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6273B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6273B
CN110416273B CN201910704673.8A CN201910704673A CN110416273B CN 110416273 B CN110416273 B CN 110416273B CN 201910704673 A CN201910704673 A CN 201910704673A CN 110416273 B CN110416273 B CN 110416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ayer
functional layer
notch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46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6273A (zh
Inventor
姜雪
余丰
蔡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46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6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6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6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6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6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阵列层、发光功能层以及封装层;偏光功能层,位于封装层背离发光功能层的一侧;第一缓冲层,位于偏光功能层至少一侧面并与偏光功能层接触;其中,偏光功能层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偏光功能层的中心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口;第一缓冲层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远离第一缓冲层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分;显示面板为可弯折显示面板;凸出部分与所述凹口交叠;显示面板的弯折轴穿过凸出部分和凹口交叠区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避免弯折时显示面板中的膜层产生裂纹。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制造技术也趋于成熟。现有的显示面板考虑到出光效果,往往需要集成偏光片到显示面板中。
例如有机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由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耗电低、反应速度快、广视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然而,由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自发光的特点,自来外界的背景光会直接进入面板,并由面板中的金属反射出来,如此显示对比度就会下降,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附偏光片,如此达到消除背景光、提升显示对比度的功能。
因此,如何提高集成有偏光片的显示面板的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阵列层、发光功能层以及封装层;
偏光功能层,位于封装层背离发光功能层的一侧;
第一缓冲层,位于偏光功能层至少一侧面并与偏光功能层接触;
其中,偏光功能层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偏光功能层的中心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口;
第一缓冲层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远离第一缓冲层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分;
显示面板为可弯折显示面板;凸出部分与所述凹口交叠;
显示面板的弯折轴穿过凸出部分和凹口交叠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避免弯折时显示面板中的膜层产生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沿着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中沿着B-B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的非显示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的非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的非显示区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另一种A-A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又一种A-A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点-线框中的一种局部俯视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的点-线框中的另一种局部俯视图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放大图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再一种沿着A-A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放大图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放大图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中各实施例的附图沿用了相同的附图的标记。此外,各实施例彼此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到图3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沿着A-A方向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1中沿着B-B方向的截面图。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为可弯折显示面板,即柔性显示面板。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具有弯折轴Z,显示面板100可以以弯折轴Z为弯折路径弯折,即显示面板的折痕平行于弯折轴Z。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以显示面板具有一个弯折轴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申请并不对弯折轴的数量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具有4个弯折轴,弯折的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多个弯折轴的方向可以彼此平行也可以彼此交叉等。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110、阵列层120、发光功能层140以及封装层160。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划分为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可以理解的,图1中虚线框用于示意显示区AA与非显示区NA交界。
