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7717A - 电梯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7717A
CN113247717A CN202011466616.XA CN202011466616A CN113247717A CN 113247717 A CN113247717 A CN 113247717A CN 202011466616 A CN202011466616 A CN 202011466616A CN 113247717 A CN113247717 A CN 113247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unit
power supply
arrival
supply effici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66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7717B (zh
Inventor
鹤田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47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7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7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7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6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 B66B13/165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electric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其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即使不使用抵达装置,也能够使乘用轿厢可靠地抵达楼板平面,防止利用者被关在里面。无供电方式的电梯控制系统具备:无线受电部,其设置于乘用轿厢,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各楼层的无线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向无线受电部输送电力;供电效率算出部,其根据无线受电部的受电电力和无线送电部的送电电力算出供电效率;轿厢位置推定部,其将供电效率的算出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算出轿厢推定位置信息;以及轿厢位置控制部,其根据轿厢推定位置信息对使乘用轿厢进行升降运转的曳引机进行控制,对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在通过非接触供电进行向乘用轿厢的电力供给的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应用的电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是指设为能够使用设置于电梯的乘用轿厢的受电侧线圈和设置于各楼层(电梯厅)侧的送电侧线圈来以非接触的方式向乘用轿厢供给电力的电梯。
例如,以往以来已知一种电梯的电气安全装置,其设为具备电气安全链、进行磁场共振型的非接触供电。
另外,对于以往的电梯,例如也存在设为使非接触供电的传输效率处于乘用轿厢侧的设备能够正常地进行动作的范围内的电梯。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的情况下,送电侧线圈与受电侧线圈的位置关系会较大地影响无线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因此,需要准确地控制乘用轿厢相对于各楼层的抵达位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其能够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通过对无线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变化进行监视,推定乘用轿厢相对于各楼层的抵达位置,并且,通过基于该推定结果来对该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可靠地进行开门,由此能够防止利用者被关在里面。
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系统具备无线受电部(无线电力受电部)和无线送电部(无线电力送电部)。无线受电部设置于以无线供电方式控制的电梯的乘用轿厢,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无线送电部设置于各楼层,以非接触的方式向所述无线受电部输送电力。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系统具备供电效率算出部和基准供电效率存储部。供电效率算出部在所述各楼层基于所述无线受电部的受电电力和所述无线送电部的送电电力来算出电力的供电效率。基准供电效率存储部存储通过所述供电效率算出部预先算出的所述供电效率的基准值。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系统具备轿厢位置推定部和轿厢位置控制部。轿厢位置推定部基于将通过所述供电效率算出部算出的所述供电效率的算出值与存储于所述基准供电效率存储部的所述基准值进行了比较的结果,推定所述乘用轿厢相对于所述各楼层的位置,算出轿厢推定位置信息。轿厢位置控制部基于来自所述轿厢位置推定部的所述轿厢推定位置信息,对用于使所述乘用轿厢进行升降运转的曳引机进行控制,对所述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控制系统,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通过对无线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变化进行监视来推定乘用轿厢相对于各楼层的抵达位置,并且,通过基于该推定结果来对该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可靠地进行门打开,由此能够防止利用者被关在里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3A和图3B是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中表示轿厢位置与供电效率的关系性的图。
图4A和图4B是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中表示推定轿厢位置的方法的图。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8A和图8B是在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中表示轿厢位置与门区的关系性的图。
图9是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11是对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13是在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中表示轿厢位置与供电效率的关系性的图。
