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4514A - 润滑油排出构造 - Google Patents

润滑油排出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4514A
CN113294514A CN202110393198.4A CN202110393198A CN113294514A CN 113294514 A CN113294514 A CN 113294514A CN 202110393198 A CN202110393198 A CN 202110393198A CN 113294514 A CN113294514 A CN 113294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ubricating oil
housing chamber
peripheral wall
dischar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1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薮崎功
土田晃
伊藤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94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4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2Cleaning of lubricants, e.g. filters or magnets
    • F16H57/0404Lubricant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10/00Applications
    • F16N2210/12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润滑油的排出构造,使润滑油返回油盘侧的空间。润滑油排出构造(1)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箱(10)上,以将收纳室(20)向侧方开口的朝向设置有包围变速机构部(15)的收纳室(20)的周壁部(11),在周壁部(11),将在垂直线(VL)方向上位于收纳室(20)的下侧的油盘(17)侧的空间(阀体收纳室30)和收纳室(20)连通而设置有润滑油(OL)的返回孔(12),其中,在周壁部(11),在垂直线(VL)方向上位于返回孔(12)的上侧的区域设置有将收纳室(20)和油盘(17)侧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13)。

Description

润滑油排出构造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2月08日,申请号为201711293309.4,发明名称为“润滑油排出构造”,申请人为加特可株式会社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排出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箱的润滑油排出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421号公报
在车辆用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中,在变速箱上设置有变速机构部的收纳室。
变速机构部由初级带轮、次级带轮、挂设于这些初级带轮和次级带轮的带构成,变速机构部设置于包围收纳室的周壁部的内侧。
在变速箱,周壁部以在变速箱的侧方开设(开口)收纳室的朝向而设置,油盘侧的空间位于收纳室的下侧。
以将自动变速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垂直线方向为基准,在周壁部,在垂直线方向上的下侧的区域开设有润滑油的返回孔。
该返回孔与油盘侧的空间连通,用于变速机构部的润滑、冷却的润滑油通过返回孔从收纳室返回到油盘侧。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进行无级变速器的驱动时,初级带轮和次级带轮之间的旋转的传递经由带进行。
此时,用于初级带轮及次级带轮的润滑、冷却的润滑油向收纳室的内部飞散。而且,飞散到收纳室的内部的润滑油在周壁部的内周面等传递,因自重而到达了设置有返回孔的区域后,从返回孔排出到油盘侧。
因此,返回孔为了能够使更多的润滑油返回到油盘侧而设置在周壁部的位于最下侧的区域。
但是,如在寒冷地方的自动变速器的驱动之后,当润滑油的温度低且润滑油的流动性低时,润滑油到达返回孔变得延迟。于是,有时向油盘侧返回的润滑油不足。
因此,寻求当润滑油的温度低且润滑油的流动性低时,使润滑油能适当返回到油盘侧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排出构造,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箱上,包围变速机构部的收纳室的周壁部以将所述收纳室向侧方开口的朝向设置,在所述周壁部,将在垂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收纳室的下侧的油盘侧的空间和所述收纳室连通而设置有润滑油的返回孔,其中,在所述周壁部,在所述垂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返回孔的上侧的区域设置有将所述收纳室和所述油盘侧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在周壁部的内周传递并朝向返回孔移动的润滑油从返回孔的跟前的连通孔返回到油盘侧的空间。
由此,由于能够缩短润滑油在收纳室内的滞留时间,因此,即使在润滑油的温度低且润滑油的流动性低时,也能够使润滑油以更短时间返回到油盘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a)、(b)是说明采用了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排出构造的变速箱的图;
图2(a)~(c)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排出构造的图;
图3(a)、(b)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排出构造的图;
图4(a)、(b)是说明润滑油排出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润滑油排出构造
10变速箱
11周壁部
11a接合面
11b内周面
12返回孔
13连通孔
15变速机构部
16侧盖
17油盘
20收纳室
21周壁部
21a接合面
30阀体收纳室
31周壁部
