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709B -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709B
TWI820709B TW111118243A TW111118243A TWI820709B TW I820709 B TWI820709 B TW I820709B TW 111118243 A TW111118243 A TW 111118243A TW 111118243 A TW111118243 A TW 111118243A TW I820709 B TWI820709 B TW I8207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operating
pressing
gripping
ho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4092A (zh
Inventor
木村慎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4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7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10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pivoting ja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14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using we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1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using cams, levers, eccentrics, or togg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可容易固定於物體的固定器、具備該固定器的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解決手段] 固定器具備具有第1把持部及第2把持部,並可把物體的把持元件、可在朝向第1把持部的第1方向上拉扯第2把持部的槓桿、透過在與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移動來按壓槓桿,並透過按壓槓桿來使槓桿在第1方向上移動的按壓元件、及具有操作部,並使按壓元件在第2方向上移動的操作元件。

Description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已知電線分離器等固定於伸縮棒等物體的技術。
作為關聯技術,專利文獻1揭示了架線施工用輔助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架線施工用輔助器具備一對夾住被覆電線夾線器、及具有外端連接有一夾線器的本體筒部及外端連接有另一夾線器的移動軸部的伸縮器。又,專利文獻1的圖4記載具有伸縮器插通的貫通穴的分離器。該分離器具有用於將分離器固定於伸縮器的指定位置的固定器、及用於將固定器透過遠端操作器來操作的操作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10-5108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容易固定於物體的固定器、具備該固定器的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是關於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如下。
一種固定器,具備: (1)具有第1把持部及第2把持部,並可把持物體的把持元件, 可在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的第1方向上拉扯前述第2把持部的槓桿, 透過在與前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移動來按壓前述槓桿,並透過按壓前述槓桿來使前述槓桿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動的按壓元件,及 具有操作部,並使前述按壓元件在前述第2方向上移動的操作元件。 (2)如上述(1)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前述操作部可繞著操作軸旋轉,前述操作軸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前述第1方向。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前述槓桿具有第1扣合部, 前述第2把持部具有可扣合於前述第1扣合部的第2扣合部, 構成為: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上操作前述操作部,使前述槓桿自前述第1扣合部與前述第2扣合部之間的扣合解除的第1位置移動至前述第1扣合部與前述第2扣合部互相扣合的第2位置, 構成為:前述槓桿移動至前述第2位置後,透過在前述第1操作方向上操作前述操作部,使前述槓桿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動。 (4)如上述(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更具備引導前述槓桿繞著第1軸旋轉的旋轉引導件, 前述槓桿的長度方向平行於前述第1方向時,前述旋轉引導件允許前述槓桿在平行於前述槓桿的前述長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動。 (5)如上述(1)至(4)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前述按壓元件具有按壓前述槓桿的被按壓部的按壓部, 前述按壓部具有可在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的兩方向上按壓前述被按壓部的形狀。 (6)如上述(5)所記載的固定器 前述按壓部及前述被按壓部之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將前述按壓部按壓前述被按壓部的按壓力分解成前述第1方向的力成分級前述第2方向的力成分的傾斜面。 (7)如上述(1)至(6)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前述槓桿及前述按壓元件之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相對於前述按壓元件引導前述槓桿朝向前述第1方向相對移動的第2引導件。 (8)如上述(1)至(7)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更具備支撐前述操作元件的軸心, 前述槓桿具有前述軸心所插入的長孔部。 (9)如上述(1)至(8)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更具備: 支撐前述槓桿的支撐部, 配置於前述支撐部與前述槓桿之間的墊圈。 (10)如上述(1)至(9)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更具備: 前述按壓元件朝向前述操作元件施力的第1施力元件。 (11)如上述(1)至(10)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更具備: 將自前述槓桿的前端部朝向前述槓桿的底端部的方向定義成第5方向時,將前述槓桿在前述第5方向或與前述第5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力的第2施力元件。 (12)如上述(1)至(11)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 更具備電線容納部, 前述電線容納部具有: 界定配置有電線的空間,並具有開口部的容納部本體,及 可開關前述開口部的開關元件。 (13)一種電線切割工具,具備: 如上述(12)所記載的固定器, 透過前述把持元件來把持的棒狀元件, 配置於前述棒狀元件的第1端部的第1夾線器,及 配置於前述棒狀元件的第2端部的第2夾線器。 (14)一種固定方法,其中: 是將固定器固定於物體的固定方法, 前述固定器具備: 具有第1把持部及第2把持部的把持元件, 槓桿, 可按壓前述槓桿可按壓按壓元件,及 具有操作部的操作元件, 前述固定方法具備: 準備在前述第1把持部與前述第2把持部之間配置有前述物體的前述固定器的準備工程, 透過操作前述操作部,使前述按壓元件在第2方向上移動的按壓元件移動工程, 將前述按壓元件朝向前述第2方向的移動變換成前述槓桿朝向與前述第2方向不同的第1方向的移動的變換工程, 透過前述槓桿在前述第1方向上拉扯前述第2把持部,將前述第2把持部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變位的變位工程,及 透過前述第1把持部與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變位的前述第2把持部來把持前述物體的物體把持工程。 (15)如上述(14)所記載的固定方法,其中: 更具備將前述固定器固定於前述物體的第2固定工程, 前述第2固定工程具有: 解除前述第1把持部與前述第2把持部所提供的前述物體的把持的把持解除工程, 相對於前述物體變更前述固定器的姿勢的姿勢變更工程,及 透過前述第1把持部與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變位的前述第2把持部來把持前述物體的第2物體把持工程。 [發明效果]
透過本發明,可提供可容易固定於物體的固定器、具備該固定器的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以下,一併參考圖式,針對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電線切割工具100、及固定方法作詳細說明。應注意的是,在本說明書中,具有同種功能的元件會附上相同或類似的符號。從而,針對附上同一或類似的符號的元件,可能省略重複說明。
(方向的定義) 在本說明書中,自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的方向定義成第1方向DR1。又,與第1方向DR1相反的方向定義成第3方向DR3。
在本說明書中,按壓元件4朝向槓桿3移動的方向定義成第2方向DR2。又,與第2方向DR2相反的方向定義成第4方向DR4。
在本說明書中,自槓桿3的前端部31朝向槓桿3的底端部34的方向定義成第5方向DR5。在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與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扣合的狀態下,第5方向DR5平行於第1方向DR1。
