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6007A -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6007A
CN113086007A CN202110312321.5A CN202110312321A CN113086007A CN 113086007 A CN113086007 A CN 113086007A CN 202110312321 A CN202110312321 A CN 202110312321A CN 113086007 A CN113086007 A CN 113086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ubframe
cross member
auxiliary frame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23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6007B (zh
Inventor
万达
唐人寰
郭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23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6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6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6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6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6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防护梁,所述防护梁设置于所述副车架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电池包一侧,所述防护梁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其中,所述防护梁的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副车架本体正对的支撑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可以将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上,减少副车架本体移动的距离,避免副车架本体撞击到电池包,进一步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前副车架受到冲击向后移动,副车架后点脱落撞击到动力电池壳体和电池前端的高压线,导致电池壳体损坏、电解液泄漏、高压电断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可以将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上,减少副车架本体移动的距离,避免副车架本体撞击到电池包,进一步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防护梁,所述防护梁设置于所述副车架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电池包一侧,所述防护梁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其中,所述防护梁的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副车架本体正对的支撑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包括防护梁,防护梁位于副车架本体与车辆的电池包之间,当车辆发成碰撞时,防护梁可以将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上,减少副车架本体移动的距离,避免副车架本体撞击到电池包,进一步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的底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护梁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的车身连接点;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的车身连接点和适于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的副车架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缓冲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左侧连接板和第一右侧连接板,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车身连接点;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之间且在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边缘且朝向副车架本体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左侧连接板和第二右侧连接板,所述第二左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面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右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面面贴合设置;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二左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右侧连接板之间且朝向靠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方向延伸;第四横梁,所述第四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的前边缘且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横梁与所述副车架本体正对以构造为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四横梁之间限定出所述缓冲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左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右侧连接板均位于所述第三横梁上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后侧朝向地面凹陷以形成适于避让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的避让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车架连接点构造为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的两侧的悬置连接孔,所述悬置连接孔与所述副车架本体上的悬置结构正对。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由于本发明的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因此该车辆在发成碰撞时,防护梁可以将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上,减少副车架本体移动的距离,避免副车架本体撞击到电池包,进一步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梁的轴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梁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总成1,副车架本体11,
防护梁12,第一连接部121,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
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第一横梁1213,第二横梁1214,
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第三横梁1217,第四横梁1218,
第二连接部122,车身连接点123,悬置连接孔124,避让空间1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副车架总成1包括副车架本体11和防护梁12,防护梁12设置于副车架本体11朝向车辆的电池包一侧,防护梁12适于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其中,防护梁12的朝向副车架本体11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副车架本体11正对的支撑部。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前副车架受到冲击向后移动,副车架后点脱落撞击到动力电池壳体和电池前端的高压线,导致电池壳体损坏、电解液泄漏、高压电断路等问题。
具体而言,结合图1所示,在副车架本体11朝向车辆的电池包一侧设置有防护梁12,其中,防护梁12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副车架本体11和后副车架本体11上。防护梁12的一部分与副车架本体11相连,防护梁12的另一部分与车身相连,因此当车辆发生正碰时,副车架本体11向后移动,碰撞力从副车架本体11传递到防护梁12上,此时,防护梁12可以分散冲击力到车身上,使副车架本体11的位移量大幅度减少,从而避免副车架本体11后移撞击到车辆的电池包壳体或电池包前端的高压线上,有效地对车辆的电池包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在防护梁12的朝向副车架本体11的一侧还形成有支撑部,支撑部可以与副车架本体11正对并起到支撑副车架本体11的作用。支撑部可以与副车架的一侧接触,以适于吸收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该副车架总成1包括防护梁12,防护梁12位于副车架本体11与车辆的电池包之间,当车辆发成碰撞时,防护梁12可以将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上,减少副车架本体11移动的距离,避免副车架本体11撞击到电池包,进一步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的下表面不高于车辆的电池包的底面,当车辆在有障碍物的路面行驶时,地面上的障碍物先撞击到支撑部的下表面,不会直接对电池包壳体或电池包前端的高压线造成损坏,因此支撑部可以有效防止从车辆前方进入底盘下方的障碍物直接撞击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高压线,进一步保护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高压线,提升电池包前端刮底防护性能。
结合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护梁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2的上方,其中,第一连接部12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连接部1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身连接点123,车身连接点123可以构造为多个。多个车身连接点123适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2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车身固定,将车身连接点123构造为多个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21与车身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部121的稳定性。
