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5886A - 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5886A
CN113315886A CN202010118722.2A CN202010118722A CN113315886A CN 113315886 A CN113315886 A CN 113315886A CN 202010118722 A CN202010118722 A CN 202010118722A CN 113315886 A CN113315886 A CN 113315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shaft
rotation
elastic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87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5886B (zh
Inventor
程力勇
方志强
颜财盛
叶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87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5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5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5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基于本发明,摄像机可以包括环形元件或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环形元件产生的径向压紧力、或第一弹性张紧元件产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可以对转轴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因此,基于径向压紧力或第一轴向张紧力,摄像机不需要使用阻尼轴也可提供调节预紧,从而,有助于摄像机的体积小型化和成本控制。摄像机还可以利用止转紧固元件实现在指定调节角度的紧固锁止,并且可以利用第二弹性张紧元件产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对止转紧固元件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以避免止转紧固元件松动。

Description

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的装配技术,特别涉及应用无极调节机构的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对于包括至少两个设备组件的摄像机,设备组件之间通过无极调节机构装配在一起,以利用无极调节机构提供的旋转自由度,实现设备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
然而,传统的无极调节机构需要使用专用的阻尼轴来提供调节预紧,由此,会导致摄像机的体积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包括:
第一组件,所述第一设备组件具有轴槽,其中,所述轴槽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并且,所述轴槽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转动装配空间;
第二组件,所述第二设备组件具有转轴,其中,所述转轴容纳在所述轴槽的转动装配空间内,并且,所述转轴的第一轴端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转动配合;
环形元件,所述环形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轴端;
压盖,所述压盖对所述环形元件形成径向挤压,其中,所述径向挤压使所述环形元件与产生对所述转轴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径向压紧力,以对所述第一设备组件和所述第二设备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可选地,所述转轴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端形成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外轴台;所述轴座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环形元件套设于所述外轴台、并被所述支撑槽转动支撑。
可选地,所述环形元件与所述外轴台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环形元件与所述压盖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转轴进一步具有贯穿所述外轴台的接线孔;所述轴座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背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形成与所述接线孔联通的接线腔,其中,所述接线腔被所述压盖封盖。
可选地,所述压盖具有探出至所述接线腔之外的压接檐,以利用所述压接檐对所述环形元件形成径向挤压。
可选地,所述环形元件的周面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分散所述环形元件的形变压缩量的弹性凸起。
可选地,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内周面的内圈弹性散压齿。
可选地,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外轴台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外周面的外圈弹性散压齿。
可选地,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压盖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内周面的内圈弹性散压齿、以及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外周面的外圈弹性散压齿。
可选地,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外轴台间隙配合,并且,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压盖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周向方向上交错布置。
可选地,所述外轴台具有凸键,并且,所述环形元件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凸键配合的键槽。
作为对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转轴的第二轴端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轴向间隙,并且,该第一实施例中的摄像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弹性张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轴端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的轴向间隙内,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在轴向间隙内产生对所述转轴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以对所述第一设备组件和所述第二设备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粘接在所述第二轴端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与所述第二轴端或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对接端被粗糙化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压接的接合面,并且,所述接合面具有预定粗糙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包括第一蝶形弹片,所述第一蝶形弹片具有小径端和大径端,其中,所述小径端抵接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所述大径端抵接在所述第二轴端。
