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5933B - 扶手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扶手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5933B
CN113085933B CN202110458872.2A CN202110458872A CN113085933B CN 113085933 B CN113085933 B CN 113085933B CN 202110458872 A CN202110458872 A CN 202110458872A CN 113085933 B CN113085933 B CN 113085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rail
handrail rod
mounting
ba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88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5933A (zh
Inventor
杨红娜
付志亮
梁建华
陈贺久
张蕊姣
王爱娇
周繁
庹霞
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88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5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5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5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7/00Other furniture or furni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扶手装置及车辆,其中,扶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第三安装件和扶手;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墙壁上,第二安装件位于第一安装件的上方;第三安装件设置在相对的另一个安装墙壁上,与第一安装件的安装高度相同;扶手包括: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第一扶手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铰接;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的中心线重合且处于横向止挡状态时,第二扶手杆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三安装件;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并排布置且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固定于第二安装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扶手装置及车辆能够适应多种通道宽度。

Description

扶手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扶手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扶手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用于载客的轨道车辆通常在车端的通过门处会安装安全扶手。当安全扶手横置于门口时,用于拦截和警示乘客;而当乘客和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时,则将安全扶手旋转到竖直状态即可。现有车端的安全扶手均采用单杆结构,固定安全扶手端部的安装件通过上、下两个固定点固定在通过门立柱上。
车端通过门的宽度设计需要满足乘客通过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要大于28英寸,即711.2mm。安全扶手的高度要求能够被残疾人使用,一般设计为30~38英寸,即762mm~965.2mm。一般情况下,通过门的宽度小于扶手的安装高度,单杆扶手能满足使用要求。随着轨道客车设计的多样化,对通过门的通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通过门的通过能力,通过门的宽度被加大,扶手的长度也相应增大。但是当通过门的宽度超过安全扶手距离地板面的安装高度时,安全扶手在收回时会与地板面干涉,导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扶手装置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扶手装置,用于安装在待安装物体上,所述待安装物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墙壁;所述扶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第三安装件和扶手;
所述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墙壁上,第二安装件位于第一安装件的上方;第三安装件设置在另一个安装墙壁上,与第一安装件的安装高度相同;
所述扶手包括: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
所述第一扶手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的中心线重合且处于横向止挡状态时,第二扶手杆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并排布置且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固定于第二安装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扶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墙壁上,第二安装件位于第一安装件的上方;第三安装件设置在另一个安装墙壁上,与第一安装件的安装高度相同;第一扶手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处于横向止挡状态时,阻止人员通过。当允许通过时,将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折叠并向上固定至第二安装件,以使扶手杆不占用较多的空间,且在展开或收纳的过程中也不会与地面产生干涉,能够适应多种宽度的通道或通过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横向止档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横向止档状态的立体图;