31a接合面
32安装部
32a端面
33凸台部
40延伸壁
40a引导壁
41切口部
42、43、44突出壁
50控制阀
51滤油器
51a吸入口
111螺栓孔
112螺栓座部
201底面
Lm假想线
OL润滑油
Pb次级带轮
Pa初级带轮
R直径线
TL切线
V带
VL垂直线
X1旋转轴
X2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适用于车辆用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箱10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情况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采用了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变速箱10的图。图1的(a)是从变速机构部15的收纳室20侧观察变速箱10的平面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A-A向视图,是从油盘17侧观察变速箱10的平面图。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的(a)中,在周壁部11的纸面跟前侧的接合面11a标注阴影线进行表示,在图1的(b)中,在周壁部31的纸面跟前侧的接合面31a和安装部32的纸面跟前侧的端面32a标注阴影线进行表示。
如图1的(a)所示,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变速机构部15,该变速机构部15具有初级带轮Pa、次级带轮Pb、挂设于这些初级带轮Pa和次级带轮Pb的带V。
变速机构部15收纳在设置于变速箱10的收纳室20内,在收纳室20,变速机构部15的初级带轮Pa和次级带轮Pb被设置为分别绕相互平行的旋转轴X1、旋转轴X2可旋转。
在变速机构部15,当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被输入初级带轮Pa时,输入到初级带轮Pa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带V传递给次级带轮Pb。
在变速箱10设置有从该变速箱10的侧面向旋转轴X1、X2方向延伸的周壁部11。从旋转轴X1、X2方向观察,周壁部11形成包围变速机构部15的环状,该周壁部11的内侧成为收纳变速机构部15的收纳室20。
在变速箱10中,周壁部11以使收纳室20在变速箱10的侧方(旋转轴X1、X2方向)开口的方向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以将自动变速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垂直线VL方向为基准,初级带轮Pa和次级带轮Pb分别位于收纳室20内的下侧和上侧。
图1的(a)中的周壁部11的纸面跟前侧的接合面11a成为与旋转轴X1、X2正交的平坦面。
在该接合面11a上,利用螺栓固定侧盖16(图1的(b),参照假想线)的外周缘,通过在周壁部11固定侧盖16,形成密闭的收纳室20。
在收纳室20的油盘17(图1的(a),参照假想线)侧的下部设置有收纳控制阀的阀体收纳室30(参照图1的(b)),包围该阀体收纳室30的周壁部31向图1的(a)的纸面跟前侧伸出形成。
如图1的(b)所示,阀体收纳室30具有从油盘17侧观察构成环状的周壁部31,在周壁部31的内侧设置有控制阀50(参照图3的(b))的安装部32。
在各安装部32的油盘17侧的端面32a开设有螺栓孔及油孔,如果将贯通了控制阀50的螺栓(未图示)拧入螺栓孔,将控制阀50安装于安装部32,则变速箱10侧的油路和控制阀50内的油路经由油孔连通。
图1的(b)中的周壁部31的纸面跟前侧的接合面31a成为与旋转轴X1、X2正交的平坦面。
在该接合面31a上利用螺栓固定油盘17的外周缘,通过在周壁部31固定油盘17,在该油盘17的内侧形成有用于自动变速器的驱动及润滑的润滑油OL的贮存空间(油盘侧的空间)。
此外,周壁部31的内侧的阀体收纳室30形成“油盘侧的空间”的一部分。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图。图2的(a)是说明返回孔12、和构成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连通孔13的位置关系的图,是图1的(b)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2的(b)是图2的(a)中的A-A剖面图,是说明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的(c)是图2的(b)中的B-B剖面图,是说明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主要部分的图。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的(a)中,在周壁部31的纸面跟前侧的接合面31a和安装部32的纸面跟前侧的端面32a标注阴影线进行表示。另外,在表示后述的返回孔12和连通孔13的开口的区域也标注阴影线进行表示。
进而,在图2的(c)中,以符号F所示的假想线表示堵塞收纳室20的开口的侧盖16与周壁部31的接合面31a接合的接合面的位置。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图。图3的(a)是说明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作用的图,图3的(b)是说明连通孔13和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位置关系的图。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的(b)中,在周壁部31的纸面跟前侧的接合面31a标注阴影线进行表示。另外,在表示返回孔12和连通孔13的开口的区域也标注阴影线进行表示。进而,由假想线表示控制阀50和滤油器51的外形。
在变速机构部15的收纳室20,从初级带轮Pa及次级带轮Pb排出用于初级带轮Pa及次级带轮Pb的驱动、润滑以及冷却等的润滑油OL。
因此,初级带轮Pa和次级带轮Pb绕旋转轴X1、X2旋转时排出的润滑油OL利用旋转带来的离心力沿旋转轴X1、X2的径向排出,附着于收纳室20的内周面。具体而言,附着于收纳室20的底面201(参照图2的(c))及周壁部11的内周面11b(参照图2的(b))。
而且,附着于收纳室20的内周面的润滑油OL在收纳室20的内周面传递,并利用自重朝向收纳室20的下部移动。
因此,以将自动变速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垂直线VL方向为基准,在周壁部11上的垂直线VL方向上位于下侧的区域设置有使收纳室20和油盘17侧的空间(阀体收纳室30)连通的返回孔12。
