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2615A -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2615A
CN113232615A CN202110675579.1A CN202110675579A CN113232615A CN 113232615 A CN113232615 A CN 113232615A CN 202110675579 A CN202110675579 A CN 202110675579A CN 113232615 A CN113232615 A CN 113232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rod
collision beam
vehicle
bea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55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2615B (zh
Inventor
姚虎
单建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ayou Aixijie Bo Aluminum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uanchu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uanchu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uanchu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55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2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2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2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两条平行设置在车辆底盘上的导轨,导轨上滑动安装一缓冲杆,缓冲杆位于车辆前进方向一侧设置有防撞梁主体,防撞梁主体通过导杆导向安装于缓冲杆上,导杆上套装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将防撞梁主体向着车辆行进方向顶出,靠近缓冲杆一侧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智能启动系统;本发明的汽车防撞梁,其具有非常好的缓冲效果,并利用检修板在车辆受到撞击时使得检修板翻转,并与向后退让的防撞梁能够挤压接触,利用检修板与地面的接触来分散正面撞击力,更好的保护车辆发电机等主要配件,利用检修板与地面的摩擦降低车辆后退的速度,合理的利用了检修板增加防撞梁总成的防撞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看出,每年因车辆碰撞的死亡人数非常的多,分析这些原因得出车辆防撞钢梁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碰撞产生的能量不能及时的缓冲掉,以至于导致驾驶人和乘车人人身受到危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型车,小型车,有的汽车制造厂商为了节约成本,防撞钢梁的设计较为单一,车辆在受到撞击后,冲击力是向着车辆发动机以及司机方向的,市面上的防撞钢梁,尽管做缓冲结构,但是过大的冲击力还是会对车辆发动机、减速箱等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冲击力蔓延至驾驶室内,对人员造成伤亡,这是由于冲击力的方向始终是保持不变的,过大的冲击力还是会进行蔓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当车辆撞击时,利用双重缓冲结构,并配合检修板,利用检修板将水平的力部分分散成垂直状,减少水平方向上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车辆重要部件以及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两条平行设置在车辆底盘上的导轨,导轨上滑动安装一缓冲杆,缓冲杆位于车辆前进方向一侧设置有防撞梁主体,防撞梁主体通过导杆导向安装于缓冲杆上,导杆上套装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将防撞梁主体向着车辆行进方向顶出,靠近缓冲杆一侧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智能启动系统;
位于防撞梁主体以及缓冲杆底部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一个开口腔,开口腔内翻转式的安装一检修板,检修板靠近缓冲杆一端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缓冲升降机构,缓冲升降机构的外侧端设置有一转轴,转轴转动装入于车辆底盘上开设的转轴套中,对应缓冲升降机构的车辆底盘上开设有对应的避让槽,缓冲升降机构密封扣入于避让槽内,检修板远离缓冲杆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通过智能启动系统打开或者关闭;
检修板远离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一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挤压倾斜面,缓冲杆相对第一挤压倾斜面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挤压倾斜面,当检修板上的定位机构打开后,检修板沿着转轴翻转后并垂直于水平面,此时第一挤压倾斜面与第二挤压倾斜面互相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检修板上的活动连杆,还包括一限位杆,限位杆与车辆底盘焊接连接,活动连杆上相对限位杆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定位轴杆,正对定位轴杆的限位杆上设置有对应的定位轴孔,活动连杆通过微型马达驱动运动,微型马达受控于智能启动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修板上端面设置有一个“C”字形的包围凸棱,微型马达一端通过胶水固定在包围凸棱上,包围凸棱上对应定位轴杆的位置均设置有一贯穿的通孔,定位轴杆穿过通孔插入于限位杆的定位轴孔中,检修板内部布线将微型马达与智能启动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杆的底部正对导轨的位置设置有滑块,导轨