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6367A - 车辆用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6367A
CN113306367A CN202010118254.9A CN202010118254A CN113306367A CN 113306367 A CN113306367 A CN 113306367A CN 202010118254 A CN202010118254 A CN 202010118254A CN 113306367 A CN113306367 A CN 113306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air
heater
frozen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8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元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82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63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2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 B60H3/024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for only dehumidifying the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启动时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的车辆用吸附装置。车辆用吸附装置具备:吸附部,其配置于除湿通路而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送风部,其配置于所述除湿通路,在所述除湿通路生成空气的流动;加热器,其一体化于所述吸附部,对所述吸附部进行加热;冻结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吸附部,探测所述吸附部的冻结状态;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吸附部进行加热的冻结解除处理。

Description

车辆用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如下技术:具备吸附除湿空气所包含的水分并将吸附的水分向再生空气赋予而使除湿能力再生的干燥辊(吸附部),在探测到干燥辊的冻结时,通过将加热后的空气向干燥辊供给而解除干燥辊的冻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86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外气温低的环境下,存在起动时的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受损的情况。具体而言,在外气温度为0度以下的环境下,在水蒸气附着于干燥辊部的状态下,在浸湿之后的起动时,腔室内的温度也下降至相当于外气为止。因此,存在如下担心:附着于干燥辊部的水蒸气冻结而阻碍空气的通路,或者由于不是作为水蒸气进行吸附而是作为水分存在于干燥辊的原料部分从而对吸附性能造成影响等。
本发明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起动时的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的车辆用吸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吸附装置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具备:吸附部,其配置于除湿通路而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送风部,其配置于所述除湿通路,在所述除湿通路生成空气的流动;加热器,其一体化于所述吸附部,对所述吸附部进行加热;冻结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吸附部,探测所述吸附部的冻结状态;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吸附部进行加热的冻结解除处理。
(2):以上述(1)的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加热器是金属加热器,所述冻结传感器检测所述金属加热器的电流值,基于所述电流值来探测所述吸附部的冻结状态。
(3):以上述(1)或(2)的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来控制所述送风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使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吸附部送风的风量比在所述吸附部对水分的吸附时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吸附部送风的风量少。
(4):以上述(3)的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使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吸附部送风的风量为0。
(5):以上述(1)或(2)的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在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满足规定条件为止的期间,仅执行所述冻结解除处理。
(6):以上述(1)或(2)的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在从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起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仅执行所述冻结解除处理。
(7):以上述(1)或(2)的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吸附部包括第1吸附部和第2吸附部,所述控制部交替地执行:使所述第1吸附部吸附水分并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2吸附部进行加热的第1处理;使所述第2吸附部吸附水分并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1吸附部进行加热的第2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1)~(7),能够提高起动时的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0…吸附装置,20…空调装置,30…传感器,31…外气温传感器,33…内气温传感器,40…控制装置,43…控制部,45…存储部,160…冻结传感器,431…取得部,433…空调装置控制部,435…吸附装置控制部,451…预空气调节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搭载于通过由二次电池的电力驱动的电动马达而行驶的电动机动车等电动车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搭载于以内燃机为驱动源的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等。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吸入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空气(以下,称为“内气”)进行净化。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具有去除吸入的内气所包含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气成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微小粒子状物质(PM2.5)、其他的特定物质等净化对象物质的功能。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例如具备吸附装置10、空调装置20、传感器30、控制装置40。