从油盘17侧观察,返回孔1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参照图2的(a)),在收纳室20内利用自重向垂直线VL方向的下侧移动的润滑油OL通过该返回孔12返回到油盘17侧。
如图2的(b)所示,在收纳室20,在垂直线VL方向上的返回孔12的上侧且避免与初级带轮Pa的干涉的位置设置有包围油路的筒状的凸台部33。
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凸台部33在通过初级带轮Pa的圆弧状的外周的切线TL的外侧,位于周壁部11的附近。
在此,切线TL是穿过通过带V远离初级带轮Pa的位置P1的直径线R、和初级带轮Pa的外周的交点P2的切线。
在变速箱10,设置有用于将沿着周壁部11的内周面11b移动的润滑油OL引导至返回孔12侧的延伸壁40。
如图3的(a)所示,延伸壁40横跨凸台部33和周壁部11的包围螺栓孔111的螺栓座部112而设置。
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延伸壁40以随着从凸台部33朝向螺栓座部112侧,垂直线VL的方向上的高度变高的朝向沿着假想线Lm呈直线状设置。
在延伸壁40的螺栓座部112侧,沿厚度方向贯通延伸壁40设置有将延伸壁40的初级带轮Pa侧(内周侧)和周壁部11侧(外周侧)连通的切口部41。
在延伸壁40,在切口部41的凸台部33侧设置有向初级带轮Pa侧突出的突出壁42,该突出壁42被设置在从切口部41向凸台部33侧偏移的位置。
突出壁42为了阻碍越过切口部41向返回孔12侧(图3的(a)中的左侧)移动的润滑油OL的移动,而以与假想线Lm正交的朝向横切润滑油OL的移动路线而设置。
因此,越过切口部41向返回孔12侧(图3的(a)中的左侧)移动的润滑油OL向返回孔12侧的移动由于突出壁42而被阻碍。
此外,延伸壁40的比切口部41更靠螺栓座部112侧作为将在周壁部11的内周朝向返回孔12侧的下方移动的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变更为与突出壁42碰撞的方向的引导壁40a而起作用。
在此,如极其低温(例如-40℃)的环境下的发动机的起动之后那样,因为润滑油OL的温度低,所以在润滑油OL的流动性显著降低的情况下,能够越过切口部41的润滑油OL的移动被位于切口部41的前端的突出壁42阻碍。
该情况下,当在突出壁42的附近滞留润滑油OL,滞留的润滑油OL的量增多时,润滑油OL从切口部41向周壁部11侧的下方排出。
另外,在润滑油OL的流动性高的情况下,被引导壁40a引导并与突出壁42碰撞的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从朝向突出壁42的方向反转为朝向切口部41的方向。
该情况下,润滑油OL也从切口部41向周壁部11侧的下方排出。
如图3的(a)所示,从旋转轴X1、X2方向观察,在变速箱10,在突出壁42和周壁部11之间且凸台部33和螺栓座部112之间的区域开设有连通孔13。
该连通孔13在螺栓座部112的附近以沿着返回孔12的开口方向(图2的(b)中为上下方向)的朝向形成,周壁部11的内侧的收纳室20和阀体收纳室30(油盘17侧的空间)经由连通孔13相互连通。
进而,如图3的(b)所示,连通孔13在附设于控制阀50的成为滤油器51的上侧的位置开口。
上述的返回孔12在成为控制阀50的上侧的位置开口,控制阀50以比滤油器51更厚的壁厚且宽的面积形成。
因此,与从返回孔12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的润滑油OL相比,从连通孔13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的润滑油OL至到达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为止的移动距离缩短,因此,润滑油OL能够以更短时间到达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
对该结构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作用进行说明。
从变速机构部15的初级带轮Pa和次级带轮Pb排出到收纳室20内的润滑油OL附着于收纳室20的底面201(参照图2的(c))、及周壁部11的内周面11b(参照图2的(b))。
而且,由于收纳室20的开口被侧盖16密封,所以附着于底面201的润滑油OL中的、到达了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的润滑油从延伸壁40的切口部41朝向连通孔13落下。
另一方面,附着于周壁部11的内周面11b的润滑油OL在内周面11b传递,朝向设置有返回孔12的下侧移动(参照图1的(a)、图2的(b))。
如图3的(a)所示,当利用自重而移动的润滑油OL到达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时,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被引导壁40a变更成与突出壁42碰撞的方向。
而且,当沿着引导壁40a移动的润滑油OL与突出壁42碰撞时,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通过突出壁42被反转,变更成朝向在周壁部11的内周开口的连通孔13的方向。
这样,附着于底面201及内周面11b的润滑油中的、到达了连通孔13的润滑油OL最终通过连通孔13从收纳室20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内。
如图3的(b)所示,从油盘17侧观察,连通孔13被设置在与滤油器51重合的位置。因此,通过连通孔13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内的润滑油OL能够迅速地移动到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附近。
与之相对,在未设置连通孔13的情况下,到达了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的润滑油OL在迂回设置有返回孔12的区域后,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
因此,由于从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至返回孔12的距离和从返回孔12至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距离,相应地,移动距离变长。
因此,在润滑油OL的温度低且润滑油OL的流动性低时,润滑油OL向油盘17侧的返回、特别是至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返回变差。
