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7246B -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7246B
CN113187246B CN202110510074.XA CN202110510074A CN113187246B CN 113187246 B CN113187246 B CN 113187246B CN 202110510074 A CN202110510074 A CN 202110510074A CN 113187246 B CN113187246 B CN 113187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inding
binding wire
frame body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00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87246A (zh
Inventor
曹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he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he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he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he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00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7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7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7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87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7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能够深入一些狭窄部位对该处的钢筋进行初步捆绑。该工具包括相互铰接的主臂和副臂,所述主臂上设有第一框体部和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一框体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框体部和下框体部,所述第一夹持端上设有预夹持部和后夹持部,所述副臂上设有第二框体部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前夹持部。本发明通过所述主臂和副臂的配合,不需要采用其他工具即可完成钢筋的环绕及绑扎作业,操作简单快捷,作业所需空间小,便于进入一些较为复杂的位置进行绑扎,提高该复杂位置的绑扎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筋,由此带来繁重的钢筋绑扎作业。在现有钢筋绑扎时,通常需要采用钢筋扎钩或是电动钢筋绑扎装置进行绑扎,但是,在使用钢筋扎钩时,需要操作人员一手拿着扎丝,将扎丝伸入到绑扎节点下,从另一边将扎丝拉出,一手操作扎钩,勾住扎钩,双手配合进行绑扎,十分不便;电动钢筋绑扎装置是一种类似枪体的结构,但体积相对较大、重量较重且价格较为昂贵,进行作业时,只能对一些位于表面的绑扎节点进行绑扎时。对于较深的区域,钢筋扎钩或是电动钢筋绑扎装置均难以进行钢筋的绑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置一种钢筋绑扎工具,能够深入一些狭窄部位对该处的钢筋进行初步捆绑。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包括:
主臂,所述主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握持端、第一铰接部、第一框体部和第一夹持端;
第一框体部,所述第一框体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铰接部的上框体部和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下框体部,所述上框体部上靠近所述下框体部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下框体部上靠近所述上框体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相互连接,所述下框体部随所述上框体部的远离而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
预夹持部,所述预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上,用于夹持扎丝的一端;
后夹持部,所述后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上,能够接收并夹持所述扎丝的另一端;
副臂,所述副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握持端、第二铰接部、第二框体部和第二夹持端,所述副臂与主臂通过相互铰接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端通过相对所述主臂转动能够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当所述第二夹持端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时,所述第二框体部与所述第一框体部围成能够容纳钢筋绑扎部位的空腔;
前夹持部,所述前夹持部设置在第二夹持端上,当所述第二夹持端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时,所述前夹持部能够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输送至所述后夹持部后并与所述扎丝脱离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或第二夹持端上设有能够对所述下框体部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前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二夹持座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侧端面为输出端面,所述输出端面上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的方向开有贯通的缩径槽,所述缩径槽的截面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缩径槽内设有可在缩径槽中滑动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具有用于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的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缩径槽的同一截面面积的内沿远离所述输出端面的方向移动而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座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向远离所述输出端面方向推动或拉扯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缩径槽上