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437A -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437A
CN113228437A CN201980085988.7A CN201980085988A CN113228437A CN 113228437 A CN113228437 A CN 113228437A CN 201980085988 A CN201980085988 A CN 201980085988A CN 113228437 A CN113228437 A CN 113228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gripper
moving portion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9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437B (zh
Inventor
永木孝幸
宫泽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ki Se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gaki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ki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ki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其可以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而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进行线材的切割作业及线材的连接作业。线材操作工具具备:第1线材把持具;第1棒构件,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并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可伸缩;第2线材把持具;第2棒构件,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连结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第1棒构件的移动部与第2棒构件;以及荷重支撑构件,当第1棒构件的移动部与第2棒构件为分离状态时,能够支撑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及第2线材把持具的拉伸荷重。

Description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 材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电线的切割工法。在电线的切割工法中使用电线切割工具。电线切割工具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第2电线把持具、以及配置在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而可伸缩的棒。使用电线切割工具来切割电线时,第1步骤是通过第1电线把持具来把持住电线的第1部分,并且通过第2电线把持具来把持住电线的第2部分。第2步骤是使可伸缩的棒收缩,使得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距离变小。该收缩的结果,位于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电线即会松弛。第3步骤是在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位置(电线已松弛的位置)上,将电线切断。第4步骤是使支撑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电线支撑具绕着可伸缩的棒旋转180度,由此将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往上下方向分开。
在电线施工完成后,要将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再连接时,第1步骤是使支撑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电线支撑具绕着可伸缩的棒旋转180度,由此使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位置对齐。第2步骤是将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装设于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第3步骤是在将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的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对位的状态下,将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内。第4步骤是使连接套筒压缩变形,以压接连接套筒、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及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
作为相关联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架线施工用辅助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架线施工用辅助具具备:一对紧线器,将被覆电线紧线;伸缩器,使被覆电线的紧线器之间的部分弯曲;以及一对把持器,分别把持住在紧线器之间已切断的被覆电线的切断位置的两端部附近的被覆部。并且,一对把持器的至少一者是构成为可沿着伸缩器的长边方向来移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架线施工用辅助具中,将连接套筒压接于芯线时,由于一对把持器的至少一者是沿着伸缩器的长边方向来移动,因此可抑制在电线的连接部上产生弯曲的情形。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510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电线的切割工法中,包含以下步骤:将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再连接时,使电线支撑具旋转180度,使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位置相对齐的步骤;将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装设于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步骤;及在将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的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对位的状态下,将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内的步骤等,因此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较大。特别是在执行这些步骤时,当高处作业车的护笼内的作业人员经由长条的棒体来操作电线切割工具的各操作部时,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较大的作业负担,且作业时间也会变长。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其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而能够安全且有效率地进行线材的切割作业、线材的连接作业等作业。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以下所示的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其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而能够安全且有效率地进行线材的切割作业、线材的连接作业等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线材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第1线材把持具的一例的概略侧面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线材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各步骤的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各步骤的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各步骤的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24是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25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26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的概略侧面图。
图27是示意地表示通过凸轮构件来操作连结构件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将线材切断,且将2个切断端部彼此分离的方法)、及线材连接方法。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具有相同种类的功能的构件是附加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并且,针对已附加相同或类似的符号的构件,有时会将重复的说明省略。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线材」例如为「电线」。在「线材」为「电线」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的「线材操作工具」、「第1线材把持具」、「第2线材把持具」、第1线材支撑具等「线材支撑具」则是指「电线操作工具」、「第1电线把持具」、「第2电线把持具」、第1电线支撑具等「电线支撑具」。本说明书中的「线材」也可为高压电线。
(方向的定义)
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的方向,且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朝向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的方向定义为「第1方向」,并且将「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定义为「第2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A。图1及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A的概略侧面图。
线材操作工具1A具备:第1线材把持具2、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2的第1棒构件3、第2线材把持具4、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的第2棒构件5、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第1棒构件3与第2棒构件5的连结构件6、及荷重支撑构件7(load bearing member)。线材操作工具1A也可具备将线材W或后述的连接套筒SV固定的固定具8。
第1线材把持具2是把持住线材W的第1部分。第1线材把持具2例如具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并且通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来夹持住线材W的第1部分。
第1棒构件3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2。第1棒构件3与第1线材把持具2之间的连结也可为可绕着垂直于第1方向DR1的轴来摆动的连结,也可为不可摆动的连结。并且,第1棒构件3也可装卸于第1线材把持具2(换言之,以独立个体的方式来提供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1棒构件3,并且设成将第1线材把持具2安装于第1棒构件3)。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棒构件3直接地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2,但是第1棒构件3也可间接地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2。
第1棒构件3具备基部30与移动部32。第1棒构件3可通过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相对移动来伸缩。第1棒构件3具备连结机构(齿轮机构、螺合机构等),所述连结机构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来连结基部30与移动部32,第1棒构件3是通过操作设置在基部30上的操作部300而伸缩。操作部300的操作例如可利用远程操作工具来进行。第1棒构件3例如是FRP制(纤维强化塑料制)。再者,第1棒构件3(基部30、移动部32)的截面形状,只要基部30与移动部32可以相对移动,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圆形、楕圆形、多角形、半球状等来适当地选择。