图14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装置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使一部分为截面来进行了表示。图2是概略地表示该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此外,电梯是指大厦(建筑物)的利用者所利用的一般的升降机的呼称,在此,例示了设置于多楼层大厦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系统主要由乘用轿厢2、和对该乘用轿厢2的升降运转(行驶)以及门开闭(门打开)动作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6构成。通过根据从控制装置6提供的信号(曳引机驱动信号)使后述的曳引机1进行驱动,能够实现乘用轿厢2的升降运转。
在图1中,在配置于升降通道5上部的机械室的曳引机1搭设有绳索4,以吊斗方式在该绳索4的一端悬吊有乘用轿厢2,并在该绳索4的另一端悬吊有平衡配重3。
乘用轿厢2例如沿着升降通道5在地下层、1层、2层、……的多个楼层(电梯厅)EH的各乘梯处间进行升降运转,具备轿厢门17、轿厢门开闭装置(门马达)、轿厢内操作盘等的轿厢电装部件11。轿厢电装部件11是设置于乘用轿厢2的电气相关的部件的总称。
另外,例如如图2所示,在乘用轿厢2设置有通过非接触供电进行向乘用轿厢2的电力供给的无线供电设备的无线受电部(无线电力受电部、受电侧线圈)9和储存用无线受电部9接受到的电力的电力储存部10。
设置于乘用轿厢2、以有线方式与无线受电部9连接的电力储存部10例如由正负的电极板和电解液等构成。当电压被施加于电极板时,经由电解液,在电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此,电子在电极间移动来进行电力的储存。也即是,在电力储存部10中储存产生于无线受电部9的感应(电磁感应)电动势。轿厢电装部件11通过被从以有线方式连接的电力储存部10供给电力来进行动作。
此外,在各乘梯处分别设置有乘梯厅门、乘梯处操作盘以及通知灯等(均未图示),省略在此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各乘梯处,与无线受电部9对应地分别配设有作为无线供电设备的无线送电部(无线电力送电部、送电侧线圈)8。
另一方面,除了曳引机1之外,在机械室还配置有直接或者经由随行电缆(travelling cable)而连接于乘用轿厢2的控制装置6。例如如图2所示,对曳引机1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6具备向无线送电部8供给无线送电用的电力的电源供给部7、供电效率算出部12、供电效率存储部13、轿厢位置推定部14以及曳引机运转控制部(轿厢位置控制部)15等。
此外,控制装置6与设置于升降通道5、乘用轿厢2的轿厢电装部件11之间进行各种信号的授受。
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例如是呈螺旋状卷绕了导线的构造,在乘用轿厢2抵达了各楼层的楼板平面(基准抵达位置)的状态下,在乘用轿厢2的外部,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设置在完全相对向(对峙)的位置。
完全相对向的位置在理想上是指无线送电部8与无线受电部9之间的供电效率大致成为100%的位置。
在无线供电设备中,当伴随着来自电源供给部7的电力供给而在无线送电部8中流动电流时,在无线送电部8的周围产生磁场。因此,当无线受电部9位于无线送电部8的附近时,因电磁感应而在无线受电部9产生感应电动势,从无线送电部8向无线受电部9以无线的方式供给电力。
在此,与无线送电部8的距离越近,产生于无线受电部9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在控制装置6中,供电效率算出部12、供电效率存储部13、轿厢位置推定部14以及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例如是由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基板,能够实现信号的授受、通过所安装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进行的运算处理、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存储数据。
供电效率算出部12通过经由有线取入无线送电部8的送电电力和无线受电部9的受电电力,将受电电力除以送电电力来算出当前供电效率(算出值)。
供电效率存储部13预先存储用于与当前供电效率进行比较的基准供电效率(基准值),将基准时的伴随着乘用轿厢2的升降运转而逐次变化的供电效率例如与从未图示的位置检测器提供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信息关联来连续性地进行存储。
即,在供电效率存储部13中,例如预先相关联地存储有在安装调整时从电源供给部7向无线送电部8供给了预定电力的状态下使乘用轿厢2从升降通道5的最上部低速运转到了最下部时的、伴随着乘用轿厢2的移动而变动的位置信息和按各位置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算出的供电效率。
另外,在供电效率存储部13中存储有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该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是通过将纵轴设为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预先算出的供电效率、将横轴设为乘用轿厢2的抵达位置并各按抵达位置标绘基准值来形成的。
在此,供电效率例如在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最接近的位置(楼板平面)成为最大,随着乘用轿厢2逐渐从楼板平面的位置离开、与该楼板平面的错开变大而降低。
此外,供电效率存储部13既可以存储基准时乘用轿厢2抵达了某乘梯处时的供电效率来作为共同的基准值,也可以按各乘梯处进行存储。
轿厢位置推定部14基于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得到的当前供电效率和存储于供电效率存储部13的基准供电效率,推定实际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
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根据从轿厢位置推定部14输出的信号,决定对曳引机1进行驱动时的转速、转矩、制动器动作定时、运转模式等,生成并输出用于使乘用轿厢2停止于楼板平面的位置的运转控制信号。
图3A和图3B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轿厢位置(无线送电部8与无线受电部9的位置关系)与供电效率的关系性的概略图。
图3A表示无线送电部8与无线受电部9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P和其等效电路模型。此外,在等效电路模型中,例示了使电源供给部7为交流电源、使轿厢电装部件11为负载电阻器、使无线送电部8的卷绕数为N1、使无线受电部9的卷绕数为N2的情况。
例如,在使乘用轿厢2从升降通道5的最上部进行下降运转的情况下,在各楼层中,无线送电部8与无线受电部9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P以如P1→P2→P3那样的时间序列变化。并且,关于位置关系P1、P2、P3,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根据无线送电部8的送电电力W1和无线受电部9的受电电力W2算出当前供电效率En(=W2/W1)。
