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5103A -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5103A
CN113025103A CN202110280835.7A CN202110280835A CN113025103A CN 113025103 A CN113025103 A CN 113025103A CN 202110280835 A CN202110280835 A CN 202110280835A CN 113025103 A CN113025103 A CN 113025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viral
antibacterial
component
mixture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08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优
魏凯
赵耀
陈楚平
赵雪洁
舒煜雯
陈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2808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5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5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5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4Paints containing biocides, e.g. fungicides, insecticides or pest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09D183/0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该膜层包括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和沉积于该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的超疏水层;该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由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pH调节剂和杀菌抗病毒剂制成;主成膜物质为钛酸四丁酯、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溶剂为乙醇和水;水解催化剂为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pH调节剂为冰醋酸;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或纳米银的混合物。本发明具有光催化、纳米银、超疏水等多重杀菌、抑菌及抗病毒效果,不仅制备简单、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而且膜层无色透明,不影响基体材料表面原有的装饰性,可实现在公共设施表面简单快速涂装。

Description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人们对预防病毒和抗病毒材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冠状流感病毒在物体表面(特别是不锈钢、塑料等材料表面)可存活48小时以上,而学校、公共场所和医疗场地中会使用大量的不锈钢、塑料等材料的制品(如电梯、把手、柜台等),因此这存在病毒的表面接触性传播风险。为了保护一线工作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被病毒接触污染过的任何物体表面应立即进行消毒、杀灭工作,急需对表面接触性传播研发有效对策,以防止病毒在公共设施表面上长期存活。目前,通过在物体表面涂覆抗菌涂料,可降低公共场所的细菌数量,减小交叉感染和接触感染的几率,例如: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措施(医院建设和翻新等)提高了对抗菌涂料的应用需求,然而专门针对传播性较强的冠状病毒所研发的涂层材料仍然有限。
纳米银(或银离子)是一种高效杀菌抗病毒剂。研究表明:纳米银(或银离子)的抗病毒活性来自于与病毒包膜和病毒表面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使病毒蛋白质变性、干扰遗传物质或极化细胞膜等机制造成病毒失活;然而含有纳米银(或银离子)的涂层长期暴露于环境中时,纳米银(或银离子)易于流失而使得材料失去抗菌或抗病毒的能力。二氧化钛(TiO2)以其光催化分解有机物的特性在杀菌抗病毒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TiO2禁带较宽,对光(特别是可见光)的利用率较低,单独使用时需要近紫外光的照射才能充分体现,尤其在避光条件下催化消毒性能更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现有的杀菌抗病毒技术往往局限于单一杀菌抗病毒剂,或单一杀菌抗病毒途径,未曾考虑多种杀菌抗病毒剂、不同杀菌抗病毒途径的协同作用。同时,如何在公共设施表面进行杀菌抗病毒涂层的简单快速涂装,且不影响原有材料的表面色泽与质感,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该膜层具有光催化、纳米银(或银离子)、超疏水等多重杀菌、抑菌及抗病毒效果,不仅制备简单、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而且膜层无色透明,不影响基体材料表面原有的装饰性,可实现在公共、医疗等场所设施表面简单快速涂装,阻断病毒在公共场所中通过表面接触传播,防止细菌和病毒在公共设施表面长期存活,尤其适合应急期间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与改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该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包括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和沉积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的超疏水层;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由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pH调节剂和杀菌抗病毒剂制成;所述主成膜物质为钛酸四丁酯、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所述水解催化剂为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超疏水层由含氟硅烷或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主成膜物质中钛硅摩尔比为1:2~1:3,并且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2:1~3:1。
优选地,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不低于3wt.%,并且所述杀菌抗病毒剂的添加量为每升第一混合物使用10~65g;所述第一混合物是所有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和pH调节剂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100nm,纯度99.9%。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抗菌抗病毒溶胶的制备:
按照体积含量计,A组分的组成为:
钛酸四丁酯 20%~35%,
乙酰丙酮 10%~20%,
余量为水;
按照体积含量计,B组分的组成为:
Figure BDA0002978301190000021
其中,所述有机硅烷为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并且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2:1~3:1;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并且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1:1;
按照上述A组分的组成和B组分的组成进行配料,并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室温密闭搅拌1小时,然后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再按照每升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使用10~65g杀菌抗病毒剂的比例,向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中加入杀菌抗病毒剂,超声搅拌30min,从而制得抗菌抗病毒溶胶;
步骤二、涂装:
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或浸涂方式覆盖于基体材料表面,再经固化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三、超疏水处理:
将含氟硅烷或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溶于去离子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中,然后以喷涂或浸涂方式覆盖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的外表面,从而在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沉积出超疏水层,即制得上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
