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5860A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5860A
CN112975860A CN202011346048.XA CN202011346048A CN112975860A CN 112975860 A CN112975860 A CN 112975860A CN 202011346048 A CN202011346048 A CN 202011346048A CN 112975860 A CN112975860 A CN 112975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hammer
disposed
impact tool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60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5860B (zh
Inventor
近藤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7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5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5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5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在具有第2弹簧的冲击工具中,能够抑制:第2弹簧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冲击工具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锤子,其以能够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而进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砧座,其通过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第1弹簧,其始终朝向前方对锤子进行施力;第2弹簧,其在锤子移动到比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之后,朝向前方对锤子进行施力;锤子壳体,其对锤子、第1弹簧、以及第2弹簧分别进行收容;以及浮动抑制机构,其在锤子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对第2弹簧的浮动进行抑制。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冲击旋转工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4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冲击旋转工具具备:线径较粗大且全长较长的第1弹簧、以及线径较小且全长较短的第2弹簧。在专利文献1中,第2弹簧有可能会自由地进行活动。一旦第2弹簧自由地进行活动,就可能产生异常噪音。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在具有第2弹簧的冲击工具中,能够抑制:第2弹簧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中,该冲击工具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所述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锤子,其以能够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而进行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轴;砧座,其通过所述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第1弹簧,其始终朝向前方对所述锤子进行施力;第2弹簧,其在所述锤子移动到比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之后,朝向前方对所述锤子进行施力;锤子壳体,其对所述锤子、所述第1弹簧、以及所述第2弹簧分别进行收容;以及浮动抑制机构,其在所述锤子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对所述第2弹簧的浮动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第2弹簧的冲击工具中,能够抑制:第2弹簧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而得到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而得到的横向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的弹簧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的纵向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工具;2…外壳;2L…左外壳;2R…右外壳;2S…螺丝;2T…螺丝;3…后壳体;4…锤子壳体;4C…锤子壳体罩;5…蓄电池装配部;6…马达;7…减速机构;8…主轴;9…打击机构;10…砧座;10A…砧座主体;10B…砧座突起部;11…工具保持机构;12…风扇;13…控制器;14…触发器开关;14A…触发器部件;14B…开关主体;15…正反切换杆;16…操作面板;17…模式切换开关;18…灯;19…进气口;20A…第1排气口;20B…第2排气口;21A…马达收容部;21B…锤子壳体被覆部;22…把持部;23…控制器收容部;24…轴承保持架;25…蓄电池组;26…定子;27…转子;28…定子铁心;29…前绝缘子;29S…螺丝;30…后绝缘子;31…线圈;32…转子轴;33…转子铁心;34…永磁体;35…传感器用永磁体;36…树脂套筒;37…传感器基板;38…线圈端子;39…前轴承;40…后轴承;41…小齿轮;42…行星齿轮;42P…销;43…内齿轮;44…凸缘部;44A…第1部分;44B…第2部分;44C…阶梯部;45…杆部;46…后轴承;47…锤子;47A…锤子主体;47B…锤子突起部;48…滚珠;50…主轴沟;51…锤子沟;53…凹部;55…插入孔;56…前轴承;57…孔;58…孔;61…衬套;62…控制器壳体;63…开口;64…操作开关;71…滚珠;72…板簧;73…套筒;73A…套筒主体;73B…突起部;73C…第1沟;73D…第2沟;74…盘簧;75…定位部件;76…支承凹部;76M…贯通孔;77…止挡环;78…止挡件;80…沟;81…沟;90…浮动抑制机构;91…第1弹簧;92…第2弹簧;93…第3弹簧;94…第1垫圈;95…第2垫圈;96…滚珠;101…供给口;102…流路;103…内部空间;200…固定部;201…沟部;300…固定部;301…沟部;471…内筒部;471A…大径部;471B…小径部;471R…后端部;472…外筒部;472R…后端部;473…基座部;473R…凹部;474…外表面;475…外表面;476…后表面;AX…旋转轴;P0…基准位置;P1…第1位置;P2…第2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申请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另外,有时也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素。
在实施方式中,使用左、右、前、后、上、以及下这样的用语,来说明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这些用语表示:以冲击工具1的中心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或者方向。
冲击工具1具备:马达6、以及通过马达6所产生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的主轴8。在实施方式中,将与主轴8的旋转轴AX相平行的方向适当地称为轴向,将环绕旋转轴AX的周围的方向适当地称为旋转方向或者周向,将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
在实施方式中,旋转轴AX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轴向和前后方向是一致的。轴向一侧是前方,轴向另一侧是后方。
另外,关于径向,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近的位置或者接近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内侧,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远的位置或者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外侧。
[第1实施方式]
<冲击工具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而得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而得的横向截面图。冲击工具1是:具有打击机构9以及砧座10的冲击起子。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冲击工具1具备:外壳2、后壳体3、锤子壳体4、蓄电池装配部5、马达6、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砧座10、工具保持机构11、风扇12、控制器13、触发器开关14、正反切换杆15、操作面板16、模式切换开关17、以及灯18。
外壳2由合成树脂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由尼龙制成。外壳2由一对半分割外壳而构成。外壳2包括:左外壳2L、以及配置于左外壳2L的右方位置的右外壳2R。左外壳2L与右外壳2R通过多个螺丝2S而被固定。
外壳2具有:马达收容部21A、锤子壳体被覆部21B、配置于马达收容部21A的下方位置的把持部22、以及配置于把持部22的下方位置的控制器收容部23。
马达收容部21A呈筒状。马达收容部21A用于对马达6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
锤子壳体被覆部21B配置为:对锤子壳体4进行覆盖。锤子壳体被覆部21B被配置于:马达收容部21A的前方位置。
把持部22从锤子壳体被覆部21B朝向下方突出出来。触发器开关14设置于:把持部22的上部。把持部22用于供作业者握持。
控制器收容部23连接于把持部22的下端部。控制器收容部23用于对控制器13进行收容。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控制器收容部23的外形尺寸分别大于把持部22的外形的尺寸。
后壳体3由合成树脂制成。后壳体3连接于马达收容部21A的后部。后壳体3配置为:对马达收容部21A的后部的开口进行覆盖。后壳体3通过螺丝2T而被固定于马达收容部21A。后壳体3用于对风扇1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
马达收容部21A具有进气口19。另外,马达收容部21A具有第1排气口20A。第1排气口20A形成于:马达收容部21A的后部。后壳体3具有第2排气口20B。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9而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在穿过第1排气口20A之后,再穿过第2排气口20B。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第1排气口20A以及第2排气口20B而流出到外壳2的外部空间。
锤子壳体4由金属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由铝制成。锤子壳体4呈筒状。锤子壳体4的前部的内径小于锤子壳体4的后部的内径。锤子壳体4被配置于:马达收容部21A的前方位置。锤子壳体4的后部以及中间部通过锤子壳体被覆部21B而被覆盖。锤子壳体4的前部通过锤子壳体罩4C而被覆盖。在锤子壳体4的后部连接有轴承保持架24。轴承保持架2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内侧位置。
锤子壳体4用于对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以及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减速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轴承保持架24的内侧位置。
蓄电池装配部5设置于:控制器收容部23的下部。蓄电池组25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5。蓄电池组25能够拆装于蓄电池装配部5。蓄电池组25包括二次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组25包括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通过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5,蓄电池组25能够对冲击工具1供电。马达6基于从蓄电池组25供给的电力而进行驱动。控制器13基于从蓄电池组25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工作。