例如,在乘用轿厢2位于楼板平面、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中心大致一致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P2处,通过与无线送电部8连接的交流电源的电压V1和电流I1,产生贯穿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磁通量ΦB。通过该磁通量ΦB产生无线受电部9的电压V2和电流I2,由此,从无线送电部8向无线受电部9提供了由负载电阻器消耗的受电电力W2。
与此相对,在无线受电部9位于比无线送电部8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中心不一致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P1处,产生泄漏磁通量ΦL_A。由此,贯穿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磁通量ΦA比位置关系P2下的磁通量ΦB小(ΦB>ΦA)。
同样地,在无线受电部9位于比无线送电部8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中心不一致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P3处,产生泄漏磁通量ΦL_C。由此,贯穿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磁通量ΦC比位置关系P2下的磁通量ΦB小(ΦB>ΦC)。
图3B表示将纵轴设为供电效率E、将横轴设为轿厢位置x(使x=0为楼板平面)的情况下的供电效率曲线CE。
图3B所示的曲线CE是相对于楼板平面(x=0)而将上方向设为正数、将下方向设为负数、并在使乘用轿厢2从升降通道5的上部开始下降而通过任意层的楼板平面的过程中连续性地标绘当前供电效率En而得到的曲线。
在位置关系P2处,乘用轿厢2的位置位于楼板平面,因此,无线送电部8和无线受电部9的中心一致,供电效率En成为最大。
另一方面,在位置关系P1和位置关系P3处,随着乘用轿厢2离开楼板平面,泄漏磁通量ΦL_A或者ΦL_C增加,贯穿无线受电部9的磁通量ΦA或者ΦC减少。由此,伴随着在无线受电部9产生的电压V2和电流I2的减少,受电电力W2减少,因此,供电效率En减少。
图4A和图4B是用于对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例如,通过对存储于供电效率存储部13的基准值的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与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求出的供电效率En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能够推定乘用轿厢2的实际位置。
在此,图4A表示供电效率En比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的最大值Eref_max小的情况,图4B表示供电效率En与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的最大值Eref_max一致的情况。
即,在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求出的当前供电效率E1比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的最大值Eref_max小时,例如如图4A所示,能够根据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上的位置,推定为乘用轿厢2处于任意层的楼板平面的上方(x1)或者下方(x’1)。
另外,在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求出的当前供电效率E2与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ref的最大值Eref_max一致时,例如如图4B所示,能够根据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上的位置,推定为乘用轿厢2处于任意层的楼板平面(x=0)。
图5是用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与根据当前供电效率En推定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相应地控制曳引机1、使乘用轿厢2抵达于楼板平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图5中,该电梯具有作为升降运转的上升运转和下降运转这两个运转方式,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运作是同样的,因此,以下以下降运转中的运作为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作为按每t秒算出当前供电效率En的下降运转时的电梯,在基准时的基准供电效率Eref预先存储于供电效率存储部13的状态下,首先,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算出当前供电效率En的初始值E0(步骤S1)。
接着,使乘用轿厢2进行下降运转,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算出t秒后的当前供电效率En(步骤S2)。
并且,在轿厢位置推定部14中,对当前供电效率En与存储于供电效率存储部13的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步骤S3),判断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的“是”),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的运转停止的信号,使曳引机1的运转停止(步骤S4)。由此,一系列的动作结束。
即,在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一致的情况下(En=Eref_max),推定为乘用轿厢2的位置处于抵达位置(楼板平面),乘用轿厢2的下降运转被停止。
另一方面,在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的“否”),处理转移至步骤S5。并且,在轿厢位置推定部14中,对当前供电效率En和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步骤S5),判断当前供电效率En是否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大。
在前供电效率En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大的情况下(En>En-1,步骤S5的“是”),推定为乘用轿厢2位于比楼板平面靠上方的位置,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进行下降运转的信号(步骤S6)。
这样,使乘用轿厢2的下降运转持续,直到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一致。
相反地,在下降运转中,在当前供电效率En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小的情况下(En<En-1,步骤S5的“否”),推定为乘用轿厢2通过了楼板平面,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进行上升运转的信号(步骤S7)。