可选地,所述大径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端42的外径、并且大于所述第二轴端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在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摄像机,包括:
第一设备组件,所述第一设备组件具有轴槽,其中,所述轴槽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并且,所述轴槽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转动装配空间;
第二设备组件,所述第二设备组件具有转轴,其中,所述转轴容纳在所述轴槽的转动装配空间内,所述转轴的第一轴端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转轴的第二轴端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轴向间隙;
第一弹性张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轴端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的轴向间隙内,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在轴向间隙内产生对所述转轴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以对所述第一设备组件和所述第二设备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粘接在所述第二轴端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与所述第二轴端或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对接端被粗糙化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压接的接合面,并且,所述接合面具有预定粗糙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包括第一蝶形弹片,所述第一蝶形弹片具有小径端和大径端,其中,所述小径端抵接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所述大径端抵接在所述第二轴端。
可选地,所述大径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端的外径、并且大于所述第二轴端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作为对第二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该第二实施例中的摄像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环形元件,所述环形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轴端;
压盖,所述压盖对所述环形元件形成径向挤压,其中,所述径向挤压使所述环形元件与产生对所述转轴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径向压紧力,以对所述第一设备组件和所述第二设备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可选地,所述转轴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端形成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外轴台;所述轴座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环形元件套设于所述外轴台、并被所述支撑槽转动支撑。
可选地,所述环形元件与所述外轴台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环形元件与所述压盖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环形元件具有的周面进一步形成有离散分布的弹性凸起。
可选地,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内周面的内圈弹性散压齿。
可选地,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外轴台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外周面的外圈弹性散压齿。
可选地,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压盖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内周面的内圈弹性散压齿、以及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外周面的外圈弹性散压齿。
可选地,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外轴台间隙配合,并且,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压盖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与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在所述环形元件的周向方向上交错布置。
可选地,所述外轴台具有凸键,并且,所述环形元件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凸键配合的键槽。
可选地,所述转轴进一步具有贯穿所述外轴台的接线孔;所述轴座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背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形成与所述接线孔联通的接线腔,其中,所述接线腔被所述压盖封盖。
可选地,所述压盖具有探出至所述接线腔之外的压接檐,以利用所述压接檐对所述环形元件形成径向挤压。
作为对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均适用的更进一步的优化,上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摄像机可以进一步包括:
止转紧固元件,所述止转紧固元件在所述第二轴端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形成可拆卸的锁止装配。
可选地,所述止转紧固元件沿轴向方向布置,并且,所述止转紧固元件利用与所述第二轴端的螺纹配合形成可拆卸的锁止装配。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张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背向所述转轴的一侧;其中,当所述止转紧固元件与所述第二轴端螺纹配合、并将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挤压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时,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产生对所述止转紧固元件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
可选地,所述轴座进一步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进一步在所述第二轴端形成沿轴向方向内凹的内沉台;所述止转紧固元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螺纹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背向所述转轴一侧的帽部;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位于所述帽部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其中,当所述螺纹部随所述止转紧固元件的旋转而与所述内沉台螺纹配合时,所述转轴被所述止转紧固元件止转锁定;并且,当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被挤压在所述帽部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时,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对所述帽部产生对所述止转紧固元件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