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具体的,衬底110可以由诸如玻璃、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衬底11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可选的,为配合柔性显示,衬底110可以为柔性基板,由厚度较薄的聚合物形成,例如聚酰亚胺。基板还可以包括缓冲层,缓冲层可以包括多层无机、有机层层叠结构,以阻挡氧和湿气,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基板扩散,并且在基板的上表面上提供平坦的表面,具体结构本发明不再赘述。
位于衬底110上的阵列层120。具体的,阵列层12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以及由薄膜晶体管够构成像素电路,用于控制发光器件。
可选的,阵列层120还包括钝化层,位于薄膜晶体管上。钝化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层形成或者由有机层形成。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阵列层120上的平坦化层130。平坦化层130可以包括压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的有机层,平坦化层130具有平坦化作用。
位于阵列层120背离衬底110一侧的发光功能层140,即发光器件。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140为有机发光器件。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40包括沿远离衬底1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141、有机发光材料142以及阴极143,其中,阳极141包括与像素单元一一对应的阳极图案,阳极141中的阳极图案通过平坦化层130上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连接。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可以为LED或者其他自发光器件,或者,发光功能层可以为其他原理的显示图像的器件。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定义层150和像素定义层150的开口151限定的发光功能层140,发光功能层140位于显示区AA。具体的,像素定义层150以及像素定义层150的开口151限定的发光功能层140位于平坦化层130上。像素定义层150位于阳极141远离阵列层12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150。像素定义层150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酰胺、苯并环丁烯(BCB)、压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的有机材料形成,或由诸如SiNx的无机材料形成。
可选的,像素定义层150包括多个暴露阳极141的开口151,像素定义层150覆盖阳极141图案的边缘。有机发光材料142至少部分填充在开口151内,并与阳极141接触。开口151内的有机发光材料142形成一个最小的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根据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每个发光单元和像素电路沟通构成像素,多个像素共同进行画面的显示。
可选的,有机发光材料142可使用喷墨印刷或喷嘴印刷或蒸镀等方法形成于像素定义层150的开口151内。阴极143可以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于有机发光层142上。可选的,阴极143整面覆盖有机发光层142、像素定义层150。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60,位于发光功能层140远离阵列层的一侧,并完全覆盖发光功能层140,用于密封发光功能层140。
可选的,封装层160为薄膜封装层,即TFE。具体的,封装层160位于阴极143上,包括沿远离衬底1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61、第一有机封装层162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163。
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封装层根据需要可以包括任意数量层叠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但至少包括一层有机材料和至少一层无机材料交替沉积,且最下层与最上层为无机材料构成。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偏光功能层170和第一缓冲层180。具体的,偏光功能层170位于封装层160背离发光功能层140的一侧;第一缓冲层180位于偏光功能层170至少一侧面并与偏光功能层170接触。
可选的,结合图1、图2和4所示,图4为图2中的非显示区的局部放大图。偏光功能层170包括层叠的线光片81、相位差膜82。具体的,偏光功能层170为圆偏光片。在垂直远离衬底110的方向上,偏光功能层170包括λ/4波片83和线偏光片81。另外,在λ/4波片83和线偏光片81之间还可以有λ/2波片84。λ/4波片83和λ/2波片84共同组成相位差膜82,相位差膜82的材质一般为COP(环烯烃聚合物)。当然,偏光功能层170还可以包括位于偏光功能层170最外侧的保护层85,以及位于线偏光片、保护层、相位差膜之间的粘合层86-1、86-3和86-3。
可选的,偏光功能层170的边缘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向偏光功能层170的中心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口171。
具体的,偏光功能层170的边缘在偏光功能层170的边缘所在平面上向偏光功能层170的内部延伸,使偏光功能层170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形成一个带有“缺口”的形状。例如本实施例图1中,大体上为矩形的偏光功能层170的一个侧边中的部分区域向显示区AA凹陷,使矩形的侧边出现一个缺口。
可选的,偏光功能层170中的各个膜层。例如线偏光片、保护层、相位差膜均一样大小面积,并且完全重叠,不交错。
可选的,位于线偏光片、保护层、相位差膜之间的粘合层也具有与偏光功能层170整体一样的面积、形状。也就是说,偏光功能层170中的各个膜层均具有向偏光功能层170中心凹入得凹槽,从而共同形成上述凹口141。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优选偏光功能层加工成凹口后贴在显示面板主体上(POL加工凹口后可对凹口做磨边处理,可以去除凹口的crack,能减少弯折时POL凹口处产生裂纹),当然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POL也可以贴在panel上再加工凹口。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所说的显示面板主体可以理解为制程中制作完封装层的显示面板。
