旋转时,即使磁体21损坏,也能够通过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抑制碎片(磁体21的一部分)的飞散。另外,由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覆盖磁体21,因此,与利用一个管道覆盖磁体的情况相比,容易覆盖磁体21。另外,虽然磁体21被压入到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主体部134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主体部139,但由于第一主体部134的第一端部132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91
及第二主体部139的第二端部137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93
大于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092
因此压入容易,并且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7的接合容易。
另外,第一端部132具备从第一主体部134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132a,第二端部137具备从第二主体部139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凸缘部137a,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接合。因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来制作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并且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7的接合容易。
另外,由于将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遍及整个圆周通过焊接而接合,因此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将磁体21压入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时产生的脱落粉末(磁体21的一部分)的飞散。因此,能够抑制脱落粉末侵入电动机的轴承等中。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1]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1的转子的说明图。在图9中放大表示将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之前的状态(a)及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牢固地抵接之后的状态(b)。此外,由于本例的基本结构与参照图1~图8进行了说明的方式相同,因此对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在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之前的状态(a)下,使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凸缘部137a分别从第一主体部134及第二主体部139以大的曲率半径弯曲。例如,由于在将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曲率半径设为0.5mm的情况下,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弹性不足,因此在本方式中,将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曲率半径扩大到0.75mm。
因此,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分别具有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因此,即使在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形状精度等在周向上存在偏差时,如图6所示,在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上接近的负荷使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之后,进一步压入了0.2mm的状态(b)下,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弹性变形,在整个圆周上,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
例如,第一凸缘部132a在径向的中途部分132b与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第一凸缘部132a的比中途部分132b靠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分132c成为朝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翘曲的状态。另外,第二凸缘部137a在径向的中途部分137b与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抵接,第二凸缘部137a的比中途部分137b靠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分137c成为朝向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翘曲的状态。因此,无论第一主体部134及第二主体部139的轴线L方向的中途部分是否由于轴线L方向的负荷而朝向径向内侧弯曲(参照图7),在整个圆周上,均成为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的状态,所以通过焊接等的接合容易。
另外,在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上接近的方向上的负荷时,将图4所示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从而能够使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在整个圆周上抵接。在本方式中,如参照图6所说明的那样,将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支承板11固定并将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底板部138和第二支承板12固定,所以当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时,通过将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能够使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在整个圆周上抵接。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2]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1的转子的说明图。在图10中放大表示将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之前的状态(a)及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牢固地抵接后的状态(b)。此外,由于本例的基本结构与参照图1~图8进行了的说明的方式相同,因此对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之前的状态(a)下,将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凸缘部137a分别弯曲成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4及第二主体部139形成大的角度。例如,将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弯曲成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4及第二主体部139形成45°以上且小于90°的角度。
因此,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分别具有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因此,即使在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的形状精度等在周向上存在偏差时,如图6所示,在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上接近的负荷使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之后,进一步压入0.2mm的状态(b)下,第一凸缘部132a及第二凸缘部137a弹性变形,在整个圆周上,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
例如,第一凸缘部132a在径向的中途部分132b与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第一凸缘部132a的比中途部分132b靠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分132c成为朝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翘曲的状态。另外,第二凸缘部137a在径向的中途部分137b与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抵接,第二凸缘部137a的比中途部分137b靠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分137c成为朝向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翘曲的状态。因此,与图9所示的方式同样,成为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在整个圆周上抵接的状态,所以容易通过焊接等进行接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3]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3的转子的说明图。图11表示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的状态。此外,由于本例的基本结构与参照图1~图8进行了说明的方式相同,因此对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在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时,在本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使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在整个圆周上抵接。在本方式中,将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支承板11固定并将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底板部138和第二支承板12固定,因此,在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时,将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
在本方式中,如下面所示,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后,通过第一底板部133及第二底板部138的变形来吸收直到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为止外加的负载。
更具体而言,第一底板部133具备位于径向的中心侧的圆形区域133e和连接圆形区域133e与第一主体部134的圆环状区域133f,圆形区域133e位于比圆环状区域133f靠与第二保持架136相反侧的位置。因此,第一支承板11与圆形区域133e接合。在本方式中,圆形区域133e和圆环状区域133f之间为台阶部133g。因此,能够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之后,通过台阶部133g的变形来吸收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为止所施加的负载。
另外,第二底板部138具备位于径向的中心侧的圆形区域138e和连接圆形区域138e与第二主体部139的圆环状区域138f,圆形区域138e位于比圆环状区域138f靠与第一保持架131相反侧。因此,第二支承板12与圆形区域138e接合。在本方式中,圆形区域138e和圆环状区域138f之间为台阶部138g。因此,能够通过台阶部138g的变形来吸收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之后,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为止所施加的负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4]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良例4的转子的说明图。图12中表示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的状态。此外,本例的基本结构与参照图1~图8进行了说明的方式相同,因此,对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在使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抵接时,在本方式中,与改良例3同样地,通过将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使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在整个圆周上抵接。在本方式中,将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一支承板11固定并将第二保持架136的第二底板部138和第二支承板12固定,因此,当施加第一主体部134和第二主体部139在轴线L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时,将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