优选地,所述基体材料为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涂镀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100nm,纯度99.9%。
优选地,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不低于3wt.%。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是由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和具有低表面能的超疏水层构成的复合膜层,在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的双重作用下,赋予膜层表面超疏水抑菌抗病毒功能,而且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将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杀菌抗病毒功能)和纳米银(或银离子)(银系杀菌抗病毒功能)这两种杀菌抗病毒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多种杀菌抗病毒途径的协同作用,使得该膜层具有光催化、纳米银、超疏水等多重杀菌、抑菌及抗病毒效果,不仅制备简单、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而且膜层无色透明,不影响基体材料表面原有的装饰性,可实现在场所设施表面简单快速涂装,阻断病毒在公共场所中通过表面接触传播,防止细菌和病毒在公共设施表面长期存活,尤其适合应急期间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与改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实物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水滴接触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可适用于公共、医疗等场所设施制品及涂层的表面快速涂装,该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包括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和沉积于该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的超疏水层。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由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pH调节剂和杀菌抗病毒剂制成;所述主成膜物质为钛酸四丁酯、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所述水解催化剂为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超疏水层由含氟硅烷或硬脂酸中至少一种的低表面能物质制备而成。
具体地,该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可以包括以下实施方案:
(1)所述主成膜物质中钛硅摩尔比为1:2~1:3,并且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2:1~3:1。
(2)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不低于3wt.%,优选为3~7wt.%,并且所述杀菌抗病毒剂的添加量为每升第一混合物使用10~65g;所述第一混合物是所有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和pH调节剂的混合物。
(3)所述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100nm,纯度99.9%。
进一步地,该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抗菌抗病毒溶胶的制备:
按照体积含量计,A组分的组成为:
钛酸四丁酯 20%~35%,
乙酰丙酮 10%~20%,
余量为水;
按照体积含量计,B组分的组成为:
Figure BDA0002978301190000051
其中,所述有机硅烷为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并且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2:1~3:1;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并且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1:1;
按照上述A组分的组成和B组分的组成进行配料,并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室温密闭搅拌1小时,然后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再按照每升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使用10~65g杀菌抗病毒剂的比例,向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中加入杀菌抗病毒剂,超声搅拌30min,从而制得抗菌抗病毒溶胶。
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中的一种,并且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不低于3wt.%,优选为3~7wt.%;所述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100nm,纯度99.9%。
步骤二、涂装: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或浸涂方式覆盖于基体材料(所述基体材料为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涂镀层中的至少一种)表面,再经固化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三、超疏水处理:将含氟硅烷或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溶于去离子水与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甲醇、乙醇等)的混合液中,然后以喷涂或浸涂方式覆盖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的外表面,从而在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沉积出超疏水层,在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的双重作用下,赋予膜层表面超疏水抑菌抗病毒功能,即制得上述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
本发明提供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具有光催化、纳米银(或银离子)、超疏水等多重杀菌、抑菌及抗病毒效果,不仅制备工艺简单、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而且膜层无色透明,不影响基体材料表面原有的装饰性,可广泛应用于公共、医疗、学校等场所设施(特别是金属制品)的表面快速涂装,阻断病毒在公共场所中通过表面接触传播的传播途径,防止细菌和病毒在公共设施表面长期存活,尤其适合应急期间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与改造,如医用或民用领域对细菌或病毒的抗疫防护。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抗菌抗病毒溶胶的制备:A组分的组成为1体积份钛酸四丁酯、0.6体积份乙酰丙酮和2体积份去离子水;B组分的组成为12体积份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6体积份四乙氧基硅烷、3体积份乙酰乙酸乙酯、1体积份冰醋酸、7体积份去离子水和21体积份无水乙醇。按照上述A组分的组成和B组分的组成进行配料,并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室温密闭搅拌1小时,然后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再按照每升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使用50g杀菌抗病毒剂的比例,向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中加入杀菌抗病毒剂(该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并且该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为5wt.%),超声搅拌30min,从而制得抗菌抗病毒溶胶。