(第1實施形態) 參考圖1至圖15,針對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作說明。圖1及圖2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的概略剖面圖。圖3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的概略斜視圖。圖4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的概略平面圖。圖5是示意性顯示槓桿3與旋轉引導件26之間的配置關係的一例的圖。圖6是示意性顯示槓桿3與旋轉引導件26之間的配置關係的另一例的圖。圖7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的一部的概略剖面圖。圖8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中的固定器1A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圖9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中的固定器1A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圖10是示意性顯示槓桿3的一例的概略2面圖。圖10的上側記載概略平面圖,圖10的下側記載槓桿3的剖面圖(更具體而言,A-A箭頭視角剖面圖)。圖11是示意性顯示槓桿3的一例的概略斜視圖。圖12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圖13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3變形例中的固定器1A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圖14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4變形例中的固定器1A的概略剖面圖。圖15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5變形例中的固定器1A的概略斜視圖。
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具備可把持物體B的把持元件2、槓桿3、按壓元件4、及操作元件5。
把持元件2具有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透過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來把持物體B,藉以將固定器1A固定於物體B。
槓桿3可將第2把持部22在第1方向DR1上朝向第1把持部21拉扯。槓桿3將第2把持部22在第1方向DR1拉扯時,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間隔會縮小。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把持元件2(例如,箭頭AR所示的區域)會彈性變形,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間隔會縮小。代替性地,把持元件2亦可整體都會彈性變形。
按壓元件4透過在與第1方向DR1不同的第2方向DR2上移動來按壓槓桿3。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方向DR2是垂直於第1方向DR1的方向。
按壓元件4透過按壓槓桿3,使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具有按壓槓桿3的被按壓部35的按壓部42。按壓部42按壓被按壓部35的按壓力,不只具有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更具有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F1。因此,按壓部42按壓被按壓部35時,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
操作元件5具有透過遠端操作工具等工具或使用者的手來操作的操作部53。又,操作元件5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元件5具有與按壓元件4的第1接觸部44接觸的第2接觸部52。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第2接觸部52在第2方向DR2上按壓第1接觸部44。結果,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
(動作)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操作元件5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時,槓桿3在與第2方向DR2不同的第1方向DR1上移動。槓桿3在第1方向DR1移動時,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間隔會縮小(參考圖2)。如此,配置於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物體B可透過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來把持。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1)透過將把持元件2還原成原本形狀的力,第2把持部22在第3方向DR3(換言之,遠離第1把持部21的方向)上移動,(2)槓桿3在第3方向DR3上移動,(3)按壓元件4在第4方向DR4上移動。如此,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所提供的物體B的把持可解除(參考圖1)。
在第1實施形態中,利用按壓元件4及槓桿3的移動,可容易將固定器1A固定於物體B。又,透過操作部53的操作來移動的按壓元件4的移動方向(更具體而言,第2方向DR2)與槓桿3的移動方向(更具體而言,第1方向DR1)不同,故操作部53的配置的自由度很高。例如,槓桿3的長度方向的延長線上不必配置操作部53。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部53可繞著操作軸AX旋轉,操作軸AX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第1方向DR1。又,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相對於槓桿3所通過的平面PL,操作部53配置於配置有透過把持元件2來把持的物體B的空間SP1的相反側。應注意的是,在第1實施形態中,固定器1A中的操作部53的配置不限於圖2所記載的例子,無須多言。
接著,針對可採用於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的任意付加的構成作說明。
(可旋轉的槓桿3) 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可繞著第1軸AX1旋轉。更具體而言,透過槓桿3在繞著第1軸AX1的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槓桿3可自第1位置P1移動至第2位置P2。如圖3(a)所示,第1位置P1對應於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與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之間的扣合為解除的位置。又,如圖3(b)所示,第2位置P2對應於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與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扣合的位置。
在圖3(b)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槓桿3在繞著第1軸AX1的第2旋轉方向R2(換言之,與第1旋轉方向R1相反的方向)上旋動,槓桿3可自第2位置P2移動至第1位置P1。
槓桿3位於第1位置P1時,可將物體B(換言之,把持對象物)插入把持元件2,又,可將把持元件2自物體B卸下。另一方面,槓桿3位於第2位置P2時,可防止固定器1A自物體B(換言之,把持對象物)脫落。
(動作) 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槓桿3自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之間的扣合為解除的第1位置P1移動至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為互相扣合的第2位置P2(參考圖3(b))。
又,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構成為:槓桿3移動至第2位置P2後,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使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更具體而言,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元件5時,操作元件5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時,槓桿3在與第2方向DR2不同的第1方向DR1上移動。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時,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間隔會縮小(參考圖2)。
在圖1至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只須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即可將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互相扣合,且可使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換言之,只須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將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互相扣合及使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即可連續實行。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時,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在第1方向DR1上被拉扯的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參考圖2)如此,將物體B固定於固定器1A。