马达6是:冲击工具1的动力源。马达6是: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6具有:定子26、以及被配置于定子26的内侧位置的转子27。
定子26具有:定子铁心28、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前部的前绝缘子29、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后部的后绝缘子30、借助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装配于定子铁心28的多个线圈31。
定子铁心28包括:被层叠而得到的多个钢板。钢板是: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制的板。定子铁心28呈筒状。定子铁心28具有:用于对线圈31进行支承的多个齿。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分别是:合成树脂制的电绝缘部件。前绝缘子29配置为:对齿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后绝缘子30配置为:对齿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配置于齿的周围。线圈31和定子铁心28通过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电绝缘。
转子27以转子27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进行旋转。转子27的旋转轴与主轴8的旋转轴AX相一致。转子27具有:转子轴32、被配置于转子轴32的周围的转子铁心33、被配置于转子铁心33的周围的永磁体34、以及传感器用永磁体35。转子轴3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转子轴32固定有转子铁心33。转子铁心33呈圆筒状。转子铁心33包括:被层叠而得到的多个钢板。此外,转子轴32与转子铁心33可以是单一部件。永磁体34呈圆筒状。永磁体34包括:第1极性的第1永磁体、以及第2极性的第2永磁体。第1永磁体与第2永磁体沿着周向交替地配置,由此形成圆筒状的永磁体34。传感器用永磁体35被配置于:转子铁心33以及永磁体34的前方位置。树脂套筒36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传感器用永磁体35的内侧位置。树脂套筒36呈圆筒状。树脂套筒36被装配于:转子轴32的前部。
在前绝缘子29安装有:传感器基板37以及线圈端子38。传感器基板37以及线圈端子38通过螺丝29S而被固定于前绝缘子29。传感器基板37具有:圆环状的电路基板、以及被支承于电路基板的旋转检测元件。旋转检测元件通过对传感器用永磁体35的位置进行检测,来对转子27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线圈端子38将多个线圈31和来自控制器13的3根电源线连接起来。
转子轴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被支承于:前轴承39以及后轴承40。前轴承39被保持于轴承保持架24。后轴承40被保持于后壳体3。前轴承39对转子轴32的前部进行支承。后轴承40对转子轴32的后端部进行支承。转子轴32的前端部经由轴承保持架24的开口而被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
在转子轴32的前端部设置有小齿轮41。转子轴32借助小齿轮41而连结于减速机构7。
减速机构7被配置于:马达6的前方位置。减速机构7将转子轴32与主轴8连结起来。减速机构7将马达6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于主轴8。减速机构7使主轴8以比转子轴32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减速机构7包括行星齿轮机构。
减速机构7具有:被配置于小齿轮41的周围的多个行星齿轮42、以及被配置于多个行星齿轮42的周围的内齿轮43。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42被配置有3个。多个行星齿轮42分别与小齿轮41相啮合。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主轴8。内齿轮43具有:与行星齿轮42相啮合的内齿。内齿轮43固定于锤子壳体4。内齿轮43不相对于锤子壳体4进行旋转。
当通过马达6的驱动使得转子轴32进行旋转时,小齿轮41就会进行旋转,行星齿轮42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一边与内齿轮43的内齿相啮合一边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使得借助销42P而连接于行星齿轮42的主轴8以比转子轴32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
主轴8被配置于:比马达6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比减速机构7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具有:凸缘部44、以及从凸缘部44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的杆部45。杆部45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凸缘部44。
主轴8通过马达6所产生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主轴8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主轴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后轴承46。后轴承46被保持于轴承保持架24。后轴承46对主轴8的后端部进行支承。
主轴8具有:对主轴8的周围供给润滑油的供给口101。润滑油包括:润滑脂(grease)。供给口101设置于杆部45。主轴8具有:用于收容润滑油的内部空间103。供给口101借助流路102而与内部空间103相连。通过主轴8的离心力,润滑油被从供给口101供给于主轴8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打击机构9基于主轴8的旋转,而沿着旋转方向打击砧座10。打击机构9具有:锤子47,其以能够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而进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8;滚珠48,其被配置于主轴8与锤子47之间的位置;第1弹簧91,其始终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第2弹簧92,其在锤子47移动到比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之后,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以及浮动抑制机构90,其对第2弹簧92的浮动进行抑制。后面叙述打击机构9的详细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供给口101的润滑油被供给于:杆部45与锤子47之间。被供给到杆部45与锤子47之间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被供给于:滚珠48的表面。另外,被供给到杆部45与锤子47之间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被供给于:第1弹簧91的表面、第2弹簧92的表面、以及浮动抑制机构90的表面。
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比锤子47更靠前方的位置。砧座10通过从马达6传递来的旋转力,以砧座10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砧座10的旋转轴与主轴8的旋转轴AX相一致。砧座10能够与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并且能够与主轴8进行相对旋转。另外,砧座10能够与锤子47一起进行旋转,并且能够与锤子47进行相对旋转。砧座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一对前轴承56。一对前轴承56被保持于锤子壳体4。另外,砧座10通过锤子47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
砧座10具有:棒状的砧座主体10A、以及设置于砧座主体10A的后部的砧座突起部10B。砧座主体10A具有:供前端工具插入的插入孔55。插入孔55设置为:从砧座主体10A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前端工具被装配于砧座主体10A。砧座突起部10B设置有2个。砧座突起部10B从砧座主体10A的后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
另外,砧座10具有:供杆部45的前端部配置的孔58。孔58设置于砧座10的后端部。杆部45的前端部被配置于孔58。通过杆部45的前端部被配置于孔58,主轴8能够作为砧座10的轴承而发挥功能,并且砧座10能够作为主轴8的轴承而发挥功能。
工具保持机构11被配置于:砧座10的前部的周围。工具保持机构11对被插入到砧座10的插入孔55中的前端工具进行保持。工具保持机构11能够对前端工具进行拆装。
工具保持机构11具备:滚珠71、板簧72、套筒73、盘簧74、以及定位部件75。
砧座10具有:用于对滚珠71进行支承的支承凹部76。支承凹部76形成于:砧座主体10A的外表面。支承凹部76在轴向上形成于:砧座主体10A的中间部。支承凹部76在轴向上较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砧座主体10A形成有1个支承凹部76。
滚珠7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砧座10。滚珠71被配置于:设置在砧座主体10A的支承凹部76。在1个支承凹部76中配置有滚珠71。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保持机构11具有1个滚珠71。在砧座主体10A的周围设置有1个滚珠71。
在砧座主体10A形成有:用于将支承凹部76的内表面与插入孔55的内表面相连的贯通孔76M。滚珠71的直径大于贯通孔76M的直径。在滚珠71被支承到支承凹部76的状态下,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贯通孔76M而被配置于:插入孔55的内侧位置。亦即,配置为:在滚珠71被支承到支承凹部76的状态下,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从贯通孔76M朝向插入孔55的内侧突出出来。
滚珠71能够对插入到插入孔55的前端工具进行固定。滚珠71能够在与支承凹部76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分别沿着轴向以及径向进行移动。滚珠71能够移动到:对前端工具进行固定的卡合位置、和将前端工具的固定进行解除的解除位置。
如上所述,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贯通孔76M而被配置于:插入孔55的内侧位置。在前端工具的侧面设置有沟部。通过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前端工具的沟部,前端工具被固定。通过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前端工具的沟部,前端工具在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上分别被定位。滚珠71的卡合位置包括: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前端工具的沟部的位置。滚珠71的解除位置包括:滚珠71被配置于前端工具的沟部的外侧的位置。
板簧72产生:用于使滚珠71朝向卡合位置进行移动的弹力。板簧72被配置于:砧座主体10A的周围。板簧72产生:用于使滚珠71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套筒73是圆筒状的部件。套筒73被配置于:砧座主体10A的周围。套筒73能够在砧座主体10A的周围沿着轴向进行移动。套筒73能够阻止: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从卡合位置脱离出来的情形。套筒73通过沿着轴向进行移动,能够使得滚珠71变化为:从卡合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进行移动的状态。
套筒73能够在砧座主体10A的周围移动到:阻止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阻止位置、和允许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允许位置。
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抑制: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形。亦即,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阻止: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从卡合位置脱离出来的情形。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维持:前端工具通过滚珠71而被固定的状态。