步骤A2、涂装: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方式覆盖于铝合金基体表面,室温固化48小时,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A3、超疏水处理:将6g/L含氟硅烷溶于去离子水和甲醇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喷涂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的外表面,室温表干2小时,从而在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沉积出超疏水层,即制得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
具体地,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进行观察和检测,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实物图如图1所示,膜层均匀、平整、紧密结合在铝合金基体表面,无疏松、损伤及擦伤等缺陷,而且膜层无色透明,膜层结合力达到5B级(根据ASTM D3359-02结合力测试标准);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水滴接触角如图2所示,水滴接触角为153°±2.7(根据GB/T30447-2013测试标准);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对大肠杆菌杀菌率为9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为99.7(根据GB/T 21866-2008测试标准),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抗病毒活性率为99.5%。
实施例2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A1相同。
步骤B2、涂装: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方式覆盖于不锈钢基体表面,室温固化48小时,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B3、超疏水处理: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A3相同。
具体地,对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进行观察和检测,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膜层均匀、平整、紧密结合在不锈钢基体表面,无疏松、损伤及擦伤等缺陷,而且膜层无色透明;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大于99.5(根据GB/T21866-2008测试标准),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抗病毒活性率为99.4%。
实施例3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A1相同。
步骤C2、涂装: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方式覆盖于环氧涂层表面,室温固化48小时,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C3、超疏水处理: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A3相同。
具体地,对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进行观察和检测,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膜层均匀、平整、紧密结合在环氧涂层表面,无疏松、损伤及擦伤等缺陷,而且膜层无色透明;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大于99.4(根据GB/T21866-2008测试标准),对甲型流感病毒H1 N1的抗病毒活性率为99.5%。
实施例4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抗菌抗病毒溶胶的制备:A组分的组成为1体积份钛酸四丁酯、0.6体积份乙酰丙酮和2体积份去离子水;B组分的组成为12体积份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6体积份四乙氧基硅烷、3体积份乙酰乙酸乙酯、1体积份冰醋酸、7体积份去离子水和21体积份无水乙醇。按照上述A组分的组成和B组分的组成进行配料,并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室温密闭搅拌1小时,然后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再按照每升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使用40g杀菌抗病毒剂的比例,向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中加入杀菌抗病毒剂(该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并且该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为7wt.%),超声搅拌30min,从而制得抗菌抗病毒溶胶。
步骤D2、涂装: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方式覆盖于不锈钢基体表面,室温固化48小时,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D3、超疏水处理:将硬脂酸溶于去离子水和乙醇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喷涂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的外表面,室温表干2小时,从而在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沉积出超疏水层,即制得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
具体地,对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进行观察和检测,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得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大于99.9(根据GB/T 21866-2008测试标准),对甲型流感病毒H1 N1的抗病毒活性率为99.8%。
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光催化、纳米银(或银离子)、超疏水等多重杀菌、抑菌及抗病毒效果,不仅制备简单、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而且膜层无色透明,不影响基体材料表面原有的装饰性,可实现在公共、医疗等场所设施表面简单快速涂装,阻断病毒在公共场所中通过表面接触传播,防止细菌和病毒在公共设施表面长期存活,尤其适合应急期间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与改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特征在于,该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包括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和沉积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的超疏水层;
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由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pH调节剂和杀菌抗病毒剂制成;所述主成膜物质为钛酸四丁酯、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所述水解催化剂为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疏水层由含氟硅烷或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成膜物质中钛硅摩尔比为1:2~1:3,并且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2: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不低于3wt.%,并且所述杀菌抗病毒剂的添加量为每升第一混合物使用10~65g;所述第一混合物是所有主成膜物质、溶剂、水解催化剂和pH调节剂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100nm,纯度99.9%。
6.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抗菌抗病毒溶胶的制备:
按照体积含量计,A组分的组成为:
钛酸四丁酯 20%~35%,
乙酰丙酮 10%~20%,
余量为水;
按照体积含量计,B组分的组成为:
有机硅烷 30%~40%,
乙酰乙酸乙酯 5%~7%,
冰醋酸 1%~2%,
余量为溶剂;
其中,所述有机硅烷为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并且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2:1~3:1;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并且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1:1;
