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9378B -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9378B
CN113309378B CN202110566595.7A CN202110566595A CN113309378B CN 113309378 B CN113309378 B CN 113309378B CN 202110566595 A CN202110566595 A CN 202110566595A CN 113309378 B CN113309378 B CN 113309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rofiled steel
steel sheet
plate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65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9378A (zh
Inventor
夏卫国
全玉国
刘欢云
王利鹏
刘克杨
陈进
赵龙
张磊
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Wuha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Wuha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Wuha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Wuha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65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9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9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9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9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9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承载绳和锁紧件。其中,第一支座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一加劲板,第一端板与第一加劲板均用于与钢梁固定,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第二支座包括第二端板和第二加劲板,第二端板与第二加劲板均用于与钢梁固定,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承载绳设置在压型钢板的下方,承载绳的一端穿过第一连通孔,承载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通孔。锁紧件包括第一螺纹套筒和第二螺纹套筒,第一螺纹套筒与第二螺纹套筒用于使承载绳对压型钢板提供支撑力。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以及承载绳的配合,极大地缩减了工期,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建筑模块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压型钢板楼承板因方便快捷、施工高效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各个领域,但因压型钢板的刚度较弱,当跨度较大时,需对其下部进行加固处理。
在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双排支撑脚手架来完成对压型钢板的支撑,但双排支撑脚手架对场地平整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且搭设流程繁琐,导致施工工期延长,进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撑结构,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支撑结构的楼承板施工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支撑结构的楼承板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均用于与所述钢梁固定,所述第一加劲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一加劲板用于为所述第一端板施加支撑力,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
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分布在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座分布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端板和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加劲板均用于与所述钢梁固定,所述第二加劲板用于与所述第二端板的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加劲板用于为所述第二端板施加支撑力,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
承载绳,所述承载绳设置在所述压型钢板的下方,所述承载绳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承载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孔;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螺纹套筒和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固定于所述承载绳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套筒固定于所述承载绳靠近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与所述第二螺纹套筒用于防止所述承载绳朝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支座中,第一加劲板对第一端板的支撑,以及第二支座中,第二加劲板对第二端板的支撑,使得在承载绳对压型钢板提供支撑力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能够为承载绳提供稳定的拉力;而锁紧件当中的第一螺纹套筒与第二螺纹套筒,则实现了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对承载绳提供拉力。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以及承载绳的配合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极大地缩减了工期,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或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板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所述承载绳穿过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用于使所述承载绳与所述混凝土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套筒采用钢材制成,所述第一套筒用于与所述钢梁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用于与固定有所述第一支座的所述钢梁,和固定有所述第二支座的所述钢梁之间的所述钢梁固定,所述承载绳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用于使所述承载绳与所述混凝土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结构,所述承载绳为钢绞线。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楼承板施工系统,包括钢梁、压型钢板和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结构,所述压型钢板铺设在所述钢梁上,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固定于所述钢梁,所述承载绳用于为所述压型钢板提供支撑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支撑结构,有效缩短了楼承板施工系统的施工工期,进而降低了楼承板施工系统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相邻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楼承板施工方法,包括:
获取压型钢板的型号;
根据所述压型钢板的型号,得到支撑结构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根据所述安装位置,安装所述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不同型号的压型钢板,其允许跨度范围不同,根据压型钢板的型号,确定了支撑结构的数量和位置,从而使得承载绳能够合理地分布在压型钢板的下层,为压型钢板提供有效的支撑,安装简便,有效缩短了工期,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压型钢板的数量;
根据所述压型钢板的型号和所述压型钢板的数量,进行安全校核;
所述安全校核包括:
获取预计荷载值;
根据所述预计荷载值,得到固定有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的钢梁的侧向形变量;
若所述侧向形变量大于形变允许值,则减少所述承载绳上的所述压型钢板的数量,并重复所述安全校核,直到所述侧向形变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允许值。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另一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第一支座100、第一端板110、第一加劲板120、第二支座200、第二端板210、第二加劲板220、承载绳300、第一螺纹套筒310、第二螺纹套筒320、第一套筒410、第二套筒420、钢梁500、次梁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100、第二支座200、承载绳300和锁紧件。
其中,第一支座100包括第一端板110和第一加劲板120,第一端板110与第一加劲板120均用于与钢梁500固定,且第一加劲板120用于与第一端板110的朝向压型钢板的一侧固定,第一加劲板120用于为第一端板110施加支撑力,第一端板1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第一支座100分布在压型钢板的一侧,第二支座200分布在压型钢板的另一侧,第二支座200包括第二端板210和第二加劲板220,第二端板210与第二加劲板220均用于与钢梁500固定,且第二加劲板220用于与第二端板210的朝向压型钢板的一侧固定,第二加劲板220用于为第二端板210施加支撑力,第二端板210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承载绳300设置在压型钢板的下方,承载绳300的一端穿过第一连通孔,承载绳30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通孔。锁紧件包括第一螺纹套筒310和第二螺纹套筒320,第一螺纹套筒310固定于承载绳300靠近第一支座100的一端,且位于第一端板110远离第二支座200的一侧,第二螺纹套筒320固定于承载绳300靠近第二支座200的一端,且位于第二端板210远离第一支座100的一侧,第一螺纹套筒310与第二螺纹套筒320用于防止承载绳300朝下移动。
具体地,铺设有压型钢板的钢梁500,常选用工字钢。第一支座100包括了第一端板110和至少一个第一加劲板120,第一端板110和第一加劲板120通过焊接,或是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固定于钢梁500的上翼缘。其中第一端板110呈条形板状,第一加劲板120则呈三棱柱状,且第一加劲板120的底面呈直角三角形状,故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加劲板120面积较小的两个侧面分别贴合于第一端板110和钢梁500。为了使第一加劲板120能够起到增加第一端板110刚度的效果,故将第一加劲板120设置在第一端板110朝向压型钢板所在方向的一侧。此外,在第一端板110上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即第一连通孔。
第二支座200包括了第二端板210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劲板220,第二端板210和第二加劲板220通过焊接,或是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固定于钢梁500的上翼缘。其中第二端板210呈条形板状,第二加劲板220则呈三棱柱状,且第二加劲板220的底面呈直角三角形状,故能够理解的是,第二加劲板220面积较小的两个侧面分别贴合于第二端板210和钢梁500。为了使第二加劲板220能够起到增加第二端板210刚度的效果,故将第二加劲板220设置在第二端板210朝向压型钢板所在方向的一侧。此外,在第二端板210上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即第二连通孔。
可以理解的是,压型钢板铺设在钢梁500上时,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分别设置在钢梁500的两侧,且当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的数量相等、能够两两配对。
锁紧件包括有第一螺纹套筒310和第二螺纹套筒320,第一螺纹套筒310和第二螺纹套筒320的数量相等,均等于承载绳300的数量。承载绳300可以为钢绞线或钢丝束等,将承载绳300设置在将要铺设压型钢板的钢梁500之间,并使其一端从第一连通孔中穿过,另一端从第二连通孔中穿过。之后,将第一螺纹套筒310固定在承载绳300的从第一连通孔中穿过的一端上,将第二螺纹套筒320固定在承载绳300的从第二连通孔中穿过的一端上,不难理解,此时若承载绳300在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之间的部分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第一螺纹套筒310受到第一端板110的作用力,同时第二螺纹套筒320也会受到第二端板210的作用力。这样的设计使得承载绳300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形变,且不会相对于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发生大幅地向下位移。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结合压型钢板的型号、施工规范,确定好第一支座100、第二支座200的位置,以确保压型钢板的简支跨度在允许范围内。之后,根据压型钢板的重量、将要浇筑在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的重量,以及浇筑完成后的活荷载的大小,共同确定第一加劲板120的数量、第二加劲板220的数量、第一端板110和第二端板210的厚度,以及承载绳300的尺寸等,确保在为压型钢板和其上的混凝土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的作用下,承载绳300能够满足需求。同时,验证当承载绳300承受上述荷载时,在第一螺纹套筒310与第二螺纹套筒320的作用下,钢梁500的横向形变量是否在要求范围内,并在确保钢梁500的横向形变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同一根承载绳300上可以承载的压型钢板、以及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的量。
