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7520B - 车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7520B
CN113227520B CN201980086312.XA CN201980086312A CN113227520B CN 113227520 B CN113227520 B CN 113227520B CN 201980086312 A CN201980086312 A CN 201980086312A CN 113227520 B CN113227520 B CN 113227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lectronic key
control system
waiting stat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3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7520A (zh
Inventor
藤山淳
小池直也
小川淳
太田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23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4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7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7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7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7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G05D1/0278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satellite positioning signals, e.g. G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3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spee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20Control system inputs
    • G05D1/24Arrangement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 G05D1/247Arrangement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rtificial sources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e.g. navigation beacons
    • G05D1/248Arrangement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rtificial sources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e.g. navigation beacons generated by satellites, e.g. GP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60Intended control result
    • G05D1/65Following a desired speed profil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使用具备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通知单元的智能机(70C),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一区域(80)且智能机(70C)未进入第二区域(81)的情况下,智能机(70C)使通知单元进行动作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由此,即使电子钥匙(50C)不具备各种通知单元,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车辆(20)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用于机动两轮车、汽车等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图32是示出以往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图。该图所示的车辆控制系统100应用于两轮的车辆110,由车辆110所具备的开关120、搭载于车辆110的车辆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30、以及车辆110的用户150携带的电子钥匙140构成。在车辆ECU 130与电子钥匙140之间的通信中,例如使用125kHz的LF(LowFrequency:低频)、315MHz或433MHz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LF用于从车辆ECU 130向电子钥匙140的通信,RF用于从电子钥匙140向车辆ECU 130的通信。
图33是示出图32的车辆110中的LF/RF通信和认证定时的图。在该图中,车辆110的用户150携带电子钥匙140地靠近并到达车辆110后按下开关120,由此在电子钥匙140与车辆ECU 130之间开始进行LF/RF通信,来对电子钥匙140进行认证。在进行了认证之后,车辆110变为可控制状态。这样,用户150以携带着电子钥匙140的状态按下车辆110的开关120,由此在电子钥匙140与ECU 130之间开始进行LF/RF通信来对电子钥匙140进行认证,在进行了认证之后,车辆110变为可控制状态。
此外,作为与上述的车辆控制系统100相关联的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线式钥匙系统由启动开关、呼叫信号产生单元、便携式无线设备、对照单元以及上锁解锁单元构成,呼叫信号产生单元响应于启动开关的操作而依次在时间上错开地发送多种呼叫信号,便携式无线设备接收从呼叫信号产生单元发送出的呼叫信号,在接收到与预先决定的信号相同的呼叫信号时发送固有编码信号,对照单元接收来自便携式无线设备的固有编码信号并将该信号与预先存储了的固有编码进行对照,上锁解锁单元基于对照单元的对照结果来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或解锁。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子钥匙系统的便携式设备具备运动判定单元和通知单元,运动判定单元用于判定便携式设备是否从静止状态进行了活动,当运动判定单元做出肯定判定即判定为便携式设备进行了活动时,通知单元进行用于向使用者通知便携式设备进行了活动的动作。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防遗忘物品装置具备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探测部、读取部、存储部、通知部以及控制部,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具备用于存储物品信息的存储器部,探测部探测人的接近或移动,读取部读取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存储器部的信息,存储部存储携带品数据,通知部将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存储器数据与携带品数据进行比较并通知其结果,控制部控制各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37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63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48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电子钥匙140进行认证,车辆110变为操作等待状态,作为向用户通知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的单元,主要使用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然而,LED虽然能够闪烁、改变闪烁的周期或者改变发光色,但是能够向用户提供的信息量少。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具有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多种通知单元,能够向用户提供的信息量压倒性地多。通过使电子钥匙有智能手机所具有的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通知单元,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能够可靠地通知车辆110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然而,这样一来,产生电子钥匙变为高成本、以及功耗提高而使电池寿命降低这样的问题。
图34是示出在电子钥匙140与车辆ECU 130之间的通信中使用了BLE(BluetoothLow Energy:蓝牙低能耗、实现了省电化的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情况下的、通过按下开关120来进行的认证的定时的图。如该图所示,当在电子钥匙140与车辆ECU 130例如以1000msec的间隔进行BLE通信时、在进行BLE通信的定时以外的定时按下开关120时,在从此时的定时起到进行下一次BLE通信的定时为止的时间(例如600msec)内不进行认证,当该时间到了时,进行认证而车辆110变为可控制状态。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不具有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通知单元的电子钥匙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的车辆控制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具备:车辆,其具有操作部;第一通信器,其能够与所述车辆进行无线通信;以及第二通信器,其能够与所述车辆进行无线通信,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器进入了包含所述车辆的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能够受理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操作等待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器未进入所述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变为所述操作等待状态,在所述第二通信器进入了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比所述第一区域小的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所述操作等待状态,在所述第二通信器未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变为所述操作等待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器进入了所述第一区域且所述第二通信器未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器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在第一通信器(例如电子钥匙)进入了第一区域且第二通信器未进入第二区域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器进行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因此即使第一通信器不具备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通知单元,也能够使用具备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通知单元的第二通信器(例如智能手机)来可靠地进行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通信器和所述第二通信器被进行了配对。
根据本公开,能够通过第二通信器容易地掌握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而且若是未进行配对的其它第二通信器,则全部不能掌握车辆的可操作状态,因此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当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时所述操作部接受了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当在所述车辆未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时所述操作部接受了所述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变为可控制状态。
根据本公开,仅在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操作部接受规定的操作,由此使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因此能够使车辆可靠地变为可控制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规定的操作设为第一操作,当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可控制状态时所述操作部接受了第二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前进。
根据本公开,仅在车辆处于可控制状态的情况下,操作部接受第二操作,由此使车辆前进,因此能够在电子钥匙存在于车辆附近的情况下可靠地使车辆前进。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操作部具备开关和节气门,所述开关接受所述第一操作,所述节气门接受所述第二操作。
根据本公开,开关接受第一操作,节气门接受第二操作,因此通过操作开关,能够使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通过在车辆处于可控制状态时操作节气门,能够使车辆前进。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第一通信器进入了所述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器向所述第二通信器进行所述车辆能够启动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在第一通信器进入了第一区域的情况下,向第二通信器进行车辆能够启动的通知,因此能够通过第二通信器来掌握车辆能够启动这一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器能够经由所述车辆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之间的通信经由车辆,因此能够通过车辆来管理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器能够直接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能够直接进行通信,因此实现不需要车辆介入的处理即仅与第一通信器及第二通信器有关的处理的高速化。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通信器具备第一显示器,所述第一显示器能够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