可选地,所述轴座进一步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形成遮蔽檐;其中,所述遮蔽檐位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背向所述转轴的一侧,所述遮蔽檐布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外周,并且,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被所述遮蔽檐遮挡。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包括第一蝶形弹片,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包括第二蝶形弹片,并且,所述第二蝶形弹片的数量等于或多于所述第一蝶形弹片的数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摄像机可以包括环形元件或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环形元件产生的径向压紧力、或第一弹性张紧元件产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可以对转轴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因此,基于径向压紧力或第一轴向张紧力,摄像机不需要使用阻尼轴也可提供调节预紧,从而,有助于摄像机的体积小型化和成本控制。
摄像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止转紧固元件,以利用止转紧固元件实现无极调节机构在指定调节角度的紧固锁止。在此情况下,摄像机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第二弹性张紧元件产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对止转紧固元件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以避免止转紧固元件松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无极调节机构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4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径向受力分布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a中包含环形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包含环形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包含环形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示出的环形元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轴向受力分布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示出的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双侧轴向受力分布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为图1中示出的第二弹性张紧元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第一设备组件(设备机身)
11 机身底壳
12 机身顶壳
20 第一设备组件(设备机头)
21 机头主壳
22 机头护盖
220 护盖窗口
23 支撑臂
24 线缆
25 线缆接头
30 轴座
300 轴槽
31 第一轴向限位部
310 支撑槽
32 第二轴向限位部
320 安装孔
321 接合面
33 接线腔
330 安装螺钉
34 压盖
340 压接檐
341 盖主体
342 安装部
35 遮蔽檐
40 转轴
41 第一轴端
410 外轴台
411 凸键
42 第二轴端
420 内沉台
43 接线孔
50 环形元件
51 内圈弹性散压齿
52 外圈弹性散压齿
53 键槽
60 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第一蝶形弹片)
61 小径端
62 大径端
70 止转紧固元件(紧固螺钉)
71 螺纹部
72 帽部
80 第二弹性张紧元件
80a、80b 第二蝶形弹片
90 无极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并接合图2a和图2b,在该实施例中,摄像机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组件10和第二设备组件20。
第一设备组件10可以是摄像机的设备机身,其可以包括机身底壳11和机身顶壳12,机身底壳11和机身顶壳12装配在一起形成的壳腔内可以容纳有例如电源模组、控制模组等功能模组。
第一设备组件20可以是摄像机的设备机头,其可以包括机头主壳21和机头护盖22,机头主壳21的壳腔内可以装设有例如摄像头等采集模组,机头护盖22可以封盖机头主壳21的壳腔、并且可以在采集模组的装设位置开设有护盖窗口200,此时,摄像机可以基于图像采集和处理实现诸如行为分析等智能应用。
因此,第二设备组件20存在相对于第一设备组件10的角度调节的需求,以实现在不同方位的采集。
相应地,第二设备组件20可以通过无极调节机构90装设在第一设备组件10。例如,第二设备组件20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机头主壳21的支撑臂23,支撑臂23的底端可以通过无极调节机构90装设在第一设备组件10。
图3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无极调节机构的装配结构剖视图。请参见图3,并同时回看图1以及图2a和图2b,在该实施例中,无极调节机构90可以包括轴座30和转轴 40。
轴座30可以设置在第一设备组件10,例如,轴座30可以形成在第一设备组件10 的顶壳12。也就是,第一设备组件10可以具有轴座30。
其中,轴座30可以具有轴槽300,轴槽300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32。由此,轴槽300可以在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为转轴40提供转动装配空间。
转轴40可以设置在第一设备组件20,例如,转轴40可以形成在第一设备组件20 的支撑臂23的底端,并且,转轴40可以为周面不附带例如阻尼轴承等阻尼机构的光面刚性轴体。也就是,第二设备组件20可以具有容纳在轴槽300内的转轴40。其中,转轴40容纳在轴槽300中,即,转轴40可以容纳在轴槽300的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的安装空间内,并且,转轴40在第一轴端41和第二轴端42的端面之间的主体轴向长度可以小于(略小于)的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的轴向距离。
在该实施例的第一方案中,无极调节机构90在包括轴座30和转轴40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环形元件50。
图4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径向受力分布的原理性示意图。请在参见图3的同时结合图4,在第一方案中,环形元件50可以产生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径向压紧力Fa,以对第一设备组件10和第二设备组件20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例如,转轴40的第一轴端41可以与第一轴向限位部31转动配合,并且,环形元件50可以套设在转轴40的第一轴端41(即,套设在第一轴端41与第一轴向限位部31转动配合的位置处)。另外,摄像机10还具有压盖34,该压盖34对环形元件50形成径向挤压,该径向挤压可以使环形元件50产生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径向压紧力Fa。