然后,将确定好规格的第一支座100、第二支座200分别固定在各自相应的钢梁500的上翼缘上的位置处,并通过锁紧件安装好承载绳300。最后,将预定数量的压型钢板铺设在钢梁500上,并在铺设完成后,朝压型钢板浇筑混凝土,最终使压型钢板和混凝土两者组合成整体共同工作的楼承板。在此过程中,压型钢板的跨中会受到来自于承载绳300的竖直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其竖向变形始终在允许变形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同承载绳300之间的配合,使得承载绳300实现了对大跨度的压型钢板的承载作用,而第一支座100、第二支座200、锁紧件以及承载绳300的配合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极大地缩减了工期,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节约成本,第一支座100、第二支座200均采用施工现场的废弃钢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套筒410,第一套筒410连接于第一端板110,并设置在第一端板110朝向压型钢板的一侧,或连接于第二端板210,并设置在第二端板210朝向压型钢板的一侧,承载绳300穿过第一套筒410,第一套筒410用于使承载绳300与混凝土分离。
具体地,第一套筒410由钢材或是塑料制成,承载绳300能够从第一套筒410内部的通道中穿过。在与第一支座100相配合时,第一套筒410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连通孔中,或是通过卡槽卡扣、紧固件连接等方式与第一端板110相连接,若第一套筒410由钢材制成,也可通过焊接使第一套筒410与第一端板110相连接。无论连接方式如何,第一套筒410的内部通道均需与第一连通孔连通。
且此时第一套筒410设置在第一加劲板120所在的一侧,其长度则大于或等于第一端板110设置有第一加劲板120的侧面,与钢梁500上翼缘靠近压型钢板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承载绳300位于第一端板110设置有第一加劲板120的侧面,到钢梁500上翼缘靠近压型钢板的边沿之间的部分,不会暴露在外,从而避免了在浇筑混凝土时,承载绳300被混凝土包裹在内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在混凝土与压型钢板整合成型后,用于临时支撑压型钢板的承载绳300能够被回收,有效节约了成本。
第一套筒410与第二支座200之间的配合方式,同第一套筒410与第一支座100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套筒410采用塑料制成。
具体地,当压型钢板、以及浇筑在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较厚时,第一套筒410可以采用塑料制成。不难理解,塑料制成的第一套筒410,对这种情况下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整合成型后的楼承板的强度产生的影响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而相比于钢材等,塑料的价格更低,且容易生产,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套筒410采用钢材制成。
具体地,由钢材制成的第一套筒410,在被浇筑在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一同包裹在内时,不会影响到压型钢板与混凝土整合成型后的楼承板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在实现了对承载绳300的保护的同时,确保了楼承板的强度符合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410所采用的钢材,为施工现场的废弃钢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套筒410用于与钢梁500焊接。
具体地,第一套筒410的端面在与第一端板110连接的同时,其中间的侧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钢梁500的上翼缘。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套筒410更加不容易相对于钢梁500的上翼缘发生转动或移动,从而使得穿过第一套筒410的承载绳300能够沿预设的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套筒420,第二套筒420用于与固定有第一支座100的钢梁500,与固定有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之间的钢梁500固定,承载绳300能够穿过第二套筒420,第二套筒420用于使承载绳300与混凝土分离。
具体地,在一些情况下,一根承载绳300需要承载多块压型钢板,而在相邻的两块压型钢板之间,总会设置有钢梁500用于支撑,为方便区分,将这些钢梁500称为次梁510。为了使得在次梁510上的承载绳300能够不被包裹在混凝土中,故在次梁510的上翼缘上设置有第二套筒420。第二套筒420可以由钢材或是塑料等材料制成,承载绳300能够从第二套筒420内部的通道中穿过。第二套筒42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其所在的次梁510的上翼缘的宽度,从而确保了承载绳300不会与混凝土相接触。
进一步地,第二套筒420采用钢材制成,且第二套筒420的侧面焊接在次梁510的上翼缘上,使得承载绳300能够按照预设的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承载绳300为钢绞线。
具体地,钢绞线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抗滑移性能好、运输安装方便,选用钢绞线作为承载绳300,有效提高了支撑结构的可靠程度。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包括钢梁500、压型钢板和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压型钢板铺设在钢梁500上,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固定于钢梁500,承载绳300用于为压型钢板提供支撑力。
具体地,在楼承板施工系统中,钢梁500呈网格状地分布,压型钢板便铺设在这些钢梁500上,而因相邻的两根钢梁500之间的距离较远,导致压型钢板的跨度较大,故在钢梁500上设置有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使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分别位于压型钢板的两侧,并通过固定承载绳300,使承载绳300来实现对压型钢板跨中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支撑结构,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有效缩短了楼承板施工系统的施工工期,进而降低了楼承板施工系统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
具体地,在一些情况下,一条承载绳300无法使得压型钢板的简支跨度在允许范围内,故需要增设多个支撑结构。此外,也可以为了确保支撑结构的支撑效果,保障安全,也可以增设多个支撑结构。
此时,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的数量相等,且均设置有多个,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两两配对成支撑组,每个支撑组对应有一根承载绳300,每根承载绳300对应有两个第一套筒410、一个第一螺纹套筒310和一个第二螺纹套筒320,而第二套筒420的数量则根据该组所对应的承载绳300需承载的压型钢板的数量来决定,保证第二套筒420的数量与次梁510的数量相同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支撑结构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缩短压型钢板的简支跨度,实现了对更长跨度的压型钢板的临时支撑,也能够实现对楼承板施工系统的安全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支座100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的第二支座200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的第一支座100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第二支座200之间的间距相同。
