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1691A -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1691A
CN112981691A CN202110275782.XA CN202110275782A CN112981691A CN 112981691 A CN112981691 A CN 112981691A CN 202110275782 A CN202110275782 A CN 202110275782A CN 112981691 A CN112981691 A CN 112981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il
conveying
clamping
wi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57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1691B (zh
Inventor
林安宁
孙志勇
钟秀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onglitai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onglitai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onglitai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onglitai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57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1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1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1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1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1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94Driving-gea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8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包括对提花机主体进行输送纱线的供纱装置,所述供纱装置包括多个向提花机主体输送纱线的供纱机构,多个供纱机构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所述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输送线圈的供料机构。本发明实现线圈输送自动化,提高工作人员更换纱线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提花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针织机上安装了相应的提花机构,实现针织机在编织过程中同时对织物进行提花,带提花功能的织针圆机称为提花针织圆机。
现有技术中对提花机的更换纱筒通常是通过人工更换,人工将纱筒拿到纱架上进行更换,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纱筒的更换效率低;人工连接新纱线和旧纱线时需要对机械进行停机处理,影响生产效率,且机械启停容易引发机械故障,导致维修成本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人工将纱筒拿到纱架上进行更换,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纱筒的更换效率低;人工连接新纱线和旧纱线时需要对机械进行停机处理,影响生产效率,且机械启停容易引发机械故障,导致维修成本提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包括对提花机主体进行输送纱线的供纱装置,所述供纱装置包括多个向提花机主体输送纱线的供纱机构,多个供纱机构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所述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输送线圈的供料机构。
进一步,所述供料机构包括纱线卷绕形成线圈的卷绕装置,以及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的线圈输送装置。
进一步,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对线圈进行承载的承载部,以及对纱线线头进行固定的牵引部。
进一步,所述牵引部包括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的外周面形成沿线圈径向延伸的第一牵引孔,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于承载部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牵引部还包括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牵引件的外周面形成沿线圈径向延伸的第二牵引孔,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于承载部的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线圈输送装置包括对线圈进行输送的第一线圈输送带,对线圈进行输送的第二线圈输送带,以及将第一线圈输送带上的卷绕装置转移到第二线圈输送带上的夹持装置;所述第二线圈输送带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并与各供纱机构的进料端相对应,所述第一线圈输送带处于第二线圈输送带的下方,所述夹持装置处于第一线圈输送带的输出端并处于第二线圈输送带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线圈输送带具有承接卷绕装置的承接工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线圈输送带上等间距设有对线圈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线圈输送带上等间距设有对线圈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
