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7115B - 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7115B
CN112997115B CN201980073671.1A CN201980073671A CN112997115B CN 112997115 B CN112997115 B CN 112997115B CN 201980073671 A CN201980073671 A CN 201980073671A CN 112997115 B CN112997115 B CN 112997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detection surface
camera
unit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6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7115A (zh
Inventor
重松正康
佐藤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840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33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218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016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4281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9581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2997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7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7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7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4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different areas in a pupil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选择焦点位置的情况下不降低即时性并且防止开始自动调焦。该摄像设备设置有操作构件,操作构件用于使用光输入装置选择进行自动调焦的位置,光输入装置用于检测手指移动并通过手指操作来指示自动调焦的开始。当进行自动调焦时,在显示单元(28)和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器(41)上显示用于选择进行自动调焦的位置的显示对象。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光输入装置检测到的手指移动量来移动显示对象,并且当操作构件被操作时,在显示对象的位置处开始自动调焦。光输入装置布置在操作构件的供手指放置的表面的下方。

Description

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数字相机的摄像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改善从用于自动调焦的焦点位置的选择到自动调焦的开始的操作性的摄像设备。本发明还涉及诸如数字相机的电子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光学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该光学输入装置检测诸如与检测面接触的手指的接触物的移动。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数字相机的摄像设备包括用于开始自动调焦的操作单元。此外,一些摄像设备被设计为用光标等显示多个能够自动调焦的位置,并通过诸如操纵杆(joystick)或拨盘的操作构件来移动光标的位置。
近年来,在摄像设备中,可以自动调焦的范围已经扩大,结果,可以选择自动调焦的点(位置)的数量趋于增加。结果,使用者可以以更自由的构图进行拍摄。
另一方面,在利用诸如操纵杆或拨盘的操作构件的传统技术的操作中,除非增加用于移动光标的操作的次数,否则光标不能移动至目标焦点位置。因此,与光标移动相关的即时性降低。
为了防止即时性降低,例如,存在一种摄像设备,其中通过使用设置在其背面的液晶上的触摸板来选择可以自动调焦的位置。当使用触摸板时,可以根据手指移动量来移动光标并且选择焦点位置,从而不会降低光标移动的即时性。
然而,在传统的摄像设备中,在用操作构件(例如,触摸板)选择了可以自动调焦的位置之后,需要通过另一操作构件进行开始自动调焦的操作。因此,需要将手指从选择自动调焦位置移动到开始自动调焦,并且可能花费时间来开始自动调焦。结果,使用者可能错过拍照机会。
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例如,存在一种摄像设备,其中,在使用者没有将手指从触摸板移开的情况下,进行二维方向上的操作和焦点位置的确定(专利文献1)。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用电容式传感器来检测XY方向上的操作和推动方向上的操作。
另一方面,作为包括检测诸如与检测面接触的手指的接触物的移动的光学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手指引导面和作为光学输入装置的光学追踪指示器的平板电脑,其中该手指引导面从壳体的外观面凹陷,该光学输入装置具有与手指引导面连续设置的检测面(接触面)。由于供手指接触以便读取指纹的检测面从外观面凹陷,因此检测面几乎不会被刮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89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374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方法使用电容式传感器,因此难以增加在推动方向上的行程。结果,存在当在二维方向上操作时可能检测到轻微的推动的风险。即,通过专利文献1的方法,由于在选择焦点位置时错误地检测推动,很有可能在使用者不期望的位置处开始自动调焦。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光学输入装置中,由于接触面被形成为比接触面周围的手指引导面凸出,因此该结构可以抵抗手指滑动的劣化。因此,接触面可以形成为与手指引导面连续的凹形,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细小的灰尘倾向于收集在接触面的中央部(最凹陷的部分)中,并且积聚的灰尘会干扰指纹检测。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在选择焦点位置的情况下不降低光标移动的即时性并且不开始自动调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下光学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该光学输入装置的检测面不容易被刮伤并且不易受到灰尘的影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是一种摄像设备,在所述摄像设备中,选择拍摄画面中进行自动调焦的位置,指示在所选择的位置开始所述自动调焦并进行摄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操作构件,其被构造为使用检测手指的滑动移动的光输入装置来选择拍摄画面中进行所述自动调焦的位置,并通过所述手指的操作来指示所述自动调焦的开始;显示单元,其被构造为显示显示对象,用于在进行所述自动调焦时选择拍摄画面中进行所述自动调焦的位置;和控制器,其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光输入装置检测到的手指的移动量来移动所述显示对象,并且在操作所述操作构件时在所述显示对象的位置处开始所述自动调焦,其中,所述光输入装置布置在所述操作构件的供手指放置的面的下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一种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输入装置包括:检测面;光源,其被构造为发射照明光,所述照明光透过所述检测面并对与所述检测面接触的接触物照明;光学构件,其具有成像光学单元,所述成像光学单元对所述照明光中的被所述接触物反射从而透过所述检测面的反射光成像;和受光传感器,其被构造为对由所述反射光形成的所述接触物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其中,所述检测面具有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装面的所述检测面周围的周边部凹陷的凹曲面形状,并且所述成像光学单元的光轴位置偏离所述检测面的中心位置或最凹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选择焦点位置的情况下,不降低光标移动的即时性,并且不开始自动调焦。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包括如下光学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该光学输入装置的检测面不易被刮伤且不易受灰尘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相机系统)的示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相机系统)的示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A是用于说明当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进行拍摄时,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即,图2A是示出相机系统中设置的AF-ON钮和快门钮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2B是用于说明当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进行拍摄时,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即,图2B是示出相机系统中设置的AF-ON钮和快门钮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2C是用于说明当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进行拍摄时,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即,图2C是示出相机系统中设置的AF-ON钮和快门钮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2D是用于说明当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进行拍摄时,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即,图2D是示出相机系统中设置的AF-ON钮和快门钮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3A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
图3D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
图3E是相机系统的后视图。
图3F是相机系统的后视图。
图3G是相机系统的侧视图。
图3H是相机系统的俯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的AF-ON钮的截面图。