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还开有出线口,从所述缩径槽穿过的扎丝能够从所述出线口脱离所述前夹持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夹持部的输出端面上延伸有用于避免钢筋碰撞到所述扎丝另一端的挡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端的一侧端面为接收端面,所述接收端面上开有供所述扎丝另一端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夹持座内固定有盖体,所述盖体内部开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包括一个面向接收端面的接收侧壁、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侧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平行侧壁垂直的斜向侧壁,所述斜向侧壁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内腔中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圆柱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以及贴合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圆周面上远离所述接收端面一侧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所述第一夹持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向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推动或拉扯所述挤压板,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圆周面受所述挤压板挤压分别贴合在不同所述斜向侧壁上并受所述斜向侧壁的引导相互靠拢用于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接收端面上设有能够用于引导所述扎丝另一端进入开口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的槽底为所述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夹持部上设有翘板开关,所述翘板开关面向盖体的一侧固定有随所述翘板开关开启或关闭而移动的开合件,所述开合件远离所述翘板开关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进入所述接收侧壁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当所述翘板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开合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翘板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开合件向所述第一夹持件方向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向远离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前夹持部和后夹持部均分别设有两个,其中所述前夹持部和后夹持部一一对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夹持部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端上的下夹持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端弹性连接的上夹持件,所述下夹持件位于所述上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框体部的一侧,其中所述下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上夹持件方向延伸的下弯折部,所述上夹持件受弹性作用具有始终向所述下夹持件方向移动的趋势并抵靠在所述下夹持件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端上的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上且与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槽,当所述凸块与凹槽卡设在一起时,能够限制所述下框体部的转动。
一种钢筋绑扎的方法,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包括步骤:
S1、将扎丝对折,其中所述扎丝的一端为受到弯折的对折端,另一端为包括所述扎丝两个线头的自由端,将所述扎丝的一端通过所述预夹持部进行夹持,另一端的两个线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前夹持部进行夹持,同时预留部分所述线头超出所述前夹持部的输出端面;
S2、将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伸向绑扎节点,在靠拢绑扎节点后,转动副臂,使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的间距增大,以便绑扎节点进入所述第二框体部与所述第一框体部围成的空腔中;
S3、将所述第二夹持端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使位于所述前夹持部的扎丝另一端进入所述后夹持部,并受所述后夹持部夹持固定,此时绑扎节点受所述扎丝及第一夹持端的环绕;
S4、将所述第二夹持端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脱离与所述前夹持部的连接,此时所述扎丝的两端均仅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端上;
S5、将所述绑扎节点从所述第二框体部与所述第一框体部围成的空腔中离开,此时所述扎丝已经环绕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S6、抓住所述第一握持端向远离所述绑扎节点的方向拉扯,带动所述第一框体部和第一夹持端远离绑扎节点,此时所述绑扎节点拉扯所述扎丝使其紧绷,带动所述下框体部远离所述上框体部,由于所述上框体部和下框体部之间设有适配的螺纹孔和螺纹杆,因此所述下框体部受螺纹的影响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带动所述扎丝的两端在所述绑扎节点上与所述下框体部同轴转动,进而使所述扎丝绑扎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S7、将所述翘板开关与附近的钢筋进行触碰使其变换为开启状态,此时所述后夹持部对所述扎丝的另一端不再进行固定,通过所述主臂将所述第一夹持端向靠近第一握持部的一侧进行拉扯,带动所述上夹持件扭动,将所述扎丝的一端从所述预夹持部中脱出,取回钢筋绑扎工具,完成所述绑扎节点的绑扎作业。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包括相互铰接的主臂和副臂,所述主臂上设有预夹持部和后夹持部,所述副臂上设有前夹持部,通过先将扎丝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预夹持部和前夹持部,然后通过转动副臂使所述前夹持部与所述后夹持部靠拢并将所述前夹持部夹持的扎丝输送到所述后夹持部上,在通过使所述前夹持部与后夹持部相互远离使得所述扎丝脱离与所述前夹持部的连接,使得本发明可以仅通过转动副臂这一操作完成扎丝对钢筋绑扎节点位置的环绕,不需要采用手或辅助工具完成这一工序,操作简单快捷,作业所需空间小,便于进入一些较为复杂的位置进行绑扎,提高该复杂位置的绑扎质量。