进一步,所述卷绕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一承托部,所述卷绕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承托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卷绕装置的夹持部,驱动夹持部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夹持部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开合的开合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回收卷绕装置的回收机构。
进一步,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对卷绕装置进行运输的回收输送带,以及对卷绕装置进行回收的回收滑道;所述回收输送带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并与各供纱机构的出料端相对应,所述回收滑道处于回收输送带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供纱机构包括对供料机构上的线圈进行转移的转移装置。
进一步,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对卷绕装置进行吸附的吸附装置,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的第二输送装置。
进一步,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对卷绕装置的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一吸附部,对卷绕装置的另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二吸附部,驱动第一吸附部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吸附部伸缩的第一伸缩气缸,驱动第二吸附部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驱动第二吸附部伸缩的第二伸缩气缸。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的第一物料输送部,第二物料输送部,以及驱动第二物料输送部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部包括第一物料输送带和第二物料输送带;所述第一物料输送带和第二物料输送带分处卷绕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物料输送带和第二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物料输送部包括第三物料输送带和第四物料输送带,所述第三物料输送带和第四物料输送带分处卷绕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三物料输送带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四物料输送带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物料输送带和第四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的第三物料输送部和第四物料输送部;所述第三物料输送部和第四物料输送部分处卷绕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三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三物料输送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四物料输送部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物料输送部包括第五物料输送带和第六物料输送带,所述第五物料输送带处于第六物料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五物料输送带和第六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五物料输送带和第六物料输送带之间具有卷绕装置一侧穿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四物料输送部包括第七物料输送带和第八物料输送带,所述第七物料输送带处于第八物料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七物料输送带和第八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七物料输送带和第八物料输送带之间具有卷绕装置另一侧穿过的第二间隙。
进一步,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辅助回收的辅助回收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三物料输送部和第四物料输送部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辅助回收装置处于第二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辅助回收装置的出料端和回收输送带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辅助回收装置包括第一辅助输送带和第二辅助输送带;所述第一辅助输送带和第二辅助输送带分处卷绕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供纱机构还包括将旧纱线的线尾和新纱线的线头连接在一起的接线装置。
进一步,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对纱线进行输送的纱线输送机构,和对纱线进行连接的接线机构。
进一步,所述纱线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纱线输送部、第二纱线输送部,和对纱线进行夹持的第一夹线部;所述接线机构处于第一纱线输送部和第二纱线输送部之间,所述接线机构的输入端和第一纱线输送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接线机构的输出端和第二纱线输送部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线部包括夹持新纱线的第一夹线爪,驱动第一夹线爪伸缩的第三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一夹线爪移动的第一移动气缸。