[吸附装置10]
吸附装置10吸入电动车辆的内气,将内气所包含的净化对象物质去除。吸附装置10例如通过利用载持有吸附剂的吸附块吸附电动车辆的内气所包含的净化对象物质而对净化对象物质进行净化,并使净化后的空气返回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而且,吸附装置10例如通过利用载持有吸附剂的吸附块吸附电动车辆的内气所包含的水分而对空气进行除湿,并使除湿后的空气返回电动车辆的车室内。吸附装置10是“吸附装置”的一例。吸附剂在伴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吸附的净化对象物质的浓度升高或吸附的水分的量增大的情况下,吸附能力逐渐下降。作为其对策,例如,通过对吸附剂进行加热而使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从吸附剂解除吸附,进行使吸附能力恢复的再生处理。
图2是表示吸附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2所示的吸附装置10中,吸入的内气通过的流路在分支部位以后,例如由框体内的分隔壁10a分支成2条流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比分支部位靠车室侧的流路称为“入口流路”,将由分隔壁10a分支的一方的流路称为“第1流路”,将另一方的流路称为“第2流路”。
吸附装置10从与电动车辆的车室连通的上游侧的通道上连接的吸入口101吸入电动车辆的内气。吸附装置10使吸入的内气通过第1流路或第2流路,从而从与电动车辆的车室连通的下游侧的通道上连接的第1排气口105排出去除了净化对象物质后的内气、即去除净化对象物质而净化后的空气(以下,称为“净化空气”)。由此,由吸附装置10净化后的净化空气返回电动车辆的车室内。
另外,吸附装置10从与电动车辆的车外(车室的外部)连通的下游侧的通道上连接的第2排气口106排出用于排出使吸入的内气通过第1流路或第2流路时去除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空气,即包含过去被去除而由吸附剂吸附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空气(以下,称为“去除空气”)。由此,吸附装置10从内气过去去除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第1流路及第2流路是“除湿通路”的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净化空气从第1流路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流路称为“第1-1流路”,将使去除空气从第1流路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流路称为“第1-2流路”。而且,将使净化空气从第2流路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流路称为“第2-1流路”,将使去除空气从第2流路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流路称为“第2-2流路”。
吸附装置10同时期地进行使净化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动作和将去除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动作作为基本的净化的动作。因此,在吸附装置10中,使净化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流路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而在第1-1流路与第2-1流路之间交替地切换。而且,在吸附装置10中,将去除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流路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而在第1-2流路与第2-2流路之间交替地切换。例如,在吸附装置10中,控制装置40交替地切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其中,第一状态是使净化空气从第1流路向第1-1流路流动并且使去除空气从第2流路向第2-2流路流动的状态,第二状态是使去除空气从第1流路向第1-2流路流动并且使净化空气从第2流路向第2-1流路流动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吸附装置10中,使净化空气流动的第1排气口105和使去除空气流动的第2排气口106成组地设置于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各自的流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净化空气从第1流路向第1-1流路流动的第1排气口105称为“第1-1排气口105-1”,将使去除空气从第1流路向第1-2流路流动的第2排气口106称为“第1-2排气口106-1”。而且,将使净化空气从第2流路向第2-1流路流动的第1排气口105称为“第2-1排气口105-2”,将使去除空气从第2流路向第2-2流路流动的第2排气口106称为“第2-2排气口106-2”。
吸附装置10例如具备鼓风机110、空气分配机构120、一对吸附块140、一对流路切换机构150、冻结传感器160、一对内部加热器170。在吸附装置10中,一对吸附块140、一对流路切换机构150、冻结传感器160、一对内部加热器170的各自的一方配置于第1流路侧,另一方配置于第2流路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于第1流路侧的吸附块140称为“第1吸附块140-1”、流路切换机构150称为“第1流路切换机构150-1”、冻结传感器160称为“第1冻结传感器160-1”、内部加热器170称为“第1内部加热器170-1”。而且,将配置于第2流路侧的吸附块140称为“第2吸附块140-2”、流路切换机构150称为“第2流路切换机构150-2”、冻结传感器160称为“第2冻结传感器160-2”、内部加热器170称为“第2内部加热器170-2”。
鼓风机110是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从与上游侧的通道连接的吸入口101吸入电动车辆的内气而用于生成空气的流动的风扇。鼓风机110是“送风部”的一例。鼓风机110使从吸入口101吸入的内气向入口流路流动而向空气室102送出。
空气分配机构120是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分配的机构。空气分配机构120例如具备为了将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分配而旋转的开闭门121、和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对开闭门121旋转的方向及旋转量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功能(例如,促动器等)。由空气分配机构120分配后的空气室102内的内气分别送出到从第1空气室103-1侧朝向第1空气室104-1侧的第1流路、和从第2空气室103-2侧朝向第2空气室104-2侧的第2流路。
吸附块140包括吸附剂,该吸附剂在使空气通过时吸附空气中包含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或者对吸附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进行解除吸附。吸附块140是“吸附部”的一例。吸附块140在使内气通过时,吸附内气所包含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而向空气室104送出。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吸附块140-1将流向第1流路的内气所包含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被去除后的净化空气向第1空气室104-1送出。而且,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吸附块140-2将流向第2流路的内气所包含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被去除后的净化空气向第2空气室104-2送出。
