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6905B -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6905B
CN113326905B CN202110884551.9A CN202110884551A CN113326905B CN 113326905 B CN113326905 B CN 113326905B CN 202110884551 A CN202110884551 A CN 202110884551A CN 113326905 B CN113326905 B CN 113326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mart ca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tion
inductiv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45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6905A (zh
Inventor
王仕初
王佐珍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uazhengli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45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6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6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6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6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6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03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selecting, conveying and possibly reading and/or writ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发卡机构、传输机构、写入工位、核验工位和分拣机构;传输机构包括两个导轨和带传动装置,两个导轨并排设置,带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沿每个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一个传动带,两个传动带形成传输通道,发卡机构和传输通道对接,每个传动带的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挡块,每个挡块位于导轨上方,每个传动带上的每两个挡块与另一传动带上对应的两个挡块分别相对设置以形成方形卡位;写入工位和核验工位沿传输通道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分拣机构与传输通道对接。本发明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传输稳定且精度高,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卡包括IC卡和磁卡等,智能卡很小且很薄,写入信息时,对于位置等精度要求很高。因此,由于智能卡这些特点的限制,若要实现流水线生产,智能卡在各工位之间的传输要求也很高。
目前行业内,无法实现智能卡在各个工位之间进行高精度的传输,智能卡的上料、写入信息和分拣都是分开的,各个工位之间的加工不能实现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解决了不能传输智能卡,不能实现多个工位的流水线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发卡机构,用于发放智能卡;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导轨和带传动装置,两个所述导轨并排设置,所述带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沿每个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一个所述传动带,两个所述传动带形成用于传输所述智能卡的传输通道,所述发卡机构和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每个所述传动带的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挡块,每个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导轨上方,每个所述传动带上的每两个所述挡块与另一所述传动带上对应的两个所述挡块分别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智能卡的方形卡位;
写入工位,用于对所述智能卡进行信息写入;
核验工位,用于核验所述智能卡的写入信息,以判断所述智能卡为成品智能卡或废弃智能卡,所述写入工位和所述核验工位沿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分拣机构,与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所述分拣机构用于将所述成品智能卡和所述废弃智能卡分拣。
可选地,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收料盒和废料盒;
所述分拣机构可选择地与所述收料盒和所述废料盒中的一个对接。
可选地,所述分拣机构包括:
固定座;
第一伸缩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的伸缩端;
其中,至少一所述导轨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核验工位的下游,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在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所述支撑板能够从所述第一缺口中退出,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和所述导轨支撑所述智能卡的面平齐,所述收料盒设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分拣机构还包括:
倾斜通道,所述倾斜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
第一阻挡装置,用于阻挡所述倾斜通道中的所述智能卡;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上设有第一漏斗,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设有用于阻挡所述智能卡的第二阻挡装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带动下,所述第一漏斗的进料端能够和所述倾斜通道的下端对接,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能够和所述收料盒对接。
可选地,所述倾斜通道上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一阻挡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
第一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传动相连,所述第一挡杆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带动下能够经所述条形槽伸入所述倾斜通道,以挡设所述倾斜通道上的所述智能卡;
所述第二阻挡装置包括:
第二伸缩驱动元件;