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滑槽,滑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滑块扣入于滑槽内并与第二缓冲弹簧一侧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智能启动系统包括一控制盒,控制盒内置有主板以及电源,导轨的滑槽内靠近智能启动系统一侧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第二缓冲弹簧的另一侧与压力传感器的一端接触,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板,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微型马达以及主板供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升降机构包括一固定盒,固定盒相对检修板一侧设置有一个开口的缓冲腔,缓冲腔内固定安装第三缓冲弹簧,检修板上正对缓冲腔设置有一缓冲块,缓冲块滑动装入于缓冲腔内并与第三缓冲弹簧一端接触,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固定盒的外侧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盒的外部包裹设置一层硅胶密封层,固定盒通过硅胶密封层与避让槽内壁面密封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缓冲块与缓冲腔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状,缓冲块的上下端分别与缓冲腔上下面滑动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挤压倾斜面与第二挤压倾斜面均为一个光滑面,检修板采用一块金属板,检修板外壁面包裹设置有橡胶密封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将平行的冲击力分散至垂直状,借助检修板,利用检修板在受到撞击时对地面进行一个垂直挤压,这种方式可更好的保护车辆重要组件以及驾驶室内人员安全,相较于目前的防撞钢梁,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挤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两条平行设置在车辆底盘1上的导轨12,导轨12上滑动安装一缓冲杆13,缓冲杆13位于车辆前进方向一侧设置有防撞梁主体2,防撞梁主体2通过导杆16导向安装于缓冲杆13上,导杆16上套装有第一缓冲弹簧11,第一缓冲弹簧11将防撞梁主体2向着车辆行进方向顶出,靠近缓冲杆13一侧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智能启动系统;
位于防撞梁主体2以及缓冲杆13底部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一个开口腔,开口腔内翻转式的安装一检修板18,检修板18靠近缓冲杆13一端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缓冲升降机构17,缓冲升降机构17的外侧端设置有一转轴176,转轴176转动装入于车辆底盘1上开设的转轴套中,对应缓冲升降机构17的车辆底盘1上开设有对应的避让槽,缓冲升降机构17密封扣入于避让槽内,检修板18远离缓冲杆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通过智能启动系统打开或者关闭;
检修板远离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一挤压板4,挤压板4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挤压倾斜面41,缓冲杆13相对第一挤压倾斜面41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挤压倾斜面131,当检修板18上的定位机构打开后,检修板18沿着转轴翻转后并垂直于水平面,此时第一挤压倾斜面41与第二挤压倾斜面131互相接触,如图4所示,此时当缓冲杆以及防撞梁主体继续沿着导轨移动时,两个挤压倾斜面之间会不断的挤压,此时整块检修板由于处于垂直状态,这样检修板的垂落一端会与地面接触,将水平力部分分散至垂直方向,能够更好的保护车辆重要部件以及驾驶员,大大减少车辆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安全性能可以大大提升,而且本发明利用的是检修板的结构,合理的利用了资源,使得检修板在重要时刻能够作为一个保护件使用。
如图3所示,定位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检修板上的活动连杆8,还包括一限位杆5,限位杆5与车辆底盘焊接连接,活动连杆8上相对限位杆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定位轴杆6,正对定位轴杆6的限位杆5上设置有对应的定位轴孔,活动连杆8通过微型马达7驱动运动,微型马达7受控于智能启动系统,维修马达的开关也可以通过车辆中控终端控制打开与关闭,进行检修时,通过中控端控制打开检修板进行检修。
检修板18上端面设置有一个“C”字形的包围凸棱9,微型马达7一端通过胶水固定在包围凸棱9上,包围凸棱9上对应定位轴杆的位置均设置有一贯穿的通孔,定位轴杆6穿过通孔插入于限位杆5的定位轴孔中,检修板18内部布线将微型马达7与智能启动系统电连接。正常使用时,微型马达的马达轴处于回缩状态,此时定位轴杆均插入于限位杆的定位轴孔内,此时整块检修板不能向外翻出,当受到撞击后,智能启动系统启动控制微型马达顶出,进而将活动连杆带动着各定位轴杆运动,此时定位轴杆从定位轴孔内分离,此时整块检修板沿着转轴一端转动翻出,此时整块检修板处于垂直状,随着缓冲杆以及防撞梁主体的继续运动,即可利用倾斜挤压面将检修板向着底面挤出运动,进而将水平撞击力分散为垂直力,分散冲击力。
如图2所示,缓冲杆13的底部正对导轨的位置设置有滑块14,导轨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滑槽,滑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5,滑块14扣入于滑槽内并与第二缓冲弹簧15一侧接触。
智能启动系统包括一控制盒3,控制盒内置有主板以及电源,导轨的滑槽内靠近智能启动系统一侧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20,第二缓冲弹簧15的另一侧与压力传感器20的一端接触,压力传感器2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板,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微型马达以及主板供电,当车辆受到撞击后,首先防撞梁主体会先运动,利用导杆挤压第一缓冲弹簧,当第一缓冲弹簧挤压时,缓冲杆也会通过底部的滑块沿着导轨移动,进而挤压第二缓冲弹簧,此时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传感信号,马上通过控制主板打开微型马达,使得检修板向着一侧翻出,如图4所示,此时随着继续退让移动,即可将检修板 向着垂直方向顶出后与地面接触,分散水平冲击力。