第2线材把持具4把持住线材W的第2部分。第2线材把持具4例如具备第1把持片41与第2把持片42,并且通过第1把持片41与第2把持片42来夹持住线材W的第2部分。
第2棒构件5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第2棒构件5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连结也可为可绕着垂直于第1方向DR1的轴来摆动的连结,也可为不可摆动的连结。并且,第2棒构件5也可装卸于第2线材把持具4(换言之,以独立个体的方式来提供第2线材把持具4与第2棒构件5,并且设成将第2线材把持具4安装于第2棒构件5)。第2棒构件5例如是FRP制(纤维强化塑料制)。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2棒构件5直接地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但是第2棒构件5也可间接地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
连结构件6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移动部32的前端部(第2方向DR2侧的端部)与第2棒构件5的前端部(第1方向DR1侧的端部)经由连结构件6而连结。
如图1(b)所示,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状态下,当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相对移动后,第2棒构件5也会相对于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而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如图2所例示,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分离的状态下,当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相对移动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会相对于第2棒构件5而相对移动。
如图1(b)或图6所例示,设想以下情况:当第1线材把持具2把持住线材W的第1部分,且第2线材把持具4把持住线材W的第2部分的状态下,使第1棒构件3收缩。更具体而言是设想以下情况: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为连结状态时,使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换言之,朝向基部30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会缩小,因此在线材W当中可以使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部分弯曲。其结果,可以使用任意的切断工具来容易地切断线材W当中在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部分(换言之为线材W的弯曲部)。
另一方面,如图14所例示,设想以下情况:当第1线材W1(或第1线材W1的端部所插入的连接套筒SV)已固定于固定具8的状态下,使第1棒构件3收缩。更具体而言是设想以下情况: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为分离状态时,使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换言之,朝向基部30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伴随于移动部32的移动,固定于固定具8的第1线材W1(或连接套筒SV)往远离第2棒构件5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将第1线材W1的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线材W2的第2切断端部Wb连接的作业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将第2切断端部Wb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作业)会变得较容易。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连结构件6包含插销构件6a,所述插销构件6a连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上,设置有收容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的第1孔32h,在第2棒构件5上设置有收容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的第2孔5h。并且,将连结构件6插入至第1孔32h及第2孔5h的双方后,即可形成为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相连结的状态。另一方面,将连结构件6从第1孔32h及第2孔5h的至少一者取出后,即可形成为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相分离的状态。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孔32h形成在移动部32的前端所配置的板材320上。并且,第2孔5h配置在第2棒构件5的前端所配置的板材50上。
再者,连结构件6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定于图2所记载的例子。关于连结构件6的形状及构造,只要可以将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连结并且分离,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及构造。例如,连结构件6也可包含将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连结的卡合凸部及卡合凹部(或卡合沟)。
荷重支撑构件7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为分离状态时,支撑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拉伸荷重。针对详细内容将于后文描述。
固定具8是固定线材W(例如第1线材W1)或连接套筒SV(例如,将第1线材W1的端部与第2线材W2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套筒)的构件。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具8具备第1把持片81、第2把持片82、及固定具操作部83。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是利用远程操作工具等来操作固定具操作部83,由此即可使第1把持片81与第2把持片82之间的距离变化。
操作固定具操作部83,将第1把持片81与第2把持片82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即可以将线材W(例如第1线材W1)或连接套筒SV固定于固定具8。并且,操作固定具操作部83,将第1把持片81与第2把持片82之间的距离扩大,由此即可以从固定具8上取下线材W(例如第1线材W1)或连接套筒SV。
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具8可以和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一起移动。更具体而言,固定具8具有连结部80,连结部80固定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因此,当移动部32移动时,固定于移动部32的固定具8会和移动部32一起移动。
作为替代方案,固定具8的连结部80也可相对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来滑动。在此情况下也可构成为:设置在移动部32的推压部32a会推压设置在固定具8的被推压部80a,由此使固定具8和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一起移动。再者,在固定具8可相对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来滑动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远程操作工具等,使固定具8相对于移动部32来相对移动。
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具8配置在移动部32的中央部分。作为替代方案,固定具8也可配置在移动部32的前端部32t,或者也可在前端部32t与移动部32的基端部之间滑动。设想构成移动部32的中央部分的棒状体为非金属制,而固定具8的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且前端部32t包含收容连结构件6的金属制的连结金属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将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固定具8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前端部32t,由此即可以将金属制的构件集中在前端部32t。其结果,例如,当利用安装于线材的线材操作工具所进行的作业中断时,即可较容易地将绝缘性的罩盖覆盖于金属制的构件所配置的部分。再者,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固定具8也可构成为安装于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前端部32t,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固定具8也可和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前端部32t一体地构成。
(任意附加的构成)
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操作工具1A中可采用的任意附加的构成。
在图1(a)及图1(b)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操作工具1A具有荷重支撑构件7,且荷重支撑构件7具有第1荷重传达面71t。并且,线材操作工具1A具有第2棒构件5,且第2棒构件5(更具体而言为第2棒构件5的第2连结部51)具有第2荷重传达面51t。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可互相接触,且可互相分离。
如图2所例示,设想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为分离状态时,拉伸荷重F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情况。再者,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拉伸荷重F是指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彼此分离的方向的荷重。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操作工具1A具备荷重支撑构件7。因此,即使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为分离状态,荷重支撑构件7仍可以支撑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拉伸荷重。换言之,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为已分离的状态下,即使在拉伸荷重F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情况下,仍然可通过荷重支撑构件7来维持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是互相接触着。因此,作用于第2线材把持具4的拉伸荷重F会经由第2棒构件5、第2荷重传达面51t、及第1荷重传达面71t,而传达至荷重支撑构件7。并且,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荷重支撑构件7固定于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更具体而言,荷重支撑构件7经由连结块体39而固定于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因此,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的拉伸荷重F会经由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及连结块体39而传达至荷重支撑构件7。
再者,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荷重支撑构件7具备第1连结部71,所述第1连结部71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连结荷重支撑构件7与第2棒构件5,且在该第1连结部71上设置有第1荷重传达面71t。第1连结部71具有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收容第2棒构件5的贯穿孔71h。
