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6965B -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6965B
CN113336965B CN202110728612.2A CN202110728612A CN113336965B CN 113336965 B CN113336965 B CN 113336965B CN 202110728612 A CN202110728612 A CN 202110728612A CN 113336965 B CN113336965 B CN 113336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x
stirring
asphal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86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6965A (zh
Inventor
钟闻华
叶舟
赵亚军
蔺亚敏
王欢欢
王雪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86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6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6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6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02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 C08J3/03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in aqueous med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95/00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o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0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08J2409/06Copolymers with styrene
    • C08J2409/08Lat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4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4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4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4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425/10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13/00Use of mixtures of ingredients not covered by one singl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08K13/02Organic and in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4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9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按质量比份计,所述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配方包括:机蒙脱土40‑50份、改性剂10‑15份、乳化剂5‑10份、基质沥青80‑120份、去离子水300‑430份、过氧苯甲酰5‑11份和稳定剂4‑10份;本方案提供的制备装置使用时,沥青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加热箱内部的进料箱中,并通过进油管连通导热油输送管道,导热油通过进油管输送至加热箱内部,导热油在加热箱内部覆盖进料箱、导热管以及储料箱,搭配加热板,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并通过第一水泵输送至搅拌罐中,从而使沥青制备中快速软化加快输送效率,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分别输送至搅拌罐内部后,对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进行搅拌混合作业。

Description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和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尤其还涉及青的制备方法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其中,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然而,现有技术中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搅拌乳化处理在输送投放沥青时,无法快速使沥青进行软化,导致沥青的输送以及搅拌效率大大降低;
二、现有技术中的沥青与配制溶液进行混合搅拌处理时,往往无法对沥青温度、混合物湿度进行监测以及控制,导致处理后的沥青良品率不足,从而提高制备成本;
三、现有技术中的改性乳化沥青的流变性能以及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抗性不足,导致不同环境下使用容易变软变形或开裂,且容易出现粘接失效或老化的情况出现。
为此,提出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本方案提供的制备装置使用时,沥青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加热箱内部的进料箱中,并通过导热油在加热箱内部覆盖进料箱、导热管以及储料箱,搭配加热板,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从而使沥青制备中快速软化加快输送效率;
使用人员通过箱体内部的PLC控制器控制制备装置中电气设备的开关,并利用储料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搅拌罐内部的湿度传感器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传输至显示器中进行展示;
在沥青的质量比份中添加改性剂、去离子水和稳定剂能够增加沥青的稳定性,并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不易变软变形或开裂,并通过添加乳化剂和过氧苯甲酰能够增加沥青的粘接效率,提高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按质量比份计,所述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配方包括:机蒙脱土40-50份、改性剂10-15份、乳化剂5-10份、基质沥青80-120份、去离子水300-430份、过氧苯甲酰5-11份和稳定剂4-10份。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剂选为聚苯乙烯一丁二烯、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乳和石灰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稳定剂选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和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人员将进料管接通沥青输送管道,沥青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加热箱内部的进料箱中,并通过进料箱流通至导热管以及储料箱中,此时,将进油管连通导热油输送管道,导热油通过进油管输送至加热箱内部,导热油在加热箱内部覆盖进料箱、导热管以及储料箱,搭配加热板,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并通过第一水泵输送至搅拌罐中;