图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折叠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竖向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竖向收纳状态的透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扶手铰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扶手铰接组件的主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扶手铰接组件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A-A截面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二扶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一扶手杆与第一安装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警示牌的立体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警示牌的透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警示牌的右侧视图;
图18为图17中B-B断面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警示牌卡紧在第二安装件的俯视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二安装件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安装件;11-第一本体;12-第一安装座;13-铰接轴;
2-第二安装件;21-第二本体;22-滚珠座;23-碰珠座;24-滚珠;25-碰珠;26-弹簧;
3-第三安装件;31-第三本体;32-第三安装座;
41-第一扶手杆;42-第二扶手杆;421-扶手杆螺栓孔;422-环形槽;423-滑动凸起;424-卡环;
5-警示牌;51-套筒;52-翻板;53-锁紧凸起;54-第一滑槽;55-第二滑槽;
61-扶手连接件;611-插槽;612-接触平面;613-弧面;62-铰接件;6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扶手装置,该扶手装置可以应用在待安装物体上,待安装物体可以为建筑物、车厢。例如:当待安装物体为建筑物时,建筑物的通道两侧为面相对设置的安装墙壁,扶手装置可以横向展开连接在两面安装墙壁之间,用于止挡通过该通道;扶手装置还可以折叠收纳于一侧安装墙壁上,用于放开该通道允许通过。当待安装物体为车厢时,车厢的两个侧墙或两个顺墙均可以作为安装墙壁,或者行李架的两侧壁也可以作为安装墙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横向止档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横向止档状态的立体图,图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折叠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竖向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1、第二安装件2、第三安装件3和扶手。
其中,第一安装件1与第二安装件2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墙壁上,第二安装件2位于第一安装件1的上方。第三安装件3设置在另一个安装墙壁上,与第一安装件1的安装高度相同。
扶手包括: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第一扶手杆4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扶手杆42的一端铰接,以使第一扶手杆41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件1转动,第二扶手杆42能够相对于第一扶手杆41转动。当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转动至二者的中心线重合且处于横向止挡状态时(如图1和图2),第二扶手杆42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三安装件3。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转动至二者并排布置且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固定于第二安装件2(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墙壁上,第二安装件位于第一安装件的上方;第三安装件设置在另一个安装墙壁上,与第一安装件的安装高度相同;第一扶手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处于横向止挡状态时,阻止人员通过。当允许通过时,将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折叠并向上固定至第二安装件,以使扶手杆不占用较多的空间,且在展开或收纳的过程中也不会与地面产生干涉,能够适应多种宽度的通道或通过门。
上述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之间可采用多种铰接的方式,以使二者能够相对转动,且能固定保持在二者中心线重合的位置,或者保持在二者中心线平行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相连且能相互转动的实施方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的爆炸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竖向收纳状态的透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扶手铰接组件的立体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扶手铰接组件的主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扶手铰接组件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A-A截面视图。