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挡杆设在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元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二挡杆在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能够挡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漏斗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挡杆在第二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能够插在所述通孔中以挡在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
可选地,所述收料盒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至少两排开口向上的盒体,除位于最底排的所述盒体外,每排所述盒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二漏斗;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漏斗传动相连,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所述第二漏斗的出料端能够和同一排的所述盒体对接,或者所述第二漏斗能够和下一排的所述第二漏斗对接;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滑轨,同一排的所述第二漏斗沿所述第一滑轨长度方向排列;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漏斗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一滑块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能使所述第一漏斗选择和最顶排中一所述第二漏斗的进料端对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转动驱动元件;
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元件传动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杆和同一排的各所述第二漏斗传动相连。
可选地,所述发卡机构包括:
第二转动驱动元件包括输出轴;
输出盘,所述输出盘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部,所述输出盘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输出轴偏轴设置;
第二滑轨;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所述第二滑块包括第二传动轴和推杆;
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槽内,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设在所述第三条形槽;
盛纳盒,所述盛纳盒底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盛纳盒的两相对侧面,所述通槽位于所述推杆的行程内,所述传输通道上设有对接工位,所述通槽通过所述对接工位与所述传输通道对接。
可选地,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触片、第一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和第三感应开关;
所述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沿所述第二滑轨侧方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分别位于所述触片的行程上,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触片以感应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智能卡的起始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触片以感应所述推杆推出所述智能卡的预备位置,所述第三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触片以感应所述推杆推出所述智能卡的终点位置。
可选地,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活动挡板和第三伸缩驱动元件;
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对接工位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
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和所述活动挡板传动相连,在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所述活动挡板能够挡设在所述传输通道中并挡设所述对接工位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对接工位,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盛纳盒外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护栏,所述对接工位远离所述活动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
可选地,所述传输通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四个所述写入工位和一个所述核验工位,位于最上游的所述写入工位处设有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其余三个所述写入工位中的一个设有第二信息采集模块。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和护板,所述护板设在所述底板顶面,两个所述护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底板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传动带套设在所述护板上;
所述挡块包括块主体和限位部,所述块主体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块主体底端,所述限位部还位于所述底板侧方且朝所述底板底部延伸。
本发明的传输机构传输智能卡时,智能卡位于传输通道的方形卡位内,传动带的挡块能够对智能卡侧面固定,防止智能卡横向移动,智能卡两侧分别搭在导轨上,传动带运行时,导轨能够对智能卡持续支撑,这样,使智能卡能够被限定在方形卡位内,且沿导轨长度方向传输,传输过程中,由于方形卡位的限定,智能卡进入写入工位及核验工位时,不会出现位置不正或歪斜的情况。发卡机构和传输机构对接稳定。分拣机构能够对成品智能卡和废弃智能卡分拣。故本发明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能实现智能卡的信息写入、核验和分拣的流水线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的机箱部分拆开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输机构和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标识部分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的机箱全部拆开后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第二视角的部分立体图;
图8为图6中标识部分B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第三视角的部分立体图;
图10为图2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标识部分C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6第四视角的部分立体图;