此外,为了方便生产,不带来额外的成本和工艺不良,首选偏光片/TP film等全结构在弯折区尺寸凹入。如果只是1/4、1/2λ相位差膜设置凹入,工艺上比较复杂,成本太高,优选POL的保护层、偏光层和位相差补偿层一起设置凹入。再者,一方面考虑到出光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偏光功能层本身的弯折或切割可靠性,粘合层的厚度较小,不足以调节中性面;为了方便生产,不带来额外的成本和工艺不良,因此,偏光功能层中粘合层也一并设置凹入。
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180为第一胶层。第一胶层为透明光学胶,例如OCA。可选的,第一胶层位于偏光功能层170与封装层160之间。偏光功能层170通过第一胶层与封装层160粘合。
可选的,第一缓冲层180的边缘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向远离第一缓冲层180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分181。可以理解的,图1中点-点框用于示意第一缓冲层180的边缘轮廓。
可选的,第一缓冲层180的凸出部分181与偏光功能层170的凹口171交叠。可以理解的,这里所说的交叠可以理解为二者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交叠。换句话说,偏光功能层170的凹口171将第一缓冲层180的凸出部分181暴露出来。可选的,凸出部分181至少部分填充凹口171。
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轴Z穿过凸出部分181与凹口171的交叠区域。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考虑来料公差和贴合公差,偏光功能层实际贴合到显示显示面板主体的位置存在不同偏差,影响显示面板弯折区边缘所处中性面位置,从而容易导致弯折区边缘裂纹的产生和扩展。为防止水氧从显示面板侧面进入显示区,显示面板的的边缘仍存在无机层。若偏光片偏位较多时,偏光片边缘距显示面板边缘很远,甚至达到300到400μm,显示面板边缘无机层没有被保护,外弯时受拉应力较大,易产生裂纹,导致显示面板边缘断线或封装失效。如果采用一体切割技术,偏光片等来料比显示面板主体大,在贴合后再切割成和显示面板主体一样大,但由于折叠使用的偏光片为了提高弯折性能会降低偏光片结构里保护层的厚度,再次切割后偏光片边缘易产生裂纹从而会导致偏光层更易受水汽影响失去偏光效果;另外,由于胶材流动性很好,会导致偏光片中的胶材或贴合偏光片的胶材在再次切割过程中或切割后粘设备平台。
通过本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弯折轴穿过凸出部分与凹口的交叠区域,第一缓冲层向远离第一缓冲层中心的方向凸出;在弯折区域,显示面板的边缘(尤其延伸至边缘的阵列层中的无机层)的上面也会有第一胶层(即OCA)保护,在发生弯折时能保证显示面板主体中的无机层尽量靠近中性面,受到的拉力减小或者为0,从而避免裂纹。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偏光功能层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偏光功能层的中心凹陷,形成凹口,且显示面板弯折轴、凸出部分与凹口三者在同一位置交叠。凸出部分和凹口为弯折提供路径,辅助弯折,减小偏光功能层在弯折区域的尺寸,增大第一缓冲层在弯折区域的尺寸,更好的避免弯折的偏光功能层在边缘处产生应力集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凸出部分将可能产生的应力传导或吸收,进一步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裂纹。此外,凸出部分和凹口在保证调节中性面的同时提高弯折区中偏光功能层与显示面板主体的粘性,降低位于非中性面的膜层(如偏光片、与保护盖板)弯折后和显示面板主体分离的几率。
同时,偏光功能层的凹口也可为凸出部分提供容纳空间,从而提高显示面板上面的保护膜等功能膜层与显示面板的黏合性能。例如,当显示面板弯折,致使偏光功能层和第一缓冲层位于中性面的凹侧面时,由于位于中性面的凹侧的膜层会被压缩,允许第一缓冲层存在的空间变小。通过本实施例,在第一缓冲层的凸出部分被压缩时,可以通过凹口为凸出部分提供拓展空间,使第一缓冲层在弯折区域通过设置凸出部分提高粘合性、吸收应力的同时,也不会因为其在弯折区域设置凸出部分使尺寸增大而出现弯折后被压缩导致应力过大的问题,从而避免第一缓冲层的凸出部分过分被压缩导致应力增大。
此外,第一缓冲层设置凸出部分结合偏光功能层设置凹口,即使模组材料贴偏或贴斜,凸出部分和凹口为误差提供了补偿空间。偏光功能层设置凹口,即使偏光功能层贴合出现偏差,由于凹口的存在也不会导致偏光功能层距离显示面板主体的边缘过近影响边缘区域的中性面,还可以避免偏光功能层边缘距离显示面板主体边缘过近使其自身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或容易受到冲击。第一缓冲层设置凸出部分,即使贴合出现偏差也可以通过延伸出来的突出部分覆盖到弯折区中由于贴合错位而被暴露的部分(可以理解的这里所说的“被暴露的部分”为如果不设置突出部分,由于贴合错位或误差而被暴露的显示面板主体部分)。从而提高边缘粘着力,减小边缘peeling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图5为图2中的非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180)位于偏光功能层170与封装层160之间。偏光功能层170通过第一胶层与封装层160粘合。本实施例中偏光功能层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不同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偏光功能层170远离衬底110一侧的保护盖板87。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保护盖板87与偏光功能层170之间的第二缓冲层190。
可选的,第二缓冲层190与第一缓冲层180材料相同,形状相同。即第二缓冲层190的边缘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向远离二缓冲层190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分191(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第一缓冲层的凸出部分也可以称为第一凸出部分以区别于第二缓冲层的凸起部分)。
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偏光功能层两侧的粘合力,使偏光功能层的凹口两侧均对应设置凸出部分,进一步提高对中性面的调节能力,并且对凹口两侧都进行保护。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图6为图2中的非显示区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缓冲层190的第二凸出部分191与第一缓冲层180的凸出部分181通过偏光功能层170的凹口171接触。也就是说,在该截面中,第二缓冲层190与第一缓冲层180将偏光功能层170的边缘包裹或环绕。
这样,进一步提高偏光功能层的粘合力,同时第二缓冲层的第二凸出部分与第一缓冲层的凸出部分通过偏光功能层的凹口接触粘连,可以使弯折区中的缓冲层的应力可以更好的传递释放,同时还可以提高偏光功能层两侧的膜层的粘合力。例如本实施例中,由于弯折区域中第二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通过偏光功能层的凹口接触粘连,可以相当于一个整体,这样分别位于偏光功能层两侧的保护盖板和显示面板主体(或者说是封装层)相当于通过一个胶层粘连,相当于减小了二者之间加持的膜层数量,减小了膜层开裂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弯折可靠性。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选的,偏光功能层包括层叠的线光片、相位差膜、保护层。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偏光功能层远离衬底一侧的保护盖板。第一胶层位于保护盖板与偏光功能层之间。也就是说,只有保护盖板与偏光功能层之间的的胶层包括与偏光功能层的凹口对应的凸出部分。
