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5938B -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5938B
CN113345938B CN202110533920.XA CN202110533920A CN113345938B CN 113345938 B CN113345938 B CN 113345938B CN 202110533920 A CN202110533920 A CN 202110533920A CN 113345938 B CN113345938 B CN 113345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display
function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39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5938A (zh
Inventor
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39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5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5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5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5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5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一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一阻挡功能层,所述阻挡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外侧面;一胶层,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层的外侧面。可以解决薄化后的玻璃基板在切割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纹的问题,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缘强度,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卷曲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OLED具有轻薄、可弯折、低功耗、高PPI等优点,在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柔性OLED TV而言,对卷曲机械强度要求非常高,一般需要经过10万次的卷曲测试,因此对柔性面板结构和材料强度提出很高要求。
目前,大尺寸柔性OLED显示面板有两种制作方案,一种是在刚性玻璃上涂布聚酰亚胺(PI)材料,形成柔性基底,再在PI柔性基底上依次形成TFT层、OLED层和柔性封装层,最后使用激光剥离技术将刚性玻璃与PI柔性基底剥离,形成柔性屏,但这种激光剥离的方式受环境和基板尺寸等因素影响大,良率低,不适合量产大尺寸OLED柔性屏;第二种则是需要对显示面板中的刚性玻璃减薄至一定厚度才能实现柔性显示,而减薄后的刚性玻璃为易脆材料,且在切割过程容易产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会在卷曲过程中快速扩展开裂,导致显示面板破碎,从而降低柔性OLED的卷曲可靠性。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急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薄化后的玻璃基板在切割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纹,从而降低柔性显示面板的卷曲可靠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一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一阻挡功能层,所述阻挡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且包覆所述显示功能层;一胶层,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层的边缘。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的薄膜晶体管、平坦层、阳极、发光定义层、发光层、阴极、有机封装层、以及封装保护层;所述阻挡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上的基材层、阻挡层、以及光学胶层。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至少小于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为X,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为Y,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为Z;其中,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且大于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即X>Y>Z。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功能层和/或所述保护层的透过率大于90%;其中,当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朝向所述阻挡功能层时,所述阻挡功能层的透过率大于90%;当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朝向所述保护层时,所述保护层的透过率大于90%;当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同时朝向所述显示功能层与所述保护层时,所述阻挡功能层和所述保护层的透过率均大于90%。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层采用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胶,所述胶层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待薄化的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以及边缘处贴附抗薄化材料,以暴露出所述显示面板的待薄化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待薄化面进行薄化处理,形成薄化面,然后去除所述抗薄化材料;在薄化处理后的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涂布一胶层并固化;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薄化面贴附一保护层。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待薄化面为一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厚度大于0.4mm。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一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一阻挡功能层,所述阻挡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外侧面;一胶层,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层的外侧面。可以解决薄化后的玻璃基板在切割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纹的问题,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缘强度,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卷曲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缓冲层用于调节应力分布,多层设置能够提高所述显示面板弯曲性能。所述阻挡功能层能够防止所述显示功能层被外界环境所侵蚀,例如:能够隔绝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及防止所述显示功能层被氧化而降低显示效果。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层的外侧面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缓冲应力,当显示面板弯曲的过程中,所述基板的外侧面容易产生细微的裂纹,所述胶层的设置能够在所述显示面板弯曲的过程中形成与裂纹扩展力相反的拉应力,阻碍裂纹扩展,提高所述基板的外侧边的强度;其二是当设置所述胶层时,所述胶层能够加强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基板的粘附力,防止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基板发生膜层剥落的问题。