根据本公开,具备能够进行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的第一显示器,因此能够可靠地掌握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显示器是发光二极管即LED。
根据本公开,第一显示器使用了LED,因此获得良好的视觉确认性,并且实现省电化从而能够长期地使用,而且实现第一通信器的小型化。此外,如果LED使用高亮度的LED,则即使在太阳光下也能够确保视觉确认性,能够更可靠地掌握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是所述LED的闪烁。
根据本公开,使LED进行闪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掌握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通信器具备第二显示器,所述第二显示器能够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
根据本公开,具备能够进行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的第二显示器,因此能够可靠地掌握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显示器能够显示图像,所述第二显示器将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显示为规定的图像。
根据本公开,将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显示为图像,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通信器具备振动器,所述振动器通过振动来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将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通知为振动器的振动,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通信器具备扬声器,所述扬声器通过声音来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将车辆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通知为来自扬声器的声音,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无线通信以蓝牙即Bluetooth为标准,其中,所述Bluetooth是注册商标。
根据本公开,无线通信使用了Bluetooth,因此实现通信器的低功耗化。即,Bluetooth是进行定期通信的通信方式,因此能够通过采用该通信方式来减少耗电。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通信器具备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通信器具备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体积。
根据本公开,使第一通信器的体积小于第二通信器的体积,因此易于搬运第一通信器。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第一通信器进入了包含所述第一区域的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第三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连接认证,在所述第一通信器未进入所述第三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不进行连接认证。
根据本公开,当第一通信器进入第三区域时,第一通信器与车辆之间进行连接认证,因此与在进行规定的操作时进行连接认证的情况相比,实现到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第二通信器进入了包含所述第一区域的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第四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器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连接认证,在所述第二通信器未进入所述第四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器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不进行连接认证。
根据本公开,当第二通信器进入包含第一区域的比第一区域大的第四区域时,第二通信器与车辆之间进行连接认证,由此,与在进行规定的操作时进行连接认证的情况相比,实现到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相同。
根据本公开,使第三区域的大小与第四区域的大小相同,由此能够实现电子钥匙与车辆之间进行连接认证的定时同智能机与车辆之间进行连接认证的定时的一致。由于电子钥匙与智能机一起被搬运的机会较多,因此通过实现与车辆进行连接认证的定时的一致,来实现车辆达到可控制状态之前的处理的简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即使在不具有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等用户接口的电子钥匙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车辆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的车身前部而得到的图。
图3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电子钥匙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可车辆控制区域的图。
图5的(a)、(b)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使操作等待状态持续的滞后的概念的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的BLE通信定时和认证定时的图。
图7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与电子钥匙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与电子钥匙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ECU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电子钥匙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与电子钥匙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与电子钥匙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ECU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电子钥匙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智能机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智能机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7是示出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不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的车辆ECU的概要结构、以及分别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的电子钥匙及智能机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分别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的车辆ECU、电子钥匙以及智能机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可车辆控制区域的图。
图21的(a)~(c)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能够进行车辆控制的情况以及不能进行车辆控制的情况的图。
图22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电子钥匙与智能机被进行了配对的情况、以及电子钥匙与智能机未进行配对的情况的图。
图23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车辆ECU、电子钥匙以及智能机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ECU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电子钥匙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智能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车辆ECU、电子钥匙以及智能机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ECU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电子钥匙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智能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的电子钥匙与智能机的配对处理的时序图。
图32是示出以往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33是示出图32的车辆中的LF/RF通信和认证定时的图。
图34是示出在电子钥匙与车辆ECU之间的通信中使用了BLE的情况下的通过按下开关而进行的认证的定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具体公开了本公开所涉及的车辆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下面称为“本实施方式”)。但是,有时省略超出必要地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公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针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下面的说明不必要地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此外,附图以及下面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的,并不旨在通过它们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优选的本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应用于两轮的车辆20,具备搭载于车辆20的车辆ECU 30、车辆20所具备的车辆操作部(操作部)40、以及车辆20的用户携带的电子钥匙(通信器)50。在车辆操作部40中包括开关41和节气门42。开关41用于接受使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的操作(第一操作)。节气门42用于接受使车辆20前进的操作(第二操作),在车辆20处于可控制状态时接受节气门操作,由此车辆前进。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整体结构与前述的图32相同,因此在整体结构上引用图32。其中,在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各要素标注的附图标记上加上括号,以能够区别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与以往的车辆控制系统100。
图2是从上方观察车辆20的车身前部而得到的图。在该图中,车辆20是两轮的车辆,因此在车把21的右端部分配置有节气门42,在节气门42的内侧配置有开关41。此外,车辆20具有前轮22和燃料箱23。
在图1中,车辆ECU 30具备:无线发送接收部31,其与电子钥匙50之间进行以Bluetooth(注册商标)为标准的无线通信;距离检测部32,其检测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部33,其获取在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节气门42分别被操作时的开关信号,并且分别对无线发送接收部31及距离检测部32进行控制。无线发送接收部31所采用的Bluetooth采用了进行定期通信的通信方式,频率是2.4GHz频段。另外,通信距离是100m左右。此外,为了使电子钥匙50的电池耐久性良好,即使在Bluetooth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实现了省电化的蓝牙低能耗。
距离检测部32通过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等来测定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距离。在无线LAN、Bluetooth等无线通信中,以控制发送范围等为目的时利用RSSI。TOF向对象物发送电波,根据来自对象物的响应所需要的时间来测量与对象物之间的距离。在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中,根据每个频率的波长和相位信息来估计距离。此外,除了在车辆ECU 30侧进行电子钥匙50的距离测定以外,还可以在电子钥匙50侧进行该距离测定,也可以利用车辆ECU 30和电子钥匙50这两者来进行该测定。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设为在车辆ECU 30侧进行该测定。此外,在后面叙述在电子钥匙50侧进行电子钥匙50的距离测定的例子、在车辆ECU 30侧和电子钥匙50侧这两侧进行电子钥匙50的距离测定的例子。
控制部33具有: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了用于控制CPU的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用于CPU的动作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部33获取从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节气门42分别输出的开关信号。