第二连接部12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连接部1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身连接点123和副车架连接点。其中,第二连接部122上的车身连接点123与第一连接部121上的车身连接点12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地,螺栓穿过第一连接部121上的车身连接点123和第二连接部122上的车身连接点123,再通过将螺栓与螺母配合使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之间夹紧并固定,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缓冲腔,缓冲腔位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缓冲腔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车辆发成碰撞,冲击力传递到防护梁12上时,由于防护梁12中缓冲腔的存在,为防护梁12的形变提供了空间,防护梁12通过向缓冲腔内溃缩以形变吸收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而减少副车架的位移距离,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设置缓冲腔还可以降低防护梁12的重量,节约成本。
结合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1包括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第一横梁1213和第二横梁1214。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与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和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上分别设置有车身连接点123以适于将第一连接部121与车身固定。第一横梁1213设置在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和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之间,并且在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横梁1214设置在第一横梁1213的上边缘,并且第二横梁1214朝向副车架本体11延伸。
第二连接部122包括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第三横梁1217和第四横梁1218。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与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面面贴合设置,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与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面面贴合设置,从而便于将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固定。第三横梁1217设置于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和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之间,并且第三横梁1217朝向靠近副车架本体11的方向延伸。第四横梁1218设置在第三横梁1217的前边缘,并且第四横梁1218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第四横梁1218与副车架本体11正对以构造为支撑部。
其中,第一横梁1213与第三横梁1217之间可以采用钢材或者铝合金冲压成型工艺,并且第一横梁1213与第三横梁1217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简化了防护梁12的加工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横梁1213、第二横梁1214、第三横梁1217和第四横梁1218之间限定出缓冲腔,因此第一横梁1213、第二横梁1214、第三横梁1217和第四横梁1218可以吸收并分散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有效地保护电池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和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均位于第三横梁1217上侧,以使第三横梁1217的后边缘形成向下凹陷的“U”形槽,第一横梁1213的后边缘对应地的想下凸出与第三横梁1217后边缘所形成的“U”形槽对应,结合图5所示,第三横梁1217的后沿呈“U”型,从而提高第一横梁1213与第三横梁1217之间的焊接面积,进一步提高第一横梁1213与第三横梁1217之间的焊接强度,以及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的后侧朝向地面凹陷以形成避让空间125,避让空间125可以用于避让车辆的电池包,为车辆的电池包提供出一定的空间,以便于防护梁12的安装以及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副车架连接点构造为悬置连接孔124,悬置连接孔124设置在第三横梁1217的两侧,悬置连接孔124与副车架本体11上的悬置结构正对。通过将悬置连接孔124与悬置结构相对应,第二连接部122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与悬置结构固定以将防护梁12与车身连接,从而有效提升副车架总成1的强度。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1。由于本发明的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1,因此该车辆在发成碰撞时,防护梁12可以将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上,减少副车架本体11移动的距离,避免副车架本体11撞击到电池包,进一步对电池包进行保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本体(11);
防护梁(12),所述防护梁(12)设置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1)朝向所述车辆的电池包一侧,所述防护梁(12)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其中,所述防护梁(12)的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11)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1)正对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梁(12)包括:
第一连接部(121),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的车身连接点(123);
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的车身连接点(123)和适于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1)固定的副车架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缓冲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包括:
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和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与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和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车身连接点(123);
第一横梁(1213),所述第一横梁(1213)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和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之间且在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
第二横梁(1214),所述第二横梁(1214)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1213)的上边缘且朝向副车架本体(11)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包括:
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和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所述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与所述第一左侧连接板(1211)面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与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板(1212)面面贴合设置;
第三横梁(1217),所述第三横梁(1217)设置于所述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和所述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之间且朝向靠近所述副车架本体(11)的方向延伸;
第四横梁(1218),所述第四横梁(1218)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1217)的前边缘且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横梁(1218)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1)正对以构造为所述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213)、所述第二横梁(1214)、所述第三横梁(1217)和所述第四横梁(1218)之间限定出所述缓冲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侧连接板(1215)和所述第二右侧连接板(1216)均位于所述第三横梁(1217)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后侧朝向地面凹陷以形成适于避让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的避让空间(12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连接点构造为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1217)的两侧的悬置连接孔(124),所述悬置连接孔(124)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1)上的悬置结构正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CN202110312321.5A 2021-03-24 2021-03-24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13086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2321.5A CN113086007B (zh) 2021-03-24 2021-03-24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2321.5A CN113086007B (zh) 2021-03-24 2021-03-24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6007A true CN113086007A (zh) 2021-07-09