图4B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的快门钮的截面图。
图4C是AF-ON钮的截面图。
图4D是快门钮的截面图。
图5A是示出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5B是示出相机系统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6A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相机系统)进行拍摄的示例的图。
图6B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相机系统)进行拍摄的示例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使用的操作构件的形状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中使用的操作构件的形状的图。
图7C是示出AF-ON钮和光学追踪指示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7D是示出AF-ON钮和光学追踪指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光学追踪指示器的示意性构造的图。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图9A和图9B所示的相机的外观的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图9A和图9B所示的相机的外观的图。
图10C是用于说明图9A和图9B所示的相机的外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示例。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示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A是摄像设备的从正面侧(前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摄像设备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示出的摄像设备是数字单镜头反光相机(以下称为相机)1000(也称为相机系统1000),并且包括相机主体100和镜头单元150(也称为可更换镜头单元150),镜头单元150上安装有摄像透镜并且能够从相机主体100拆卸。
更具体地,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从正面侧和背面侧观察的可更换镜头数字相机系统1000的外观。数字相机系统1000包括作为电子装置的相机主体100和可更换镜头单元150。可更换镜头单元150保持摄像透镜。
在图1A中,相机主体100包括向前突出的第一握持部101。利用第一握持部101,当以正常位置姿势(后述的摄像单元22中的大致矩形的摄像区域设定为在水平方向上比在竖直方向上长的姿势)用相机1000进行拍摄时,使用者可以稳定地握持和操作相机主体100。此外,相机主体100包括向前突出的第二握持部102。利用第二握持部102,当以纵向位置姿势(摄像单元22中的大致矩形的摄像区域设定为在竖直方向上比在水平方向上长的姿势)用相机1000进行拍摄时,使用者可以稳定地握持和操作相机主体100。
应注意,第二握持部102可以与相机主体100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从相机主体100拆卸。
当指示开始拍摄时,操作快门钮103和105中的一者。这些快门钮103和105包括在开关单元70(图5A)中。当半按快门钮103和105中的一者(第一行程)时,开关SW1被接通并且产生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如后所述,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诸如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处理和EF(闪光灯预闪)处理的操作开始。可以通过释放第一行程来取消AF处理。
当完全按下快门钮103和105中的一者(第二行程)时,开关SW2被接通并且产生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结果,从读取摄像单元22(也称为摄像器件22)的信号到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200的一系列拍摄处理动作开始。
所示的相机1000包括作为AF模式的适用于拍摄静止被摄体的单次AF和适用于拍摄移动被摄体的伺服AF(连续AF)。在单次AF中,自动焦点检测在由使用者适当选择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然后,调焦透镜移动到焦点位置,并且停止驱动调焦透镜。
另一方面,在伺服AF中,即使在调焦透镜移动到焦点位置之后,也能检测到主要被摄体的移动。当检测到主要被摄体的移动时,根据在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到的散焦量来连续驱动调焦透镜。
使用者可以选择单次AF和伺服AF。此外,单次AF被称为第一自动焦点检测操作,而伺服AF被称为第二自动焦点检测操作。
当相机1000以正常位置姿势进行拍摄时,主要使用快门钮103,当相机1000以纵向位置姿势进行拍摄时,主要使用快门钮105。
换言说明图1A如下。在图1A中,相机主体100包括向前突出的第一握持部101。使用者可以在用右手握持第一握持部101并且将相机系统1000保持在正常姿势的状态下操作快门钮103。此外,相机主体100包括向前突出的第二握持部102。使用者可以在用右手握持第二握持部102并且将相机系统1000保持在纵向姿势的状态下操作快门钮105。
当半按下快门钮103和105(第一行程)时,进行诸如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处理以及EF(闪光灯预闪)处理等的摄像准备操作。当完全按下快门钮103和105(第二行程)时,进行包括记录摄像和记录所拍摄的图像(图像数据)的一系列摄像操作。
在图1B中,电源开关43用于接通或断开相机1000的电源。取景器16(也称为取景器目镜16)是用于检查通过镜头单元150入射的光学像的焦点和构图的所谓窥视型取景器。于是,取景器16允许使用者观察显示在后述的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41(也称为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上的信息以及光学像。
显示单元28(也称为背面监视器28)显示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和各种信息。在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上设置有能够接收触摸操作(触摸检测)的触摸面板72(也称为触摸面板传感器72)。触摸面板72可以设置成叠置在显示单元28上,或者可以与显示单元28一体地设置。
通过按下AF-ON钮80a、80b、80c和80d开始AF(自动调焦)处理。另外,当释放AF-ON钮80a、80b、80c和80d时,AF处理停止。AF-ON钮80a和80b包括在后述的开关单元70中,而AF-ON钮80c和80d包括在开关单元71中(图5A)。
光学追踪指示器(光学输入装置的示例,下文称为“OTP”)1、2、3、4、5和6是光学地检测诸如手指的指纹的图案的移动的触摸操作构件。OTP 1到6检测触摸操作、检测在二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物体(例如,手指),以输出与手指等的移动相关的移动信息。
OTP 1至6均具有发光单元和光学位置检测元件(均未示出)。发光单元从AF-ON钮80a至80d以及快门钮103和105的内部朝向放置在这些钮的表面上的手指照射光。然后,通过光学位置检测元件测量来自诸如手指的指纹的图案的反射光。光学位置检测元件可以通过例如图像传感器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11-345076号公报等中说明的图像处理,通过对手指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图像追踪来产生指示手指移动的信号。
通过使用相对移动的手指的作为OTP 1至6的输出的移动信息,可以移动在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41上显示的测距点框405(参见图6A)的位置和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测距点框305(参见图6B)的位置。
应注意,可以在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41或显示单元28上显示并且可以移动的显示对象不限于测距点框。例如,来自OTP 1至6的移动信息可以用于进行将回放图像切换到下一个回放图像的操作。此外,来自OTP 1至6的移动信息可以用于移动在菜单画面上进行选择的光标,切换诸如相机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光圈和曝光补偿等的设定值。上述OTP 1至6分别被结合到AF-ON钮80a至80d以及快门钮103和105中。
操作相机1000的使用者在AF-ON钮80a至80d以及快门钮103和105上进行触摸操作以在二维方向上滑动手指。结果,可以移动显示在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41上的测距点框405和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测距点框305。此外,通过按压同一钮而不释放手指或通过释放所述按压,可以由任何钮打开/关闭AF(自动调焦)处理。
例如,当通过按压快门钮103来进行作为第二自动焦点检测操作的伺服AF时,可以通过内置到正在操作的AF-ON钮80a中的OTP 1在进行伺服AF的同时操作测距点框405。
换言说明图1B如下。在图1B中,使用者操作电源开关43以接通/断开相机系统1000的电源。取景器目镜16是当观察由从可更换镜头单元150入射的光形成的被摄体像(光学像)时使用者注视的地方。通过取景器目镜16,使用者可以观察显示在后述的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上的被摄体像以及信息。
作为显示单元的背面监视器28能够显示拍摄的图像和各种信息。在背面监视器28的显示面上设置有能够检测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AF-ON钮80a、80b、80c和80d均被设置成根据使用者操作开始AF处理。通过取消AF-ON钮80a至80d上的操作,可以取消AF处理。光学追踪指示器(OTP:光学输入装置)1、2、3、4、5和6被结合到AF-ON钮80a至80d和快门钮103、105内部。OTP 1至6中的每一者都是光学地检测图案的移动以输出电信号的触摸操作构件,所述图案是诸如由接触物保持的指纹,所述接触物诸如是使用者的手指。通过使用来自OTP 1至6的电信号,可以获得关于接触物的移动(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信息。
具有内置的OTP 1至6的快门钮103和105以及AF-ON钮80a至80d的配置优选地构造为使得可以在执行触摸操作和滑动操作时立即开始AF处理。
图2A至图2D是用于说明当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1000进行拍摄时,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图2A是示出快门钮的一种配置的立体图,图2B是示出快门钮的另一种配置的立体图。此外,图2C是示出AF-ON钮的一种配置的立体图,图2D是示出AF-ON钮的另一种配置的立体图。
如图2A所示,快门钮103布置在可以由保持上述第一握持部101的手301的食指301a操作的位置。即,当从上方观察相机1000时,快门钮103布置在食指301a与第一握持部101的突出部重叠的位置。
同样地,如图2B所示,快门钮105布置在可以由保持第二握持部102的手301的食指301a操作的位置。即,当在背面视图中从右侧观察相机1000时,快门钮105布置在食指301a与第二握持部102的突出部重叠的位置。