基于上述结构,环形元件50产生的径向压紧力Fa可以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以削弱转轴40的旋转自由度的灵活度。
从而,基于径向压紧力Fa,摄像机不需要使用阻尼轴也可提供调节预紧,进而,有助于摄像机的体积小型化和成本控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一方案中的上述结构,下面,对环形元件50的装配方式及元件选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a中包含环形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3中包含环形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5中包含环形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在参见图3的同时关注图5至图8:
转轴40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轴端41形成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外轴台410,即,外轴台410可以从第一轴端41的端面突出至转轴40的主体轴向长度的范围之外。相应地,轴座30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轴向限位部31开设有支撑槽310。
环形元件50套设于外轴台410,例如,环形元件50的轴向尺寸可以等于或大于外轴台410的轴向长度,并且,环形元件50可以与外轴台410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零或趋近于零)。相应地,套设于外轴台410的环形元件50还可以被转动支撑在第一轴向限位部31的支撑槽310,例如,支撑槽310可以具有与环形元件50的外轮廓匹配的弧度。
压盖34可以对转动支撑在支撑槽310的环形元件50产生径向挤压,例如,环形元件50在径向方向上可以与压盖34过盈配合(同时也可以与支撑槽310过盈配合),从而,压盖34可以通过与环形元件50的过盈配合而对环形元件50产生径向挤压。并且,压盖34还可以进一步对对转轴40的第一轴端41形成轴向限位。
另外,转轴40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轴端41具有贯穿外轴台410的接线孔43,从而,从第一设备组件20内的采集模组引出的线缆24可以连接到嵌入在接限孔43内的线缆接头25,并且,轴座30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轴向限位部31背向转轴40的一侧形成与接线孔43联通的接线腔33,从而,在接线腔30可以实现线缆接头25可以暴露在接线腔 33,并且可以与第一设备组件10内的电源模组和控制模组在接线腔33实现接线连接。
接线腔33可以被压盖34封盖,也就是,压盖34的主要作用在于封盖接线腔33。
例如,如图7所示,压盖34可以具有盖主体341和安装部342,其中,安装部342 可以利用安装螺钉330被固定在接线腔33的底部,使盖主体341完全封盖接线腔33的开口。除此之外,压盖34可以在靠近转轴40的一侧形成在轴向方向上探出至接线腔33 外的压接檐340,即,压接檐340可以从盖主体341靠近转轴40的一侧边缘探出至接线腔33外,从而,压盖34可以利用压接檐340对环形元件50形成径向挤压。并且,压盖 34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压接檐340对转轴40的第一轴端41形成轴向限位。优选地,压接檐340的厚度可以大于盖主体341的厚度。
图9为图1中示出的环形元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请在参见图3并关注图5至图8 的同时再进一步关注图9,环形元件50可以为弹性垫环,其材质可以选用例如PC(聚碳酸酯)等塑胶材料。其中,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在受到压盖34(压接檐340)的径向挤压时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并且,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下的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产生的弹性力可以作为径向压紧力Fa。
为了避免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在受到压盖34(压接檐340)的径向挤压时的弹性形变量过大,环形元件50的周面可以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分散环形元件50的形变压缩量的弹性凸起。
例如,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的内周面可以布置内圈弹性散压齿51,和/或,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的外周面可以布置外圈弹性散压齿52。
通过内圈弹性散压齿51和/或外圈弹性散压齿52响应于径向挤压的偏斜变形,可以分担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的主环体的形变压缩量,并且不会影响径向挤压对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的主环体的力传递,从而,可以确保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在弹性变形状态下可以产生足够大的弹性力(径向压紧力Fa)。
而且,内圈弹性散压齿51和/或外圈弹性散压齿52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增大在环绕第一轴端41的外轴台410的径向间隙内产生的摩擦力。
其中,内圈弹性散压齿51可以与外轴台410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零或趋近于零),并且,外圈弹性散压齿52可以与压盖34过盈配合(同时也可以与支撑槽310过盈配合)。
当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同时具有内圈弹性散压齿51和外圈弹性散压齿52时,内圈弹性散压齿51与外圈弹性散压齿52在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的周向方向上交错布置。即,内圈弹性散压齿51可以布置在与相邻外圈弹性散压齿52之间的齿间隔对应的位置处,外圈弹性散压齿52可以布置在与相邻内圈弹性散压齿51之间的齿间隔对应的位置处。
另外,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的内周面还可以开设有键槽53,相应地,转轴40 在第一轴端41的外轴台410可以具有与键槽53配合的凸键411。通过凸键411与键槽 53的配合,弹性垫环(环形元件)50可以进一步对转轴40产生阻力扭矩,以强化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的阻滞约束。
在该实施例的第二方案中,无极调节机构90在包括轴座30和转轴40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
图10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轴向受力分布的原理性示意图。请在参见图3的同时结合图10,在第二方案中,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可以产生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Fb,以对第一设备组件10和第二设备组件20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例如,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与轴座30的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可以形成轴向间隙,并且,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可以装设在第二轴端4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的轴向间隙内,以在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产生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Fb。