所述保护层能够有效地保护薄化后的所述基板,并能够给所述基板提供一定的支撑力,进一步防止所述基板在弯折过程中出现破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所述阻挡功能层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强化流程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306897545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和“右”可以是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的方向,也可以是参考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还可以是指相对的两个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一基板100;至少一缓冲层200,所述缓冲层2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的一侧;一显示功能层300,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设置于所述缓冲层200远离所述基板100的一侧;一阻挡功能层400,所述阻挡功能层400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远离所述缓冲层200的一侧,且包覆所述显示功能层300;一胶层500,所述胶层5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的边缘。所述缓冲层200用于调节应力分布,多层设置能够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弯曲性能。所述阻挡功能层400能够防止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被外界环境所侵蚀,例如:能够隔绝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及防止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被氧化而降低显示效果。所述胶层5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的边缘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缓冲应力,当显示面板10弯曲的过程中,所述基板100上容易产生细微的裂纹,所述胶层500的设置能够在所述显示面板10弯曲的过程中形成与裂纹扩展力相反的拉应力,阻碍裂纹扩展,提高所述基板100的边缘位置的强度;其二是当设置所述胶层500时,所述胶层能够渗透并填满所述缓冲层200与所述基板100之间的缝隙,能够加强所述缓冲层200与所述基板100的粘接性,防止在弯折过程中发生膜层剥落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缓冲层200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0中的其他元器件,所述缓冲层200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可伸展的、可折叠的、可弯曲的或可卷曲的,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的弯曲、折叠以及卷曲等可操作性。所述缓冲层200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为聚酬亚胺(PD)、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所述缓冲层20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本申请所述基板100的材料包括玻璃,但不限于此,所述基板100的厚度大于0.4mm,例如:0.7mm,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所述基板100刚度的条件下,还可能通过薄化使所述基板100能够与所述缓冲层200一起实现弯曲、折叠等目的。
所述显示功能层3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薄膜晶体管310、平坦层320、阳极330、发光定义层340、发光层350、阴极360、有机封装层370、封装保护层380。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310为本领域一常见薄膜晶体管即可,不作限定。所述平坦层320用于平坦化所述薄膜晶体管310,利于后续膜层的沉积。所述阳极330以及所述阴极360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透明电极材料,具体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例如:Ag、IZO、ITO、Mo、Al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发光定义层340采用疏水性材料或者通过加热等方式获得疏水性表面。所述发光层350采用本领域常规材料及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申请不作限定。所述有机封装层370为有机材料,能够改善出光或者视角等光学特性。所述封装保护层380为叠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无机层381、至少一有机层382以及至少一第二无机层383,所述第一无机层381与所述第二无机层383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层382优选为低粘度的紫外光固化胶,具有粘性的同时还能保证平整度,增加所述封装保护层380的透光率。
所述胶层500采用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胶,所述胶层500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紫外光固化胶(UV胶)是一种通过紫外线光照射固化的一类胶粘剂。紫外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采用紫外光固化胶,制程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具体地,所述胶层500的厚度可以为35μm、40μm、45m等。所述胶层500的厚度设置为30μm至50μm能够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的边缘处不受外界环境侵蚀与缓冲应力,同时,这样的厚度设计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所述显示面板10外侧边的宽度,不会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优选地,所述胶层500的厚度与所述阻挡功能层400覆盖在所述显示功能层300外侧边的厚度相同,并不以图1为限,也就是说,所述显示面板10的侧边为一平滑面,进一步减少弯折应力的产生。
本申请中,所述胶层500的弹性模量至少小于所述基板100的弹性模量。优选地,所述基板100的弹性模量为X,所述胶层500的弹性模量为Y,所述缓冲层200的弹性模量为Z;其中,所述胶层500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基板100的弹性模量,且大于所述缓冲层200的弹性模量,即X>Y>Z。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模量越小,材料发生弹性模量变形相对越大;所述胶层500的弹性模量设置为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的弹性模量的中间值,可以有效地对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弯折应力进行过渡,使弯折应力不至于过大导致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产生剥离。优选地,所述胶层500的弹性模量等于所述基板100的弹性模量与所述缓冲层200的弹性模量之和的1/2。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之间弯折应力的过渡更加均匀。