2、本发明包括螺纹连接的上框体部和下框体部,能够在完成扎丝对钢筋绑扎位置的环绕后,通过拉拽所述主臂,带动与所述下框体部同步转动的扎丝完成对钢筋绑扎节点的绑扎,操作简便。
3、本发明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夹持部上的翘板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端弹性连接的上夹持件,可以在完成绑扎后,仅通过触碰开关及拉扯扎丝便能完成与所述扎丝的脱离,以此彻底完成一处钢筋绑扎节点的绑扎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框体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预夹持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夹持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在翘板开关处于关闭时的盖体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在翘板开关处于开启时的盖体内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夹持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前夹持部的正视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前夹持部的俯视结构图;
图10-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依次的绑扎过程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主臂、11-第一握持端、12-第一铰接部、13-第一框体部、131-上框体部、132-下框体部、14-第一夹持端、141-预夹持部、1411-上夹持件、1412-下夹持件、142-后夹持部、1421-第一夹持座、1422-开口、1423-盖体、1424-第一夹持件、1425-挤压板、1426-第一弹性元件、1427-翘板开关、1428-开合件、143-导向凹槽、2-副臂、21-第二握持端、22-第二铰接部、23-第二框体部、24-第二夹持端、241-前夹持部、2411-第二夹持座、2412-缩径槽、2413-第二夹持件、2414-第二弹性元件、2415-挡板、24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包括:
主臂1,所述主臂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握持端11、第一铰接部12、第一框体部13和第一夹持端14;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框体部13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铰接部12的上框体部131和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下框体部132,所述上框体部131上靠近所述下框体部132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下框体部132上靠近所述上框体部1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相互连接,所述下框体部132随所述上框体部131的远离而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
预夹持部141,所述预夹持部141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用于夹持扎丝的一端;
后夹持部142,所述后夹持部142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能够接收并夹持所述扎丝的另一端;
副臂2,所述副臂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握持端21、第二铰接部22、第二框体部23和第二夹持端24,所述副臂2与主臂1通过相互铰接的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22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端24通过相对所述主臂1转动能够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当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时,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能够容纳钢筋绑扎部位的空腔;
前夹持部241,所述前夹持部241设置在第二夹持端24上,当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时,所述前夹持部241能够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输送至所述后夹持部142后并与所述扎丝脱离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或第二夹持端24上设有能够对所述下框体部132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位件。
在该方案中,所述主臂1和副臂2构成一个形似剪刀的结构,其中所述副臂2可以通过相互铰接的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22绕所述主臂1进行转动。
当需要对钢筋的一个绑扎节点进行绑扎时,将一根扎丝的两端分别通过预夹持部141和前夹持部241进行固定,然后如图10-图14所示,
如图10所示,将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伸向绑扎节点,在靠拢绑扎节点后,转动副臂2,使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的间距增大,以便绑扎节点进入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的空腔中;
如图11所示,将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使位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扎丝另一端进入所述后夹持部142,并受所述后夹持部142夹持固定,此时绑扎节点受所述扎丝及第一夹持端14的环绕;
如图12所示,将所述第二夹持端24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脱离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连接,此时所述扎丝的两端均仅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
如图13所示,将所述绑扎节点从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的空腔中离开,此时所述扎丝已经环绕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如图14所示,抓住所述第一握持端11向远离所述绑扎节点的方向拉扯,带动所述第一框体部13和第一夹持端14远离绑扎节点,此时所述绑扎节点拉扯所述扎丝使其紧绷,带动所述下框体部132远离所述上框体部131,由于所述上框体部131和下框体部132之间设有适配的螺纹孔和螺纹杆,因此所述下框体部132受螺纹的影响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带动所述扎丝的两端在所述绑扎节点上与所述下框体部132同轴转动,进而使所述扎丝绑扎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其中,需注意的是,图10-图14所示的内容仅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扎丝为施工现场常见的对折后的绑扎扎丝,其两端分别为对折后扎丝的两端,即一端为对折端,另一端为所述扎丝两个线头靠拢在一起形成的,但是,本方案中其他实施例中的所述扎丝也可为未进行对折的绑扎扎丝。
