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9940A - 偏振板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9940A
CN112969940A CN201980073742.8A CN201980073742A CN112969940A CN 112969940 A CN112969940 A CN 112969940A CN 201980073742 A CN201980073742 A CN 201980073742A CN 112969940 A CN112969940 A CN 112969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7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9940B (zh
Inventor
本庄义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4194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1053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2969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9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其虽然是异形的偏振板,然而在热冲击试验中不易产生对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造成影响的裂纹。偏振板(1)具备偏振膜(2)、和分别层叠于其两面的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偏振板(1)在俯视时,在外周缘具有形成该偏振板的外形形状的一部分的凹部,或者在离开外周缘的位置具有贯穿孔。第1保护膜(3A)为相位差膜,并且其慢轴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70°~90°。

Description

偏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板。
背景技术
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的偏振板为了与显示面的形状匹配,经常是各边由直线形成的长方形,然而为了避免被位于显示面外的物理按钮、摄像孔等覆盖,也有制成切掉了边的一部分的形状、具有贯穿孔的形状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5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偏振板像这样为异形的形状时,在热冲击试验中有容易在凹部、贯穿孔的部分产生对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造成影响的裂纹的趋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板,其虽然是异形的偏振板,然而在热冲击试验中不易产生对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造成影响的裂纹。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是具备偏振膜、和分别层叠于其两面的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的偏振板,在俯视时,在外周缘具有形成该偏振板的外形形状的一部分的凹部,或者在离开外周缘的位置具有贯穿孔,第1保护膜为相位差膜,并且其慢轴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70°~90°。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是具备偏振膜、和分别层叠于其两面的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的偏振板,在俯视时,在外周缘具有形成该偏振板的外形形状的一部分的凹部,或者在离开外周缘的位置具有贯穿孔,第1保护膜为拉伸膜,并且其慢轴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70°~90°。
这些偏振板虽然是异形的偏振板,然而在热冲击试验中不易产生对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造成影响的裂纹。
此处,第1保护膜的最大尺寸收缩率可以为0.1%以上。该情况下,更不易产生裂纹。
另外,上述角度可以为80°~90°。
第1保护膜可以是包含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膜。
另外,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在第2保护膜的表面当中的与层叠有偏振膜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粘合剂层。另外,第1保护膜可以是在将该偏振板贴合于显示装置时位于可视侧的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偏振板,其虽然是异形的偏振板,然而在热冲击试验中不易产生对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造成影响的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偏振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偏振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对于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偏振板>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具备偏振膜2、和分别层叠于其两面的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偏振板1在俯视时,形成四个角被制成曲线的近似矩形。对于该矩形的大小,长边优选为100mm~300mm,更优选为110mm~200mm。短边优选为40mm~150mm,更优选为50mm~100mm。
偏振板1通过在外周缘具有形成该偏振板1的外形形状的一部分的凹部D(D1、D2)而形成异形形状。即,在近似矩形的短边中,外周缘以从外周缘朝向偏振板1的中央的方式凹陷,由此产生在以矩形为基准的情况下切掉了其一部分的缺损部。凹部D可以形成于两个短边当中的一方的短边,也可以形成于两方的短边。对于构成凹部D的凹陷,短边方向的最大宽度P(P1、P2)可以为短边的长度的10%~90%,也可以为20%~80%,也可以为30%~70%,也可以为40%~60%。在凹部形成于两方的短边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一方的凹部D1的短边方向的最大宽度P1可以与另一方的凹部D2的短边方向的最大宽度P2不同。
对于构成凹部D的凹陷,长边方向的最大宽度Q(Q1、Q2)即凹陷的深度可以为长边的长度的2%~20%,也可以为4%~15%,也可以为6%~10%。在凹部形成于两方的短边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一方的凹部D1的长边方向的最大宽度Q1可以与另一方的凹部D2的长边方向的最大宽度Q2不同。
凹部D的形状可以是具有顶点的多边形形状,也可以是顶点部分被制成圆角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组合了多边形和圆形的形状。另外,凹部D的形状优选为以长边方向的轴为中心轴的对称形,凹部D的存在位置可以位于短边方向的中央,也可以位于离开短边方向的中央的部位。
第1保护膜3A为相位差膜,例如为拉伸膜。此外,如图3所示,第1保护膜3A的慢轴与偏振膜2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70°~90°。此处,偏振膜2的吸收轴(=拉伸轴)与近似矩形的长边方向一致,以下将该方向定义为基准的0°。图3中,描绘出第1保护膜3A的慢轴的角度为90°的样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谓“角度”,是指以偏振膜2的吸收轴为基准的角度当中形成0°~90°的角度。该角度优选为80°~90°。
另外,第1保护膜3A优选为在将偏振板1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时位于可视侧的膜。该情况下,位于显示装置侧的第2保护膜3B可以是与第1保护膜3A相同的性状,也可以是不同的性状。
<偏振膜>