如图2所示,所述阻挡功能层400包括:一基材层410;一阻挡层420,所述阻挡层420设置于所述基材层410的一侧;一光学胶层430,所述光学胶层430设置于所述阻挡层420远离所述基材层410的一侧;其中,所述基材层410靠近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设置。其中,所述阻挡功能层400的采用拉米贴合工艺贴合于所述显示功能层300的表面。拉米贴合工艺(lamination,LAMI)又称为全贴合工艺,全贴合工艺是以水胶或光学胶将所需贴合的材料无缝隙完全黏贴在一起。全贴合工艺具有更佳的显示效果,并且由于隔绝了层间空气,能够隔绝灰尘和水汽进入,避免机器受环境影响。另外,还能减薄机身,简化产品装配,降低组装成本,同时有助于窄边框设计。此外,全贴合工艺还能降低噪声对触控信号的干扰,提升触控操作流畅感。具体地,在所述基材层410远离所述胶层的一侧点胶,从而将所述阻挡功能层400贴附于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远离所述缓冲层200的一侧,且包覆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达到隔绝外界环境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一保护层600,所述保护层6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远离所述缓冲层200的表面。所述保护层600能够有效地保护薄化后的所述基板100,并能够给所述基板10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进一步防止所述基板100在弯折过程中出现破裂的风险。
所述阻挡功能层400和/或所述保护层600的透过率大于90%;其中,当所述显示功能层300的出光侧朝向所述阻挡功能层400时,所述显示面板10为顶发光结构,所述阳极330为反射阳极,所述阴极360为透明阴极,此时,所述阻挡功能层400的透过率大于90%;当所述显示功能层300的出光侧朝向所述保护层600时,所述显示面板10为底发光结构,所述阳极330为透明阳极,所述阴极360为反射阴极,此时,所述保护层600的透过率大于90%;当所述显示功能层300的出光侧同时朝向所述显示功能层300与所述保护层600时,所述显示面板10为双透明发光结构,所述阳极330与所述阴极360均为透明阴极,此时,所述阻挡功能层400和所述保护层600的透过率均大于90%。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一待薄化的显示面板10;其中,所述待薄化的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一基板100上的至少一缓冲层200、一显示功能层300以及一阻挡功能层400,所述阻挡功能层400包覆所述显示功能层30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功能层400覆盖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远离所述缓冲层200的一侧表面以及其边缘位置;
步骤S2: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以及边缘处贴附抗薄化材料,以暴露出所述显示基板的待薄化面;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抗薄化材料可以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上表面和边缘处,所述待薄化面为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下表面;
步骤S3: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待薄化面进行薄化处理,形成薄化面,然后去除所述抗薄化材料;其中,所述薄化处理是将氢氟酸蚀刻液刻蚀所述显示面板10的待薄化面,刻蚀完成后,还包括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水洗风干等步骤,以防止在去除所述抗薄化材料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以及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腐蚀,所述抗薄化材料不与所述氢氟酸刻蚀液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能够有效的防止所述显示面板10的非薄化面受到所述氢氟酸蚀刻液的腐蚀。
步骤S4:在薄化处理后的显示面板10的边缘涂布一胶层500并固化;其中,所述胶层500采用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胶,在受到紫外光的照射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固化,以强化所述显示面板10的外侧面,所述胶层500至少涂布与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的外侧面。
步骤S5: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薄化面贴附一保护层60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的薄化面指的是所述基板100远离所述缓冲层200的表面。
在本申请中,由于所述保护层600在贴附过程中对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薄化面贴附所述保护层600之前进行所述胶层500的涂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所述压力,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0因压力过大而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强化性能。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的待减薄面,即所述基板100为一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厚度大于0.4mm,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所述基板100刚度的条件下,还可能通过薄化使所述基板100能够与所述缓冲层200一起实现弯曲、折叠等目的。
综上,所述缓冲层200用于调节应力分布,多层设置能够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弯曲性能。所述阻挡功能层400能够防止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被外界环境所侵蚀,例如:能够隔绝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及防止所述显示功能层300被氧化而降低显示效果。所述胶层5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与所述缓冲层200的外侧面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缓冲应力,当显示面板10弯曲的过程中,所述基板100的外侧面容易产生细微的裂纹,所述胶层500的设置能够在所述显示面板10弯曲的过程中形成与裂纹扩展力相反的拉应力,阻碍裂纹扩展,提高所述基板100的外侧边的强度;其二是当设置所述胶层500时,所述胶层500能够加强所述缓冲层200与所述基板100的粘附力,防止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基板100发生膜层剥落的问题。所述保护层600能够有效地保护薄化后的所述基板100,并能够给所述基板10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进一步防止所述基板100在弯折过程中出现破裂的风险。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说明,不再赘述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一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一阻挡功能层,所述阻挡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且包覆所述显示功能层;
一胶层,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层的边缘;
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为X,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为Y,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为Z;其中,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且大于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即X>Y>Z。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的薄膜晶体管、平坦层、阳极、发光定义层、发光层、阴极、有机封装层、以及封装保护层;
所述阻挡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上的基材层、阻挡层、以及光学胶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至少小于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功能层和/或所述保护层的透过率大于90%;
