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7103A -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7103A
CN113267103A CN202110537995.5A CN202110537995A CN113267103A CN 113267103 A CN113267103 A CN 113267103A CN 202110537995 A CN202110537995 A CN 202110537995A CN 113267103 A CN113267103 A CN 113267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imulation block
waist
rod
automobile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79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裕连
杨旭磊
吕高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79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7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7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25Measuring of vehicl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包括:框架、第一外饰模拟块、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和第一腰部模拟块;第一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框架的上部一端,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框架的上中部一侧,第一腰部模拟块安装于框架的下部一端;其中,第一外饰模拟块、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和第一腰部模拟块,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以检测。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外饰模拟块、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和第一腰部模拟块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可在车间直接对汽车尾门洞结构快速检测,查找缺陷问题速度快,且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门结构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洞是汽车后部较为重要的结构,目前只有总成CMM(coordinatemeasuring machine)三座标测量,抽检,每班次一台或是白光特征扫描,周期更长,车身调整线安装尾门,用独立模拟块装到尾门上,再检查尾门的安装状态。无论CMM测量还是白光扫描,资源受限,周期长,无法随时开展,现场测量手段CMM或白光扫描都需要固定环境,无法在线检测,尾门安装后,差异的地方无法快速查找原因,不利于车间查找缺陷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包括:框架、第一外饰模拟块、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和第一腰部模拟块;所述第一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上部一端,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上中部一侧,所述第一腰部模拟块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下部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外饰模拟块、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和所述第一腰部模拟块,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以检测。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第一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框架的上部一端,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框架的上中部一侧,第一腰部模拟块安装于框架的下部一端,且第一外饰模拟块、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和第一腰部模拟块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可在车间直接对汽车尾门洞结构快速检测,查找缺陷问题速度快,且操作便捷。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包括一体构成或分体构成的上部横杆、下部横杆、左侧杆和右侧杆;所述左侧杆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横杆的上部一侧连接,所述左侧杆的下端与所述下部横杆的一侧连接;所述右侧杆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横杆的上部另一侧连接,所述右侧杆的下端与所述下部横杆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左侧杆和所述右侧杆向后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上部横杆和所述下部横杆垂直方向错开设置,用于和所述汽车尾门结构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杆和所述右侧杆的上部均具有折弯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横杆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左侧杆的上端外侧,所述上部横杆的另一端延伸于所述右侧杆的上端外侧;所述下部横杆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左侧杆的下端外侧,所述下部横杆的另一端延伸于所述右侧杆的下部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杆、所述上部横杆、所述右侧杆和所述下部横杆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每个角内侧均安装有框架加强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横杆对称设有通孔,用于定位销插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横杆的一端和其另一端均安装有横向L形状定位块;所述下部横杆的一端和其另一端均安装有竖向L形状定位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杆和所述右侧杆的中部均安装有操作把手。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外饰模拟块、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和第二腰部模拟块;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上部另一端,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上中部另一侧,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下部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和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上中部、下部另一端相抵以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外饰模拟块与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包括一体构成的矩形块和向下弧形片,所述向下弧形片的后端与所述矩形块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向下弧形片的弧度与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弧面适配相抵;