偏振膜2可以是具有如下性质的吸收型的偏振膜,即,吸收具有与其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可以合适地使用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于经过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了的膜作为偏振膜2。偏振膜2例如可以利用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制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等交联液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交联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了的树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可以举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此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例子包括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以及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此处所谓“(甲基)丙烯酸类”,是指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方。在“(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中也相同。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优选为98mol%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依照JIS K 6726求出。
将此种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被作为偏振膜的原材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为了将偏振膜的厚度设为15μm以下,优选使用5~35μm的膜,更优选使用20μm以下的膜。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交联处理前或交联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水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6倍。
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将该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使用碘、二色性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先实施向水中的浸渍处理。
作为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交联处理,通常采用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方法。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
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2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优选为3μm以上。
例如也可以像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中记载所示,使用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固化膜中使二色性色素取向而得的膜作为偏振膜。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偶氮化合物。液晶化合物是能够在保持取向的同时进行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另外,也可以像WO2011/024891中记载所示,由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形成偏振膜2。
<保护膜>
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可以分别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透明树脂膜。第1保护膜3A可以是作为具有正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的膜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以是作为具有负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的膜的透明树脂膜。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例的链状聚烯烃系树脂及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具有正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素三醋酸酯及纤维素二醋酸酯等纤维素酯系树脂(具有正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具有正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具有正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负的双折射性的热塑性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其中,优选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为包含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膜,特别优选第1保护膜3A为包含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膜。
第1保护膜3A例如为拉伸膜。其拉伸方向的最大尺寸收缩率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12%以上。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最大尺寸收缩率可以小于0.1%,也可以小于0.07%。第1保护膜3A的拉伸可以是单轴拉伸,也可以是双轴拉伸。第2保护膜3B可以是拉伸膜,也可以不是拉伸膜。
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及增亮膜等兼具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例如,可以通过对包含上述材料的透明树脂膜进行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等)、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而制成赋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也可以在与偏振膜相反一侧的表面形成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及防污层等表面处理层(涂覆层)。在保护膜表面形成表面处理层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可以是彼此相同的保护膜,也可以是不同的保护膜。作为保护膜不同时的例子,有构成保护膜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至少不同的组合;在保护膜的光学功能的有无或其种类方面至少不同的组合;在形成于表面的表面处理层的有无或其种类方面至少不同的组合等。
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的厚度薄,然而若过薄,则强度降低而加工性差。因而,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5~9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μm以下。
<粘接剂层>
偏振膜2与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的层叠经由粘接剂层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没有图示出粘接剂层,然而实际上在各层间存在有粘接剂层)。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举出能够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在水中溶解有粘接剂成分的粘接剂或分散于水中的水系粘接剂等。
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可以在将任意一方层叠于偏振膜2后层叠另一方,也可以将两保护膜实质上同时地层叠于偏振膜2。