电子钥匙50具备:无线发送接收部51,其与车辆ECU 30之间进行以Bluetooth为标准的无线通信;LED(显示器)52,其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钥匙开关53;控制部54,其获取在钥匙开关53被操作时的开关信号,并且分别对无线发送接收部51及LED 52进行控制;以及一次电池55,其用于向电子钥匙50的各部提供电源。此外,如上所述,为了使电子钥匙50的电池耐久性良好,优选实现了省电化的蓝牙低能耗。控制部54具有未图示的CPU、存储了用于控制CPU的程序的ROM、以及用于CPU的动作的RAM。
图3是示出电子钥匙50的外观的俯视图。在该图中,电子钥匙50具有方形形状的壳体(第一壳体)51A,在壳体51A的前表面侧的上部右侧配置有LED52,在LED 52的下方配置有钥匙开关53。此外,电子钥匙50不具有测定与车辆ECU 30之间的距离的单元,但是也可以具有该单元。
在此,在如Bluetooth那样的进行定期通信的通信方式中,有时从按下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起到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需要时间。在前述的图34所示的例子中,在从按下开关时起经过例如600msec之后,进行BLE通信来进行认证,之后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也就是说,即使按下开关,只要此时的定时不是进行BLE通信的定时,则在进行下一次BLE通信之前也不进行认证,在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之前需要时间。这样,在按下开关时进行认证的方式中,从按下开关起到车辆变为启动状态为止的时间变长。为了使从按下开关起到车辆变为启动状态为止的时间变短,只要使电子钥匙与车辆之间的定期通信的间隔变短即可,但是这样一来,电子钥匙和车辆这两者的消耗电流变大,电池耐久性变差。
另一方面,根据检测电子钥匙50的位置的方式不同,有可能由于人体等周围的影响而在位置检测中产生误差,有时可车辆控制区域根据电子钥匙50的持有方式而发生变化。即,有时通信区域根据电子钥匙50的位置而大幅变化。因此,在按下开关等驾驶员的操作之后检测电子钥匙的位置的方式是不适合的,即使在存在于车辆的近处的情况下,由于人体影响也有可能处于通信区域外。通过在车辆与电子钥匙之间的通信中使用LF/RF方式,能够难以受到人体影响,从而实现通信区域的稳定化。然而,如在以往的问题中也叙述过的那样,在开关操作之后检测电子钥匙的位置的方式中,在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之前需要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实现了从车辆20的开关41被操作起到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针对车辆20设置可车辆控制区域,使得能够通过对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进行操作来进行车辆控制。在此,车辆控制例如是“车把的上锁/解锁”、“后备箱的解锁”、“引擎启动”、“车辆电源操作”等。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所具有的可车辆控制区域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具有包含车辆20的第一区域60、包含车辆20的比第一区域60小的第二区域61、以及包含车辆20的比第二区域61小的第三区域62来作为可车辆控制区域。
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一区域60的情况下,电子钥匙50与车辆20(实际上是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下面同样)之间进行连接认证。在连接认证后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能够受理对操作部40的操作的操作等待状态。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的情况下,该操作等待状态也持续。即,以如下方式设置了滞后: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之后,即使进入了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车辆20的操作等待状态也持续。当在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操作部40接受了规定的操作时,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
当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二区域61之后进入了第一区域60的不包含第二区域61的部分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在车辆20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情况下,即使操作部40接受规定的操作,车辆20也不变为可控制状态。另外,当电子钥匙50从第三区域62的外部进入第三区域62时,测定从该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或者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的期间内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
这样,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时,电子钥匙50与车辆20之间进行连接认证,之后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时,车辆20变为操作等待状态。当在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时通过操作部40进行了规定的操作(即开关41的操作)时,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而且,即使电子钥匙50离开第三区域62而进入第二区域61,车辆20也持续为可控制状态,在电子钥匙50离开第二区域61的时刻,车辆20变为不处于可控制状态。在车辆20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时,即使操作部40受理规定的操作,车辆20也不会变为可控制状态。另外,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或者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的期间内、从自第三区域62的外部进入第三区域62的时刻起经过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
在此,以即使电子钥匙50离开第三区域62而进入第二区域61、车辆20也持续为可控制状态的方式设置了滞后的理由是为了解决Bluetooth通信(包括BLE通信)特有的问题。也就是说,Bluetooth的频带是2.4GHz频段,受人体的影响大,为了即使改变电子钥匙50的持有方式也能够维持可控制状态(为了防止变为不可控制),而设置了滞后。像这样具有滞后,使得即使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之后进入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车辆20的操作等待状态也持续。图5是示出使操作等待状态持续的滞后的概念的图。在如该图的(a)所示那样携带了电子钥匙50的用户1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之后想要如该图的(b)所示那样进入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时,第三区域62扩大,车辆20的操作等待状态持续。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的BLE通信定时和认证定时的图。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时,在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之间开始BLE通信来对电子钥匙50进行认证。之后,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且由用户150按下开关41时,在从此时起的下一个BLE通信的定时,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这样,通过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对电子钥匙50进行认证,在电子钥匙50认证之后,通过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且开关41被按下,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
接着,详细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动作。
(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1))
图7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
在该图中,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内时(SS1),在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并且进行区域检测(SS2)。区域检测之后也继续进行(SS3)。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的情况下,车辆ECU 30检测为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SS4)。然后,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SS5)。另外,向电子钥匙50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SS6)。电子钥匙50当接受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时,使LED 52进行闪烁(SS7)。在转变为车辆操作等待状态之后,车辆ECU 30能够通过对车辆20的开关41的操作(SS8)来进行车辆20的控制(可控制状态)。
(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2))
图8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此外,对与图7中的各处理共同的处理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
在该图中,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内时(SS1),在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并且进行区域检测(SS2)。区域检测之后也继续进行(SS3)。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的情况下,车辆ECU 30检测为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SS4)。然后,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SS5)。另外,向电子钥匙50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SS6)。电子钥匙50当接受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时,使LED 52进行闪烁(SS7)。之后,当检测到从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的时刻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或者检测为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一区域60的不包含第二区域61的部分时(SS9),车辆ECU 30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SS10)。由此,即使车辆20的开关41被操作(SS8),也不进行车辆控制(变为不可车辆控制状态)。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车辆ECU 30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9是图8的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2)的流程图。在该图中,车辆ECU 30确认处于与电子钥匙50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步骤S1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1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0、S1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1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2)。车辆ECU 30在与电子钥匙50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车辆ECU 30处于不可控制状态(步骤S13),之后检测电子钥匙50的距离(步骤S14)。电子钥匙50的距离通过RSSI、TOF、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等来测定。
车辆ECU 30在检测出电子钥匙50的距离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步骤S15)。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1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3~S15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1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16),之后,形成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17)。