按照上述A组分的组成和B组分的组成进行配料,并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室温密闭搅拌1小时,然后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再按照每升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使用10~65g杀菌抗病毒剂的比例,向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物中加入杀菌抗病毒剂,超声搅拌30min,从而制得抗菌抗病毒溶胶;
步骤二、涂装:
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溶胶以喷涂或浸涂方式覆盖于基体材料表面,再经固化形成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层;
步骤三、超疏水处理:
将含氟硅烷或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溶于去离子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中,然后以喷涂或浸涂方式覆盖于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的外表面,从而在所述抗菌抗病毒功能层外表面沉积出超疏水层,即制得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为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涂镀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为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的混合物、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银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100nm,纯度99.9%。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抗病毒剂中银含量不低于3wt.%。
CN202110280835.7A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025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0835.7A CN113025103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0835.7A CN113025103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5103A true CN113025103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0835.7A Pending CN113025103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51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1176A (zh) * 2021-11-18 2022-03-25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3940A (zh) * 2006-01-06 2006-07-19 浙江大学 硅钛微粗糙结构亲水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654572A (zh) * 2008-08-22 2010-0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0292A (zh) * 2013-12-25 2014-04-23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清洁的纳米涂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7570A (zh) * 2017-12-29 2018-05-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纳米TiO2原位杂化抗菌防水涂层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0221A (zh) * 2019-02-20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抗菌自清洁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3940A (zh) * 2006-01-06 2006-07-19 浙江大学 硅钛微粗糙结构亲水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654572A (zh) * 2008-08-22 2010-0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0292A (zh) * 2013-12-25 2014-04-23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清洁的纳米涂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7570A (zh) * 2017-12-29 2018-05-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纳米TiO2原位杂化抗菌防水涂层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0221A (zh) * 2019-02-20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抗菌自清洁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小兰 等: "有机硅/TiO2透明涂层的性能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贾瑛 等: "《轻质碳材料的应用》", 30 November 2013,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1176A (zh) * 2021-11-18 2022-03-25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97308B2 (ja) 有機ケイ素抗菌溶液、有機ケイ素抗菌剤、抗菌ガラス、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US20220073759A1 (en) Surface coating
TWI540111B (zh) Cu、CuO與CuO奈米顆粒在玻璃表面與耐久塗層上的抗微生物作用
WO2018110173A1 (ja) 光触媒材及び光触媒塗料組成物
CN107469820A (zh) 一种光触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9613A (zh) 一种用于木结构建筑的室内空气净化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3867382B2 (ja) 光触媒担持テント地キャンバスおよび光触媒担持テント地キャンバスを使用した構造体
WO2015133316A1 (ja) 光触媒塗工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触媒フィルム
CN109289511A (zh) 一种光催化抗菌净化涂镀板制备方法
CN113025103A (zh) 一种多效抗菌、抗病毒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8611A (zh) 一种抗病毒的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4094331B2 (ja) 親水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6010235B (zh) 一种银、镱离子复合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改性有机硅树脂内墙抑菌涂料及制备方法
WO2022181421A1 (ja) 抗ウイルス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抗ウイルスコ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抗ウイルス物
CN211802186U (zh) 一种抗菌彩色涂层钢板
Mili et al. Advances in nanoarchitectonics of antimicrobial tiles and a quest for anti-SARS-CoV-2 tiles
CN112661413A (zh) 抗菌防指纹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有该玻璃的触控显示产品
JP2010149005A (ja) 光触媒塗装体およびそのための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液
CN111393952A (zh) 一种人造板除醛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JP2010150768A (ja) 建材
JP2010150767A (ja) 建材
CN109021635B (zh) 一种光触媒墙体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3108611U (ja) 光触媒機能を有する網戸
CN115851041A (zh) 基于聚合物与TiO2纳米结构的功能复合抗菌涂层及应用
JP2007327071A (ja) 親水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