并且,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构件5具备第2连结部51,所述第2连结部51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连结第2棒构件5与荷重支撑构件7,且在该第2连结部51上设置有第2荷重传达面51t。第2连结部51具有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收容荷重支撑构件7的棒状部70的贯穿孔51h。在此情况下,通过第1连结部71、第2连结部51、第2棒构件5、及棒状部70,即可抑制第2棒构件5绕着第2棒构件5的长边方向轴旋转的情形。据此,第2棒构件5不会在无意间旋转,将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从分离状态变更成连结状态的动作(或者,从连结状态变更成分离状态的动作)不会被第2棒构件5的旋转所妨碍。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操作工具1A具备第1连结部71与第2连结部51。因此,荷重支撑构件7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相对滑动移动可顺利地进行。再者,从使荷重支撑构件7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相对滑动移动顺利的观点来看,较理想的是,第2棒构件5的长边方向轴和荷重支撑构件7的棒状部70的长边方向轴为互相平行。
如图1(a)所示,线材操作工具1A也可具备支撑线材W的线材支撑具9。在图1(a)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支撑具9固定于第1棒构件3(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线材支撑具9可以支撑线材W(或通过切断线材W所形成的后述的第1线材W1)。
当线材操作工具1A具备线材支撑具9的情况下,线材W(或通过切断线材W所形成的第1线材W1)通过线材支撑具9而适当地受到定位。并且,可抑制线材W(或第1线材W1)的松弛度(弯曲)。
如图3(a)及图3(b)所示,线材操作工具1A也可具备止挡件构件100,所述止挡件构件100变更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L。当线材操作工具1A具备止挡件构件100的情况下,可以在最大分离距离L为较小的状态(参照图3(a))下,将线材操作工具1A装设于线材W,并且可以在最大分离距离L为较大的状态(参照图3(b))下,换言之,在作用于线材操作工具1A的拉伸荷重为较小的状态下,从线材W上取下线材操作工具1A。在此情况下,从线材W上取下线材操作工具1A的作业会变得较容易。
再者,在图3(a)所记载的例子中,止挡件构件100配置在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之间。并且,当止挡件构件100配置在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之间的状态下,最大分离距离L为距离L1,当止挡件构件100并未配置在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之间的状态下,最大分离距离L为距离L2。距离L1是比距离L2更小。
再者,止挡件构件100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定于图3(a)及图3(b)所记载的例子。关于止挡件构件100的形状及构造,只要可以变更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L,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及构造。例如,止挡件构件100也可为可从荷重支撑构件7的棒状部70的外周面突出的插销构件。在此情况下,当插销构件从棒状部70的外周面突出的状态下,最大分离距离L则成为距离L1,当插销构件并未从棒状部70的外周面突出的状态下,最大分离距离L则成为距离L2。
(线材切割方法)
参照图4至图10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至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是使用线材操作工具1来执行。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切割方法中所使用的线材操作工具1也可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A,或也可为其他线材操作工具。
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切割方法中所使用的线材操作工具1具备:第1线材把持具2;第1棒构件3,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2,并且通过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相对移动而可伸缩;第2线材把持具4;第2棒构件5,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及连结构件6,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第1棒构件3与第2棒构件5。线材操作工具1也可具备以下构件当中的至少1者:荷重支撑构件7(load bearing member)、固定第1线材W1等线材(或第1线材W1等线材的端部所插入的连接套筒SV)的固定具8、及支撑线材W的线材支撑具9。
在第1步骤ST1中,将第1线材把持具2装设于线材W。在第2步骤ST2中,将第2线材把持具4装设于线材W。再者,第2步骤ST2也可在第1步骤ST1之后执行,也可在第1步骤ST1之前执行。在图5中表示了第1步骤ST1及第2步骤ST2执行后的线材操作工具1的状态。
在第3步骤ST3中,缩短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由此使线材W弯曲(参照图6)。第3步骤ST3可通过收缩第1棒构件3来执行。再者,第3步骤ST3(换言之,使线材W弯曲的步骤)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状态下执行。
在第4步骤ST4中,在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位置(例如,在图6中以箭头E所示的位置)上切断线材W。通过线材W的切断,在线材W上形成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切断端部Wb(参照图7)。
在第5步骤ST5中,扩大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在图8中表示了第5步骤ST5执行后的线材操作工具1的状态。
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步骤例如是通过使线材支撑具9(更具体而言,支撑具有第1切断端部Wa的第1线材W1的线材支撑具9)绕着第1棒构件3来旋转而执行。
作为替代方案,如图9所例示,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步骤也可通过将具有第1切断端部Wa的第1线材W1固定于固定具8而执行。
再者,如图10所例示,第5步骤ST5(换言之,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步骤)也可包含使第1棒构件3伸长,由此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第1棒构件3的伸长是例如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连结状态下,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相对移动来执行。
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使第1棒构件3收缩来使线材W弯曲(第3步骤ST3)。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简单的作业或操作,即可以扩大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第5步骤ST5)。因此,使用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A及/或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后,即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实施线材W的切割作业。并且,可减轻进行线材W的切割作业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
(线材连接方法)
参照图4、图11至图15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1至图15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是使用线材操作工具1来执行。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所使用的线材操作工具1也可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A,或也可为其他线材操作工具。
当「线材」为「电线」的情况下,在线材连接方法(换言之为电线连接方法)的执行之前,在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第2切断端部Wb)上将绝缘被覆去除,以在第1端部(Wa)及第2端部(Wb)上使线材W(也即电线)的芯线露出。
在第6步骤ST6中,将第1线材把持具2所把持的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参照图11)。再者,第6步骤ST6例如是在上述线材切割方法的第5步骤ST5之后执行。
第6步骤ST6例如是通过使用任意的远程操作工具,将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而进行的。
在第7步骤ST7中,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固定具8(参照图13)。虽然第7步骤ST7优选是在第6步骤ST6的执行后进行,但是在第6步骤ST6的执行前进行也无妨。
在第8步骤ST8中,固定具8及固定具8所固定的连接套筒SV是往第1方向DR1移动,换言之,往远离第2线材把持具4的方向来移动(参照图14)。该移动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分离的分离状态下,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相对移动来执行。
为了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分离的分离状态下,使固定具8及连接套筒SV移动,在第8步骤ST8的执行前,解除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接状态(更具体而言,经由连结构件6而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状态)。该连结状态的解除也可在第7步骤ST7之前进行,也可在第7步骤ST7之后进行。并且,该连结状态的解除也可在第6步骤ST6之前进行,也可在第6步骤ST6之后进行。
在图1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状态的解除是将连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的连结构件6(例如,插销构件6a)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及第2棒构件5当中的至少一者中拔出而执行。
再者,如图12所例示,将连结构件6(例如,插销构件6a)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及第2棒构件5当中的至少一者中拔出的作业优选在荷重支撑构件7的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棒构件5的第2荷重传达面51t相接触的状态下执行。在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相接触的状态下,作用于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拉伸荷重F的至少一部分会受到荷重支撑构件7所支撑。在此情况下,作用于连结构件6的荷重会在实质上变为零或者变小。因此,在第1荷重传达面71t与第2荷重传达面51t相接触的状态下,可较容易拔出连结构件6。
在图12所记载的例子中,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及第2棒构件5的双方完全地取下。作为替代方案,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状态解除后,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也可连结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或第2棒构件5。在此情况下,连结构件6即不会丢失。
接着,在第9步骤ST9中,将第2线材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参照图15)。第9步骤ST9优选包含使第1棒构件3伸长的步骤。第1棒构件3的伸长,换言之,使移动部32往第2方向DR2移动例如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分离的分离状态(或者,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执行。