在实施方式的变速箱10中,通过将使收纳室20和阀体收纳室30连通的连通孔13设置在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缩短润滑油OL从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至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移动距离。
由此,在润滑油OL的温度低且润滑油OL的流动性低时,能够抑制润滑油OL向油盘17侧的返回、特别是至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返回变差的程度。
如上,在实施方式中,(1)一种润滑油排出构造1,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箱10上,以将收纳室20向侧方(沿着初级带轮Pa、次级带轮Pb的旋转轴X1、X2的方向)开口的朝向设置有包围变速机构部15的收纳室20的周壁部11,在周壁部11,将在垂直线VL方向上位于收纳室20的下侧的油盘17侧的空间(阀体收纳室30)和收纳室20连通,设置有润滑油OL的返回孔12,其中,构成为,在周壁部11,在垂直线VL方向上位于返回孔12的上侧的区域设置有将收纳室20和油盘17侧的空间(阀体收纳室30)连通的连通孔13。
这样构成时,能够使在周壁部11的内周面传递并朝向返回孔12移动的润滑油OL从返回孔12的跟前的连通孔13返回到阀体收纳室30(油盘侧的空间)。
由此,因为能够缩短润滑油OL在收纳室20内的滞留时间,所以即使在润滑油OL的温度低且润滑油OL的流动性低时,能够使润滑油OL以更短时间返回到阀体收纳室30。
(2)如下构成,在周壁部11,在返回孔12和连通孔13之间,以横切朝向返回孔12的润滑油OL的流动的朝向设置有突出壁42。
这样构成时,朝向返回孔12的润滑油OL与突出壁42碰撞,因此,能够将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变更成朝向连通孔13的一侧。
由此,能够使更多的润滑油OL从连通孔13返回到阀体收纳室30侧。
(3)如下构成,在周壁部11的内周设置有将润滑油OL向突出壁42引导的引导壁40a。
这样构成时,使润滑油OL可靠地碰撞突出壁42,能够变更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因此,通过将变更的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设为朝向连通孔13的方向,能够将更多的润滑油OL从连通孔13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侧。
(4)如下构成,在周壁部11,设置有从该周壁部11的内周向收纳室20内延伸的延伸壁40,在延伸壁40设置有将该延伸壁4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连通的切口部41,连通孔13在延伸壁40的周壁部11侧与切口部41相对。
这样构成时,能够使沿着延伸壁40移动的润滑油OL从切口部41朝向连通孔13落下,因此,能够将更多的润滑油OL从连通孔13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侧。
(5)如下构成,在延伸壁40,在该延伸壁40的延伸方向上的切口部41的前端设置有突出壁42。
这样构成时,能够将由突出壁42阻碍了移动的润滑油OL从切口部41朝向连通孔13排出,因此,能够将更多的润滑油OL从连通孔13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侧。
另外,如极其低温(例如-40℃)的环境下的发动机的起动之后那样,因为润滑油OL的温度低,所以在润滑油OL的流动性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存在附着于周壁部11的内周的润滑油OL直至成为一定程度的质量的团块(ダマ)为止而不能朝向返回孔12移动的趋势。
而且,成为一定程度的质量的团块的润滑油OL存在容易向垂直线VL方向的下方移动的趋势。
因此,通过在延伸壁40的中途设置切口部41,在该切口部41的下方开设连通孔13,能够将成为一定程度的质量的团块的润滑油OL积极地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侧。
另外,通过在比切口部41更靠凸台部33侧设置突出壁42,即使在成为团块的润滑油OL超过切口部41的情况下,也能够由突出壁42阻止润滑油OL向返回孔12侧的移动。
于是,当新到达的润滑油OL的团块与被突出壁42阻碍了移动的润滑油OL合流时,变大的润滑油OL的团块从切口部41朝向连通孔13落下。
因此,能够将流动性低的润滑油OL的团块引导到连通孔13,将更多的润滑油OL从连通孔13排出到阀体收纳室30侧。
另外,在润滑油OL的流动性高的情况下,被引导壁40a引导而与突出壁42碰撞的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从朝向突出壁42的方向向切口部41侧反转。因此,能够将从切口部41排出的润滑油OL朝向连通孔13适当地引导。
(6)如下构成,在延伸壁40,比该延伸壁40的延伸方向上的切口部41更靠跟前侧的引导壁40a成为将润滑油OL向突出壁42引导的引导壁40a。
这样构成时,在润滑油OL的流动性高的情况下,被引导壁40a引导而与突出壁42碰撞的润滑油OL的移动方向从朝向突出壁42的方向向朝向切口部41的方向反转。
因此,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OL从切口部41向周壁部11侧的下方排出,并从连通孔13向阀体收纳室30侧排出。
(7)如下构成,在阀体收纳室30(油盘侧的空间),连通孔13在比返回孔12更靠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附近开口。
这样构成时,与未设置连通孔13的情况相比,到达了设置有延伸壁40的区域的润滑油OL至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移动距离变短。
由此,在润滑油OL的温度低且润滑油OL的流动性低时,能够抑制润滑油OL向油盘17侧的返回、特别是至滤油器51的吸入口51a的返回变差的程度。
图4是说明变形例的润滑油排出构造的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利用迂回凸台部33的初级带轮Pa侧(旋转轴X1侧)用于将润滑油OL向返回孔12侧引导的延伸壁40,设置润滑油排出构造1的情况。
润滑油排出构造1不限于该方式,如图4的(a)所示,也可以为在未设置延伸壁40的情况下,将弧状的突出壁43设置在凸台部33的结构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A。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将突出壁43从凸台部33向螺栓座部112侧突出设置,并且,将该突出壁43的曲率半径大的面朝向螺栓座部112侧。由此,能够在该突出壁43的前端43a侧阻止润滑油OL的移动,同时将阻止了移动的润滑油ОL向连通孔13侧引导。