图13为12中标识部分D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包括传输机构10、写入工位20、核验工位22、发卡机构30和分拣机构40。所述发卡机构30用于发放智能卡101。所述传输机构10,包括两个导轨12和和带传动装置,两个所述导轨12并排设置,所述带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14,沿每个所述导轨12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一个所述传动带14,两个所述传动带14形成用于传输所述智能卡101的传输通道,所述发卡机构30和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每个所述传动带14的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挡块142,每个所述挡块142位于所述导轨12上方,每个所述传动带14上的每两个所述挡块142与另一所述传动带14上对应的两个所述挡块142分别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智能卡101的方形卡位144(见图3)。所述写入工位20用于对所述智能卡101进行信息写入。所述核验工位22用于核验所述智能卡101的写入信息,以判断所述智能卡101为成品智能卡101或废弃智能卡101,所述写入工位20和所述核验工位22沿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分拣机构40与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所述分拣机构40用于将所述成品智能卡101和所述废弃智能卡101分拣。优选的,所述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收料盒50和废料盒51。所述核验工位22通过所述分拣机构40选择和收料盒50、废料盒51中的一个对接。优选的,本实施例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机箱102,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设在机箱102内或安装在机箱102上。
采用本实施例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生产智能卡时,人工将智能卡101放在发卡机构30,发卡机构30将智能卡101发放至传输通道中的方形卡位144,传输通道将智能卡101送入写入工位20时,通过写入工位20对智能卡101写入信息,送入核验工位22,核验后,核验工位将智能卡101标记成成品智能卡101或废弃智能卡101。最后,分拣机构40将成品智能卡101和废弃智能卡101分别送到收料盒50和废料盒51中。
本实施例的传输机构10传输智能卡101时,智能卡101位于传输通道的方形卡位144内,传动带14的挡块142能够对智能卡101侧面固定,防止智能卡101横向移动,智能卡101两侧分别搭在导轨12上,传动带14运行时,导轨12能够对智能卡101持续支撑,这样,使智能卡101能够被限定在方形卡位144内,且沿导轨12长度方向传输。传输过程中,由于方形卡位144的限定,智能卡101进入写入工位20及核验工位22时,不会出现位置不正或歪斜的情况。发卡机构30和传输机构10对接稳定。分拣机构40能够在核验工位22处进行切换,可以选择和收料盒50、废料盒51中一个对接,将成品智能卡101或废弃智能卡101进行分拣,从而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每张智能卡101电写入成功后都要进行芯片信息核验。将成功完成的智能卡101送到核验工位22上,再次读取芯片信息,核验机获得核验工位22读取得到的芯片信息,并判断该芯片信息与数据库信息是否一致,核验通过的成品智能卡101通过分拣机构40送入收料盒50,核验不通过的废弃智能卡101流入废料盒51。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智能卡101为身份证,所述传输通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四个写入工位20和一个核验工位22,位于最上游的所述写入工位20处设有第一信息采集模块24,其余三个所述写入工位20中的一个设有第二信息采集模块26。写入工位20的数量设定是根据写入工位20写入信息的速度及智能卡101传输的速度计算得出,四个写入工位20可以同时写入信息,每个写入工位20写入的信息一样,发卡机构30将智能卡101送入传输机构10后,智能卡101可以选择在其中任意一写入工位20写入信息。其中,第一信息采集模块24用于采集身份证的正面信息,第二信息采集模块26用于采集身份证的反面信息。或者,第一信息采集模块24用于采集身份证的反面信息,第二信息采集模块26用于采集身份证的正面信息。第一信息采集模块24采集到的正面信息或反面信息可以作为写入工位20写入信息的依据,还可以作为智能卡101在收料盒50分类的依据。具体的,当第一信息采集模块26采集到正面信息或反面信息后,便可以从数据库调出数据进行比对,比对后,在数据库调出与该采集到的正面信息或反面信息相匹配的电子信息,然后在四个写入工位20中的一个对一智能卡101写入电子信息,并在收料盒50可以对成品智能卡101进行分类收集。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拣机构40包括固定座42、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和支撑板46;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设在固定座42上;所述支撑板46设在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的伸缩端;其中,至少一导轨12上设有第一缺口122,所述第一缺口122位于所述核验工位22的下游,所述支撑板46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22内,在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的带动下,所述支撑板46能够从所述第一缺口122中退出,所述支撑板46的顶面和所述导轨12支撑所述智能卡101的面平齐,所述收料盒50设在所述第一缺口122的下方。
固定座42用于支撑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为电缸等。核验工位22核验智能卡101的芯片信息全部合格后,该智能卡101为成品智能卡101,核验工位22核验智能卡101的芯片信息没有全部合格,则该智能卡为废弃智能卡101。当废弃智能卡101通过第一缺口122时,支撑板46位于第一缺口122处,在传动带14的带动下,废弃智能卡101可以通过第一缺口122,然后进入废料盒51。当成品智能卡101通过第一缺口122时,第一伸缩驱动元件44带动支撑板46离开第一缺口122,使成品智能卡101掉落至收料盒50中。
由于本实施例的传输机构10采用了两传动带14和两导轨12共同传输,才能够设置第一缺口122,使本实施例的分拣机构40能够切换,使传输机构10能够选择收料盒50和废料盒51中的一个对接。若传输机构10采用了一般的带传动,则不能实现该功能,智能卡101不能掉落。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收料盒50和废料盒5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优选的,分拣机构40的数量为两组,第一缺口122的数量也为两个,可以提高分拣效率。
请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12包括底板124和护板126,所述护板126设在所述底板124顶面,支撑板46的顶面和底板124顶面平齐,底板124顶面用于支撑智能卡101,两护板126分别位于两底板124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传动带14套设在所述护板126上;所述挡块142包括块主体1422和限位部1424,所述块主体1422位于所述底板124上方,所述限位部1424位于块主体1422底端,所述限位部1424还位于底板124侧方且朝底板124底部延伸。限位部1424、块主体1422和底板124的配合对于传动带14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传动带14套设在护板126上,对于传动带14也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使传动带14稳定运行,也节省了空间。
优选的,上述所有驱动元件都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从而实现各工位之间的协调动作,且可以共用一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计算机等。在一些涉及行程及动作的部位还可以设置光电开关,用于检测零件的动作是否到位等,还可以设置报警元件,当零件的动作出错时,通过报警元件发出报警信号。
