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2140U -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2140U
CN220972140U CN202322708085.6U CN202322708085U CN220972140U CN 220972140 U CN220972140 U CN 220972140U CN 202322708085 U CN202322708085 U CN 202322708085U CN 220972140 U CN220972140 U CN 220972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urface
outer panel
vehicle outer
limiting
out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080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家东
王懿
唐爽
何海
谢羽
刘凯
周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080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2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2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2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包括基架和定位块。定位块固定在基架上,定位块具有限位面,限位面用于与翻边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翻边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能够提高对车辆外板定位的稳固性。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用于对车辆外板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背景技术
在车辆开发过程中,需要将生产出的车辆外板安装至夹具上,并对进行其定位,以便进行检测等操作,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但是,相关技术中对车辆外板的定位不够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能够提高对车辆外板定位的稳固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车辆外板包括本体和形成于本体边缘的翻边,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包括基架和定位块,定位块固定在基架上,定位块具有限位面,限位面用于与翻边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翻边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面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限位面的延伸路径具有夹角,以使至少两个限位面所在平面具有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限位面中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第二限位面的延伸路径具有夹角,以使第一限位面所在平面与第二限位面所在平面具有夹角;沿第一限位面的延伸方向,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具有间距;和/或,沿第二限位面的延伸方向,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具有间距。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背。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边包括沿翻边延伸路径排列的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第一翻边部与第二翻边部相对,第一翻边部的一端与第二翻边部的一端相互对接;定位块用于与第一翻边部与第二翻边部相互对接的一端贴合,沿第一翻边部与第二翻边部相对的方向,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分别用于与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或相互远离的一侧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分别用于与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沿翻边的厚度方向,限位面位于翻边靠近本体的一侧;车辆外板为前罩外板,第一翻边部形成于本体用于朝向乘员舱内的部分,第一翻边部的延伸路径在前罩外板的宽度方向上贯通前罩外板,第二翻边部沿前罩外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罩外板包括两个第二翻边部,两个第二翻边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翻边部的两端相互对接;定位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块中,一个定位块的第一限位面用于与第一翻边部的一端贴合,且该定位块的第二限位面用于与一个第二翻边部贴合;另一个定位块的第一限位面用于与第一翻边部的另一端贴合,且该定位块的第二限位面用于与另一个第二翻边部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辆外板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前罩外板、车门外板和后背舱盖外板。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块的限位面用于与同一翻边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至少两个定位块沿翻边的延伸路径排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检具,检具包括测量机构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测量机构用于测量外板。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定位块的限位面与车辆外板的翻边贴合,以实现对车辆外板的定位。在限位面与翻边贴合的情况下,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翻边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使得限位面与翻边贴合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对车辆外板定位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本体;02-翻边;021-第一翻边部;022-第二翻边部;1-基架;2-定位块;21-第一限位面;22-第二限位面;23-过渡面;24-第一安装孔;25-第二安装孔;26-减重通孔;3-夹爪;a-第一限位面的延伸方向;b-第二限位面的延伸方向;c-前罩外板的长度方向;d-前罩外板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在车辆开发过程中,需要将生产出的车辆外板安装至夹具上,并对进行其定位,以便进行检测等操作,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但是,相关技术中对车辆外板的定位不够稳固。
下面,对相关技术中对车辆外板定位不够稳固的原因进行分析,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分析过程及结论均为本申请创造性的一部分。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车辆外板安装在夹具上的情况下,每个夹爪与车辆外板的接触面积较小,呈点接触,夹爪对车辆外板的夹持作用不够稳固,使得车辆外板的定位不够稳固。而且,夹爪与车辆外板的接触面积较小,车辆外板容易与夹爪发生相对错位,使得多个车辆外板分别安装在夹具上时姿态的一致性很难得到较好地保障,重复性较差。