在第1吸附块140-1的内部设置第1内部加热器170-1,并且在第2吸附块140-2的内部设置第2内部加热器170-2。第1内部加热器170-1及第2内部加热器170-2是“加热器”的一例,是用于解除第1吸附块140-1及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的加热器。由此,即使从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风的风量为0,内部加热器170也能够对吸附块140进行加热。内部加热器170例如由金属加热器构成。金属加热器例如是将因通电而发热的电阻发热体收容于金属制的管并在电阻发热体与金属制的管之间夹设有绝缘物的加热器。
另外,吸附块140在由内部加热器170被加热时,通过对吸附剂吸附完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进行解除吸附而再生成未吸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状态。由此,吸附块140的再生所使用的加热后的内气,即包含从吸附剂解除吸附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去除空气向对应的空气室104送出。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吸附块140-1将由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时使用于再生的去除空气向第1空气室104-1送出。第1吸附块140-1是“第1吸附部”的一例。而且,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吸附块140-2将由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时使用于再生的去除空气向第2空气室104-2送出。第2吸附块140-2是“第2吸附部”的一例。
作为吸附块140所包含的吸附剂,例如存在沸石、活性炭等。在此,作为吸附块140的结构,例如存在使吸附剂载持或浸渍于吸附块140的基材的结构等。然而,在本发明中,关于吸附块140中的吸附材料层的结构没有特别规定。
流路切换机构150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将使送出到空气室104的空气优势地流动的排气口切换为第1排气口105或第2排气口106的任一方的排气口。流路切换机构150例如具备为了切换排气口而旋转的开闭门151、和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而控制开闭门151旋转的方向的未图示的控制功能(例如,促动器等)。
例如,在通过构成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流路切换机构150-1的第1开闭门151-1而第1-1排气口105-1成为开状态且第1-2排气口106-1成为闭状态的情况下,第1空气室104-1内的净化空气从第1-1排气口105-1排气而向第1-1流路优势地流动,通过与第1-1排气口105-1连接的下游侧的通道返回到电动车辆的车室内。另一方面,在通过构成第1流路切换机构150-1的第1开闭门151-1而第1-1排气口105-1成为闭状态且第1-2排气口106-1成为开状态的情况下,第1空气室104-1内的空气从第1-2排气口106-1排气而向第1-2流路优势地流动,通过与第1-2排气口106-1连接的下游侧的通道而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
冻结传感器160是探测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的传感器。冻结传感器160例如设置于吸附块140的内部。冻结传感器160例如检测吸附块140的温度,基于检测到的温度来探测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在内部加热器170为金属加热器的情况下,在吸附块140的温度低的情况下,金属加热器的电阻减小,在金属加热器中流动的电流增大。另一方面,在吸附块140的温度高的情况下,金属加热器的电阻增大,在金属加热器中流动的电流减小。冻结传感器160通过上述的电流值与温度的关系,检测金属加热器的电流值,基于电流值能够探测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这种情况下,使用金属加热器能够进行再生处理并且进行冻结状态的探测,因此能够削减所需的部件个数。
[空调装置20]
空调装置20通过调整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内气的状态而调整车室内的环境。空调装置20的动作除了由受理了乘客的操作的空调ECU控制之外,还由控制装置40直接地或经由空调ECU地控制。例如,空调装置20以使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温度与通过控制装置40赋予的指示值一致的方式调整车室内的空气的状态。空调装置20以调整从车外取入的空气的温度而向车室内送出的外气导入模式、和一边使车室内的空气循环一边调整温度的内气循环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动作。而且,空气调节包括乘客在向电动车辆上车之前预先使规定时间的空气调节动作的预空气调节、和乘客在向电动车辆上车时进行的正式空气调节。
[传感器30]
传感器30例如具备外气温传感器31和内气温传感器33。外气温传感器31检测电动车辆的车外的外气温。外气温传感器31例如设置于发动机、车身、难以受到路面的热量的影响的部位(例如,前保险杠附近)。内气温传感器33检测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内气温。内气温传感器33例如设置在仪表板的下部内侧。外气温传感器31和内气温传感器33分别可以是例如感知温度变化作为电阻变化的热敏电阻等。
[控制装置40]
控制装置40控制吸附装置10具备的鼓风机110、空气分配机构120、流路切换机构150及内部加热器170的动作。而且,控制装置40控制空调装置20的空气调节动作。控制装置40进行使空调装置20以外气导入模式和内气循环模式中的哪一模式动作的控制。而且,控制装置40控制空调装置20的预空气调节的动作的开始及结束。控制装置40将用于控制各装置的各自的动作的控制信号向对应的装置输出。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40例如具备控制部43、存储部45。
控制部43例如具备取得部431、空调装置控制部433、吸附装置控制部435。上述的构成要素的各功能例如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硬件处理器执行程序(软件)来实现。而且,上述的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硬件(包括电路部;circuitry)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作实现。程序可以预先保存于HDD或闪存器等存储装置(具备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的存储装置),也可以保存于DVD或CD-ROM等能够拆装的存储介质并通过将存储介质(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装配于驱动装置而安装。
存储部45例如通过HDD或闪存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实现。存储部45例如保存预空气调节信息451。预空气调节信息451是与空调装置20执行的预空气调节相关的信息,例如,包括与预空气调节的开始条件、预空气调节的持续时间相关的信息。
取得部431取得通过外气温传感器31探测的与电动车辆的车外的外气温相关的信息、通过内气温传感器33探测的与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内气温相关的信息、及通过冻结传感器160探测的与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相关的信息。
空调装置控制部433基于通过取得部431取得的与电动车辆的车外的外气温相关的信息及与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内气温相关的信息,控制空调装置20的动作。空调装置控制部433例如基于通过取得部431取得的与电动车辆的车外的外气温相关的信息及与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内气温相关的信息,以将电动车辆的车室内的温度维持成规定温度的方式,对空调装置20输出指示。