通过套筒73朝向允许位置进行移动,能够允许: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形。通过套筒73朝向允许位置进行移动,使得滚珠71变化为:能够从卡合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进行移动的状态。亦即,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允许位置,能够允许: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从卡合位置脱离出来的情形。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允许位置,前端工具通过滚珠71而被固定的状态能够得以解除。
盘簧74产生弹力,以使得套筒73朝向阻止位置进行移动。盘簧74被配置于:砧座主体10A的周围。阻止位置被规定在:比允许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盘簧74产生:用于使套筒73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定位部件75是:被固定于砧座主体10A的外表面的环状部件。定位部件75被固定于:能够与套筒73的后端部相对置的位置。定位部件75将套筒73定位在阻止位置。被盘簧74赋予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的套筒73通过与定位部件75相接触,而被定位在阻止位置。
套筒73具有:圆筒状的套筒主体73A;突起部73B,其从套筒主体73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并能够与砧座主体10A相接触;第1沟73C,其设置于比突起部73B更靠后方的位置,并面向砧座主体10A;以及第2沟73D,其设置于比突起部73B更靠前方的位置,并面向砧座主体10A。突起部73B不仅能够与砧座主体10A相接触,还能够与滚珠71相接触。板簧72被配置于:第1沟73C的内侧位置。盘簧74被配置于:第2沟73D的内侧位置。
突起部73B被配置于:比板簧72更靠前方的位置。突起部73B从套筒主体73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突起部73B呈环状。
突起部73B具有:朝向前方的前表面、朝向后方的后表面、以及朝向径向内侧的内表面。突起部73B的内表面能够与砧座主体10A的外表面相接触。突起部73B的内表面能够与滚珠71相接触。
在砧座主体10A中,且是在比支承凹部76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有止挡环77。在砧座主体10A的外表面,且是在比支承凹部76更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沟80。止挡环77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沟80。在止挡环77的后方位置配置有止挡件78。止挡件78是环状的部件。止挡件78通过止挡环77而被定位。
盘簧74配置为:盘簧74的后端部与突起部73B的前表面相接触,盘簧74的前端部与止挡件78相接触。通过盘簧74的前端部借助止挡件78以及止挡环77而连结于砧座主体10A,且盘簧74的后端部与套筒73的突起部73B相接触,从而盘簧74能够产生:用于使套筒73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板簧72的至少一部分以面向支承凹部76的方式,被配置于砧座主体10A的周围。在砧座主体10A的外表面、且是在比支承凹部76更靠后方的位置,形成有沟81。沟81设置为:面向套筒73。板簧72被配置于:沟81的内侧位置。
板簧72配置为:板簧72的前端部与滚珠71相接触,板簧72的后端部与沟81的后端部的壁面相接触。通过板簧72的后端部与沟81的后端部的壁面相接触,且板簧72的前端部与滚珠71相接触,从而板簧72能够产生:用于使滚珠71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接着,对将前端工具装配于砧座10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前端工具被配置于砧座10之前的状态下,套筒73通过盘簧74的弹力而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盘簧74产生弹力,以使得套筒73朝向阻止位置进行移动。套筒73的后端部与定位部件75相接触。定位部件75将套筒73定位在阻止位置。
在套筒73被配置于阻止位置的状态下,突起部73B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外侧。由于突起部73B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外侧,所以,能够阻止: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形。
当开始相对于插入孔55插入前端工具时,前端工具的至少一部分与滚珠71相接触。滚珠71通过与前端工具之间的接触,而在支承凹部76的内侧位置朝向后方进行移动。
当前端工具进一步朝向后方进行移动时,滚珠71通过与前端工具之间的接触,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滚珠71通过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与板簧72相接触。
当前端工具进一步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使滚珠71处于径向外侧位置时,板簧72由于与滚珠71之间的接触而进行变形。板簧72以扩径的方式进行变形。
另外,当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时,滚珠7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突起部73B的后表面相接触。通过滚珠71与突起部73B的后表面之间的接触,套筒73朝向前方进行移动。亦即,通过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滚珠71与突起部73B的后表面之间的接触,套筒73朝向允许位置进行移动。
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允许位置,滚珠71能够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第1沟73C。滚珠71的解除位置包括: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第1沟73C的位置。在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到第1沟73C的状态下,板簧72的至少一部分以扩径了的状态而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外侧位置。
通过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被配置于解除位置,前端工具能够顺利地被插入到插入孔55中。前端工具能够一边与滚珠71相接触,一边朝向后方进行移动。
当前端工具进一步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使得前端工具的沟部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内侧位置时,板簧72产生:用于使滚珠71朝向卡合位置进行移动的弹力。滚珠71通过板簧72的弹力而在支承凹部76的内侧位置,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在支承凹部76的内侧位置移动到前方的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贯通孔76M而被配置于:插入孔55的内侧位置。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前端工具的沟部的内侧位置。另外,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支承于支承凹部76。滚珠71的卡合位置包括: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前端工具的沟部的位置。通过滚珠71被配置于卡合位置,前端工具被固定。前端工具借助滚珠71而被固定于砧座主体10A。
另外,当滚珠71被配置于卡合位置时,套筒73通过盘簧74的弹力而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移动到后方的套筒73与定位部件75相接触,从而被定位在阻止位置。在套筒73被配置于阻止位置的状态下,突起部73B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外侧位置。在滚珠71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突起部73B的内表面与滚珠7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通过突起部73B与滚珠71之间的接触,能够阻止: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形。由于滚珠71的移动得以阻止,所以,能够维持:前端工具被固定于滚珠71的固定的状态。
这样,在套筒73未被操作的状态下,在前端工具被插入到插入孔55的情况下,通过板簧72进行弹性变形,滚珠71能够自动地嵌合于:前端工具的沟部。另外,在滚珠71自动地嵌合于前端工具的沟部之后,板簧72急剧地进行缩径。通过板簧72急剧地进行缩径,滚珠71猛烈地朝向前端工具的沟部进行移动。通过滚珠71猛烈地朝向前端工具的沟部进行移动,滚珠71碰撞到前端工具的沟部的内表面而发出声音。据此,作业者能够识别出:前端工具已被固定到砧座10。
接着,对将前端工具从砧座10拆卸下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为了将前端工具从砧座10拆卸下来,作业者使前端工具朝向前方进行移动。一旦前端工具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滚珠71就会由于与前端工具之间的接触,而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另外,作业者对套筒73进行操作,以使套筒73朝向前方进行移动。
当套筒73朝向前方进行移动,被配置于允许位置时,第1沟73C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外侧位置。在第1沟73C被配置于滚珠71的径向外侧位置的状态,通过将前端工具进一步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滚珠71从前端工具的沟部脱离出来,与前端工具的外表面相接触,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移动到径向外侧位置的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第1沟73C。
通过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被配置于解除位置,前端工具能够顺利地进行移动。前端工具能够一边与滚珠71的表面相接触,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
在滚珠71被配置于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前端工具朝向前方移动,前端工具被从插入孔55拔出去。前端工具被从砧座10拆卸下来。
风扇12被配置于:马达6的后方。风扇12产生:用于对马达6进行冷却的气流。风扇12被固定于: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风扇12借助衬套61而被固定于转子轴32的后部。风扇12被配置于:后轴承40与转子铁心33之间的位置。风扇12通过转子2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通过转子轴32进行旋转,风扇12与转子轴32一起进行旋转。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9而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进行流通,对马达6进行冷却。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进行流通的空气经由第1排气口20A以及第2排气口20B,而流出到外壳2的外部空间。
控制器13被收容于控制器收容部23。控制器13输出对马达6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器13包括: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的基板。作为安装于基板的电子部件而举例示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那样的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或者储存器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那样的失性存储器、场效应晶体管(FET:FieldEffect Transistor)、以及电阻器。场效应晶体管例如设置有6个。
控制器13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控制器壳体62。控制器壳体62被配置于:控制器收容部23的内部空间。控制器13基于作业者对操作面板16所进行的操作,对马达6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马达6的控制模式是指:马达6的控制方法或者控制方式。