通过以上的步骤,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与第2线材W2的端部(Wb)即经由连接套筒SV而连接。再者,也可在第9步骤ST9之后,对连接套筒SV加压,以压接连接套筒SV与第1端部(Wa),并且压接连接套筒SV与第2端部(Wb)。
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通过简单的作业,即可以将第1线材W1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第6步骤ST6)。并且,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在第1线材W1当中插入连接套筒SV的部分(更具体而言为芯线露出部)为直线状、或者为弯曲的程度较小。据此,即可以容易地实施第6步骤ST6(换言之,将第1线材W1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步骤),而可以大幅地减轻将第1线材W1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时的作业负担。并且,将第1线材W1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时,不需要作业人员采取勉强的姿势或进行困难的动作。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实施线材连接作业。
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通过简单的作业,即可以将第2线材W2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第9步骤ST9)。并且,在图14及图15所记载的例子中,在第2线材W2当中位于第2线材把持具4与连接套筒SV之间的位置的部分为直线状、或者为弯曲的程度较小。据此,即可以容易地实施第9步骤ST9(换言之,将第2线材W2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步骤),而可以大幅地减轻将第2线材W2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时的作业负担。并且,将第2线材W2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时,不需要作业人员采取勉强的姿势或进行困难的动作。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实施线材连接作业。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在线材W的切断后,可以在不使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情形下,使移动部32移动。更具体而言,在第1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分离的分离状态下,只要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来相对移动,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即不会变化。在此情况下,作用在第1线材把持具2或第2线材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1线材W1或第2线材W2的张力不会变化,或第1线材W1或第2线材W2的弯曲量不会变化。据此,即可以更稳定且安全地实施线材的连接作业。此外,在抑制第1线材W1或第2线材W2的弯曲量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第1线材W1或第2线材W2接触到配置在下方的其他线材等的风险。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及图17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图1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的概略侧面图。图17是示意地表示第1线材把持具2的一例的概略侧面图。
在第2实施方式中,以和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说明,并且省略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的重复说明。据此,即使在第2实施方式中未明示地说明,当然仍可以在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过的事项。
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具备第1线材把持具2、第1棒构件3、第2线材把持具4、第2棒构件5、连结构件6、荷重支撑构件7、及固定具8。线材操作工具1B也可具备线材支撑具9。并且,线材支撑具9也可包含安装在第1棒构件3(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的第1线材支撑具9a、及安装在第2棒构件5的第2线材支撑具9b。
(第1线材把持具2)
第1线材把持具2具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并且通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来夹持住线材W的第1部分。
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经由摆动构件23而连结。并且,在摆动构件23上,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有操纵杆构件24。操纵杆构件24经由第1连接部34而连接于第1棒构件3。
当操纵杆构件24被第1棒构件3拉动后,摆动构件23即相对于第1把持片21而摆动。并且,当摆动构件23相对于第1把持片21而摆动后,第1把持片21的把持面与第2把持片22的把持面之间的距离即缩小。如此一来,线材W即被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所夹持。
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线材把持具2具备锁定构件25、以及操作锁定构件25的操作部26。锁定构件25限制第1把持片21的把持面与第2把持片22的把持面之间的距离扩大。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锁定构件25安装于操纵杆构件24上。
通过远程操作工具等来操作操作部26后,锁定构件25的前端部即朝向摆动构件23来移动。通过锁定构件25的前端部与摆动构件23抵接,即可限制摆动构件23的摆动。如此一来,即可限制第1把持片21的把持面与第2把持片22的把持面之间的距离扩大。
再者,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摆动构件23包含第1摆动构件23a与第2摆动构件23b,所述第2摆动构件23b在实质上是平行于第1摆动构件23a而配置。并且,通过第1摆动构件23a、第2摆动构件23b、第1把持片21、及操纵杆构件24而形成平行连杆机构。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线材把持具2具备2个摆动构件(23a、23b),但是第1线材把持具2所具备的摆动构件的数量也可为1个。
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线材把持具2包含脱落防止构件29,所述脱落防止构件29防止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之间所配置的线材从第1线材把持具2上脱落。在图17所记载的例子中,脱落防止构件29通过摆动构件23(更具体而言为第2摆动构件23b)而支撑成可绕着第1轴AT1来摆动,并且通过第2把持片22而支撑成可绕着第2轴AT2来摆动。
(第1棒构件3)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经由第1连接部34而连结于第1线材把持具2。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构件3与第1线材把持具2之间的连结也可为可摆动的连结。更具体而言,第1棒构件3也可相对于第1线材把持具2而绕着轴AX1来摆动,所述轴AX1是垂直于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的轴。再者,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棒构件3与第1线材把持具2之间的连结是经由插销构件的连结,但是第1棒构件3与第1线材把持具2之间的连结也可为经由钩构件的连结。
第1棒构件3具备基部30与移动部32。第1棒构件3可通过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相对移动来伸缩。第1棒构件3具备连结机构(齿轮机构、螺合机构等),所述连结机构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来连结基部30与移动部32,第1棒构件3通过操作设置在基部30上的操作部300而伸缩。
说明利用远程操作工具使可伸缩的第1棒构件3伸缩的机制的一例。作为一例可设想以下情况:(A)在操作部300上设置有第1伞齿轮,该第1伞齿轮可和操作部一起绕旋转轴R1旋转,(B)在基部30的内侧配置有第2伞齿轮,该第2伞齿轮是与第1伞齿轮连接成可传递荷重,(C)第2伞齿轮可和外周配置有外螺纹的螺纹棒一起绕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旋转,(D)移动部32螺合于该螺纹棒。在此情况下,通过远程操作构件使操作部300绕着旋转轴R1旋转后,第1伞齿轮会绕旋转轴R1来旋转,且第2伞齿轮会绕着长边方向轴AX来旋转。当第2伞齿轮绕着长边方向轴AX旋转后,螺纹棒会绕着长边方向轴AX来旋转。当螺纹棒绕着长边方向轴AX旋转后,螺合于螺纹棒的移动部32会往被拉向基部30的方向(或从基部30突出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第1棒构件3即可伸缩。
(第2线材把持具4)
第2线材把持具4具备第1把持片41与第2把持片42,并且通过第1把持片41与第2把持片42来夹持住线材W的第2部分。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线材把持具4具备摆动构件43、操纵杆构件44、锁定构件45、操纵部46、及脱落防止构件49。「摆动构件43」、「第1摆动构件43a」、「第2摆动构件43b」、「操纵杆构件44」、「锁定构件45」、「操作部46」、「脱落防止构件49」分别和上述「摆动构件23」、「第1摆动构件23a」、「第2摆动构件23b」、「操纵杆构件24」、「锁定构件25」、「操作部26」、「脱落防止构件29」为同样的构件。因此,省略针对这些构件的重复的说明。
(第2棒构件5)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构件5的基端部是经由第2连接部54而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连接部54包含:钩构件54a,安装于第2棒构件5;开闭构件54b,可封闭该钩构件54a的开口;及操作部54c,操作该开闭构件54b。并且,对操作部54c进行操作而使开闭构件54b成为开状态,由此即可以将第2线材把持具4卡合于钩构件54a。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构件5与第2线材把持具4是经由钩构件54a而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2棒构件5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连结是经由钩构件54a的连结,但是第2棒构件5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连结也可为经由插销构件的连结。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构件5的基端部(第2方向DR2侧的端部)连结于第2线材把持具4,第2棒构件5的前端部(第1方向DR1侧的端部)经由连结构件6而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
(第2连结部51)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构件5具备第2连结部51,所述第2连结部51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连结第2棒构件5与荷重支撑构件7,且在该第2连结部51上设置有第2荷重传达面51t。
第2连结部51优选具有贯穿孔51h及贯穿孔51k,所述贯穿孔51h收容荷重支撑构件7的第1棒状部70a,所述贯穿孔51k收容荷重支撑构件7的第2棒状部70b。
(荷重支撑构件7)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荷重支撑构件7包含第1棒状部70a与第2棒状部70b,所述第2棒状部70b平行于所述第1棒状部70a。并且,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配置成平行于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
当荷重支撑构件7包含有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的情况下,荷重支撑构件7的弯曲刚性即可提升。并且,当荷重支撑构件7包含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的情况下,作用在第1线材把持具2及第2线材把持具4的拉伸荷重则会被第1棒状部70a与第2棒状部70b分散支撑。据此,线材操作工具1B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即会提升。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构件3的前端部(换言之为连结于第2棒构件5的部分)、以及第2棒构件5的前端部(换言之为连结于第1棒构件3的部分)被第1棒状部70a与第2棒状部70b所夹着。因此,第1棒构件3的前端部及第2棒构件5的前端部受到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所保护。