接着,车辆ECU 30判定从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内时起经过的时间是否处于规定时间内(步骤S18)。在判定为不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1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3,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从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内时起经过的时间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1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步骤S19),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1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3,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19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7,使可车辆控制状态持续。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电子钥匙50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10是图8的不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2)的流程图。在该图中,电子钥匙50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3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步骤S3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30、S3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3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32)。电子钥匙50在与车辆ECU 30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连接的状态(步骤S33)。接着,电子钥匙50判定是否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34),在判定为未接收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3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3。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3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使LED 52进行闪烁(步骤S35)。
接着,详细地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停止通知的例子的动作。
(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1))
图1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此外,对与图7中的各处理共同的处理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
在该图中,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内时(SS1),在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并且进行区域检测(SS2)。区域检测之后也继续进行(SS3)。之后,车辆ECU 30当检测为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时(SS4),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SS5)。车辆ECU 30当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时,向电子钥匙50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SS6)。电子钥匙50当从车辆ECU 30接受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时,使LED52进行闪烁(SS7)。之后,通过对车辆20的开关41的操作(SS8),来进行车辆20的控制(变为可控制状态)。
(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2))
图1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下的、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此外,对与图7中的各处理共同的处理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
在该图中,当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一区域60内时(SS1),在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并且进行区域检测(SS2)。区域检测之后也继续进行(SS3)。之后,车辆ECU 30当检测为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时(SS4),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SS5)。车辆ECU 30当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时,向电子钥匙50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SS6)。电子钥匙50当接受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时使LED 52进行闪烁(SS7)。之后,车辆ECU 30当检测到从电子钥匙50进行第三区域62的时刻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或者检测为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一区域60的不包含第二区域61的部分时(SS9),判断为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SS10)。另外,车辆ECU 30向电子钥匙50通知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SS11)。电子钥匙50当从车辆ECU 30接受到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的通知时,使LED 52的闪烁停止(SS12)。即使车辆20的开关41被操作(SS8),车辆ECU 30也不进行车辆控制(变为不可控制状态)。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车辆ECU 30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13是图12的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2)的流程图。在该图中,车辆ECU 30确认处于与电子钥匙50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4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步骤S4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4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40、S4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车辆ECU 30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4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42)。车辆ECU 30在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不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43),之后,检测电子钥匙50的距离(步骤S44)。电子钥匙50的距离通过RSSI、TOF、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等来测定。
车辆ECU 30在检测出电子钥匙50的距离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步骤S45)。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4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43~S45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车辆ECU 30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4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46),之后,形成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47)。
接着,车辆ECU 30判定从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内时起经过的时间是否处于规定时间内(步骤S48),在判定为不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4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请求停止通知(步骤S49)。车辆ECU 30在判定为从电子钥匙50进入第三区域62内时起经过的时间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4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或者向电子钥匙50请求了停止通知的情况下,再次判定是否处于规定时间内(步骤S50)。车辆ECU 30在判定为不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50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3,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5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步骤S51),在判定为不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5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即电子钥匙50从第三区域62离开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进行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52),返回到步骤S43。
车辆ECU 30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三区域62内的情况(在步骤S5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进行了车辆控制(步骤S53),在判定为未进行车辆控制的情况(在步骤S53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7。相对于此,在判定为进行了车辆控制的情况(在步骤S5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通知实施车辆控制(步骤S54)。即,向电子钥匙50进行已实施车辆控制的通知。之后,返回到步骤S47。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的电子钥匙50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14是图12的停止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例子(2)的流程图。在该图中,电子钥匙50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6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步骤S6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不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6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60、S6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存在于第一区域60内的情况(在步骤S6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62)。电子钥匙50在与车辆ECU 30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连接的状态(步骤S63)。然后,电子钥匙50判定是否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64),在判定为未接收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6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63。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6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使LED 52进行闪烁(步骤S65)。
电子钥匙50在判定为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而使LED 52进行闪烁之后,判定是否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停止通知请求(步骤S66)。电子钥匙50在判定为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停止通知请求的情况(在步骤S6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使LED 52的闪烁停止(步骤S67)。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没有从车辆ECU 30接收到停止通知请求的情况(在步骤S6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68)。电子钥匙50在判定为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6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使LED 52的闪烁停止(步骤S67)。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没有从车辆ECU 30接收到已变为不处于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6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从车辆ECU30接收了不实施车辆控制(步骤S69)。电子钥匙50在判定为没有从车辆ECU 30接收到不实施车辆控制的情况(在步骤S6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不使LED 52的闪烁停止而返回到步骤S63。