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与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与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之前设有间隙;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包括一体构成的底部连接块和上部抵靠块,所述上部抵靠块位于所述底部连接块的上部,所述上部抵靠块的后面为向后倾斜面,用于和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上中部弧面适配相抵;
所述第一腰部模拟块和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包括一体构成的底部矩形板和上部板,所述上部板位于所述底部矩形板的上沿,所述上部板向后侧倾斜、其外侧边向外侧延伸,用于和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腰部另一侧弧面适配相抵。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所示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
1、框架;1-1、上部横杆;1-2、下部横杆;1-3、左侧杆;1-4、右侧杆;1-5、折弯部;1-6、框架加强块;1-7、通孔;1-8、定位销;1-9、横向L形状定位块;1-10、竖向L形状定位块;1-11、操作把手;
2、第一外饰模拟块;3、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4、第一腰部模拟块;
5、第二外饰模拟块;5-1、矩形块;5-2、向下弧形片;
6、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1、底部连接块;6-2、上部抵靠块;6-3、后倾斜面;
7、第二腰部模拟块;7-1、底部矩形板;7-2、上部板;7-3、外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图1所示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的侧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一般性可包括框架1、第一外饰模拟块2、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和第一腰部模拟块4。第一外饰模拟块2安装于框架1的上部一端,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安装于框架1的上中部一侧,第一腰部模拟块4安装于框架1的下部一端。其中,第一外饰模拟块2、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和第一腰部模拟块4,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以检测。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第一外饰模拟块2安装于框架1的上部一端,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安装于框架1的上中部一侧,第一腰部模拟块4安装于框架1的下部一端,且第一外饰模拟块2、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和第一腰部模拟块4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可在车间直接对汽车尾门洞结构快速检测,查找缺陷问题速度快,且操作便捷。采用尾门洞手持检具方案,可以随时检查尾门洞关键安装尺寸状态,尾门安装前可以快速抽查质量状态,提升匹配质量,快速模拟尾门和尾门附件的状态,快速反馈尾门安装后的总装匹配状态,结构简单,质量轻量化,便于现场操作,检查周期短,满足在线安装检查节拍。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框架1一般性可包括一体构成或分体构成的上部横杆1-1、下部横杆1-2、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
具体实施为,左侧杆1-3的上端与上部横杆1-1的上部一侧连接,左侧杆1-3的下端与下部横杆1-2的一侧连接。右侧杆1-4的上端与上部横杆1-1的上部另一侧连接,右侧杆1-4的下端与下部横杆1-2的另一侧连接。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向后倾斜设置,以使得上部横杆1-1和下部横杆1-2垂直方向错开设置,用于和汽车尾门结构适配。
具体为,左侧杆1-3的上端与上部横杆1-1的上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该左侧杆1-3的下端与下部横杆1-2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右侧杆1-4的上端与上部横杆1-1的上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右侧杆1-4的下端与下部横杆1-2的另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向后倾斜设置,具体倾斜角度根据汽车尾门结构而定,可是90°-60°,优选75°。使上部横杆1-1和下部横杆1-2垂直方向错开设置,用于和汽车尾门结构适配。
可选地,上部横杆1-1、下部横杆1-2、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的截面均为矩形,便于安装其他部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的上部均具有折弯部1-5。
其中,该折弯部1-5直接压在上部横杆1-1的上部,并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维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上部横杆1-1的一端延伸于左侧杆1-3的上端外侧,上部横杆1-1的另一端延伸于右侧杆1-4的上端外侧。下部横杆1-2的一端延伸于左侧杆1-3的下端外侧,下部横杆1-2的另一端延伸于右侧杆1-4的下部外侧。
具体实施为,第一外饰模拟块2通过螺栓安装于上部横杆1-1的一端,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通过螺栓安装于上部横杆1-1的上中部一侧、并靠近于上部横杆1-1与左侧杆1-3的上端的连接处,第一腰部模拟块4通过螺栓安装于下部横杆1-2的一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左侧杆1-3、上部横杆1-1、右侧杆1-4和下部横杆1-2围成矩形框,矩形框的每个角内侧均安装有框架加强块1-6,用于增加矩形框的牢固性。
具体实施为,以多个框架加强块1-6中的一个为例,框架加强块1-6的一边和上部横杆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另一边和左侧杆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增加牢固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上部横杆1-1对称设有通孔1-7,用于定位销1-8插入。这样,通过固定插销与汽车尾门洞结构上部的通孔固定或是边缘上进行悬挂,使手持检具稳固定位。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上部横杆1-1的一端和其另一端均安装有横向L形状定位块1-9。下部横杆1-2的一端和其另一端均安装有竖向L形状定位块1-10。
具体为,横向L形状定位块1-9通过螺栓与上部横杆1-1连接,竖向L形状定位块1-10通过螺栓与下部横杆1-2连接,用于定位,便于拆装更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的中部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操作把手1-11,便于拿取手持检具。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外饰模拟块5、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和第二腰部模拟块7。
具体实施为,第二外饰模拟块5通过螺栓安装于框架1的上部另一端,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通过螺栓安装于框架1的上中部另一侧,第二腰部模拟块7通过螺栓安装于框架1的下部另一端。其中,第二外饰模拟块5、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和第二腰部模拟块7,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上中部、下部另一端相抵以检测。