再者,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荷重支撑构件7所具有的棒状部(70a、70b)的数量为2个,但是荷重支撑构件7所具有的棒状部的数量也可为1个或3个以上。
(第1连结部71)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荷重支撑构件7具备第1连结部71,所述第1连结部71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连结荷重支撑构件7与第2棒构件5,且在该第1连结部71上设置有第1荷重传达面71t。
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固定于第1连结部71。并且,优选的是,第1连结部71具有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来收容第2棒构件5的贯穿孔71h。
(固定具8)
固定具8是将第1线材W1等线材(或连接套筒SV)固定的构件。固定具8具备第1把持片81、第2把持片82、及固定具操作部83。并且,固定具8具有连结部80,连结部80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连结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作为替代方案,连结部80也可固定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连结部80具有收容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的贯穿孔、以可滑动的方式来收容荷重支撑构件7的第1棒状部70a的贯穿孔、以及以可滑动的方式来收容荷重支撑构件7的第2棒状部70b的贯穿孔。
并且,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具8(更具体而言为连结部80)具有被推压部80a,所述被推压部80a可和移动部32的推压部32a接触。移动部32的推压部32a与固定具8的被推压部80a可互相接触,且可互相分离。并且,通过移动部32的推压部32a推压固定具8的被推压部80a,固定部8即可和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一起往第1方向DR1移动。
(线材支撑具9)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操作工具1B具备线材支撑具9。线材支撑具9也可包含第1线材支撑具9a及第2线材支撑具9b。
第1线材支撑具9a被支撑(也即,被固定)于第1棒构件3(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第1线材支撑具9a可支撑线材W。
第1线材支撑具9a也可沿着第1棒构件3(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的长边方向来变更位置。在此情况下,第1线材支撑具9a具备贯穿孔与紧固构件(固定螺丝等),所述贯穿孔以可滑动的方式来收容第1棒构件3(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所述紧固构件用于将第1线材支撑具9a固定于第1棒构件3。
当线材操作工具1B具备第1线材支撑具9a的情况下,在线材W的切断后,可通过第1线材支撑具9a来适当地定位第1线材W1的第1切断端部Wa。并且,在线材W的切断后,可抑制第1线材W1的松弛度(弯曲)。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线材支撑具9a具备收容线材W的收容空间SP1。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线材支撑具9a具备:框构件91a;开闭构件92a,可开闭框构件91a的开口部;以及操作部93a,操作开闭构件92a。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通过框构件91a与开闭构件92a来规定收容空间SP1。将线材W插入至收容空间SP1时,例如通过对操作部93a进行操作而使开闭构件92a成为开状态。之后,经由框构件91a的开口部,将线材W插入至收容空间SP1内。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线材支撑具9a安装于第1棒构件3(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以绕着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旋转。作为替代方案或者作为附加方案,第2线材支撑具9b也可安装于第2棒构件5,以绕着第2棒构件5的长边方向轴旋转。
第2线材支撑具9b被支撑(也即,被固定)于第2棒构件5。第2线材支撑具9b可支撑线材W。
第2线材支撑具9b也可沿着第2棒构件5的长边方向来变更位置。在此情况下,第2线材支撑具9b具备贯穿孔与紧固构件(固定螺丝等),所述贯穿孔以可滑动的方式来收容第2棒构件5,所述紧固构件用于将第2线材支撑具9b固定于第2棒构件5。
当线材操作工具1B具备第2线材支撑具9b的情况下,在线材W的切断后,可通过第2线材支撑具9b来适当地定位第2线材W2的第2切断端部Wb。并且,在线材W的切断后,可抑制第2线材W2的松弛度(弯曲)。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线材支撑具9b具备收容线材W的收容空间SP2。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线材支撑具9b具备:框构件91b;开闭构件92b,可开闭框构件91b的开口部;及操作部93b,操作开闭构件92b。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通过框构件91b与开闭构件92b来规定收容空间SP2。将线材W插入至收容空间SP2时,例如通过对操作部93b进行操作而使开闭构件92b成为开状态。之后,经由框构件91b的开口部,将线材W插入至收容空间SP2内。
(线材切割方法)
参照图18及图19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9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各步骤的概略侧面图。
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是使用线材操作工具1来执行的。在第2实施方式的线材切割方法中所使用的线材操作工具1也可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或也可为其他线材操作工具。
在第1步骤ST101中,将第1线材把持具2装设于线材W。在第2步骤ST102中,将第2线材把持具4装设于线材W。再者,第2步骤ST102也可在第1步骤ST101之后执行,也可在第1步骤ST101之前执行。
在第3步骤ST103中,将线材W支撑于第1线材支撑具9a。再者,将线材W支撑于第1线材支撑具9a也可指将线材W配置在第1线材支撑具9a的收容空间SP1内,也可指将线材W固定于第1线材支撑具9a。在线材操作工具1不具备第1线材支撑具9a的情况下,则省略第3步骤ST103。
在第4步骤ST104中,将线材W支撑于第2线材支撑具9b。再者,将线材W支撑于第2线材支撑具9b也可指将线材W配置在第2线材支撑具9b的收容空间SP2内,也可指将线材W固定于第2线材支撑具9b。在线材操作工具1不具备第2线材支撑具9b的情况下,则省略第4步骤ST104。
在图19(a)中表示了第1步骤ST101至第4步骤ST104执行后的线材操作工具1的状态。再者,在第1步骤ST101至第4步骤ST104的执行后的状态下,线材W并未固定在固定具8上。并且,在第1步骤ST101及第2步骤ST102执行后的状态下,优选的是在第1连结部71与第2连结部51之间配置有止挡件构件100。
第3步骤ST103及第4步骤ST104也可在第1步骤ST101及第2步骤ST102之前执行,也可在第1步骤ST101及第2步骤ST102之后执行。
在第5步骤ST105中,缩短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由此使线材W弯曲(参照图19(b))。
第5步骤ST105可通过对操作部300进行操作而使第1棒构件3收缩来执行。再者,第5步骤ST105(换言之,使线材W弯曲的步骤)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状态下执行的。
在第6步骤ST106中,在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位置,更具体而言为第1线材支撑具9a与第2线材支撑具9b之间的位置(例如,在图19(b)中以箭头E所示的位置)上切断线材W。通过线材W的切断,在线材W上形成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切断端部Wb(参照图19(c))。
在第7步骤ST107中,扩大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在图19(b)中表示了第7步骤ST107执行后的线材操作工具1的状态。
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步骤例如通过使支撑具有第1切断端部Wa的第1线材W1的第1线材支撑具9a、或支撑具有第2切断端部Wb的第2线材W2的第2线材支撑具9b绕着第1棒构件3或第2棒构件5的长边方向轴来旋转而执行。在图19(d)所记载的例子中,使第1线材支撑具9a绕着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来旋转,由此将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
再者,如图20(a)所例示,第7步骤ST107(换言之,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步骤)也可包含使第1棒构件3伸长,由此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第1棒构件3的伸长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连结状态下,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相对移动来执行的。作为附加方案,在第7步骤ST107中,也可从第1连结部71与第2连结部51之间去除止挡件构件100。
在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使第1棒构件3收缩来使线材W弯曲(第5步骤ST105)。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简单的作业或操作,即可以扩大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第7步骤ST107)。因此,使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及/或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后,即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实施线材W的切割作业。并且,可减轻进行线材W的切割作业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
(线材连接方法)
参照图18、图20至图22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0至图22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各步骤的概略侧面图。
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是使用线材操作工具1来执行的。在第2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所使用的线材操作工具1也可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或也可为其他线材操作工具。
当「线材」为「电线」的情况下,在线材连接方法(换言之为电线连接方法)的执行之前,在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第2切断端部Wb)上将绝缘被覆去除,以在第1端部(Wa)及第2端部(Wb)上使线材W(也即电线)的芯线露出(参照图20(a))。
在第8步骤ST108中,将第1线材把持具2所把持的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参照图20(b))。再者,第8步骤ST108例如是在上述线材切割方法的第7步骤ST107之后执行的。
第8步骤ST108例如是通过使用任意的远程操作工具,将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而进行的。
在第9步骤ST109中,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固定具8(参照图20(c))。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固定具8的步骤例如是通过操作固定具操作部83,将第1把持片81与第2把持片82之间的距离缩小来进行的。虽然第9步骤ST109优选是在第8步骤ST108的执行后进行,但是在第8步骤ST108的执行前进行也无妨。
再者,当固定具8可相对于移动部32而沿着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AX来调整位置的情况下,在第9步骤ST109的执行前,也可调整固定具8相对于移动部32的位置(换言之,也可变更固定具8相对于移动部32的位置)。
