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128A -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128A
CN113173128A CN202110547106.3A CN202110547106A CN113173128A CN 113173128 A CN113173128 A CN 113173128A CN 202110547106 A CN202110547106 A CN 202110547106A CN 113173128 A CN113173128 A CN 113173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supporting plate
rocker arm
plate
tru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71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128B (zh
Inventor
赵迟
陈世旺
赵伟鹏
姚慧强
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5471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其包括:行李箱地板;第一摇臂,其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箱支撑板,其与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铰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转动;当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当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二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当携带的行李较重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进行搬运行李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自动化的机构为客户带来比较高的智能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人们在开车出行的同时,难免会需要携带行李,汽车一般会在后部设置行李箱供人们放置出行的行李,使得放置行李的位置与人员乘坐区域隔开。
相关技术中,在日常生活出行中,难免会携带较重的行李,当携带的行李较重时,如果采用人工将较重的行李搬运到车上,就会非常费劲,甚至一个人搬不动,要好几个人一起搬运,导致费时费力,影响驾车体验。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当携带的行李较重时,如果采用人工将较重的行李搬运到车上,就会非常费劲,甚至一个人搬不动,要好几个人一起搬运,导致费时费力,影响驾车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包括:行李箱地板;第一摇臂,其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箱支撑板,其与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铰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转动;当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当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二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构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的第二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铰接,且所述第二摇臂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前部,所述第一摇臂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后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支撑板包括:底板,其与所述第一摇臂铰接;以及行李固定板,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底板,且所述行李固定板可沿所述底板的前后方向滑出或者滑入所述底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收容所述行李固定板的凹槽,使得当所述行李固定板滑入所述凹槽后,所述行李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齐平。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行李固定板滑出所述底板,使所述行李固定板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地板的第一摇臂旋转,使所述第一摇臂带动与所述第一摇臂另一端铰接的行李箱支撑板转动;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二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地板的第一摇臂旋转,使所述第一摇臂带动与所述第一摇臂另一端铰接的行李箱支撑板转动,包括: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摇臂绕其一端旋转,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转动,同时,一端与所述行李箱地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铰接的第二摇臂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一同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包括: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将所述第一摇臂锁止;驱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行李固定板向后下方滑移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底板;将所述行李固定板锁止,使所述行李固定板与所述底板相对静止。
一些实施例中,在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之后,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三状态;将所述第一摇臂锁止;驱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行李固定板向前上方滑移进入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底板;将所述行李固定板锁止,使所述行李固定板与所述底板相对静止。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状态进行确定,其包括以下步骤:连接车辆行李舱门洞上止点与行李舱门洞下止点;将所述行李舱门洞上止点向远离行李舱的方向平移第一预设距离得到第一上止点,将所述行李舱门洞下止点向远离行李舱的方向平移第一预设距离得到第一下止点;将所述第一上止点和所述第一下止点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分别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得到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所述第二上止点与所述第二下止点的连线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的第一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由于行李箱地板上铰接了第一摇臂,第一摇臂的另一端与行李箱支撑板铰接,当驱动第一摇臂旋转时,第一摇臂可以带动行李箱支撑板转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的第一状态,在行李箱支撑板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以将行李固定至行李箱支撑板上,然后再驱动第一摇臂旋转,第一摇臂可以带动行李箱支撑板连同行李一起移动至第二状态,使行李到达待放置位置,因此,当携带的行李较重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进行搬运行李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自动化的机构为客户带来比较高的智能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在第一状态行李固定板滑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在第三状态行李固定板滑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移动轨迹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第二状态与第三状态之间的移动轨迹示意图。
图中:
1、行李箱地板;2、第一摇臂;
3、行李箱支撑板;31、底板;32、行李固定板;
4、第二摇臂;5、行李舱底面;6、车身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当携带的行李较重时,如果采用人工将较重的行李搬运到车上,就会非常费劲,甚至一个人搬不动,要好几个人一起搬运,导致费时费力,影响驾车体验的问题。