其中所述限定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在深入的过程中,所述下框体部132产生偏转导致无法完成由所述前夹持部241向所述后夹持部142输送扎丝另一端的工序,提高作业的稳定性。
通过本方案的设置,可以仅通过操作主臂1和副臂2对绑扎节点进行初步的捆绑,操作简便,且进行捆绑所需的空间要求较小,通过对主臂1和副臂2长度的设置,可以进入很多难以深入的位置进行绑扎,以此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质量。
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7-图9所示,所述前夹持部241包括第二夹持座2411,所述第二夹持座2411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一侧端面为输出端面,所述输出端面上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方向开有贯通的缩径槽2412,其中所述缩径槽2412的槽壁合围成一个圆台结构,所述缩径槽2412的截面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缩径槽2412内设有可在缩径槽2412中滑动的第二夹持件2413,其中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由两个半圆台组成,两个所述半圆台合拢可以形成与所述缩径槽2412适配的圆台结构,两个所述半圆台相向的一侧侧面上均开有能够辅助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的半圆槽,其中所述半圆槽的半径略小于扎丝的半径,所述半圆槽的朝向指向当所述第二夹持端24和所述第一夹持端14靠拢时的后夹持部142位置,两个所述半圆台相向的一侧侧面及其上的半圆槽之间形成能够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的夹持间隙,当所述半圆台朝远离所述输出端面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夹持间隙的截面面积受缩径槽2412的槽壁的挤压而逐渐减小,所述半圆台与所述第二夹持座2411之间均设有第二弹性元件2414,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14向远离所述输出端面方向推动或拉扯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所述缩径槽2412上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还开有出线口,从所述缩径槽2412穿过的扎丝能够从所述出线口脱离所述前夹持部241,其中张开后的所述半圆台之间的夹持间隙与所述出线口连通。
该方案中:在进行绑扎前,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夹持于所述夹持间隙之间,夹持手法可以是从所述缩径槽2412上远离所述输出端面的一侧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顶入夹持间隙,此时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受所述扎丝的推动向所述输出端面移动,此时所述夹持间隙的截面面积增大,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无法对所述扎丝进行有效的夹持固定作用,便于扎丝的穿入。其中,所述半圆槽的设置可以便于扎丝在穿过第二夹持件2413的过程中的走向,同时增大夹持的稳定性。当所述扎丝穿过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后,需向所述后夹持部142再多穿过一点距离,使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超过所述输出端面一定长度,便于后续的后夹持部142的接收。当所述扎丝在所述前夹持部241上穿设好后,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14的推动或拉扯作用,减小夹持间隙的截面面积,使得此时扎丝的另一端连接较为稳固。当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相互靠拢时,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被所述后夹持部142接收固定,此时在张开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时,已经被所述后夹持部142固定的所述扎丝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向靠拢所述输出端面,此时所述夹持间隙的截面面积增大,所述扎丝从所述夹持间隙中漏出,并从所述出线口脱离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连接。
这个方案通过本身的结构设计,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输送至所述后夹持部142后并与所述扎丝脱离连接的功能,便于操作。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由于所述扎丝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夹持部241上时会超过所述输出端面一定长度,为了避免在操作过程中被钢筋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撞歪导致后夹持部142不能接收到所述扎丝的另一端,在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输出端面上延伸出挡板2415,用于阻挡钢筋的碰撞,同时当所述挡板2415与所述第一夹持端14适配时,可以起到所述限定件的作用。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4到图6所示,所述后夹持部142包括第一夹持座1421,所述第一夹持座1421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端24的一侧端面为接收端面,所述接收端面上开有供所述扎丝另一端穿过的开口1422,所述第一夹持座1421内固定有盖体1423,所述盖体1423内部开有与所述开口1422连通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包括一个面向接收端面的接收侧壁、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侧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平行侧壁垂直的斜向侧壁,所述斜向侧壁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内腔中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圆柱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1424以及贴合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圆周面上远离所述接收端面一侧的挤压板1425,所述挤压板1425与所述第一夹持座142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1426,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426向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推动或拉扯所述挤压板1425,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的圆周面受所述挤压板1425挤压分别贴合在不同所述斜向侧壁上并受所述斜向侧壁的引导相互靠拢用于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