进一步,所述接线机构包括对新纱线进行输送的第一辅助输送部,对旧纱线进行输送的第二辅助输送部,以及对新纱线的线头和旧纱线的线尾进行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处于第一辅助输送部和第二辅助输送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容置新纱线和旧纱线的捻接部,向捻接部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驱动捻接部伸缩的动力气缸,以及夹持新纱线和旧纱线的第二夹线部。
进一步,所述捻接部的表面形成容置新纱线的第一捻接槽和容置旧纱线的第二捻接槽;所述第一捻接槽和第二捻接槽相交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线部包括第二夹线爪、第三夹线爪、第四夹线爪、第五夹线爪、连接杆、旋转气缸、第四伸缩气缸、第五伸缩气缸、第六伸缩气缸、第七伸缩气缸和第二移动气缸;所述第四夹线爪设于连接杆的一端,第五夹线爪设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第四夹线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五夹线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伸缩气缸和第五伸缩气缸的输出方向垂直于第一捻接槽所在端面,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夹线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七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三夹线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移动气缸的输出端和第六伸缩气缸与第七伸缩气缸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伸缩气缸和第七伸缩气缸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一捻接槽所在端面。
进一步,所述供纱机构还包括对纱线进行储存的储纱装置;所述储纱装置处于接线装置的出线端。
进一步,所述储纱装置包括储纱架体,以及与储纱架体滑动连接的储纱机构。
进一步,所述储纱架体上具有多个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储纱机构包括多个与各滑动槽一一对应的储纱部,所述储纱部包括第一储纱件和第二储纱件,所述第一储纱件和第二储纱件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储纱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一储纱轮,和驱动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滑动气缸;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上,所述第一储纱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的端面;所述第二储纱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储纱轮,和驱动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滑动气缸;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上,所述第二储纱轮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的端面。
进一步,所述储纱架体的端面设有对纱线进行引导的导线部;所述导线部上具有纱线穿过的引线孔,所述引线孔的轴线方向和纱线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供料机构向多个供纱机构输送线圈,将纱线缠绕在卷绕装置上,线圈输送装置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将卷绕装置逐一输送到各供纱机构的进料端;本发明实现线圈输送自动化,提高工作人员更换纱线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当旧纱线快使用完后,通过接线装置的纱线输送机构和接线机构配合,纱线输送机构的一端输送旧纱线,纱线输送机构的另一端输送新的纱线,使旧纱线和新纱线重叠在一起后,接线机构将旧纱线的线尾和新纱线的线头连接,使新纱线和旧纱线连接在一起,完成纱线的接线过程;通过接线装置中纱线输送机构和接线机构的配合,使旧纱线和新纱线接线自动化,无需停机即可完成对纱线的连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降低机械发生故障的概率,减少维修费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供纱机构、第二线圈输送带和回收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供纱机构、第二线圈输送带和回收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接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供纱机构1,供料机构2,卷绕装置21,线圈输送装置22,承载部211,牵引部212,第一牵引件2121,第二牵引件2122,第一线圈输送带221,第二线圈输送带222,夹持装置223,第一限位部2211,第二限位部2221,第一承托部213,第二承托部214,夹持部2231,第一夹持件22311,第二夹持件22312,回收输送带31,回收滑道32,转移装置4,吸附装置41,第一输送装置42,第二输送装置43,第一吸附部411,第二吸附部412,第一升降气缸413,第一伸缩气缸414,第二升降气缸415,第二伸缩气缸416,第一物料输送部421,第二物料输送部422,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23,第三物料输送部431,第四物料输送部432,辅助回收装置44,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3,第一辅助输送带441,第二辅助输送带442,接线装置5,纱线输送机构51,接线机构52,第一纱线输送部511,第二纱线输送部512,第一夹线部513,第一辅助输送部521,第二辅助输送部522,连接装置523,捻接部524,空气喷射部525,动力气缸526,第二夹线部527,第一捻接槽5241,第二捻接槽5242,第二夹线爪5271,第四夹线爪5272,第五夹线爪5273,连接杆5274,旋转气缸5275,第五伸缩气缸5276,第七伸缩气缸5277,第二移动气缸5278,储纱装置6,储纱架体61,储纱机构62,滑动槽611,储纱部621,第一储纱件622,第二储纱件623,第一滑块6221,第一储纱轮6222,第一滑动气缸6223,第二滑块6231,第二储纱轮6232,第二滑动气缸6233,导线部6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包括对提花机主体进行输送纱线的供纱装置,供纱装置包括多个向提花机主体输送纱线的供纱机构1,多个供纱机构1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1输送线圈的供料机构2。