基于上述结构,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产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Fb也可以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以利用第一轴向张紧力Fb引发的端面摩擦力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力。
从而,基于第一轴向张紧力Fb,摄像机不需要使用阻尼轴也可提供调节预紧,进而,有助于摄像机的体积小型化和成本控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二方案中的上述结构,下面,对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装配方式及元件选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可以粘接(例如通过背胶)在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的端面,和/或,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与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的对接端可以通过打磨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大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与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的表面附接力或者摩擦力。类似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的对接端也可以通过打磨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大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的表面附接力或者摩擦力。
另外,轴槽300在第二轴向限位部32面向转轴40的一侧,可以具有与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压接的接合面321,并且,该接合面321可以通过打磨等表面处理而被形成为具有预定粗糙度,以提升与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之间的表面附接力或者摩擦力。
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产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Fb对转轴40旋转形成的阻滞约束的效果。
图11为图1中示出的第一弹性张紧元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请在参见图3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图11,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可以包括第一蝶形弹片,其材质可以选用弹簧刚。其中,第一蝶形弹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常态厚度尺寸Ta与转轴40的轴向长度之和,可以大于第一轴向限位部31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的轴向距离,也就是,第一蝶形弹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常态厚度尺寸Ta,大于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与轴座30的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可以形成轴向间隙。
第一蝶形弹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可以具有小径端61和大径端62,其中,小径端61可以抵接在第二轴向限位部32,以利用第二轴向限位部32为第一蝶形弹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提供支撑,而大径端62则可以抵接在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以将第一轴向张紧力F1沿大径端62的相对大的尺寸边界施加到转轴的第二轴端42。从而,可以更稳定地对转轴40的旋转形成相对大的阻力扭矩。
其中,第一蝶形弹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大径端62的外径Da可以设置为接近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的外径,例如,大径端62的外径Da可以设置为小于转轴40 的第二轴端42的外径、并且大于等于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在该实施例的第三方案中,无极调节机构90在包括轴座30和转轴40的基础上,还可以同时包括环形元件50和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也就是,第一方案中的无极调节机构9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方案中的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第二方案中的无极调节机构 9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方案中的环形元件50。
此时,基于径向压紧力Fa和第一轴向张紧力Fb的组合,摄像机不需要使用阻尼轴也可提供调节预紧,进而,有助于摄像机的体积小型化和成本控制。
而且,当摄像机同时包括环形元件50和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时,即便环形元件50和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其中一个失效(例如由于材料老化或发生塑性变形而丧失弹性力等原因失效),只要环形元件50和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另外一个仍有效(径向压紧力Fa和第一轴向张紧力Fb中仍然有一个可以达到阻滞转轴40旋转的水平),无极调节机构90也不会完全丧失调节预紧。
在提供调节预紧的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或者第三方案的基础上,该实施例中的无极调节机构90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在指定角度的锁止。
仍参见图3、并结合2a和图2b,该实施例中的无极调节机构90可以进一步包括止转紧固元件70,止转紧固元件70可以在转轴的第二轴端4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形成可拆卸的锁止装配。
具体地,止转紧固元件70可以沿轴向方向布置,并且,止转紧固元件70利用与转轴的第二轴端42的螺纹配合形成可拆卸的锁止装配。
其中,对于包括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止转紧固元件70可以穿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而与第二轴端42螺纹配合。此时,止转紧固元件70与第二轴端42的螺纹配合还可以进一步挤压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以使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 产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Fb增大。
图12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双侧轴向受力分布的原理性示意图。请在参见图3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图12,无极调节机构90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产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Fc对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以避免止转紧固元件70的松动。