在第10步骤ST110中,解除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接状态(更具体而言,经由连结构件6的连结状态)(参照图20(c))。该连结状态的解除例如是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的: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及第2棒构件5当中的至少一者中拔出连结构件6(例如,插销构件6a)。再者,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状态的解除优选的是在第1连结部71与第2连结部51相接触的状态下执行的。
该连结状态的解除也可在第9步骤ST109之前进行,也可在第9步骤ST109之后进行。并且,该连结状态的解除也可在第8步骤ST108之前进行,也可在第8步骤ST108之后进行。
在第11步骤ST111中,固定具8及固定具8所固定的连接套筒SV往远离第2线材把持具4的方向来移动(参照图21(a))。该移动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分离的分离状态下,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相对移动来执行的。更具体而言,使移动部32朝向基部30移动后,移动部32的推压部32a即会推压固定具8的被推压部80a。其结果,固定具8会往朝向基部30的方向(换言之,远离第2线材把持具4的方向)移动。
在第12步骤ST112中,使第2线材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移动至相向于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的位置(参照图21(b))。该移动例如是利用任意的远程操作工具来执行的。第12步骤ST112也可包含从第2线材支撑具9b上取下第2线材W2(更具体而言,使第2线材W2移动到第2线材支撑具9b的收容空间SP2外)。
在第13步骤ST113中,将第2线材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参照图21(c))。第13步骤ST113包含使固定具8及固定具8所固定的连接套筒SV朝向第2线材把持具4来移动。该移动也可包含以下内容:使用远程操作工具等使固定具8相对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而滑动。作为替代方案,当固定具8固定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的情况下,该移动也可通过使第1棒构件3伸长,换言之,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来相对移动而进行。
在第13步骤ST113的执行后,当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及/或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对连接套筒SV的插入量为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缩小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由此促进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及/或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对连接套筒SV的插入(参照图22)。缩小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可以在通过连结构件6连结了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后,通过收缩第1棒构件3来执行。再者,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例如通过将插销构件6a插入至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的双方来执行。
通过以上的步骤,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与第2线材W2的端部(Wb)即经由连接套筒SV而连接。再者,也可在第13步骤ST113之后,对连接套筒SV加压,以压接连接套筒SV与第1端部(Wa),并且压接连接套筒SV与第2端部(Wb)。
在第2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通过简单的作业,即可以将第1线材W1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第8步骤ST108)。并且,将第1线材W1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时,不需要作业人员采取勉强的姿势或进行困难的动作。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实施线材连接作业。
在第2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通过简单的作业,即可以将第2线材W2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第13步骤ST113)。并且,将第2线材W2的端部插入至连接套筒SV时,不需要作业人员采取勉强的姿势或进行困难的动作。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实施线材连接作业。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说明了荷重支撑构件7(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经由连结块体39而固定于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的例子。在图16所记载的例子中,荷重支撑构件7的第1方向DR1侧的端部固定在连结块体39。作为替代方案,如图23所例示,荷重支撑构件7也可延伸成通过连结块体39,且荷重支撑构件7(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的第1方向DR1侧的端部固定于第2连结块体38。在图2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连结块体38安装在基部30当中配置有操作部300的基端部分30s。作为替代方案,第2连结块体38也可和基端部分30s一体地形成。
作为其他替代方案,如图24所例示,当荷重支撑构件7(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状部70a及第2棒状部70b)的第1方向DR1侧的端部固定于第2连结块体38的情况下,也可省略连结块体39(参照图23)。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25及图26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C。图25及图26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C的概略侧面图。
在第3实施方式中,以和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说明,并且省略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的重复说明。据此,即使在第3实施方式中未明示地说明,当然仍可以在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已说明过的事项。
在第3实施方式的线材操作工具1C中,第1棒构件3具备第2移动部32’,当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移动时,所述第2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的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DR2移动,这一点和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A(或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操作工具1B)是不同的。
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构件3具备移动部32、基部30、及第2移动部32’。基部30例如固定于荷重支撑构件7(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状部70a及/或第2棒状部70b)。
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基部30具有操作部300。第1棒构件3通过操作设置在基部30上的操作部300而伸缩。操作部300的操作例如可利用远程操作工具来进行。通过对操作部300进行操作使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1方向DR1(或第2方向DR2)移动的机制已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据此,省略针对移动部32移动的机制的重复的说明。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通过对操作部300进行操作,使第2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2方向DR2(或第1方向DR1)移动。第2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2方向DR2(或第1方向DR1)移动的机制和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1方向DR1(或第2方向DR2)移动的机制是同样的。
再者,为了设成当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1方向DR1移动时,第2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2方向DR2移动(或者,当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2方向DR2移动时,第2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而往第1方向DR1移动),第1棒构件3也可具备螺纹部与逆螺纹部。在此情况下,当螺纹部将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驱动时,逆螺纹部将第2移动部32’往第2方向DR2驱动。
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具8(更具体而言为第1固定具8a)配置于移动部32,且固定具8(更具体而言为第2固定具8b)配置于第2移动部32’。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固定具8a固定于移动部32,但是第1固定具8a也可相对于移动部32而滑动。同样地,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2固定具8b固定于第2移动部32’,但是第2固定具8b也可相对于第2移动部32’而滑动。在第1固定具8a上固定有例如具有第2切断端部Wb的第2线材W2,在第2固定具8b上固定有例如具有第1切断端部Wa的第1线材W1。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固定具8a固定于移动部32的前端部32t,但是第1固定具8a也可固定于移动部32的中央部分。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2固定具8b固定于第2移动部32’的前端部,但是第2固定具8b也可固定于第2移动部32’的中央部分。
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具8(更具体而言为第3固定具8c)配置于基部30。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3固定具8c固定于基部30,但是第3固定具8c也可固定于荷重支撑构件7(更具体而言为第1棒状部70a及/或第2棒状部70b)。在第3固定具8c上例如固定有连接套筒SV。
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状部70a包含第1部分70a-1及第2部分70a-2。并且,第1部分70a-1的第1方向DR1侧的端部和基部30(更具体而言为基部30当中配置有操作部300的基部中央部分30m)相连结,第2部分70a-2的第2方向DR2侧的端部和基部30(更具体而言为基部30当中配置有操作部300的基部中央部分30m)相连结。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棒状部70a包含配置在直线上的2个棒状体(更具体而言为棒状体的第1部分70a-1及棒状体的第2部分70a-2),但是第1棒状部70a也可通过1个棒状体来构成。同样地,第2棒状部70b也可通过配置在直线上的2个棒状体来构成,也可通过1个棒状体来构成。
在图25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固定具8a、第2固定具8b、及第3固定具8c也可分别具有和图1(a)所例示的固定具8同样的构造。换言之,第1固定具8a、第2固定具8b、及第3固定具8c也可分别具备连结部80、第1把持片81、第2把持片82、及固定具操作部83。