触发器开关14设置于把持部22的上部。触发器开关14是为了启动马达6而由作业者进行操作。触发器开关14包括:触发器部件14A与开关主体14B。开关主体14B被配置于:把持部22的内部空间。触发器部件14A从把持部22的前部的上部朝向前方突出出来。触发器部件14A由作业者进行操作,由此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通过对触发器部件14A进行操作以使其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马达6进行驱动。通过触发器部件14A的操作被解除,马达6的驱动得以停止。
正反切换杆15设置于:锤子壳体被覆部21B的下端部与把持部22的上端部之间的边界。正反切换杆15由作业者进行操作,由此朝向左方或者右方进行移动。通过对正反切换杆15进行操作,将马达6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以及反转方向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通过对马达6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对主轴8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操作面板16设置于控制器收容部23。操作面板16由合成树脂制成。操作面板16呈板状。控制器收容部23具有:用于对操作面板16进行配置的开口63。开口63在比把持部22更靠前方侧的位置而被设置于:控制器收容部23的上表面。操作面板16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开口63。在操作面板16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64。通过作业者对操作开关64进行操作,能够对马达6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
模式切换开关17设置于触发器部件14A的上部。模式切换开关17由作业者来进行操作。通过对模式切换开关17进行操作以使得其朝向后方进行移动,能够对马达6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
灯18被分别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左部以及右部。灯18射出:用于对冲击工具1的前方进行照明的照明光。灯18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
<打击机构>
接着,对打击机构9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9的纵向截面图。图5相当于:将图3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而得到的图。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打击机构9具有:锤子47,其以能够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而进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8;滚珠48,其被配置于主轴8与锤子47之间的位置;第1弹簧91,其始终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第2弹簧92,其在锤子47移动到比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之后,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浮动抑制机构90,其对第2弹簧92的浮动进行抑制;第1垫圈94,其被支承于锤子47;以及第2垫圈95,其被配置于比第1垫圈94更靠后方的位置,且被支承于锤子47。
浮动抑制机构90能够抑制:第2弹簧92在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浮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抑制机构90具有: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的第3弹簧93。
锤子47、滚珠48、第1弹簧91、第2弹簧92、第3弹簧93、第1垫圈94、以及第2垫圈95分别被收容于:锤子壳体4。包括第3弹簧93在内的浮动抑制机构90在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中,对第2弹簧92的浮动进行抑制。亦即,浮动抑制机构90在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中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位置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
锤子47被配置于:比减速机构7更靠前方的位置。锤子47具有:筒状的锤子主体47A、以及设置于锤子主体47A的前部的锤子突起部47B。锤子主体47A被配置于:主轴8的杆部45的周围。锤子主体47A具有:用于供主轴8的杆部45进行配置的孔57。锤子突起部47B设置有2个。锤子突起部47B从锤子主体47A的前部朝向前方突出出来。
锤子47能够与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另外,锤子47能够相对于主轴8而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分别进行相对移动。锤子47以锤子47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锤子47的旋转轴与主轴8的旋转轴AX相一致。
锤子主体47A具有:内筒部471、外筒部472、以及基座部473。内筒部471被配置于:杆部45的周围。内筒部471的内表面与杆部45的外表面相接触。外筒部472被配置于:比内筒部47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基座部473分别连接于:内筒部471的前端部以及外筒部472的前端部。锤子突起部47B从基座部473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
通过内筒部471、外筒部472以及基座部473来规定凹部53。凹部53形成为:从锤子47的后端部朝向前方而凹陷。在与旋转轴AX正交的面内,凹部53呈环状。
锤子47的内筒部471具有:大径部471A、以及被配置于比大径部471A更靠后方位置的小径部471B。大径部471A的外表面474的外径大于小径部471B的外表面475的外径。在大径部471A的外表面474的后端部、与小径部471B的外表面475的前端部之间的边界,设置有阶梯。锤子47的内筒部471具有:被配置于大径部471A的外表面474与小径部471B的外表面475之间的位置的后表面476。后表面476朝向后方。后表面476与旋转轴AX实质上正交。
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被配置于:比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更靠后方的位置。
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被配置于:比第2垫圈95更靠后方的位置。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被配置于:第2弹簧92的径向内侧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的位置、与第2弹簧92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一致。
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被配置于:比第2垫圈95更靠后方的位置。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被配置于:第2弹簧92的径向外侧位置。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被配置于:第1弹簧91的径向外侧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的位置、与第2弹簧92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一致。在前后方向上,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的位置、与第1弹簧91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一致。
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以及外筒部472的后端部472R分别被配置于:比第2垫圈95更靠后方的位置,从而即便设置有凹部53,也能够抑制:锤子47的打击力(惯性力)变小的情形。
滚珠48被配置于:主轴8的杆部45与锤子47之间的位置。滚珠48由铁钢之类的金属制成。主轴8具有:用于对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配置的主轴沟50。主轴沟50设置于:杆部45的外表面的一部分。锤子47具有:用于对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配置的锤子沟51。锤子沟51设置于:锤子47的内筒部47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滚珠48被配置于:主轴沟50与锤子沟51之间的位置。滚珠48能够在主轴沟50的内侧以及锤子沟51的内侧分别进行滚动。锤子47能够随着滚珠48而进行移动。
主轴8与锤子47能够在由主轴沟50以及锤子沟51而规定的可动范围内,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相对移动。锤子47以能够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8。
主轴8的凸缘部44具有:第1部分44A、以及第2部分44B。第1部分44A包括:凸缘部44的周缘部。第2部分44B被配置于:杆部45的周围。第1部分44A被配置于:第2部分44B的周围。在前后方向上,第1部分44A的尺寸(厚度)小于(薄于)第2部分44B的尺寸(厚度)。第1部分44A的前表面被配置于:比第2部分44B的前表面更靠后方的位置。第2部分44B的前表面的外形呈圆形。第1部分44A的前表面呈环状。在第1部分44A的前表面的内缘部与第2部分44B的前表面的外缘部之间的边界,形成有阶梯部44C。
第1垫圈94借助滚珠96而支承于锤子47。第1垫圈94被配置于:凹部53的内侧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垫圈94被配置于:锤子47的大径部471A的周围。
滚珠96被配置于:第1垫圈94的前表面与基座部473的后表面之间的位置。滚珠96在旋转轴AX的周围被配置有多个。在基座部473的后表面形成有凹部473R。在包括旋转轴AX在内的截面中,凹部473R呈半圆状。在与旋转轴AX相正交的面内,凹部473R呈环状。滚珠96以包围旋转轴AX的方式,在凹部473R中被配置有多个。
第2垫圈95被配置于:比第1垫圈94更靠后方的位置。第2垫圈95被配置于:锤子47的小径部471B的周围。在第2垫圈95的内表面与小径部471B的外表面之间的位置,形成有间隙。第2垫圈95与锤子47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第1弹簧91是盘簧。第1弹簧91被配置于:主轴8的旋转轴AX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弹簧9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锤子47的内筒部471的周围。第1弹簧9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主轴8的杆部45的周围。第1弹簧91始终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第1弹簧91以被压缩的状态而被配置于:锤子47与凸缘部44的第1部分44A之间的位置。
第1弹簧91的前部被配置于:凹部53的内侧位置。第1弹簧91的前端部与第1垫圈94的后表面相接触。第1弹簧91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第1部分44A的前表面相接触。第1弹簧91借助第1垫圈94而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第1弹簧91的前端部在与凸缘部44的第1部分44A相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与阶梯部44C的表面相接触。通过第1弹簧91的前端部与阶梯部44C的表面相接触,能够抑制:第1弹簧91在径向上进行移动的情形。
第2弹簧92是盘簧。第2弹簧92被配置于:主轴8的旋转轴AX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92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锤子47的内筒部471的周围。第2弹簧92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主轴8的杆部45的周围。第2弹簧92在锤子47移动到后方时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亦即,第2弹簧92在锤子47被配置于移动到后方的位置时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