这样,通过供料机构2向多个供纱机构1输送线圈,将纱线缠绕在卷绕装置21上,线圈输送装置22对卷绕装置21进行输送,将卷绕装置21逐一输送到各供纱机构1的进料端;本发明实现线圈输送自动化,提高工作人员更换纱线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优选地,供料机构2包括纱线卷绕形成线圈的卷绕装置21,以及对卷绕装置21进行输送的线圈输送装置22。通过线圈输送装置22输送卷绕装置21,将卷绕装置21输送到各供纱机构1的进料端。
优选地,卷绕装置21包括对线圈进行承载的承载部211,以及对纱线线头进行固定的牵引部212。通过将纱线缠绕于承载部211上,形成线圈,在将纱线的线头连接于牵引部212上,便于工作人员后续将承载部211上纱线的线头和旧纱线的线尾连接在一起,节省寻找线头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寻找纱线线头的麻烦,提高工作舒适度。
优选地,牵引部212包括第一牵引件2121;第一牵引件2121的外周面形成沿线圈径向延伸的第一牵引孔,第一牵引件2121连接于承载部211的一端。将纱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牵引孔,对纱线线头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工作人员拾取线头;具体地,第一牵引孔的轴线水平设置,使纱线在抽取的过程中更流畅。
优选地,牵引部212还包括第二牵引件2122;第二牵引件2122的外周面形成沿线圈径向延伸的第二牵引孔,第二牵引件2122连接于承载部2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牵引件2121和第二牵引件2122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可以将纱线的线头穿在第一牵引件2121的第一牵引孔或者穿在第二牵引件2122的第二牵引孔,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线圈输送装置22包括对线圈进行输送的第一线圈输送带221,对线圈进行输送的第二线圈输送带222,以及将第一线圈输送带221上的卷绕装置21转移到第二线圈输送带222上的夹持装置223;第二线圈输送带222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并与各供纱机构1的进料端相对应,第一线圈输送带221处于第二线圈输送带222的下方,夹持装置223处于第一线圈输送带221的输出端并处于第二线圈输送带222的输入端,第二线圈输送带222具有承接卷绕装置21的承接工位。通过将卷绕了纱线形成线圈的卷绕装置21放置于第一线圈输送带221上,第一线圈输送带221将卷绕装置21输送至夹持装置223的夹持工位,夹持装置223将卷绕装置21夹持放置于第二线圈输送带222上,由第二线圈输送带222将各卷绕装置21逐一输送到各供纱机构1的进料端。
优选地,第一线圈输送带221上等间距设有对线圈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2211;第二线圈输送带222上等间距设有对线圈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2221。通过第一限位部2211和第二限位部2221的设置,避免线圈滚落,使线圈的输送更稳定。
优选地,卷绕装置21的一端设有第一承托部213,卷绕装置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承托部214;夹持装置223包括夹持卷绕装置21的夹持部2231,驱动夹持部2231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夹持部2231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通过第一伸缩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2231伸出夹持第一承托部213或者第二承托部214,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2231上升到第二线圈输送带222的输入端,第一伸缩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2231继续延伸到第二限位部2221的方法,夹持部2231松开卷绕装置21,使线圈放置于第二限位部2221上;具体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为无杆气缸。
优选地,夹持部2231包括第一夹持件22311,第二夹持件22312,以及驱动第一夹持件22311和第二夹持件22312开合的开合驱动装置。通过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持件22311和第二夹持件22312开合夹持卷绕装置21或松开卷绕装置21;具体的,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开合气缸和第二开合气缸,第一开合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夹持件22311连接在一起,第二开合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夹持件22312连接在一起,第一开合气缸和第二开合气缸的输出方向相向。
优选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1回收卷绕装置21的回收机构。
优选地,回收机构包括对卷绕装置21进行运输的回收输送带31,以及对卷绕装置21进行回收的回收滑道32;回收输送带31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并与各供纱机构1的出料端相对应,回收滑道32处于回收输送带31的输出端。通过回收输送带31将各供纱机构1输出的用完纱线的卷绕装置21输送到回收滑道32内,对卷绕装置21进行统一收集,便于后续将纱线缠绕于卷绕装置21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换线效率,供纱机构1包括对供料机构2上的线圈进行转移的转移装置4。