具体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可以布置在第二轴向限位部32背向转轴40的一侧,其中,当止转紧固元件70与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螺纹配合、并将第二弹性张紧元件 80挤压在第二轴向限位部32时,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可以产生对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Fc。
请回看图3并接合图2a和图2b,轴座30可以进一步在第二轴向限位部32开设有安装孔320,转轴40可以进一步在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形成沿轴向方向内凹的内沉台 420,相应地,止转紧固元件70可以包括穿设于安装孔320的螺纹部71、以及位于第二轴向限位部32背向转轴40一侧的帽部72,例如,止转紧固元件70可以选用包括螺纹部71和帽部72的紧固螺钉。
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可以位于帽部7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其中,当螺纹部71随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而与内沉台420螺纹配合时,转轴40被止转紧固元件70 止转锁定,并且,当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被挤压在帽部7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时,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对帽部72产生第二轴向张紧力Fc,用于对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
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可以选用第二蝶形弹片,此时,第二弹性张紧元件(第二蝶形弹片)80可以套设在螺纹部71,并且位于帽部7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
轴座30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二轴向限位部32形成遮蔽檐35,其中,遮蔽檐35位于第二轴向限位部32背向转轴40的一侧,遮蔽檐35布置在安装孔320的外周,并且,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可以被遮蔽檐35遮挡,甚至,止转紧固元件70也可以被遮蔽檐35 局部遮挡或完全遮挡。
由于遮蔽檐35的存在,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包括的第二蝶形弹片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多于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包括的第一蝶形弹片的数量,这是因为:
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的装配间隙越小,越有利于产品的外型美观,因此,若考虑产品的外型,挤压在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与第二轴向限位部 32之间的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轴向厚度应当尽可能小,由此,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 可以只包括一个第一蝶形弹片;
虽然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包括的第二蝶形弹片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但是,由于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所在的位置不属于装配间隙,并且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可以被遮蔽檐35遮挡,因此,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包括的第二蝶形弹片的数量可以多于一个,以在不影响产品外观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第二蝶形弹片的数量来提升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 产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Fc。
图13a和图13b为图1中示出的第二弹性张紧元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3a和图13b,以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包括两个第二蝶形弹片80a和80b为例,两个第二蝶形弹片80a和80b可以采用小径端对接的方式沿轴向方向堆叠(如图13a所示),或者,两个第二蝶形弹片80a和80b也可以采用大径端对接的方式沿轴向方向堆叠(如图13b 所示)。
第二蝶形弹片80a和80b的大径端的外径Db可以设置为接近止转紧固元件70的帽部72的外径,例如,第二蝶形弹片80a和80b的大径端的外径Db可以设置为小于帽部 72的外径、并且大于等于帽部72的外径的二分之一。
当帽部72的外径小于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的外径时,第二蝶形弹片80a和80b 的大径端的外径Db也可以设置为小于第一蝶形弹片(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的大径端 62的外径Da。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件(10),所述第一设备组件(10)具有轴槽(300),其中,所述轴槽(300)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32),并且,所述轴槽(300)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形成转动装配空间;
第二组件(20),所述第二设备组件(20)具有转轴(40),其中,所述转轴(40)容纳在所述轴槽(300)的转动装配空间内,并且,所述转轴(40)的第一轴端(41)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31)转动配合;
环形元件(50),所述环形元件(50)套设于所述第一轴端(41);
压盖(34),所述压盖(34)对所述环形元件(50)形成径向挤压,其中,所述径向挤压使所述环形元件(50)与产生对所述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径向压紧力,以对所述第一设备组件(10)和所述第二设备组件(20)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40)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端(41)形成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外轴台(410);
所述轴座(30)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31)开设有支撑槽(310);
所述环形元件(50)套设于所述外轴台(410)、并被所述支撑槽(310)转动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元件(50)与所述外轴台(410)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环形元件(50)与所述压盖(34)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40)进一步具有贯穿所述外轴台(410)的接线孔(43);