在采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粘接剂层包含其固化物。作为粘接剂,更优选以通过阳离子聚合而发生固化的环氧系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进一步优选以环氧系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此处所说的所谓环氧系化合物,是指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优选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环氧系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可以合适地使用的环氧系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氢化环氧系化合物(具有脂环式环的多元醇的缩水甘油基醚),其为通过对芳香族多元醇的芳香环进行氢化反应、并使表氯醇与所得的脂环式多元醇反应而得的;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醚等脂肪族环氧系化合物;作为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键合于脂环式环的环氧基的环氧系化合物的脂环式环氧系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也可以还含有属于自由基聚合性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以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使2种以上的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等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
在包含因阳离子聚合而发生固化的环氧系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的情况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优选含有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作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等鎓盐;铁-芳烃络合物等。另外,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自由基聚合性固化性成分的情况下,优选含有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乙酮系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引发剂、苯偶姻醚系引发剂、噻吨酮系引发剂、氧杂蒽酮、芴酮、樟脑醌、苯甲醛、蒽醌等。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氧杂环丁烷、多元醇等阳离子聚合促进剂、光敏剂、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剂、增塑剂、消泡剂、防静电剂、流平剂、溶剂等添加剂。
作为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水系粘接剂将第1保护膜3A及第2保护膜3B贴合于偏振膜2的方法,可以举出在要被贴合的2片膜的一方或两方的贴合面涂布粘接剂、经由该粘接剂层将2片膜重合的方法。在粘接剂的涂布时,例如可以采用流延法、迈耶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逗点型刮刀涂布机法、刮板法、模涂法、浸涂法、喷雾法等。所谓流延法,是在使作为贴合对象的膜沿大致垂直方向、大致水平方向、或两者之间的倾斜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其表面流下粘接剂并使之扩展的方法。经由粘接剂层重合而成的膜层叠体通常穿过夹持辊(贴合辊)等而被从上下按压。
在偏振膜2贴合保护膜时,对于保护膜和/或偏振膜2的贴合面,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flame)处理及皂化处理等易粘接处理,其中,优选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或皂化处理。例如在保护膜包含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情况下,通常对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另外,在保护膜包含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情况下,通常对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皂化处理。作为皂化处理,可以举出浸渍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钾等碱水溶液中的方法。
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在贴合上述的膜后,实施使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粘接剂层固化的固化工序。该粘接剂层的固化可以通过对膜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来进行。活性能量射线通常从第1保护膜3A侧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优选为紫外线。
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活性能量射线,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根据粘接剂的组成来适当地确定对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粘接剂层的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强度,然而优选以使对于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为0.1~6000mW/cm2的方式设定。在照射强度为0.1mW/cm2以上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不会过长,在照射强度为6000mW/cm2以下的情况下,产生由从光源辐射的热及粘接剂的固化时的发热所致的粘接剂层的黄变、偏振膜2的劣化的可能性小。
对于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时间,也根据粘接剂的组成来适当地确定,然而优选以使作为上述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乘积表示的累积光量为10~10000mJ/cm2的方式设定。若累积光量为10mJ/cm2以上,则可以充分地产生来自于聚合引发剂的活性种而使固化反应更加可靠地推进,若为10000mJ/cm2以下,则照射时间不会过长,可以维持良好的生产率。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优选在偏振膜2的偏振度、透射率及色调、以及保护膜的透明性等偏振板的各种功能不降低的条件下进行。
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的厚度例如为0.01~10μm左右,优选为0.01~5μm左右,更优选为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下。
<粘合剂层>
在将偏振板贴合于显示装置时,使用粘合剂。如图4所示,通过在第2保护膜3B的表面设置粘合剂层4,可以制成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1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然而通过在粘合剂层4的表面层叠脱模片,易于进行贴合前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10的保存。
作为形成粘合剂层4的粘合剂,只要适当地选择以往公知的粘合剂即可,只要是具有在偏振板1被暴露的高温环境、湿热环境或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不发生剥离等的程度的粘接性的粘合剂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等,从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加工性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
在粘合剂中,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地配合增粘剂、增塑剂、包含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其他的无机粉末等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等各种添加剂。
对于粘合剂层4,通常将粘合剂的溶液涂布于脱模片上,进行干燥,将其转印到第2保护膜3B上,由此得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10。向脱模片上的涂布例如可以采用反转涂布、凹版涂布等辊涂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喷注式涂布法、浸渍法、喷雾法等。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3~100μm左右,优选为5~50μm。
根据以上所示的偏振板1,虽然是异形的偏振板,然而在热冲击试验中不易产生裂纹。另外,根据具备粘合剂层4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10,可以经由粘合剂层4将偏振板1贴合于显示装置(例如液晶单元)。