S2、使用人员利用进液管向配液箱内部输送皂液、水源以及辅助剂,形成配制溶液,通过第二水泵将配制溶液输送至搅拌罐内部;
S3、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分别输送至搅拌罐内部后,通过启动电机驱动杆体带动搅拌叶进行转动,搅拌叶在搅拌罐内部对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进行搅拌混合作业;
S4、第二管体内部的三通电磁阀控制第三管体流通时,可输出大流量液体,供搅拌罐内部混合比例的控制,三通电磁阀控制第三管体关闭后,液体通过雾化喷头能够喷淋在搅拌罐的内部,从而改变搅拌罐内部物料混合的湿度;
S5、使用人员通过箱体内部的PLC控制器控制制备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开关,同时,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传输至显示器中进行展示。
作为优选,搅拌叶搅拌转动时,能够带动刮板以及导向板转动,刮板能够对搅拌罐的内壁进行刮动清洁。
作为优选,刮板使用时,位于顶部的导向板能够接收雾化喷头中喷淋的液体,液体通过导流孔流向搅拌罐的内壁,能够达到清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包括:底板、加热机构、配液机构、搅拌机构以及监测机构;
其中,所述加热机构用于沥青的软化以及输送,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箱、进油管和进料管,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进油管和所述进料管均连通于所述加热箱的顶部,所述加热箱的内顶部安装有进料箱,所述加热箱的内底部安装有储料箱,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进料箱的顶部,所述进料箱的底部连通有多组导热管,多组所述导热管的底部一端均连通于所述储料箱的顶部,所述储料箱的内底部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储料箱的前表面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加热箱的内部,且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管体,所述导热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箱的内部,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加热箱的后表面连通有出油管;
其中,所述搅拌机构用于对沥青以及配制溶液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沥青的混合乳化效果,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罐和电机,所述搅拌罐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搅拌罐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贯穿所述搅拌罐,且所述杆体的底部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搅拌罐的内底部,所述杆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顶部焊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和所述刮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导流孔,所述搅拌罐的一侧连通有排放管;
其中,所述配液机构用于对沥青搅拌乳化时提供输送配制溶液进行混合,所述配液机构包括配液箱和进液管,所述配液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进液管连通于所述配液箱的顶部,所述配液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配液箱的内部和搅拌罐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管体上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安装有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有第三管体;
其中,所述监测机构用于对加热机构内部的温度以及搅拌机构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搅拌罐的内底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储料箱的内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加热板和所述电磁阀的电控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的电控端均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控端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排放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进油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进液管的顶部一端均安装有第二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方案提供的制备装置使用时,沥青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加热箱内部的进料箱中,并通过导热油在加热箱内部覆盖进料箱、导热管以及储料箱,搭配加热板,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从而使沥青制备中快速软化加快输送效率;
2、使用人员通过箱体内部的PLC控制器控制制备装置中电气设备的开关,并利用储料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搅拌罐内部的湿度传感器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传输至显示器中进行展示,可有效地对沥青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监测;