如图1和图7所示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另一种A-A方向截面示意图。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触控功能层200,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180)位于触控功能层200与偏光功能层170之间。
可选的,触控功能层200位于偏光功能层170远离封装层的一侧。可选的,触控功能层200以偏光功能层170中的膜层为承载基板形成后通过偏光功能层170与封装层贴合。
可选的,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触控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可以实现互电容触控功能。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的材料可以选择为金属或ITO(铟锡氧化物),其中金属材料可以选择为钼、铜或纳米银等。绝缘层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或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或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与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的结合结构,其中,所述有机绝缘层可以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可以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互电容的触控功能层可以在两个触控电极层上分别设置不同方向的电极,且两个触控电极层上的电极互相垂直,由于两个触控电极层上的电极架构在不同表面,其相交处形成一电容节点,一个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驱动层,一个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感应层。当电流流过驱动层中的一条导线时,如果外界有电容变化的信号,就会引起另一层导线上电容节点的变化,侦测电容值的变化可以通过感应层以及与之相连的电子回路测量到,根据测量到的感应信号进行触控定位。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触控功能层200远离衬底110一侧的保护盖板87。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保护盖板87与触控功能层200之间的第二缓冲层190。第二缓冲层190与第一缓冲层180材料相同(即同为胶层,OCA),形状相同。即第二缓冲层190的边缘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向远离二缓冲层190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分191(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第一缓冲层的凸出部分也可以称为第一凸出部分以区别于第二缓冲层的凸起部分)。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缓冲层(图中未示出),第三缓冲层位于偏光功能层170与封装层之间。偏光功能层170通过第三缓冲层与封装层粘合。可选的,第三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180材料相同,形状相同。
可选的,上述不同层的缓冲层至少部分在偏光功能层的凹口处相互接触。
可选的,触控功能层包括朝向其中心凹入的缺口,触控功能层的缺口与偏光功能层的凹口交叠,上述不同层的缓冲层至少部分在触控功能层的缺口处相互接触。
通过本实施例,将触控结果集成到本实施例中的偏光功能层中,并将第一缓冲层设置在触控功能层和偏光功能层之间,在改善弯折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触控功能层与显示面板的结合能力。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缓冲层的数量进行限制。此外,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缓冲层搭配并通过凹口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缓冲层为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的杨氏模量为A,其中,0MPa≦A≦200MPa。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点-线框中的局部俯视放大图。
可选的,弯折轴Z与凹口171延伸方向平行,或者弯折轴Z与凸出部分181的延伸方向平行,或者弯折轴Z的延伸方向、凹口171延伸方向、凸出部分181的延伸方向三者均平行。可以理解的,凹口延伸方向可以为偏光功能层在该凹口出指向显示区中心的方向,或者可以为与形成该凹口的偏光功能层的一侧边缘垂直的方向。凸出部分的延伸同理,不再赘述。示意性的,图9中以虚线箭头分别示意凹口和凸出部分的长度方向,凹口、凸出部分的长度方向与延伸方向平行。
因为弯折轴的延伸方向即为弯折区的延伸方向,而沿着弯折轴方向上产生的贴合错位对弯折影响较大,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最有效的提高弯折可靠性,同时避免凸出部分和凹口占用更多的边框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进一步,结合1和7所示,凸出部分181在朝向其靠近的显示面板100的边缘的方向上超出凹口171。
换句话说,就是凸出部分18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凹口17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这样,可以通过超出凹口的凸出部分将应力尽量引导出或尽量引导至远离偏光功能层,避免偏光功能层出现应力集中或产生裂纹,同时由于为弯折提供引导路径。
可选的,所述凹口的延伸长度为50到100μm之间,所述凸出部分的延伸长度为60到200μm之间。
可选的,包括端点数值。当然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不包括端点值。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凸出部分、凹口的长度方向即为延伸方向。
通过研究发明人发现:考虑材料模切精度、显示面板切割精度、设备贴合精度、不影响显示区域漏光、窄边框设计和保证边缘黏合性能等。因此通过本申请:将凹口的延伸长度设置为不小于50μm,避免凹口长度尺寸过小起不到改善作用;将凹口的延伸长度设置为不大于100μm,避免凹口过大影响窄边框设计和漏光,从而使凹口既不会占用过多边框空间又不会距离显示区域过近导显示受到影响。第一缓冲层凸出部分的长度不小于60μm,避免尺寸过小起不到很好的边缘保护和黏合作用,同时可以更好的搭配凹口的长度;第一缓冲层凸出部分的长度不大于200μm,避免尺寸过大有溢出、粘设备平台的风险。
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8中的点-线框中的俯视图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可选的,所述凹口和所述凸出部分的宽度为D,其中,D大于或等于πR,R为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所说的弯折区即为以弯折轴为轴或折痕进行弯折的区域。本申请所说的弯折半径相当于展平状态下的弯折区域在垂直于弯折轴方向上的宽度。