参见图1、图3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可以包括:行李箱地板1,本实施例中,行李箱地板1可以为车身地板6,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本机构在路面上使用时,行李箱地板1也可以放置于路面上;第一摇臂2,其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1,本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为直杆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第一摇臂2的形状以满足布置需求;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箱支撑板3,其与所述第一摇臂2的另一端铰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夹设于所述行李箱地板1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使得第一摇臂2能够驱动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即可;驱动所述第一摇臂2转动,所述第一摇臂2可以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当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至第一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可以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也就是说,待搬运的行李放置于待搬运行李位置,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后,可以方便的将行李固定至行李箱支撑板3上,当固定好行李后,可以再次驱动第一摇臂2旋转,使得第一摇臂2可以带动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当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二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也就是说,待放置行李位置是需要将行李搬运至目的地的最终位置,从固定行李的位置一直到最终位置,均是通过第一摇臂2自动化实现的,不需要人工进行搬运,有效解决了携带重物搬运困难的问题,当该机构固定于车上时,可以不费力的将行李搬运至车上,当下楼乘坐电梯或者行走时,也可以将行李固定在该机构上,将机构拖动即可带动行李移动,为客户带来比较高的智能体验,增加商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构还可以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1的第二摇臂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摇臂4也为直杆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第二摇臂4的形状以满足布置需求,比如将第二摇臂4设计成弯曲的弧形;所述第二摇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铰接,且所述第二摇臂4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前部,所述第一摇臂2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后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连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接近后端的位置,第二摇臂4连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接近前端的位置,使得行李箱支撑板3的底部可以通过第一摇臂2和第二摇臂4进行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或者第二摇臂4也可以设置于行李箱支撑板3底面的中部位置,通过增加第二摇臂4起到转动和支持的作用。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和第二摇臂4在行李箱地板1上的投影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保证了第二摇臂4在跟随第一摇臂2一起旋转时的协调性,避免第一摇臂2、第二摇臂4和行李箱支撑板3三者在移动时出现卡死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可以包括:底板31,所述底板31可以与所述第一摇臂2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摇臂2铰接于底板31的底面;以及行李固定板32,所述行李固定板32可以滑动安装于所述底板31,也就是说,行李固定板32与底板31通过滑动副进行连接,且所述行李固定板32可沿所述底板31的前后方向滑出或者滑入所述底板31;也就是说,当所述行李固定板32沿前后方向滑出所述底板31时,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一端是会延伸出所述底板31的,本实施例中,行李固定板32用于固定行李,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底板31和行李固定板32,使得行李箱支撑板3的整体长度可调,当行李箱支撑板3处于竖直状态、倾斜状态或者水平状态时,可以通过调整行李固定板32与底板31的相对位置,使得行李箱支撑板3的端部可以更加靠近待搬运行李,或者远离待搬运行李,灵活调整行李箱支撑板3与行李之间的距离,当确定行李固定板32的位置后,可以将行李固定板32锁止,便于固定行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板31可以设有收容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凹槽,使得当所述行李固定板32滑入所述凹槽后,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31的上表面齐平,也就是说,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致相同,使得收容于凹槽中的行李固定板32的上表面与底板31的上表面共面,当行李固定至行李固定板32上,且行李固定板32滑入所述凹槽中时,行李超出于行李固定板32的位置也可以刚好与底板31的上表面接触,行李支撑于行李固定板32的同时,也可以支撑于底板31上,使得行李在机构上的稳定性较好,且当机构处于未使用的状态时,行李箱支撑板3整体看起来呈一个完整的平板,更加美观,且可在平整的行李箱支撑板3上放置其他物品,实用性较好;由于在底板31上设置了凹槽,当行李固定板32部分滑出凹槽后,部分行李固定板32还收容于凹槽中,凹槽可以对行李固定板32进行限位,保证行李固定板32能够沿着凹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不易发生倾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所示,当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时,可以驱动所述行李固定板32滑出所述底板31,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若所述底板31距离地面或者距离待搬运行李较近,则也可以不将所述行李固定板32移出所述底板31,若所述底板31距离地面或者距离待搬运行李较远,则可以将所述行李固定板32移出所述底板31,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靠近行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的控制方法,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驱动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地板1的第一摇臂2旋转,使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与所述第一摇臂2另一端铰接的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
进一步,于步骤1之前,可以首先按一下取物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李箱地板1上还可以设有第二摇臂4,第二摇臂4的可以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1,所述第二摇臂4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铰接,且所述第二摇臂4可以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前部,所述第一摇臂2可以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后部;于步骤1中,所述驱动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地板1的第一摇臂2旋转,使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与所述第一摇臂2另一端铰接的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可以包括: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摇臂2绕其一端向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摇臂2的另一端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同时,所述第二摇臂4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一同转动,通过设置第二摇臂4,使得行李箱支撑板3受到第二摇臂4和第一摇臂2两点同时支撑。
步骤2: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所示,于步骤2中,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其中,第以状态可以根据车辆行李舱门槛高度、行李舱门洞大小以及详细行李舱的几何尺寸确定;所述第一摇臂2停止工作,并将所述第一摇臂2锁止;通过电驱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行李固定板32向后下方滑移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底板31,使行李固定板32的下端抵达地面或者指定位置(也即待搬运行李位置);所述行李固定板32停止工作并将所述行李固定板32锁止,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与所述底板31相对静止。
步骤3: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步骤3中,所述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可以包括:将行李固定至行李固定板32上,确认行李被固定好之后,按下确认键。