如上所述,在圖1至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可有效且容易實施將物體B固定於固定器1A的作業。
(旋轉引導件26) 在圖4(a)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具備引導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的旋轉引導件26。
又,在圖4(a)及圖5(a)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的長度方向不平行於第1方向DR1時,旋轉引導件26限制或禁止槓桿3在平行於槓桿3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動。在這種情形下,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時,第1軸AX1與第1扣合部32之間的距離維持大約固定。因此,透過槓桿3的旋轉,第1扣合部32順利與第2扣合部23扣合。
在圖4(b)及圖5(b)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的長度方向平行於第1方向DR1時,旋轉引導件26允許槓桿3在平行於槓桿3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動。在圖5(b)及圖5(c)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的長度方向平行於第1方向DR1時,旋轉引導件26允許槓桿3相對於第1軸AX1在平行於第1方向DR1的方向上相對移動。
在圖4(b)及圖4(c)所記載的例子中,旋轉引導件26的位置是配置成在槓桿3的長度方向平行於第1方向DR1的狀態下不會妨礙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圖4(b)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設置在槓桿3的前端部31的第1扣合部32亦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參考圖4(c))。如此,扣合於第1扣合部32的第2扣合部23在第1方向DR1上受拉扯。
在圖5(a)所記載的例子中,旋轉引導件26與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接觸。旋轉引導件26亦可包含與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接觸的第1旋轉引導件26a及與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接觸的第2旋轉引導件26b。若旋轉引導件26包含第1旋轉引導件26a及第2旋轉引導件26b,則在槓桿3的底端部34的中心部分定位於第1軸AX1上的狀態下,可使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在圖5(a)所記載的例子中,在垂直於第1軸AX1的剖面上,第1旋轉引導件26a的外周面具有朝向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凸出的曲線形狀261A,第2旋轉引導件26b的外周面具有朝向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凸出的曲線形狀261B。在垂直於第1軸AX1的剖面上,第1旋轉引導件26a的外周面亦可具有圓形狀,第2旋轉引導件26b的外周面亦可具有圓形狀。
如圖5(b)所例,旋轉引導件26(更具體而言,第1旋轉引導件26a及/或第2旋轉引導件26b)亦可具有引導支撐部262及可繞著引導支撐部262旋轉的滑軌263。代替性地,旋轉引導件26亦可固定於無法相對於引導支撐部旋轉的引導支撐部。
此外,代替性地,如圖6(a)所示,旋轉引導件26亦可具有與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互補的圓弧面264a。在圖6(a)所記載的例子中,旋轉引導件26只由第1旋轉引導件26a所構成。
在圖5(a)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所具有的旋轉引導件(26a、26b)的數目為2個,在圖6(a)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所具有的旋轉引導件(26a)的數目為1個。代替性地,固定器1A所具有的旋轉引導件的數目亦可為3個以上。
在圖5(a)及圖6(a)所記載的例子中,沿著第1軸AX1的方向觀察,槓桿3的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是由以第1軸AX1為中心的圓弧面所構成。在這種情形下,透過旋轉引導件26,可順利引導底端部34的外周面34t。
(按壓元件4)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具有按壓槓桿3的被按壓部35的按壓部42。按壓部42具有可在第1方向DR1及第2方向DR2兩方向上按壓被按壓部35的形狀。在這種情形下,按壓部42按壓被按壓部35時,使按壓部42所施的按壓力具有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及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因此,透過按壓部42按壓被按壓部35,按壓部42可使被按壓部35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
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包含可相對於槓桿3在平行於第2方向DR2的方向上相對移動的塊體40。如圖2所示,塊體40與按壓部42亦可一體成形。代替性地,如圖8及圖9所示,按壓部42亦可安裝於可相對於槓桿3在平行於第2方向DR2的方向上相對移動的塊體40。
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具有下述軸心55所插入的貫通孔部45h。又,按壓元件4亦可具有容納下述第1施力元件81的凹部46d。
(第1傾斜面421及/或第2傾斜面352) 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部42及被按壓部35之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將按壓部42按壓被按壓部35的按壓力分解成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及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的傾斜面(421、352)。
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具有按壓被按壓部35的第1傾斜面421。第1傾斜面421將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按壓力分解成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及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傾斜面421在靠近操作軸AX時為朝向第2方向DR2的傾斜面。在平行於第5方向DR5及第2方向DR2兩方向的剖面上,第1傾斜面421亦可具有直線形狀S1,亦可具有曲線形狀。換言之,第1傾斜面421亦可由平面所構成,亦可由曲面所構成。
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的被按壓部35具有透過按壓元件4來按壓的第2傾斜面352。第2傾斜面352將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按壓力分解成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及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傾斜面352在靠近操作軸AX時為朝向第2方向DR2的傾斜面。在平行於第5方向DR5及第2方向DR2兩方向的剖面上,第2傾斜面352亦可具有直線形狀S2,亦可具有曲線形狀。
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的按壓部42具有按壓被按壓部35的第1傾斜面421,被按壓部35具有透過按壓部42來按壓的第2傾斜面352。
代替性地,按壓部42及被按壓部35之中的一者亦可具有傾斜面,按壓部42及被按壓部35之中的另一者亦可具有與該傾斜面接觸的任意形狀。圖8所記載的例子中,被按壓部35具有傾斜面(更具體而言,第2傾斜面352),按壓部42的前端部具有與該傾斜面(更具體而言,第2傾斜面352)接觸的半球面425。代替性地,按壓部42亦可具有傾斜面(更具體而言,第1傾斜面421),被按壓部35亦可具有與該傾斜面接觸的半球面。
代替性地,如圖9所示,被按壓部35亦可具有傾斜面(更具體而言,第2傾斜面352),按壓部42亦可具有與該傾斜面(更具體而言,第2傾斜面352)接觸的滑軌428。滑軌428以可繞著旋轉軸AT旋轉的方式由按壓元件4的本體部(更具體而言,塊體40)來支撐。代替性地,按壓部42亦可具有傾斜面(更具體而言,第1傾斜面421),被按壓部35亦可具有與該傾斜面接觸的滑軌。
(槓桿3)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具有前端部31及底端部34。槓桿3的底端部34具有透過按壓元件4的按壓部42來按壓的被按壓部35。
(第2引導件37) 在圖10及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具有引導槓桿3相對於按壓元件4朝向第1方向DR1的相對移動的第2引導件37。透過設置第2引導件37,槓桿3可順利在平行於第1方向DR1的方向上受引導。圖4(c)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引導件37為配置於按壓元件4兩側的2個突出部37a、37b。代替性地,或附加性地,按壓元件4亦可具有引導槓桿3相對於按壓元件4朝向第1方向DR1的相對移動的第2引導件。例如,按壓元件4亦可具有配置於槓桿3的兩側的2個突出部。
此外,代替性地,第2引導件37亦可具有配置於槓桿3及按壓元件4之中的一者的凸部及配置於槓桿3及按壓元件4之中的另一者的凹部、溝、或長孔。在這種情形下,槓桿3相對於按壓元件4朝向第1方向DR1的相對移動可透過凸部及凹部、溝、或長孔來引導。
第2引導件37亦可相對於按壓元件4,防止槓桿3繞著第1軸AX1相對旋轉。代替性地,與第2引導件37不同的相對旋轉防止部亦可相對於按壓元件4防止槓桿3的相對旋轉。
