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3798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3798A
CN113043798A CN202011472441.3A CN202011472441A CN113043798A CN 113043798 A CN113043798 A CN 113043798A CN 202011472441 A CN202011472441 A CN 202011472441A CN 113043798 A CN113043798 A CN 113043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rative
area
pattern
pattern por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24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3798B (zh
Inventor
濑户干太
冈田崇史
和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43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3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充气轮胎(1)包含一对胎侧部。充气轮胎(1)的一对胎侧部(3)中的至少一个胎侧部的外表面(3S)具有沿轮胎周向呈圆弧状延伸的装饰部(10)。装饰部(10)包含第一花纹部(11)和具有与第一花纹部(11)不同的表面性状的第二花纹部(12)。在装饰部(10)的主视图中,在通过其圆周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轮胎径向线即基准中心线(22)上,装饰部(10)沿与基准中心线(22)正交的方向N等分(N为3以上的整数)而划分出多个装饰区域(21)时,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21),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21)的面积的比例越大。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由于胎体帘布层的搭接部分等的影响,有时会在充气轮胎的胎侧部的表面产生凹凸部。这样的凹凸部对轮胎本来的行驶性能没有影响,但优选在外观上不明显。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为了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而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带状的装饰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828号公报
上述轮胎被期待具有相应的效果,但近年来,用户要求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
本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包含一对胎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至少一个胎侧部的外表面具有沿轮胎周向呈圆弧状延伸的装饰部,所述装饰部包含第一花纹部和第二花纹部,所述第二花纹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花纹部不同的表面性状,在所述装饰部的主视图中,在通过其圆周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轮胎径向线即基准中心线上,将所述装饰部沿与所述基准中心线正交的方向N等分而划分为多个装饰区域时,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越大,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花纹部及所述第二花纹部中的一方形成有多个线状花纹。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花纹部及所述第二花纹部中的一方形成有微细突起。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花纹部及所述第二花纹部中的另一方具有实质上平滑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花纹部和所述第二花纹部利用与所述基准中心线平行的第一边界来区分。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花纹部和所述第二花纹部通过与所述第一边界正交的第二边界来区分。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边界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界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边界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边界的长度的10倍以下。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在轮胎径向最外侧的装饰区域中,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80%~100%。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在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中,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30%~50%。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装饰部包含内侧装饰区域,该内侧装饰区域在沿所述基准中心线的轮胎径向上比所述多个装饰区域中的配置于最内侧的第一装饰区域靠内侧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相同的宽度,所述第一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大于所述内侧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内侧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可以是,所述装饰区域包含靠轮胎径向最内侧的第一装饰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二装饰区域、以及靠轮胎径向最外侧的第三装饰区域,使如下的第一比率与如下的第二比率彼此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所述第二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除以所述第一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而得到的,所述第二比率是所述第三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三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除以所述第二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而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对于所述装饰部被划分为3等分以上的多个装饰区域,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越大。由此,本发明能够使所述装饰部的花纹沿轮胎径向具有固定的关联性地变化。进而,本发明能够使所述装饰部的花纹变化3阶段以上。由此,本发明能够对所述胎侧部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因此能够使所述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充气轮胎的标准状态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
图2是表示胎侧部的外表面的一例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花纹部和第二花纹部的一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装饰区域的一例的分解侧视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部和第二花纹部的一例的局部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充气轮胎;3:胎侧部;10:装饰部;11:第一花纹部;12:第二花纹部;21:装饰区域;22:基准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发本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标准状态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示出了乘用车用的轮胎1。但是,轮胎1并不限定于乘用车用的轮胎,例如,也可以适用于重载荷用、机动二轮车用等其他类别的轮胎。