图3A至图3D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1000中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图。图3A和图3B是相机1000的从背面侧观察时的图,图3C是相机1000的从侧面观察时的图。此外,图3D是相机1000的从上面观察时的图。
如图2C所示,AF-ON钮80a布置在可以由保持第一握持部101的手301的拇指301b操作的位置。例如,如图3A所示,当从背面侧观察处于正常位置姿势的相机1000时,AF-ON钮80a布置在第一握持部101的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的大致中心的上方。此外,AF-ON钮80a优选地布置在位于显示单元28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线的右侧并且避开了取景器单元的凸状部601(也称为凸框部601)的斜线范围A中。
另外,考虑到安装在相机上,优选地将AF-ON钮80a(OTP 1)的安装位置设定成使得距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距离至少满足下面的数学式(1)。
(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作为取景器16的外观的凸状部601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的距离)≥(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AF-ON钮80a(OTP 1)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的距离)(1)
通过满足以上数学式,因为当拍摄者注视取景器16时,拍摄者的眼睛和操作AF-ON钮80a(OTP 1)的手指不会相互干扰,所以改善了操作性。
此外,为了使拍摄者在操作AF-ON钮80a之后直到按压快门钮103之前一直牢固地保持第一握持部101,优选的是使AF-ON钮80a隔着壳体位于与利用食指操作的快门钮103相反的位置。此外,为了在不从第一握持部101抬起手的腹部的情况下操作快门钮103和AF-ON钮80a,优选的是至少距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距离满足以下数学式(2)。
(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AF-ON钮80a(OTP 1)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的距离)≥(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快门钮103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的距离)(2)
另外,考虑到将钮安装在相机以外的摄像设备上,从当用AF-ON钮80a操作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诸如测距点框305等的显示对象时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AF-ON钮80a的安装位置设定为使得距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的距离至少满足以下数学式(3)。
(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显示单元28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的距离)≥(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AF-ON钮80a(OTP 1)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的距离)(3)
通过满足以上数学式,可以防止显示单元28被操作AF-ON钮80a的使用者的手指隐藏。
如图2D所示,AF-ON钮80b布置在可以由保持第二握持部102的手301的拇指301b操作的位置。例如,如图3B所示,当从背面侧观察处于正常位置姿势的相机1000时,AF-ON钮80b布置在第二握持部102的左右方向长度的大致中心的右侧。此外,优选的是,AF-ON钮80b布置在显示单元28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下方的斜线范围B中。
AF-ON钮80c布置在可以由与保持第一握持部101的手301不同的手302的拇指302a操作的位置。例如,如图3C所示,优选的是AF-ON钮80c布置在当从背面观察处于正常位置姿势的相机时从与第一握持部101相反的侧面可以看到的范围C内。
AF-ON钮80d布置在可以由与保持第二握持部102的手301不同的手302的拇指302a操作的位置。例如,如图3D所示,优选的是AF-ON钮80d布置在从与第二握持部102相反的上面可以看到的范围D中。
换言说明AF-ON钮80a至80d以及快门钮103和105的配置如下。优选的是分别结合有OTP 1至6的AF-ON钮80a至80d以及快门钮103和105被布置为如图2A至图2D以及图3E至图3H所示,使得在AF-ON钮80a至80d以及快门钮103和105上接收到触摸操作或滑动操作时可以立即开始AF处理。图2A和图2C分别是从背面侧且从左右侧斜上方观察时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系统1000的立体图。图2B和图2D分别是从背面侧且从左右侧斜上方观察时处于纵向姿势的相机系统1000的立体图。另外,图3E和图3F示出了从背面侧观察时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并且图3G和图3H分别示出了从左侧面侧和上面侧观察时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系统1000。应注意的是,在图3E至3H中,为与图3A至3D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2A所示,快门钮103布置在可以由保持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的第一握持部101的右手301的食指301a操作的位置。即,当从上方观察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时,快门钮103布置在其与第一握持部101重叠的位置。此外,如图2B所示,快门钮105布置在可以由保持处于纵向姿势的相机主体100的第二握持部102的右手301的食指301a操作的位置。即,当从上面(正常姿势的右侧)观察处于纵向姿势的相机主体100时,快门钮105布置在其与第二握持部102重叠的位置。
如图2C所示,AF-ON钮80a布置在可以由保持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的第一握持部101的右手301的拇指301b操作的位置。更具体地,如图3E所示,当从背面侧观察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时,AF-ON钮80a布置在第一握持部10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C1上方。此外,优选的是,AF-ON钮80a布置在背面监视器2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2的右侧并且避开了取景器16周围的凸框部601的斜线范围A中。此外,优选的是,AF-ON钮80a(OTP 1)在左右方向上的放置位置满足条件:
D1≥D2,
其中,D1是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取景器目镜16周围的凸框部601的中心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是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AF-ON钮80a的中心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通过满足该条件,当使用者注视取景器目镜16时,使用者的眼睛和操作AF-ON钮80a的手指不会互相干扰,从而改善了操作性。
另外,为了使使用者在操作AF-ON钮80a之后直到操作快门钮103之前一直牢固地保持第一握持部101,优选的是,使AF-ON钮80a隔着壳体位于与食指301a操作的快门钮103相反的位置。此外,为了在不从第一握持部101抬起手的腹部的情况下操作快门钮103和AF-ON钮80a,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如上所述,将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AF-ON钮80a的中心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2,并将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快门钮103的中心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3。此时,优选满足条件:
D2≥D3。
从当用AF-ON钮80a(OTP 1)操作显示在背面监视器28上的菜单画面等时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AF-ON钮80a的位置满足以下条件。如上所述,将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AF-ON钮80a的中心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2,并将从第一握持部101的右端到背面监视器28的中心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4。此时,优选满足条件:
D4≥D2。
通过满足该条件,可以防止背面监视器28被操作AF-ON钮80a的手指隐藏。
如图2D所示,AF-ON钮80b布置在可以由保持处于纵向姿势的相机主体100的第二握持部102的右手301的拇指301b操作的位置。更具体地,如图3F所示,当从背面侧观察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时,AF-ON钮80b布置在第二握持部10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3的右侧。此外,优选的是,AF-ON钮80b布置在背面监视器28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C4下方的斜线范围B内。
如图2C所示,在可以由与保持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主体100的第一握持部101的右手301不同的左手302的拇指302a操作的位置处,AF-ON钮80c布置于可更换镜头单元150的外周面(外装面)。更具体地,如图3G所示,优选的是,AF-ON钮80c布置在当从与第一握持部101相反的左侧观察处于正常姿势的相机系统1000时可见的可更换镜头单元150上的斜线范围C中。如图2D所示,AF-ON钮80d布置在可更换镜头单元150的外周面上的可以由与保持处于纵向姿势的相机主体100的第二握持部102的右手301不同的左手302的拇指302a操作的位置。更具体地,如图3H所示,优选的是,AF-ON钮80d布置在当从与第二握持部102相反的上面侧观察处于纵向姿势的相机系统1000时可见的可更换镜头单元150上的斜线范围D中。
图4A和图4B是用于说明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1000中设置的AF-ON钮和快门钮的截面图。图4A是大致圆筒形的AF-ON钮的截面图,图4B是大致圆筒形的快门钮的截面图。
首先,将参照图4A说明OTP 1结合到AF-ON钮80a的构造。应注意,这同样适用于OTP2至4分别结合到AF-ON钮80b至80d的构造。