更具体地,第二外饰模拟块5通过螺栓安装于上部横杆1-1的另一端,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通过螺栓安装于上部横杆1-1的上中部另一侧、并靠近于上部横杆1-1与右侧杆1-4的上端的连接处,第二腰部模拟块7通过螺栓安装于下部横杆1-2的另一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外饰模拟块2与第二外饰模拟块5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与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且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与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之前设有间隙。第一腰部模拟块4和第二腰部模拟块7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具体实施为,第二外饰模拟块5一般可包括一体构成的矩形块5-1和向下弧形片5-2,该向下弧形片5-2的后端与矩形块5-1的外侧面连接,该向下弧形片5-2的弧度与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弧面适配相抵,用于检测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弧面是否符合要求。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一般可包括一体构成的底部连接块6-1和上部抵靠块6-2,该上部抵靠块6-2位于底部连接块6-1的上部,该上部抵靠块6-2的后面为向后倾斜面6-3,用于和汽车尾门结构的上中部弧面适配相抵,以检测汽车尾门结构的上中部弧面是否符合要求。第二腰部模拟块7一般可包括一体构成的底部矩形板7-1和上部板7-2,该上部板7-2位于底部矩形板7-1的上沿,该上部板7-2向后侧倾斜、其外侧边7-3向外侧延伸,用于和汽车尾门结构的腰部另一侧弧面适配相抵,以检测车尾门结构的腰部另一侧弧面是否符合要求。
更具体地,第一外饰模拟块2和第二外饰模拟块5通过螺栓连接到框架1上,起到模拟检查上部外饰板和侧围的间隙段差的作用。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和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通过螺栓连接到框架1上,起到模拟检查尾门跟顶盖间隙段差的作用。第一腰部模拟块4和第二腰部模拟块7通过螺栓连接到框架3上,起到模拟检查尾门尾灯跟侧围间隙段差的作用。将尾门上安装的和要保证的特征元素,都做成结构集成主体框架上,使得手持工具能快速得出尾门框跟周边因素的间隙段差状态。
该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采用铝合金框架1,结构强度高,总体结构小巧,一个可以手持操作,可应用于后续项目的推广。在尾门框质量检查和尾门匹配中,可以提前识别零件状态,方便尾门匹配问题快速查找。可以随时检查,增加检查样本,更有效监控过程质量,行程有效数据库,支撑车型匹配调整和后续车型质量提升,比铁轻,人机工程好,总体造价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第一外饰模拟块(2)、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和第一腰部模拟块(4);
所述第一外饰模拟块(2)安装于所述框架(1)的上部一端,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安装于所述框架(1)的上中部一侧,所述第一腰部模拟块(4)安装于所述框架(1)的下部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外饰模拟块(2)、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和所述第一腰部模拟块(4),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一端、上中部、腰部一侧相抵以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1)包括一体构成或分体构成的上部横杆(1-1)、下部横杆(1-2)、左侧杆(1-3)和右侧杆(1-4);
所述左侧杆(1-3)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横杆(1-1)的上部一侧连接,所述左侧杆(1-3)的下端与所述下部横杆(1-2)的一侧连接;
所述右侧杆(1-4)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横杆(1-1)的上部另一侧连接,所述右侧杆(1-4)的下端与所述下部横杆(1-2)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左侧杆(1-3)和所述右侧杆(1-4)向后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上部横杆(1-1)和所述下部横杆(1-2)垂直方向错开设置,用于和所述汽车尾门结构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杆(1-3)和所述右侧杆(1-4)的上部均具有折弯部(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横杆(1-1)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左侧杆(1-3)的上端外侧,所述上部横杆(1-1)的另一端延伸于所述右侧杆(1-4)的上端外侧;
所述下部横杆(1-2)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左侧杆(1-3)的下端外侧,所述下部横杆(1-2)的另一端延伸于所述右侧杆(1-4)的下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杆(1-3)、所述上部横杆(1-1)、所述右侧杆(1-4)和所述下部横杆(1-2)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每个角内侧均安装有框架加强块(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横杆(1-1)对称设有通孔(1-7),用于定位销(1-8)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横杆(1-1)的一端和其另一端均安装有横向L形状定位块(1-9);
所述下部横杆(1-2)的一端和其另一端均安装有竖向L形状定位块(1-10)。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杆(1-3)和所述右侧杆(1-4)的中部均安装有操作把手(1-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外饰模拟块(5)、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和第二腰部模拟块(7);
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5)安装于所述框架(1)的上部另一端,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安装于所述框架(1)的上中部另一侧,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7)安装于所述框架(1)的下部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5)、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和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7),用于和各自对应的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上中部、下部另一端相抵以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饰模拟块(2)与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5)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外饰模拟块(5)包括一体构成的矩形块(5-1)和向下弧形片(5-2),所述向下弧形片(5-2)的后端与所述矩形块(5-1)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向下弧形片(5-2)的弧度与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上部另一端弧面适配相抵;