由此,通过曳引机1使乘用轿厢2进行上升运转,算出t秒后的当前供电效率En(步骤S8)。并且,在轿厢位置推定部14中,对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步骤S9),判断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9的“是”),重复进行上述的步骤S4~的处理。
此外,在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9的“否”),再次对当前供电效率En和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步骤S10)。在当前供电效率En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大的情况下(En>En-1,步骤S9的“是”),推定为乘用轿厢2位于比楼板平面靠下方的位置,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进行上升运转的信号(步骤S11)。此后,重复进行上述的步骤S8~的处理。
即,使乘用轿厢2的上升运转持续,直到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一致。
在当前供电效率En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小的情况下(En<En-1,步骤S10的“否”),推定为乘用轿厢2通过了楼板平面,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进行下降运转的信号(步骤S12)。此后,重复进行上述的步骤S2~的处理。
这样,通过使曳引机1反复进行上升运转或者下降运转,直到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一致,能够使乘用轿厢2抵达楼板平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不具备抵达装置的电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乘用轿厢2准确且可靠地抵达楼板平面。
即,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通过对无线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的变化进行监视,例如实时地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并且,能够基于该推定的结果来准确地控制乘用轿厢2相对于各楼层的抵达位置。由此,能够不被绳索4的伸长、打滑等的外部因素影响地,直接推定轿厢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轿厢门17的门打开,能够防止利用者被关在里面。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使一部分为截面来进行了表示。图7是概略地表示该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或者类似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还具备门马达16、轿厢门控制部18、抵达装置19、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以及信号切换部24来作为设置于乘用轿厢2的轿厢电装部件11。
另外,控制装置6具备存储门区(后述)的门区存储部(抵达范围存储部)22、门区判定部(轿厢位置判断部)23等。
门马达16进行轿厢门17的开闭,由马达、电磁制动器构成,由轿厢门控制部18进行控制。
轿厢门控制部18根据后述的轿厢位置信息以及轿厢内操作盘、乘梯处操作盘等的操作,生成对门马达16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信号切换部24在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以使得来自门区判定部23的信号(轿厢位置信息)被输出到轿厢门控制部18。
抵达装置19伴随着乘用轿厢2的升降运转,根据由抵达位置指示部20进行激活(on)/非激活(off)来对门区进行检测,例如产生表示乘用轿厢2的抵达位置的信号。
抵达位置指示部20例如是配置在升降通道5内的各楼层的楼板平面的遮蔽板。
在此,抵达装置19例如是具有比轿厢门17稍大的门区的间隔、由设置于乘用轿厢2的最上部、途中部以及最下部的3组投光器和受光器构成的光检测器。抵达装置19也能够根据由哪个光检测器检测到抵达位置指示部20来对乘用轿厢2的位置进行检测。
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例如对构成光检测器的各受光器的输出进行监视,根据其输出的顺序等来对抵达装置19的故障等的异常进行检测。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在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向信号切换部24和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输出异常信号。
门区存储部22将来自轿厢位置推定部14的轿厢位置信息和来自抵达装置19的乘用轿厢2的抵达位置信息相关联来作为门区信息进行存储。门区信息被从门区存储部22提供至门区判定部23。
在此,门区是指成为抵达中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是否为能够使轿厢门17安全地进行开闭的位置的指标的区域信息。
门区判定部23对来自轿厢位置推定部14的轿厢位置信息和来自门区存储部22的门区信息进行比较,判定抵达中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是否处于门区内。
此外,轿厢门控制部18、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门区存储部22以及门区判定部23例如是由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基板,能够实现信号的授受、通过所安装的CPU进行的运算处理等。
另外,信号切换部24例如包括由半导体元件、继电器、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基板。
图8A和图8B是用于对判定抵达中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是否处于门区内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8A表示通过轿厢位置推定部14根据当前供电效率推定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xn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图8B表示所推定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xn不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
即,当前供电效率为E1时的、由轿厢位置推定部14得到的轿厢位置信息x1以及x’1处于门区xd~x’d的范围内,因此,判定为乘用轿厢2处于门区内。
与此相对,当前供电效率为E2时的、由轿厢位置推定部14得到的轿厢位置信息x1以及x’1处于门区xd~x’d的范围外,因此,判定为乘用轿厢2不处于门区内。