而且,一般地,在车辆外板安装在夹具上的情况下,车辆外板相对大地的姿态需要与车辆外板处于服役状态时相对大地的姿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较为有效地保障检测等操作的准确性。比如,对于前罩外板,前罩外板安装在夹具上的情况下,一般需要相对大地倾斜,倾斜角度一般为十度左右,使前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后端。然而,这对夹具对车辆外板的稳固夹持产生了较大的考验,受重力影响,车辆外板不容易保持平衡,车辆外板很难稳固定位。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前罩外板的前端与后端分别为前罩外板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前罩外板的长度方向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前罩外板与其它零部件组装至一起形成车身的情况下,前罩外板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一致,即与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前罩外板的宽度方向与车身的宽度方向一致,前罩外板的前端即沿长度方向背离乘员舱的一端,前罩外板的后端即沿长度方向朝向乘员舱的一端。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车辆外板包括本体01和形成于本体01边缘的翻边02,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包括基架1和定位块2,定位块2固定在基架1上,定位块2具有限位面,限位面用于与翻边02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翻边02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如此结构形式,定位块2的限位面与车辆外板的翻边02贴合,以实现对车辆外板的定位。在限位面与翻边02贴合的情况下,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翻边02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使得限位面与翻边02贴合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对车辆外板定位的稳固性。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而且,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翻边02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在定位块2对车辆外板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不必对车辆外板的形状进行改变,即定位操作不会对外板产生破坏,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生产定位块2的过程中,可以先使定位块2保留一部分的打磨余量,然后根据翻边02的延伸形状对定位块2进行打磨,使定位块2形成与翻边02相匹配的限位面。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外板定位机构还包括夹爪3,夹爪3沿翻边02的厚度方向对翻边02进行夹持,从而对车辆外板进行锁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用于对车辆外板进行定位,以便对车辆外板进行检测等操作。示例性地,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可应用于检具上,检具包括测量机构和车辆外板定位机构,测量机构用于测量外板。检具可应用在车辆外板模具的开发阶段,也可用于对车辆外板进行抽检等。
对于检具应用在车辆外板模具的开发阶段,可以理解的是,模具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模具加工出的产品进行测量,通过产品的良率判断模具是否满足要求。车辆外板定位机构能够对车辆外板进行准确定位,便于测量机构对测量外板,从而便于模具的开发工作。另外,多个产品之间各个尺寸的一致性也是判断模具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指标,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对车辆外板进行准确定位,使得多个车辆外板安装在车辆外板定位机构上时相对车辆外板定位机构的位姿保持一致,这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准性,测得的尺寸对判断多个产品之间各个尺寸的一致性的程度更具参考价值。
对于检具用于对车辆外板进行抽检,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对车辆外板进行准确定位,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准性,测得的尺寸对判断加工车辆外板的生产线是否满足要求更具参考价值。可以理解的是,属于同一批次的所有车辆外板尺寸相同,可通过一个车辆定位机构对属于同一批次的所有车辆外板进行定位,成本较低,而且还能够检测属于同一批次的不同车辆外板之间的尺寸的一致性。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外板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车辆外板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前罩外板、车门外板和后背舱盖外板等。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翻边02的延伸方向即翻边02的长度方向,翻边02的延伸路径与即翻边02在延伸方向上经过的路径。可以理解的是,本体01呈板状结构,翻边02的延伸路径与本体01的周向轮廓相匹配。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翻边02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指的是翻边02的侧面,该侧面的法向即翻边02的厚度方向,该侧面沿本体01的周向轮廓延展。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02可通过滚边工艺发生弯折,与车辆内板层叠压合在一起,实现车辆内板与车辆外板的合拼。
请参照图3和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2可以呈板状机构,限位面位于该板状结构的边缘,为该板状结构沿厚度方向延伸表面。这样便于定位块2的加工制造。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板状结构具有减重通孔26,减重通孔26的轴向为该板状结构的厚度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板状结构具有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25,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25的轴向均为该板状结构的厚度方向,第一安装孔24为圆孔,第二安装孔25为条形孔,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25内均用于与定位销配合,以使定位块2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基架1上。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面与翻边02贴合,以在翻边02的厚度方向上对翻边02进行限位,实现对车辆外板的定位。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面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限位面的延伸路径具有夹角,以使至少两个限位面所在平面具有夹角。这样,至少两个限位面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对车辆外板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限位效果。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限位面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对车辆外板进行限位,该至少两个方向均与本体01的厚度方向垂直。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所述限位面能够同时与翻边02贴合在一起。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面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以是同一定位块2上具有至少两个限位面,也可以是每个定位块2上仅具有一个限位面,但定位块2的数量为多个。