吸附装置控制部435通过控制吸附装置10具备的鼓风机110、空气分配机构120、流路切换机构150及内部加热器170的动作,来切换使通过吸附装置10具备的各个吸附块140吸附了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后的净化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流路、与将吸附块140吸附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解除吸附使用的去除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流路。此时,吸附装置控制部435将第1流路或第2流路的任一方的流路设为使净化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流路,将另一方的流路设为将去除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流路。由此,在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中,在吸附装置10中,在任一方的吸附块140吸附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期间,另一方的吸附块140将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解除吸附而被再生。即,在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中,同时期地进行使吸附装置10的净化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动作和将去除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动作。并且,吸附装置控制部435例如每2~5分钟间隔等、能够抑制空气从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中的解除吸附净化对象物质一侧的流路向车室的流动的规定的时机反复进行使净化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室内返回的流路与将去除空气向电动车辆的车外排气的流路的切换。由此,在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1中,连续地进行基于吸附装置10的净化空气的向车室内的送出和去除空气的向车外的送出(排气)。
吸附装置控制部435在基于通过冻结传感器160探测的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而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执行通过内部加热器170将吸附块140加热的冻结解除处理。吸附装置控制部435通过控制吸附装置10具备的内部加热器170的动作而对吸附装置10具备的各个吸附块140进行加热,使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从吸附块140解除吸附,使吸附能力恢复。吸附装置控制部435交替地执行使第1吸附块140-1吸附水分并通过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的第1处理、与使第2吸附块140-2吸附水分并通过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的第2处理。此时,吸附装置控制部435在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使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比在吸附块140对水分的吸附时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减少。吸附装置控制部435例如在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使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为0。
[吸附装置的处理流程]
以下,使用流程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控制计算机即控制装置40中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40首先取得通过冻结传感器160探测的与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相关的信息(步骤S10)。
接下来,控制装置40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判定吸附块140是否冻结或可能冻结(步骤S12)。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吸附块140不会发生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减少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步骤S14)。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40可以使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为“0”。
接下来,控制装置40执行通过加热器170对吸附块140进行加热的冻结解除处理(步骤S16)。
接下来,控制装置40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判定冻结传感器160是否满足了规定条件,即是否解除了吸附块140的冻结(步骤S18)。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吸附块140的冻结未解除的情况下,使其处理返回步骤S16。并且,控制装置40使内部加热器170对吸附块140的加热继续至判定为解除了吸附块140的冻结为止。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解除了吸附块140的冻结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
[吸附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例。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吸附装置10的刚起动之后,吸附块140成为冻结或可能冻结的状态。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首先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1转变时,解除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2转变时,解除第1吸附块140-1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由此,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稳定时,成为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内返回。即,通过了吸附性能再生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被去除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向车室内返回。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由此,第1吸附块140-1的吸附性能再生。