该方案中:当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相互靠拢时,由所述前夹持部241固定的扎丝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1422进入所述盖体1423的空腔中,将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向远离接收端面的方向挤压,使二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增大,此时所述扎丝的另一端因此穿过二者之间的间隙,又由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远离所述接收端面的一侧设有向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推动的挤压板1425,因此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受所述挤压板1425推动向所述接收端面移动,此时所述斜向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与所述斜向侧壁贴合的第一夹持件1424之间的间隙也因此而减小,以此对所述扎丝进行固定,同时,由于这种结构的设置,当所述扎丝受到向外拉扯的力时,将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向靠近接收端面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小,夹持效果因此变得更大,因此,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能够确保所述后夹持部142满足方便接收并夹持所述扎丝的另一端的功能,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扎丝的接收很快捷,但是一旦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被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接收后,便难以脱离所述后夹持部142的固定,确保后续的绑扎作业能够顺利的进行。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由于所述扎丝的另一端需要穿过所述开口1422进入盖体1423中的内腔中,且扎丝易产生小弧度的偏移,因此,在所述接收端面上设有能够用于引导所述扎丝另一端进入开口1422的导向凹槽143,所述导向凹槽143的槽底为所述开口1422。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后夹持部142上设有翘板开关1427,所述翘板开关1427面向盖体1423的一侧固定有随所述翘板开关1427开启或关闭而移动的开合件1428,所述开合件1428远离所述翘板开关1427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1423进入所述接收侧壁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之间,当所述翘板开关1427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5所示,所述开合件1428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之间具有间隙,此时所述开合件1428不对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的移动造成干扰,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能够顺利的对扎丝进行夹持固定。当所述翘板开关1427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6所示,所述开合件1428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方向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向远离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受所述开合件1428的挤压影响,其圆周面之间存在远大于所述扎丝的直径,无法完成夹持固定的功能,此时所述扎丝的另一端可以自由的从所述后夹持部142中脱离。
该方案中:所述翘板开关1427为市面上常见的开关组件,一般具有开启或关闭两档。所述翘板开关1427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在绑扎完成后,操作人员可以无需通过其他辅助工具使绑扎后的扎丝脱离与所述后夹持部142的连接,仅需通过移动所述主臂1,使位于所述后夹持部142上的翘板开关1427与该处的钢筋或其他固定物发生轻微的碰撞导致所述翘板开关1427的档位变换为开启,方便所述扎丝另一端从所述后夹持部142中脱离。除此以外,在进行深入过程中,当通过限位件对所述下框体部132进行限位的过程中,如果所述扎丝的另一端在此时穿入了所述后夹持部142,也可通过该翘板开关1427对所述扎丝进行释放,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前夹持部241和后夹持部142均分别设有两个,其中所述前夹持部241和后夹持部142一一对应。
该方案中:当所述前夹持部241和后夹持部142均分别设有两个时,主要用于对对折后的扎丝进行绑扎,这种绑扎方式为施工现场常见的绑扎方式,能够保证绑扎的质量。此时两个所述前夹持部241分别夹持所述扎丝的两个线头,两个所述后夹持部142分别夹持两个所述前夹持部241输送过来的线头。其中所述后夹持部142与所述预夹持部141的位置关系的不同可以导致绑扎后的扎丝结构的不同。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预夹持部141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的下夹持件1412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端14弹性连接的上夹持件1411,所述下夹持件1412位于所述上夹持件1411远离所述第一框体部13的一侧,其中所述下夹持件1412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上夹持件1411方向延伸的下弯折部,所述上夹持件1411受弹性作用具有始终向所述下夹持件1412方向移动的趋势并抵靠在所述下夹持件1412上。