在此,“标准状态”是指轮胎1组装于标准轮辋且调整为标准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下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该标准状态下测量出的值。
“标准轮辋”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标准内压”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确定各规格的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一对胎侧部3、3。本实施方式的一对胎侧部3与胎面部2的两端相连,分别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与胎侧部3相连并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圈部4、4。
这里,在本说明书中,“轮胎径向”被定义为与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垂直的方向。“轮胎轴向”被定义为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周向”被定义为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胎体6,其呈环状,配置在一对胎圈部4之间;以及带束层7,其配置于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
胎体6包含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6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胎体帘布层6A包含从胎面部2起经由胎侧部3到达两侧的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主体部6a以及与主体部6a相连的一对折返部6b。在主体部6a与折返部6b之间设有从胎圈芯5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圈三角胶8。胎体帘布层6A例如包含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75°~90°的角度配置的胎体帘线(省略图示)。作为胎体帘线,例如可以优选采用芳香族聚酰胺或人造丝等有机纤维帘线。
带束层7包含至少1片带束帘布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片带束帘布层7A、7B。带束帘布层7A、7B包含例如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15°~45°的角度倾斜排列的带束层帘线(省略图示)。作为带束层帘线,例如能够优选采用钢、芳族聚酰胺及人造丝等。
一对胎侧部3中的至少一个胎侧部的外表面3S具备装饰部10。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分别设置于一对胎侧部3中的两个胎侧部的外表面3S。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设置在沿轮胎径向分离设置的一对周向凸条9a、9b之间,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另外,一对周向凸条9a、9b从胎侧部3的外表面突出且沿轮胎周向延伸。
关于装饰部10的轮胎径向的高度H1,能够适当设定。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的高度H1设定为距胎圈基准线BL的轮胎高度H2的40%~70%。图2是表示胎侧部3的外表面3S的一例的局部主视图。
装饰部10沿轮胎周向呈圆弧状延伸。装饰部10可以沿轮胎周向设置多个。关于装饰部10的轮胎周向的范围α,能够适当设定。本实施方式的范围α在换算成以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为中心的中心角度时,设定为60度~120度。装饰部10可以设置有表示轮胎的制造商名称、品牌名称、尺寸等的文字以及记号等标识(省略图示)。
装饰部10构成为包含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第二花纹部12具有与第一花纹部11不同的表面性状(胎侧部3的外表面3S的状态)。表面性状例如可以利用设置于外表面3S的凹凸等的有无以及它们的大小等来区别。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一花纹部11)形成有多个线状花纹13。图3是表示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的一例的局部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状花纹13形成为设置在胎侧部3的外表面3S上的凸条15。在相邻的凸条15、15之间形成有条槽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状花纹13中,胎侧部3的外表面3S能够确定为将凸条15的上端连接而成的假想面(省略图示)。在图2中,凸条15以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单线表示,条槽16以单线间的无花纹部分表示。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凸条15及条槽16(图3所示)沿轮胎径向延伸且在轮胎周向上排列。另外,关于凸条15及条槽16所排列的方向,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凸条15形成为截面呈梯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凸条15例如可以适当地形成为截面呈三角形状或截面呈半圆状等。
关于凸条15的轮胎周向的设置间距P1及条槽16的槽深度D1,能够适当设定。本实施方式的设置间距P1在换算成以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为中心的中心角度时,例如能够设定为0.1度~0.3度。另一方面,槽深度D1例如能够设定为0.2mm~0.5mm。
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中的另一方(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花纹部12)具有实质上平滑的表面19。在此,“实质上平滑”是指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允许为1.0μm左右以下。具有这样的平滑的表面19的第二花纹部12与形成有多个线状花纹13的第一花纹部11相比,能够增大光的反射量,能够明亮地被视觉辨认。本实施方式的平滑的表面19构成为胎侧部3的外表面3S(与凸条15的上端相连的面),但也可以构成为从胎侧部3的外表面3S凹陷的面(例如,与条槽16的槽底相连的面)。
通过这些线状花纹13和平滑的表面19,装饰部10能够使第一花纹部11的表面性状(在本例中为线状花纹13)与第二花纹部12的表面性状彼此不同。这些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能够使光的反射量彼此不同,能够增大它们的明暗的对比度。
图4是表示装饰区域21的一例的分解侧视图。在装饰部10的主视图中装饰部10被划分为多个装饰区域21。这些装饰区域21是在图2所示的通过装饰部10的圆周方向的中心位置10c的轮胎径向线即基准中心线22上,将装饰部10沿着与基准中心线22正交的方向N等分(N为3以上的整数)而划分出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装饰区域21在基准中心线22上被设定为相同的宽度(沿着基准中心线22的宽度)W1。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部10被三等分,从而划分出3个装饰区域21(第一装饰区域21a、第二装饰区域21b以及第三装饰区域21c)。第一装饰区域21a在基准中心线22上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内侧。第二装饰区域21b在基准中心线22上配置于第一装饰区域21a的轮胎径向外侧。第三装饰区域21c在基准中心线22上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本例中为第二装饰区域21b的轮胎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装饰区域21a~21c被虚拟地划分,但例如也可以通过沿与基准中心线2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界线(省略图示)等明确地划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21,将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各装饰区域21(在本例中为各第一装饰区域21a~第三装饰区域21c)的面积的比例(以下,有时称为“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设定得越大。在此,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在各装饰区域21中通过将第一花纹部11的总面积的比例除以包含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的装饰区域21的总面积而求出。另外,在装饰部10上设置标识(省略图示)的情况下,将标识除去,计算各装饰区域21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区域21a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被设定为最小,第三装饰区域21c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被设定为最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21,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设定得越大,因此能够使装饰部10的花纹相对于基准中心线22沿轮胎径向具有固定的关联性地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的对比度在轮胎径向上变化。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使装饰部10的花纹变化3个阶段以上(在本例中,通过第一装饰区域21a~第三装饰区域21c变化为3个阶段)。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对胎侧部3(图2所示)赋予复杂(不均匀)的装饰花纹。