第2弹簧92的全长短于第1弹簧91的全长。第2弹簧92的前端部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的前端部更靠后方的位置。
第2弹簧92的前部被配置于:凹部53的内侧位置。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第2垫圈95的后表面相接触。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第2部分44B的前表面相接触。
第2垫圈95的外径小于第1垫圈94的外径。第2垫圈95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1弹簧91与第2垫圈95不相接触。
第2弹簧92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1弹簧91与第2弹簧92不相接触。
浮动抑制机构90在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中,对第2弹簧92的浮动进行抑制。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
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亦即,浮动抑制机构90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的位置相对于主轴8而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凸缘部44相接触。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的凸缘部44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抑制机构90具有: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的第3弹簧93。
第3弹簧93是盘簧。第3弹簧93被配置于:主轴8的旋转轴AX的周围。第2弹簧92与第3弹簧93沿着与旋转轴AX相平行的前后方向而被配置。第3弹簧93被配置于:比第2弹簧92更靠前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弹簧93被配置于:锤子47的内筒部471的周围。第3弹簧9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大径部471A的周围。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第3弹簧9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小径部471B的周围。第3弹簧93始终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第3弹簧93以被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锤子47与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之间的位置。第3弹簧93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并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
第3弹簧93被配置于:凹部53的内侧位置。第3弹簧93的前端部与第1垫圈94的后表面相接触。第3弹簧93的后端部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如上所述,第2垫圈95与锤子47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第3弹簧93借助第2垫圈95而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第3弹簧93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以使得第2弹簧92的后端部被按压于凸缘部44的第2部分44B的前表面。据此,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凸缘部44而进行浮动的情形。
第3弹簧93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1弹簧91与第3弹簧93不相接触。
第3弹簧93的作用力小于:第1弹簧91的作用力以及第2弹簧92的作用力。亦即,第3弹簧93的弹簧常数小于:第1弹簧91的弹簧常数以及第2弹簧92的弹簧常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弹簧93的线径小于:第1弹簧91的线径以及第2弹簧92的线径。线径是指:构成弹簧的线材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92的作用力大于第1弹簧91的作用力。亦即,第2弹簧92的弹簧常数大于第1弹簧91的弹簧常数。此外,第2弹簧92的弹簧常数还可以小于第1弹簧91的弹簧常数,也可以与第1弹簧91的弹簧常数相等。
如上所述,锤子47能够相对于主轴8而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相对移动。锤子47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分别移动到:基准位置P0,第1位置P1、以及第2位置P2。
基准位置P0是:锤子47在前后方向上的可动范围内处于最前方的位置。第1位置P1是:锤子47在前后方向上的可动范围内处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位置P1是:第2弹簧92开始对锤子47进行施力的位置。第2位置P2是:锤子47在前后方向上的可动范围内处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位置。
图5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图6以及图7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9的纵向截面图。图6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的状态。图7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第2位置P2的状态。
在不对砧座10作用负载的情况下、或者在进行螺钉紧固作业中对砧座10作用的负载较低的情况下,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相接触。在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马达6进行驱动,使得砧座10与锤子47以及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亦即,如图5所示,在螺钉紧固作业的初期,锤子47在基准位置P0进行旋转。在不利用打击机构9进行打击动作的状态下,进行螺钉紧固作业。
一旦在螺钉紧固作业中对砧座10作用的负载变高,有时就会产生:仅凭借马达6所产生的旋转力而无法使砧座10进行旋转的状况。当仅凭借马达6所产生的旋转力而无法使砧座10进行旋转时,砧座10以及锤子47的旋转就会停止。锤子47能够借助滚珠48而相对于主轴8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即便锤子47的旋转停止,主轴8的旋转也会由于马达6所产生的旋转力而继续进行。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滚珠48一边通过主轴沟50以及锤子沟51分别被引导一边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47从滚珠48受到力从而随着滚珠48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亦即,锤子47在砧座10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下,由于主轴8进行旋转,从而朝向后方进行移动。
在例如对砧座10作用了第1规定值的负载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朝向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而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之间的接触被解除。锤子47在第1位置P1进行旋转。
在对砧座10作用了比第1规定值还要大的第2规定值的负载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锤子47从第1位置P1朝向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第2位置P2而进行移动。在第2位置P2处,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之间的接触也被解除。锤子47在第2位置P2进行旋转。
<冲击工具的动作>
接着,对冲击工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当对作业对象实施螺钉紧固作业时,螺钉紧固作业中所使用的前端工具被插入于:砧座10的插入孔55。被插入到插入孔55的前端工具通过工具保持机构11而被保持。在前端工具被装配到砧座10之后,作业者握持着把持部22来对触发器开关14进行操作。一旦触发器开关14被操作,就会从蓄电池组25经由控制器13而朝向马达6供电,由此马达6启动。通过马达6的启动,转子轴32进行旋转。一旦转子轴32进行旋转,转子轴32的旋转力就会经由小齿轮41而被传递于行星齿轮42。行星齿轮42在与内齿轮43的内齿相啮合的状态下,一边进行自转一边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主轴8。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主轴8以比转子轴32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
图2、图3、图4、以及图5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第1弹簧91始终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第1弹簧91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以使得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另外,第3弹簧93也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
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3弹簧93的作用力小于第2弹簧92的作用力。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2弹簧92虽然从第3弹簧93受到较小的作用力,但是,实质上是自然长的状态。
当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时,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相接触。在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相接触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砧座10与锤子47以及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通过砧座10进行旋转,在不利用打击机构9进行打击动作的状态下而进行螺钉紧固作业。
通过螺钉紧固作业的进行,在对砧座10作用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砧座10以及锤子47的旋转就会停止。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突起部47B与砧座突起部10B之间的接触被解除。另外,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第1弹簧91被压缩。
图6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的状态。当对砧座10U作用第1规定值的负载时,如图6所示,锤子47被配置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锤子47在第1位置P1进行旋转。通过锤子47被配置于第1位置P1,第1弹簧91被压缩。当锤子47被配置于第1位置P1时,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锤子47的第1位置P1是:第2弹簧92开始对锤子47进行施力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47的第1位置P1是: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在锤子47被配置于第1位置P1的状态下,锤子47的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隔着第1间隙而相对置。