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限位面中包括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第一限位面21的延伸路径与第二限位面22的延伸路径具有夹角,以使第一限位面21所在平面与第二限位面22所在平面具有夹角;沿第一限位面的延伸方向a,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具有间距;和/或,沿第二限位面的延伸方向b,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具有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均与翻边02贴合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沿翻边02的延伸路径排列。如此结构形式,也便于提高定位的稳固性。在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形成在同一定位块2上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的加工制造也较为方便。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均为限位面,且并不指代同一限位面,即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分别为两个不同的限位面。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相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相背,会使得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与翻边02贴合时,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会处于翻边02在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且会在翻边02的延伸路径围成的空间内,这有利于提高定位的稳固性。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形成在同一定位块2上。这样,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相背,会使得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的加工制造也较为方便。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与第二限位面22之间形成有过渡面23,且过渡面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拼接设置,在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均与翻边02贴合的情况下,过渡面23位于定位块2朝向翻边02的一侧,沿过渡面23的朝向,过渡面23与翻边02之间具有间隔。如此结构形式,便于定位块2在翻边02上的安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面23呈平面。这样,便于定位块2的加工制造。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分别为定位块2相对两端的端面。这样,使得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的加工制造较为方便。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02包括沿翻边02延伸路径排列的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第一翻边部021与第二翻边部022相对,第一翻边部021的一端与第二翻边部022的一端相互对接;定位块2可与第一翻边部021与第二翻边部022相互对接的一端贴合,沿第一翻边部021与第二翻边部022相对的方向,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分别用于与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或相互远离的一侧贴合。如此结构形式,通过使定位块2贴合于第一翻边部021与第二翻边部022相互对接的一端,使得通过较小的定位块2即可实现对车辆外板在两个方向上实现限位,便于定位块2的加工制造,也便于定位块2在车辆外板上的安装。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分别用于与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或相互远离的一侧贴合,便于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的加工制造,也便于提高定位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2位于翻边02延伸路径围成的空间内或外。这样,便于提高定位块2加工制造的方便性。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均为翻边02的一部分,第一翻边部021的一端是指第一翻边部021在自身延伸路径上的一端,第二翻边部022同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边部021与第二翻边部022对接形成尖角结构,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分别与尖角结构的两臂贴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定位块2对翻边02的限位效果。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分别用于与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沿翻边02的厚度方向,限位面位于翻边02靠近本体01的一侧;车辆外板为前罩外板,第一翻边部021形成于本体01用于朝向乘员舱内的部分,第一翻边部021的延伸路径在前罩外板的宽度方向d上贯通前罩外板,第二翻边部022沿前罩外板的长度方向c延伸。对于前罩外板,其靠近乘员舱的一端的翻边02往往形成有尖角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对接形成了尖角结构,第一翻边部021和第二翻边部02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较小,使定位块2与该尖角结构进行配合,尖角结构能够对定位块2起到较为稳固的夹持作用,定位块2能够较为稳固的安装,且安装较为方便,有利于提高定位效果。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而且,在前罩外板安装在夹具上的情况下,一般需要相对大地倾斜,倾斜角度一般为十度左右,使前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后端,受重力影响,前罩外板容易向下滑落。使定位块2与位于前罩外板靠近乘员舱的一端的尖角结构配合,有利于使前罩外板不容易向下滑落,从而提高定位块2定位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罩外板包括两个第二翻边部022,两个第二翻边部02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翻边部021的两端相互对接;定位块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块2中,一个定位块2的第一限位面21用于与第一翻边部021的一端贴合,且该定位块2的第二限位面22用于与一个第二翻边部022贴合;另一个定位块2的第一限位面21用于与第一翻边部021的另一端贴合,且该定位块2的第二限位面22用于与另一个第二翻边部022贴合。沿前罩外板的宽度方向d,前罩外板往往形成有两个尖角,两个分别于两个尖角配合,实现了对前罩外板的过定位,有利于提高对前罩外板定位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块2的限位面用于与同一翻边02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至少两个定位块2沿翻边02的延伸路径排列。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对车辆外板定位的稳固性。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定位块2均具有第一限位面21和第二限位面22,翻边02具有多个第一翻边部021和多个第二翻边部022,定位块2、第一翻边部021与第二翻边部022对应设置。这样有利于提高对车辆外板定位的稳固性。示例性地,定位块2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四个定位块2分别对应车辆外板的四角设置。示例性地,定位块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定位块2分别对应车辆外板的对角设置。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车辆外板包括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本体边缘的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包括:
基架;
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定位块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翻边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所述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翻边对应部分的延伸路径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面的延伸路径具有夹角,以使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面所在平面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面中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的延伸路径具有夹角,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所在平面具有夹角;沿所述第一限位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具有间距;和/或,沿所述第二限位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包括沿所述翻边延伸路径排列的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相对,所述第一翻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端相互对接;所述定位块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相互对接的一端贴合,沿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相对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部和所述第二翻边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或相互远离的一侧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部和所述第二翻边部相互靠近的一侧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沿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所述限位面位于所述翻边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车辆外板为前罩外板,所述第一翻边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用于朝向乘员舱内的部分,所述第一翻边部的延伸路径在所述前罩外板的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前罩外板,所述第二翻边部沿所述前罩外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外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二翻边部,两个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边部的两端相互对接;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块中,一个所述定位块的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部的一端贴合,且该定位块的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一个所述第二翻边部贴合;另一个定位块的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部的另一端贴合,且该定位块的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翻边部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外板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前罩外板、车门外板和后背舱盖外板。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块的所述限位面用于与同一所述翻边贴合,且在贴合的情况下,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块沿所述翻边的延伸路径排列。
10.一种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板定位机构;
测量机构,用于测量所述外板。
CN202322708085.6U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Active CN220972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8085.6U CN220972140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8085.6U CN220972140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2140U true CN220972140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08085.6U Active CN220972140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2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72140U (zh) 一种车辆外板定位机构及检具
CN113607037B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装配对齐度检验辅具
CN211903980U (zh) 后顶横梁内板检具
CN210141826U (zh)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检具
CN210802260U (zh) 一种检测工具
CN212253884U (zh) 前保上支架分总成检具
CN110421508B (zh) 一种汽车门铰链类零件的自动检具
KR200147091Y1 (ko) 자동차 대시 보드 검사용 게이지의 후드 힌지 장착홀 검사구
CN220552375U (zh) 一种软模件快速检测卡板
CN220708283U (zh) 一种前纵梁后端板零件和连接板零件的小总成复合检具
CN219819444U (zh) 用于气囊总成气密性测试的可调工装
CN215639228U (zh) 一种左踏板安装前支架检具
CN217945381U (zh) 装配工装
CN217465562U (zh) 一种用于检测汽车电池前部安装支架的检具
CN21715525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左、右车身连接支架组的检具台
CN216205808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检具
CN219433943U (zh) 一种左、右侧围后侧窗外板总成检具
KR200143854Y1 (ko) 자동차 대시 보드 검사용 게이지의 전면 플랜지부 검사구
KR0126797Y1 (ko) 자동차 대시 보드 검사용 게이지의 후면 플랜지부 검사구
CN216482613U (zh) 一种用于检验异形曲面工件成型精度的装置
CN219265261U (zh) 一种白车身后围开度检测工装
KR200151147Y1 (ko) 자동차 대시 보드 검사용 게이지의 측면 플랜지부 검사구
CN214620940U (zh) 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
CN213238732U (zh) 一种新型座椅配件检具工装
CN215338033U (zh) 一种对车辆后盖对中度进行检测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