所述轴座(30)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31)背向所述转轴(40)的一侧形成与所述接线孔(43)联通的接线腔(33),其中,所述接线腔(33)被所述压盖(34)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34)具有探出至所述接线腔(33)之外的压接檐(340),以利用所述压接檐(340)对所述环形元件(50)形成径向挤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元件(50)的周面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分散所述环形元件(50)的形变压缩量的弹性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50)的内周面的内圈弹性散压齿(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51)与所述外轴台(410)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50)的外周面的外圈弹性散压齿(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52)与所述压盖(34)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50)的内周面的内圈弹性散压齿(51)、以及布置在所述环形元件(50)的外周面的外圈弹性散压齿(5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51)与所述外轴台(410)间隙配合,并且,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52)与所述压盖(34)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弹性散压齿(51)与所述外圈弹性散压齿(52)在所述环形元件(50)的周向方向上交错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台(410)具有凸键(411),并且,所述环形元件(50)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凸键(411)配合的键槽(53)。
15.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组件(10),所述第一设备组件(10)具有轴槽(300),其中,所述轴槽(300)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32),并且,所述轴槽(300)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形成转动装配空间;
第二设备组件(20),所述第二设备组件(20)具有转轴(40),其中,所述转轴(40)容纳在所述轴槽(300)的转动装配空间内,所述转轴(40)的第一轴端(41)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31)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转轴(40)的第二轴端(42)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形成轴向间隙;
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装设在所述第二轴端(42)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形成的轴向间隙内,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在轴向间隙内产生对所述转轴(4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一轴向张紧力,以对所述第一设备组件(10)和所述第二设备组件(20)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提供预紧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粘接在所述第二轴端(42)的端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与所述第二轴端(42)或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的对接端被粗糙化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面向所述转轴(40)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压接的接合面(321),并且,所述接合面(321)具有预定粗糙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张紧元件(60)包括第一蝶形弹片,所述第一蝶形弹片具有小径端(61)和大径端(62),其中,所述小径端(61)抵接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所述大径端(62)抵接在所述第二轴端(42)。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止转紧固元件(70),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沿轴向方向布置,并且,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利用与所述第二轴端(42)的螺纹配合形成可拆卸的锁止装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布置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背向所述转轴(40)的一侧;
其中,当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与所述第二轴端(42)螺纹配合、并将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挤压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时,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产生对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座(30)进一步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开设有安装孔(320);
所述转轴(40)进一步在所述第二轴端(42)形成沿轴向方向内凹的内沉台(420);
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20)的螺纹部(7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背向所述转轴(40)一侧的帽部(72);
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位于所述帽部(72)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
其中,当所述螺纹部(71)随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而与所述内沉台(420)螺纹配合时,所述转轴(40)被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止转锁定;
并且,当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被挤压在所述帽部(72)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32)之间时,所述第二弹性张紧元件(80)对所述帽部(72)产生对所述止转紧固元件(70)的旋转形成阻滞约束的第二轴向张紧力。
CN202010118722.2A 2020-02-26 2020-02-26 摄像机 Active CN113315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8722.2A CN113315886B (zh) 2020-02-26 2020-02-26 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8722.2A CN113315886B (zh) 2020-02-26 2020-02-26 摄像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886A true CN113315886A (zh) 2021-08-27
CN113315886B CN113315886B (zh) 2022-07-05

Family