请参照图6至图8,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拣机构40还包括倾斜通道47和传送装置48,所述倾斜通道47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22的下方,所述倾斜通道47上设有用于阻挡智能卡101的第一阻挡装置49;所述传送装置48上设有第一漏斗482,所述第一漏斗482的出料端设有用于阻挡智能卡101的第二阻挡装置60,在所述传送装置48的带动下,所述第一漏斗482的进料端能够和所述倾斜通道47的下端对接,所述第一漏斗482的出料端能够和所述收料盒50对接。
两导轨12上可以分别设置一个第一缺口122,也可以仅在一导轨12上设置一个第一缺口122,本实施例中,是在其中一导轨12上设置两个第一缺口122,分拣机构40的数量为两个,倾斜通道47的数量为两个。核验成功的智能卡101,即成品智能卡101经过第一缺口122掉落后,位于第一缺口122的一端开始掉落,可以掉落在倾斜通道47上。第一阻挡装置49可以对智能卡101进行阻挡,传送装置48带动第一漏斗482到达倾斜通道47下方后,第一阻挡装置49从倾斜通道47退出,智能卡101可以从倾斜通道47落入第一漏斗482中,此时第二阻挡装置60将第一漏斗482的出料端挡住。然后,传送装置48可以根据不同成品智能卡101的信息带动第一漏斗482选择一个收料盒50对接,此时,第二阻挡装置60退回,使智能卡101顺利进入对应的收料盒50中。在倾斜通道47可以设置光电开关,用于监测倾斜通道47上是否存在智能卡101,光电开关、第一阻挡装置49、第二阻挡装置60和传送装置48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统一控制,控制系统为计算机等。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通道47上设有第一条形槽471,所述第一阻挡装置49包括第一驱动单元492和第一挡杆494;所述第一挡杆494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92传动相连,所述第一挡杆494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92的带动下能够经条形槽471伸入倾斜通道47,以挡设所述倾斜通道47上的智能卡101;其中,第一驱动单元492为皮带传动机构,该皮带传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挡杆494在第一条形槽471内转动,当第一挡杆494穿过所述第一条形槽471后延伸入所述倾斜通道47,并且与倾斜通道47之间产生一定夹角,就可以挡住智能卡101,当第一挡杆494与倾斜通道47之间的夹角基本为零时,第一挡杆494不会挡住倾斜通道47上智能卡101。所述第二阻挡装置60包括第二伸缩驱动元件62和第二挡杆64,第二伸缩驱动元件62为电缸等;所述第二挡杆64设在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元件62的伸缩端,所述第二挡杆64在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元件62的带动下能够挡设在所述第一漏斗482的出料端,使智能卡101短暂停留在第一漏斗482内,传送装置48传送第一漏斗482到位后,第二伸缩驱动元件62带动第二挡杆64退回,智能卡101就可以顺利的落入对应的收料盒50中。具体的,所述第一漏斗482上设有通孔483,所述第二挡杆64在第二伸缩驱动元件62的带动下能够插在所述通孔483中以挡在所述第一漏斗482的出料端。优选的,第一挡杆494、第二挡杆64的数量为两根,能够挡住智能卡101的两侧,阻挡效果更好,不易出现失误。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料盒50包括固定架52、盒体54、第二漏斗56和驱动装置58;所述固定架5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至少两排开口向上的盒体54,除位于最底排的盒体54外,每排盒体54的开口处设有第二漏斗56;所述驱动装置58和所述第二漏斗56传动相连,在所述驱动装置58的带动下,所述第二漏斗56的出料端能够和同一排的盒体54对接,或者所述第二漏斗56能够和下一排的第二漏斗56对接。固定架52用于固定盒体54等。根据智能卡101的芯片信息分类,若需要将智能卡101落入与该第二漏斗56同一排的盒体54中时,通过驱动装置58带动第二漏斗56和该排的盒体54对接;若需要将智能卡101落入下一排盒体54中时,则通过驱动装置58带动第二漏斗56与下一排的第二漏斗56对接。第二漏斗56能够与同一排的盒体54或下一排的第二漏斗56对接。如此,可以设置很多排盒体54,可以节省空间。所述传送装置48包括第一滑轨484、第一滑块486和第二驱动单元488;同一排的所述第二漏斗56沿所述第一滑轨484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滑块486设在所述第一滑轨484上,所述第一漏斗482设在所述第一滑块486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88和所述第一滑块486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486沿所述第一滑轨484移动,所述第一滑块486沿所述第一滑轨484移动使所述第一漏斗482能够选择和最顶排中一所述第二漏斗56的进料端对接。其中,第二驱动单元488为皮带传动机构,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带动第一滑块486滑动的机构。第一滑块486在第一滑轨484上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漏斗482选择一个第二漏斗56对接。
具体的,请参照图9,所述驱动装置58包括第一转动驱动元件582和第一传动杆584;所述第一传动杆584和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元件582传动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杆584和同一排的各第二漏斗56传动相连。第一转动驱动元件582为皮带传动机构,该皮带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杆584转动,当然,第一转动驱动元件582也可以电机,通过电机带动第一传动杆584转动,使第二漏斗56选择盒体54或者下一排的漏斗56对接。
请参照图10至图11,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卡机构30包括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第二滑轨34、第二传动杆36和盛纳盒38。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盘322,所述输出盘322套设于输出轴外部,所述输出盘322上设有第一传动轴324,所述第一传动轴324和所述输出轴不同轴,也即偏轴设置;所述第二滑轨34上设有第二滑块342,所述第二滑块342上设有第二传动轴344和推杆346;所述第二传动杆36的一端设有第二条形槽362,所述第二传动杆36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条形槽364,所述第一传动轴324传动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槽362内,所述第二传动轴344传动设在所述第三条形槽364;所述盛纳盒38底部设有通槽382,所述通槽382贯穿所述盛纳盒38的两相对侧面,所述通槽382位于所述推杆346的行程内,所述传输通道上设有对接工位384,所述通槽382通过对接工位384与传输通道对接。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为电机等。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转动时,带动输出盘322绕输出轴转动,第一传动轴324为输出盘322上的偏心轴。第二传动杆36通过第二条形槽362和第一传动轴324传动相连,第二传动杆36还通过第三条形槽364和第二传动轴344传动相连。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转动时,最终能够带动第二滑块342沿第二滑轨34滑动,从而推动推杆346运动。