优选的,D大于πR,也就是说,凹口和凸出部分覆盖至少部分弯折区域与非弯折区域的交界。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保证在不影响凸出部分或凹口在长度方向上的参数的同时,使弯折区域尽可能多的被凸出部分或凹口覆盖,从而提高弯折区域整体弯折可靠性。此外,通过凹口和凸出部分覆盖至少部分弯折区域与非弯折区域的交界,可以使上述交界处产生的应力集中得到释放或缓解。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说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弯折轴的方向。示意性的,图10中以虚线箭头分别示意凹口和凸出部分的宽度方向。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和图9所示,显示面板100的非弯折状态下,凹口171的边缘与凸出部分181的边缘之间具有非零的间距。具体的,在宽度方向上,凹口171的相对的两个边缘之一至少临近的凸出部分18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尺寸不为零。
可选的,凹口171的宽度大于凸出部分181的宽度;凹口171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均与凸出部分18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边缘之间具有非零的距离(指在宽度方向上距离)。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说的宽度方向与凸出部分或凹口的延伸方向垂直。
通过本实施例,凸出部分的宽度小于凹口的宽度,也就是说展平状态下凸出部分与凹口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弯折显示面板的时候,由于上述预留距离,即使凹口被挤压的非常严重,也不会导致凸出部分没有足够的空间。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放大图示意图。
可选的,凹口171与凸出部分181的宽度一致。进一步,在宽度方向上,凹口171与凸出部分181正好重叠;也就是说,在宽度方向上,凹口171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分别与凸出部分181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平行,并且衔接或重叠。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说的宽度方向与凸出部分或凹口的延伸方向垂直。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凸出部分的侧壁与凹口的侧壁衔接粘连,增大膜层的在弯折区域的接触面积,并且由于侧壁所在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相交,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侧壁粘连可以增加粘合力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弯折区域的膜层结合能力,避免膜层分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8所示。
可选的,偏光功能层170与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180)均完全覆盖显示区AA,且位于衬底110的覆盖范围内。
可选的,偏光功能层170和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180),二者与显示面板100的边缘均保持非零的距离。一般显示面板的边缘由衬底限定,因此本实施例中,偏光功能层170与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180)在衬底110上的投影与衬底100的边缘具有非零的距离。
也就是说,第一缓冲层180的凸出部分181与偏光功能层170的凹口171均位于非显示区域NA。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一方面,为了实现良好的显示,偏光功能层需要完整覆盖显示画面的区域,并且为了不使偏光结构本身不影响,因此需要第一缓冲层也完整覆盖显示区,从而保证显示区中发光器件上覆盖的膜层结构尽量均匀且一致。另一方面,再次切割后偏光片边缘易产生裂纹从而会导致偏光层更易受水汽影响失去偏光效果。此外,无论偏光功能层是在显示面板主体已经制作完成后再与主体贴合(需要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主体指的是制作完成封装层后并将衬底切割完成后的中间态的显示面板。)还是将偏光功能层形成在封装层上后再统一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上述两种情况中,由于显示面板边缘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且边角处不容易释放应力,因此显示面板边缘比较脆弱。
而通过本实施例偏光功能层与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均完全覆盖显示区且位于衬底的覆盖范围内,并与显示面板的边缘保持非零的距离;再结合显示面板的弯折轴穿过凸出部分与凹口的交叠区域,第一缓冲层向远离第一缓冲层中心的方向凸出;在弯折区域,显示面板的边缘(尤其延伸至边缘的阵列层中的无机层)的上面也会有第一胶层(即OCA)保护,在发生弯折时能保证显示面板主体中的无机层尽量靠近中性面,受到的拉力减小或者为0,从而避免裂纹。
此外,偏光功能层与第一胶层(即第一缓冲层)均完全覆盖显示区且位于衬底的覆盖范围内,并与显示面板的边缘保持非零的距离的设置为误差提供了补偿空间。即使偏光功能层贴合出现偏差,由于与显示面板的边缘保持非零的距离,因此不会导致偏光功能层距离显示面板主体的边缘过近影响边缘区域的中性面,还可以避免偏光功能层边缘距离显示面板主体边缘过近使其自身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或容易受到冲击。
进一步,所述偏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缓冲层除凸出部分以外的边缘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这样,在通过第一胶层将偏光功能层与显示面板主体或其他膜层贴合时,可以避免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第一胶层(OCA)溢出偏光功能层的边界,从而避免在工艺制程中粘设备平台。
如图1和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再一种A-A方向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在赘述,不同的,显示面板100的阵列层120包括第一无机绝缘层121。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以顶栅型的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的结构说明。阵列层120包括:用于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有源层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区沟道区域;
位于有源层上的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
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位于栅极上的层间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
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位于层间绝缘层上。