3、在沥青的质量比份中添加改性剂、去离子水和稳定剂能够增加沥青的稳定性,并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不易变软变形或开裂,并通过添加乳化剂和过氧苯甲酰能够增加沥青的粘接效率,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加热箱和配液箱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配液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加热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储料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搅拌罐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罐;2、排放管;3、第一水泵;4、第一阀门;5、底板;6、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8、进液管;9、第二阀门;10、配液箱;11、加热箱;12、进料管;13、支架;14、进油管;15、电机;16、箱体;17、出油管;18、第二水泵;19、通孔;20、储料箱;21、出料管;22、支撑板;23、导热管;24、进料箱;25、PLC控制器;26、显示器;27、加热板;28、温度传感器;29、刮板;30、导流孔;31、导向板;32、雾化喷头;33、电磁阀;34、第三管体;35、搅拌叶;36、杆体:37、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按质量比份计,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配方包括:机蒙脱土40份、改性剂10份、乳化剂5份、基质沥青80份、去离子水300份、过氧苯甲酰5份和稳定剂4份。
具体的,改性剂选为聚苯乙烯一丁二烯。
具体的,稳定剂选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还提供了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按质量比份计,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配方包括:机蒙脱土50份、改性剂15份、乳化剂10份、基质沥青120份、去离子水430份、过氧苯甲酰11份和稳定剂4-10份。
具体的,改性剂选为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乳。
具体的,稳定剂选为苯乙烯共聚物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还提供了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按质量比份计,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配方包括:机蒙脱土44份、改性剂13份、乳化剂6份、基质沥青105份、去离子水360份、过氧苯甲酰9份和稳定剂7份。
具体的,改性剂选为石灰。
具体的,稳定剂选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实施例4
如图2-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还提供了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包括:底板5、加热机构、配液机构、搅拌机构以及监测机构;
其中,加热机构用于沥青的软化以及输送,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箱11、进油管14和进料管12,加热箱11固定连接在底板5的顶部,进油管14和进料管12均连通于加热箱11的顶部,加热箱11的内顶部安装有进料箱24,加热箱11的内底部安装有储料箱20,进料管12的一端贯穿进料箱24的顶部,进料箱24的底部连通有多组导热管23,多组导热管23的底部一端均连通于储料箱20的顶部,储料箱20的内底部安装有加热板27,储料箱20的前表面连通有出料管21,出料管21的一端贯穿加热箱11的内部,且出料管2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水泵3,第一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管体6,导热管2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外部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1的内部,支撑板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9,加热箱11的后表面连通有出油管17;
其中,搅拌机构用于对沥青以及配制溶液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沥青的混合乳化效果,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罐1和电机15,搅拌罐1固定连接于底板5的顶部,电机15安装于搅拌罐1的顶部,电机15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杆体36,杆体36的一端贯穿搅拌罐1,且杆体36的底部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搅拌罐1的内底部,杆体3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35,搅拌叶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29,刮板29的顶部焊接有导向板31,导向板31上和刮板29的一侧均开设有导流孔30,搅拌罐1的一侧连通有排放管2;
其中,配液机构用于对沥青搅拌乳化时提供输送配制溶液进行混合,配液机构包括配液箱10和进液管8,配液箱10固定连接于底板5的顶部,进液管8连通于配液箱10的顶部,配液箱10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泵18,第二水泵18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管体7,第二管体7的一端贯穿配液箱10的内部和搅拌罐1的外部,且第二管体7上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32,第二管体7的内部安装有三通电磁阀33,三通电磁阀33的一端连通有第三管体34;
其中,监测机构用于对加热机构内部的温度以及搅拌机构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检测机构包括箱体16,箱体16安装于底板5的顶部,箱体16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25和显示器26,搅拌罐1的内底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7,储料箱20的内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使用时,沥青通过进料管12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的进料箱24中,并通过进油管14连通导热油输送管道,导热油通过进油管14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导热油在加热箱11内部覆盖进料箱24、导热管23以及储料箱20,并启动加热板27,导热油搭配加热板27能够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软化的沥青以及配制溶液分别输送至搅拌罐1内部后,通过电机15驱动搅拌叶35对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进行搅拌混合作业,其中,刮板29能够对搅拌罐1的内壁进行刮动清洁,并搭配第二管体7上的雾化喷头32喷洒液体,液体通过导向板31流入导流孔30中,并顺着导流孔30流向搅拌罐1的内壁,可提高搅拌罐1内壁清洁的效率,同时,使用人员通过箱体16内部的PLC控制器25控制制备装置中电气设备的开关,并利用储料箱2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8以及搅拌罐1内部的湿度传感器37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25传输至显示器26中进行展示。
实施例5