以上,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异形的偏振板给出在外缘部具有凹部的形态,然而作为异形的形态,也可以是在离开外周缘的位置具有贯穿孔的形态。该情况下,对于贯穿孔的形状,从其加工的容易度出发优选为正圆形,贯穿孔的直径优选为1.0mm~20mm,更优选为2.0mm~10mm。贯穿孔与外周缘的距离例如为0.5mm以上,且为10mm以下。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以收容于近似矩形的一边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凹部D的形态,然而也可以横跨近似矩形的相邻两边地形成凹部。即,也可以是以使近似矩形的四个角中的一个不存在的方式形成凹部的形态。此种凹陷部分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作凹部。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电晕处理)
以下的实施步骤中出现的“电晕处理”利用春日电机株式会社制的电晕放电装置进行。具体而言,使用了电晕表面处理火焰“STR-1764”、高频电源“CT-0212”、高压变压器“CT-T02W”。
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偏振膜及粘接剂全都相同。它们如下所示地制作、制备。
(偏振膜的制作)
将厚度2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利用干式拉伸单轴拉伸为约4倍,再保持紧张状态不变地在40℃的纯水中浸渍40秒后,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52/5.7/100的水溶液中在28℃浸渍30秒而进行染色处理。其后,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1.0/6.2/100的水溶液中在70℃浸渍120秒。接下来,用8℃的纯水清洗15秒后,在以300N的张力保持的状态下,在60℃干燥50秒,然后在75℃干燥20秒,得到在聚乙烯醇膜吸附有碘并取向了的厚度7μm的偏振膜。
(粘接剂的制备)
将以下的成分混合并进行脱泡而制备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商品名:CEL2021P、株式会社Daicel制):70质量份
·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商品名:EX-21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20质量份
·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基醚(商品名:EX-12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10质量份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商品名:CPI-100、Sun-Apro株式会社制):固体成分量2.25质量份(以50%碳酸亚丙酯溶液的形式配合。)
·1,4-二乙氧基萘:2质量份
<实施例1>
(偏振膜与保护膜的贴合)
准备了厚度23μm的保护膜A〔对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作为无拉伸(未拉伸)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商品名“ZEONOR FILM ZF 14-023”的贴合面实施了电晕处理的膜〕。使用微型凹版涂布机,向电晕处理面涂布上述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将其贴合于上述偏振膜的一个面。
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的安装有紫外线灯“D灯泡”的带有传送带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以使累积光量为2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而使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
然后,准备了厚度20μm的保护膜B〔对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作为经过单轴拉伸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商品名“ZEONOR FILM ZT-12”的贴合面实施了电晕处理的膜〕。保护膜B在其面内具有λ/4的相位差值。使用微型凹版涂布机,向电晕处理面涂布上述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以使偏振膜的吸收轴与保护膜B的慢轴(拉伸轴)所成的角度为90°的方式进行调整,将其贴合于上述偏振膜的另一个面。与上述同样地照射紫外线而使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
利用以上的步骤,得到由保护膜B(可视侧;厚度20μm)/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层/偏振膜(厚度7μm)/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层/保护膜A(显示装置侧;厚度23μm)的层叠构成形成的偏振板。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均为1.0μm。
(粘合剂的贴合)
对所制作出的偏振板的保护膜A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在电晕处理面贴合厚度20μm的片状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制作出带有粘合剂的偏振板。此处,为了下面的冲裁工序,在粘合剂层的表面层叠脱模片。
(冲裁工序、玻璃贴合)
实施上文中准备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的冲裁加工(异形加工)。冲裁形状如图1所示,近似矩形的尺寸设为短边=66.6mm、长边=140.6mm。此后,准备用玻璃清洗机清洗了的玻璃板(Corning公司制),从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的粘合剂层剥离脱模片后将偏振板贴合于玻璃,制作出评价用样品。
(热冲击试验)
将评价用样品投入恒温槽。重复实施将恒温槽的温度和保持时间设为-40℃(30分钟)→85℃(30分钟)→-40℃(30分钟)···的热循环。在循环数为0次、25次、50次、100次、150次、250次的每个结束时,使用放大镜对是否在评价用样品的凹部产生裂纹进行目视观察。
评价基准为:
·裂纹的长度为300μm以上:“NG”
·裂纹的长度小于300μm:“OK”
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需要说明的是,与“NG”的表示一起给出的长度是指裂纹的长度,“贯穿”是指从凹部内产生的裂纹向另一方侧的短边延伸、并到达另一方侧的短边的状态。
<比较例1~3、实施例2~5>
对于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步骤,如表1所示地变更两片保护膜(可视侧保护膜及显示装置侧保护膜),进行了比较例1~3、实施例2~5。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比较例4~6、实施例6~7>
对于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步骤,如表2所示地变更可视侧保护膜的慢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的角度,进行了比较例4~6、实施例6~7。具体而言,将该角度变更为0°、25°、65°、70°、80°。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
<实施例8>
对于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步骤,将可视侧保护膜变更为双轴拉伸,进行了实施例8。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
<比较例7~12>
实施了不贴合显示装置侧保护膜的方式。即,不贴合显示装置侧保护膜,而是在偏振膜直接贴合粘合剂层。将上述比较例5~6、实施例6~7、实施例1、实施例8的层叠构成分别变更为不层叠显示装置侧保护膜,进行了比较例7~12。将结果表示于表3中。
需要说明的是,表1~3中的各层的内容如下所示。
·“保护膜A”…上述“ZEONOR FILM ZF 14-023”
·“保护膜B”…上述“ZEONOR FILM ZT-12”
·“粘接剂A”…上文中制备的粘接剂
·“PVA”…上文中制作的偏振膜
·“粘合剂A”…上文中贴合的粘合剂层
·“保护膜C”…将ZEONOR膜设为双轴拉伸的膜
【表1】
Figure BDA0003055904360000151
【表2】
Figure BDA0003055904360000161
【表3】
Figure BDA0003055904360000171
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可知,在异形的偏振板中,在满足(i)在偏振膜的两面层叠有保护膜、(ii)至少一方的保护膜为具有相位差的拉伸膜、(iii)该保护膜的慢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倾斜70°~90°的情况下,在热冲击试验中在凹部不易产生裂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作为偏振板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偏振板,2偏振膜,3A第1保护膜,3B第2保护膜,4粘合剂层,10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D(D1、D2)凹部,P(P1、P2)短边方向的最大宽度,Q(Q1、Q2)长边方向的最大宽度。