(第1扣合部32、及第2扣合部23) 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更具體而言,槓桿3的前端部31)具有第1扣合部32,第2把持部22具有可扣合於第1扣合部32的第2扣合部23。
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扣合部32為扣合鉤32k。扣合鉤32k例如具有略C字形狀。又,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扣合部23是由細長元件23c(例如,螺絲元件、銷元件、或螺絲元件及可相對於螺絲元件相對旋轉的頸部等)所構成。
在圖10所記載的例子中,在平行於第2方向DR2的方向上觀察,扣合鉤32k具有前端部31側的第1開口緣321、底端部34側的第2開口緣322、及連接第1開口緣321與第2開口緣322的C字狀的內緣323。C字狀的內緣323較佳是具有比起第1開口緣321更向前端部31側凹入的凹部323d。在這種情形下,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扣合於凹部323d的狀態下,第2扣合部23難以自凹部323d脫離(參考圖3(b))。
在圖10所記載的例子中,自平行於第2方向DR2的方向觀察,第1開口緣321及第2開口緣322分別為大約直線狀的開口緣。又,第2開口緣322與C字狀的內緣323平滑地連接。在這種情形下,透過在繞著第1軸AX1的第2旋轉方向R2上旋轉槓桿3,可將扣合鉤32k自第2扣合部23順利卸下。
(軸心55及長孔部33h)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具備支撐操作元件5的軸心55。軸心55沿著第1軸AX1延伸。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具有軸心55所插入的長孔部33h。長孔部33h允許槓桿3相對於軸心55在平行於第1方向DR1的方向上移動。如圖10所示,長孔部33h的長軸較佳是平行於槓桿3的長度方向。在軸心55插入長孔部33h的狀態下,軸心55的功能亦可作為自內側引導繞著槓桿3的第1軸AX1的旋轉的旋轉引導件(參考圖10中的虛線)。長孔部33h的底端部34側的內面331h較佳是與軸心55的外面互補的形狀的圓弧面。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軸心55具有軸心本體550、配置於軸心本體550與長孔部33h之間的頸部551。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時,頸部551減少長孔部33h自軸心55受到的摩擦力。
(支撐部27)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具備支撐槓桿3的支撐部27。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支撐部27安裝於第1把持部21。代替性地,支撐部27與第1把持部21亦可一體成形。換言之,支撐部27亦可為第1把持部21的一部分。又,支撐部27亦可形成有軸心55的一部分可插入的孔部27h。
(墊圈71)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具備配置於支撐部27與槓桿3之間的墊圈71。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時,墊圈71減少槓桿3自支撐部27受到的摩擦力。更具體而言,比起操作元件5與按壓元件4之間的摩擦力,墊圈71減少槓桿3與墊圈71之間的摩擦力。因此,若固定器1A具備墊圈71,則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操作元件5與按壓元件4之間難以發生滑動。如此,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按壓元件4及槓桿3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轉(參考圖3(a)),槓桿3自第1位置P1順利移動至第2位置P2(參考圖3(b))。墊圈71較佳是支撐自槓桿3受到的第2方向DR2的負重止推墊圈。
(第1施力元件81)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具備將按壓元件4朝向操作元件5施力的第1施力元件81。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第1施力元件81可使按壓元件4相對於槓桿3在第4方向DR4上相對移動。透過按壓元件4相對於槓桿3在第4方向DR4上相對移動,槓桿3可在第3方向DR3上移動。透過槓桿3可在第3方向DR3上移動,自槓桿3作用於第2把持部22的拉扯力可解除(換言之,把持元件2所提供的物體B的把持可解除)。
又,第1施力元件81增加按壓元件4與操作元件5之間的摩擦力。因此,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按壓元件4與操作元件5之間難以發生滑動。如此,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按壓元件4及槓桿3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轉(參考圖3(a)),槓桿3自第1位置P1順利移動至第2位置P2(參考圖3(b))。
(操作元件5)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元件5具有可繞著操作軸AX旋轉的操作部53。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軸AX等同於第1軸AX1(換言之,槓桿3的旋轉軸)。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部53具有可插入遠端操作工具等工具的貫通孔部53h。換言之,操作部53為環狀的操作部。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元件5具有軸心55的外螺紋部55m及螺合的內螺紋部5f。在這種情形下,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操作元件5相對於軸心55在第2方向DR2上相對移動。結果,操作元件5在第2方向DR2按壓按壓元件4。代替性地,操作元件5與軸心55亦可構成為一體成形,並可繞著操作軸AX旋轉。例如,若軸心55與支撐槓桿3的支撐部27螺合,則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操作元件5與軸心55亦可構成為一體成形,並可相對於支撐部27相對旋轉。
(第2施力元件85) 如圖13所示,固定器1A亦可具有將槓桿3在第5方向DR5(換言之,自前端部31朝向底端部34的方向)或與第5方向DR5相反的方向上施力的第2施力元件85。若固定器1A具備將槓桿3在第5方向DR5上施力的第2施力元件85,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可防止或抑制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意外自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脫離。另一方面,若固定器1A具備將槓桿3在與第5方向DR5相反的方向上施力的第2施力元件85,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容易自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脫離。究竟使第1扣合部32難以自第2扣合部23脫離,或使第1扣合部32容易自第2扣合部23脫離,取決於例如固定有固定器1A的物體B的種類等來選擇。
在圖13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施力元件85配置於槓桿3與按壓元件4之間。
(把持元件2的彈性變形)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彈性變形。又,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構成為:物體B是透過第1把持部21與彈性變形的第2把持部22來把持。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把持元件2具有輔助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彈性變形的缺口部28。缺口部28例如配置成位於配置有物體B的空間SP1的對面。
作為使把持元件2可彈性變形的替代方案,如圖14所示,第2把持部22亦可以可相對於第1把持部21搖動的方式連接至第1把持部21。圖14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把持部22藉由鉸鏈29連接至第1把持部21。
(電線容納部6) 在圖15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A具備可容納電線W的電線容納部6。電線容納部6具有容納部本體61及開關元件64。
容納部本體61界定配置有電線W的空間SP2。又,容納部本體61具有電線W可通過的開口部OP。
開關元件64可開關開口部OP。在圖15所記載的例子中,開關元件64具有用於開關操作開關元件64的第2操作部64c。開關元件64位於開位置時(參考圖15中,虛線所示的開關元件64),藉由開口部OP,可將電線W插入空間SP2。又,開關元件64位於開位置時,藉由開口部OP,可使電線W脫離空間SP2。開關元件64位於閉位置時(參考圖15中,實線所示的開關元件64),電線W由容納部本體61與開關元件64所包圍。因此,電線W不會自電線容納部6脫落。
若固定器1A具有電線容納部6,透過將固定器1A固定於物體B,配置於電線容納部6的電線W定位於指定範圍內。另一方面,將固定器1A相對於物體B的固定解除,其後,透過使固定器1A相對於物體B相對旋轉(參考箭頭AR2),可變更電線W相對於物體B的相對位置。應注意的是,物體B例如為可伸縮的棒狀元件。
(第2實施形態) 參考圖16至圖20,針對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作說明。圖16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的概略斜視圖。圖17及圖18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的概略剖面圖。圖19是示意性顯示槓桿3的一例的概略斜視圖。圖20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中的固定器1B的概略斜視圖。