该方案中,所述预夹持部141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的下夹持件1412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端14弹性连接的上夹持件1411,在进行绑扎前,将对折后的扎丝的对折端卡设在所述上夹持件1411和下夹持件1412之间,由于所述上夹持件1411与所述第一夹持端14弹性连接,能够保证所述上夹持件1411与所述下夹持件1412接触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在绑扎作业前所述扎丝从二者之间脱离;在进行绑扎时,所述扎丝主要抵靠在所述下夹持件1412上,所述下夹持件1412上的向所述上夹持件1411方向延伸的下弯折部能够避免所述扎丝从所述下夹持端上脱离,确保绑扎的稳定进行,在绑扎完成后,通过所述主臂1将所述第一夹持端14向靠近第一握持部的一侧进行拉扯即可带动所述上夹持件1411扭动,将所述扎丝的对折端从所述上夹持件1411和下夹持件1412之间脱出。
如图15所示,所述预夹持部141配合所述后夹持部142上的翘板开关1427,即可完成本实施例与绑扎后的扎丝的脱离工作。以此完成整个钢筋绑扎节点的整个绑扎工作。
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端24上的凸块2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且与与所述凸块242适配的凹槽,当所述凸块242与凹槽卡设在一起时,能够限制所述下框体部132的转动。
该方案中,通过相互适配的凸块242和凹槽,能够对所述下框体部132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位件。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本钢筋绑扎工具,其使用步骤包括:
S1、将扎丝对折,其中所述扎丝的一端为受到弯折的对折端,另一端为包括所述扎丝两个线头的自由端,将所述扎丝的一端通过所述预夹持部141进行夹持,另一端的两个线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前夹持部241进行夹持,同时预留部分所述线头超出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输出端面;
S2、将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伸向绑扎节点,在靠拢绑扎节点后,转动副臂2,使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的间距增大,以便绑扎节点进入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的空腔中;
S3、将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使位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扎丝另一端进入所述后夹持部142,并受所述后夹持部142夹持固定,此时绑扎节点受所述扎丝及第一夹持端14的环绕;
S4、将所述第二夹持端2424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脱离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连接,此时所述扎丝的两端均仅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
S5、将所述绑扎节点从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的空腔中离开,此时所述扎丝已经环绕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S6、抓住所述第一握持端11向远离所述绑扎节点的方向拉扯,带动所述第一框体部13和第一夹持端14远离绑扎节点,此时所述绑扎节点拉扯所述扎丝使其紧绷,带动所述下框体部132远离所述上框体部131,由于所述上框体部131和下框体部132之间设有适配的螺纹孔和螺纹杆,因此所述下框体部132受螺纹的影响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带动所述扎丝的两端在所述绑扎节点上与所述下框体部132同轴转动,进而使所述扎丝绑扎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S7、将所述翘板开关1427与附近的钢筋进行触碰使其变换为开启状态,此时所述后夹持部142对所述扎丝的另一端不再进行固定,通过所述主臂1将所述第一夹持端14向靠近第一握持部的一侧进行拉扯,带动所述上夹持件1411扭动,将所述扎丝的一端从所述预夹持部141中脱出,取回钢筋绑扎工具,完成所述绑扎节点的绑扎作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臂(1),所述主臂(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握持端(11)、第一铰接部(12)、第一框体部(13)和第一夹持端(14);
第一框体部(13),所述第一框体部(13)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铰接部(12)的上框体部(131)和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下框体部(132),所述上框体部(131)上靠近所述下框体部(132)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下框体部(132)上靠近所述上框体部(1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相互连接,所述下框体部(132)随所述上框体部(131)的远离而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
预夹持部(141),所述预夹持部(141)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用于夹持扎丝的一端;
后夹持部(142),所述后夹持部(142)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能够接收并夹持所述扎丝的另一端;
副臂(2),所述副臂(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握持端(21)、第二铰接部(22)、第二框体部(23)和第二夹持端(24),所述副臂(2)与主臂(1)通过相互铰接的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22)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端(24)通过相对所述主臂(1)转动能够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当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时,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能够容纳钢筋绑扎部位的空腔;
前夹持部(241),所述前夹持部(241)设置在第二夹持端(24)上,当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时,所述前夹持部(241)能够将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输送至所述后夹持部(142)后并与所述扎丝脱离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或第二夹持端(24)上设有能够对所述下框体部(132)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位件;