其中,如图2所示,缓冲升降机构17包括一固定盒172,固定盒相对检修板一侧设置有一个开口的缓冲腔174,缓冲腔内固定安装第三缓冲弹簧173,检修板上正对缓冲腔设置有一缓冲块175,缓冲块175滑动装入于缓冲腔174内并与第三缓冲弹簧173一端接触,所述转轴176固定安装在固定盒172的外侧端,固定盒172的外部包裹设置一层硅胶密封层171,固定盒通过硅胶密封层171与避让槽内壁面密封接触。当检修板翻出后,整个固定盒也变为垂直,此时在缓冲杆的挤压下,检修板向着地面移动,利用缓冲块挤压第三缓冲弹簧,此时检修板不断朝着地面移动,并最终与地面接触来分散水平冲击力。
缓冲块175与缓冲腔174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状,缓冲块175的上下端分别与缓冲腔174上下面滑动接触,矩形结构的设计,主要是使得固定盒能够跟随着检修板运动而运动。
其中,第一挤压倾斜面41与第二挤压倾斜面131均为一个光滑面,检修板18采用一块金属板,检修板18外壁面包裹设置有橡胶密封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将平行的冲击力分散至垂直状,借助检修板,利用检修板在受到撞击时对地面进行一个垂直挤压,这种方式可更好的保护车辆重要组件以及驾驶室内人员安全,相较于目前的防撞钢梁,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设置在车辆底盘(1)上的导轨(12),导轨(12)上滑动安装一缓冲杆(13),缓冲杆(13)位于车辆前进方向一侧设置有防撞梁主体(2),防撞梁主体(2)通过导杆(16)导向安装于缓冲杆(13)上,导杆(16)上套装有第一缓冲弹簧(11),第一缓冲弹簧(11)将防撞梁主体(2)向着车辆行进方向顶出,靠近缓冲杆(13)一侧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智能启动系统;
位于防撞梁主体(2)以及缓冲杆(13)底部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一个开口腔,开口腔内翻转式的安装一检修板(18),检修板(18)靠近缓冲杆(13)一端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缓冲升降机构(17),缓冲升降机构(17)的外侧端设置有一转轴(176),转轴(176)转动装入于车辆底盘(1)上开设的转轴套中,对应缓冲升降机构(17)的车辆底盘(1)上开设有对应的避让槽,缓冲升降机构(17)密封扣入于避让槽内,检修板(18)远离缓冲杆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通过智能启动系统打开或者关闭;
检修板远离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一挤压板(4),挤压板(4)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挤压倾斜面(41),缓冲杆(13)相对第一挤压倾斜面(41)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挤压倾斜面(131),当检修板(18)上的定位机构打开后,检修板(18)沿着转轴翻转后并垂直于水平面,此时第一挤压倾斜面(41)与第二挤压倾斜面(131)互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检修板上的活动连杆(8),还包括一限位杆(5),限位杆(5)与车辆底盘焊接连接,活动连杆(8)上相对限位杆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定位轴杆(6),正对定位轴杆(6)的限位杆(5)上设置有对应的定位轴孔,活动连杆(8)通过微型马达(7)驱动运动,微型马达(7)受控于智能启动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板(18)上端面设置有一个“C”字形的包围凸棱(9),微型马达(7)一端通过胶水固定在包围凸棱(9)上,包围凸棱(9)上对应定位轴杆的位置均设置有一贯穿的通孔,定位轴杆(6)穿过通孔插入于限位杆(5)的定位轴孔中,检修板(18)内部布线将微型马达(7)与智能启动系统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13)的底部正对导轨的位置设置有滑块(14),导轨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滑槽,滑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5),滑块(14)扣入于滑槽内并与第二缓冲弹簧(15)一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智能启动系统包括一控制盒(3),控制盒内置有主板以及电源,导轨的滑槽内靠近智能启动系统一侧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20),第二缓冲弹簧(15)的另一侧与压力传感器(20)的一端接触,压力传感器(2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板,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微型马达以及主板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升降机构(17)包括一固定盒(172),固定盒相对检修板一侧设置有一个开口的缓冲腔(174),缓冲腔内固定安装第三缓冲弹簧(173),检修板上正对缓冲腔设置有一缓冲块(175),缓冲块(175)滑动装入于缓冲腔(174)内并与第三缓冲弹簧(173)一端接触,所述转轴(176)固定安装在固定盒(172)的外侧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固定盒(172)的外部包裹设置一层硅胶密封层(171),固定盒通过硅胶密封层(171)与避让槽内壁面密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75)与缓冲腔(174)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状,缓冲块(175)的上下端分别与缓冲腔(174)上下面滑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挤压倾斜面(41)与第二挤压倾斜面(131)均为一个光滑面,检修板(18)采用一块金属板,检修板(18)外壁面包裹设置有橡胶密封层。