如以上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具有包含车辆20的第一区域60、包含车辆20的比第一区域60小的第二区域61、以及包含车辆20的比第二区域61小的第三区域62,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一区域60的情况下,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进行无线连接并实施连接认证,在连接认证被实施之后、电子钥匙50从第一区域60进入了第三区域62的情况下,车辆ECU 30变为能够受理对车辆操作部40的操作的操作等待状态,当在车辆ECU 3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时车辆操作部40接受了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因此实现从车辆操作部40接受到规定的操作起到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即,在车辆操作部40接受规定的操作之前在电子钥匙50与车辆ECU 30之间进行连接认证,因此实现从车辆操作部40接受到规定的操作起到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另外,以如下方式具有滞后: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之后,即使进入了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车辆ECU 30也使操作等待状态持续,因此,即使电子钥匙50的持有方式改变也能够维持可控制状态。
另外,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三区域62或者第二区域61的不包含第三区域62的部分的期间内、从自第三区域62的外部进入第三区域62的时刻起经过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另外,在电子钥匙50进入了第一区域60的不包含第二区域61的部分的情况下,车辆ECU 30变为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因此能够使可控制区域小,能够确保安全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使电子钥匙50具有LED 52,能够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但是也可以使用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器来将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显示为规定的图像。除了将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显示为规定的图像以外,还存在下面列举的方法。
·使电子钥匙50具有振动器(省略图示),通过振动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使电子钥匙50具有扬声器(省略图示),通过声音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使电子钥匙50具有蜂鸣器(省略图示),通过蜂鸣音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设为将车辆ECU 30和电子钥匙50进行组合而得到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代替电子钥匙50而与智能手机(下面,称为“智能机”)进行组合而得到的结构。智能机除了LED之外,还具备能够显示规定的图像的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等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向用户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图15是示出智能机70的外观的俯视图。另外,图16是示出图15的智能机7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在图15和图16中,智能机70具有方形形状的壳体(第二壳体)70A,在壳体70A的前表面侧的上部左侧配置有LED 72,在LED 72的下方配置有显示器73。另外,在壳体70A的下部内置有振动器74、扬声器75以及蜂鸣器76。另外,在壳体70A配置有无线发送接收部71、控制部77以及二次电池78。无线发送接收部71与车辆ECU 30之间或者与电子钥匙50之间进行以Bluetooth(注册商标)为标准的无线通信。显示器73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机EL(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有机电致发光)等显示器,用于显示运动图像、静止图像。振动器74用于产生振动。扬声器75用于输出声音。蜂鸣器76用于产生蜂鸣音。二次电池78是镍镉电池、锂电池等能够充电的电池。控制部77具备CPU、ROM、RAM以及接口等,用于控制装置各部(上述的无线发送接收部71、LED 72、显示器73、振动器74、扬声器75、蜂鸣器76)。在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77使LED 72进行闪烁、将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作为规定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73、使振动器74进行振动、从扬声器75输出告知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意思的声音、或者从蜂鸣器76产生蜂鸣音。或者,也可以将它们组合来进行通知。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中,在车辆ECU 30侧进行车辆ECU 30与电子钥匙50之间的距离的测定,但是也可以在电子钥匙50侧进行该测定,也可以利用车辆ECU 30和电子钥匙50这两者来进行该测定。
图17是示出不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的车辆ECU 30B的概要结构、以及分别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的电子钥匙50B及智能机70B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车辆ECU 30B不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相对于此,电子钥匙50B及智能机70B分别具有距离检测功能。即,电子钥匙50具有距离检测部56,智能机70B具有距离检测部79。此外,电子钥匙50B与不具有距离检测部56的电子钥匙50相比在控制内容上存在一部分差异,即,与具有距离检测部56相应的一部分差异,因此对控制部标注了54B的附图标记。这一情况在智能机70B中也是同样的,标注了控制部77B的附图标记。
图18是示出分别具有距离检测功能的车辆ECU 30、电子钥匙50B以及智能机70B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车辆ECU 30、电子钥匙50B以及智能机70B全部具有距离检测功能。
上述的车辆ECU 30及30B、电子钥匙50及50B、智能机70及70B分别与其它两者之间进行以Bluetooth为标准的无线通信。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同样地实现到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并且能够可靠地向用户进行车辆20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在只具有LED的电子钥匙50中,只能够主要利用该LED的闪烁向用户进行车辆20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不能说是能够可靠地进行通知。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利用智能机来进行车辆20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智能机具有显示器、振动器、扬声器、蜂鸣器、LED等多种通知单元,能够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压倒性地多。通过利用这些通知单元,能够可靠地向用户进行车辆20已变为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此外,当然也利用电子钥匙50进行通知,这是不言而喻的。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此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共同的部分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在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同样地应用于两轮的车辆20,具备搭载于车辆20的车辆ECU 30C、车辆20所具备的车辆操作部40、车辆20的用户携带的电子钥匙(第一通信器)50C、以及车辆20的用户携带的智能机(第二通信器)70C。
车辆ECU 30C具备:无线发送接收部31,其与电子钥匙50C及智能机70C之间分别进行以Bluetooth(注册商标)为标准的无线通信;距离检测部32,其检测与电子钥匙50C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部33C,其获取在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节气门42分别被操作时的开关信号,并且分别对无线发送接收部31及距离检测部32进行控制。距离检测部32通过RSSI、TOF、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等来测定与电子钥匙50C之间的距离。此外,除了在车辆ECU 30C侧进行车辆ECU 30C与电子钥匙50C之间的距离的测定以外,还可以在电子钥匙50C侧进行该测定,也可以利用车辆ECU 30C和电子钥匙50C这两者来进行该测定。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设为仅在车辆ECU 30C侧进行该测定。
控制部33C具有未图示的CPU、存储了用于控制CPU的程序的ROM、以及用于CPU的动作的RAM。控制部33C获取从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节气门42分别输出的开关信号。
电子钥匙50C具备:无线发送接收部51,其与车辆ECU 30C之间进行以Bluetooth为标准的无线通信;LED(第一显示器)52,其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钥匙开关53;控制部54C,其获取在钥匙开关53被操作时的开关信号,并且分别对无线发送接收部51及LED 52进行控制;以及一次电池55,其用于向电子钥匙50C的各部提供电源。控制部54C具有未图示的CPU、存储了用于控制CPU的程序的ROM、以及用于CPU的动作的RAM。
智能机70C具备:无线发送接收部71,其与车辆ECU 30C之间进行以Bluetooth为标准的无线通信;用于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的LED 72、显示器(第二显示器)73、振动器74、扬声器75及蜂鸣器76;控制部77C,其分别对无线发送接收部71及LED 72等各部件进行控制;以及二次电池78,其用于向智能机70C的各部提供电源。控制部77C具有未图示的CPU、存储了用于控制CPU的程序的ROM、以及用于CPU的动作的RAM。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0同样地,实现从车辆20的开关41被操作起到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针对车辆20设置可车辆控制区域,使得能够通过对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进行操作来进行车辆控制。
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所具有的可车辆控制区域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具有包含车辆20的第一区域80、包含在第一区域80中的比第一区域80小的第二区域81、包含第一区域80的比第一区域80大的第三区域82、以及包含第一区域80的比第一区域80大的第四区域83来作为可车辆控制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使第三区域82的大小与第四区域83的大小相同。
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三区域82的情况下,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连接认证。在电子钥匙50C未进入第三区域82的情况下,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的无线连接不进行连接认证。另一方面,在智能机70C进入了第四区域83的情况下,智能机70C与车辆ECU 30C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连接认证。在智能机70C未进入第四区域83的情况下,智能机70C与车辆ECU 30C之间的无线连接不进行连接认证。
图21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能够进行车辆控制的情况以及不能进行车辆控制的情况的图。如该图的(a)所示,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包含车辆20的第一区域80的情况下,车辆20(实际上是车辆ECU 30C,下面同样)变为能够受理对车辆操作部40的操作的操作等待状态,能够进行车辆控制。如该图的(b)所示,在智能机70C未进入第二区域81的情况下(未图示电子钥匙50C),车辆20不变为操作等待状态,不能进行车辆控制。如该图的(c)所示,在智能机70C进入了包含在第一区域80中的比第一区域80小的第二区域81的情况下,车辆20变为操作等待状态,能够进行车辆控制。此外,在图20的箭头90所示的情况下,即,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一区域80且智能机70C未进入第二区域81的情况下,智能机70C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在图中智能机70C进行了振动)。
当在车辆ECU 30C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时车辆操作部40接受了开关41的操作(规定的操作、第一操作)的情况下,车辆ECU 30C变为可控制状态。另外,当在车辆ECU 30C不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时车辆操作部40接受了开关41的操作(规定的操作、第一操作)的情况下,车辆ECU 30C不变为可控制状态。另外,当在车辆ECU 30C处于可控制状态时车辆操作部40接受了节气门的操作(第二操作)的情况下,车辆20前进。这样,当在车辆ECU 30C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情况下开关41被操作时,车辆ECU 30C变为可控制状态,当在车辆ECU 30C处于可控制状态的情况下节气门42被操作时,车辆20前进。