具体地,多个第一支座100间隔均匀地设置在压型钢板的同一侧,而数量与第一支座100相等的多个第二支座200同样间隔均匀地设置在压型钢板的另一侧。为使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能够更好地进行两两匹配,使相邻的第一支座100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第二支座200之间的间距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支撑组对应的承载绳300此时相互平行。通过这样的设计,压型钢板受到的来自于各承载绳300的支撑力,能够更加均匀地作用在压型钢板的下表面,进而提高了楼承板施工系统的安全程度。
下面参考图5和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方法,包括:
获取压型钢板的型号;
根据压型钢板的型号,得到支撑结构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根据安装位置,安装支撑结构。
具体地,在实际施工时,钢梁之间的间距往往是事先设定好的,无法进行增减,为了能够使得铺设在钢梁500上的压型钢板的简支跨度在其允许跨度范围内,即确保压型钢板的跨中竖向变形满足施工要求,例如压型钢板的跨中竖向形变量需小于压型钢板跨度的1/400,需要通过支撑结构来进行临时支撑。因不同型号的压型钢板,其允许跨度范围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时的压型钢板的型号,来确定支撑结构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预先在需要固定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的上翼缘上进行标记,然后通过焊接或是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将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需根据压型钢板的需求,对相邻的第一支座100、或第二支座200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调整。
例如,依据现场实际条件,确定压型钢板的跨度范围为2跨,单跨18m,现场压型钢板型号为YXB65-185-555,通过查询《楼承板最大无支撑跨度表》可得,若楼板厚度需求为150mm时,双跨情况下该型号压型钢板的允许简支跨度为2.88m,而压型钢板的现场简支跨度为4.5m,故设置一个支撑结构,并使承载绳300分布在压型钢板正中的下侧,使得压型钢板简支跨度为2.25m,小于允许跨度值。
而当压型钢板的现场简支跨度为5m时,则需设置两个支撑结构,使得压型钢板会受到来自两条承载绳300的支撑力。此时,压型钢板的简直跨度可以分为2m、1m和2m,均小于允许跨度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获取承载绳300上的压型钢板的数量;
根据压型钢板的型号,和承载绳300上的压型钢板的数量,进行安全校核;
安全校核包括:
获取预计荷载值;
根据预计荷载值,得到固定有第一支座100或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的侧向形变量;
若侧向形变量大于形变允许值,则减少承载绳300上的压型钢板的数量,并重复安全校核,直到侧向形变量小于或等于形变允许值。
具体地,为进一步加快安装支撑结构的速度,可以使一根承载绳300用于为多块压型钢板提供支撑力,即固定有第一支座100的钢梁500,与固定有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之间,还存在有同向分布的钢梁500,为方便区分,将这部分钢梁500称之为次梁510。
可以理解的是,次梁510主要承受的是来自承载绳300的竖直向下的压力,而固定有第一支座100的钢梁500,和固定有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则会受到承载绳300的水平向的拉力。该拉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型钢板、将浇筑在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的重量,以及施工活荷载的大小,且在该拉力的作用下,固定有第一支座100或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会发生侧向变形,若其侧向形变量大于施工规范中所允许的形变允许值,则有安全隐患,故需进行安全校核。
在进行安全校核时,首先,需要根据压型钢板的型号,推算出其重量,再根据预计要浇筑在这些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的体积,推算出这些混凝土的重量,最后按照施工规范,预设施工时的活荷载值,并由上述这些参数得出预计荷载值。
在得出预计荷载值后,不难通过计算得出固定有第一支座100或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所要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并由换算得出的拉力值推算出这些钢梁500在此时的预计荷载值下的侧向形变量,最后将得出的侧向形变量同施工规范规定的形变允许值进行比较。
若侧向形变量大于形变允许值,则需要减少承载绳300的长度,即减少受到同一根承载绳300的支撑力的压型钢板的数量,缩短固定有第一支座100的钢梁500,与固定有第二支座200的钢梁500之间的距离。若侧向形变量小于或等于形变允许值,则符合需求,此时的承载绳300上的压型钢板的数量即最终的数值。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缩短铺设在钢梁上的压型钢板的简支跨度,包括:
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均用于与所述钢梁固定,所述第一加劲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一加劲板用于为所述第一端板施加支撑力,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
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分布在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座分布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端板和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加劲板均用于与所述钢梁固定,所述第二加劲板用于与所述第二端板的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加劲板用于为所述第二端板施加支撑力,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
承载绳,所述承载绳设置在所述压型钢板的下方,所述承载绳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承载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孔;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螺纹套筒和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固定于所述承载绳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套筒固定于所述承载绳靠近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与所述第二螺纹套筒用于防止所述承载绳朝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或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板朝向所述压型钢板的一侧,所述承载绳穿过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用于使所述承载绳与混凝土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采用钢材制成,所述第一套筒用于与所述钢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用于与固定有所述第一支座的所述钢梁,和固定有所述第二支座的所述钢梁之间的所述钢梁固定,所述承载绳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用于使所述承载绳与混凝土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绳为钢绞线。