Claims (7)

1.一种偏振板,是具备偏振膜、和分别层叠于其两面的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的偏振板,
所述偏振板在俯视时,在外周缘具有形成该偏振板的外形形状的一部分的凹部,或者在离开外周缘的位置具有贯穿孔,
所述第1保护膜为相位差膜,并且其慢轴与所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70°~90°。
2.一种偏振板,是具备偏振膜、和分别层叠于其两面的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的偏振板,
所述偏振板在俯视时,在外周缘具有形成该偏振板的外形形状的一部分的凹部,或者在离开外周缘的位置具有贯穿孔,
所述第1保护膜为拉伸膜,并且其慢轴与所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7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保护膜的最大尺寸收缩率为0.1%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角度为80°~9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保护膜包含环状聚烯烃系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在所述第2保护膜的表面中的与层叠有所述偏振膜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粘合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保护膜是在将该偏振板贴合于显示装置时位于可视侧的膜。
CN201980073742.8A 2018-11-29 2019-10-25 偏振板 Active CN112969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3730 2018-11-29
JP2018-223730 2018-11-29
JP2019154875A JP6979432B2 (ja) 2018-11-29 2019-08-27 偏光板
JP2019-154875 2019-08-27
PCT/JP2019/041941 WO2020110538A1 (ja) 2018-11-29 2019-10-25 偏光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9940A true CN112969940A (zh) 2021-06-15
CN112969940B CN112969940B (zh) 2023-05-26

Family

ID=71086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742.8A Active CN112969940B (zh) 2018-11-29 2019-10-25 偏振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979432B2 (zh)
KR (1) KR20210095623A (zh)
CN (1) CN112969940B (zh)
TW (1) TW2020287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3209B2 (ja) * 2020-08-28 2024-01-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検査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48724A (ja) * 2015-02-10 2016-08-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長尺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ロール及びips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25630A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2018055125A (ja) * 2017-12-07 2018-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92119A (ja) * 2016-05-30 2018-06-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185535A (ja) * 2013-09-10 2018-11-22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及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2307U (ja) * 1981-10-23 1983-04-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5535A (ja) * 2013-09-10 2018-11-22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及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6148724A (ja) * 2015-02-10 2016-08-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長尺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ロール及びips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92119A (ja) * 2016-05-30 2018-06-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025630A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2018055125A (ja) * 2017-12-07 2018-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95623A (ko) 2021-08-02
JP2020095247A (ja) 2020-06-18
JP2020181219A (ja) 2020-11-05
TW202028786A (zh) 2020-08-01
JP6979432B2 (ja) 2021-12-15
CN112969940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26689A (ko) 프로텍트 필름 부착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적층체
KR20160076448A (ko) 프로텍트 필름 부착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적층체
KR20170012280A (ko) 편광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패널
KR20160076435A (ko) 편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편광판의 세트, 액정 패널,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242986B (zh) 偏振板
KR102477797B1 (ko) 편광판
JP2020101815A (ja) 偏光板セット
KR20180065027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5923254A (zh) 层叠体
KR20160038742A (ko) 편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949123B2 (ja) 偏光板
JP2024009307A (ja) 偏光子
KR102587187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2969940B (zh) 偏振板
KR102412245B1 (ko) 편광판 세트
KR102443829B1 (ko) 광학 적층체
WO2020110538A1 (ja) 偏光板
KR101745989B1 (ko) 편광판
WO2023189811A1 (ja) 偏光フィルム、積層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189796A1 (ja) 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43372B2 (ja) 偏光板
WO2021106341A1 (ja) 偏光板
CN110398800B (zh) 层叠体
KR102388999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방법
KR20220064654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