图9是用于对通过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的、判定能否进行乘用轿厢2的轿厢门17的门打开的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图9中,当通过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检测出抵达装置19的异常时(步骤S21),首先,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的运转停止的信号,使乘用轿厢2停止。并且,通过轿厢位置推定部14根据当前供电效率En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轿厢位置)xn(以上为步骤S22)。
接着,通过门区判定部23判定轿厢位置xn是否处于门区xd~x’d内(步骤S23)。
在轿厢位置xn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下(步骤S23的“是”),判定为乘用轿厢2位于门区内,从轿厢门控制部18向门马达16输出使轿厢门17进行门打开的信号(步骤S24)。
另一方面,在轿厢位置xn不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下(步骤S23的“否”),判定为乘用轿厢2位于门区外,从轿厢门控制部18向门马达16不输出使轿厢门17进行门打开的信号(步骤S25)。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乘用轿厢2准确且可靠地抵达楼板平面。
即,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通过对供电效率的变化进行监视来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并且,能够基于该推定的结果来准确地控制乘用轿厢2相对于各楼层的抵达位置。由此,能够直接地推定轿厢位置的结果是,能够可靠地进行轿厢门17的门打开,能够防止利用者被关在里面。
<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或者类似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还具备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来作为设置于乘用轿厢2的轿厢电装部件11。
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当通过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时,对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进行控制以使得限制曳引机1的运转速度。
即,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例如使乘用轿厢2为仅能够进行低速运转,基于门区判定部23的输出,对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进行控制以使得乘用轿厢2停止在门区内。
此外,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例如是由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基板,能够实现信号的授受、通过所安装的CPU进行的运算处理等。
图11是用于对在通过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对曳引机1的运转速度进行限制、使乘用轿厢2停止在门区内的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图11中,当通过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21检测出抵达装置19的异常时,首先,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使曳引机1的运转停止的信号,使乘用轿厢2停止(步骤S31)。并且,通过轿厢位置推定部14根据当前供电效率En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轿厢位置)xn(步骤S32)。
接着,通过门区判定部23判定轿厢位置xn是否处于门区xd~x’d内(步骤S33)。
在轿厢位置xn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下(步骤S33的“是”),判定为乘用轿厢2位于门区内,从轿厢门控制部18向门马达16输出使轿厢门17进行门打开的信号(步骤S37)。
另一方面,在轿厢位置xn不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下(步骤S33的“否”),判定为乘用轿厢2处于门区外,通过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用于使曳引机1进行低速运转的信号。并且,通过曳引机1使乘用轿厢2以低速度进行下降运转,并且,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求出t秒后的当前供电效率En(步骤S34)。
此后,在轿厢位置推定部14中,对当前供电效率En和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步骤S35),判断当前供电效率En是否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大。
在当前供电效率En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大的情况下(En>En-1,步骤S35的“是”),重复进行步骤S3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当前供电效率En比t秒前的当前供电效率En-1小的情况下(En<En-1,步骤S35的“否”),通过曳引机运转速度限制部25使曳引机运转控制部15生成用于使曳引机1进行低速运转的信号。并且,通过曳引机1使乘用轿厢2以低速度进行上升运转,并且,通过供电效率算出部12求出t秒后的当前供电效率En。另外,根据所求出的当前供电效率En,通过轿厢位置推定部14推定轿厢位置xn(以上为步骤S38)。
在轿厢位置xn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下(步骤S39的“是”),处理转移至步骤S37,在轿厢位置xn不处于门区xd~x’d内的情况下(步骤S39的“否”),处理转移至步骤S38。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新设检测器而使乘用轿厢2准确且可靠地抵达楼板平面。
即,在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中,通过对供电效率的变化进行监视来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并且,能够基于该推定的结果,使乘用轿厢2抵达各楼层的门区内。由此,能够直接地推定轿厢位置的结果是,能够可靠地进行轿厢门17的门打开,能够防止利用者被关在里面。
<第4实施方式>
图1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或者类似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设为了在轿厢位置推定部14具备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
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在通过轿厢位置推定部14对来自供电效率算出部12的当前供电效率和来自供电效率存储部13的基准供电效率进行比较时,判定当前供电效率的正常性。