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通过接触孔电连接(或结合)到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接触孔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栅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而形成的。
可选的,钝化层位于源电极和漏电极上,钝化层为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层。
可选的,第一无机绝缘层121为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钝化层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无机绝缘层还可以包括阵列层中的其他无机层,例如无机阻挡层等。
进一步,第一无机绝缘层121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22。
可选的,第一凹槽122环绕显示区AA,并且第一凹槽122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环绕挡墙和封装层16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
可选的,第一凹槽122与衬底110的边缘保持有非零距离。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第一凹槽122,多个第一凹槽122沿着由显示区AA指向显示面板100的边缘的方向排列。靠近显示区AA的第一凹槽122被远离显示区AA的第一凹槽122环绕。
换句话说,相当于在非显示区中形成多个环绕显示区的、并且与第一无机绝缘层121同层同材料的无机凸起。可选的的无机凸起还环绕bank以及封装层。
进一步,凸出部分181覆盖并填充第一凹槽122。也就是说,凹口171避让或暴露第一凹槽122。
通过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凹槽防止边缘水汽渗透到显示区,同时,由于凹口避让或暴露至少部分第一凹槽,凸出部分覆盖并填充第一凹槽,可以避免由于贴合误差、错位偏光功能层与形成第一凹侧的无机层的交叠面积增大导致应力集中,同时可以通过突出的第一缓冲层的凸出部分缓解第一无机绝缘层的应力,还可以通过凸出部分覆盖并填充第一凹槽从而阻挡裂纹的拓展,并吸收第一无机绝缘层中的应力,以及增强第一缓冲层与显示面板主体的粘合力,提高弯折可靠性。
可选的,第一凹槽122暴露衬底110。也就是说,填充在第一凹槽122中的凸出部分181与衬底110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上述实施例附图所示,凸出部分181的形状为矩形,可选的,凸出部分181搭配的凹口的形状也为矩形。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放大图示意图。
可选的,凹口的边缘为弧线;
进一步,凹口的形状也为半圆形。
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放大图示意图。
可选的,凸出部分的边缘为弧形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拐角处应力集中,避免由于偏光功能层图案化出的凹口边缘出现应力集中。
进一步,凹口的形状也为半圆形的同时,凸出部分181的形状为了搭配凹口的形状,也设置为半圆形。进一步通过弧线边缘防止出现拐角处应力集中。
当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凹口设置为扇形或梯形等;
同时,凸出部分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搭配为矩形、半圆形、扇形或梯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5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设置的衬底、阵列层、发光功能层以及封装层;
偏光功能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
第一缓冲层,位于所述偏光功能层至少一侧面并与所述偏光功能层接触;
其中,所述偏光功能层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所述偏光功能层的中心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口;
所述第一缓冲层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层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分;
所述显示面板为可弯折显示面板;所述凸出部分与所述凹口交叠;
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轴穿过所述凸出部分和所述凹口交叠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功能层包括层叠的线偏光片、相位差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阵列层包括第一无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暴露所述衬底;
所述凸出部分覆盖并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分在朝向其靠近的显示面板的边缘的方向上超出所述凹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层为第一胶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偏光功能层与所述第一胶层均完全覆盖所述显示区,且位于所述衬底的覆盖范围内;
所述偏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缓冲层除凸出部分以外的边缘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功能层,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触控功能层与所述偏光功能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为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杨氏模量为A,其中,0MPa≦A≦200MP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延伸长度为50到100μm之间,所述凸出部分的延伸长度为60到200μ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和所述凸出部分的宽度为D,其中,D大于或等于πR,R为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分的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扇形或梯形;
和/或,所述凹口的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扇形或梯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的边缘为弧线;和/或,所述凹口的边缘为弧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轴与所述凹口延伸方向平行,