AF-ON钮80a至80d可以大致垂直于相机主体100或镜头单元150的外装面操作。换句话说,AF-ON钮80a至80d被推动以被接通。AF-ON钮80a至80d是由例如导电橡胶(第一导电单元)制成的开关。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1000中使用的操作构件的形状的图。图7A是俯视图(平面图),图7B是图7A中的箭头D-D所示的截面图。
OTP 1布置在形成于AF-ON钮80a的凹部80e中。如图7B所示,AF-ON钮80a包括由薄镜面部80f和80g组成的透明窗部。OTP 1将来自发光单元(未示出)的光从镜面部80g朝向镜面部80f照射,并且通过光学位置检测元件(未示出)来检测置于镜面部80f上的指纹等的反射光。
由镜面部80f和80g组成的部分的壁厚与其它部分相比急剧减小,因此在AF-ON钮80a通过模制成型等制成的情况下,当产品从模具中出来时该部分容易受到热收缩等的影响。当由镜面部80f和80g组成的部分的表面形状由于热收缩等而具有即使轻微的凹凸弯曲点时,由于外光等的反射,该弯曲点是明显的。具体地,因为镜面部80f是外观面,所以当存在弯曲点时,有可能损害商业价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镜面部80f的表面具有在向外方向上平缓凸出的半径为SR的球面形状,使得不会出现成型期间由于热收缩导致的弯曲点。
此外,由于当形成为凸半球形状部的镜面部80f从镜面部80f外侧的外周面80h突出时镜面部80f容易被刮伤,所以镜面部80f的远端(突出端)比外周面80h低ΔA。即,由镜面部80f和80g组成的透明窗部不从外周面80h突出。另一方面,当ΔA较大时,手指可能不会与镜面部80f接触,因此优选的是,ΔA为大约0.01mm至0.5mm。
此外,为了使光学检测元件(未示出)的检测光学系统中的中心与外周之间的光路长度的变化最小,优选的是镜面部80f的中心与外周之间的壁厚差大约为0.02mm以下。因此,优选的是,当将镜面部80f的直径设为α并将球面形状部的半径设为SR时,球面形状部的半径SR(mm)是相对于镜面部80f的直径α(mm)满足以下关系式(4)的数值。
SR≥6.25α2+0.01 (4)
此外,考虑到手指的检测范围,作为镜面范围的直径α优选为大约2mm至15mm。
具有轴孔600a(也称为孔600a)的钮基座600和具有可滑动地嵌合在轴孔600a中的嵌合轴90a的下键顶(underkey top)90(也称为下操作构件90)布置在AF-ON钮80a的正下方。通过使AF-ON钮80a和下键顶90的接合部89在整周上粘接,OTP 1被联接到AF-ON钮80a并且一体地操作。即,OTP 1布置在作为一个操作构件的AF-ON钮80a的放置手指的表面的下方(下侧)。
诸如硅橡胶的弹性构件700被夹在相机主体100的外装盖(外装构件)100a和钮基座600之间。这防止水通过外装盖100a和钮基座600之间的空间侵入。
此外,形成于下键顶90的斜面部90b和设置于弹性构件700的臂部700a(也称为凸部700a)在整周上彼此接触。这防止水通过AF-ON钮80a和外装盖100a之间的空间侵入。
OTP 1安装于柔性基板800。柔性基板800穿过形成在下键顶90中的孔90c,穿过臂部700a的内周,并且连接至基板(未示出)。
具有导电橡胶(第一导电单元)500a的开关橡胶500和柔性印刷板502布置在下键顶90下方。在柔性印刷板502中,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单元)502a布置在导电橡胶500a下方。当按下AF-ON钮80a时,导电橡胶500a被粘接到AF-ON钮80a的下键顶90按压,并与导电图案502a接触。结果,AF-ON钮80a变为接通状态(电连接)。AF-ON钮80b至80d具有与AF-ON钮80a相同的构造。
在以上示例中,尽管使用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开关作为AF-ON钮80a至80d,但是只要相对于相机1000大致竖直地操作并进行ON操作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包括换向弹簧等的触觉开关。
随后,将参照图4B说明OTP 5和6被结合到快门钮103和105中的构造。
快门钮103和105可以大致垂直于相机主体100的外装面操作。于是,当按压快门钮103或105时,开关SW1(在图5A中由附图标记7a表示)在第一行程(半按)中接通。结果,产生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
此外,在快门钮103或105的第二行程(完全按下)中,开关SW2(在图5A中由附图标记7b表示)接通从而产生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
OTP 5布置在形成于快门钮103的凹部103e中。在快门钮103的正下方布置具有轴孔610a的钮基座610以及具有可滑动地嵌合在轴孔610a中的嵌合轴99a的下键顶99(也称为下操作构件99)。通过使快门钮103和下键顶99的接合部79在整周上粘接,OTP 5联接至快门钮103并一体地移动。下键顶99通过保持构件69固定到钮基座610。
诸如硅橡胶的弹性构件710被夹在相机主体100的外装盖100a和钮基座610之间。这防止水通过外装盖100a和钮基座610之间的空间侵入。
此外,形成于下键顶99的斜面部99b和设置于弹性构件710的臂部710a(也称为凸部710a)在整周上彼此接触。这防止水通过快门钮103和外装盖100a之间的空间侵入。
OTP 5安装于柔性基板810。柔性基板810穿过形成在下键顶99中的孔99c,穿过臂部710a的内周,并且连接至基板(未示出)。
导电叶片开关777、888和999布置在下键顶99下方。通过按压快门钮103,叶片开关777和叶片开关888彼此接触并变为导通。结果,产生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通过更深地按压快门钮103,叶片开关888和叶片开关999彼此接触并且变为导通。结果,产生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
由于快门钮105的构造与快门钮103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将参照图4C和图4D、图7C和图7D以及图8说明AF-ON钮和快门钮的另一示例。应该注意的是,在图4C和图4D、图7C和图7D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图4A和4B、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图4C示出了结合有OTP 1的AF-ON钮80a的构造。其它AF-ON钮80b至80d(OTP2至4)具有相同的构造。通过在垂直于相机主体100或镜头单元150的外装面的方向上推入来接通AF-ON钮80a。
OTP 1布置在形成于AF-ON钮80a内侧的凹部80e中。图7C示出了从垂直于外装面的方向观察的AF-ON钮80a和OTP 1。AF-ON钮80a形成为以在垂直于外装面的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圆形。AF-ON钮80a具有圆形的检测面880f和钮外装面(周围部分)880h,钮外装面880h与检测面880f的外缘相邻并围绕检测面880f的外缘形成为环形。钮外装面880h也是相机主体100或可更换镜头单元150的外装面的一部分。检测面880f形成为镜面,使得从外部不能看到AF-ON钮80a的内侧。
图7D示出了图7C所示的AF-ON钮80a和OTP 1的沿着E-E线截取时的截面。如参照图8所后述的,来自光源881的照明光通过光学构件880的照明用透镜部880b,并且从检测面880f的内侧透射到外侧,从而照射与检测面880f接触的手指。然后,来自手指(指纹)的反射光通过光学构件880的检测用透镜部880a,并在受光传感器882上成像。
图8示出了结合在AF-ON钮80a中的OTP 1的示例。OTP 1具有形成为AF-ON钮80a的一部分的检测面880f、光源881、光学构件880和受光传感器882。光学构件880具有照明用透镜部880b和检测用透镜部880a。
光源881发射诸如红外光等的照明光。光学构件880将来自光源881的照明光引导至照明用透镜部880b,并且朝向检测面880f照射来自照明用透镜部880b的照明光。透过检测面880f并被接触检测面880f的手指的指纹反射的反射光经由作为成像光学单元的检测用透镜部880a在受光传感器882的受光面上成像。受光传感器882由诸如图像传感器等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并且对形成在受光面上的指纹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电信号。通过使用该电信号,可以检测手指是否接触检测面880f。使用者还可以通过触摸或释放AF-ON钮80a至80d的检测面880f来指示AF处理的开始和停止。
当使用者在二维方向上在检测面880f上移动(滑动)手指时,从受光传感器882输出的电信号也改变。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通过对电信号进行图像处理来获得指示手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信息。通过使用所获得的关于手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移动显示在上述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或背面监视器28上的AF框以及在菜单画面上的光标,可以更改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光圈、曝光补偿值等,并且可以切换回放图像。即,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使用所获得的关于手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信息控制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和背面监视器28上的显示。
AF框是矩形或圆形框,其指示摄像画面内要通过AF聚焦的区域。对于AF框,例如,当在进行伺服AF以使相机保持聚焦于移动的被摄体的状态下使用者在内置于AF-ON钮的OTP上移动手指时,AF框可以根据被摄体的移动而移动。
如图7D和图8所示,检测面880f具有曲率半径为SR'的凹曲面形状(凹球面形状)。图8放大了在图7D中难以理解的检测面880f的凹球面形状。
在AF-ON钮80a中,检测面880f具有比其它部分薄的壁厚,并且由于刚成型AF-ON钮80a之后的热收缩,检测面880f易于具有凹凸。在形成为镜面的检测面880f上,这种凹凸在外观上是明显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面880f具有从其外缘(钮外装面880h的内缘)起曲率半径为SR'的平缓的凹球面形状,使得由于刚成型后的热收缩引起的凹凸几乎不会发生。此外,由于检测面880f具有凹球面形状,因此可以防止检测面880f被刮伤。
此外,优选的是,当指纹的反射光通过检测用透镜部880a在受光传感器882上成像时,为了最小化检测面880f的中心和周边部之间的光路长度差,检测面880f的中心和周边部之间的壁厚差为0.02mm以下。因此,优选的是,曲率半径SR'(mm)满足条件:
SR'≥6.25α'2+0.01,
其中α'是检测面880f的直径。适合于指纹检测的检测面880f的直径α'优选为2mm至15mm。
此外,当检测面880f相对于钮外装面880h的凹陷量太大时,手指难以与检测面880f紧密接触,这可能导致指纹检测不良。因此,优选的是检测面880f相对于钮外装面880h的凹陷量为0.015m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曲率半径SR'(mm)满足条件:
SR'≥8.33α'2+0.0075。
另外,如图7C、图7D和图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光学构件880的圆形的检测用透镜部880a中的供光轴通过的中心位置(光轴位置)880ac被布置为从检测面880f的最凹中心位置880i沿x方向偏离ΔA'并沿y方向偏离ΔB'。x方向和y方向是与检测用透镜部880a的光轴正交的方向。
如图8所示,当微小的灰尘DS附着到形成为凹球面形状的检测面880f时,灰尘DS倾向于收集在检测面880f的最凹中心位置880i附近。当光学构件880的检测用透镜部880a的中心位置880ac与检测面880f的中心位置880i一致时,在中心位置880i附近收集的灰尘DS可能妨碍指纹检测。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地使检测用透镜部880a的中心位置880ac相对于检测面880f的中心位置880i移位ΔA'和ΔB',收集在检测面880f的中心位置880i附近的灰尘DS几乎不会影响指纹检测。