在本方式中,如以下所示,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之后,通过第一底板部133及第二底板部138的变形来吸收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为止所施加的负载。
更具体而言,第一底板部133具备位于径向的中心侧的圆形区域133e和将圆形区域133e与第一主体部134连接的圆环状区域133f,圆形区域133e位于比圆环状区域133f靠与第二保持架136相反侧。因此,第一支承板11与圆形区域133e接合。在本方式中,圆环状区域133f为倾斜面。因此,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后,能够通过圆环状区域133f的变形来吸收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为止所施加的负载。
另外,第二底板部138具备位于径向的中心侧的圆形区域138e和连接圆形区域138e与第二主体部139的圆环状区域138f,圆形区域138e位于比圆环状区域138f靠与第一保持架131相反侧。因此,第二支承板12与圆形区域138e接合。在本方式中,圆环状区域138f为倾斜面。因此,能够在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凸缘部137a抵接后,通过圆环状区域138f的变形来吸收第一底板部133和第二底板部138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承板11和第二支承板1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为止所施加的负载。
[另一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子10的说明图。在图13中示出沿着轴线L切断转子10时的截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磁体保持架13的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均为杯状,但如图13所示,在本方式中,仅一保持架为杯状,另一保持架为平板状。更具体而言,在磁体保持架13中,第一保持架131具备从一侧L1覆盖在磁体21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133和从第一底板部133向另一侧L2突出并覆盖磁体21的外周面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134,将磁体21压入第一主体部134的内部。第二保持架136x为平板状,通过焊接等与第一主体部134的另一侧L2的端部即第一端部132接合。在此,第一端部132的内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121
大于磁体21的外径
Figure BDA0003186334950000122
另外,在本方式中,与图4等所示的方式相比,磁体21的轴线L方向的尺寸较短。例如,磁体21的轴线L方向的尺寸小于磁体21的外径尺寸(直径)。因此,容易将磁体21压入第一主体部134的内侧。
在本方式中,第一端部132具备从第一主体部134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132a,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保持架136x通过焊接而接合。
相对于所述结构的转子10,如果将改良例1、2应用于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则成为第一凸缘部132a和第二保持架136x遍及整个圆周而抵接的状态,因此,通过焊接等的接合容易。另外,如果改良例3、4应用于第一保持架131的第一凸缘部132a,则能够通过第一底板部133的变形来吸收负载。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线L方向的一侧L1是输出侧,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是输出相反侧,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轴线L方向的一侧是输出相反侧,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是输出侧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体保持架13具有将相同形状的零件在轴线L方向上向相反方向配置为第一保持架131及第二保持架136的结构。不限于此,第一保持架131和第二保持架136的长度(高度)也可以不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覆盖磁体的外周面中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保持架和覆盖磁体的外周面中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第二保持架。因此,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即使磁体损坏,也能够通过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抑制碎片(磁体的一部分)的飞散。另外,由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覆盖磁体,因此,与利用一个管道覆盖磁体的情况相比,容易覆盖磁体。另外,磁体被压入到第一保持架的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保持架的第二主体部,但是,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端部的内径及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磁体的外径,因此,压入容易,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接合容易。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磁体上的第一保持架和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在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二保持架。因此,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即使磁体损坏,也能够通过第一保持架及第二保持架抑制碎片(磁体的一部分)的飞散。另外,磁体被压入到第一保持架的第一主体部,但是,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端部的内径大于磁体的外径,因此,压入容易,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保持架的接合容易。

Claims (28)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圆筒状的磁体,所述圆筒状的磁体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
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具备: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以及
第二保持架,所示第二保持架具备:从所述另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二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二底板部向所述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二主体部,
其中,所述磁体被压入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部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部,
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和作为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即第二端部接合,
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磁体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二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凸缘部,
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遍及整个圆周通过焊接而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部及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中途部分朝向径向内侧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由焊接时的熔融部分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从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一支承板,和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二支承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部和所述第一支承板接合,
所述第二底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板接合。
8.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圆筒状的磁体,所述圆筒状的磁体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
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具备: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以及
圆环状的第二保持架,所述圆环状的第二保持架从所述另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
其中,所述磁体被压入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部,
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保持架接合,
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磁体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保持架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通过与所述第二保持架抵接而向所述一侧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在径向的中途部分与所述第二保持架抵接,
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比所述中途部分靠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分,朝向所述一侧翘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部具备:位于径向的中心侧的圆形区域,以及连接所述圆形区域和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圆环状区域,
所述圆形区域位于比所述圆环状区域靠与所述第二保持架相反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区域和所述圆环状区域之间为台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状区域为相对于所述圆形区域倾斜的倾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是烧结磁体。
16.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转子;以及
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
17.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所述转子包括:
旋转轴;
圆筒状的磁体,所述圆筒状的磁体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
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具备: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一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以及
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备:从所述另一侧覆盖在所述磁体上的圆环状的第二底板部,及从所述第二底板部向所述一侧突出且覆盖所述磁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圆筒状的第二主体部,
所述转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径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径在所述轴线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小于所述磁体的外径,使作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的内径及作为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即第二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磁体的外径,