所述前夹持部(241)包括第二夹持座(2411),所述第二夹持座(2411)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一侧端面为输出端面,所述输出端面上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方向开有贯通的缩径槽(2412),所述缩径槽(2412)的截面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缩径槽(2412)内设有可在缩径槽(2412)中滑动的第二夹持件(2413),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上具有用于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的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缩径槽(2412)的同一截面面积的内沿远离所述输出端面的方向移动而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与所述第二夹持座(241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件(2414),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14)向远离所述输出端面方向推动或拉扯所述第二夹持件(2413),所述缩径槽(2412)上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还开有出线口,从所述缩径槽(2412)穿过的扎丝能够从所述出线口脱离所述前夹持部(241);
所述后夹持部(142)包括第一夹持座(1421),所述第一夹持座(1421)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端(24)的一侧端面为接收端面,所述接收端面上开有供所述扎丝另一端穿过的开口(1422),所述第一夹持座(1421)内固定有盖体(1423),所述盖体(1423)内部开有与所述开口(1422)连通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包括一个面向接收端面的接收侧壁、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行侧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平行侧壁垂直的斜向侧壁,所述斜向侧壁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内腔中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圆柱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1424)以及贴合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圆周面上远离所述接收端面一侧的挤压板(1425),所述挤压板(1425)与所述第一夹持座(142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1426),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426)向靠近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推动或拉扯所述挤压板(1425),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的圆周面受所述挤压板(1425)挤压分别贴合在不同所述斜向侧壁上并受所述斜向侧壁的引导相互靠拢用于夹持所述扎丝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输出端面上延伸有用于避免钢筋碰撞到所述扎丝另一端的挡板(24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面上设有能够用于引导所述扎丝另一端进入开口(1422)的导向凹槽(143),所述导向凹槽(143)的槽底为所述开口(1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持部(142)上设有翘板开关(1427),所述翘板开关(1427)面向盖体(1423)的一侧固定有随所述翘板开关(1427)开启或关闭而移动的开合件(1428),所述开合件(1428)远离所述翘板开关(1427)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1423)进入所述接收侧壁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之间,当所述翘板开关(1427)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开合件(1428)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翘板开关(1427)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开合件(1428)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方向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夹持件(1424)向远离所述接收端面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持部(241)和后夹持部(142)均分别设有两个,其中所述前夹持部(241)和后夹持部(142)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夹持部(141)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的下夹持件(1412)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端(14)弹性连接的上夹持件(1411),所述下夹持件(1412)位于所述上夹持件(1411)远离所述第一框体部(13)的一侧,其中所述下夹持件(1412)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上夹持件(1411)方向延伸的下弯折部,所述上夹持件(1411)受弹性作用具有始终向所述下夹持件(1412)方向移动的趋势并抵靠在所述下夹持件(14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端(24)上的凸块(2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且与与所述凸块(242)适配的凹槽,当所述凸块(242)与凹槽卡设在一起时,能够限制所述下框体部(132)的转动。
8.一种钢筋绑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包括步骤:
S1、将扎丝对折,其中所述扎丝的一端为受到弯折的对折端,另一端为包括所述扎丝两个线头的自由端,将所述扎丝的一端通过所述预夹持部(141)进行夹持,另一端的两个线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前夹持部(241)进行夹持,同时预留部分所述线头超出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输出端面;
S2、将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伸向绑扎节点,在靠拢绑扎节点后,转动副臂(2),使所述第一夹持端(14)和第二夹持端(24)的间距增大,以便绑扎节点进入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的空腔中;
S3、将所述第二夹持端(24)靠拢所述第一夹持端(14),使位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扎丝另一端进入所述后夹持部(142),并受所述后夹持部(142)夹持固定,此时绑扎节点受所述扎丝及第一夹持端(14)的环绕;
S4、将所述第二夹持端(24)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14),所述扎丝的另一端脱离与所述前夹持部(241)的连接,此时所述扎丝的两端均仅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端(14)上;