应注意,在该实施方式中,检测用透镜部880a的中心位置880ac从检测面880f的中心位置880i移位。然而,该结构不限于此,可以是检测用透镜部的中心位置从检测面的最凹位置移位,即从可能收集灰尘的位置(诸如距钮外装面最远的位置等)移位的结构。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检测面880f为圆形的情况,但是检测面880f可以具有诸如四角形状等的其它形状。例如,四角形状的检测面的中心可以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等。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钮外装面880h经受缎面加工(satin finish)以改善手指的滑动。另外,为了使使用者更容易直观地理解检测面880f的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如为了清楚和夸张起见的图8所示,优选的是,钮外装面880h具有向外侧的突出量P朝向内缘(检测面880f的外缘)逐渐增加的凸形状(凸斜面形状)。
在图4C中,下操作构件90布置在AF-ON钮80a的正下方。下操作构件90的嵌合轴90a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嵌合在形成于钮基座600中的孔600a中。形成于AF-ON钮80a的下部的外周的环形凸部的整周粘接到下操作构件90的接合部90e。结果,AF-ON钮80a、下操作构件90以及夹持在它们之间的OTP 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一体地移动。
诸如硅橡胶等的圆筒形弹性构件700被夹在相机主体100的外装盖(外装构件)100a和钮基座600之间。结果,防止了水和灰尘从外装盖100a和钮基座600之间进入相机主体100的内部。此外,在下操作构件90的外周形成为环状的斜面部90b与在弹性构件700的内周设置为环状的凸部700a在整周上彼此接触。结果,防止了水和灰尘从AF-ON钮80a和外装盖100a之间侵入相机主体100的内部。
OTP 1安装于柔性基板800,并且柔性基板800通过形成在下操作构件90中的孔90c连接到相机主体100中的主板(未示出)。
具有导电橡胶500a的开关橡胶500和柔性印刷板502被布置在下操作构件90下方。开关橡胶500通过其弹力将下操作构件90、OTP 1和AF-ON钮80a保持在图中所示的位置(断开状态)。
柔性印刷板502的导电图案502a设置成面对导电橡胶500a。当使用者按压AF-ON钮80a时,被下操作构件90压的开关橡胶500弹性变形,并且导电橡胶500a与导电图案502a接触。结果,由导电图案502a和导电橡胶500a构成的AF-ON钮80a的开关单元被接通。
应注意,为了将AF-ON钮80a保持在断开状态,可以使用弹簧代替开关橡胶500。
图4D示出了结合有OTP 5的快门钮103的构造。另一个快门钮105(OTP 6)的构造相同。使用者沿垂直于相机主体100的外装面的方向按照第一行程按压快门钮103,以接通开关SW1从而产生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此外,快门钮103按照第二行程被按压而接通开关SW2,从而产生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
OTP 5布置在形成于快门钮103的内侧的凹部103e中。下操作构件99布置在快门钮103的正下方。下操作构件99的嵌合轴99a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嵌合在形成于钮基座610的孔610c中。形成在快门钮103的下部的外周的环形凸部的整周粘接至下操作构件99的接合部99e。结果,快门钮103、下操作构件99和夹持在它们之间的OTP 5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一体地移动。通过安装到轴的下部的保持构件69与钮基座610的下表面接触,防止了下操作构件99从钮基座610向上脱离。
诸如硅橡胶等的圆筒形弹性构件710被夹在相机主体100的外装盖100a和钮基座610之间。结果,防止水和灰尘从外装盖100a和钮基座610之间侵入相机主体100的内部。另外,在下操作构件99的外周形成为环状的斜面部99b与在弹性构件710的内周设置为环状的凸部710a在整周上彼此接触。结果,防止水和灰尘从快门钮103和外装盖100a之间侵入相机主体100的内部。
OTP 5安装于柔性基板810。柔性基板810通过形成于下操作构件99的孔99c连接到相机主体100中的主板。
导电叶片开关777、888和999布置在下操作构件99的下方。当使用者按照第一行程按压快门钮103时,由叶片开关777和叶片开关888构成的开关SW1导通从而产生第一快门开关信号。当按照第二行程按压快门钮103时,由叶片开关888和叶片开关999构成的开关SW2导通从而产生第二快门开关信号。
图5A是示出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1000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应注意,在图5A中,为与图1A至图4B所示的那些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上所述,镜头单元150能够从相机主体100拆卸。镜头单元150包括拍摄透镜155(也称为摄像透镜155)。拍摄透镜155例如由多个透镜组成,但是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示出一个透镜。
通信端子66是用于镜头单元150与相机主体100通信的端子,并且通信端子10是用于相机主体100与镜头单元150通信的端子。即,镜头单元150经由通信端子66和10与相机主体100的系统控制单元50通信。
镜头单元150包括镜头控制回路201,并且镜头控制回路201通过光圈驱动回路203来驱动和控制光圈204。此外,镜头控制回路201使用AF驱动回路202来使拍摄透镜155的位置沿着光轴900移位并进行调焦。另外,OTP 3和OTP 4连接到镜头控制回路201。
镜头单元150经由可以安装镜头单元150的安装部安装于相机主体100。作为镜头单元150,可以安装诸如单焦点透镜或变焦透镜的各种类型。
测光回路106使用测光传感器(AE传感器)17来测量经由快速返回镜12成像在调焦屏13上的被摄体的亮度。然后,测光回路106将测光结果发送至系统控制单元50。
焦点检测单元(AF传感器)11由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的焦点驱动回路115驱动。焦点检测单元11根据通过快速返回镜12入射的光学像通过相位差检测法获得散焦量,并将散焦量输出到系统控制单元50。
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散焦量控制镜头单元150以进行相位差AF。应注意,当进行AF时,不限于相位差AF,而是例如可以使用对比度AF。此外,当进行相位差AF时,可以在不使用焦点检测单元11的情况下基于在摄像单元22的摄像面上检测到的散焦量来进行相位差AF(所谓的摄像面相位差AF)。
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镜驱动回路114以在曝光、实时取景拍摄和运动图像拍摄期间上下移动快速返回镜12。快速返回镜12是用于将通过拍摄透镜155入射的光学像发送到取景器16或摄像单元22的镜。
快速返回镜12通常位于反射光学像并将光学像引导至取景器16的位置。即,快速返回镜12通常位于光路上的位置(镜下降)。另一方面,当进行拍摄或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时,快速返回镜12位于光学像被引导至摄像单元22的位置。即,快速返回镜12上翻并从光路退避(镜锁定)。
应注意,快速返回镜12是允许一部分光通过其中央部的半反射镜,并且当反射镜下降时,部分光透过快速返回镜12。然后,透过的光被副镜30反射并进入焦点检测单元11。
使用者通过五棱镜14和取景器16观察形成在调焦屏13上的光学像。结果,使用者可以确认通过镜头单元150获得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和构图。
摄像单元22是具有将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的CCD或CMOS元件的摄像器件,并且可以摄像的区域为大致矩形。快门91布置在摄像单元22的前方,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快门驱动回路92驱动快门91。
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经由箝位/CDS回路34和AGC 35被传递到A/D转换单元23。然后,A/D转换单元23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24对来自A/D转换单元23的数字图像信号或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图像数据进行诸如预定的像素插值和缩小的尺寸调整处理以及颜色转换处理。另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通过摄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运算处理。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运算结果进行曝光控制和测距控制。结果,进行了TTL(镜头直通)方式的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和EF(闪光灯预闪)处理。
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通过摄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运算处理,并且基于运算结果进行TTL方式的AWB(自动白平衡)处理。
存储器32存储通过摄像单元22拍摄并且A/D转换单元23进行A/D转换而获得的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并且存储要被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图像数据。存储器32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用于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以及预定时间的运动图像和音频。应注意,存储器32可以是诸如存储卡的可移除记录介质,或者可以是内置存储器。
缓冲存储器37连接到图像处理单元24,用于临时记录图像数据。此外,记录介质200经由接口40连接到存储器控制单元15。
显示单元28是用于显示图像的背面监视器,并且如图1B所示,布置在相机主体100的背面。图像处理单元24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经由D/A转换单元19将图像数据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应注意,显示单元28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只要其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即可,并且可以是诸如有机EL的其它显示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可以被系统控制单元50电擦除和记录的存储器,例如,EEPROM可以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56。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用于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的常数和程序。时间测量回路109测量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各种控制所需的时间,并将测得的时间传递给系统控制单元50。姿势检测回路82具有例如陀螺传感器等,检测相机1000的姿势,并将结果通知系统控制单元50。