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方法的一例。在第3实施方式的线材切割方法中,第1步骤是将线材W装设于第1线材把持具2,并且将线材W装设于第2线材把持具4。将线材装设于线材把持具(2、4)之前或之后,也可将线材W支撑于第1线材支撑具9a及/或第2线材支撑具9b。第2步骤是使第1棒构件3收缩由此使线材W弯曲。使第1棒构件3收缩包含使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移动,且同时使第2移动部32’往第2方向DR2移动。使第1棒构件3收缩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已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执行的。第3步骤是在第1线材把持具2与第2线材把持具4之间的位置上切断线材W。通过该切断,即形成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切断端部Wb。第4步骤是扩大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该距离的扩大例如是通过使第1线材支撑具9a或第2线材支撑具9b绕着第1棒构件3的长边方向轴来旋转而执行的。
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材连接方法的一例。在第3实施方式的线材连接方法中,第1步骤是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第3固定具8c。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第3固定具8c之前或之后,将第1线材W1固定于第2固定具8b。并且,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第3固定具8c之前或之后,将第2线材W2固定于第1固定具8a。在图26中表示将连接套筒SV固定于第3固定具8c,且将第1线材W1固定于第2固定具8b,并且将第2线材W2固定于第1固定具8a之后的状态。在第2步骤中,将第1线材把持具2所把持的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并且将第2线材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插入至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将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及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插入至连接套筒SV例如是通过使第1棒构件3收缩来执行的。使第1棒构件3收缩包含使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移动,且同时使第2移动部32’往第2方向DR2移动。使第1棒构件3收缩是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已解除的状态(更具体而言,连结构件6未连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的状态)下执行的。在图26所记载的例子中是将第1固定具8a固定于移动部32,并且将第2固定具8b固定于第2移动部32’。因此,当移动部32往第1方向DR1移动时,第1固定具8a所固定的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会往第1方向DR1移动。其结果,第2端部(Wb)会插入至连接套筒SV。同样地,当第2移动部32’往第2方向DR2移动时,第2固定具8b所固定的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会往第2方向DR2移动。其结果,第1端部(Wa)会插入至连接套筒SV。将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及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插入至连接套筒SV后,也可对连接套筒SV进行加压。
第3实施方式可发挥和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线材操作工具1C的第1棒构件3包含移动部32及第2移动部32’。在此情况下,即可以同时地操作第1线材W1的第1端部(Wa)及第2线材W2的第2端部(Wb)(例如,将第1端部(Wa)及第2端部(Wb)同时地插入至连接套筒SV)。
(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材操作工具1当中,针对第1线材把持具2、第2线材把持具4、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及线材支撑具9,可以将既有的线材切割工具的零件依原样来使用。也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第1线材把持具2、第2线材把持具4、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及线材支撑具9使用既有的零件,针对构成第1棒构件3的一部分的移动构件(32)(换言之,相对于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而可相对移动的移动构件)、第2棒构件5、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移动构件(32)与第2棒构件5的连结构件6、及荷重支撑构件7也可使用新提供的零件。当然,第1线材把持具2、第2线材把持具4、第1棒构件3的基部30、线材支撑具9、及固定具8当中的至少1个也可为新提供的零件而不是既有的零件。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各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件的变形、或任意构成要件的省略。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追加任意的构成要件。
例如,在图2中记载了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及第2棒构件5上完全地取下连结构件6的例子。作为替代方案,如图27的下侧的图所例示,在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解除的状态下,连结构件6(例如,插销构件6a)也可构成为不会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或第2棒构件5上被取下(换言之,不会从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或第2棒构件5上脱落)。在图27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操作工具具备凸轮构件60与操作部61,所述凸轮构件60可变更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的位置,所述操作部61用于通过远程操作工具来操作凸轮构件60。在图27所记载的例子中,凸轮构件60绕着旋转轴R2而旋转,由此使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的位置在连结位置与连结解除位置之间变化,其中所述连结位置是连结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的位置,所述连结解除位置是将第1棒构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构件5之间的连结解除的位置。作为替代方案,也可设为凸轮构件60是滑动移动,由此使连结构件6(更具体而言为插销构件6a)的位置在连结位置与连结解除位置之间变化。并且,连结构件6也可通过施力构件而向从连结位置朝向连结解除位置的方向被施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使用本发明的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或线材连接方法,即可以安全且有效率地进行线材的切割作业及线材的连接作业。从而,对于线材操作工具的制造业者、实施线材切割作业及线材连接作业的业者而言,本发明是有用的。
1、1A、1B、1C 线材操作工具
2 第1线材把持具
3 第1棒构件
4 第2线材把持具
5 第2棒构件
5h 第2孔
6 连结构件
6a 插销构件
7 荷重支撑构件
8 固定具
8a 第1固定具
8b 第2固定具
8c 第3固定具
9 线材支撑具
9a 第1线材支撑具
9b 第2线材支撑具
21 第1把持片
22 第2把持片
23 摆动构件
23a 第1摆动构件
23b 第2摆动构件
24 操纵杆构件
25 锁定构件
26 操作部
29 脱落防止构件
30 基部
30m 基部中央部分
30s 基端部分
32 移动部
32’ 第2移动部
32a 推压部
32h 第1孔
32t 前端部
34 第1连接部
38 第2连结块体
39 连结块体
41 第1把持片
42 第2把持片
43 摆动构件
43a 第1摆动构件
43b 第2摆动构件
44 操纵杆构件
45 锁定构件
46 操作部
49 脱落防止构件
50 板材
51 第2连结部
51h 贯穿孔
51k 贯穿孔
51t 第2荷重传达面
54 第2连接部
54a 钩构件
54b 开闭构件
54c 操作部
60 凸轮构件
61 操作部
70 棒状部
70a 第1棒状部
70a-1 第1部分
70a-2 第2部分
70b 第2棒状部
71 第1连结部
71h 贯穿孔
71t 第1荷重传达面
80 连结部
80a 被推压部
81 第1把持片
82 第2把持片
83 固定具操作部
91a、91b 框构件
92a、92b 开闭构件
93a、93b 操作部
100 止挡件构件
300 操作部
320 板材
AT1 第1轴
AT2 第2轴
AX 长边方向轴
AX1 轴
R1 旋转轴
R2 旋转轴
SP1、SP2 收容空间
SV 连接套筒
Sa 第1端部
Sb 第2端部
W 线材
W1 第1线材
W2 第2线材
Wa 第1切断端部
Wb 第2切断端部

Claims (14)

1.一种线材操作工具,具备:
第1线材把持具;
第1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可伸缩;
第2线材把持具;
第2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
连结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以及
荷重支撑构件,当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为分离状态时,可以支撑作用于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及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的拉伸荷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连结构件包含插销构件,所述插销构件连结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还具备固定线材或连接套筒的固定具,
所述固定具能够和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或者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部而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还具备固定线材或连接套筒的固定具,
所述固定具能够和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或者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部而滑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荷重支撑构件包含第1荷重传达面,
所述第2棒构件包含能够接触所述第1荷重传达面的第2荷重传达面。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还具备止挡件构件,所述止挡件构件变更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还具备止挡件构件,所述止挡件构件变更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棒构件具备第2移动部,当所述移动部往第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2移动部往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2方向是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棒构件具备第2移动部,当所述移动部往第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2移动部往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2方向是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棒构件具备第2移动部,当所述移动部往第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2移动部往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2方向是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材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棒构件具备第2移动部,当所述移动部往第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2移动部往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2方向是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