CN202110675579.1A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Active CN113232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5579.1A CN113232615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5579.1A CN113232615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615A true CN113232615A (zh) 2021-08-10
CN113232615B CN113232615B (zh) 2022-06-14

Family

ID=77140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5579.1A Active CN113232615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26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2895A (zh) * 2021-11-04 2021-12-24 王志坚 一种保护车辆安全的道路桥梁弯道翻车自救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1754A (ja) * 1990-11-30 1992-07-22 Hino Motors Ltd 自動車のバンパ装置
CN101238012A (zh) * 2005-06-30 2008-08-06 戴姆勒股份公司 具有下部防护装置的机动车辆
CN203974777U (zh) * 2014-06-27 2014-12-03 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多功能自卸车后防护装置
CN111212762A (zh) * 2017-05-16 2020-05-29 全耐塑料公司 通过下支承来吸收力的可收起的车底部空气动力叶片
CN210760640U (zh) * 2018-05-04 2020-06-1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1754A (ja) * 1990-11-30 1992-07-22 Hino Motors Ltd 自動車のバンパ装置
CN101238012A (zh) * 2005-06-30 2008-08-06 戴姆勒股份公司 具有下部防护装置的机动车辆
CN203974777U (zh) * 2014-06-27 2014-12-03 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多功能自卸车后防护装置
CN111212762A (zh) * 2017-05-16 2020-05-29 全耐塑料公司 通过下支承来吸收力的可收起的车底部空气动力叶片
CN210760640U (zh) * 2018-05-04 2020-06-1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2895A (zh) * 2021-11-04 2021-12-24 王志坚 一种保护车辆安全的道路桥梁弯道翻车自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615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8988B (zh) 一种汽车防撞系统
CN113232615B (zh) 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1190029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碰撞保护装置
CN113247119B (zh) 一种挂车备胎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挂车
CN213596855U (zh) 牵引式多功能防撞警示屏障
CN113799841A (zh) 轨道列车防爬器及轨道列车
CN217024964U (zh) 汽车电梯用带缓冲的层门防撞阻挡装置及汽车电梯
CN1132766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主动式电池防撞保护装置
CN209757035U (zh) 保险杠
CN2827778Y (zh) 一种汽车防撞救护装置
CN115416744A (zh) 转向管柱及车辆
CN112277859A (zh) 一种无人驾驶防撞保护装置
CN209888796U (zh) 一种带有防撞预警装置的汽车护杠
CN217227481U (zh) 一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
CN113043977A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50977A (zh) 一种油罐车运输罐内部液体的防冲撞装置
CN21373488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防撞梁
CN111452686A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的防撞座椅装置
CN217835487U (zh) 一种客车后视镜驱动器
CN220764309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14909040B (zh) 一种用于汽车开门的防撞车门限位器
CN116424187B (zh) 一种智能车载设备
CN214647790U (zh) 一种主动防护式头枕装置
CN214996879U (zh) 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和车辆
CN214775647U (zh) 一种车辆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用车载定位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066000 No. 89, Beihuan Road, Haigang District,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aikayou aixijie Bo aluminum auto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121 No. 77, Xinye Road, Sanchang street, Haime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zhuanchu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