通过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配合输出盘322提供驱动力,偏轴驱动传动稳定。通过控制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就可以控制整个滑动过程,可控性强。第二滑块342在第二滑轨34上滑动时,推动推杆346运动,通过推杆346从通槽382将盛纳盒38最底层的智能卡101推入传输通道内。优选的,通槽382的高度、推杆346的厚度和一张智能卡101的厚度基本一致,从而使得推杆346每次动作时,都只从通槽382中推出一张智能卡101。优选的,所述第三条形槽364为条形缺口,使第三条形槽364和第二传动轴344便于配合安装,还能避免第二传动杆36和第二传动轴344之间出现卡死。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轴344上设有轴承348,所述第二传动轴344通过所述轴承348卡设在所述第三条形槽364中,轴承348和第三条形槽364之间接触相连,轴承348套在第二传动轴344上。优选的,第三条形槽364内侧底部还设有挡槽366,轴承348还挂在挡槽366上,挡槽366对轴承348具有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滑块342上设有触片3422,所述第二滑轨34侧方依次设有第一感应开关341、第二感应开关343和第三感应开关345,所述第一感应开关341、所述第二感应开关343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345分别位于所述触片3422的行程上,所述第一感应开关341用于感应所述触片3422以感应所述推杆346推动智能卡101的起始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343用于感应所述触片3422以感应所述推杆346推出智能卡101的预备位置,所述第三感应开关345用于感应所述触片3422以感应所述推杆346推出智能卡101的终点位置,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所述第一感应开关341、所述第二感应开关343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345分别和所述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一感应开关341、第二感应开关343和第三感应开关345均为光电开关等具有感应功能的开关。当第二滑块342沿第二滑轨34滑动时,带动触片3422依次触动第一感应开关341、第二感应开关343和第三感应开关345。第二感应开关343和第三感应开关345之间的距离即为智能卡101被推出的距离,使智能卡101刚好能够精确地被推入位于对接工位384的方形卡位144内。当智能卡101重叠出错时,控制系统能及时停止第二转动驱动元件32的动作。
请参照图12至图13,智能卡101被推入对接工位384时,尽管通过第二感应开关343和第三感应开关345精确控制智能卡101的被推出距离,但智能卡101被推到位后,仍然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智能卡101到位后的位置也可能不正,也可能会出现重叠或卷曲的可能,这样就不便于传输。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工位384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设有活动挡板3842,所述活动挡板3842传动连有第三伸缩驱动元件3844,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3844和所述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在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3844的带动下,所述活动挡板3842能够挡设在所述传输通道中并挡设所述对接工位384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当推动智能卡101时,第三伸缩驱动元件3844带动活动挡板3842挡在传输通道中并挡设对接工位384靠近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活动挡板3842对智能卡101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使智能卡101能够刚好被推到位于对接工位384的方形卡位144中,当智能卡101被推到位后,第三伸缩驱动元件3844带动活动挡板3842离开对接工位384,使传输通道能够传输智能卡101。优选的,通槽382延伸至对接工位384,所述通槽382位于盛纳盒38外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护栏3848,所述对接工位384远离活动挡板3842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3846,在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3844的带动下,所述活动挡板3842能够挡设在所述传输通道中并挡设所述对接工位384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第一护栏3848能够使智能卡101被顺利、准确的推入对接工位384中。当推动智能卡101时,第二护栏3846及活动挡板3842能够对智能卡101两侧限位,当智能卡101被推到位后,推杆346和一传动带14可以抵住智能卡101的另外两侧,从而使得智能卡101的四侧都被限位,智能卡101能够极为精确地被推到指定位置,智能卡101不会发生卷曲,也不会发生智能卡101重叠。当智能卡101被推到位后,活动挡板3842从第二缺口3848处移开,两传动带14就可以将该智能卡101从第二缺口3848往下游工位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带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三转动驱动元件145、第一带轮146、第二带轮148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带轮146和所述第三转动驱动元件145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带轮146上设有转盘1462,所述转盘1462上设有感应结构1464,所述转盘1462处设有第四感应开关1466,所述第四感应开关1466位于所述感应结构1464的行程上;所述第二带轮148转动设置,所述传动带14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146和所述第二带轮148之间;所述第四感应开关1466、所述第三转动驱动元件145分别和所述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三转动驱动元件145为电机等。第一带轮146为主动轮,第二带轮148为从动轮。第四感应开关1466可以感应到转盘1462的转动位置及圈数。通过控制系统的计算可以得出传动带14的传动位置。具体的,所述感应结构1464为所述转盘1462上的第三缺口,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触发第四感应开关146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是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来实现的,未在方法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卡机构,用于发放智能卡;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导轨和带传动装置,两个所述导轨并排设置,所述带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沿每个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一个所述传动带,两个所述传动带形成用于传输所述智能卡的传输通道,所述发卡机构和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每个所述传动带的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挡块,每个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导轨上方,每个所述传动带上的每两个所述挡块与另一所述传动带上对应的两个所述挡块分别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智能卡的方形卡位;