优选地,转移装置4包括对卷绕装置21进行吸附的吸附装置41,对卷绕装置21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装置42,以及对卷绕装置21进行输送的第二输送装置43。通过吸附装置41将卷绕装置21转移到第一输送装置42上,第一输送装置42将卷绕装置21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43上,第二输送装置43将卷绕装置21输送到线圈的放线工位。
优选地,吸附装置41包括对卷绕装置21的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一吸附部411,对卷绕装置21的另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二吸附部412,驱动第一吸附部411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第一吸附部411伸缩的第一伸缩气缸414,驱动第二吸附部412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415,以及驱动第二吸附部412伸缩的第二伸缩气缸416。第一升降气缸413和第二升降气缸415分别驱动第一吸附部411和第二吸附部412下降,第一吸附部411和第二吸附部412通过真空吸附原理,分别对第一承托部213和第二承托部214进行吸附,第一升降气缸413和第二升降气缸415驱动第一吸附部411和第二吸附部412升起带动卷绕装置21升起,第一伸缩气缸414和第二伸缩气缸416分别驱动第一吸附部411和第二吸附部412伸缩,将卷绕装置21移动放置于第一输送装置42上。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42包括对卷绕装置21进行输送的第一物料输送部421,第二物料输送部422,以及驱动第二物料输送部422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23。当卷绕装置21处于第一物料输送部421上后,第一物料输送部421将卷绕装置21输送到第二物料输送部422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23驱动第二物料输送部422上升到第二输送装置43的输入端后,第二物料输送部422将卷绕装置21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43上;具体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23为无杆气缸。
优选地,为了提高输送稳定性,第一物料输送部421包括第一物料输送带和第二物料输送带;第一物料输送带和第二物料输送带分处卷绕装置21的两侧,第一物料输送带和第二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第二物料输送部422包括第三物料输送带和第四物料输送带,第三物料输送带和第四物料输送带分处卷绕装置21的两侧,第一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三物料输送带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四物料输送带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物料输送带和第四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第一承托部213与第一物料输送带或第三物料输送带接触,第二承托部214与第二物料输送带或第四物料输送带接触。
优选地,第二输送装置43包括对卷绕装置21进行输送的第三物料输送部431和第四物料输送部432;第三物料输送部431和第四物料输送部432分处卷绕装置21的两侧,第三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三物料输送部431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物料输送带的输出端和第四物料输送部432的输入端相连接。通过第三物料输送部431和第四物料输送部432,将卷绕装置21输送到纱线的放线工位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输送稳定性和放线稳定性,第三物料输送部431包括第五物料输送带和第六物料输送带,第五物料输送带处于第六物料输送带的下方,第五物料输送带和第六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第五物料输送带和第六物料输送带之间具有卷绕装置21一侧穿过的第一间隙;第四物料输送部432包括第七物料输送带和第八物料输送带,第七物料输送带处于第八物料输送带的下方,第七物料输送带和第八物料输送带平行设置,第七物料输送带和第八物料输送带之间具有卷绕装置21另一侧穿过的第二间隙。
优选地,为了提高回收效率,转移装置4还包括辅助回收的辅助回收装置44;第二输送装置43还包括驱动第三物料输送部431和第四物料输送部432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3,辅助回收装置44处于第二输送装置43的上方,辅助回收装置44的出料端和回收输送带31相连接。当卷绕装置21上的线圈放线完,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3驱动第三物料输送部431和第四物料输送部432上升到辅助回收装置44的进料端,将卷绕装置21通过辅助回收装置44移动到回收输送带31上;具体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33为无杆气缸。
优选地,为了提高输送稳定性,辅助回收装置44包括第一辅助输送带441和第二辅助输送带442;第一辅助输送带441和第二辅助输送带442分处卷绕装置21的两侧。第一承托部213处于第一辅助输送带441上,第二承托部214处于第二辅助输送带442上,并通过第一辅助输送带441和第二辅助输送带442将卷绕装置21输送到回收输送带31上。
优选地,供纱机构1还包括将旧纱线的线尾和新纱线的线头连接在一起的接线装置5。
优选地,接线装置5包括对纱线进行输送的纱线输送机构51,和对纱线进行连接的接线机构52。