系统控制单元50内置有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控制整个相机1000。如图所示,快门钮103和105、开关单元70和电源开关43经由开关感测回路93连接到系统控制单元50。另外,OTP 1、2、5和6连接到系统控制单元50。
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OTP 1至6的输出获得在八个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上的由于滑动操作而引起的移动的方向(以下称为移动方向)。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OTP 1至6的输出获得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由于滑动操作而引起的移动的量(下文中称为移动量(x,y)。
系统控制单元50检测OTP 1至6的以下操作或状态。
手指新触摸各OTP 1至6。即,开始触摸(下文中称为“触摸落下”(touch-down))。
各OTP 1至6被手指触摸的状态(下文中称为“触摸持续”(touch-on))。
在用手指触摸各OTP 1至6的状态下移动手指(下文中称为“触摸移动”(touch-move))。
释放正在触摸各OTP 1至6的手指。即,结束触摸(下文中称为“触摸停止”(touch-up))。
OTP 1至6均没有被触摸的状态(下文中称为“未触摸”(touch-off))。
当检测到触摸落下时,同时检测到触摸持续。检测到触摸落下之后,除非检测到触摸停止,否则触摸持续检测通常会继续进行。当检测到触摸持续时,会检测到触摸移动。即使在检测到触摸持续时,当移动量(x,y)为0时,也不会检测到触摸移动。在检测到所有触摸手指都已触摸停止后,即为未触摸。
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以上操作、状态、移动方向和移动量(x,y)确定对OTP 1至6进行了哪种操作(触摸操作)。对于触摸移动,检测OTP 1至6上的移动,即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八个方向上或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移动。
当检测到八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或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的移动时,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已经进行了滑动操作。当存在在预定时间内释放触摸而没有触摸和滑动OTP 1至6的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已经进行了点击操作。
应注意,在所示的示例中,OTP 1至6是红外线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然而,OTP 1至6可以是电阻膜方式、表面声波方式、电容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图像识别方式、光学传感器方式或其它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
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获取由OTP 1检测到的移动量(x,y)。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将移动量(x,y)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获取由OTP 1检测到的移动方向。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将移动方向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
基于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移动量(x,y)和移动方向,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测距点框305a或测距点框405a移动之后的测距点框305或测距点框405的位置。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取景器内液晶驱动回路111(也称为取景器内显示驱动回路111)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该移动后的位置或者将其显示在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41上。
如图所示,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液晶显示驱动回路107在取景器视野外显示装置9上显示与相机1000有关的各种信息。
相机主体100包括电源42,并且从电源42对相机1000的各个部分供电。在示出的示例中,电源42包括AC电源(AC适配器)42a和二次电池42b。
此外,电力经由电源供给回路110从电源42供应到系统控制单元50。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电池检查回路108检查二次电池42b的剩余量。
图5B示出了相机系统1000(相机主体100和可更换镜头单元150)的电气构造的示例。应该注意,在图5B中,为与图5A中所示的那些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如上所述,设置有摄像透镜155的可更换镜头单元150包括镜头控制回路201和通信端子66,镜头控制回路201通过通信端子66与相机主体100通信。
镜头控制回路201经由光圈驱动回路203控制光圈204的驱动,或者经由AF驱动回路202沿着光轴900移动摄像透镜155中包括的调焦透镜(未示出)。AF-ON钮80c和80d的上述开关单元71以及OTP 3和OTP 4连接到镜头控制回路201。
另一方面,相机主体100包括摄像器件22、测光回路106、焦点检测单元11和系统控制单元(控制手段)50。系统控制单元50被构造为经由通信端子10与可更换镜头单元150(镜头控制回路201)通信。
摄像器件22由CMOS传感器组成,并且对由摄像透镜155形成的被摄体像(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以输出模拟摄像信号。测光回路106通过测光传感器17测量经由快速返回镜12成像在调焦屏13上的被摄体的亮度。测光回路106将测光结果发送至系统控制单元50。
焦点检测单元11对通过后述的处于镜下降状态的快速返回镜12和副镜30从摄像透镜155入射的光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一对被摄体像信号。焦点检测单元11使用所产生的一对被摄体像信号通过相位差检测法来计算摄像透镜155的散焦量。焦点检测单元11将计算出的散焦量输出到系统控制单元50。
系统控制单元50将基于散焦量计算出的镜头驱动量传送到镜头控制回路201。镜头控制回路201根据接收到的镜头驱动量经由AF驱动回路202通过驱动和控制调焦透镜来执行相位差AF。应注意,可以使用摄像器件22代替焦点检测单元11来执行摄像面相位差AF。可替代地,可以执行对比度AF(TV-AF)。
系统控制单元50经由镜驱动回路114控制快速返回镜12和副镜30的上/下驱动。在快速返回镜12布置在如图中所示的摄像光路中的镜下降状态下,从摄像透镜155入射的光被朝向调焦屏13反射从而在调焦屏13上形成被摄体像。结果,使用者可以通过取景器目镜16和五棱镜14观察调焦屏13上的被摄体像,并且可以通过测光传感器17进行测光。
作为显示单元的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设置在包括调焦屏13、五棱镜14和取景器目镜16的光学取景器中。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通过由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的取景器内显示驱动回路111驱动,以显示诸如在被摄体像上重叠显示的AF框、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光圈和曝光补偿值等的各种信息。
在快速返回镜12退避到摄像光路外的镜锁定状态下,从摄像透镜155入射并通过快门91的光在摄像器件22上形成被摄体像。结果,摄像器件22可以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光电转换),并且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和记录摄像。快门91通过接收到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令的快门驱动回路92打开和关闭,并且控制摄像器件22的曝光。
从摄像器件22输出的模拟摄像信号经由箝位/CDS回路34和AGC 35被传送到A/D转换单元23。A/D转换单元23将模拟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摄像信号。图像处理单元24对数字摄像信号或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图像数据进行像素插值处理、尺寸调整处理和颜色转换处理。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数字摄像信号进行用于曝光控制和焦点检测控制的运算处理。系统控制单元50使用图像处理单元24的运算结果进行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和EF处理。
存储器32存储从数字摄像信号生成的摄像图像数据和要在背面监视器28上显示的显示图像数据。缓冲存储器37连接到图像处理单元24,用于临时记录图像数据。此外,记录介质200经由接口40连接到存储器控制单元15。背面监视器28由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构成,并且显示如上所述的摄像图像、各种信息和AF框。此外,如上所述,触摸面板传感器72设置在背面监视器28的显示面上。
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用于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的常数和程序等。
开关单元70经由开关感测回路93连接到系统控制单元50。开关单元70包括上述的AF-ON钮80a和80b的开关单元。此外,电源开关43、OTP 1至4、以及快门钮103和105的开关SW1和SW2连接到开关感测回路93。
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OTP 1至6的相应输出检测使用者的手指对检测面880f的触摸(下文称为触摸操作)以及手指在检测面880f上的移动(下文称为滑动操作)。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从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的八个方向中检测滑动操作中的手指的移动方向,并且检测滑动操作中的手指在二维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的移动量(下文称为移动量(x,y))。
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检测到的滑动操作方向和移动量(x,y)计算AF框的移动后的位置。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在背面监视器28和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中的至少一者上显示移动之后的AF框的位置。稍后将说明AF框的显示示例。