第2垫圈95与锤子47能够在基准位置P0与第1位置P1之间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另外,第3弹簧93的作用力小于第2弹簧92的作用力。据此,如图6所示,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第2弹簧92实质上是没有被压缩,而第3弹簧93是被压缩的。另外,第2垫圈95以接近于后表面476的方式在小径部471B移动。被压缩后的第3弹簧93被配置于:大径部471A的周围。当锤子47被配置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时,第3弹簧93被配置于大径部471A的周围,所以,锤子47的后表面476能够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
对砧座10作用第1规定值的负载,由此移动到第1位置P1的锤子47通过第1弹簧91的作用力而朝向前方进行移动。锤子47在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会从滚珠48受到旋转方向的力。亦即,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当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锤子突起部47B就会一边进行旋转一边与砧座突起部10B相接触。据此,砧座突起部10B通过锤子突起部47B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锤子47通过从第1位置P1朝向基准位置P0进行移动,以第1打击力而对砧座10进行打击。对砧座10作用有:马达6的旋转力与锤子47的惯性力(第1打击力)这双方。因此,砧座10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据此,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将螺丝紧固于作业对象。
图7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第2位置P2的状态。当对砧座10作用了比第1规定值还要大的第2规定值的负载时,如图7所示,锤子47被配置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第2位置P2。锤子47在第2位置P2进行旋转。通过锤子47被配置于第2位置P2,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被压缩。通过锤子47被配置于第2位置P2,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47的第2位置P2是:锤子47的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隔着比第1间隙还要小的第2间隙而相对置的位置。第2间隙是微小的。在锤子47被配置于第2位置P2的状态下,滚珠48被配置于:主轴8的主轴沟50的后端部。
对砧座10作用第2规定值的负载,由此移动到第2位置P2的锤子47通过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的作用力而朝向前方进行移动。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当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锤子突起部47B就会一边进行旋转一边与砧座突起部10B相接触。据此,砧座突起部10B通过锤子突起部47B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锤子47通过从第2位置P2朝向基准位置P0进行移动,以比第1打击力还要大的第2打击力而对砧座10进行打击。对砧座10作用有:马达6的旋转力与锤子47的惯性力(第2打击力)这双方。因此,砧座10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据此,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将螺丝紧固于作业对象。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9的弹簧特性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锤子47的位置,纵轴表示:赋予锤子47的作用力。图8所示的线La表示:基于锤子47的位置而发生变化的作用力。
如上所述,第2弹簧92以及第3弹簧93分别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1弹簧91与第2弹簧92被并联配置。第1弹簧91与第3弹簧93被并联配置。第2弹簧92被配置于:第3弹簧93的后方。第2弹簧92与第3弹簧93被串联配置。
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1弹簧91以及第3弹簧93分别被压缩。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2弹簧92呈自然长。锤子47通过第1弹簧91以及第3弹簧93而朝向前方被施力。第2弹簧92通过第3弹簧93而朝向后方被施力。
当将第1弹簧91的弹簧常数设为k1,将第2弹簧92的弹簧常数设为k2,将第3弹簧93的弹簧常数设为k3时,锤子47被配置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前方位置时的、第1弹簧91、第2弹簧92以及第3弹簧93的合成弹簧常数Ka由以下的(1)式来表示。
Ka=k1+(k2×k3)/(k2+k3)…(1)
在图8中,基准位置P0与第1位置P1之间的线La的斜率表示合成弹簧常数Ka。锤子47越从基准位置P0接近于第1位置P1,第1弹簧91以及第3弹簧93各自的压缩量就越大,由此作用于锤子47的作用力就会变大。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锤子47从第1弹簧91以及第3弹簧93分别受到作用力,而实质上不会受到来自第2弹簧92的作用力。
当锤子47被配置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位置时,第2弹簧92与锤子47借助第2垫圈95而直接接触。在第2弹簧92与锤子47直接接触之后,第2弹簧92也被压缩,锤子47实质上不会受到第3弹簧93的作用力。锤子47被配置于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位置时的、第1弹簧91与第2弹簧92的合成弹簧常数Kb由以下的(2)式来表示。
Kb=k1+k2…(2)
在图8中,第1位置P1与第2位置P2之间的线Lb的斜率表示合成弹簧常数Kb。锤子47越从第1位置P1接近于第2位置P2,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的压缩量就越大,由此作用于锤子47的作用力就会变大。在锤子47从第1位置P1移动到第2位置P2的区间中,锤子47从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受到作用力。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打击机构9具有: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通过设置第2弹簧92,能够增大打击机构9的打击力。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用于对第2弹簧92的浮动进行抑制的浮动抑制机构90。能够利用浮动抑制机构90来抑制:第2弹簧92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一旦第2弹簧92自由地进行活动,就有可能导致:第2弹簧92抵碰于例如锤子47或者主轴8,由此产生异常噪音。另外,一旦第2弹簧92自由地进行活动,就有可能导致:在所旋转的主轴8停止时由于旋转的惯性而使得第2弹簧92进行空转,由此产生异常噪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抑制:第2弹簧92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所以,能够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
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据此,能够抑制:第2弹簧92抵碰于锤子47或者主轴8、或者在所旋转的主轴8停止时由于旋转的惯性而使得第2弹簧92进行空转的情形。
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亦即,浮动抑制机构90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的位置相对于主轴8而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在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得以抑制,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2弹簧92的浮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抑制机构90具有: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的第3弹簧93。据此,通过简单的构造,就能够有效地抑制第2弹簧92的浮动。
第3弹簧93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以使得第2弹簧92的后端部被按压于主轴8的凸缘部44。凸缘部44能够稳定地支承:第2弹簧92的后端部。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2弹簧92的浮动。
第1弹簧91、第2弹簧92、以及第3弹簧93分别被配置于:主轴8的旋转轴AX的周围。第2弹簧92以及第3弹簧93分别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亦即,第1弹簧91与第2弹簧92、以及、第1弹簧91与第3弹簧93分别被并联配置。据此,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尺寸变大的情形。
第2弹簧92与第3弹簧93沿着与旋转轴AX相平行的前后方向而被配置。亦即,第2弹簧92与第3弹簧93被串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弹簧93被配置于:比第2弹簧92更靠前方的位置。由于第2弹簧92与第3弹簧93被串联配置,所以,第3弹簧93能够对第2弹簧92适当地进行施力。
第1弹簧91的前端部以及第3弹簧93的前端部分别与第1垫圈94的后表面相接触。第1弹簧91的前端部以及第3弹簧93的前端部分别被稳定地支承于:第1垫圈94。
第3弹簧93的后端部以及第2弹簧92的前端部分别与第2垫圈95相接触。第3弹簧93的后端部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第2垫圈95的后表面相接触。第3弹簧93的后端部以及第2弹簧92的前端部分别被稳定地支承于:第2垫圈95。
第2垫圈95被配置于:比第1弹簧9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2垫圈95与第1弹簧91不相接触。据此,第1弹簧91能够适当地进行工作。
第1垫圈94与锤子47无法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据此,当锤子47移动到后方时,第1弹簧91以及第3弹簧93分别被适当地压缩。第2垫圈95与锤子47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据此,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通过第2垫圈95相对于锤子47进行移动,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压缩。另外,第3弹簧93能够借助第2垫圈95而朝向后方对第2弹簧92进行施力。
锤子47具有:用于对第1垫圈94进行配置的大径部471A、以及用于对第2垫圈95进行配置的小径部471B。如图6所示那样,当锤子47被配置于第1位置P1时,第3弹簧93以被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大径部471A的周围。据此,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能够充分地相接触。
锤子47的第1位置P1是: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第1弹簧91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第2弹簧92实质上不对锤子47进行施力。在螺钉紧固作业的初期,仅第1弹簧91的作用力对锤子47发挥作用,所以,即便作用于砧座10的负载较小,锤子47也能够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亦即,即便在进行轻作业时,也能够利用打击机构9而进行打击动作。
在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垫圈95的前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锤子47移动到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位置,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据此,锤子47能够以较大的打击力而沿着旋转方向对砧座10进行打击。
第3弹簧93的作用力小于:第1弹簧91的作用力以及第2弹簧92的作用力。由于第3弹簧93的作用力较小,所以,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实质上仅对锤子47施加第1弹簧91的作用力。
第3弹簧93的线径小于:第1弹簧91的线径以及第2弹簧92的线径。据此,第3弹簧93能够产生适当的作用力。