写入工位,用于对所述智能卡进行信息写入;
核验工位,用于核验所述智能卡的写入信息,以判断所述智能卡为成品智能卡或废弃智能卡,所述写入工位和所述核验工位沿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分拣机构,与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所述分拣机构用于将所述成品智能卡和所述废弃智能卡分拣;
活动挡板和第三伸缩驱动元件;
其中,所述发卡机构包括:
第二转动驱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元件包括输出轴;
输出盘,所述输出盘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部,所述输出盘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输出轴偏轴设置;
第二滑轨;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所述第二滑块包括第二传动轴和推杆;
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槽内,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设在所述第三条形槽;
盛纳盒,所述盛纳盒底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盛纳盒的两相对侧面,所述通槽位于所述推杆的行程内,所述传输通道上设有对接工位,所述通槽通过所述对接工位与所述传输通道对接,所述通槽的高度、所述推杆的厚度和一张所述智能卡的厚度相等;
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对接工位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
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和所述活动挡板传动相连,在所述第三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所述活动挡板能够挡设在所述传输通道中并挡设所述对接工位靠近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料盒和废料盒;
所述分拣机构可选择地与所述收料盒和所述废料盒中的一个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机构包括:
固定座;
第一伸缩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的伸缩端;
其中,至少一所述导轨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核验工位的下游,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在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所述支撑板能够从所述第一缺口中退出,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和所述导轨支撑所述智能卡的面平齐,所述收料盒设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机构还包括:
倾斜通道,所述倾斜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
第一阻挡装置,用于阻挡所述倾斜通道中的所述智能卡;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上设有第一漏斗,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设有用于阻挡所述智能卡的第二阻挡装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带动下,所述第一漏斗的进料端能够和所述倾斜通道的下端对接,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能够和所述收料盒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通道上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一阻挡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
第一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传动相连,所述第一挡杆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带动下能够经所述条形槽伸入所述倾斜通道,以挡设所述倾斜通道上的所述智能卡;
所述第二阻挡装置包括:
第二伸缩驱动元件;
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挡杆设在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元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二挡杆在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能够挡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斗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挡杆在第二伸缩驱动元件的带动下能够插在所述通孔中以挡在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料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盒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至少两排开口向上的盒体,除位于最底排的所述盒体外,每排所述盒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二漏斗;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漏斗传动相连,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所述第二漏斗的出料端能够和同一排的所述盒体对接,或者所述第二漏斗能够和下一排的所述第二漏斗对接;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滑轨,同一排的所述第二漏斗沿所述第一滑轨长度方向排列;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漏斗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一滑块传动相连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能使所述第一漏斗选择和最顶排中一所述第二漏斗的进料端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转动驱动元件;
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元件传动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杆和同一排的各所述第二漏斗传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片、第一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和第三感应开关;