6.楼承板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压型钢板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压型钢板铺设在所述钢梁上,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固定于所述钢梁,所述承载绳用于为所述压型钢板提供支撑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承板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承板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间距相同。
9.楼承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压型钢板的型号;
根据所述压型钢板的型号,得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根据所述安装位置,安装所述支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承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承载绳上的所述压型钢板的数量;
根据所述压型钢板的型号,和所述承载绳上的所述压型钢板的数量,进行安全校核;
所述安全校核包括:
获取预计荷载值;
根据所述预计荷载值,得到固定有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的钢梁的侧向形变量;
若所述侧向形变量大于形变允许值,则减少所述承载绳上的所述压型钢板的数量,并重复所述安全校核,直到所述侧向形变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允许值。
CN202110566595.7A 2021-05-24 2021-05-24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309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6595.7A CN113309378B (zh) 2021-05-24 2021-05-24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6595.7A CN113309378B (zh) 2021-05-24 2021-05-24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9378A CN113309378A (zh) 2021-08-27
CN113309378B true CN113309378B (zh) 2022-10-11

Family

ID=77374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6595.7A Active CN113309378B (zh) 2021-05-24 2021-05-24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93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765A (zh) * 2015-07-27 2015-12-09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板底保温施工方法
CN206784592U (zh) * 2017-03-25 2017-12-22 长沙三远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支撑梁
CN108331365B (zh) * 2018-02-01 2021-02-23 中原工学院 一种压型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楼板方法
CN208455877U (zh) * 2018-04-27 2019-02-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预应力筋斜置的自复位装置及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
CN109025295A (zh) * 2018-08-03 2018-12-1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大跨度型钢混凝土连廊施工方法
CN112780018A (zh) * 2019-11-01 2021-05-11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缩口型楼承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CN212771969U (zh) * 2020-06-24 2021-03-23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支架体系用装配式卸落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9378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4736B1 (ko) 위치고정수단을 가진 전단연결재와 이를 구비한 거더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KR101338767B1 (ko) 박스형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우각부 보강장치
US8468766B1 (en) Precast concrete flange connection and method of use
US7013613B1 (en) Composite slab and jois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1870269B1 (ko) 외부 프리스트레싱 방식을 이용한 경량 철골 트러스 부재의 보강 장치
KR101924092B1 (ko) 가설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EP3118151B1 (en) Elevator guide rail bracket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guide rail
US20070000197A1 (en) Structural decking system
CN113309378B (zh) 支撑结构、楼承板施工系统及方法
US20060144000A1 (en) Composite beam
CN210439081U (zh) 一种磁浮悬挂式平台
KR20170107308A (ko) 캔틸레버용 브래킷 및 이를 이용한 캔틸레버 시공방법
JP4816503B2 (ja) 埋設レール装置
KR102428828B1 (ko) 합성보 및 합성보의 시공방법
CN109338911B (zh) 一种桥梁横隔板连接装置及方法
KR101184762B1 (ko)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에이치형 단면 강재 보
CN210340014U (zh)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
CN210393338U (zh) 一种新型的对重绳头板装置
CN215800691U (zh) 一种u型混凝土轨道梁
KR20100002506A (ko) 골형 웨브 강판 조립보
CN209958589U (zh) 电梯吊钩锚固装置
CN214143296U (zh) 一种悬挂式桥梁维修平台
FI124957B (fi) Hissin välipalkki
JP2018112023A (ja) 吊下げ方法及び吊下げ構造
JP5794461B1 (ja) 吊足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