S5、将所述绑扎节点从所述第二框体部(23)与所述第一框体部(13)围成的空腔中离开,此时所述扎丝已经环绕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S6、抓住所述第一握持端(11)向远离所述绑扎节点的方向拉扯,带动所述第一框体部(13)和第一夹持端(14)远离绑扎节点,此时所述绑扎节点拉扯所述扎丝使其紧绷,带动所述下框体部(132)远离所述上框体部(131),由于所述上框体部(131)和下框体部(132)之间设有适配的螺纹孔和螺纹杆,因此所述下框体部(132)受螺纹的影响绕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带动所述扎丝的两端在所述绑扎节点上与所述下框体部(132)同轴转动,进而使所述扎丝绑扎在所述绑扎节点上;
S7、将翘板开关(1427)与附近的钢筋进行触碰使其变换为开启状态,此时所述后夹持部(142)对所述扎丝的另一端不再进行固定,通过所述主臂(1)将所述第一夹持端(14)向靠近第一握持部的一侧进行拉扯,带动上夹持件(1411)扭动,将所述扎丝的一端从所述预夹持部(141)中脱出,取回钢筋绑扎工具,完成所述绑扎节点的绑扎作业。
CN202110510074.XA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Active CN113187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0074.XA CN113187246B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0074.XA CN113187246B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7246A CN113187246A (zh) 2021-07-30
CN113187246B true CN113187246B (zh) 2022-09-20

Family

ID=7698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0074.XA Active CN113187246B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7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7140B (zh) * 2021-05-11 2022-09-13 四川国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2593B2 (en) * 2008-12-12 2014-06-17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CN104372955A (zh) * 2014-11-10 2015-02-25 丁脉军 卡箍扣合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0660A (zh) * 2007-02-05 2008-08-13 于双庆 一种钢筋绑扎机械手
CN101285344A (zh) * 2008-04-17 2008-10-15 严卫星 一种扭力扣丝工具
CN101532335B (zh) * 2009-02-16 2013-03-27 关春堂 钢筋绑扎专用钳
EP2486698B1 (en) * 2009-09-23 2013-06-12 Correlix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nstructing transa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87056B (zh) * 2010-12-07 2013-10-30 刘伟 一种钢筋绑扎钳
FR3007307B1 (fr) * 2013-06-21 2015-07-10 Gillet Group Pince a freiner reversible
JP6253613B2 (ja) * 2015-06-08 2017-12-27 株式会社国元商会 棒状部材の連結具
CN106285012B (zh) * 2016-09-23 2018-08-14 李振飞 自动钢筋绑扎机
CN106760554B (zh) * 2017-01-05 2019-01-01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顶针式钢筋绑扎机及钢筋绑扎方法
CN107687258B (zh) * 2017-09-11 2020-08-0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钢筋绑扎工具
CN207603137U (zh) * 2017-11-28 2018-07-10 四川国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预制电气接线盒槽的装置
CN110409834B (zh) * 2019-07-24 2021-05-18 赣州市榕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钢筋扎紧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2593B2 (en) * 2008-12-12 2014-06-17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CN104372955A (zh) * 2014-11-10 2015-02-25 丁脉军 卡箍扣合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7246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7246B (zh)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EP1418124B1 (en)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KR950005011B1 (ko) 두개의 로드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JPH0465719B2 (zh)
JP3850848B2 (ja) ケーブル・タイ設置用ツール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CN101991450B (zh) 直线型缝切器
US8434644B1 (en) Tube squeezer
JPS6339412A (ja) ケ−ブルストリツプ工具
CN209734108U (zh) 一种夹钳及夹取装置
JP2018108850A (ja) 結束機
JP6751925B2 (ja) スリーブカバー保持具
CN211619670U (zh) 一种线缆绕线盘
CN217871876U (zh) 一种应用于深处钢筋绑扎节点的钢筋绑扎设备
JP2018076675A (ja) 大型鉄筋篭を結束する結束線の結束装置
JP2003041777A (ja) 鉄筋結束機の結束線クランプ装置
CN220898754U (zh) 动脉瘤夹钳递取辅助工具
CN219683806U (zh) 一种便携式钢筋弯曲调直一体机
CN220945420U (zh) 一种变压器套管机抓取机构
CN109769766A (zh) 柔性控制开合的夹鱼器
CN216712519U (zh) 夹持爪、衣物卷折机
JPS58183569A (ja) 線材取扱い用の作業腕装置
CN112352361B (zh) 间接带电线路作业用握持工具
CN102271871A (zh) 用于制造滑动套筒连接件的夹钳
US4006509A (en) Mop holder
CN217212483U (zh) 一种色谱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