通过设为具有该突出壁43和连通孔13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A,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4的(b)所示,也可以为下述结构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B,即,设置从周壁部11的内周面11b向收纳室20的内部突出的突出壁44,以遍及至将凸台部33和螺栓座部112的弧状的外周彼此连接的假想线Lm的长度形成该突出壁44,利用该突出壁44将润滑油OL向连通孔13引导。
通过设为具有该突出壁44和连通孔13的润滑油排出构造1B,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7)

1.一种润滑油排出构造,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箱上,包围变速机构部的收纳室的周壁部以将所述收纳室向侧方开口的朝向设置,
在所述周壁部,将在垂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收纳室的下侧的油盘侧的空间和所述收纳室连通而设置有润滑油的返回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部,在所述垂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返回孔的上侧的区域设置有将所述收纳室和所述油盘侧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排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部,在所述返回孔与所述连通孔之间设置有突出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排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部的内周,设置有将所述润滑油向所述突出壁引导的引导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排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部,设置有从该周壁部的内周向所述收纳室内延伸的延伸壁,
在所述延伸壁,设置有将该延伸壁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连通的切口部,
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延伸壁的周壁部侧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油排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壁,在该延伸壁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前端设置有突出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油排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壁,该延伸壁的延伸方向上的比所述切口部更靠跟前一侧成为将所述润滑油向所述突出壁引导的引导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排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盘侧的空间,所述连通孔在比所述返回孔更靠滤油器的吸入口的附近开口。
CN202110393198.4A 2016-12-10 2017-12-08 润滑油排出构造 Pending CN1132945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9931A JP6879727B2 (ja) 2016-12-10 2016-12-10 潤滑油排出構造
JP2016-239931 2016-12-10
CN201711293309.4A CN108223771B (zh) 2016-12-10 2017-12-08 润滑油排出构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3309.4A Division CN108223771B (zh) 2016-12-10 2017-12-08 润滑油排出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4514A true CN113294514A (zh) 2021-08-24

Family

ID=6263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3309.4A Active CN108223771B (zh) 2016-12-10 2017-12-08 润滑油排出构造
CN202110393198.4A Pending CN113294514A (zh) 2016-12-10 2017-12-08 润滑油排出构造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3309.4A Active CN108223771B (zh) 2016-12-10 2017-12-08 润滑油排出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879727B2 (zh)
KR (1) KR102005639B1 (zh)
CN (2) CN1082237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727B2 (ja) * 2016-12-10 2021-06-02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潤滑油排出構造
JP7171130B2 (ja) * 2018-07-03 2022-11-1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6155A (ja) * 1998-07-24 2000-02-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2052561A (ja) * 2010-08-31 2012-03-15 Jatco Ltd 自動変速機
JP2012163146A (ja) * 2011-02-04 2012-08-30 Aisin Aw Co Ltd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3113303A (ja) * 2011-11-24 2013-06-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