通常,在胎侧部3的外表面3S(图2所示)上,由于胎体帘布层6A的搭接部分(省略图示)等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凹凸部(省略图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因此能够使胎侧部3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设定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21,光的反射量相对小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越大。由此,例如在胎肩部24(图1及图2所示)附近容易产生凹凸部(省略图示)的轮胎1中,装饰部10能够更有效地使凹凸部不明显。
关于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装饰区域21,外侧的装饰区域(例如第二装饰区域21b)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是内侧的装饰区域(例如第一装饰区域21a)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的1.3倍~3.0倍。通过将外侧装饰区域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设定为内侧的装饰区域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的1.3倍以上,能够在相邻的装饰区域21、21之间使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彼此不同。由此,装饰部10能够对胎侧部3(图1及图2所示)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另一方面,通过将外侧的装饰区域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设定为内侧的装饰区域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的3.0倍以下,因此能够防止在相邻的装饰区域21、21之间装饰部10的花纹变化过大。根据这样的观点,外侧的装饰区域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内侧的装饰区域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的1.4倍以上,并且优选为2.5倍以下。
关于第二装饰区域21b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第二装饰区域21b的面积的比例除以第一装饰区域21a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第一装饰区域21a的面积的比例所得的第一比率,能够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另外,关于第三装饰区域21c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第三装饰区域21c的面积的比例除以第二装饰区域21b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第二装饰区域21b的面积的比例所得的第二比率,也能够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比率与第二比率不同。由此,装饰部10能够使从第一装饰区域21a到第二装饰区域21b的装饰花纹的变化与从第二装饰区域21b到第三装饰区域21c的装饰花纹的变化彼此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比率设定为大于第二比率,能够有效地使从胎圈部4侧到胎侧部3产生的凹凸部(省略图示)不明显。
在轮胎径向最外侧的装饰区域21(本例中为第三装饰区域21c)中,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21的面积的比例优选设定为80%~100%。通过将所述面积的比例设定为80%以上,在容易产生凹凸部(省略图示)的胎肩部24(图1及图2所示)附近,能够增大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因此能够使凹凸部不明显。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面积的比例设定为小于100%,从而配置有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双方,因此能够对胎侧部3(图1及图2所示)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根据这样的观点,所述面积的比例优选为85%以上,并且优选为95%以下。
在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本例中为第一装饰区域21a)中,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21的面积的比例优选设定为30%~50%。通过将所述面积的比例设定为30%以上,能够使在胎圈部4(图1及图2所示)侧产生的凹凸部(省略图示)不明显。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面积的比例设定为50%以下,能够防止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过大。由此,在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与其他的装饰区域21(本例中为第二装饰区域21b及第三装饰区域21c)之间,容易使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具有差异。根据这样的观点,所述面积的比例优选为35%以上,并且优选为45%以下。
在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装饰区域与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之间的装饰区域(本例中为第二装饰区域21b)中,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21的面积的比例优选设定为55%~75%。通过将所述面积的比例设定为55%以上,能够使凹凸部(省略图示)不明显,并且能够在与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本例中为第一装饰区域21a)之间使装饰部10的花纹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面积的比例设定为75%以下,能够在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装饰区域(本例中为第三装饰区域21c)之间使装饰部10的花纹变化。根据这样的观点,所述面积的比例优选为60%以上,另外优选为70%以下。
如图4所示,装饰部10包含内侧装饰区域40,该内侧装饰区域40在沿着基准中心线22的轮胎径向上比多个装饰区域21中的配置于最内侧的第一装饰区域21a靠内侧且具有与第一装饰区域21a相同的宽度W1。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第一装饰区域21a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第一装饰区域21a的面积的比例大于内侧装饰区域40中的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内侧装饰区域40的面积的比例。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从内侧装饰区域40到装饰区域21(第一装饰区域21a~第三装饰区域21c),使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依次设定得较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使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的对比度在轮胎径向上变化。