参见图6至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之后,还可以包括:再按一下取物开关,使得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摇臂2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三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三状态处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其中,第三状态可以根据车辆行李舱门槛高度、行李舱门洞大小以及详细行李舱的几何尺寸确定;将所述第一摇臂2锁止;通过电驱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行李固定板32向前上方滑移进入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底板31,具体的,行李固定板32可以滑移进入底板31上的凹槽中;将所述行李固定板32锁止,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与所述底板31相对静止。
步骤4: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二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步骤4中,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二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可以包括:进一步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摇臂2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转,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进一步移动至第二状态,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行李舱内,且大致处于水平状态与行李舱底面5贴合,将第一摇臂2锁止,最终完成把行李搬运至车上或者指定位置。
进一步,当需要将行李从车上搬运至地面时,可以按照与上述步骤1至步骤4相反的顺序将行李移动至地面,具体步骤为:将行李固定至行李固定板32,确认行李固定好之后,按下确认键;然后按一下送物开关,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摇臂2向第一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摇臂2带动行李箱支撑板3朝向靠近行李舱外侧的方向移动,当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第三状态时,可以使第一摇臂2停止工作并将第一摇臂2锁止,然后驱动行李固定板32向后下方滑移伸出到指定位置并将行李固定板32锁止;接着再驱动第一摇臂2进一步向第一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摇臂2带动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到第一状态,并将第一摇臂2锁止;然后将行李从行李固定板32上取下,并确认完全取下之后,按下确认键;然后再按一下送物开关,先驱动行李固定板32收回至底板31中,并将行李固定板32锁止,然后再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摇臂2向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使得行李箱支撑板3从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然后将第一摇臂2锁止,最终完成从车上将行李搬运至地面。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在所述机构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也就是在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状态进行确定,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连接车辆行李舱门洞上止点A与行李舱门洞下止点B;将所述行李舱门洞上止点A向远离行李舱的方向平移第一预设距离得到第一上止点A1,将所述行李舱门洞下止点B向远离行李舱的方向平移第一预设距离得到第一下止点B1;将所述第一上止点A1和所述第一下止点B1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分别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得到第二上止点A2和第二下止点B2,所述第二上止点A2与所述第二下止点B2的连线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第一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止点A2与所述第二下止点B2的连线具体为所述底板31的长度,也就是达到底板31在第一状态的位置,且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优选5~10mm,第二预设距离优选10mm。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摇臂2以及所述第一摇臂2连接至行李箱地板1的第一铰接点G的确定,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车身地板6上,将距离车身后围板50~80mm处确定为第一铰接点G,则第一铰接点G与所述第二下止点B2的连线则为第一摇臂2的有效长度。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二摇臂4连接至行李箱地板1的第二铰接点H以及第二摇臂4的确定,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第一铰接点G为中心,以第一铰接点G与所述第二下止点B2之间的长度为半径画圆,该圆与行李舱底面5具有一交点B3,该交点B3即为行李箱支撑板3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摇臂2与行李箱支撑板3的第三铰接点;由于行李箱支撑板3(也即底板3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长度相同,且行李箱支撑板3在第二状态基本呈水平状态,根据行李箱支撑板3的长度,可以确定在第二状态时行李箱支撑板3远离第三铰接点B3一端的第四铰接点A3的位置,该第四铰接点A3也即第二摇臂4与行李箱支撑板3的铰接点,将第四铰接点A3与第二上止点A2连接,并作出该连接线的中垂线,通过所述机构整体结构的布置位置,在该中垂线上选择和确定第二摇臂4连接至行李箱地板1的第二铰接点H,其中,第二铰接点H位于行李舱底面5与车身地板6之间,第二铰接点H与第四铰接点A3的连线则为第二摇臂4的有效长度。
进一步,参见图9所示,还可以包括行李箱支撑板3第三状态的确定,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行李箱支撑板3在第三状态时,其相对两端的位置分别为第三上止点A4和第三下止点B4,车身后围板顶部的第一端点为行李舱门洞下止点B,车身后围板底部的第二端点为N,其中第二端点为车身后围板与车身地板6的交点,定义第三上止点A4与第三下止点B4的连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端点B与第二端点为N的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具有一相交点S,当所述相交点S与所述第一端点B之间的距离等于10mm时,行李箱支撑板3处于第三状态,从而可以保证整个机构在运动的过程中与车身后围板不发生干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的原理为:
由于行李箱地板1上铰接了第一摇臂2,第一摇臂2的另一端与行李箱支撑板3铰接,当驱动第一摇臂2旋转时,第一摇臂2可以带动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的第一状态,在行李箱支撑板3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以将行李固定至行李箱支撑板3上,然后再驱动第一摇臂2旋转,第一摇臂2可以带动行李箱支撑板3连同行李一起移动至第二状态,使行李到达待放置位置,因此,当携带的行李较重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可以很便利的帮助用户完成搬运行李,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自动化的机构为客户带来比较高的智能体验,增加商品性,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解决较重行李不易搬运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行李箱地板(1);
第一摇臂(2),其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1);
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箱支撑板(3),其与所述第一摇臂(2)的另一端铰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
当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
当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二状态时,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行李箱地板(1)的第二摇臂(4),所述第二摇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铰接,且所述第二摇臂(4)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前部,所述第一摇臂(2)铰接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后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包括:
底板(31),其与所述第一摇臂(2)铰接;