通过将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进行配对,电子钥匙50C在进入了第一区域80的情况下,向智能机70C进行车辆20能够启动的通知。由于将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进行了配对,因此不会向未配对的智能机进行通知。图22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被进行了配对的情况、以及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未进行配对的情况的图。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一区域80的情况下,具有被进行了配对的电子钥匙50C和智能机70C的用户150a的智能机70C得到通知,但是在电子钥匙50C未进入第一区域80的情况下,具有被进行了配对的电子钥匙50D和智能机70D的用户150b的智能机70D不会得到通知。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经由车辆ECU 30C来进行通信,但是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也可以直接进行通信。
电子钥匙50C具备上述的LED 52,该LED 52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在该情况下,在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时使LED 52进行闪烁,由此能够引起用户150的注意,能够传达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另一方面,智能机70C具备上述的显示器73,该显示器73将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显示为规定的图像。另外,智能机70C具备上述的振动器74,该振动器74通过振动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另外,智能机70C具备上述的扬声器75,该扬声器75通过声音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另外,智能机70C具备上述的蜂鸣器76,该蜂鸣器76使用蜂鸣音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不需要利用显示器73、振动器74、扬声器75及蜂鸣器76中的全部来进行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可以使用户150能够任意地进行选择。例如,在选择了显示器73和振动器74的情况下,当车辆20变为操作等待状态时,在显示器73中显示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意思,振动器74进行振动。
此外,如前所述,电子钥匙50C具备第一壳体51A,智能机70C具备第二壳体70A,但是第一壳体51A的第一体积小于第二壳体70A的第二体积。通过使电子钥匙50C的体积小,易于单独搬运电子钥匙50C。
接着,详细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的动作。
图23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车辆ECU、电子钥匙以及智能机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在该图所示的处理中,车辆ECU 30C向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1)进行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在该图中,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三区域82而完成了连接认证,另外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1)和没有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2)分别进入了第四区域83而完成了连接认证,在此状况下,车辆ECU 30C分别针对电子钥匙50C及智能机70C(1)、70C(2)检测区域(SS50)。车辆ECU 30C当检测为电子钥匙50C处于第一区域80内时(SS51),向电子钥匙50C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使电子钥匙50C的LED 52进行闪烁(SS52)。车辆ECU 30C进一步地向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1)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利用智能机70C(1)进行振动、声音、画面显示、通告、LED闪烁(SS53)。车辆ECU 30C变为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由此能够通过对操作部40的开关41的操作(SS54)来进行车辆20的控制(可控制状态)。
图24~图2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的动作的流程图。该图的流程图详细地示出了图23的时序图所示的处理。在图24中,车辆ECU 30确认处于与电子钥匙50C及智能机7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7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步骤S7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7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70、S7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7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72)。车辆ECU 30C在与电子钥匙5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不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73)。之后,判定智能机70C是否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步骤S74)。
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7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73、S74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智能机7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75)。车辆ECU 30C在与智能机7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不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76)。之后,检测电子钥匙50C的距离(步骤S77)。电子钥匙50C的距离通过RSSI、TOF、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等来测定。
车辆ECU 30在检测出电子钥匙50C的距离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步骤S78)。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7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76~S78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7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C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79)。接着,向成对的智能机70C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80)。
接着,车辆ECU 30C确认处于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81)。然后,判定从电子钥匙50C进入第一区域80内时起经过的时间是否处于规定时间内(步骤S82)。在判定为不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8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76,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从电子钥匙50C进入第一区域80内时起经过的时间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82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步骤S83),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83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76,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8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81,形成可车辆控制状态。
在图25中,电子钥匙50C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9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步骤S9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9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90、S9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9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92)。电子钥匙50C在与车辆ECU 3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连接的状态(步骤S93)。接着,电子钥匙50C判定是否从车辆ECU 30C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94),在判定为没有接收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9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93。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9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使LED52进行闪烁(步骤S95)。
在图26中,智能机70C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00),之后,判定智能机70C是否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步骤S101)。在判定为智能机70C不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00、S10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智能机7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智能机7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智能机7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02)。智能机70C在与车辆ECU 3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连接的状态(步骤S103)。接着,智能机70C判定是否从车辆ECU 30C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104),在判定为没有接收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10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3。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10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进行振动、声音、画面显示、通告、LED闪烁(步骤S105)。
图27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车辆ECU、电子钥匙以及智能机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在该图所示的处理中,电子钥匙50C向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1)进行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在该图中,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三区域82而完成了连接认证,另外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1)和没有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2)分别进入了第四区域83而完成了连接认证,在此状况下,车辆ECU 30C分别针对电子钥匙50C及智能机70C(1)、70C(2)检测区域(SS50)。车辆ECU 30C当检测为电子钥匙50C处于第一区域80内时(SS51),向电子钥匙50C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使电子钥匙50C的LED 52进行闪烁(SS52)。电子钥匙50C向与电子钥匙50C成对的智能机70C(1)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利用智能机70C(1)进行振动、声音、画面显示、通告、LED闪烁(SS55)。车辆ECU 30C变为车辆操作等待状态,由此能够通过对操作部40的开关41进行操作(SS54)来进行车辆20的控制(可控制状态)。
图28~图3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的动作的流程图。该图的流程图详细地示出了图27的时序图所示的处理。在图28中,车辆ECU30确认处于与电子钥匙50C及智能机7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1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步骤S11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10、S11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12)。车辆ECU30C在与电子钥匙5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不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113)。之后,判定智能机70C是否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步骤S114)。