当旧纱线快使用完后,通过接线装置5的纱线输送机构51和接线机构52配合,纱线输送机构51的一端输送旧纱线,纱线输送机构51的另一端输送新的纱线,使旧纱线和新纱线重叠在一起后,接线机构52将旧纱线的线尾和新纱线的线头连接,使新纱线和旧纱线连接在一起,完成纱线的接线过程;通过接线装置5中纱线输送机构51和接线机构52的配合,使旧纱线和新纱线接线自动化,无需停机即可完成对纱线的连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降低机械发生故障的概率,减少维修费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优选地,纱线输送机构51包括第一纱线输送部511、第二纱线输送部512,和对纱线进行夹持的第一夹线部513;接线机构52处于第一纱线输送部511和第二纱线输送部512之间,接线机构52的输入端和第一纱线输送部511的输出端相连接,接线机构52的输出端和第二纱线输送部512的输入端相连接。通过第一夹线部513夹住新纱线的线头,并移动放置于第一纱线输送部511上,第一纱线输送部511将纱线输送到接线机构52内,与旧纱线的线尾进行连接,连接成一条纱线;具体的;第一纱线输送部511包括输送纱线的第一纱线输送轨道,以及处于第一纱线输送轨道上方的第一纱线输送辊;第二纱线输送部512包括输送纱线的第二纱线输送轨道,以及处于第二纱线输送轨道上方的第二纱线输送辊。第一夹线部513将纱线夹持到第一纱线输送轨道内,通过电机对第一纱线输送辊进行驱动使其转动对纱线进行输送;电机驱动第二纱线输送辊,对处于第二纱线输送轨道内的纱线进行输送,作为更优选地,牵引部212和纱线具有较大的色差(纱线为白色的时候牵引部212为黑色)便于第一夹线部513上的视觉识别系统对颜色进行识别后,利于对线头进行夹持,更进一步,纱线的线头处可以通过喷胶装置输出胶水使线头变成固性,使第一夹线部513更容易对线头进行夹持。
优选地,第一夹线部513包括夹持新纱线的第一夹线爪,驱动第一夹线爪伸缩的第三伸缩气缸,以及驱动第一夹线爪移动的第一移动气缸。第一移动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三伸缩气缸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移动气缸驱动第一夹线爪移动到纱线线头的下方,第三伸缩气缸驱动第一夹线爪夹住新纱线的线头。
优选地,接线机构52包括对新纱线进行输送的第一辅助输送部521,对旧纱线进行输送的第二辅助输送部522,以及对新纱线的线头和旧纱线的线尾进行连接的连接装置523;连接装置523处于第一辅助输送部521和第二辅助输送部522之间。第一辅助输送部521包括第一辅助输送轨道和第一辅助输送辊,所述第一辅助输送辊处于第一辅助输送轨道的上方,第一辅助输送轨道具有容置纱线的第一辅助输送槽,通过电机对第一辅助输送辊进行驱动使其转动对纱线进行输送;第二辅助输送部522包括第二辅助输送轨道和第二辅助输送辊,所述第二辅助输送辊处于第二辅助输送轨道的上方,第二辅助输送轨道具有容置纱线的第二辅助输送槽,通过电机对第二辅助输送辊进行驱动使其转动对纱线进行输送;在需要对新纱线和旧纱线进行连接时,电机分别驱动第一辅助输送辊和第二辅助输送辊转动,带动新纱线和旧纱线相向移动贴合在一起,连接装置523对新纱线和旧纱线进行连接。
优选地,连接装置523包括容置新纱线和旧纱线的捻接部524,向捻接部524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525,驱动捻接部524伸缩的动力气缸526,以及夹持新纱线和旧纱线的第二夹线部527。第二夹线部527夹持新纱线和旧纱线,动力气缸526驱动捻接部524向第二夹线部527移动,使新纱线和旧纱线处于捻接部524内,并呈十字交叉状态,空气喷射部525压缩空气并向新纱线和旧纱线重合的地方高速喷射,在捻接部524内将新纱线和旧纱线的纤维捻缠在一起,形成一根纱线。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新纱线和旧纱线进行捻接,捻接部524的表面形成容置新纱线的第一捻接槽5241和容置旧纱线的第二捻接槽5242;第一捻接槽5241和第二捻接槽5242相交设置。
优选地,第二夹线部527包括第二夹线爪5271、第三夹线爪、第四夹线爪5272、第五夹线爪5273、连接杆5274、旋转气缸5275、第四伸缩气缸、第五伸缩气缸5276、第六伸缩气缸、第七伸缩气缸5277和第二移动气缸5278;第四夹线爪5272设于连接杆5274的一端,第五夹线爪5273设于连接杆5274的另一端,第四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第四夹线爪5272连接在一起,第五伸缩气缸5276的输出端和第五夹线爪5273连接在一起,第四伸缩气缸和第五伸缩气缸5276的输出方向垂直于第一捻接槽5241所在端面,旋转气缸5275的输出端和连接杆5274连接在一起,第六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夹线爪5271连接在一起,第七伸缩气缸5277的输出端和第三夹线爪连接在一起,第二移动气缸5278的输出端和第六伸缩气缸与第七伸缩气缸5277连接在一起,第六伸缩气缸和第七伸缩气缸5277的输出方向平行于第一捻接槽5241所在端面。当第一辅助输送部521将新纱线的线头输出一段距离后,第二移动气缸5278驱动第二夹线爪5271移动到第一辅助输送部521的输出端,第六伸缩气缸驱动第二夹线爪5271伸缩并夹住线头后,第二移动气缸5278驱动第二夹线爪5271朝第二辅助输送部522的方向移动,将新纱线拉长后第四伸缩气缸驱动第四夹线爪5272伸出,第五伸缩气缸5276驱动第五夹线爪5273伸出,夹住新纱线,旋转气缸5275旋转预定角度使连接杆5274与第一捻接槽5241平行,将新纱线放置于第一捻接槽5241内,第二夹线爪5271继续夹住新纱线,第四夹线爪5272和第五夹线爪5273松开新纱线,第二辅助输送部522反向输送旧纱线,第二移动气缸5278驱动第三夹线爪移动到第二辅助输送部522的一侧,第三夹线爪夹住旧纱线的线尾后,第二移动气缸5278驱动第三夹线爪朝第一辅助输送部521的方向移动,将旧纱线拉长后第四伸缩气缸驱动第四夹线爪5272伸出,第五伸缩气缸5276驱动第五夹线爪5273伸出,夹住旧纱线,旋转气缸5275旋转预定角度使连接杆5274与第二捻接槽5242平行,将旧纱线放置于第一捻接槽5241内,使新纱线和旧纱线在捻接部524内部分重叠,并通过压缩空气的高速喷射,在第一捻接槽5241和第二捻接槽5242内将新纱线和旧纱线捻缠在一起,形成一根纱线。
优选地,供纱机构1还包括对纱线进行储存的储纱装置6;储纱装置6处于接线装置5的出线端。通过储纱装置6,使新纱线和旧纱线在接线的过程中无需停机,储纱装置6上储存的纱线在接线的过程中继续输送到提花机主体上。