即设为:仅通过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判定为正常的当前供电效率被利用于轿厢位置推定部14的乘用轿厢2的位置推定处理,因设备的故障等而被判定为异常的当前供电效率不会被利用于乘用轿厢2的位置推定处理。
此外,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例如是由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基板,能够实现信号的授受、通过所安装的CPU进行的运算处理、在RAM存储数据。特别是,也可以为使用过去供电时的实际数据作为基准供电效率来进行处理。
图13是用于对通过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判定当前供电效率的正常性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例如,存储于供电效率存储部13的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由无线送电部8的送电电力与无线受电部9的受电电力的比率来决定。因此,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 ref必须存在于0≤CEref≤100的范围内,当前供电效率En不会超过基准供电效率的最大值Eref_max。因此,当前供电效率En必须存在于0≤En≤Eref_max的范围内。
由此,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例如通过对当前供电效率En和基准供电效率曲线CEref进行比较,能够将存在于En≥Eref_max的范围内、0≥En的范围内的当前供电效率En判定为异常。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地推定轿厢位置,能够使乘用轿厢2准确且可靠地抵达楼板平面。
特别是,能够在无线送电部8或者无线受电部9异常时避免错误地推定乘用轿厢2的位置。
<第5实施方式>
图14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或者类似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是设为在控制装置6内设置远程监视部(通信装置)30、能够经由该远程监视部30例如向外部发送轿厢位置推定部14的输出的情况下的例子。
例如,也可以设为:在通过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判断到当前供电效率En的异常的情况下,从远程监视部30经由远程监视服务器31向电梯的维护人员携带的维护人员便携终端27发送该信息。
维护人员便携终端27具备经由电话线路与远程监视服务器31进行通信的通信部28、显示来自外部的信息的信息显示部29等,能够在远程地也容易地对通过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26判定到当前供电效率En的异常这一状况进行确认。
此外,远程监视服务器31例如是由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等构成的装置,能够实现信号的授受、通过所安装的CPU进行的运算处理、在RAM存储数据,远程监视部30例如是由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基板,能够实现信号的授受。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检测到抵达装置19的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直接地推定轿厢位置,能够使乘用轿厢2准确且可靠地抵达楼板平面。
并且,能够在无线送电部8或者无线受电部9异常时将其通知给外部的维护人员。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是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宗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具备:
无线受电部,其设置于无线供电方式的电梯的乘用轿厢,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
无线送电部,其设置于各楼层,以非接触的方式向所述无线受电部输送电力;
供电效率算出部,其在所述各楼层基于所述无线受电部的受电电力和所述无线送电部的送电电力来算出电力的供电效率;
基准供电效率存储部,其存储通过所述供电效率算出部预先算出的所述供电效率的基准值;
轿厢位置推定部,其基于将通过所述供电效率算出部算出的所述供电效率的算出值与存储于所述基准供电效率存储部的所述基准值进行了比较的结果,推定所述乘用轿厢相对于所述各楼层的位置,算出轿厢推定位置信息;以及
轿厢位置控制部,其基于来自所述轿厢位置推定部的所述轿厢推定位置信息,对用于使所述乘用轿厢进行升降运转的曳引机进行控制,对所述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
还具备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所述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对通过所述供电效率算出部算出的所述供电效率的算出值的正常性进行判定,基于其判定结果,对所述无线受电部或者所述无线送电部的异常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
还具备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向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供电效率异常判定部的判定结果,
在所述电梯控制系统中执行基于所述终端装置的远程监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还具备:
抵达范围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乘用轿厢相对于所述各楼层的抵达位置的容许范围;
抵达装置,其检测所述乘用轿厢相对于所述各楼层的抵达位置;
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抵达装置的异常;
轿厢位置判断部,其在通过所述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抵达装置的异常的情况下,基于通过所述轿厢位置推定部算出的所述轿厢推定位置信息,判断所述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是否处于存储于所述抵达范围存储部的所述抵达位置的容许范围内;以及
轿厢门开闭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轿厢位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乘用轿厢的抵达位置处于所述抵达位置的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使所述乘用轿厢的轿厢门进行打开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
还具备曳引机运转速度控制部,所述曳引机运转速度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抵达装置异常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抵达装置的异常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轿厢推定位置信息对所述曳引机的运转速度进行低速控制。