第2弹簧92的作用力大于第1弹簧91的作用力。据此,在螺钉紧固作业的初期,仅第1弹簧91的作用力对锤子47发挥作用,所以即便作用于砧座10的负载较小,锤子47也能够朝向后方进行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参照图7进行说明的那样,当锤子47被被配置于第2位置P2时,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隔着第2间隙而相对置。可以在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弹性体,以使得内筒部471的后端部471R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不直接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弹簧91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直接接触,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直接接触。可以在第1弹簧91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之间的位置、以及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垫圈,以使得第1弹簧91的后端部以及第2弹簧92的后端部分别不与凸缘部44直接接触。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9的纵向截面图。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亦即,浮动抑制机构90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而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如图9所示,浮动抑制机构90具有:用于对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部200。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00设置于:主轴8的凸缘部44。固定部200包括:设置于凸缘部44的前表面的沟部201。第2弹簧92的后端部被配置于:固定部200的沟部201。通过第2弹簧92的后端部被压入于沟部201,第2弹簧92的后端部被固定于凸缘部44。通过第2弹簧92的后端部被固定于凸缘部44,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对于主轴8而言的浮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省略: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3弹簧93以及第2垫圈95。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锤子47的后表面476相对置。
图9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锤子47相分离。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锤子47的后表面476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隙而相对置。
在通过螺钉紧固作业的进行而锤子47被配置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锤子47的后表面476相接触。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47的第1位置P1是: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弹簧92的前端部相接触的位置。
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第1弹簧91被压缩,第2弹簧92未被压缩。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锤子47仅从第1弹簧91受到作用力,而未从第2弹簧92受到作用力。
在锤子47的后表面476与第2弹簧92的前端部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锤子47移动到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位置,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被压缩。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浮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92的后端部可以通过例如焊接而被固定于凸缘部44。固定部200可以包括:用于对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进行固定的焊接部。
[第3实施方式]
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击机构9的纵向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抑制机构90对第2弹簧92的前端部相对于锤子47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亦即,浮动抑制机构90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前端部相对于锤子47而自由地进行活动的情形。如图10所示,浮动抑制机构90具有:用于对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锤子47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部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00设置于:锤子47的内筒部471。固定部300包括:设置于内筒部471的沟部301。第2弹簧92的前端部被被配置于:固定部300的沟部301。通过第2弹簧92的前端部被压入于沟部301,第2弹簧92的前端部被固定于内筒部471。通过第2弹簧92的前端部被固定于内筒部471,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前端部相对于锤子47而言的浮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省略: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3弹簧93以及第2垫圈95。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凸缘部44的前表面相对置。
图10示出了: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相分离。在锤子47被配置于基准位置P0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主轴8的凸缘部44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隙而相对置。
在锤子47被配置于比基准位置P0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P1的状态下,第2弹簧92的后端部与凸缘部44的前表面相接触。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47的第1位置P1是:凸缘部44的前表面与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接触的位置。
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第1弹簧91被压缩,第2弹簧92未被压缩。在锤子47从基准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的区间中,锤子47仅从第1弹簧91受到作用力,而未从第2弹簧92受到作用力。
在凸缘部44的前表面与第2弹簧92的后端部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锤子47移动到比第1位置P1更靠后方的位置,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被压缩。第1弹簧91以及第2弹簧92分别朝向前方对锤子47进行施力。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抑制:第2弹簧92的浮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92的前端部可以通过例如焊接而被固定于内筒部471。固定部300可以包括:用于对第2弹簧92的前端部与内筒部471进行固定的焊接部。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锤子主体47A具有:内筒部471与外筒部472。可以不具有外筒部472。只要在内筒部471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对第1弹簧91的前端部以及第2弹簧92的前端部进行配置的空间即可。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要素还能够应用于所谓的冲击扳手,该冲击扳手具备:不具有插入孔55以及工具保持机构11且前端部呈四棱柱形状的砧座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冲击工具1的电源,使用了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5的蓄电池组25。作为冲击工具1的电源,可以使用商用电源(交流电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是将马达6(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电动工具。冲击工具1的动力源可以是通过压缩空气而进行驱动的空气马达,可以是液压马达,还可以是通过发动机而进行驱动的马达。

Claims (20)

1.一种冲击工具,其中,该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主轴,其通过所述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
锤子,其以能够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而进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轴;
砧座,其通过所述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
第1弹簧,其始终朝向前方对所述锤子进行施力;
第2弹簧,其在所述锤子移动到比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之后,朝向前方对所述锤子进行施力;
锤子壳体,其对所述锤子、所述第1弹簧、以及所述第2弹簧分别进行收容;以及
浮动抑制机构,其在所述锤子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对所述第2弹簧的浮动进行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浮动抑制机构对所述第2弹簧相对于所述主轴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与所述主轴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
所述浮动抑制机构对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的浮动进行抑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浮动抑制机构具有:朝向后方对所述第2弹簧进行施力的第3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主轴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相接触的凸缘部,
所述第3弹簧对所述第2弹簧进行施力,以使得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被按压于所述凸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1弹簧、所述第2弹簧、以及所述第3弹簧分别被配置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轴的周围,
所述第2弹簧以及所述第3弹簧分别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弹簧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2弹簧与所述第3弹簧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相平行的方向而被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冲击工具具备:被支承于所述锤子的第1垫圈,
所述第1弹簧的前端部以及所述第3弹簧的前端部分别与所述第1垫圈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冲击工具具备: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垫圈更靠后方的位置、且被支承于所述锤子的第2垫圈,