关于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第一装饰区域21a的面积的比例与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内侧装饰区域40的面积的比例之间的比率,优选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另外,在内侧装饰区域40被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优选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内侧装饰区域40,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的比例越设定得较大。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中,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利用第一边界25来区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边界25与基准中心线22(图2及图5所示)平行地延伸。由此,装饰部10能够使第一边界25的至少一部分与从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呈放射状延伸的凸条15及条槽16交叉,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另外,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能够利用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界25来区分。由此,能够容易地加工用于形成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的硫化模具的成型部(例如,凸部、槽等),能够抑制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的增加。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并不限定于与基准中心线22平行的第一边界25,例如,也可以包含从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边界(省略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利用与第一边界25正交的第二边界26来区分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由此,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利用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界26来区分,因此能够抑制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的增加。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边界26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L3。由此,装饰部10能够有效地抑制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的增加。另外,装饰部10中也可以包含长度L3不同的多种第二边界26。由此,装饰部10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更复杂的装饰花纹。
通过第一边界25和第二边界26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部12划分为第一花纹区域31和第二花纹区域32。第一花纹区域31及第二花纹区域32的至少一部分隔着第一边界25及第二边界26而被第一花纹部11(线状花纹13)包围。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部12中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花纹区域31和多个第二花纹区域32。
第一花纹区域31由在与基准中心线22(图2和图4所示)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一边界25、25以及将一对第一边界25、25之间连接的一对第二边界26、26划分出。由此,第一花纹区域31在装饰部10的主视图中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第二花纹区域32由一对第二边界26、26划分出,该一对第二边界26、26将在与基准中心线22(图2及图4所示)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一花纹区域31、31之间连接。一对第二边界26、26在沿着基准中心线22的方向上配置于一对第一花纹区域31的大致中央部。通过这样的第二花纹区域32和隔着第二花纹区域32相邻的一对第一花纹区域31、31,在装饰部10上形成大致H字状的第二花纹部12。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通过配置多个第一花纹区域31及第二花纹区域32作为第二花纹部12,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更复杂的装饰花纹。由此,装饰部10能够使胎侧部3的凹凸部(省略图示)不明显。第一花纹区域31及第二花纹区域32可以具有固定的规则性地配置,也可以随机地配置。通过随机地配置第一花纹区域31和第二花纹区域32,能够使胎侧部3的装饰花纹更复杂。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部11中也可以包含隔着图5所示的第一边界25及第二边界26而被第二花纹部12(胎侧部3的外表面3S)包围的第三花纹区域33。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花纹区域33在装饰部10的主视图中形成为大致矩形状。通过这样的第三花纹区域33,装饰部10能够使胎侧部3的装饰花纹更加复杂。
如图5所示,优选为,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的至少一部分大于第二边界26的长度L3。由此,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至少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二花纹部12的第一花纹区域31及第一花纹部11的第三花纹区域33(图2所示))在与基准中心线22(图2所示)平行的方向上细长地形成。由此,装饰部10能够在对胎侧部3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的同时赋予固定的规则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外观。
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优选设定为第二边界26的长度L3的1倍~10倍。通过将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设定为大于第二边界26的长度L3的1倍,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至少一方(第一花纹区域31及第三花纹区域33)能够在与基准中心线22(图2所示)平行的方向上细长地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设定为第二边界26的长度L3的10倍以下,能够抑制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过于细长(条纹状)。由此,装饰部10能够防止胎侧部3的装饰花纹变得单调。根据这样的观点,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的上限值优选为第二边界26的长度L3的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8倍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装饰部10具有长度L2不同的多种第一边界25。由此,装饰部10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更复杂的装饰花纹。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优选装饰部10中包含4种~10种的第一边界25。另外,各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优选设定在第二边界26的长度L3的1倍~10倍(优选的上限值为5倍~8倍)的范围内。
如图4所示,可以设定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21,则各装饰区域21的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的平均值越小。由此,能够使装饰部10的花纹在轮胎径向上变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边界25的长度L2越小,第二花纹部12的面积越小,因此,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21,第一花纹部11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21的面积的比例越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对胎侧部3(图2所示)赋予复杂的装饰花纹,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