如图7至图12所示,采用扶手铰接组件连接在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之间,用于实现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之间41相对转动。扶手铰接组件包括:两个扶手连接件61,可采用相同的结构。一个扶手连接件61的一端第一扶手杆41相连,另一端设有插槽611。另一个扶手连接件61的一端与第二扶手杆42相连,另一端设有插槽611。具体的,扶手连接件61的一端设有直径较小的连接柱,其外圆周设有外螺纹,可插设在扶手杆内,并与扶手杆的内螺纹配合固定。扶手连接件61的另一端直接从端面开设插槽611,插槽611的深度方向与扶手连接件61的长度方向相同。
铰接件62容纳于两个扶手连接件61的插槽611中。铰接件62的两端设有用于穿过转轴63的轴孔,转轴63的两端插入插槽611的侧壁,实现两个扶手连接件61均能够相对于铰接件6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均能相对于铰接件62转动。
进一步的,扶手连接件61相互临近的端面具有接触平面612,接触平面612与扶手连接件61的侧面之间通过弧面613过渡。在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转动至收纳状态的过程中,两个扶手连接件61上的弧面613接触。具体的,如图10所示,当两个扶手连接件61沿S方向转动时,弧面613逐渐接触,两个扶手连接件61转动90°之后并排布置,二者的中心线平行,实现折叠收纳。在折叠收纳的状态下,两个扶手连接件61沿S的反方向转动,弧面613逐渐接触,然后转动至接触平面612接触。由于接触平面612与扶手连接件61的侧面为直角,阻碍了两个扶手连接件61继续转动,限制了转动角度,使其停留在中心线重合的位置。
对于第二扶手杆42与第三安装件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第二扶手杆42可以简单搭接在第三安装件3上,也可以卡紧在第三安装件3上,或者通过其他连接件将第二扶手杆42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装配在第三安装件3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方式: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二扶手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13所示,第二扶手杆42为长条形的圆柱杆状结构,其一端直径较小,其上设有扶手杆螺栓孔421,通过扶手杆螺栓孔421与第三安装件3相连。
对应的,第三安装件3包括第三本体31和第三安装座32。第三本体31为平板状结构,其上设有螺栓孔,可通过螺栓固定至安装墙壁上。第三安装座32的数量为两个,均垂直固定于第三本体31上,两个第三安装座32相互平行。两个第三安装座32之间具有可容纳第二扶手杆42端部的间隙。第三安装座32开设可插入螺栓孔,两个第三安装座32上的螺栓孔的中心线重合。
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二扶手杆42的端部插入两个第三安装座32之间,使扶手杆螺栓孔421与第三安装座32上的螺栓孔对正,采用螺栓依次穿过扶手杆螺栓孔421与第三安装座32上的螺栓孔,将第二扶手杆42固定至第三安装件3上。在需要收纳扶手杆的时候,拧松螺栓即可取下第二扶手杆42。
对于第一扶手杆41与第一连接件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一扶手杆与第一安装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14所示,第一扶手杆41的端部设有轴孔,采用铰接轴穿过轴孔,铰接轴的两端与第一安装件相连,实现第一扶手杆41可相对于第一安装件1转动。
具体的,第一安装件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一安装座12。第一本体11为平板状结构,其上设有螺栓孔,可通过螺栓固定至安装墙壁上。第一安装座12的数量为两个,均垂直固定于第一本体11上,两个第一安装座12相互平行。两个第一安装座12之间具有可容纳第一扶手杆41端部的间隙。第一安装座12开设轴孔,两个第一安装座12上的轴孔的中心线重合。铰接轴13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座12上的轴孔和第一扶手杆41上的轴孔,实现第一安装件1与第一扶手杆41铰接。
第一本体11上还设有泡棉等缓冲层,用于对第一扶手杆41与第一本体11之间的接触进行缓冲。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采用警示牌5,滑动设置在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上。当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转动至二者并排布置且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通过警示牌5固定于第二安装件2。当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转动至横向止档状态时,警示牌5可滑动至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之间铰接的位置处,对该位置进行遮挡,还能起到固定两个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的作用,避免二者相对转动,保持在横向止档的位置。在需要收纳扶手杆时,滑动警示牌5至其中一个扶手杆、不影响两个扶手杆转动的位置,可折叠扶手杆进行收纳。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警示牌的立体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警示牌的透视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警示牌的右侧视图,图18为图17中B-B断面视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警示牌卡紧在第二安装件的俯视图。
如图15至图19所示,警示牌5包括:套筒51和翻板52。其中,套筒51为圆柱筒状结构,滑动套设在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上,可相对于两个扶手杆相对移动。翻板52固定在套筒51的外表面,与套筒51的外表面相切,翻板52上设置有警示标示层,警示标示层可以采用贴膜、喷涂、印刷、螺栓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至翻板52上,其上设有警示标示,用于提示人员不可通过。
具体的,翻板52为矩形平板状结构,其一长边固定至套筒51的外表面,且与套筒51的外表面相切。翻板52的另一长边可固定至第二安装件2上。
一种实现方式为:翻板52的另一长边设置有锁紧凸起53,通过锁紧凸起53固定至第二安装件2上。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装置中第二安装件的透视图。具体的,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二安装件2包括:第二本体21、滚珠座22和碰珠座23。其中,第二本体21为平板状结构,其上设有螺栓孔,可通过螺栓固定至安装墙壁上。