所述第3弹簧的后端部以及所述第2弹簧的前端部分别与所述第2垫圈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2垫圈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弹簧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1垫圈与所述锤子无法沿着前后方向而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第2垫圈与所述锤子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而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第3弹簧借助所述第2垫圈而朝向后方对所述第2弹簧进行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锤子具有:用于对所述第1垫圈进行配置的大径部、以及用于对所述第2垫圈进行配置的小径部,
当所述锤子被配置于比所述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时,所述第3弹簧被配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锤子具有:被配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小径部的外表面之间的位置、且朝向后方的后表面,
当所述锤子被配置于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后表面与所述第2垫圈相接触,
在所述锤子从所述基准位置移动到所述第1位置的区间中,所述第1弹簧朝向前方对所述锤子进行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在所述后表面与所述第2垫圈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锤子移动到比所述第1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所述第1弹簧以及所述第2弹簧分别朝向前方对所述锤子进行施力。
15.根据权利要求4~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3弹簧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1弹簧的作用力以及所述第2弹簧的作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4~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3弹簧的线径小于:所述第1弹簧的线径以及所述第2弹簧的线径。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浮动抑制机构具有:用于对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与所述主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部,
在所述锤子被配置于所述基准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2弹簧的前端部与所述锤子相分离,
在所述锤子被配置于比所述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2弹簧的前端部与所述锤子相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浮动抑制机构对所述第2弹簧相对于所述锤子而言的浮动进行抑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浮动抑制机构具有:用于对所述第2弹簧的前端部与所述锤子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部,
在所述锤子被配置于所述基准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与所述主轴相分离,
在所述锤子被配置于比所述基准位置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2弹簧的后端部与所述主轴相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
所述第2弹簧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第1弹簧的作用力。
CN202011346048.XA 2019-12-02 2020-11-26 冲击工具 Active CN112975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8022A JP7373376B2 (ja) 2019-12-02 2019-12-02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19-218022 2019-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5860A true CN112975860A (zh) 2021-06-18
CN112975860B CN112975860B (zh) 2023-10-10

Family

ID=7589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6048.XA Active CN112975860B (zh) 2019-12-02 2020-11-26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0308B2 (zh)
JP (1) JP7373376B2 (zh)
CN (1) CN112975860B (zh)
DE (1) DE102020129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6027B2 (ja) * 2019-09-27 2023-11-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JP7320419B2 (ja) 2019-09-27 2023-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JP2022106194A (ja) * 2021-01-06 2022-07-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023691A (ja) * 2021-08-06 2023-02-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077917A (ja) * 2021-11-25 2023-06-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33177A (en) * 1934-12-28 1935-08-09 Ingersoll Rand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ortable machine tools for screwing up nuts, screws and the like
JP2002224971A (ja) * 2001-01-26 2002-08-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US20060090913A1 (en) * 2004-10-28 2006-05-04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US20140374130A1 (en) * 2012-03-13 2014-12-25 Hitachi Koki Co., Ltd. Impact Tool
US20150190908A1 (en) * 2012-09-28 2015-07-09 Hitachi Koki Co.,Ltd. Rotational Impact Tool
DE102015209406A1 (de) * 2015-05-22 2016-11-24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mechanischen Drehschlagwerk
CN106181842A (zh) * 2011-02-23 2016-12-07 英古所连公司 直角冲击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1554B4 (de) * 1998-05-14 2006-02-16 Hilti Ag Bohrgerät mit Schlagwerk
JP2009172732A (ja) * 2008-01-25 2009-08-06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KR101441993B1 (ko) * 2010-06-30 2014-09-18 히다치 고키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전동 공구
DE102010062014B3 (de) * 2010-11-26 2012-05-1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6027946B2 (ja) * 2013-06-12 2016-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US10471573B2 (en) * 2016-01-05 2019-11-1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6668449B2 (ja) * 2018-12-26 2020-03-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33177A (en) * 1934-12-28 1935-08-09 Ingersoll Rand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ortable machine tools for screwing up nuts, screws and the like
JP2002224971A (ja) * 2001-01-26 2002-08-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US20060090913A1 (en) * 2004-10-28 2006-05-04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CN106181842A (zh) * 2011-02-23 2016-12-07 英古所连公司 直角冲击工具
US20140374130A1 (en) * 2012-03-13 2014-12-25 Hitachi Koki Co., Ltd. Impact Tool
US20150190908A1 (en) * 2012-09-28 2015-07-09 Hitachi Koki Co.,Ltd. Rotational Impact Tool
DE102015209406A1 (de) * 2015-05-22 2016-11-24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mechanischen Drehschlagwerk
CN106166722A (zh) * 2015-05-22 2016-11-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机械式旋转冲击机构的手持式工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5860B (zh) 2023-10-10
JP7373376B2 (ja) 2023-11-02
US20210162571A1 (en) 2021-06-03
US11420308B2 (en) 2022-08-23
JP2021088006A (ja) 2021-06-10
DE102020129856A1 (de) 202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5860B (zh) 冲击工具
CN112440234B (zh) 电动作业机
CN114670158A (zh) 电动工具
CN115703223A (zh) 冲击工具
JP2021109275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CN117226776A (zh) 冲击工具
CN117226775A (zh) 冲击工具
CN213381293U (zh) 螺钉紧固工具
CN117182829A (zh) 冲击工具
CN117067165A (zh) 冲击工具
JP2020055074A (ja) 電動工具
US20220305625A1 (en) Impact tool
JP2022101167A (ja) 電動工具
CN117601077A (zh) 冲击工具
US11913633B2 (en) Power tool, light unit, and floodlight
CN117584084A (zh) 冲击工具
CN115990859A (zh) 冲击工具
CN115990860A (zh) 冲击工具
JP2022141450A (ja) 電動工具
CN118106926A (zh) 冲击工具
CN117047711A (zh) 冲击工具
JP2023167126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167127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090313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090350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