优选地,储纱装置6包括储纱架体61,以及与储纱架体61滑动连接的储纱机构62。通过储纱机构62对纱线进行存储,使纱线在连接的过程中无需停机,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储纱架体61上具有多个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滑动槽611,滑动槽611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储纱机构62包括多个与各滑动槽611一一对应的储纱部621,储纱部621包括第一储纱件622和第二储纱件623,第一储纱件622和第二储纱件623滑动连接于滑动槽611上。纱线从右到左依次缠绕在第一储纱件622和第二储纱件623上,当第一储纱件622和第二储纱件623的距离最远时,储纱架体61上储存的纱线最多,在接线的时候,提花机主体一边抽取纱线,旧纱线的线尾向后运动,使第一储纱件622和第二储纱件623逐渐靠近,使储存在储纱架体61上的纱线逐渐减少,当接线完毕后,提高纱线的输出速度,并驱动第一储纱件622和第二储纱件623反向运动,使储纱架体61上再次储存满预备使用的纱线,使接线过程中无需停机,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第一储纱件622包括第一滑块6221,第一储纱轮6222,和驱动第一滑块6221滑动的第一滑动气缸6223;第一滑块6221滑动连接于滑动槽611上,第一储纱轮6222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6221的端面;第二储纱件623包括第二滑块6231,第二储纱轮6232,和驱动第二滑块6231滑动的第二滑动气缸6233;第二滑块6231滑动连接于滑动槽611上,第二储纱轮6232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6231的端面。第一滑动气缸6223驱动第一滑块6221在滑动槽611内移动,第二滑动气缸6233驱动第二滑块6231在滑动槽611内移动,第一储纱轮6222和第二储纱轮6232更好的保护纱线储存的过程中不会断线,便于纱线的使用和储存。
优选地,为了便于纱线的输出和连接,储纱架体61的端面设有对纱线进行引导的导线部612;导线部612上具有纱线穿过的引线孔,引线孔的轴线方向和纱线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具体地,导线部6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储纱装置6的输出端和输入端。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包括对提花机主体进行输送纱线的供纱装置,所述供纱装置包括多个向提花机主体输送纱线的供纱机构,多个供纱机构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输送线圈的供料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包括纱线卷绕形成线圈的卷绕装置,以及对卷绕装置进行输送的线圈输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对线圈进行承载的承载部,以及对纱线线头进行固定的牵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包括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的外周面形成沿线圈径向延伸的第一牵引孔,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于承载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还包括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牵引件的外周面形成沿线圈径向延伸的第二牵引孔,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于承载部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输送装置包括对线圈进行输送的第一线圈输送带,对线圈进行输送的第二线圈输送带,以及将第一线圈输送带上的卷绕装置转移到第二线圈输送带上的夹持装置;所述第二线圈输送带环绕提花机主体设置并与各供纱机构的进料端相对应,所述第一线圈输送带处于第二线圈输送带的下方,所述夹持装置处于第一线圈输送带的输出端并处于第二线圈输送带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线圈输送带具有承接卷绕装置的承接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输送带上等间距设有对线圈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线圈输送带上等间距设有对线圈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一承托部,所述卷绕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承托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卷绕装置的夹持部,驱动夹持部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夹持部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开合的开合驱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纱装置还包括向多个供纱机构回收卷绕装置的回收机构。
CN202110275782.XA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Active CN112981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5782.XA CN112981691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5782.XA CN112981691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1691A true CN112981691A (zh) 2021-06-18
CN112981691B CN112981691B (zh) 2022-08-05

Family

ID=7633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5782.XA Active CN112981691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16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413A (zh) * 2023-10-25 2023-11-24 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fe遮阳帘用玻纤基布提花织造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8001659A1 (en) * 1986-09-01 1988-03-10 Gregor Gebald Process for tying the starting end of a thread on a supply spool to the end of a running thread