根据上述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能够提高起动时的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例如,在外部环境为低气温的情况下起动了吸附装置10的情况下,吸附块140冻结,吸附块140对水分的吸附性能有时会下降。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在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内部加热器170对吸附块140进行加热而执行冻结解除处理。由此,能够提高起动时的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内部加热器170与吸附块140一体化,因此即便不进行从鼓风机110向吸附块140的送风,也能够通过内部加热器170对吸附块140进行加热。由此,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并提高起动时的水分的吸附性能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内部加热器170与吸附块140一体化,因此也能够实现吸附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使用金属加热器能够进行吸附块140的再生处理并进行吸附块140的冻结判定。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而削减成本。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进行吸附块140的再生处理时的风量成为0,因此在电力消耗大的起动时,能够以最小限度的电力进行系统驱动。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通过使用冻结传感器160的检测值,不会产生吸附块140的冻结而能够以低成本且可靠的时机向通常运转转变。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由于通过第1吸附块140-1和第2吸附块140-2交替地进行冻结解除处理,因此能够减小冻结解除处理所需的消耗电力。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通过在稳定时减少朝向进行再生的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相应地能够使朝向进行吸附的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比通常的进行吸附处理时的风量增大。因此,不用增大朝向吸附块140进行送风的鼓风机的消耗电力,能够以少的电力有效地进行车室内的水分管理。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吸附装置10的处理内容不同。以下,以该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减少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例如,在判定为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可以使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成为吸附装置10的稳定时的风量的10~20%。
接下来,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动作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吸附装置10的刚起动之后,吸附块140成为冻结或可能冻结的状态。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首先减少通过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风量(例如,10~20%),并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由此,抑制如下情况:因再生而从第2吸附块140-2脱离的水蒸气成分滞留,第2吸附块140-2的周边的湿度升高,由此对第2吸附块140-2的再生所需的时间或再生所需的电力造成影响。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1转变时,解除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减少通过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风量(例如,10~20%),并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1流路分配。由此,抑制如下情况:因再生而从第1吸附块140-1脱离的水蒸气成分滞留,第1吸附块140-1的周边的湿度升高,由此对第1吸附块140-1的再生所需的时间或再生所需的电力造成影响。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2转变时,解除第1吸附块140-1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这种情况下,与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解除之前相比,吸附装置10增大从鼓风机110向第2流路送风的风量。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为再生中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稳定时,成为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这双方分配。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的风量(例如,90~80%)比向第1流路分配的风量(例如,10~20%)增多。即,因再生而从第2吸附块140-2脱离的水蒸气成分的温度上升,相应地密度减轻,可能会逆流。因此,吸附装置10将由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出的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这双方分配,由此能够抑制上述的水蒸气成分的逆流。其效果在吸附装置10垂直设置的情况下特别显著。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内返回。即,通过了吸附性能再生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被去除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向车室内返回。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将由第1加热器13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第1吸附块140-1的吸附性能再生。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为再生中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根据上述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因再生而从吸附块140脱离的水蒸气成分滞留于吸附块140的附近,周边气氛的温度升高,由此对吸附块140的再生所需的时间或再生所需的电力造成影响。而且,特别是在吸附装置10垂直配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再生而从吸附块140脱离的水蒸气成分的逆流。
<第3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吸附装置10的结构不同。以下,以该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除了一对内部加热器170之外,还具备一对加热器130。一对加热器130的一方配置于第1流路侧,另一方配置于第2流路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于第1流路侧的加热器130称为“第1加热器130-1”,将配置于第2流路侧的加热器130称为“第2加热器130-2”。
加热器130与吸附块140一体化。第1加热器130-1层叠于第1吸附块140-1中的第1空气室103-1侧的端面。第2加热器130-2层叠于第2吸附块140-2中的第2空气室103-2侧的端面。第1加热器130-1及第2加热器130-2是“加热器”的一例,是用于解除第1吸附块140-1及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的加热器。加热器130例如由金属加热器构成。金属加热器例如是将因通电而发热的电阻发热体收容于金属制的管并在电阻发热体与金属制的管之间夹设有绝缘物的加热器。此外,加热器130未被规定为面状的形状或纤维状的发热体等特定的结构,可以设置在吸附块140的上游。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PTC加热器。