和/或,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轴与所述凸出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弯折状态下,所述凹口的边缘与所述凸出部分的边缘之间具有非零的间距。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704673.8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416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4673.8A CN110416273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4673.8A CN110416273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6273A CN110416273A (zh) 2019-11-05
CN110416273B true CN110416273B (zh) 2021-12-07

Family

ID=6836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4673.8A Active CN110416273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6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0465B (zh) 2019-05-28 2022-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11445799B (zh) * 2020-04-14 2022-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09022B (zh) * 2020-04-30 2023-04-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752415B (zh) * 2020-06-24 2024-0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80A (zh) * 2021-01-27 2022-07-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幕制作方法
KR102395757B1 (ko) * 2021-01-28 2022-05-10 (주)유티아이 플렉시블 커버 윈도우
CN113299696B (zh) * 2021-05-06 2024-03-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5938B (zh) * 2021-05-17 2023-04-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强化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88972B (zh) * 2021-10-09 2023-11-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6458279A (zh) * 2021-10-22 2023-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64753B (zh) * 2022-01-19 2023-10-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359A (zh) * 2016-05-30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偏光层、圆偏光层、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3232A (zh) * 2017-07-21 2017-09-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反射薄膜及包含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2400B1 (ko) * 2014-09-02 2021-03-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00871B1 (ko) * 2015-07-31 2022-05-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359A (zh) * 2016-05-30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偏光层、圆偏光层、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3232A (zh) * 2017-07-21 2017-09-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反射薄膜及包含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6273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62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0672304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461267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392468B1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06284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190107B (zh) 柔性显示器
WO2018179213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974471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gate driving device and source driving device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KR20160130921A (ko) 표시 장치
KR2017007049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16020418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816080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2006635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5389035B (zh) 显示设备
US2022006816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26669A (zh) 柔性衬底以及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JP2018066769A (ja) 表示装置
KR102541880B1 (ko) 표시 패널
US1107534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23026300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085318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00052167A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20190004585A (ko) 곡면형 표시장치
CN111133496B (zh)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显示设备的制造装置
KR2021008523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