如图2-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温度传感器28和湿度传感器37的信号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2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显示器26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2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25与加热板27和电磁阀33的电控端连接,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18的电控端均与PLC控制器25连接,电机15的电控端与PLC控制器25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PLC控制器25能够分别接收温度传感器28、湿度传感器37的信号数据,并将信号数据传输至显示器26中,同时,PLC控制器25能够分别控制加热板27、电磁阀33、第一水泵3、电机15和第二水泵18的开关。
具体的,底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13能够对装置主体部分起到防护作用。
具体的,排放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4,进油管14、进料管12和进液管8的顶部一端均安装有第二阀门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9能够分别对排放管2、进油管14、进料管12和进液管8的开关进行控制。
实施例6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还提供了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人员将进料管12接通沥青输送管道,沥青通过进料管12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的进料箱24中,并通过进料箱24流通至导热管23以及储料箱20中,此时,将进油管14连通导热油输送管道,导热油通过进油管14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导热油在加热箱11内部覆盖进料箱24、导热管23以及储料箱20,搭配加热板27,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并通过第一水泵3输送至搅拌罐1中:
S2、使用人员利用进液管8向配液箱10内部输送皂液、水源以及辅助剂,形成配制溶液,通过第二水泵18将配制溶液输送至搅拌罐1内部;
S3、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分别输送至搅拌罐1内部后,通过启动电机15驱动杆体36带动搅拌叶35进行转动,搅拌叶35在搅拌罐1内部对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进行搅拌混合作业;
S4、第二管体7内部的三通电磁阀33控制第三管体34流通时,可输出大流量液体,供搅拌罐1内部混合比例的控制,三通电磁阀33控制第三管体34关闭后,液体通过雾化喷头32能够喷淋在搅拌罐1的内部,从而改变搅拌罐1内部物料混合的湿度;
S5、使用人员通过箱体16内部的PLC控制器25控制制备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开关,同时,温度传感器28以及湿度传感器37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25传输至显示器26中进行展示。
实施例7
如图1和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叶35搅拌转动时,能够带动刮板29以及导向板31转动,刮板29能够对搅拌罐1的内壁进行刮动清洁。
具体的,刮板29使用时,位于顶部的导向板31能够接收雾化喷头32中喷淋的液体,液体通过导流孔30流向搅拌罐1的内壁,能够达到清洁效果。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方案提供的制备装置使用时,沥青通过进料管12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的进料箱24中,并通过进油管14连通导热油输送管道,导热油通过进油管14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导热油在加热箱11内部覆盖进料箱24、导热管23以及储料箱20,搭配加热板27,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并通过第一水泵3输送至搅拌罐1中,从而使沥青制备中快速软化加快输送效率;
本方案在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分别输送至搅拌罐1内部后,对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进行搅拌混合作业,其中,使用人员通过箱体16内部的PLC控制器25控制制备装置中电气设备的开关,并利用储料箱2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8以及搅拌罐1内部的湿度传感器37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25传输至显示器26中进行展示,可有效地对沥青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监测;
本方案在沥青的质量比份中添加改性剂、去离子水和稳定剂能够增加沥青的稳定性,并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不易变软变形或开裂,并通过添加乳化剂和过氧苯甲酰能够增加沥青的粘接效率。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4)

1.一种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加热机构、配液机构、搅拌机构以及监测机构;其中,所述加热机构用于沥青的软化以及输送,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箱(11)、进油管(14)和进料管(12),所述加热箱(11)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5)的顶部,所述进油管(14)和所述进料管(12)均连通于所述加热箱(11)的顶部,所述加热箱(11)的内顶部安装有进料箱(24),所述加热箱(11)的内底部安装有储料箱(20),所述进料管(12)的一端贯穿所述进料箱(24)的顶部,所述进料箱(24)的底部连通有多组导热管(23),多组所述导热管(23)的底部一端均连通于所述储料箱(20)的顶部,所述储料箱(20)的内底部安装有加热板(27),所述储料箱(20)的前表面连通有出料管(21),所述出料管(21)的一端贯穿所述加热箱(11)的内部,且所述出料管(2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水泵(3),所述第一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管体(6),所述导热管(2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外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箱(11)的内部,所述支撑板(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9),所述加热箱(11)的后表面连通有出油管(17);其中,所述搅拌机构用于对沥青以及配制溶液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沥青的混合乳化效果,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罐(1)和电机(15),所述搅拌罐(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所述电机(15)安装于