所述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沿所述第二滑轨侧方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分别位于所述触片的行程上,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触片以感应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智能卡的起始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触片以感应所述推杆推出所述智能卡的预备位置,所述第三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触片以感应所述推杆推出所述智能卡的终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对接工位,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盛纳盒外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护栏,所述对接工位远离所述活动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有四个所述写入工位和一个所述核验工位,位于最上游的所述写入工位处设有第一信息采集模块,其余三个所述写入工位中的一个设有第二信息采集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和护板,所述护板设在所述底板顶面,两个所述护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底板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传动带套设在所述护板上;
所述挡块包括块主体和限位部,所述块主体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块主体底端,所述限位部还位于所述底板侧方且朝所述底板底部延伸。
CN202110884551.9A 2021-08-03 2021-08-03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Active CN113326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4551.9A CN113326905B (zh) 2021-08-03 2021-08-03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4551.9A CN113326905B (zh) 2021-08-03 2021-08-03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6905A CN113326905A (zh) 2021-08-31
CN113326905B true CN113326905B (zh) 2021-11-09

Family

ID=7742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4551.9A Active CN113326905B (zh) 2021-08-03 2021-08-03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690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0119A (zh) * 2011-08-30 2013-03-06 艾斯特国际安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分卡装置及带有该分卡装置的自动电写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23083U (zh) * 2011-12-08 2012-11-07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功能证件卡制作设备
CN204347872U (zh) * 2014-12-21 2015-05-20 广州市明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模块化信息处理装置
CN10692723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卡个人化制证机
CN108345913A (zh) * 2018-03-31 2018-07-31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即时发卡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0119A (zh) * 2011-08-30 2013-03-06 艾斯特国际安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分卡装置及带有该分卡装置的自动电写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6905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5205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programming modul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536367B2 (en) Chip handling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KR0138238B1 (ko) 경화처리기의 수입불능 경화제거장치
KR940003022B1 (ko) 경화선별장치
US4884671A (en) Paper currency acceptor and method of handling paper currency for vending machines and the like
CN113326905B (zh) 智能卡信息处理设备
JP5101831B2 (ja) 硬貨入出金機
JPH03187815A (ja) ベルトの凹部への要素とくにチップ等の電気要素の挿入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026294B1 (en) Coin receiving/dispensing machine
CN107067527B (zh) 一种硬币整理装置
JP4587193B2 (ja) 集積装置および仕分装置
CN212334192U (zh) 一种卡片整理机
CN114919926A (zh) 一种试剂条自动输送检测机构
CN112027774A (zh) 一种卡片整理机
JPS605419Y2 (ja) 券整列装置
JP5101832B2 (ja) 硬貨繰出装置
US4645402A (en) Integrated circuit handler automatic unload apparatus
CN112896984B (zh) 电池上料机构和多电池产品信息追溯方法
CN112864064A (zh) 电子元件搬送方法及电子元件搬送装置与搬送设备
CN117454920B (zh) 一种数据读取精准的投卡机卡片回收装置
TWI722682B (zh) 電子元件搬送方法與設備
US11158135B2 (en)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card-shaped data carriers
CA3042269C (en)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card-shaped data carriers
JPS6321989B2 (zh)
JPH0622695Y2 (ja) 紙幣処理機における紙幣集積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3 floor 5, building 2, Kangli City, No. 66, Pingji Avenue,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3 floor 5, building 2, Kangli City, No. 66, Pingji Avenue,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0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2, Kangli City, 66 Pingji Avenue, shang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ZHENGLIAN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3 floor 5, building 2, Kangli City, No. 66, Pingji Avenue,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