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例示了在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一花纹部11)形成有多个线状花纹13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部11和第二花纹部12的一例的局部立体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与此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一花纹部11)形成有多个微细突起37。本实施方式的微细突起37从自胎侧部3的外表面3S凹陷的底面38起向外侧突出,但也可以从外表面3S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微细突起37在装饰部10的主视图中形成为圆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例如,在装饰部10的主视图中,微细突起37也可以形成为矩形状或三角形状等。
与多个线状花纹13(图3所示)同样,这样的微细突起与形成于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另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二花纹部12)的平滑的表面19相比,能够减小光的反射量。因此,装饰部10能够增大第一花纹部11与第二花纹部12的明暗对比度。另外,微细突起37的宽度W3和高度H3能够适当设定。本实施方式的宽度W3及高度H3可以分别设定为0.01mm~0.3mm。
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另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二花纹部12)具有实质上平滑的表面19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只要是表面性状与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一花纹部11)不同,则也可以在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另外一方(第二花纹部12)上形成线状花纹13(图3所示)或微细突起37(图6所示)。
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一花纹部11)形成有多个线状花纹13(图3所示)或微细突起37(图6所示)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如果表面性状与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另一方(本例中为第二花纹部12)不同,则第一花纹部11及第二花纹部12中的一方也可以具有实质上平滑的表面19(图3所示)。
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例示了通过将装饰部10在基准中心线22上三等分而划分出三个装饰区域21(第一装饰区域21a~第三装饰区域21c)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将装饰部10四等分以上而划分出4个以上的装饰区域21。由此,能够对胎侧部3赋予更复杂的装饰花纹。另外,若装饰区域21的个数过多,则有可能使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增加。根据这样的观点,装饰部10优选划分为10等分以下,更优选划分为8等分以下。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实施例A]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且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部的充气轮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实施例1~6的装饰部在与基准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被等分而划分出多个装饰区域。而且,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被设定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则越大。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的装饰部中仅设定有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相同的1个装饰区域。
在各供试轮胎的内部设有胎体帘布层的搭接部,由于该搭接部而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并且,对于各供试轮胎,对凹凸部的明显难度、外观性能以及硫化模具的制造成本进行了评价。通用规格如下所述。
轮胎尺寸:225/45ZR18
第一花纹部:
线状花纹的凸条:
设置间距P1:0.14度
槽深度D1:0.3mm
第二花纹部:平滑面
第一边界:与基准中心线平行
第一边界的长度相对于第二边界的长度:1倍~5倍
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凹凸的明显难度)
由100名检查员目视观察各供试轮胎的胎侧部的外表面,评价凹凸部的明显难度。评价以将后述的实施例D的比较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凹凸部越不明显,越良好,如果为110以上,则表示即使用手接触胎侧部的外表面,也难以判别凹凸部。
(装饰部的外观性能)
100名检查员从离开1m的侧方观察各供试轮胎,评价装饰部的变化大小、装饰部的明显程度等。评价以将后述的实施例D的比较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如果为110以上,则说明在设计方面也非常优异。
(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
测量出制造用于制造各供试轮胎的硫化模具所需的时间。评价以将后述的实施例D的比较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则制造时间越短,越良好,如果为80以上,则在允许范围内。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836230690000131
测试的结果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相比,能够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并且,在实施例中,能够在可允许的时间内制造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硫化模具。
[实施例B]
基于表2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且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部的充气轮胎(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7~12)。这些实施例的装饰部在与基准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被等分而划分出多个装饰区域。而且,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被设定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则越大。
在各供试轮胎的内部设有胎体帘布层的搭接部,由于该搭接部而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并且,对于各供试轮胎,对凹凸部的明显难度、外观性能以及硫化模具的制造成本进行了评价。通用规格如下所述。
轮胎尺寸:225/45ZR18
第一花纹部:
线状花纹的凸条:
设置间距P1:0.14度
槽深度D1:0.3mm
装饰区域:
个数:3个
第一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30%
第二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55%
第三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80%
第二花纹部:平滑面
第一边界:与基准中心线平行
测试方法如实施例A中记载所述,测试结果在表2中示出。
【表2】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4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第一边界的长度相对于第二边界的长度(倍) 1~3 1~4 1~5 1~6 1~8 1~10 1~12
凹凸的明显难度(指数) 109 118 123 126 129 120 115
装饰部的外观性能(指数) 108 120 124 125 126 121 118
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指数) 98 97 96 96 95 96 95
测试的结果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实施例A的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相比,能够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并且,在实施例中,能够在可允许的时间内制造出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硫化模具。
[实施例C]