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在槓桿3無法繞著第1軸AX1旋轉這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不同。其他方面,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在第2實施形態中,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作說明,省略已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重複的說明。因此,即使在第2實施形態中未明示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已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無須多言。
如圖16所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具備(1)具有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且可把持物體B的把持元件2、(2)可在朝向第1把持部21的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的槓桿3、(3)透過在與第1方向DR1不同的第2方向DR2上移動來按壓槓桿3,且透過按壓槓桿3來使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的按壓元件4、(4)具有操作部53,並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的操作元件5。
(動作) 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操作元件5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時,槓桿3在與第2方向DR2不同的第1方向DR1上移動。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時,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間隔會縮小。如此,配置於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物體B透過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來把持(參考圖18)。
在圖18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1)透過將把持元件2變回原本形狀的力,第2把持部22在第3方向DR3(換言之,遠離第1把持部21的方向)上移動,(2)槓桿3在第3方向DR3上移動,(3)按壓元件4在第4方向DR4上移動。如此,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所提供的物體B的把持可解除(參考圖17)。
在第2實施形態中,利用按壓元件4及槓桿3的移動,可容易將固定器1B固定於物體B。又,透過操作部53的操作來移動的按壓元件4的移動方向(更具體而言,第2方向DR2)與槓桿3的移動方向(更具體而言,第1方向DR1)不同,故操作部53的配置的自由度很高。例如,在槓桿3的長度方向的延長線上不必配置操作部53。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部53可繞著操作軸AX旋轉,操作軸AX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第1方向DR1。又,圖18所記載的例子中,相對於槓桿3所通過的平面PL,操作部53配置於配置有透過把持元件2來把持的物體B的空間SP1的相反側。應注意的是,在第2實施形態中,固定器1B中的操作部53的配置不限於圖17及圖18所記載的例子,無須多言。
(第1扣合部32及第2扣合部23) 在圖16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更具體而言,槓桿3的前端部31)具有扣合於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的第1扣合部32。在圖19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扣合部32為扣合孔部32h。如圖19所示,扣合孔部32h較佳是在沿著槓桿3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長軸的長孔部。
(第2扣合部23) 在圖16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把持部22具有扣合於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的第2扣合部23。若第1扣合部32為扣合孔部32h,則第2扣合部23較佳是具有可插入扣合孔部32h的形狀。第2扣合部23亦可由螺絲元件或銷元件等的細長元件23c所構成。代替性地,第2扣合部23亦可透過切削第2把持部22的一部分來形成。
此外,代替性地,第1扣合部32及第2扣合部23之中的一者亦可為扣合凹部,第1扣合部32及第2扣合部23之中的另一者亦可為扣合凸部。只要可互相扣合,第1扣合部32及第2扣合部23亦可具有任何形狀。
(電線容納部6) 在圖20所記載的例子中,固定器1B具備可容納電線W的電線容納部6。電線容納部6具有容納部本體61及開關元件64。
容納部本體61界定配置有電線W的空間SP2。又,容納部本體61具有電線可通過的開口部OP。
開關元件64為可開關開口部OP。在圖20所記載的例子中,開關元件64具有用於開關操作開關元件64的第2操作部64c。開關元件64位於開位置時,藉由開口部OP,可將電線W插入空間SP2。又,開關元件64位於開位置時,藉由開口部OP,可使電線W脫離空間SP2。開關元件64位於閉位置時,電線W由容納部本體61與開關元件64所包圍。因此,電線W不會自電線容納部6脫落。
(第3實施形態) 參考圖21,針對第3實施形態中的電線切割工具100作說明。圖21為示意性顯示第3實施形態中的電線切割工具100的概略正面圖。
在第3實施形態中,以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作說明,省略已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重複的說明。因此,即使在第3實施形態中未明示說明,在第3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已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無須多言。
第3實施形態中的電線切割工具100具備固定器1、棒狀元件110、第1夾線器120、及第2夾線器130。在第3實施形態中,上述物體B為棒狀元件110。
第3實施形態中的電線切割工具100的固定器1亦可採用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亦可採用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亦可採用其他固定器。
固定器1具備(1)具有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並把持棒狀元件110的把持元件2、(2)可在朝向第1把持部21的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的槓桿3、(3)透過在與第1方向DR1不同的第2方向DR2上移動來按壓槓桿3,並透過按壓槓桿3來使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的按壓元件4、(4)具有操作部53,並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的操作元件5、及(5)電線容納部6。(7)電線容納部6具備界定配置有電線W的空間SP2,並具有開口部OP的容納部本體61及可開關開口部OP的開關元件64。
針對把持元件2、槓桿3、按壓元件4、操作元件5、電線容納部6,已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針對該些構成的重複說明。
棒狀元件110透過把持元件2來把持。在棒狀元件110透過把持元件2來把持的狀態下,固定器1固定於棒狀元件110。透過將固定器1固定於棒狀元件110,配置於電線容納部6的電線W定位於指定範圍內。另一方面,在把持元件2所提供的棒狀元件110的把持鬆開的狀態下,固定器1可繞著棒狀元件11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透過使固定器1繞著棒狀元件11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可邊更電線配置於電線容納部6的位置。
棒狀元件110較佳是可在沿著長度方向軸L1的方向上伸縮。若棒狀元件110可伸縮,則透過使棒狀元件110伸縮,可變化第1夾線器120與第2夾線器130之間的距離。
第1夾線器120配置於棒狀元件110的第1端部110a。第1夾線器120把持電線W的第1部分。
第2夾線器130配置於棒狀元件110的第2端部110b。第2夾線器130把持電線W的第2部分。
在第1夾線器120把持電線W的第1部分,且第2夾線器130把持電線W的第2部分的狀態下,將棒狀元件110在沿著棒狀元件的長度方向軸L1的方向上收縮時,第1夾線器120與第2夾線器130之間的距離會縮小。結果,電線W之中位於第1夾線器120與第2夾線器130之間的部分可鬆弛。
棒狀元件110包含外側元件111、內側元件112、及操作部113。操作部113為用於操作相對於內側元件112的外側元件111的相對移動的部分。操作部113連接至棒狀元件110,而可繞著第2軸AX2旋轉。操作部113具備遠端操作元件的遠位端所扣合的扣合部113c。
使用遠端操作元件,針對用於收縮可伸縮的棒狀元件110的機制的一例作說明。作為一例,假設:(A)操作部113設置有與操作部同時繞著第2軸AX2旋轉的第1錐齒輪,(B)外側元件111配置有第1錐齒輪及以可傳遞負重的方式連接的第2錐齒輪、(C)第2錐齒輪與配置於外螺絲的外周的螺絲棒同時繞著棒狀元件11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D)內側元件112螺合於該螺絲棒。在這種情形下,透過遠端操作元件,使操作部113繞著第2軸AX2旋轉時,第1錐齒輪繞著第2軸AX2旋轉,第2錐齒輪繞著棒狀元件11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第2錐齒輪繞著長度方向軸L1旋轉時,螺絲棒繞著長度方向軸L1旋轉。螺絲棒繞著長度方向軸L1旋轉時,螺合於螺絲棒的內側元件112在受外側元件111吸引的方向上移動。如此,棒狀元件110會收縮。
應注意的是,在第3實施形態中,用於收縮棒狀元件110的機制不限於上述機制。
透過收縮棒狀元件110,定位於第1夾線器120與第2夾線器130之間的電線W(電線W的一部分)鬆弛後,可實行電線的切斷作業及電線的分離作業。首先,將電線W的鬆弛部分透過任意切斷工具來切斷。結果,電線W形成有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接著,將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分離(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分離)。透過上述工程(更具體而言,在第1夾線器120把持電線W的第1部分且第2夾線器130把持電線W的第2部分的狀態下使棒狀元件110收縮的工程、將透過棒狀元件110的收縮來形成的電線W的鬆弛部分透過切斷工具來切斷的工程、及將透過切斷來形成的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分離的工程),完成電線的切割作業。