其中,当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朝向所述阻挡功能层时,所述阻挡功能层的透过率大于90%;当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朝向所述保护层时,所述保护层的透过率大于90%;当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同时朝向所述显示功能层与所述保护层时,所述阻挡功能层和所述保护层的透过率均大于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采用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胶,所述胶层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
7.一种显示面板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待薄化的显示面板,所述待薄化的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一基板上的至少一缓冲层、一显示功能层以及一阻挡功能层,所述阻挡功能层包覆所述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以及边缘处贴附抗薄化材料,以暴露出所述显示面板的待薄化面;
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待薄化面进行薄化处理,形成薄化面,然后去除所述抗薄化材料;
在薄化处理后的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涂布一胶层并固化,所述胶层至少涂布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层的外侧面,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为X,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为Y,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为Z;其中,所述胶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基板的弹性模量,且大于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即X>Y>Z;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薄化面贴附一保护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待薄化面为一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厚度大于0.4mm。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533920.XA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45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3920.XA CN113345938B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3920.XA CN113345938B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5938A CN113345938A (zh) 2021-09-03
CN113345938B true CN11334593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46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3920.XA Active CN113345938B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59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4071B (zh) * 2022-06-21 2023-07-1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装置及显示结构的减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8895A (zh) * 2016-12-28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0969B2 (ja) * 2001-06-27 2011-08-17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201490A (zh) * 2007-12-04 2008-06-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薄化一显示面板装置的方法
TWI434250B (zh) * 2010-12-15 2014-04-11 Au Optronics Corp 可撓性顯示面板
KR20180005772A (ko) * 2016-07-06 2018-0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0665494B2 (en) * 2018-01-31 2020-05-26 Applied Materials, Inc. Automated apparatus to temporarily attach substrates to carriers without adhesives for processing
CN110416273B (zh) * 2019-07-31 2021-12-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8895A (zh) * 2016-12-28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5938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245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display substrate
JP7048488B2 (ja) 可撓性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US9433088B2 (en) Capacitance touch panel modul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411189B2 (en) Flexible OLED module stacked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085486A1 (zh) 柔性基板及柔性基板制作方法
CN11133851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US8723413B2 (en)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8830202B2 (en)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160124756A (ko) 발광 장치 및 박리 방법
WO2020124812A1 (zh) 覆盖窗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KR20040029061A (ko) 고내구성을 갖는 터치패널
CN1102120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95703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614816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555408B (zh) 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US10338708B2 (en) Flexible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evice
WO2019179431A1 (zh) 热转印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4593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30428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19086564A (ja) 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14946044A (zh) 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7090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49603B2 (en) Method of forming touch control module, touch control modul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348851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0067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