滚珠座22设置在第二本体21背离安装墙壁的表面,滚珠座22内设有用于容纳滚珠24的滚珠容纳腔,滚珠容纳腔的内壁为球面,滚珠24可在滚珠容纳腔内转动。滚珠容纳腔的深度小于滚珠24的直径,开口小于滚珠24的直径,以使滚珠24的顶部能够露出滚珠容纳腔,但滚珠24不可从滚珠容纳腔中脱出。
碰珠座23设置在第二本体21背离安装墙壁的表面。碰珠座12内设有用于容纳碰珠25的碰珠容纳腔,碰珠25可在碰珠容纳腔内转动及沿碰珠容纳腔的深度方向移动。碰珠容纳腔的开口小于碰珠25的直径,以使碰珠25不能从碰珠容纳腔内脱出。碰珠容纳腔的底壁与碰珠25之间设置有弹簧26,弹簧26反弹力将碰珠25顶在碰珠容纳腔的开口处。
碰珠25与滚珠24相对设置,滚珠座22与碰珠座23之间的距离大于锁紧凸起53的高度,以使翻板52和锁紧凸起53能够插入滚珠座22与碰珠座23之间的空隙中。当弹簧26处于弹性势能最小时的碰珠25与滚珠24之间的距离大于翻板52的厚度,但小于锁紧凸起53的高度。
警示牌5与第二安装件2锁紧的过程为:锁紧凸起53的尖端插入碰珠25与滚珠24之间,并对碰珠25施加沿中心线向内的推力,使得碰珠25向碰珠容纳腔内移动并压缩弹簧26,碰珠25与滚珠24之间的距离增大,锁紧凸起53穿过二者之间的区域。锁紧凸起53在穿过之后,弹簧26的反弹力促使碰珠25朝向碰珠容纳腔的开口方向移动,并抵顶在开口处,此时碰珠25与滚珠24之间的距离小于锁紧凸起53的高度,在锁紧凸起53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被锁定,不能穿过碰珠25与滚珠24之间的区域脱出。
警示牌5与第二安装件2解锁的过程为:对警示牌5施加外力,以使锁紧凸起53对碰珠25施加推力,使得碰珠25向碰珠容纳腔内移动并压缩弹簧26,碰珠25与滚珠24之间的距离增大,锁紧凸起53穿过二者之间的区域,实现警示盘5从第二安装件2脱出。
本实施例采用碰珠与滚珠配合的方式,滚珠能够随着锁紧凸起53转动,避免警示牌5被划伤。还能够保证警示牌5为平面,提高美观性。一侧为滚珠,能够省去弹簧,节省安装空间。除了上述方案之外,也可以采用两个碰珠的方式对警示牌5进行锁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对上述扶手装置进行优化:如图18所示,套筒51可相对于第一扶手杆41和第二扶手杆42转动。套筒5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滑槽54及第二滑槽55,第一滑槽54沿套筒5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55与第一滑槽54连通且与第一滑槽54垂直。第二滑槽5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沿套筒5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13所示,第二扶手杆42临近第一扶手杆4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凸起423,滑动凸起423可在第一滑槽54及第二滑槽55内滑动。当警示牌5转动至如3和图4所示的水平角度,滑动凸起423沿一个第二滑槽55移动至第一滑槽54内,此时警示牌5可相对于扶手杆滑动;当移动到位后,滑动凸起423位于另一个第二滑槽55处,转动警示牌5至图1、2、5所示的竖向角度,滑动凸起4423进入第二个第二滑槽55,此时限制了警示牌5相对于扶手杆的移动。当扶手杆处于图2所示的横向止档状态时,滑动凸起423位于一个第二滑槽55内,锁紧扶手杆,使得两个扶手杆保持顺直。
在第一扶手杆42上也可以设置滑动凸起,用于与第一滑槽54、第二滑槽55配合。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第二扶手杆42上设置环形槽422,环形的卡环424可嵌入环形槽422中,卡环424的外径大于套筒51的内径,用于止档套筒51。环形槽422的设置位置根据两个第二滑槽55的长度进行设定。当警示牌5沿图4中的P方向移动至被卡环424止档的位置时,滑动凸起423恰好位于另一个第二滑槽55与第一滑槽54的交接处。
当警示牌5与扶手杆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上述套筒51内壁还设有一层滑动膜,避免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硬接触,降低警示牌5在扶手杆上滑动和转动的阻力。
结合图2至图6,对上述扶手装置的应用过程进行说明:图2展示的是扶手装置处于横向止档的位置。当需要折叠收纳扶手杆时,首先将警示盘5向上翻转至大致水平方向,使得滑动凸起423进入第一滑槽54,如图3。然后沿P方向移动警示盘5至卡环424的位置,如图4。向下翻转警示盘5,使得滑动凸起423进入另一个第二滑槽55,将警示盘5与第二扶手杆42锁紧,如图5。之后,将第二扶手杆42与第三安装件3松脱,折叠第一扶手杆41与第二扶手杆42,并相对于第一安装件1向上转动,警示盘5中的锁紧凸起53插入第二安装件2并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为公共交通汽车、无轨电车、动车组、地铁、轻轨或地面有轨列车等。上述扶手装置可以设置在任一种车辆中。以一种轨道列车为例,包括多节车厢,车厢由车顶、侧墙、底架和端墙构成。扶手装置中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设置在车端的一侧侧墙上,第三安装件设置在车端的另一侧侧墙上,扶手杆可横向展开在侧墙之间。
一种具体的方式:在端墙的外端部两侧还设有顺墙,顺墙之间的区域作为两个车厢之间的通过区域。上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设置在一侧顺墙上,第三安装件设置在另一侧顺墙上,以使扶手杆能横向展开在两个顺墙之间,并可收纳并固定在其中一侧顺墙上。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上述扶手装置是可以折叠的双杆结构,固定方式采用避开转动杆单侧固定,不占用扶手杆转动空间。警示牌设计为可转动结构,当扶手收回固定时,警示牌可以平行于通过门立柱面,不占用通过门空间。扶手杆是可以折叠的结构,在水平放置时,可以满足较宽通过门的需求,放下时将内杆收回固定,不会与地板面干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扶手装置,用于安装在待安装物体上,所述待安装物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墙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第三安装件和扶手;
所述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同一个安装墙壁上,第二安装件位于第一安装件的上方;第三安装件设置在另一个安装墙壁上,与第一安装件的安装高度相同;
所述扶手包括: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