自有效進行分離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的作業的觀點而言,電線切割工具100具備具有電線容納部6的上述固定器1。
電線容納部6在第1夾線器120與第2夾線器130之間的區域中,容納電線W,並將電線W定位於指定範圍內。
將電線的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分離時,例如,在透過電線容納部6來界定的空間SP2內配置有連接至第1切斷端部的電線的狀態下,使固定器1繞著棒狀元件11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即可。
第3實施形態中的電線切割工具100亦可不只具備固定器1,更具備第2固定器1’。第2固定器1’亦可採用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亦可採用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亦可採用其他固定器。
(固定方法) 接著,參考圖1至圖22,針對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作說明。圖22是顯示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
在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中使用的固定器1亦可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A,亦可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1B,亦可為其他固定器。
固定器1具備(1)具有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的把持元件2、(2)槓桿3、(3)可按壓槓桿3的按壓元件4、(5)具有操作部53的操作元件5。針對把持元件2、槓桿3、按壓元件4、操作元件5,已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針對該些構成的重複說明。
在第1步驟ST1中,準備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配置有物體B的固定器1。第1步驟ST1為準備工程。配置於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的物體B亦可為棒狀元件(例如,第1夾線器120配置於第1端部110a,且第2夾線器130配置於第2端部110b的棒狀元件110),亦可為其他形狀的元件。
在第1步驟ST1中,亦可準備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預先配置有物體B的狀態的固定器1。在圖16所記載的例子中,準備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預先配置有物體B,且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與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扣合的狀態的固定器1B。
代替性地,在第1步驟ST1中,亦可分別準備固定器1及物體B,其後,在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配置物體B。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準備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沒有配置物體B的固定器1A,其後,在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之間配置物體B,然後,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與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扣合(參考圖3(b))。
在圖3(a)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之間的扣合是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來實行。更具體而言,透過在繞著操作軸AX的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槓桿3在繞著第1軸AX1的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透過槓桿3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槓桿3自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之間的扣合為解除的第1位置P1(參考圖3(a))移動至第1扣合部32與第2扣合部23為互相扣合的第2位置P2(參考圖3(b))。
在第2步驟ST2中,透過操作操作部53,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第2步驟ST2為按壓元件移動工程。在按壓元件移動工程中,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
在圖1或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繞著操作軸AX的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更具體而言,在繞著操作軸AX的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操作元件5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操作元件5在第2方向DR2上按壓按壓元件4。結果,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
在圖3(a)中,將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時操作部53的操作方向為第1操作方向MR1,在圖1中,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時的操作部53的操作方向為第1操作方向MR1。因此,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槓桿3繞著第1軸AX1旋轉的動作及使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的動作可同時或連續實行。
在第3步驟ST3中,按壓元件4朝向第2方向DR2的移動變換成槓桿3朝向與第2方向DR2不同的第1方向DR1的移動。第3步驟ST3為變換工程。
在圖1或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時,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被按壓部35(更具體而言,設置於槓桿3的底端部34的被按壓部35)。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按壓力具有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及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F1。透過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F1作用於槓桿3,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在圖7或圖18所記載的例子中,按壓元件4具有按壓被按壓部35的第1傾斜面421。第1傾斜面421將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按壓力分解成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及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又,在圖7或圖18所記載的例子中,槓桿3的被按壓部35具有透過按壓元件4來按壓的第2傾斜面352。第2傾斜面352將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按壓力分解成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及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
在第4步驟ST4中,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第4步驟ST4為變位工程。變位工程是透過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
在圖2或圖18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如此,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的方向的變位,如圖2所示,亦可透過把持元件2的彈性變形來實現。代替性地,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的方向的變位,如圖14所示,亦可透過使第2把持部22相對於第1把持部21繞著鉸鏈29的軸旋動來實現。
在第5步驟ST5中,透過第1把持部21與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的第2把持部22來把持物體B。如此,固定器1固定於物體B。
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可容易將固定器1固定物體B。更具體而言,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可容易將固定器1固定於物體B。
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亦可包含將物體B固定於固定器1的第2固定工程(第6步驟ST6)。第2固定工程具有解除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所提供的物體B的把持的把持解除工程(子步驟ST6-1)、相對於物體B變更固定器1的姿勢的姿勢變更工程(子步驟ST6-2)、及透過第1把持部21與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的第2把持部22來把持物體B的第2物體把持工程(子步驟ST6-3)。