加热器130是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对通过由空气分配机构120分配的流路的内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使送出到第1流路的内气加热地或不加热而原封不动地向第1吸附块140-1的方向通过。而且,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加热器130-2使送出到第2流路的内气加热地或不加热而原封不动地向第2吸附块140-2的方向通过。
第1吸附块140-1将通过由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而使用于再生的去除空气向第1空气室104-1送出。第2吸附块140-2将通过由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而使用于再生的去除空气向第2空气室104-2送出。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第1动作例。以下,列举加热器130层叠于吸附块140中的空气室103侧的端面且加热器170设置于吸附块140的内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吸附装置10的刚起动之后,吸附块140成为冻结或可能冻结的状态。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首先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由此,将由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后的内气向第2吸附块140-2送风而促进第2吸附块140-2的加热。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向车室内返回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1转变时,解除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1流路分配。由此,将由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2转变时,解除第1吸附块140-1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由此,吸附装置10将由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后的内气向第2吸附块140-2送风而促进第2吸附块140-2的加热,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这种情况下,与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解除之前相比,吸附装置10增大从鼓风机110向第2流路送风的风量。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为再生中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稳定时,成为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这双方分配。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的风量比向第1流路分配的风量多。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内返回。即,通过了吸附性能再生后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被去除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返回车室内。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将由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第1吸附块140-1的吸附性能再生。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为再生中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不返回车室内而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第2动作例。以下,列举加热器130层叠于吸附块140中的空气室103侧的端面且加热器170设置于吸附块140的内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吸附装置10的刚起动之后,成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状态。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首先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由此,由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后的内气向第2吸附块140-2送风而促进第2吸附块140-2的加热。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返回车室内。即,在吸附装置10的刚起动之后,从车室内的乘客产生的水蒸气少,容许车室内的水分的增大至车辆的窗玻璃起雾的状态为止的量存在富余度。因此,即使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水分,通过使这样的内气返回车室内,也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提前进行车室内的预热。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1转变时,解除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1流路分配。由此,通过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返回车室内。即,即使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水分,通过使这样的内气返回车室内,也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提前进行车室内的预热。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第2转变时,解除第1吸附块140-1的冻结而成为预热完成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而且,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2流路分配。由此,吸附装置10将由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后的内气向第2吸附块140-2送风而促进第2吸附块140-2的加热,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这种情况下,与第2吸附块140-2的冻结解除之前相比,吸附装置10增大从鼓风机110向第2流路送风的风量。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返回车室内。即,即使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水分,通过使这样的内气返回车室内,也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提前进行车室内的预热。