相机主体100中的电源42向相机主体100和可更换镜头单元150的各个部分供电。电源42包括AC电源(AC适配器)80和二次电池81。此外,电源42经由电源供给回路110向系统控制单元50供电。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电池检查回路108检查二次电池81的剩余量。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利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相机1000拍摄的示例的图。图6A是示出拍摄期间显示在取景器上的图像的图,图6B是示出拍摄期间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图像的图。
假设使用者现在用手301握持第一握持部101,并且用拇指301b操作OTP1。在图中,箭头901表示系统控制单元50检测到的由于使用者滑动拇指301b以操作OTP 1引起的OTP 1的触摸移动的方向。
在图6A中,测距点框405a是显示在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41上的移动之前的测距点框。测距点框405是在移动之后的测距点框。
箭头902表示当通过触摸移动将测距点框405a移动到测距点框405的位置时的移动方向,并且与表示OTP 1中的触摸移动的方向的箭头901的方向相同。
在图6B中,用虚线矩形示出了表示测距点框305的可设定位置的测距框。在图6B中,测距点框305a是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移动之前的测距点框。测距点框305是在移动之后的测距点框。
箭头903表示当通过触摸移动将测距点框305a移动到测距点框305的位置时的移动方向,并且与表示OTP 1中的触摸移动的方向的箭头901的方向相同。
关于接受触摸和滑动操作,可以启用或禁用OTP 1至6中的每一者。另外,即使在AF操作期间,OTP 1至6中的每一者也可以接受触摸和滑动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确保按下钮时的行程以避免在按压时的错误检测。于是,无需在操作构件之间移动手指,就可以容易地选择AF位置并且可以容易地开始AF。
应注意,尽管在以上示例中已经说明了AF位置的选择和AF的开始,但是可以应用于如下的实施方式:选择了与相机中的摄像、回放和设定有关的操作,并且指示开始所选择的操作或决定所述选择。
例如,用于选择与摄像、回放和设定有关的操作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并且也显示用于选择摄像、回放和设定的光标(显示对象)。然后,根据输入量通过选择构件(指示装置)使光标移动,并根据操作构件的操作进行通过光标选择的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指示装置布置在操作构件中。另外,摄像包括在被摄体上聚焦的操作,回放包括图像馈送和图像缩放,并且设定至少包括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光圈和曝光补偿的设定。
如下换言说明使用相机1000(相机系统1000)的拍摄。图6A示出了在光学取景器中显示的图像,图6B示出了背面监视器28上显示的图像。这些图示出了使用者用右手301握持第一握持部101并且用右手的拇指301b操作OTP1的情况。箭头901表示使用者已经在OTP 1上进行了滑动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来自OTP 1的输出检测该滑动操作中的拇指301b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
在图6A中,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41上显示的AF框405a是滑动操作之前的AF框,并且该AF框沿着与滑动操作方向(箭头901)相同的方向(箭头902)移动到AF框405的位置。同样地,在图6B中,在背面监视器28上显示的AF框305a是滑动操作之前的AF框,并且该AF框沿着与滑动操作方向(箭头901)相同的方向(箭头903)移动到AF框305的位置。
系统控制单元50能够切换是否接受各个OTP上的触摸操作和滑动操作。即使在AF处理期间,系统控制单元也能够接受各个OTP上的触摸操作和滑动操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000中,可以根据OTP上的触摸操作来开始AF处理,并且可以根据OTP上的滑动操作的方向和量来移动AF框。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从OTP移开手指的情况下开始AF处理或移动AF框。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OTP上的触摸操作开始AF处理,并且根据OTP上的滑动操作移动AF框,但是也可以开始其它处理并做出与该处理相关的选择和设定。例如,可以进行以下操作:根据OTP上的触摸操作在背面监视器28上显示菜单画面,根据OTP上的滑动操作在菜单画面上移动光标,以及响应于进一步的触摸操作而更改光标指向的菜单项(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光圈、曝光补偿值等)或者进行操作(回放图像的放大/缩小、快进等)。
应注意,OTP可以被结合到钮之外的操作构件中。操作构件例如是触摸面板、操纵杆、旋转拨盘等。
接下来,将参照图9A和图9B以及图10A至图10C说明当在相机1000中将快门钮103和105以不同的方式布置和成形时的摄像设备的实施方式。图9A和图9B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另一示例的相机1000A的外观的立体图。图9A是从正面侧(前面侧)观察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9B是从侧面观察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
相机1000A包括相机主体100K和镜头单元150。相机主体100K具有快门钮2003和2005。由于除了形状和配置之外,相机主体100K的快门钮2003和2005的功能和构造与相机1000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相机主体100K的快门钮2003和2005分别对应于相机1000的快门钮103和105。OTP 5内置于快门钮2003,OTP6内置于快门钮2005。
快门钮2003布置在使用者握持第一握持部101时可以由食指或中指操作的范围内。此外,快门钮2005布置在使用者握持第二握持部102时可以由食指或中指操作的范围内。
快门钮2003以与取景器16大致平行的方式布置在相机主体100K的前面(正面侧)和第一握持部101上。快门钮2005以与显示单元28大致平行的方式布置在相机主体100K的前面(正面侧)和第二握持部102上。具有凸形状的指标2010(凸形状部)布置在快门钮2003和2005中的每一者的表面上以指示至少一个方向。因此,使用者通过触摸指标2010可以容易地识别快门钮2003和2005的上下方向。此外,当在注视取景器16或显示单元28的情况下操作OTP 5或6时,使用者可以立即识别操作方向。应注意,快门钮2003的上下方向与正常位置姿势下的相机1000A的上下方向一致。快门钮2005的上下方向与纵向位置姿势下的相机1000A的上下方向一致。
图10A至图10C是用于说明相机1000A的外观的图。图10A是侧视图(从在背面侧观察时的右侧观察的相机1000A的图),图10B是仰视图,图10C是主视图。
快门钮2003布置在包括第一握持部101的、待由使用者的手触摸的相机1000A的前面范围101c中的最突出位置。同样地,快门钮2005布置在包括第二握持部102的、待由使用者的手触摸的相机1000A的前面范围102c中的最突出位置。结果,当使用者操作钮表面以移动测距点时,手指周围没有干扰手指的结构部,因此改善了操作性。
另外,如图10C所示,快门钮2003是在上下方向2003a上比在左右方向2003b上长的大致椭圆形,并且同样地,快门钮2005是在上下方向2005a上比在左右方向2005b上长的大致椭圆形。结果,可以改善如下情况中的OTP的在上下方向2003a上的操作性:在如图2A和图2C所示的相机1000A面对被摄体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握持第一握持部101并操作OTP时难以移动手指。同样地,可以改善如下情况中的OTP的在上下方向2005a上的操作性:在如图2B和图2D所示的相机1000A面对被摄体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握持第二握持部102并操作OTP时难以移动手指。应注意,尽管示出了椭圆形的快门钮2003和2005,但是快门钮2003和2005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应用诸如矩形、菱形和卵形等的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各种形状。
应注意,与OTP 1至6有关的控制不限于上述操作构件,而是可以应用于其它操作构件。例如,可以将其应用于触摸面板、通过使操作构件倾斜来做出方向指示的操纵杆、旋转拨盘和物理钮。
本发明还通过执行以下处理来实现。即,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将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并且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MPU等)读取并执行程序代码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如下的处理来实现:在该处理中,将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程序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装置,并且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该程序。也可以通过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回路(例如,ASIC)来实现。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附上权利要求以使本发明的范围公开。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11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210649、2019年4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83093、2019年4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84017以及2019年6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12181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至6 光学追踪指示器(OTP)
16 取景器
28 显示单元
41 取景器视野内显示单元
50 系统控制单元
80a至80d AF-ON钮
101 第一握持部
102 第二握持部
103、105、2003、2005 快门钮
150 镜头单元
880f 检测面
880 光学构件
880a 检测用透镜部
881 光源
882 受光传感器

Claims (8)

1.一种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输入装置包括:
检测面,其通过模制而形成并且供使用者的手指放置;
光源,其被构造为发射照明光,所述照明光透过所述检测面并对与所述检测面接触的接触物照明;
光学构件,其具有成像光学单元,所述成像光学单元对所述照明光中的被所述接触物反射从而透过所述检测面的反射光成像;和
受光传感器,其被构造为对由所述反射光形成的所述接触物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
其中,所述检测面具有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装面的所述检测面周围的周边部凹陷的凹曲面形状,并且
所述成像光学单元的光轴位置偏离所述检测面的中心位置或最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其能够显示图像和信息;和