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所述电机(15)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杆体(36),所述杆体(36)的一端贯穿所述搅拌罐(1),且所述杆体(36)的底部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搅拌罐(1)的内底部,所述杆体(3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35),所述搅拌叶(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29),所述刮板(29)的顶部焊接有导向板(31),所述导向板(31)上和所述刮板(29)的一侧均开设有导流孔(30),所述搅拌罐(1)的一侧连通有排放管(2),搅拌叶(35)搅拌转动时,能够带动刮板(29)以及导向板(31)转动,刮板(29)能够对搅拌罐(1)的内壁进行刮动清洁,具体的,刮板(29)使用时,位于顶部的导向板(31)能够接收雾化喷头(32)中喷淋的液体,液体通过导流孔(30)流向搅拌罐(1)的内壁,能够达到清洁效果;其中,所述配液机构用于对沥青搅拌乳化时提供输送配制溶液进行混合,所述配液机构包括配液箱(10)和进液管(8),所述配液箱(1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所述进液管(8)连通于所述配液箱(10)的顶部,所述配液箱(10)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泵(18),所述第二水泵(18)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管体(7),所述第二管体(7)的一端贯穿所述配液箱(10)的内部和搅拌罐(1)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管体(7)上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32),所述第二管体(7)的内部安装有三通电磁阀(33),所述三通电磁阀(33)的一端连通有第三管体(34),第二管体(7)内部的三通电磁阀(33)控制第三管体(34)流通时,可输出大流量液体,供搅拌罐(1)内部混合比例的控制;其中,所述监测机构用于对加热机构内部的温度以及搅拌机构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箱体(16),所述箱体(16)安装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所述箱体(16)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25)和显示器(26),所述搅拌罐(1)的内底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7),所述储料箱(20)的内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8);所述温度传感器(28)和所述湿度传感器(37)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PLC控制器(2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显示器(26)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器(2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5)与所述加热板(27)和所述电磁阀(33)的电控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3)和所述第二水泵(18)的电控端均与所述PLC控制器(25)连接,所述电机(15)的电控端与所述PLC控制器(2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4),所述进油管(14)、所述进料管(12)和所述进液管(8)的顶部一端均安装有第二阀门(9)。
4.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装置制备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人员将进料管(12)接通沥青输送管道,沥青通过进料管(12)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的进料箱(24)中,并通过进料箱(24)流通至导热管(23)以及储料箱(20)中,此时,将进油管(14)连通导热油输送管道,导热油通过进油管(14)输送至加热箱(11)内部,导热油在加热箱(11)内部覆盖进料箱(24)、导热管(23)以及储料箱(20),搭配加热板(27),使沥青快速加热软化并通过第一水泵(3)输送至搅拌罐(1)中;S2、使用人员利用进液管(8)向配液箱(10)内部输送皂液、水源以及辅助剂,形成配制溶液,通过第二水泵(18)将配制溶液输送至搅拌罐(1)内部;S3、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分别输送至搅拌罐(1)内部后,通过启动电机(15)驱动杆体(36)带动搅拌叶(35)进行转动,搅拌叶(35)在搅拌罐(1)内部对软化沥青以及配制溶液进行搅拌混合作业;S4、第二管体(7)内部的三通电磁阀(33)控制第三管体(34)流通时,可输出大流量液体,供搅拌罐(1)内部混合比例的控制,三通电磁阀(33)控制第三管体(34)关闭后,液体通过雾化喷头(32)能够喷淋在搅拌罐(1)的内部,从而改变搅拌罐(1)内部物料混合的湿度;S5、使用人员通过箱体(16)内部的PLC控制器(25)控制制备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开关,同时,温度传感器(28)以及湿度传感器(37)的监测信号能够通过PLC控制器(25)传输至显示器(26)中进行展示;搅拌叶(35)搅拌转动时,能够带动刮板(29)以及导向板(31)转动,刮板(29)能够对搅拌罐(1)的内壁进行刮动清洁。
CN202110728612.2A 2021-06-29 2021-06-29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336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8612.2A CN113336965B (zh) 2021-06-29 2021-06-29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8612.2A CN113336965B (zh) 2021-06-29 2021-06-29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965A CN113336965A (zh) 2021-09-03
CN113336965B true CN113336965B (zh) 2022-06-07

Family

ID=7748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8612.2A Active CN113336965B (zh) 2021-06-29 2021-06-29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6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816A (zh) * 2021-11-04 2022-02-08 百色学院 制备布丁的装置及其制备陈皮木糖醇奶香布丁的应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1473A (zh) * 2009-06-25 2009-12-02 李滢 一种sbs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2079879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湖南省志成沥青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组合物及其生产工艺