接下来,在吸附装置10的稳定时,成为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通过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这双方分配。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的风量比向第1流路分配的风量多。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向车室内返回。即,通过了吸附性能再生后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被去除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返回车室内。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将由第1加热器13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第1吸附块140-1的吸附性能再生。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为再生中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水分的可能性高,在使这样的内气返回车室内的情况下,车辆的窗玻璃可能会起雾,因此将这样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第3动作例。以下,列举加热器130层叠于吸附块140中的空气室103侧的端面且加热器170设置于吸附块140的内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吸附装置10在空调装置20执行预空气调节之前,成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状态。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在基于空调装置20的预空气调节的执行中,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将由鼓风机110送出到空气室102的内气向第1流路及第2流路这双方分配。在该例中,吸附装置10使向第1流路分配的风量与向第2流路分配的风量相等。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将由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第1吸附块140-1的吸附性能再生。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2流路的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对第2吸附块140-2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将由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加热后的内气向第2吸附块140-2送风而促进第2吸附块140-2的加热,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即,吸附装置10在基于空调装置20的预空气调节的执行中,由于乘客为上车前且从电动车辆向吸附装置10能够供给的电力量存在富余度,因此使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及第2加热器130-2和第2内部加热器170-2并行地工作。由此,第1吸附块140-1及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快速地再生。
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及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返回车室内。即,在基于空调装置20的预空气调节的执行中,不存在从车室内的乘客产生的水蒸气,容许车室内的水分的增大至车辆的窗玻璃起雾的状态为止的量存在富余度。因此,吸附装置10即使通过了吸附性能下降的第1吸附块140-1及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包含有水分,通过使这样的内气返回车室内,也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提前进行车室内的预热。
另外,在吸附装置10的稳定时,成为第2吸附块140-2的吸附性能再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控制空气分配机构120,使从鼓风机110向空气室102送风的空气中的向第2流路分配的风量比向第1流路分配的风量多。并且,吸附装置10使向第2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返回车室内。即,通过了吸附性能再生后的第2吸附块140-2的内气被去除净化对象物质及水分的可能性高,因此返回车室内。而且,吸附装置10通过配置于第1流路的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对第1吸附块140-1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吸附装置10将由第1加热器130-1和第1内部加热器170-1加热后的内气向第1吸附块140-1送风而促进第1吸附块140-1的加热,第1吸附块140-1的吸附性能再生。并且,吸附装置10将向第1流路分配而通过了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即,通过了吸附性能为再生中的第1吸附块140-1的内气包含有水分的可能性高,在使这样的内气返回车室内的情况下,车辆的窗玻璃可能会起雾,因此将这样的内气向车室外排出。
<第4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比,吸附装置10的处理内容不同。以下,以该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以下,使用流程图,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控制计算机即控制装置40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40首先取得通过冻结传感器160探测的与吸附块140的冻结状态相关的信息(步骤S20)。
接下来,控制装置40基于冻结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判定吸附块140是否冻结或可能冻结(步骤S22)。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吸附块140不会发生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减少从鼓风机110朝向吸附块140送风的风量(步骤S24)。
接下来,控制装置40执行通过加热器130对吸附块140进行加热的冻结解除处理(步骤S26)。
接下来,控制装置40判定从判定为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8)。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从判定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起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该处理返回步骤S26。并且,控制装置40使加热器130对吸附块140的加热持续至判定为从判定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控制装置40在判定为从判定吸附块140冻结或可能冻结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
根据上述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除了第1~第3实施方式的吸附装置10的效果之外,以预先设定的时间为基础,通过简易的控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向通常运转转变。而且,吸附装置10可以通过基于规定的参数(例如,外气的温度或车室内的温度)而决定的时间,向通常运转转变。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受这样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形及置换。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吸附装置,其具备:
吸附部,其配置于除湿通路而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送风部,其配置于所述除湿通路,在所述除湿通路生成空气的流动;
加热器,其与所述吸附部一体化,对所述吸附部进行加热;
冻结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吸附部,探测所述吸附部的冻结状态;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吸附部进行加热的冻结解除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器是金属加热器,