在判定为智能机70C不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13、S114的处理,直到判定为智能机7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智能机7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智能机7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15)。车辆ECU 30C在与智能机7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不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116)。之后,检测电子钥匙50C的距离(步骤S117)。电子钥匙50C的距离通过RSSI、TOF、使用电波的相位信息的方法等来测定。
车辆ECU 30在检测出电子钥匙50C的距离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步骤S118)。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11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16~S118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11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向电子钥匙50C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119)。
接着,车辆ECU 30C确认处于可车辆控制状态(步骤S120)。然后,判定从电子钥匙50C进入第一区域80内时起经过的时间是否处于规定时间内(步骤S121)。在判定为不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12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6,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从电子钥匙50C进入第一区域80内时起经过的时间处于规定时间内的情况(在步骤S12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步骤S122),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12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6,形成不可车辆控制状态。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一区域80内的情况(在步骤S122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20,形成可车辆控制状态。
在图29中,电子钥匙50C确认处于与智能机7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30),之后,判定智能机70C是否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步骤S131)。在判定为智能机70C不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1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30、S13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智能机7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智能机70C存在于第四区域83内的情况(在步骤S13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32)。电子钥匙50C在与智能机7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智能机70C连接的状态(步骤S133)。接着,电子钥匙50C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34)。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步骤S135)。
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3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34、S135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3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36)。电子钥匙50C在与车辆ECU 3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连接的状态(步骤S137)。
电子钥匙50C在确认了处于与车辆ECU 30C连接的状态之后,判定是否从车辆ECU30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138)。电子钥匙50C在判定为没有从车辆ECU 30接收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13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37、S138的处理,直到判定为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相对于此,在判定为从车辆ECU 30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13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使LED 52进行闪烁(步骤S139)。接着,电子钥匙50C向智能机70C进行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140)。
在图30中,智能机70C确认处于与电子钥匙5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50),之后,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步骤S151)。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5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50、S151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5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智能机70C与电子钥匙5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52)。智能机70C在与电子钥匙50C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确认处于与电子钥匙50C连接的状态(步骤S153)。接着,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非连接的状态(步骤S154)。
接着,智能机70C判定电子钥匙50C是否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步骤S155)。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不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5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54、S155的处理,直到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电子钥匙50C存在于第三区域82内的情况(在步骤S15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连接认证(步骤S156)。在电子钥匙50C与车辆ECU 30C之间实施了连接认证之后,智能机70C确认处于与车辆ECU 30C连接的状态(步骤S157)。
智能机70C在确认了处于与车辆ECU 30C连接的状态之后,判定是否从电子钥匙50C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步骤S158)。智能机70C在判定为没有从电子钥匙50C接收到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15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57、S158的处理,直到判定为从电子钥匙50C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相对于此,在判定为从电子钥匙50C接收了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15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进行振动、声音、画面显示、通告、LED闪烁(步骤S159)。
图31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的配对处理的时序图。在该图中,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三区域82而完成了连接认证的状况下,车辆ECU 30C当检测为电子钥匙50C处于可车辆控制区域(第一区域80)内时(SS56),向车辆操作等待状态转变(SS57)。之后,通过操作部40对用于向智能机登记模式进行切换的开关(省略图示)进行操作(SS58),由此车辆ECU 30C向智能机登记模式转变(SS59)。通过向智能机登记模式转变,车辆ECU 30C与智能机70C之间进行智能手机配对连接认证(SS60)。在进行了智能手机配对连接认证之后,将电子钥匙50C和智能机70C成对地存储(SS61)。
如以上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利用具有LED 72、显示器73、振动器74、扬声器75及蜂鸣器76等通知单元的智能机70C,在电子钥匙50C进入了第一区域80的情况下通过智能机70C的通知单元进行处于可车辆控制状态的通知,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掌握是否处于可车辆控制状态。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在车辆20、电子钥匙50C以及智能机70C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了Bluetooth,因此实现通信器的低功耗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当电子钥匙50C进入第三区域82时,电子钥匙50C与车辆20之间进行连接认证,因此与在对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进行操作时进行连接认证的情况相比,实现到变为可车辆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当智能机70C进入包含第一区域80的比第一区域80大的第四区域83时,智能机70C与车辆20之间进行连接认证,因此与在对车辆操作部40的开关41进行操作时进行连接认证的情况相比,实现到变为可车辆控制状态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将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进行配对,因此不能通过未配对的其它全部智能机掌握可车辆控制状态,因此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仅在车辆20处于操作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操作部40接受开关41的操作,由此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车辆20变为可控制状态。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使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之间的通信经由车辆20(车辆ECU 30C),因此能够通过车辆20来管理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之间的通信。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使电子钥匙50C的体积小于智能机70C的体积,因此易于搬运电子钥匙50C。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1中,使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之间的通信经由车辆ECU 30C来进行,但是,也可以是,电子钥匙50C与智能机70C能够直接进行通信。这样一来,特别地实现不需要车辆ECU 30C介入的处理即仅与电子钥匙50C及智能机70C有关的处理的高速化。
详细地并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能够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修正,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基于2018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8-246032以及日本特愿2018-246033),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被引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车辆控制系统对机动两轮车、汽车等车辆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11:车辆控制系统;20:车辆;30、30B、30C:车辆ECU;31、51、71:无线发送接收部;32、56、79:距离检测部;33、33C、54、54B、54C、77、77B、77C:控制部;40:车辆操作部;41:开关;42:节气门;50、50B、50C:电子钥匙;51A:第一壳体;52、72:LED;53:钥匙开关;55:一次电池;60、80:第一区域;61、81:第二区域;62、82:第三区域;70、70B、70C:智能机;70A:第二壳体;73:显示器;74:振动器;75:扬声器;76:蜂鸣器;78:二次电池;83:第四区域;150:用户。

Claims (20)

1.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具备:
车辆,其具有操作部;
电子钥匙,其能够与所述车辆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智能手机,其能够与所述车辆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在所述电子钥匙进入了包含所述车辆的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能够受理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操作等待状态,
在所述电子钥匙未进入所述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变为所述操作等待状态,