CN205099614U (zh) * 2015-09-29 2016-03-23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化改性沥青生产设备
CN106350087A (zh) * 2016-09-18 2017-01-25 济南大学 一种再生改性乳化沥青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07031971U (zh) * 2017-03-31 2018-02-23 重庆中加沥青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改性沥青生产检测系统
CN207108915U (zh) * 2017-06-09 2018-03-16 无锡华通沥青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沥青生产装置
CN109021598A (zh) * 2018-07-12 2018-12-18 长安大学 一种疏水防冰有机化蒙脱土-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9078534A (zh) * 2018-07-19 2018-12-25 宁波帝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式沥青乳化装置
CN109929258A (zh) * 2019-04-16 2019-06-25 长沙理工大学 Sbr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71189A (zh) * 2019-01-03 2019-07-05 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一种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210013087U (zh) * 2019-05-09 2020-02-04 王胜林 一种新型乳化沥青设备
CN210885954U (zh) * 2019-08-14 2020-06-30 辽宁仁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设备
CN212549061U (zh) * 2020-03-24 2021-02-19 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1473A (zh) * 2009-06-25 2009-12-02 李滢 一种sbs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2079879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湖南省志成沥青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组合物及其生产工艺
CN205099614U (zh) * 2015-09-29 2016-03-23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化改性沥青生产设备
CN106350087A (zh) * 2016-09-18 2017-01-25 济南大学 一种再生改性乳化沥青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07031971U (zh) * 2017-03-31 2018-02-23 重庆中加沥青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改性沥青生产检测系统
CN207108915U (zh) * 2017-06-09 2018-03-16 无锡华通沥青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沥青生产装置
CN109021598A (zh) * 2018-07-12 2018-12-18 长安大学 一种疏水防冰有机化蒙脱土-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9078534A (zh) * 2018-07-19 2018-12-25 宁波帝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式沥青乳化装置
CN109971189A (zh) * 2019-01-03 2019-07-05 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一种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29258A (zh) * 2019-04-16 2019-06-25 长沙理工大学 Sbr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210013087U (zh) * 2019-05-09 2020-02-04 王胜林 一种新型乳化沥青设备
CN210885954U (zh) * 2019-08-14 2020-06-30 辽宁仁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设备
CN212549061U (zh) * 2020-03-24 2021-02-19 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乳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965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6741A (zh) 一种涂料混合搅拌装置
CN113336965B (zh) Ommt改性的抗凝冰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CN107570070A (zh) 一种涂料混合搅拌装置
CN213260693U (zh) 一种新型聚氨酯发泡机
CN116328697B (zh) 一种光刻胶生产用原料反应釜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95654A (zh) 一种环保型捏合机
CN113842821B (zh) 一种车用高分子材料改性共混工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07169450U (zh) 一种具有防粘黏功能的乳化罐
CN108380103A (zh) 一种聚酰胺蜡制造用混合搅拌装置
CN210994172U (zh) 加热搅拌装置
CN212632536U (zh) 一种预混料式涂料搅拌装置
CN211706502U (zh) 一种乳化沥青存储定时搅拌装置
CN111804226A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制备装置
CN208990679U (zh) 一种高效化工涂料搅拌装置
CN208627184U (zh) 一种水性涂料生产专用搅拌罐
CN220609918U (zh) 一种涂料混合装置
CN218892096U (zh) 一种耐热硅橡胶混炼胶混合机
CN220657115U (zh) 一种定序配比的水性涂料混料设备
CN220496317U (zh) 一种节能涂料加工用加热装置
CN212040261U (zh) 灌封胶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21107823U (zh) 一种建筑砂混加工设备
CN109126496A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雾化的沥青乳化装置
CN109482382A (zh) 一种金属涂层喷涂设备
CN220257847U (zh) 一种压裂防乳化剂复配装置
CN220146717U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的树脂加热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