所述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第一工序;
将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压入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侧的第二工序;
以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被压入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三工序;以及
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接合的第四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二端部具备: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凸缘部,
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将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工序中,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遍及整个圆周通过焊接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工序中,从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照射激光束,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工序之后且所述第四工序之前,施加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而缩小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工序中,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熔融,以填充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所述第四工序时,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比所述第一凸缘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所述第四工序时,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比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厚度及所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窄。
25.根据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通过将从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一支承板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而将所述第一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通过将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持架重叠的圆环状的第二支承板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而将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支承板与所述第一底板部接合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一工序,
在将所述第二支承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部接合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三工序。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施加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弹性变形,且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遍及整个圆周抵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施加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时,将所述第一底板部和所述第二底板部之间的距离缩小至目标值。
CN201980090761.1A 2019-01-31 2019-11-01 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3667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586 2019-01-31
JP2019-015586 2019-07-11
PCT/JP2019/043052 WO2020158083A1 (ja) 2019-01-31 2019-11-01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743A true CN113366743A (zh) 2021-09-07

Family

ID=7184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0761.1A Pending CN113366743A (zh) 2019-01-31 2019-11-01 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20386A4 (zh)
JP (1) JP7431180B2 (zh)
CN (1) CN113366743A (zh)
WO (1) WO20201580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93534A1 (en) * 2021-06-07 2022-12-08 Black & Decker Inc. Motor rotor with sleeve for retention of magnet r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5716A (en) * 1976-06-23 1978-09-19 Hitachi, Ltd. Rotor of magneto generator
JPS5797354A (en) * 1980-12-08 1982-06-17 Hitachi Ltd Magnet rotor
JPH02241339A (ja) * 1989-03-14 1990-09-26 Hitachi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ヤ直結回転機用永久磁石回転子
US20110084564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J-Star Motor Industrial Co., Ltd. Permanent-magent motor
US20150052935A1 (en) * 2012-01-31 2015-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um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ump
JP2015119517A (ja) * 2013-12-16 2015-06-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のモータおよびシーリングファン
JP2017216760A (ja) * 2016-05-30 2017-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モーター、及びモ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2246A (ja) * 1986-10-03 1988-04-22 Hitachi Ltd 磁石回転子
JP3072851B2 (ja) * 1990-11-19 2000-08-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超高速回転機の永久磁石回転子
JP2720668B2 (ja) 1991-11-21 1998-03-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型回転子
JP2006025509A (ja) * 2004-07-07 2006-01-26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8289221A (ja) * 2007-05-15 2008-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6745612B2 (ja) * 2016-03-02 2020-08-26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7887994A (zh) 2016-09-30 2018-04-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转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5716A (en) * 1976-06-23 1978-09-19 Hitachi, Ltd. Rotor of magneto generator
JPS5797354A (en) * 1980-12-08 1982-06-17 Hitachi Ltd Magnet rotor
JPH02241339A (ja) * 1989-03-14 1990-09-26 Hitachi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ヤ直結回転機用永久磁石回転子
US20110084564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J-Star Motor Industrial Co., Ltd. Permanent-magent motor
US20150052935A1 (en) * 2012-01-31 2015-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um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ump
JP2015119517A (ja) * 2013-12-16 2015-06-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のモータおよびシーリングファン
JP2017216760A (ja) * 2016-05-30 2017-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モーター、及びモ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子忠等: "《微电机结构工艺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108 - 1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31180B2 (ja) 2024-02-14
US20220123614A1 (en) 2022-04-21
JPWO2020158083A1 (ja) 2021-12-02
EP3920386A4 (en) 2022-11-02
WO2020158083A1 (ja) 2020-08-06
EP3920386A1 (en)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3495B (zh) 马达
JP6429115B2 (ja) モータ
CN109104007B (zh) 无刷电机及其定子
JP6349140B2 (ja) ロータ、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ロータを備える回転電機
WO2015087773A1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
JP7293680B2 (ja)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CN109256887B (zh) 马达
CN113366743A (zh) 转子、电动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WO2021176662A1 (ja) 固定子
JP2007202269A (ja) 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933496B (zh) 马达
CN110100373B (zh) 转子和马达
US12051946B2 (en) Rotor, motor, and r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601788B2 (ja) モータ用回転子、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モータ用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WO2019021656A1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5095947A (ja) Pm型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US11289963B2 (en) Rotor,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2020089130A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N113661635B (zh) 电动机和电气设备
EP4270744A1 (en) Rotor,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JP2019122191A (ja) モータ
WO2020158327A1 (ja) モータ
CN211018477U (zh) 马达
CN115995897A (zh) 磁铁埋入型马达
JP2021164273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