12.一种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所述线材操作工具具备:第1线材把持具、第2线材把持具、及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的可伸缩的第1棒构件,所述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具备:
移动构件,构成所述第1棒构件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棒构件的基部而相对移动;
第2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
连结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第2棒构件;及
荷重支撑构件,当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第2棒构件为分离状态时,能够支撑作用于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及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的拉伸荷重。
13.一种线材切割方法,是使用线材操作工具来切割线材的线材切割方法,
所述线材操作工具具备:
第1线材把持具;
第1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可伸缩;
第2线材把持具;
第2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以及
连结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
所述线材切割方法具备:
将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装设于所述线材的步骤;
将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装设于所述线材的步骤;
缩短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之间的距离,由此使所述线材弯曲的步骤;
在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之间的位置上将所述线材切断,由此形成第1切断端部与第2切断端部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第1切断端部与所述第2切断端部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步骤,
使所述线材弯曲的步骤是在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已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执行的。
14.一种线材连接方法,是使用线材操作工具来连接第1线材与第2线材的线材连接方法,
所述线材操作工具具备:
第1线材把持具;
第1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可伸缩;
第2线材把持具;
第2棒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
连结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来连结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以及
固定具,能够固定连接套筒,
所述线材连接方法具备:
将所述第1线材把持具所把持的所述第1线材的端部插入至所述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的步骤;
将所述连接套筒固定于所述固定具的步骤;
将所述固定具及所述固定具所固定的所述连接套筒往远离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的方向来移动的移动步骤;以及
将所述第2线材把持具所把持的所述第2线材的端部插入至所述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的步骤,
所述移动步骤是在所述第1棒构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2棒构件已分离的分离状态下执行的。
CN201980085988.7A 2018-12-27 2019-11-01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Active CN113228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5020 2018-12-27
JP2018245020 2018-12-27
PCT/JP2019/042992 WO2020137159A1 (ja) 2018-12-27 2019-11-01 線材操作工具、線材操作工具用の部品、線材切分方法、および、線材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437A true CN113228437A (zh) 2021-08-06
CN113228437B CN113228437B (zh) 2022-07-12

Family

ID=71128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988.7A Active CN113228437B (zh) 2018-12-27 2019-11-01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4634B2 (zh)
JP (1) JP7025066B2 (zh)
KR (1) KR102637231B1 (zh)
CN (1) CN113228437B (zh)
AU (1) AU2019417007A1 (zh)
TW (1) TW202029603A (zh)
WO (1) WO20201371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553766U (zh) * 2020-11-11 2024-03-01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带电导线分配工具用的电线保持件
WO2024034508A1 (ja) * 2022-08-09 2024-02-15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棒状伸縮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7624A (ja) * 2000-07-06 2002-01-25 Nagaki Seiki:Kk 被覆架線の切分け方法
CN1495071A (zh) * 2002-07-25 2004-05-12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在电缆上安装零件的工艺
JP2004194381A (ja) * 2002-12-09 2004-07-08 Okinawa Electric Power Co Ltd 被覆架線の切分け工事における接地方法
JP201005108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Nagaki Seiki Co Ltd 架線工事用補助具及び架線工事方法
JP2010088256A (ja) * 2008-10-02 2010-04-1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活線切分工具
JP2015177691A (ja) * 2014-03-17 2015-10-05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高圧引下線用切断補助具
CN205407143U (zh) * 2016-02-15 2016-07-27 王明晟 一种电缆夹紧装置
JP2018074826A (ja) * 2016-11-01 2018-05-10 株式会社中電工 引下線用工具と、電線設備を交換する施工方法
JP2018152940A (ja) * 2017-03-10 2018-09-27 株式会社関電工 電線切分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0671B2 (ja) * 1999-09-08 2009-06-03 米沢電線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工具
CN110832721B (zh) * 2017-07-06 2021-01-22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7624A (ja) * 2000-07-06 2002-01-25 Nagaki Seiki:Kk 被覆架線の切分け方法
CN1495071A (zh) * 2002-07-25 2004-05-12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在电缆上安装零件的工艺
JP2004194381A (ja) * 2002-12-09 2004-07-08 Okinawa Electric Power Co Ltd 被覆架線の切分け工事における接地方法
JP201005108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Nagaki Seiki Co Ltd 架線工事用補助具及び架線工事方法
JP2010088256A (ja) * 2008-10-02 2010-04-1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活線切分工具
JP2015177691A (ja) * 2014-03-17 2015-10-05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高圧引下線用切断補助具
CN205407143U (zh) * 2016-02-15 2016-07-27 王明晟 一种电缆夹紧装置
JP2018074826A (ja) * 2016-11-01 2018-05-10 株式会社中電工 引下線用工具と、電線設備を交換する施工方法
JP2018152940A (ja) * 2017-03-10 2018-09-27 株式会社関電工 電線切分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37231B1 (ko) 2024-02-16
TW202029603A (zh) 2020-08-01
WO2020137159A1 (ja) 2020-07-02
KR20210107026A (ko) 2021-08-31
JP7025066B2 (ja) 2022-02-24
US20220013974A1 (en) 2022-01-13
CN113228437B (zh) 2022-07-12
AU2019417007A1 (en) 2021-07-15
JPWO2020137159A1 (ja) 2021-10-21
US11664634B2 (en)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8437B (zh)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JP4757236B2 (ja) ロープ取付具
CN111941359B (zh) 多用途工具组件
CN110832721B (zh)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JP5153453B2 (ja) 電線被覆剥離用工具
CN117501565A (zh) 具有间接活线作业用双棘爪操作部的电动式绝缘旋转全握式线夹操作杆及利用其的间接活线工具操作方法
KR102425231B1 (ko) 슬리브 장착 공구, 및, 슬리브 장착 방법
JP6601133B2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RU2803201C2 (ru) Рабоч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провода, компонент рабоче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для провода, способ резки и разделения провода и способ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овода
JP5960233B2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及び間接活線工事用アダプタ
JP6459542B2 (ja) 防護管把持具
TWI820709B (zh)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TWI711238B (zh) 套筒裝設工具及套筒裝設方法
JP6536225B2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JP2007242501A (ja) バインド線用補助具およびバインド線の取付作業方法並びに取外作業方法
JP2016135065A (ja) 先端工具
JP5903083B2 (ja) 開閉工具
JP2018117420A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JP2010226896A (ja) 架線拡幅工具および架線拡幅保持方法
JP2018116785A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KR20110012080A (ko) 바이스 플라이어
JP2005279800A (ja) ラチェットハンドル用アダプタおよび回転補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