以及行李固定板(32),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底板(31),且所述行李固定板(32)可沿所述底板(31)的前后方向滑出或者滑入所述底板(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31)设有收容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凹槽,使得当所述行李固定板(32)滑入所述凹槽后,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31)的上表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行李固定板(32)滑出所述底板(31),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
6.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地板(1)的第一摇臂(2)旋转,使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与所述第一摇臂(2)另一端铰接的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
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
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
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二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移动至待放置行李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地板(1)的第一摇臂(2)旋转,使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与所述第一摇臂(2)另一端铰接的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包括:
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摇臂(2)绕其一端旋转,所述第一摇臂(2)的另一端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转动,同时,一端与所述行李箱地板(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铰接的第二摇臂(4)与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一同转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
将所述第一摇臂(2)锁止;
驱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行李固定板(32)向后下方滑移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底板(31);
将所述行李固定板(32)锁止,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与所述底板(31)相对静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行李固定至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之后,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三状态;
将所述第一摇臂(2)锁止;
驱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行李固定板(32)向前上方滑移进入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底板(31);
将所述行李固定板(32)锁止,使所述行李固定板(32)与所述底板(31)相对静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摇臂(2)带动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旋转至第一状态,使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一端移动至待搬运行李位置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状态进行确定,其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车辆行李舱门洞上止点与行李舱门洞下止点;
将所述行李舱门洞上止点向远离行李舱的方向平移第一预设距离得到第一上止点,将所述行李舱门洞下止点向远离行李舱的方向平移第一预设距离得到第一下止点;
将所述第一上止点和所述第一下止点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分别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得到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所述第二上止点与所述第二下止点的连线为所述行李箱支撑板(3)的第一状态。
CN202110547106.3A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173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7106.3A CN113173128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7106.3A CN113173128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28A true CN113173128A (zh) 2021-07-27
CN113173128B CN11317312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929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7106.3A Active CN113173128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1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912A (zh) * 2005-03-18 2006-09-20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辆用货物承载装置
CN203902408U (zh) * 2014-01-14 2014-10-2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货物升降架及汽车
CN104709182A (zh) * 2013-12-17 2015-06-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的货物装载装置
CN105818728A (zh) * 2016-04-28 2016-08-03 南昌大学 一种车用后备箱重物助力机构
CN111055775A (zh) * 2020-01-14 2020-04-24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乘用车后备箱行李自动装卸系统与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912A (zh) * 2005-03-18 2006-09-20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辆用货物承载装置
CN104709182A (zh) * 2013-12-17 2015-06-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的货物装载装置
CN203902408U (zh) * 2014-01-14 2014-10-2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货物升降架及汽车
CN105818728A (zh) * 2016-04-28 2016-08-03 南昌大学 一种车用后备箱重物助力机构
CN111055775A (zh) * 2020-01-14 2020-04-24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乘用车后备箱行李自动装卸系统与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芸兰: "《机械基础》", 30 June 1995, 人民交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28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46493A (en) Portable cooler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US5845888A (en) Retractable container holder
CN103906669A (zh) 购物车
EP2848473B1 (en) Load carrier for mounting on the rear of a vehicle
WO2003050017A1 (en) Trash cart
AU2018203156B2 (en) Shopping cart
US5615902A (en) Wheeled cabinet with self-levelling removable trays
WO2019029718A1 (zh) 一种行李箱分隔装置
CN113173128B (zh) 一种自动取放行李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218631A (ja) ワゴン
US20080138183A1 (en) Lift structure
JPH034825A (ja) アップライト形電気掃除機
CN100420599C (zh) 购物手推车
CN111806537A (zh) 一种平板重物的搬运车
CN217198247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升降式移动小车
CA2284417A1 (en) Extendible and retractable wheel assembly for luggage
CN219887817U (zh) 一种行李箱盖板的开合结构及车辆
CN213384001U (zh) 一种方便卸货的运输车
CN214087566U (zh) 货叉增高垫及叉车
CN214874934U (zh) 定子小推车
CN212982356U (zh) 一种可升降的物流搬运车
CN208036988U (zh) 便于周转的车门窗框加强板冲压件转运箱
CN216185222U (zh) 一种物流转运推车
CN217496169U (zh) 一种可载人的电动手推车
CN218703349U (zh) 一种锁止组件及手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