控制器,其被构造为响应于使用来自所述受光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所述接触物在所述检测面上的移动而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周边部与所述检测面的外缘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面从所述周边部凹陷的量为0.015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当将所述检测面的直径设为α'时,所述凹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SR'满足以下条件:
SR'≥6.25α'2+0.01,
其中,所述曲率半径SR'的单位为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曲率半径SR'满足以下条件:
SR'≥8.33α'2+0.00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周边部具有凸形状,所述凸形状向外侧的突出量朝向所述检测面的外缘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周边部经受缎面加工。
CN201980073671.1A 2018-11-08 2019-10-31 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997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649 2018-11-08
JP2018-210649 2018-11-08
JP2019083093 2019-04-24
JP2019-083093 2019-04-24
JP2019-084017 2019-04-25
JP2019084017A JP7383394B2 (ja) 2019-04-25 2019-04-25 光学入力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19-121812 2019-06-28
JP2019121812A JP7301631B2 (ja) 2018-11-08 2019-06-28 撮像装置
PCT/JP2019/042811 WO2020095815A1 (ja) 2018-11-08 2019-10-31 光学入力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7115A CN112997115A (zh) 2021-06-18
CN112997115B true CN112997115B (zh) 2022-07-26

Family

ID=7634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671.1A Active CN112997115B (zh) 2018-11-08 2019-10-31 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8261B2 (zh)
EP (1) EP3879338B1 (zh)
CN (1) CN112997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04049A (ja) * 2021-06-25 202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452A (ja) * 1995-11-13 1997-05-27 Canon Inc 水中撮影機器
CN101262561A (zh) * 2007-03-05 2008-09-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044838A (ja) * 2009-08-20 2011-03-03 Sony Corp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5623A (ja) 1991-05-13 1992-11-24 Canon Inc カメラ
JPH1068992A (ja) 1996-08-29 1998-03-10 Ricoh Co Ltd 映像記録装置
JP2002062983A (ja) * 2000-08-21 2002-02-28 Hitachi Ltd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EP1334463B1 (en) * 2000-11-06 2010-03-3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movement of an input device.
JP4027616B2 (ja) * 2001-04-20 2007-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装置および携帯電話機
JP2003125251A (ja) 2001-10-16 2003-04-25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再生プログラム
JP2006195706A (ja) * 2005-01-13 2006-07-27 Seiko Epson Corp 光学式座標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319903A (ja) 2005-05-16 2006-11-24 Fujifilm Holdings Corp 情報表示画面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JP2007310009A (ja) * 2006-05-16 2007-11-29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8242212A (ja) * 2007-03-28 2008-10-09 Sony Corp 電子機器
JP4374049B2 (ja) 2007-12-27 2009-12-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EP2328066A1 (en) * 2009-11-25 2011-06-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ptical trackpad modul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11170754A (ja) 2010-02-22 2011-09-01 Sharp Corp 光学式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6112819B2 (ja) * 2012-10-10 2017-04-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518439B (zh) * 2014-01-02 2016-01-2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裝置
US9612362B2 (en) * 2015-01-27 2017-04-0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hin active optical zoom lens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667294B2 (ja) * 2016-01-05 2020-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221707B2 (en) * 2016-01-28 2022-01-11 Maxell, Ltd. Imaging device
JP6664489B2 (ja) * 2016-07-29 2020-03-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カメラの設定方法、及び、カメラの設定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452A (ja) * 1995-11-13 1997-05-27 Canon Inc 水中撮影機器
CN101262561A (zh) * 2007-03-05 2008-09-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044838A (ja) * 2009-08-20 2011-03-03 Sony Corp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9338A4 (en) 2022-12-21
US11758261B2 (en) 2023-09-12
US20210250491A1 (en) 2021-08-12
EP3879338A1 (en) 2021-09-15
EP3879338B1 (en) 2024-02-28
CN112997115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029458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28107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proved in operability of operation section
CN112997115B (zh) 具有光学输入装置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JP2012191570A (ja) 撮影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89807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roving an operation of moving a focal point detection region
JP7301631B2 (ja) 撮像装置
JP7433854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1186636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458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095815A1 (ja) 光学入力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722500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271357B2 (ja) 電子機器
JP7383394B2 (ja) 光学入力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746630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1921925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operation member for moving position of display object in screen
JP201606599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03186100A (ja) カメラ
JP736151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713473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1085979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3014651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61531A (ja)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7173471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