所述第一扶手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的中心线重合且处于横向止挡状态时,第二扶手杆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并排布置且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固定于第二安装件;
所述扶手还包括:警示牌,滑动设置在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上;当所述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转动至二者并排布置且处于竖向收纳状态时,通过警示牌固定于第二安装件;
所述警示牌包括:
套筒,滑动套设在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上;
翻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相切,另一端设置有锁紧凸起;所述翻板上设置有警示标示层;
所述套筒可相对于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转动;套筒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套筒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连通且与第一滑槽垂直;第二滑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沿套筒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第二扶手杆临近第一扶手杆的端部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可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
用于固定至安装墙壁的第二本体;
滚珠座,设置在第二本体背离安装墙壁的表面;所述滚珠座内设有用于容纳滚珠的滚珠容纳腔,所述滚珠容纳腔的内壁为球面,滚珠可在所述滚珠容纳腔内转动;所述滚珠容纳腔的开口小于滚珠的直径;
碰珠座,设置在第二本体背离安装墙壁的表面;所述碰珠座内设有用于容纳碰珠的碰珠容纳腔,碰珠可在所述碰珠容纳腔内转动及沿碰珠容纳腔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碰珠容纳腔的开口小于碰珠的直径;所述碰珠容纳腔的底壁与碰珠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碰珠与滚珠相对设置,滚珠座与碰珠座之间的距离大于锁紧凸起的高度;当弹簧处于弹性势能最小时的碰珠与滚珠之间的距离大于翻板的厚度,但小于锁紧凸起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手铰接组件,连接在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之间,用于实现第一扶手杆与第二扶手杆之间相对转动;所述扶手铰接组件包括:
两个扶手连接件;所述扶手连接件的一端对应与第一扶手杆、第二扶手杆相连;扶手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插槽;
铰接件,容纳于两个扶手连接件的插槽中;所述铰接件的两端设有用于穿过转轴的轴孔,转轴的两端插入插槽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连接件相互临近的端面具有接触平面,接触平面与扶手连接件的侧面之间通过弧面过渡;在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转动至收纳状态的过程中,两个扶手连接件上的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杆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卡环的环形槽,所述卡环的外径大于套筒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杆中用于与第三安装件相连的端部设有可插入螺栓的螺栓孔;
所述第三安装件包括:
用于固定至安装墙壁的第三本体;
两个第三安装座;两个第三安装座并排固定于第三本体上,且与第三本体垂直;两个第三安装座之间具有可容纳第二扶手杆端部的间隙;所述第三安装座开设可插入所述螺栓的螺栓孔;两个第三安装座上的螺栓孔的中心线重合。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扶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轨道列车;所述扶手装置中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设置在车端的一侧侧墙上,第三安装件设置在车端的另一侧侧墙上。
CN202110458872.2A 2021-04-27 2021-04-27 扶手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13085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8872.2A CN113085933B (zh) 2021-04-27 2021-04-27 扶手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8872.2A CN113085933B (zh) 2021-04-27 2021-04-27 扶手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933A CN113085933A (zh) 2021-07-09
CN113085933B true CN113085933B (zh) 2022-07-26

Family

ID=7668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8872.2A Active CN113085933B (zh) 2021-04-27 2021-04-27 扶手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5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8502B (zh) * 2021-11-22 2023-06-02 杭州市拱墅区助残养老服务中心 一种残疾人用的公共卫生间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2831A (ja) * 2001-09-13 2003-03-19 Asahi Tekkin:Kk 可動式手摺