把持解除工程(換言之,子步驟ST6-1)是透過操作操作部53來實行。在圖2或圖18所記載的例子中,在把持解除工程中,在第2操作方向MR2(更具體而言,與第1操作方向MR1相反的方向)上操作操作部53。
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按壓元件4可在第4方向DR4(更具體而言,與第2方向DR2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槓桿3可在第3方向DR3(更具體而言,與第1方向DR1相反的方向)上移動。結果,第2把持部22在遠離第1把持部21的方向上變位,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所提供的物體B的把持可解除。應注意的是,在本說明書中,所謂「把持的解除」的意思是變成相對於物體B可變更固定器1的姿勢的狀態。是故,在「把持的解除」的狀態下,自把持元件2作用多少把持力至物體B為無關緊要。
固定器1亦可具有將按壓元件4朝向第4方向DR4施力的第1施力元件81。在這種情形下,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時,透過第1施力元件81的施力,在第4方向DR4上移動按壓元件4。
姿勢變更工程(換言之,子步驟ST6-2)是透過使固定器1相對於物體B相對移動(例如,使固定器1相對於物體B相對旋轉)來實行。在圖21所記載的例子中,姿勢變更工程包含相對於物體B(更具體而言,棒狀元件110),使固定器1繞著物體B的長度方向軸L1相對旋轉。在圖21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姿勢變更工程的實行,由固定器1定位於指定範圍的電線的第1切斷端部自由第2固定器1’定位於指定範圍的電線的第2切斷端部分離。
姿勢變更工程亦可包含使用遠端操作工具,使固定器1繞著物體B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
第2物體把持工程(換言之,子步驟ST6-3)是透過操作操作部53來實行。在圖1或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2物體把持工程中,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
在圖1或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2物體把持工程中,在繞著操作軸AX的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時,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按壓元件4在第2方向DR2上移動時,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被按壓部35。按壓元件4按壓槓桿3的按壓力具有第2方向DR2的力成分及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F1。透過第1方向DR1的力成分F1作用於槓桿3,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透過槓桿3在第1方向DR1上移動,槓桿3的第1扣合部32在第1方向DR1上拉扯第2把持部22的第2扣合部23。結果,第2把持部22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如此,透過第1把持部21及朝向第1把持部21變位的第2把持部22來再次把持物體B。
在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中,可容易實行相對於物體B變更固定器1的姿勢及再次將物體B固定於固定器1。更具體而言,透過在第2操作方向MR2上操作操作部53,第1把持部21與第2把持部22所提供的物體B的把持可解除。又,相對於物體B變更固定器1的姿勢後,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MR1上操作操作部53,可容易將物體B再次固定於固定器1。
又,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具備將按壓元件4朝向第2方向DR2的移動變換成槓桿3朝向與第2方向DR2不同的第1方向DR1的移動的變換工程。因此,在槓桿3的長度方向的延長線上未必需要配置操作部53,固定器1中的操作部53的配置的自由度很大。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或各變形例,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顯然可適宜變形或變更各實施形態或各變形例。又,可將各實施形態或各變形例所使用的任意構成要素組合於其他實施形態或其他變形例,又,在各實施形態或各變形例中,亦可省略任意構成要素。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使用本發明的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時,可容易將固定器固定於物體。是故,對於進行將固定器固定於物體的作業的業者、及製造固定器或電線切割工具的製造業者甚為有用。
1、1A、1B:固定器 1’:第2固定器 2:把持元件 3:槓桿 4:按壓元件 5:操作元件 5f:內螺紋部 6:電線容納部 21:第1把持部 22:第2把持部 23:第2扣合部 23c:細長元件 26:旋轉引導件 26a:第1旋轉引導件 26b:第2旋轉引導件 27:支撐部 27h:孔部 28:缺口部 29:鉸鏈 31:前端部 32:第1扣合部 32h:扣合孔部 32k:扣合鉤 33h:長孔部 34:底端部 34t:外周面 35:被按壓部 37:第2引導件 37a、37b:突出部 40:塊體 42:按壓部 44:第1接觸部 45h:貫通孔部 46d:凹部 52:第2接觸部 53:操作部 53h:貫通孔部 55:軸心 55m:外螺紋部 61:容納部本體 64:開關元件 64c:第2操作部 71:墊圈 81:第1施力元件 85:第2施力元件 100:電線切割工具 110:棒狀元件 110a:第1端部 110b:第2端部 111:外側元件 112:內側元件 113:操作部 113c:扣合部 120:第1夾線器 130:第2夾線器 262:引導支撐部 263:滑軌 264a:圓弧面 321:第1開口緣 322:第2開口緣 323:內緣 323d:凹部 331h:內面 352:第2傾斜面 421:第1傾斜面 425:半球面 428:滑軌 550:軸心本體 551:頸部 B:物體 OP:開口部 W:電線
圖1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剖面圖。 圖2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剖面圖。 圖3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斜視圖。 圖4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平面圖。 圖5是示意性顯示槓桿與旋轉引導件之間的配置關係的一例的圖。 圖6是示意性顯示槓桿與旋轉引導件之間的配置關係的另一例的圖。 圖7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圖8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中的固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圖9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中的固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圖10是示意性顯示槓桿的一例的概略2面圖。 圖11是示意性顯示槓桿的一例的概略斜視圖。 圖12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圖13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3變形例中的固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圖14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4變形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剖面圖。 圖15是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5變形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斜視圖。 圖16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斜視圖。 圖17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剖面圖。 圖18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剖面圖。 圖19是示意性顯示槓桿的一例的概略斜視圖。 圖20是示意性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中的固定器的概略斜視圖。 圖21是示意性顯示第3實施形態中的電線切割工具的概略正面圖。 圖22是顯示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
1、1A:固定器
2:把持元件
3:槓桿
4:按壓元件
5:操作元件
21:第1把持部
22:第2把持部
23:第2扣合部
31:前端部
32:第1扣合部
34:底端部
35:被按壓部
44:第1接觸部
42:按壓部
52:第2接觸部
53:操作部

Claims (15)

  1. 一種固定器,具備:具有第1把持部及第2把持部,並可把持物體的把持元件,可在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的第1方向上拉扯前述第2把持部的槓桿,透過在與前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移動來直接按壓前述槓桿,並透過按壓前述槓桿來使前述槓桿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動的按壓元件,及具有操作部,並使前述按壓元件在前述第2方向上移動的操作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前述操作部可繞著操作軸旋轉,前述操作軸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前述第1方向。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前述槓桿具有第1扣合部,前述第2把持部具有可扣合於前述第1扣合部的第2扣合部,構成為:透過在第1操作方向上操作前述操作部,使前述槓桿自前述第1扣合部與前述第2扣合部之間的扣合解除的第1位置移動至前述第1扣合部與前述第2扣合部互相扣合的第2位置,構成為:前述槓桿移動至前述第2位置後,透過在前述第1操作方向上操作前述操作部,使前述槓桿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動。