所述冻结传感器检测所述金属加热器的电流值,基于所述电流值来探测所述吸附部的冻结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来控制所述送风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使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吸附部送风的风量比在所述吸附部对水分的吸附时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吸附部送风的风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使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吸附部送风的风量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在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满足规定条件为止的期间,仅执行所述冻结解除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冻结传感器的探测结果而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在从判定为所述吸附部冻结或可能冻结起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仅执行所述冻结解除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吸附部包括第1吸附部和第2吸附部,
所述控制部交替地执行第1处理和第2处理,所述第1处理是使所述第1吸附部吸附水分并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2吸附部进行加热的处理,所述第2处理是使所述第2吸附部吸附水分并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1吸附部进行加热的处理。
CN202010118254.9A 2020-02-26 2020-02-26 车辆用吸附装置 Pending CN1133063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8254.9A CN113306367A (zh) 2020-02-26 2020-02-26 车辆用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8254.9A CN113306367A (zh) 2020-02-26 2020-02-26 车辆用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367A true CN113306367A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69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8254.9A Pending CN113306367A (zh) 2020-02-26 2020-02-26 车辆用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636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8395A (ja) * 2000-01-27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機
JP2011038648A (ja) * 2009-08-06 2011-0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1046358A (ja) * 2009-08-28 2011-03-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ヒータ制御装置
KR101588388B1 (ko) * 2014-09-15 2016-01-28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수분흡착제를 구비한 제습부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7428226A (zh) * 2015-04-01 2017-12-01 株式会社电装 冷却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8395A (ja) * 2000-01-27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機
JP2011038648A (ja) * 2009-08-06 2011-0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1046358A (ja) * 2009-08-28 2011-03-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ヒータ制御装置
KR101588388B1 (ko) * 2014-09-15 2016-01-28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수분흡착제를 구비한 제습부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7428226A (zh) * 2015-04-01 2017-12-01 株式会社电装 冷却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09354B2 (ja) 車両用空気清浄化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空気清浄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9910565B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净化装置
US10343495B2 (en) Air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JP5790764B2 (ja) 車両用大気浄化装置
US11684889B2 (en) Vehicle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vehicle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JP2005138632A (ja) 車両用空気清浄装置
CN113306367A (zh) 车辆用吸附装置
KR20050112275A (ko)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JP2016222177A (ja) 車両用空気浄化装置
CN113306358A (zh)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JP7443219B2 (ja) 車両の除湿装置
JPH09175164A (ja) 自動車用空気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CN113306368A (zh) 车辆用除湿装置
JP6252733B2 (ja) デシカント式車両空調装置
JPH09175163A (ja) 自動車用空気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CN115040973A (zh) 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及车辆用空气净化系统的控制方法
JP7464515B2 (ja) 車両の除湿装置
JP645126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664766B1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WO2020240886A1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23150283A (ja) 車両の防曇装置
JP2004188371A (ja) 脱湿装置
JPH0848143A (ja) 車両用暖房装置
JPH09175165A (ja) 自動車用空気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138627A (ja) 車両用空気清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