DE102010033167B3 (de) * 2010-08-03 2011-11-10 Fogtec Brandschutz Gmbh & Co. Kg Schienenfahrzeugbrandbekämpfungssystem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CN203145822U (zh) * 2013-01-17 2013-08-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登舱梯折叠扶手
CN103738211A (zh) * 2013-12-21 2014-04-23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扶手
DE102014205090A1 (de) * 2014-03-19 2015-09-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andklapptisch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205653997U (zh) * 2016-05-11 2016-10-19 上海地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无障碍扶手
CN206544533U (zh) * 2017-03-13 2017-10-10 浙江财经大学 地铁车箱内侧板组件布设结构
CN107795270A (zh) * 2016-08-30 2018-03-13 刘剑君 一种链式全折叠爬梯
CN112644536A (zh) * 2019-10-09 2021-04-13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安全扶手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2831A (ja) * 2001-09-13 2003-03-19 Asahi Tekkin:Kk 可動式手摺
DE102010033167B3 (de) * 2010-08-03 2011-11-10 Fogtec Brandschutz Gmbh & Co. Kg Schienenfahrzeugbrandbekämpfungssystem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CN203145822U (zh) * 2013-01-17 2013-08-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登舱梯折叠扶手
CN103738211A (zh) * 2013-12-21 2014-04-23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扶手
DE102014205090A1 (de) * 2014-03-19 2015-09-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andklapptisch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205653997U (zh) * 2016-05-11 2016-10-19 上海地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无障碍扶手
CN107795270A (zh) * 2016-08-30 2018-03-13 刘剑君 一种链式全折叠爬梯
CN206544533U (zh) * 2017-03-13 2017-10-10 浙江财经大学 地铁车箱内侧板组件布设结构
CN112644536A (zh) * 2019-10-09 2021-04-13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安全扶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933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5933B (zh) 扶手装置及车辆
EP3541654A1 (en) Mini suite emergency egress solutions
ES2847952T3 (es) Vehículo con ensamblaje de escalera retráctil
ES2469915T3 (es) Sistema de asiento deslizante para vehículo de transporte de pasajeros, y vehículo de transporte de pasajeros equipado con al menos uno de dichos sistemas
CN109203954B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拆装移动装置
CN108357509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翻转上升隐藏式座椅
WO2022206150A1 (zh) 车载式安检系统
KR101309769B1 (ko) 철도 차량용 가동 발판 장치
CN112093301B (zh) 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2447057U (zh) 车辆车门的坡道装置及包括其的车辆
US10245982B2 (en) Vehicle seat with laterally collapsing portion
US20030137160A1 (en) Cargo area extension device
CN112356862A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的可伸缩应急疏散梯
CN111591450A (zh) 餐桌板组件、鱼骨式座椅套件和鱼骨式座椅系统
US11794656B2 (en) Portable stair structure for vehicle, stair structure kit,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9688312B2 (en) Slidable pillar for adjusting an opening size into a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5284989A (zh) 一种车辆的折叠式腰靠及车辆
CN109910932B (zh) 轨道车辆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20842527U (zh) 一种车厢门边扶手
CN219406452U (zh) 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
CN219750012U (zh) 一种可折叠后货架结构
CN219446702U (zh) 一种滑移门结构及车辆
CN221068113U (zh) 一种可折叠式露营车及其可折叠式车架
KR100568742B1 (ko) 승합차용 보조시트 절첩장치
CN217864129U (zh) 一种新型轨道客车行李架旋转检查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