ID=7737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8722.2A Active CN113315886B (zh) 2020-02-26 2020-02-26 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588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6993A1 (en) * 1997-04-14 1998-10-22 Mine Safety Appliances Company Adjustable headband with a ratchet mechanism having different resistances
US20030213123A1 (en) * 2002-04-24 2003-11-20 Josef Thal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parating an angle encoder shaft from a drive shaft
CN102230503A (zh) * 2011-07-06 2011-11-02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的转动结构
CN202251418U (zh) * 2011-10-17 2012-05-30 苏州诚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纽器
US20140367546A1 (en) * 2013-06-17 2014-12-18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16118249A (ja) * 2014-12-19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車両用電動機のロータ軸の支持構造
CN205961284U (zh) * 2016-08-23 2017-02-15 郴州希典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角度可控的摄像头
JP2017219143A (ja) * 2016-06-09 2017-12-14 Nok株式会社 ギアダン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804081U (zh) * 2017-06-27 2018-09-0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煎烤机
CN208179169U (zh) * 2018-05-21 2018-12-04 重庆台圆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圈的打磨装置
CN108981663A (zh) * 2018-06-16 2018-12-11 马鞍山小古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用水平测量仪
CN208707756U (zh) * 2018-08-27 2019-04-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9492475U (zh) * 2019-01-15 2019-10-1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的安装支架及摄像机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6993A1 (en) * 1997-04-14 1998-10-22 Mine Safety Appliances Company Adjustable headband with a ratchet mechanism having different resistances
US20030213123A1 (en) * 2002-04-24 2003-11-20 Josef Thal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parating an angle encoder shaft from a drive shaft
CN102230503A (zh) * 2011-07-06 2011-11-02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的转动结构
CN202251418U (zh) * 2011-10-17 2012-05-30 苏州诚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纽器
US20140367546A1 (en) * 2013-06-17 2014-12-18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16118249A (ja) * 2014-12-19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車両用電動機のロータ軸の支持構造
JP2017219143A (ja) * 2016-06-09 2017-12-14 Nok株式会社 ギアダン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961284U (zh) * 2016-08-23 2017-02-15 郴州希典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角度可控的摄像头
CN207804081U (zh) * 2017-06-27 2018-09-0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煎烤机
CN208179169U (zh) * 2018-05-21 2018-12-04 重庆台圆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圈的打磨装置
CN108981663A (zh) * 2018-06-16 2018-12-11 马鞍山小古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用水平测量仪
CN208707756U (zh) * 2018-08-27 2019-04-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9492475U (zh) * 2019-01-15 2019-10-1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的安装支架及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886B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67347A (en) Fastener
US10480571B2 (en) Self locking bearing preload adjuster
KR100386437B1 (ko) 마찰토크장치및마찰장치
JPWO2008084636A1 (ja) 回転刃具の固定装置
WO2013031302A1 (ja) ダンパ
JP4667222B2 (ja)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US20100062864A1 (en) Damper device
CN113315886B (zh) 摄像机
JP5285029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2441192A (en) Installa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 module onto license plate
US4618272A (en) Device for fixing a thrust bearing
JP6210786B2 (ja) 薄型ギヤモータ
JPH09166130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JP3541077B2 (ja) 時計の風防ガラス固定構造
WO2024075726A1 (ja) 電動制動装置
JP6918426B2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JPH05269678A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ー
JP4248130B2 (ja) 手摺用継手部材
CN215064589U (zh) 传感器的安装装置、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JPS62270837A (ja) ロ−タリ−ダンパ
JP4898174B2 (ja) モータの締結機構及びカム装置
JP2007263281A (ja) 直線運動装置
JPH0646047B2 (ja) 軸受装置
JP2503761Y2 (ja) 時計ケ―スのプッシュボタン構造
JP2580377Y2 (ja) 回転式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