  4.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更具備引導前述槓桿繞著第1軸旋轉的旋轉引導件,前述槓桿的長度方向平行於前述第1方向時,前述旋轉引導件允許前述槓桿在平行於前述槓桿的前述長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動。
  5.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前述按壓元件具有按壓前述槓桿的被按壓部的按壓部,前述按壓部具有可在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的兩方向上按壓前述被按壓部的形狀。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前述按壓部及前述被按壓部之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將前述按壓部按壓前述被按壓部的按壓力分解成前述第1方向的力成分及前述第2方向的力成分的傾斜面。
  7.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前述槓桿及前述按壓元件之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相對於前述按壓元件引導前述槓桿朝向前述第1方向相對移動的第2引導件。
  8.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更具備支撐前述操作元件的軸心,前述槓桿具有前述軸心所插入的長孔部。
  9.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更具備:支撐前述槓桿的支撐部,及配置於前述支撐部與前述槓桿之間的墊圈。
  10.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更具備:將前述按壓元件朝向前述操作元件施力的第1施力元件。
  11.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更具備:將自前述槓桿的前端部朝向前述槓桿的底端部的方向定義成第5方向時,將前述槓桿在前述第5方向或與前述第5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力的第2施力元件。
  12.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記載的固定器,其中:更具備電線容納部,前述電線容納部具有:界定配置有電線的空間,並具有開口部的容納部本體,及可開關前述開口部的開關元件。
  13. 一種電線切割工具,具備:如請求項12所記載的固定器,透過前述把持元件來把持的棒狀元件,配置於前述棒狀元件的第1端部的第1夾線器,及配置於前述棒狀元件的第2端部的第2夾線器。
  14. 一種固定方法,其中:是將固定器固定於物體的固定方法,前述固定器具備:具有第1把持部及第2把持部的把持元件,槓桿,可直接按壓前述槓桿的按壓元件,及具有操作部的操作元件,前述固定方法具備:準備在前述第1把持部與前述第2把持部之間配置有前述物體的前述固定器的準備工程,透過操作前述操作部,使前述按壓元件在第2方向上移動的按壓元件移動工程, 將前述按壓元件朝向前述第2方向的移動變換成前述槓桿朝向與前述第2方向不同的第1方向的移動的變換工程,透過前述槓桿在前述第1方向上拉扯前述第2把持部,將前述第2把持部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變位的變位工程,及透過前述第1把持部與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變位的前述第2把持部來把持前述物體的物體把持工程。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的固定方法,其中:更具備將前述固定器固定於前述物體第2固定工程,前述第2固定工程具有:解除前述第1把持部與前述第2把持部所提供的前述物體的把持的把持解除工程,相對於前述物體變更前述固定器的姿勢的姿勢變更工程,及透過前述第1把持部與朝向前述第1把持部變位的前述第2把持部來把持前述物體的第2物體把持工程。
TW111118243A 2021-05-28 2022-05-16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TWI820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0369 2021-05-28
JP2021-090369 2021-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092A TW202304092A (zh) 2023-01-16
TWI820709B true TWI820709B (zh) 2023-11-01

Family

ID=8422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243A TWI820709B (zh) 2021-05-28 2022-05-16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49712A1 (zh)
KR (1) KR20240013144A (zh)
TW (1) TWI820709B (zh)
WO (1) WO202224971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17295Y1 (zh) * 1965-08-28 1968-07-18
JPS5142124B1 (zh) * 1970-04-11 1976-11-13
US20020060456A1 (en) * 2000-11-01 2002-05-23 Linares Rodolfo A. Spring-loaded camlock
JP201005108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Nagaki Seiki Co Ltd 架線工事用補助具及び架線工事方法
CN209956565U (zh) * 2019-03-29 2020-01-17 江苏巨弘捆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能快速调节松紧的捆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1978Y2 (ja) * 1992-04-09 1997-07-23 不二サッシ株式会社 引張クランプ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17295Y1 (zh) * 1965-08-28 1968-07-18
JPS5142124B1 (zh) * 1970-04-11 1976-11-13
US20020060456A1 (en) * 2000-11-01 2002-05-23 Linares Rodolfo A. Spring-loaded camlock
JP201005108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Nagaki Seiki Co Ltd 架線工事用補助具及び架線工事方法
CN209956565U (zh) * 2019-03-29 2020-01-17 江苏巨弘捆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能快速调节松紧的捆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49712A1 (zh) 2022-12-01
WO2022249712A1 (ja) 2022-12-01
KR20240013144A (ko) 2024-01-30
TW202304092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8245B2 (ja) 掴み工具
EP2169239B1 (en) Clamp
JP5297392B2 (ja) サンダー
TWI820709B (zh) 固定器、電線切割工具、及固定方法
JP5153453B2 (ja) 電線被覆剥離用工具
JP4188719B2 (ja) 掴線器
US11664634B2 (en) Wire operating tool and component for wire operating tool
JP6467302B2 (ja) 掴線器
WO2020261638A1 (ja) 把持工具、および、把持工具の使用方法
US10384332B2 (en) Ratchet clamp
EP4044381A1 (en) Gripping tool
TW202234781A (zh) 活線分開工具用之電線保持具及活線分開方法
JP2019005260A (ja) 安全器
RU2803201C2 (ru) Рабоч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провода, компонент рабоче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для провода, способ резки и разделения провода и способ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овода
TWI845585B (zh) 線材操作工具、線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線材切割方法、以及線材連接方法
JP6697303B2 (ja) 切断工具
RU2777075C1 (ru) Захватываю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и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захватывающе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CN101579853B (zh) 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
WO2022168647A1 (ja) 掴線器
US20220402101A1 (en) Locking pliers and other gripping tools
JP2005230967A (ja) 挟持工具
TW202105869A (zh) 套筒裝設工具及套筒裝設方法
JP2009068513A (ja) クリップ式締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