CN202011466616.XA 2020-02-13 2020-12-14 电梯控制系统 Active CN1132477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2454A JP6926258B1 (ja) 2020-02-13 2020-02-13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20-022454 2020-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7717A true CN113247717A (zh) 2021-08-13
CN113247717B CN113247717B (zh) 2023-03-31

Family

ID=7718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6616.XA Active CN113247717B (zh) 2020-02-13 2020-12-14 电梯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26258B1 (zh)
CN (1) CN113247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9074B1 (ja) 2022-03-18 2023-09-22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4209A1 (en) * 2001-08-16 2003-02-20 Golden Friends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elevator systems
JP2006193275A (ja) * 2005-01-13 2006-07-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の電力供給装置
WO2010090333A1 (ja) * 2009-02-09 2010-08-12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JP2012175857A (ja) * 2011-02-23 2012-09-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07026510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非接触供电装置和电梯
CN109132798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69B (zh) * 2018-04-26 2022-10-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4209A1 (en) * 2001-08-16 2003-02-20 Golden Friends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elevator systems
JP2006193275A (ja) * 2005-01-13 2006-07-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の電力供給装置
WO2010090333A1 (ja) * 2009-02-09 2010-08-12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JP2012175857A (ja) * 2011-02-23 2012-09-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07026510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非接触供电装置和电梯
CN109132798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6258B1 (ja) 2021-08-25
JP2021127210A (ja) 2021-09-02
CN113247717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137B2 (en) Elevator power system having plural storage apparatuses
RU2484003C2 (ru)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лифта в аварийном режиме
US8985280B2 (en) Method and elevator assemblies limiting loading of elevators by modifying movement magnitude value
CN113247717B (zh) 电梯控制系统
US11993489B2 (en) Elevator system
JP5777426B2 (ja) エレベータ
JP662937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SG189634A1 (en)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EP1538121B1 (en) Elevator controller
JP2007039240A (ja) エレベータのカウンタクリアランス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
KR101374415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장치
JP2013060262A (ja) エレベータ
US2018005918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charging state of a battery
JP2020001888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43056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EP2130792A1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CN111212801B (zh) 电梯以及电梯控制装置
JP576483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システム
JP6471202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3184760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21004130A (ja) 昇降機監視方法、及び昇降機監視装置
CN113614015A (zh) 电梯系统
CN113677612B (zh) 无尾缆电梯装置以及无尾缆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474275B (zh) 电梯的应急运转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3727929B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65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