基于表3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且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部的充气轮胎(实施例4及实施例13~15)。这些实施例的装饰部在与基准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被等分而划分出多个装饰区域。而且,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被设定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则越大。
在实施例4、实施例13、实施例14中,第一花纹部和第二花纹部利用与基准中心线平行的第一边界来区分。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5中,第一花纹部和第二花纹部利用从轮胎旋转轴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边界来区分。
在各供试轮胎的内部设有胎体帘布层的搭接部,由于该搭接部而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并且,对于各供试轮胎,对凹凸部的明显难度、外观性能以及硫化模具的制造成本进行了评价。通用规格如下所述。
轮胎尺寸:225/45ZR18
第一花纹部:
线状花纹的凸条:
设置间距P1:0.14度
槽深度D1:0.3mm
装饰区域:
个数:3个
第一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30%
第二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55%
第三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80%
第一边界的长度相对于第二边界的长度:1倍~5倍
测试方法如实施例A中记载所述,测试结果在表3中示出。
【表3】
实施例4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实施例15
第一花纹部 线状花纹 平滑面 细微突起 线状花纹
第二花纹部 平滑面 线状花纹 平滑面 平滑面
第一边界与基准中心线平行 ×
凹凸的明显难度(指数) 123 115 120 115
装饰部的外观性能(指数) 124 120 123 114
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指数) 96 96 95 93
测试的结果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实施例A的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相比,能够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并且,在实施例中,能够在可允许的时间内制造出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硫化模具。
[实施例D]
基于表4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且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部的充气轮胎(实施例4、16~20及比较例2)。这些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装饰部在与基准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被等分而划分出多个装饰区域。而且,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被设定为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则越大。
在各供试轮胎的内部设有胎体帘布层的搭接部,由于该搭接部而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并且,对于各供试轮胎,对凹凸部的明显难度、外观性能以及硫化模具的制造成本进行了评价。通用规格如下所述。
轮胎尺寸:225/45ZR18
第一花纹部:
线状花纹的凸条:
设置间距P1:0.14度
槽深度D1:0.3mm
第二花纹部:平滑面
装饰区域:
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30%
轮胎径向最外侧的装饰区域的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的比例:80%
第一边界:与基准中心线平行
第一边界的长度相对于第二边界的长度:1倍~5倍
测试方法如实施例A中记载所述,测试结果在表4中示出。
【表4】
比较例2 实施例4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实施例18 实施例19 实施例20
装饰区域的个数 2 3 4 5 8 9 10
凹凸的明显难度(指数) 100 123 134 136 140 145 147
装饰部的外观性能(指数) 100 124 130 132 135 138 140
硫化模具的制造时间(指数) 100 96 93 92 90 85 80
测试的结果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实施例A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相比,能够使胎侧部的凹凸部不明显,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并且,在实施例中,能够在可允许的时间内制造出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硫化模具。

Claims (12)

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包含一对胎侧部,其中,
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至少一个胎侧部的外表面具有沿轮胎周向呈圆弧状延伸的装饰部,
所述装饰部包含第一花纹部和第二花纹部,所述第二花纹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花纹部不同的表面性状,
在所述装饰部的主视图中,在通过其圆周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轮胎径向线即基准中心线上,将所述装饰部沿与所述基准中心线正交的方向N等分而划分为多个装饰区域时,越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装饰区域,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越大,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花纹部及所述第二花纹部中的一方形成有多个线状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花纹部及所述第二花纹部中的一方形成有微细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花纹部及所述第二花纹部中的另一方具有实质上平滑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花纹部和所述第二花纹部利用与所述基准中心线平行的第一边界来区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花纹部和所述第二花纹部利用与所述第一边界正交的第二边界来区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边界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界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边界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边界的长度的10倍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径向最外侧的装饰区域中,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8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径向最内侧的装饰区域中,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30%~5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装饰部包含内侧装饰区域,所述内侧装饰区域在沿所述基准中心线的轮胎径向上比所述多个装饰区域中的配置于最内侧的第一装饰区域靠内侧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相同的宽度,
所述第一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大于所述内侧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内侧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装饰区域包含靠轮胎径向最内侧的第一装饰区域、配置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二装饰区域、以及靠轮胎径向最外侧的第三装饰区域,
如下的第一比率与如下的第二比率彼此不同,其中,
所述第一比率是所述第二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除以所述第一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而得到的,