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与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上沿外饰模拟块(3)与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之前设有间隙;
所述第二上沿外饰模拟块(6)包括一体构成的底部连接块(6-1)和上部抵靠块(6-2),所述上部抵靠块(6-2)位于所述底部连接块(6-1)的上部,所述上部抵靠块(6-2)的后面为向后倾斜面(6-3),用于和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上中部弧面适配相抵;
所述第一腰部模拟块(4)和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7)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腰部模拟块(7)包括一体构成的底部矩形板(7-1)和上部板(7-2),所述上部板(7-2)位于所述底部矩形板(7-1)的上沿,所述上部板(7-2)向后侧倾斜、其外侧边(7-3)向外侧延伸,用于和所述汽车尾门结构的腰部另一侧弧面适配相抵。
CN202110537995.5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Pending CN113267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7995.5A CN113267103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7995.5A CN113267103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103A true CN113267103A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31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7995.5A Pending CN113267103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710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7843Y (zh) * 2008-07-22 2009-07-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尾端梁后门锁扣螺母孔的专用检测工具
CN201974126U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白车身尾门框检测工具
CN204944363U (zh) * 2015-09-21 2016-01-06 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开口检具
CN206131925U (zh) * 2016-09-13 2017-04-2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门测量辅助工具
CN206288119U (zh) * 2016-12-27 2017-06-30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定位安装装置
CN107525448A (zh) * 2017-09-29 2017-12-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部组合检具
CN208653345U (zh) * 2018-08-31 2019-03-26 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门侧围检具
CN210741347U (zh) * 2019-11-30 2020-06-12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白车身背门检测工装
CN210862429U (zh) * 2019-10-24 2020-06-26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体安装支架安装孔测量装置
CN213041130U (zh) * 2020-10-23 2021-04-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安装点检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7843Y (zh) * 2008-07-22 2009-07-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尾端梁后门锁扣螺母孔的专用检测工具
CN201974126U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白车身尾门框检测工具
CN204944363U (zh) * 2015-09-21 2016-01-06 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开口检具
CN206131925U (zh) * 2016-09-13 2017-04-2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门测量辅助工具
CN206288119U (zh) * 2016-12-27 2017-06-30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定位安装装置
CN107525448A (zh) * 2017-09-29 2017-12-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部组合检具
CN208653345U (zh) * 2018-08-31 2019-03-26 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门侧围检具
CN210862429U (zh) * 2019-10-24 2020-06-26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体安装支架安装孔测量装置
CN210741347U (zh) * 2019-11-30 2020-06-12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白车身背门检测工装
CN213041130U (zh) * 2020-10-23 2021-04-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安装点检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41347U (zh) 白车身背门检测工装
CN113267103A (zh)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洞的手持检具
KR100461357B1 (ko) 펜더 패널 검사용 치구
KR20040000722A (ko) 차량용 도어 패널 검사용 지그장치
CN208171128U (zh) 白车身外覆盖测量匹配样架
CN104048575A (zh) 一种汽车前盖内板铰链加强板的测量装置
CN210533651U (zh) 一种用于振动测试固定产品的通用型装置
CN220972140U (zh)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CN113607037A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装配对齐度检验辅具
CN111678414A (zh) 一种汽车四门装饰板总成检具
CN216558686U (zh) 一种白车身背门检测工装
CN220270277U (zh) 一种便捷式形状尺寸组合专用检具
CN205426027U (zh) 一种柔性化发动机盖检具
CN217442472U (zh) 前围挡板总成检具
CN210638618U (zh) 汽车后门开口检具
CN217764725U (zh) 一种商用车气瓶框架大梁孔位检具
CN219265261U (zh) 一种白车身后围开度检测工装
CN216050641U (zh) 一种用于检测汽车行李架强度的检验设备
CN210513721U (zh) 一种翼子板开度检测机构
CN215663309U (zh) 一种整车ucf前保险杠及格栅检测模块定位结构
CN211527253U (zh) 一种尾门铰链模拟块
CN212334390U (zh) 一种用于拆装汽车天窗的吊具
CN212363239U (zh) 一种用于底盘焊接的超声波检测装置
CN213022260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支架检具
CN210689479U (zh) 一种汽车组合灯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