CN113086007B CN113086007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66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2321.5A Active CN113086007B (zh) 2021-03-24 2021-03-24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60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466A (zh) * 2022-08-17 2022-10-11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US11713080B2 (en) * 2020-08-13 2023-08-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uble subframes with isolation couplings
WO2023186071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WO2024045915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0030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ether approach to control underbody energy absorption interaction with subframe
JP2016088125A (ja) * 2014-10-30 2016-05-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20160207386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vehicle, hold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ic vehicle
CN106476891A (zh) * 2016-11-12 2017-03-08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底盘系统
CN106864231A (zh) * 2017-03-17 2017-06-20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悬挂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06336331U (zh) * 2016-12-23 2017-07-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08746083U (zh) * 2018-08-22 2019-04-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09112268U (zh) * 2018-08-28 2019-07-16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
CN209150176U (zh) * 2018-10-25 2019-07-23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电池护板以及包括该电池护板的车辆电池防护结构
CN210337551U (zh) * 2019-07-25 2020-04-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结构以及车辆
CN210882321U (zh) * 2019-11-15 2020-06-30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副车架
CN212073691U (zh) * 2019-10-22 2020-12-04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电池包防护梁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KR102186799B1 (ko) * 2020-06-15 2020-12-07 (주)에이치제이테크 배터리 팩을 차체로 하는 전기차량의 구조
CN112441119A (zh) * 2019-09-04 2021-03-05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脱落式电动汽车副车架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0030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ether approach to control underbody energy absorption interaction with subframe
JP2016088125A (ja) * 2014-10-30 2016-05-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20160207386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vehicle, hold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ic vehicle
CN106476891A (zh) * 2016-11-12 2017-03-08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底盘系统
CN206336331U (zh) * 2016-12-23 2017-07-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106864231A (zh) * 2017-03-17 2017-06-20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悬挂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08746083U (zh) * 2018-08-22 2019-04-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09112268U (zh) * 2018-08-28 2019-07-16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
CN209150176U (zh) * 2018-10-25 2019-07-23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电池护板以及包括该电池护板的车辆电池防护结构
CN210337551U (zh) * 2019-07-25 2020-04-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结构以及车辆
CN112441119A (zh) * 2019-09-04 2021-03-05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脱落式电动汽车副车架
CN212073691U (zh) * 2019-10-22 2020-12-04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电池包防护梁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CN210882321U (zh) * 2019-11-15 2020-06-30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副车架
KR102186799B1 (ko) * 2020-06-15 2020-12-07 (주)에이치제이테크 배터리 팩을 차체로 하는 전기차량의 구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3080B2 (en) * 2020-08-13 2023-08-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uble subframes with isolation couplings
WO2023186071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CN115158466A (zh) * 2022-08-17 2022-10-11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CN115158466B (zh) * 2022-08-17 2023-09-22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WO2024045915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6007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6007B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EP2454121B1 (en) Vehicle charging port arrangement
US9010844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7464964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JP2022074116A (ja) 電池保護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110962936B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JP6572589B2 (ja) 車両の前輪懸架構造
CN109421635B (zh) 用于保险杠组件的保险杠盖保持器
CN213007644U (zh) 车辆侧护板结构以及车辆
CN212220384U (zh) 副车架与车身底板的总成及汽车
CN215245126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111645620B (zh) 电池防护梁
CN211335871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994514U (zh) 副车架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CN215883815U (zh) 底盘结构及车辆
JP627899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5398928U (zh) 防撞梁总成、底盘和车辆
CN221316394U (zh) 前机舱总成以及车辆
CN219584126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CN216943275U (zh)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CN220924287U (zh) 副车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814105U (zh) 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和车辆
CN219668143U (zh)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碰撞吸能结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