TWM324673U (en) * 2007-05-18 2008-01-01 Cci Tech Inc Yarn changing mechanism of automatic yarn changing device
CN208038631U (zh) * 2017-12-21 2018-11-02 广州盛原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落纱结构及落纱系统
CN110258015A (zh) * 2019-05-07 2019-09-20 安吉万洲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生产的纺织线筒自动更换设备
CN111483884A (zh) * 2020-04-17 2020-08-04 温州优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袜机生产线上的线筒输送装置
CN112226892A (zh) * 2020-09-29 2021-01-15 石狮市振富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接纱换纱装置
CN112430889A (zh) * 2020-12-03 2021-03-02 深圳市奔卉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机换线装置
CN113005623A (zh) * 2021-02-21 2021-06-22 福建泳力泰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提花圆纬机及其添纱提花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8001659A1 (en) * 1986-09-01 1988-03-10 Gregor Gebald Process for tying the starting end of a thread on a supply spool to the end of a running thread
TWM324673U (en) * 2007-05-18 2008-01-01 Cci Tech Inc Yarn changing mechanism of automatic yarn changing device
CN208038631U (zh) * 2017-12-21 2018-11-02 广州盛原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落纱结构及落纱系统
CN110258015A (zh) * 2019-05-07 2019-09-20 安吉万洲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生产的纺织线筒自动更换设备
CN111483884A (zh) * 2020-04-17 2020-08-04 温州优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袜机生产线上的线筒输送装置
CN112226892A (zh) * 2020-09-29 2021-01-15 石狮市振富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接纱换纱装置
CN112430889A (zh) * 2020-12-03 2021-03-02 深圳市奔卉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机换线装置
CN113005623A (zh) * 2021-02-21 2021-06-22 福建泳力泰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提花圆纬机及其添纱提花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413A (zh) * 2023-10-25 2023-11-24 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fe遮阳帘用玻纤基布提花织造装置
CN117107413B (zh) * 2023-10-25 2024-01-12 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fe遮阳帘用玻纤基布提花织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1691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2820B (zh) 用于纱线重新成束的带有专用元件纺纱机的方法及纺纱机
CN100347062C (zh) 开动一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3694B (zh) 用于操纵线筒的装置、用于运输线筒的方法、环锭纺纱机的维护自动机械设备和环锭纺纱机
CN210366393U (zh) 一种纺织纱筒连续移运机构
CN112981691B (zh) 一种针织电脑提花机驱动系统
CN110735199A (zh) 一种自动换纱的外纱架装置
US736035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vered elastic yarn and for automatically replacing feeding spools
CN112981690B (zh) 一种针织大圆机高稳定传动系统
CN113026189B (zh) 一种三线卫衣机
CN112299147B (zh) 卷装更换装置
CN113148755B (zh) 一种数字化棉毛罗纹针织机
JPS6117743B2 (zh)
US4877061A (en) Automatic cop exchanging apparatus for shuttle loom
CN112981683B (zh) 一种数字信息化双面同步电脑提花机
CN109072504B (zh) 圆织机
CN109736016A (zh) 一种多工位编绞机
CN211665213U (zh) 一种化纤卷筒转运机构
CN109624401B (zh) 一种手提纸袋开袋输送装置及穿绳机
CN216074150U (zh) 一种倍捻机用传送收放料装置
CN112978503B (zh) 一种针织大圆机智能驱动装置
CN110202811A (zh) 轮胎半制品胎体帘布与成型机配套输送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CN215401824U (zh) 一种用于纱线的中转装置
CN216471524U (zh) 帘子布织布机上纱系统
CN218579284U (zh) 绕纤机
CN221026943U (zh) 一种更换成纱卷的自动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