CN103542078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加特可株式会社 变速箱的润滑油排出构造
CN103807417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油排出结构
CN108223771A (zh) * 2016-12-10 2018-06-29 加特可株式会社 润滑油排出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07984D0 (en) * 1987-04-03 1987-05-07 Gkn Axles Lubrication of gearing
JPH0329755U (zh) * 1989-08-02 1991-03-25
JP4220443B2 (ja) * 2004-08-06 2009-02-0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変速制御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冷却構造
JP5722117B2 (ja) * 2011-05-17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オイル排出構造
US8834307B2 (en) * 2011-10-06 2014-09-16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2014054411A1 (ja) * 2012-10-04 2014-04-1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摩擦締結要素の潤滑構造
JP6129139B2 (ja) * 2014-10-30 2017-05-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減速機の潤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6155A (ja) * 1998-07-24 2000-02-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2052561A (ja) * 2010-08-31 2012-03-15 Jatco Ltd 自動変速機
JP2012163146A (ja) * 2011-02-04 2012-08-30 Aisin Aw Co Ltd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3113303A (ja) * 2011-11-24 2013-06-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
CN103542078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加特可株式会社 变速箱的润滑油排出构造
CN103807417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油排出结构
CN108223771A (zh) * 2016-12-10 2018-06-29 加特可株式会社 润滑油排出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05639B1 (ko) 2019-07-30
KR20180067419A (ko) 2018-06-20
JP7126801B2 (ja) 2022-08-29
JP6879727B2 (ja) 2021-06-02
JP2018096416A (ja) 2018-06-21
CN108223771B (zh) 2021-03-12
CN108223771A (zh) 2018-06-29
JP2021152409A (ja)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3771B (zh) 润滑油排出构造
US71720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gear mechanisms
US9772027B2 (en) Variable baffle that reduces oil at the gear mesh
US20180073626A1 (en) Transmission
US20180238434A1 (en) Baffle for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CN108779843B (zh) 自动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引导结构
US8100229B2 (en) Oil flow passage arrangement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1417798B (zh) 具有内部润滑系统的传动系单元
EP3306138A1 (en) Belt type stepless transmission
CN100353092C (zh) 手动换档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KR20190008093A (ko) 자동 변속기
JP6947935B2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US20180238435A1 (en) Snubber with scoop feature for automotive tranmission
KR102029528B1 (ko) 자동 변속기
JP5331634B2 (ja) パラレル型油圧ポンプ
KR101547728B1 (ko) 변속기 케이스에 있어서의 윤활유 배출 구조
WO2017051645A1 (ja) 可変オイルポンプ
KR101106229B1 (ko) 차량용 동력전달장치
JP2017020390A (ja) 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CN112424012A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20240183440A1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JP7077638B2 (ja) 可変オイルポンプ
JP2008303972A (ja) 無段変速機
CN115614460A (zh) 一种变速箱和车辆
KR200210441Y1 (ko) 수동변속기용 에어 브리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