在所述智能手机进入了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比所述第一区域小的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所述操作等待状态,
在所述智能手机未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变为所述操作等待状态,
在所述电子钥匙进入了所述第一区域且所述智能手机未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智能手机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钥匙和所述智能手机被进行了配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时所述操作部接受了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可控制状态,
当在所述车辆未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时所述操作部接受了所述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变为可控制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规定的操作设为第一操作,
当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可控制状态时所述操作部接受了第二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前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具备开关和节气门,
所述开关接受所述第一操作,
所述节气门接受所述第二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钥匙进入了所述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电子钥匙向所述智能手机进行所述车辆能够启动的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钥匙与所述智能手机能够经由所述车辆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钥匙与所述智能手机能够直接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钥匙具备第一显示器,
所述第一显示器能够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器是发光二极管即LE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是所述LED的闪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机具备第二显示器,
所述第二显示器能够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显示器能够显示图像,
所述第二显示器将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这一情况显示为规定的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机具备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通过振动来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机具备扬声器,
所述扬声器通过声音来进行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操作等待状态的通知。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以蓝牙即Bluetooth为标准,其中,所述Bluetooth是注册商标。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钥匙具备第一壳体,
所述智能手机具备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体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钥匙进入了包含所述第一区域的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第三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电子钥匙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连接认证,
在所述电子钥匙未进入所述第三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电子钥匙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不进行连接认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智能手机进入了包含所述第一区域的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第四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连接认证,
在所述智能手机未进入所述第四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不进行连接认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相同。
CN201980086312.XA 2018-12-27 2019-11-11 车辆控制系统 Active CN113227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2374.5A CN115584892A (zh) 2018-12-27 2019-11-11 车辆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6033 2018-12-27
JP2018-246032 2018-12-27
JP2018246033 2018-12-27
JP2018246032 2018-12-27
PCT/JP2019/044197 WO2020137202A1 (ja) 2018-12-27 2019-11-11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2374.5A Division CN115584892A (zh) 2018-12-27 2019-11-11 车辆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7520A CN113227520A (zh) 2021-08-06
CN113227520B true CN113227520B (zh) 2022-11-01

Family

ID=7112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2374.5A Pending CN115584892A (zh) 2018-12-27 2019-11-11 车辆控制系统
CN201980086312.XA Active CN113227520B (zh) 2018-12-27 2019-11-11 车辆控制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2374.5A Pending CN115584892A (zh) 2018-12-27 2019-11-11 车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921518B2 (zh)
JP (2) JP7304546B2 (zh)
CN (2) CN115584892A (zh)
WO (1) WO2020137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52720A (ja) * 2021-03-29 2022-10-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7976A (ja) 1984-12-11 1986-06-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式施解錠装置
JP2006063676A (ja) 2004-08-27 2006-03-09 Denso Corp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の携帯機及び携帯機の携帯忘れ防止システム
JP2006138156A (ja) 2004-11-15 2006-06-01 Denso Corp 携帯通信装置、携帯電子機器装着用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48248A (ja) 2005-08-10 2007-02-22 Let's Corporation 物品忘れ防止装置
DE102007058481A1 (de) * 2007-12-04 2009-06-10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icherheitssystem
CN101594423B (zh) * 2009-06-17 2012-08-15 王伟 一种利用手机蓝牙进行自动开关锁的电路及方法
JP5834697B2 (ja) * 2011-09-26 2015-1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キーの紛失記憶システム
CN104512494A (zh) * 2013-09-29 2015-04-15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管理方法
US20150379859A1 (en) 2014-06-30 2015-12-31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ting automotive key fob,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vehicle
JP6287714B2 (ja) * 2014-09-1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CN104709238B (zh) * 2015-03-13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车辆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JP6258989B2 (ja) * 2016-02-12 2018-01-10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6614999B2 (ja) * 2016-02-23 2019-12-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7193884A (ja) 2016-04-21 2017-10-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キーセキュリティ装置
US10328900B1 (en) * 2017-12-04 2019-06-25 Lea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passive keyless entry triggered by smartphone proximity detection
JP7040124B2 (ja) 2018-02-28 2022-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移動の通知装置及び通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7520A (zh) 2021-08-06
JP2023130351A (ja) 2023-09-20
US20240160216A1 (en) 2024-05-16
US20210311493A1 (en) 2021-10-07
WO2020137202A1 (ja) 2020-07-02
CN115584892A (zh) 2023-01-10
JP7304546B2 (ja) 2023-07-07
JPWO2020137202A1 (ja) 2021-11-11
US11921518B2 (en)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2694B2 (en) Bluetooth verification for vehicle access systems
TWI425784B (zh) 可攜式裝置及通訊控制器間之控制無線通訊之系統
JP5685073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6258989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KR101915420B1 (ko) 통신 시스템, 위치 판정 방법
JP2007002654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RU2693421C1 (ru) Терминал,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CN107403492A (zh) 开锁终端、共享单车、智能车锁及其控制器
KR101696199B1 (ko) Ble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무선잠금시스템
CN113227520B (zh) 车辆控制系统
US20230262437A1 (en) Vehic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output method
JP2011184963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19041348A (ja) リレーアタック検出装置及びリレーアタック検出方法
CN113850935A (zh) 一种蓝牙无钥匙控制方法、系统及蓝牙控制器
JP2018071213A (ja) 携帯機器、および携帯機器の制御方法
JP5206328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08138463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01288941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及びその情報通信方法及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用携帯機及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用車載機
JP6048162B2 (ja) 車輌施錠システム
JP2018021422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キー
KR101480619B1 (ko) 스마트 키 위치 안내 시스템
JP2012184609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14136948A (ja) パッシブキーレスシステム
US20200072615A1 (en) Positioning system
WO2019111682A1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載通信装置及び車両用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