所述第二比率是所述第三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三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除以所述第二装饰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花纹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装饰区域的面积的比例而得到的。
CN202011472441.3A 2019-12-26 2020-12-15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3043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6951 2019-12-26
JP2019236951A JP7419810B2 (ja) 2019-12-26 2019-12-26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3798A true CN113043798A (zh) 2021-06-29
CN113043798B CN113043798B (zh) 2024-07-02

Family

ID=7385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2441.3A Active CN113043798B (zh) 2019-12-26 2020-12-15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4726B2 (zh)
EP (1) EP3842264B1 (zh)
JP (1) JP7419810B2 (zh)
CN (1) CN113043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2664A (ja) * 2021-03-16 2022-09-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7615A (ja) * 2001-10-19 2003-05-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148651A (ja) * 2011-01-18 2012-08-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2111773A1 (ja) * 2011-02-17 2012-08-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205394A (ja) * 2013-04-11 2014-10-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5029929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042536A (ja) * 2013-08-26 2015-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812595A (zh) * 2013-01-18 2015-07-2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246713A (zh) * 2013-06-14 2016-01-1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6060346A (ja) * 2014-09-17 2016-04-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160887A1 (en) * 2017-11-24 2019-05-3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5661A (en) * 1995-11-09 1997-07-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sidewall
JPH11321243A (ja) * 1998-05-18 1999-11-24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半球状の突起よりなる環状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26428B1 (ja) * 2002-02-26 2002-09-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3980946B2 (ja) 2002-06-17 2007-09-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4666109B1 (ja) * 2010-05-07 2011-04-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3108786A1 (de) * 2013-08-14 2015-02-1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JP7087246B2 (ja) * 2017-12-08 2022-06-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7615A (ja) * 2001-10-19 2003-05-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148651A (ja) * 2011-01-18 2012-08-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2111773A1 (ja) * 2011-02-17 2012-08-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812595A (zh) * 2013-01-18 2015-07-2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4205394A (ja) * 2013-04-11 2014-10-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246713A (zh) * 2013-06-14 2016-01-1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60137007A1 (en) * 2013-06-14 2016-05-1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WO2015029929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042536A (ja) * 2013-08-26 2015-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60346A (ja) * 2014-09-17 2016-04-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160887A1 (en) * 2017-11-24 2019-05-3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54726B2 (en) 2023-05-23
EP3842264B1 (en) 2022-11-23
EP3842264A1 (en) 2021-06-30
JP2021104745A (ja) 2021-07-26
JP7419810B2 (ja) 2024-01-23
CN113043798B (zh) 2024-07-02
US20210197626A1 (en)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98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749435B1 (en) Pneumatic tire
JP611179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502992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564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829522A (zh) 轮胎
EP2813377A1 (en) Pneumatic bias t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3043798B (zh) 充气轮胎
JP74437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702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0616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3039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タイヤ加硫成形金型およ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1505733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584095B1 (en) Pneumatic tire
EP4140781B1 (en) Pneumatic tire
US11951775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878556B2 (en) Pneumatic tire
JP75084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0673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